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
难点
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法制教育渗透知识点
教学用具
圆柱体模型
教法、学法
观察探究、操作归纳。
(2)、认识圆柱的高
a.操作思考: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b.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c.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d.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3、教学例2:圆柱的侧面展开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2)操作探究。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正确书写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情感。

(3)学会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图片等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采用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通过仿写、续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课文:《古诗二首》、《短文两篇》2.课外阅读:《爱的教育》、《小王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写作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情感。

(2)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古诗二首》(1)导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3)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第二课时:《短文两篇》(1)导入:分享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3)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5)仿写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练习。

3.第三课时:课外阅读《爱的教育》(1)导入: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体会人物情感。

(3)分享讨论: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进行讨论交流。

(4)写作练习:根据阅读感悟,进行写作练习。

4.第四课时:课外阅读《小王子》(1)导入: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寓意,理解作品主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范文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范文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圆柱的表面积2.圆柱的体积【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内容——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过圆柱的特征,知道了圆柱的底面是圆形,侧面是曲面。

那么,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二、圆柱的表面积1.引导学生回顾圆柱的特征,让学生说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顶面。

2.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沿着长边卷起来,形成一个圆柱。

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高,宽是圆柱底面的周长。

因此,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

3.计算圆柱的底面积: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形,所以底面积等于圆的面积。

4.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

5.示例:给出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让学生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6.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圆柱的体积1.引导学生回顾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

2.计算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

3.示例:给出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让学生计算圆柱的体积。

4.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实际应用1.出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例如:一个圆柱形水桶的高为2米,底面半径为0.5米,求水桶的容积。

3.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2.强调圆柱表面积和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应用,希望大家提前预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例、练习和实际应用,让学生掌握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6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案 第三单元 多元文化 多样魅力

6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案 第三单元  多元文化 多样魅力

7 多元文化多样魅力第三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题设置了三个板块:“各不相同的生活环境”“多彩的世界文化”和“尊重文化多样性”。

“各不相同的生活环境”这个话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海陆格局,认识不同的地形,通过了解不同的自然景观感受地球自然环境的差异,领略自然之美。

“多彩的世界文化”这个话题旨在引导学生初步探索文化差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同的文化,体会文化的多样性;懂得文化多样性的意义,知道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必要性。

“尊重文化多样性”这个话题旨在引导学生懂得尊重不同文化的意义,能化解因文化差异引起的尴尬和矛盾,学习以包容、开放的心态对待文化差异。

二、学情分析世界各国文化接触与交往日益频繁,每个国家、民族的文化都不相同,在相处中可能会因文化差异而引起尴尬和矛盾。

引导学生恰当处理这些尴尬,正确对待不同的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三课时重点引导学生能根据具体的情景化解因文化差异引起的尴尬,通过了解不同国家的用餐礼仪等感受文化的差异,并且能以包容、开放的心态对待文化差异,尊重不同的文化,进而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目标1.知道尊重不同的文化,形成尊重文化差异的观念与态度。

2.懂得以包容和开放的心态对待文化差异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化解因文化差异引起的尴尬与矛盾。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与意义,做到尊重和包容文化差异。

【教学难点】能巧妙地化解因文化差异的引起的矛盾冲突。

五、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了解该如何化解因文化差异引起的尴尬和矛盾,了解不同国家的用餐礼仪、文化禁忌等。

学生准备:了解该如何化解因文化差异引起的尴尬和矛盾,了解不同国家的用餐礼仪、文化禁忌等。

(一)激趣导入1.话题引入:出示教材第56页第一段文字,点明“我们要了解差异,学会尊重差异”。

出示课题:多元文化多样魅力走进新课:尊重文化多样性(二)尊重差异1.活动园:阅读教材第56页活动园的内容,故事中的同学遇到什么问题,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西方人比较直率,大胆坦率地接受他人赞美;而中国人比较含蓄,面对夸赞时较为谦逊。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并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引导学生探素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间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理解除了研究儿何图形的形状和特征,还要从数量的角度来研究儿何图形,如图形的面积、体积等、体会数形结合思想,5、通过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探索,使学生体会转化、推理、极限、变中有不变等数学思想。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1、教学内容和作用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

圆柱、圆锥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儿何形体。

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具体的教材内容安排如下。

圆柱:圆柱的认识例1、例2圆柱的表面积例3、例4圆桂与圆圆柱的体积例5-例7圆锥:圆锥的认识例1圆锥的体积例2、例3从具体编排来说,“圆柱”分为三个层次(1)让学生结合实物探索圆柱的特征。

教材从生活情境引人,结合实物图片从整体上感知圆柱,帮助学生抽象出圆柱的表象。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探索圆柱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结合圆柱的直观图,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通过快速旋转长方形硬纸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

通过剪开圆柱形罐头盒的商标纸,让学生充分探究,把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和宽与圆柱的相关量对应起来,为后面学习圆柱的表面积计算作准备。

(2)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相关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通过计算生活情境中圆柱形厨师帽布料,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灵活选择计算公式,提高解决同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并攀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教材重视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和极限思想,引导学生经历把圆柱切开、再拼成个近似长方体的逐步细分的过程,初步感悟直柱体体积的一般计算方法,从而得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在圆柱体积计算的应用中,数材编排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重视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策略,全面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pep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3教案(全)3教案与反思

人教pep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3教案(全)3教案与反思

主备人:总第13课时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
主备人:总第14课时
主备人:总第15课时
主备人:总第16课时
主备人:总第17课时
主备人:总第18课时
【素材积累】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

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

”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

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

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2024年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多样文明多彩生活7多元文化多样魅力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多样文明多彩生活7多元文化多样魅力教案新人教版
(4)道德素养的提高:学生可能对自己的道德素养有所忽视,难以理解如何通过尊重和接纳他人来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教师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道德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体现道德素养。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和计算机
-学生作业本和课本
-教学挂图或海报
-印度的排灯节:排灯节是印度最重要的宗教节日之一,通常在印度教徒庆祝丰收和感谢神的恩赐。人们会通过点亮油灯、装饰家、交换礼物、分享美食等方式来庆祝,以象征光明战胜黑暗和善良战胜邪恶。
2.例题二:请列举三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饮食习惯,并简要说明它们的特点。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的文化,对本国的传统节日、习俗等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拓展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文化的了解,从而形成对文化多样性的正确认识。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通过学习不同国家的文化,使学生认识到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增强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鼓励学生:教师在点评过程中,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及时反馈:教师及时将作业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指导改进: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
在教授多元文化这一课时,我深刻地认识到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必要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提高自己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2024年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多样文明多彩生活7多元文化多样魅力教案新人教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分析问题的方法不够灵活,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够多样。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和案例。

2.学生准备:回顾之前学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准备参与到小组讨论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80元,书店搞活动满100元减30元,小明最后实付了50元,请问小明是怎么买的?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如:学校买了20盆花,其中12盆是红花,8盆是黄花,请问红花和黄花各有多少盆?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悉分数的概念和基本术语,并会准确地读写真分数。

2.掌握分数相加、减法的方法,能够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3.通过课堂文化与语言渗透,培养学生对商业数字运算的初步感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分数的加减运算•教学难点:分数的加减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准备•教学PPT•课堂板书•实际商场销售票据•教学乐器(如:“打击乐”、“果仁乐”、“秒针乐”等)四、教学过程A. 创设情境教师在课堂前将音乐、数字与字母三种要素结合起来,通过打击乐、果仁乐、秒针乐等方式,为学生呈现出一个商场数字运算浓缩版场景。

然后,教师会发票据,让学生阅读票据上的数字,寻找商场数字规律,达到引发先探、再求、最终掌握分享应对的教学目标。

B. 简单介绍分数的概念通过对「分数」这一概念的定义和真分数的读法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将课文内容中出现的「半」、「两个四分之一」、「三个八分之一」等数字进行诵读、点读,提高学生对于分数概念的理解,打好知识基础。

C. 分数的加减法1. 分数加法教师将分数加法的概括点以及在运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简单讲解,然后通过举例子,如1/3 + 1/4,进行分数加法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一技能。

2. 分数减法同样地,教师将分数减法的概括点以及在运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简单讲解,然后通过一个分数减法运算的例子,如1/2 - 1/4,进行分数减法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一技能。

D. 应用实际题目通过将商场销售票据上的数字进行分数化,来创设实际商场销售场景,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出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相加、减法的方法。

教师可以在这一阶段准备多道题目,让学生分组完成,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示例题目:丽娜买了一块价值40元的蛋糕,在打9折后共花了多少钱?E.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加减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切拼时圆柱表面积的变化 》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切拼时圆柱表面积的变化 》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切拼时圆柱表面积的变化》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切拼时圆柱表面积的变化”,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圆柱切拼后的表面积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圆柱切拼的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表面积的变化,从而总结出切拼时圆柱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立体图形的知识,对圆柱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和掌握圆柱切拼时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圆柱切拼后的表面积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圆柱切拼后的表面积变化规律。

2.难点: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圆柱切拼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柱切拼的过程。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圆柱切拼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讨论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模型、切拼工具、实物图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柱模型、切拼工具、练习纸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圆柱形的饮料瓶、笔筒等,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想测量这些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应该如何操作?从而引出圆柱切拼的问题。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圆柱切拼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切拼前后的变化。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切拼前后,圆柱的表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用切拼工具将圆柱切割、拼接,观察和记录切拼前后的表面积变化。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卫星—月球》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包括月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并探索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月球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宇宙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月球的具体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他们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方式,深入了解月球的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包括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并探索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球的基本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2.难点:月球表面特征的观察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月球的特征。

2.讨论法:分组讨论月球的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3.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究月球表面特征的形成原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月球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月球表面特征的模型或实物。

3.准备地球和月球的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月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月球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月球的基本特征,包括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并解释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月球的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月球的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月球的基本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教案(下册)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教案(下册)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6、在星空中(一)
【教学目标】
1、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2、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3、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正确的星座的概念(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教学难点】、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4、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
5、说说这些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
二、给月相排序
1、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2、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3、(出示一组标有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上面的圆圈里吗?
4、观察黑板上的挂图上贴出的许多月相,小组讨论并交流: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
4、提问: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四、观察白天的月相
1、你们认为什么时间观察月相比较合适?
2、引导学生确定观察月相的时间,清晨或傍晚观察月相。
3、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
4、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2、分小组设计模拟实验的计划,设计时注意:
(1)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这样一个模拟实验?
(2)如何做实验?
(3)在实验中估计会出现哪些现象?
(4)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能说明日食发生了?
四、月食的成因。
1、谈话:请同学们推测一下月食发生的原因。月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又是如何的呢?
2、学生思考推测。
3、你能将月食发生的示意图画出来吗?(学生尝试画出月食成因示意图。)

特级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

特级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

特级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通过阅读作例文的旁批,更好地了解表达情感的方式。

2.通过阅读作例文,综合了解情感抒发的方式,进一步感知写作方法。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阅读批注,了解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

难点是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法和学法:教法采用比较法和点拨法。

学法采用表格研究法和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一、引入老师:同学们,___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生活中处处有美景,我们要善于发现美,学会抒发真情实感。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我相信大家对如何表达真情实感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从作例文中进一步感知作方法。

二、阅读课文1.默读课文,在《别了,语文课》一课中,“我”对研究语文的情感和态度有怎样的变化?教师点拨:从开始的“厌恶”到后来的“喜爱”,最后因为无法再研究语文而“热泪盈眶”。

2.从“我”的这些心理变化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教师点拨:结合海外华侨不忘研究中文的事例,谈自己的感受。

3.朗读课文,在《阳光的两种用法》一课中,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教师点拨:母亲创造了阳光的第二种用法,告诉我们母亲就是我们生命里那束不可或缺的阳光,母爱是我们幸福的来源。

三、感知写法1.对照课文和批注,阅读作例文《别了,语文课》和《阳光的两种用法》,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完成表格。

2.全班交流,进一步感知方法。

四、总结写法1.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反馈随机引导总结。

作例文抒情方式:直接抒情融情于事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欢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

”这段话直接表达了“我”对语文课的心理变化,从讨厌到喜欢再到不舍的情感过程。

这段话可以稍加改写:“我心中的痛苦无人能懂!当我深深爱上语文课时,却不得不和它告别。

”文章选取了典型事例,表达了“我”对语文课的感情变化,如在课堂上哭泣和老师送书等,更能凸显“我”当时内心的不舍。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教学目标】1.学生借助时光小手账启发思维并选择一种生活经历,理清思路写下来,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2.习作中要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

如果在事情发展中,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

3.在同学间、班与班之间进行习作的展示与交流,完善自己的习作,从活动中习得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1.选择合适的内容并能理清思路写下来2.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提纲列表)学生准备:时光小手账单元写作技巧思维导图【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习作指导)课时目标:1.学生借助时光小手账回忆生活经历,选好写作题材。

2.回顾情感表达方法,运用内心独白和寓情于景的方法仿写片段。

3.小组合作交流,分析评议,适时修改完善,掌握两种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板块一手账导入温习旧知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时光小手账里已经记录了我们本单元的一些学习小成果。

请你翻阅你的时光小手账,说说你在本单元中学到了哪些知识?(展示学生的本单元写作技巧思维导图,生评,互评)我们的收获还真不小,学习了这么多表达情感的技巧呢!我们今天的习作课主题就是“让真情自然流露"(师板贴,生齐读课题)。

板块二手账唤忆适当选材1.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让我们有了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

瞧,你发现这两组词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了么?(1)课件出示词语,男女生分别读上、下两组词语。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共同点:这些词语都代表着某一种情感体验。

不同点:上面一组是幸福、快乐等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一组是难过、悲伤等消极的情感体验)2.情感体验原来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不愉快的那些经历。

那你印象最深刻的情感体验又是什么呢?它是怎么发生的呢?翻开你的小手账,回忆一下你印象最深刻的那次情感体验,填写在学习单上。

(情感体验词不限于上述两组词语)3.小组合作:要求①选择一个词语,轮流说一说产生这个情感体验的原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及解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及解读

第三单元单元要素解读本单元是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引导学生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匆匆》:能抓住关键句段,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那个星期天》:比较本课与《匆匆》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交流平台:围绕写文章怎样表达真情实感展开交流。

初始身手:进一步感受把情感融入景物之中的表达方法。

习作例文:借助批注与课后练习,进一步感受可以怎样表达真情实感。

习作:能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单元课时安排和教学要点8匆匆[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4.能抓住关键句段,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1.能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2.能抓住关键句段,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受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叹惋之情。

一、直奔“匆匆”寻表达1.揭示课题。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用诗文抒发过自己对时间的感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这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

板书课题,指导“匆”字最后一笔的点不要写漏,最后一长点要贯穿两撇。

(板书:匆匆)2.启发想象。

读到“匆匆”二字,你的脑海里会浮现什么样的画面呢?(无数行色匆匆的场景和画面)3.思考问题。

朱自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让这看不见、摸不着、匆匆而过的时间跃然纸上的呢?(默读课文,感知表达)二、学习字词,扫清阅读障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部分学生分段落合作读课文,其他同学检查字音是否读正确。

3.学习生字词:(1)指导“藏、蒸”两个字的写法。

(2)指导“徘徊”一词。

①强调读音,指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从双人旁体会这个词语的意思与行走有关。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回顾第三单元所学的课文内容,能够正确地理解、朗读和默写。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古代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珍惜传统文化,培养对祖国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复习《古诗两首》,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背诵。

2.复习《开福人》中的句子,能够正确地读和默写,理解其中的文言阅读技巧。

三、教学难点1.对于《开福人》中的句子理解,体会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教材、电子板书、幻灯片等。

2.学生准备:课文课本、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古诗两首》1.教师唱读《古诗两首》,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背诵《古诗两首》。

3.全班对古诗进行朗读。

第二步:复习《开福人》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开福人》的故事情节,对课文进行简要复述。

2.学生逐句读课文,理解其中的词义。

3.学生默写《开福人》中的重要句子。

4.教师对文言阅读技巧进行解释和讲解。

第三步:思考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背后的寓意和人生哲理。

2.学生自由发表对《古诗两首》和《开福人》的看法,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课堂作业1.完成《开福人》的默写作业。

2.思考并写下对本节课的感想和体会。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复习《古诗两首》和《开福人》为主线,通过多种互动形式,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他们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理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一定的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通用5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通用5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通用5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通用5篇〕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17页圆柱的认识、第18页例1和第19页例2。

内容简析圆柱的认识: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圆柱。

例1:通过观察圆柱,认识圆柱的侧面、底面和高。

例2:通过观察图形,掌握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目的1.认识圆柱的侧面、底面和高;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2.通过观察、发现、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比拟和判断的才能,以及发现问题、分析^p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圆柱的根本特征,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难点: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建立圆柱的空间观念。

教法与学法1.在教法上,应加强直观演示和操作,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图形,帮助学生建立圆柱的表象,再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并总结出圆柱的特征。

2.在学法上,学生把观察和动手操作相结合,通过摸一摸、量一量、画一画等理论操作活动认识圆柱的特征。

本节课也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加强小组合作与交流。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实物展示法:老师拿出一个做好的圆柱模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初步感知圆柱;紧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个圆柱的特征,观察圆柱的组成。

(学生观察并独立考虑)学生1:圆柱由三局部组成:两个圆和一个曲面。

学生2:两个圆的面积相等。

学生3:……老师表扬并鼓励学生的答复。

【品析:用观察实物的方式导入,让学生看到了真实的物体,使学生对圆柱的印象更加深入,同时用动作摸一摸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件展示法:1.课件出示“旋转门”的画面,引导联想: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圆柱的形成)我看到了旋转门,想到了它转起来会形成一个圆柱。

2.课件出示:比萨斜塔、客家围屋、立柱、蜡烛、水杯等。

课件抽出圆柱的几何模型。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第三单元宇宙1.太阳系大家庭【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1课。

之前的教材对日、地、月系统有一些阐述,本课在此基础上扩大研究范围,研究太阳系这个“大家庭”。

在聚焦部分,本课通过问题“除了太阳、地球和月球外,我们还知道太阳系中有哪些天体?”来唤醒学生对太阳系的原有认知,引发学生对于太阳系这个系统的大小、空间等问题的思考,为学生接下来全面认识太阳系奠定基础。

探索部分,教材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

一是让学生在活动手册上添加自己所知道的天体,补充完善太阳系的天体信息。

二是了解太阳,让孩子通过各种手段搜集关于太阳自身的一些特点。

三是了解太阳系大家庭中的其他天体。

通过研讨两个问题“太阳系大家庭中都有哪些天体?这些天体各有什么特点?”将太阳系的一些信息进行补充整合,让孩子知道太阳系是怎样的一种天体系统。

最后教材用比较特殊的天体彗星做为拓展部分,再次提高孩子探索太阳系的兴趣。

【学情分析】很多学生对于太阳系有所了解,但是之前的了解很多学生只是信息非常的琐碎,本课通过学生的广泛搜索、收集资料和集中研讨,让孩子对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进行深入了解太阳系中的一些天体等。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和太阳系。

[科学思维]用分析、讨论的方法,能丰富、修正、完善原有对太阳系的认识。

[探究实践]在阅读资料的过程中,能用图画的方式来描述太阳系。

[态度责任]在了解太阳系过程中,能持续关注其他天文现象,增进对探索宇宙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分析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和太阳系[难点]能够根据资料画出相应的太阳系天体图。

【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班级汇总图。

[学生]1.课前收集的关于太阳系及太阳系中各天体的资料;2.每人一份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预设4分钟)材料准备:班级汇总图1.回顾太阳、地球、月球三球的关系和主要特点,明确太阳是一颗恒星,地球是一颗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nit 3 Last weeke nd?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听、说、读、写短语:watched TV, washed clothes, clea ned the room, played football and visited gran dpare nts 。

2、能够听懂问句: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 nd? 并能够做出正确的回答。

3、能够运用新学语言内容完成Let' s find out 中的任务。

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其他生命,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听、说、读、写短语“watched TV, washedclothes, cleaned the room, played football and visited grandparents ”,听懂、会说句子: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 nd?并能够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5个词组读音和书写,掌握动词过去式及其发音规则。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六张词卡。

2、教师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

3、教师准备本单元的挂图。

教学过程1、preparation :(1)Daily oral practice.Goodmorning! Glad to meet you. Howare you? What' 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对话练习,已学知识的巩固。

(2)Hang- man game.玩游戏,猜单词。

(watch, wash, clea n, play, visit)2、p resentation(1) Let ' s chant (第六册书本Page 7)a.听一遍录音b、师生一起说唱⑵ Let ' s start: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the weeke nd? 说说自己的周末,复习动词短语。

3、P rese ntati on⑴、教师出示一个日历给大家看,圈出今天的日子是Sunday(weekend),然后问学生:What' s the date today? What day is it today? 学生回答今天的日期,Today is April the 10th.lt ' s Sunday.(2) 、教师说:OnSunday (weekend),I usually wash clothes, clean the room, play football, watch TV and visit grandparents. 出示教师所说动作的卡片,学生跟读词组。

跟着老师朗读几遍动词短语。

⑶、教师问学生:Whatdo you usually do on Sun days?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

⑷、教师再次出示日历,圈出上个星期天的日子,然后问学生:What was that day?引导学生回答:It was last Sun day?板书并带读单词:last。

教师:It was last Sunday. It was the last weekend.板书、解释并朗读词组:last weekenc。

学生跟读并掌握词组:last weekend。

⑸、引出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板书句型并朗读。

(6) 、呈现词组:watched TV, washed clothes, cleaned the room, playedfootball a nd visited gran dpare nts. 强调这些过去式的发音。

/t/, /t/, /d/,/d/, /id/ 。

(7) 、Activity one: Bingo!3、practise:师生问答。

(语言内容,媒介)Activity two: 摘苹果游戏教师领读Let ' s learn部分。

4、p roduction:Let' s find out.(1) 、教师通过CAI出示图片,提问:What did Zoom do last weeke nd?板书并认读:do-did, water-watered.⑵、教师问几个学生:What did you do ?5、progress:Do a survey。

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并做好记录。

完成后上台进行解说。

填入所缺的单词。

完成活动手册的相应练习。

回家朗读课本Let' s learn部分,抄写词组。

板书设计:last weeke nd watch-watched wash-washed clea n-clea nedplay-played visit-visited do-did water-watered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 nd? I watched TV.作业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能力:1、能够听说读写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l played football. 并能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2、能够用过去式的一般疑问句形式进行简单的提问,女口:Did you clean the room? Yes, I did. / No, I didn ' t.3、能够听懂并完成Let' s try部分的联系。

4、能够运用新语言完成Let' s find out 中的任务。

5、了解Good to know当中的标志的意思。

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其他生命,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能够听说读写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 nd? I played football.并能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教学难点学生初步了解动词过去式的一般疑问句形式。

识记help的意思。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若干张图片。

2、教师准备录音机与磁带。

3、教师准备该课时的教学挂图。

4、学生准备一张调查表。

教学过程1、preparation :⑴、Enjoy the song: At the zoo(2) 、Daily oral practiceGood morning. Glad to meet you. How are you? What day is today? What ' s the weather like today?2、presentation(1) 、Activity 1⑵、Let' s try.T: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 nd?S:…T: What about Chen Jie?Let' s talk设计主情景“我是小小侦探”(1)、“谁打扫了教室”教师用课件动画形式出现一个明亮干净的教室。

出现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Joh n。

Look, our classroom. It ' s very clean and tidy. But whocleaned it. I don' t kno w. I want to tha nk him. Can you help me to find him?J: I can help you to find him.John 跑了出去,碰到了Sarah, John 就问Sarah. J: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Sarah: Hmm! I watched TV.John 跑去问了Wu Yifan.J: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 nd?W Hmm! I played football.3、practise:板书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 nd? I played football. 学生朗读。

教师头带John 的头饰T: Look, John cometo our class. He wants to find who clea ned the classroom last weeke nd.T: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 nd?S1: I …T: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 nd?S2: I …T: Did you help the teacher clea n the classroom?引导学生回答。

板书help,并朗读。

⑵、Activity 2⑶、Activity 3 Make the chant.4、production:找到了”5、progress:通过课件展示John和Zoom的对话。

J: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 nd?Z: I played football at school.J: Did you help the teacher clea n the classroom? Z: Yes, I did.J: Oh, Zoom. You are great!听录音,跟读书本对话。

学生一起朗读对话。

作业设计:⑴、对话操练:Let' s find out. p28(2) 、完成活动手册相应练习⑶、Good to know板书设计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听、说、认读Let' s read部分的内容,并完成相应活动。

2、能够了解双元音音标//、//、/ /的音与形,能够读出例词并选择音标与单词和配图正确连线。

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其他生命,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1) 理解短文内容,学会描述自己或询问他人的周末生活。

2) was, busy, It was …'s birthday.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一幅本课时的教学挂图。

2、教师准备一台录音机和相关录音带。

3、学生准备本课时的单词卡片。

教学过程1、preparation :(1)Let' s sing: The days of the week.(2)Ask and answer: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 nd?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I ( did) …last weeke nd/ yesterday.结合单词卡片复习所学的四会单词,可让学生进行快看快拼的比赛。

2、presentation(1) Let' s learn.从上面的问答中,老师总结并板书呈现:busy,…was busy last weekend.①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提出更细节性的问题:T: What did you do last Saturday mornin g/ last Sun day eve ning …?A: I (did) …last Saturday mornin g/ last Sun day eve ning …T根据学生A的回答,再向其他学生提问:T: What did A do last Saturday mornin g/ last Sun day eve ning …?引导学生将第一人称改为相应的第三人称进行回答,并将学生的回答(选择一个)以短语形式填入课前准备好的表格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