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合集下载

国际生态城镇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国际生态城镇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化 ”的 问题 .人 们 希 望通 过 创 建 生 态 城 镇 减 少碳 的排 放 .回
归 人 与 自然 和谐 发展 的生 活 方 式 ,实 现 这 一 目标 其 二 ,世 界
国 外 生 态 城 镇 发 展
2 1 国生态 城镇 的建设 .英
2 0 年 英 国 中央 政 府 的 ” 08 生态城 镇 :规 划政 策 文件 ( c — E o
续 的城 镇 规 划 和 建 设 的 同 时 .还需 要 解 决 本 国和 本 地 区 所 面 临
的主 要 问题 。也 正 因 为 这 个 原 因 。各 国和 各 地 区 生 态 城 镇 发 展
的编 制 和 政 策 的 制 定 向 中央 政府 申请 获 得 生 态 城 镇 建设 的许 可 。消息 颁 布 之后 收 到 了5 份 申请 。 经 过 初步 审 议 ,有 1 个 进 7 2 入 短 名单 ( 图一 ) 2 0 年7 中旬 ,通 过专 业 委 员会 审查 ,从 候 选 名单 中最 后 09 月
引 言
自二 十 世 纪末 期 以 来 人 们 对 “ 球 暖 化 ” 和 “ 制 排 全 控
存 方式 ( 立 .2 0 年 )。 于 09 面对 这 个问 题 , 已经有 不少 国家 和地 区开 始 了生 态城 镇 的规
划 建 设 工作 。从 二 十 世 纪 末 到 二 十 一 世 纪 初短 短 的十 多年 间 , 生 态 城镇 已经 是 一 个 全 球 性 的 主 流 的现 象 。 生态 城 镇 不 仅 仅 局 限在 西 方 的 发 达 国 家 。创 新 的 生 态城 市 的建 设 和 发 展 已 经遍 及 各 大 洲 。 与 欧 洲 . 日本 加 拿 大 和 美 国 等 西 方 发 达 国 家 一 样 ,中 国 、肯 尼 亚 、韩 国 、南 非 和 中东 地 区 .许 多 创 新 的 生态

东京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经验对北京的启示

东京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经验对北京的启示

东京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经验对北京的启示东京作为世界城市经历过由环境污染到生态治理的过程。

“二战”后,东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工业发展和能源高强度消耗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公害病事件接连不断,从东京、大阪等大城市到乡村皆受到污染侵害。

东京各级政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体制改革,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建立综合型、跨部门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和技术创新手段治理环境污染,以严格制度、综合管理、强力执行和有效监督,助推东京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构建绿色低碳的城市环境。

东京生态文明建设与体制改革的经验值得北京借鉴。

一由被动防治到低碳社会:东京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阶段东京生态文明建设是伴随城市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所推动的。

东京随着钢铁、汽车、煤炭、电力等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耗和高碳排放,东京大气污染非常严重,制约市民的生活与生产空间。

随后东京由被动向主动、由防止到治理、由单一环境保护到经济发展并重、由可持续发展优先到低碳社会的全面转变,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1]。

(一)公害频发与防治控制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东京工业发展迅速,钢铁、汽车、煤炭等产业进入高增长、高排放阶段,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排放量日趋增长。

20世纪50年代初,京滨、中京、阪神、北九州等四大核心工业带受到大气环境、水体、土壤、城市噪声等城市病问题的困扰。

20世纪60年代,东京产生严重的光化学烟雾现象,引发城市环境不断恶化,经济损失与日俱增,市民抱怨很多,引发对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和生态建设问题的反思和高度重视。

早在1949年,东京出台《东京都工厂公害防止条例》,明确规定新建项目的申报手续,对污染型工厂出台责令改造升级等政策措施。

20世纪60年代,日本先后出台了《煤烟排放控制有关法律》《公害对策基本法》等,为东京加强对环境公害问题的处理、防止控制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据。

同时,东京结合自身城市发展的需要,于20世纪60年代末制定了《东京都公害控制条例》,加强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摘要:“21世纪将是一个新的城市世纪”,预计2030年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将达到60%以上,以生态文明来实现城市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是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首先解析了生态城市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在总结国外主要生态城市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最后讨论了对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一、生态城市的理论内涵(一)生态城市的定义“生态城市”(Eco-city)这一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来的。

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理想模式,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

生态城市中,技术和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而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笔者将生态城市定义为根据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应用生态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建成的一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保持协调发展、人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的现代化绿色城市。

可见,对生态城市的理解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为自然地理层。

是城市人类活动的自发层次,是城市生态位的趋适、开拓、竞争和平衡的过程,最后达到地尽其力,物尽其用。

第二层是社会功能层。

重在调整城市的组织结构和功能,改善子系统间的冲突关系,增强城市这个有机体的共生能力。

第三层为文化意识层。

旨在增强人的生态意识,变外在控制为内在调节,变自发为自为。

(二)生态城市相对于传统型城市所具有的特点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相比,都有着本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1)和谐性。

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自然与人和谐共生;更重要的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现在人类活动促进了经济增长,却没能实现人类自身的同步发展。

生态城市是营造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生态文化气息浓郁,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富有生机与活力。

国外建设生态城市的做法和启示

国外建设生态城市的做法和启示

国外建设生态城市的做法和启示文/沈超以可持续发展为本质特征的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依托现有城市,根据生态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与技术等手段逐步创建,在生态文明时代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新模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接受与大力推崇。

尽管各个城市发展条件不同,发展的具体目标和路径也不一致,但发展观却是相同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而是要使人类的生存质量及自然和人文环境得到全面优化;发展也绝不仅仅是为了眼前利益,还要顾及人类的长久生存。

生态城市的建设为当代城市保持良好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社会和谐以及提供宜人居住条件开拓了一条新路。

一、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从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至今,世界各国对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并在实践方面做出了持续的努力。

目前,美国、巴西、丹麦、德国、瑞典、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已成功地进行了生态城市建设。

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雷吉斯特于1975年创建了“城市生态学研究会”,随后他领导该组织在美国西海岸的滨海城市伯克利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生态城市建设实践,经过20多年的努力,将伯克利建成了一座典型的亦城亦乡的生态城市,其理念和做法在全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理查德•雷吉斯特的影响下,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发展生态农业和建设生态工业园,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

理查德•雷吉斯特领导建设的伯克利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生态城市建设的样板。

位于巴西南部的库里蒂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接近生态城市的城市。

该市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受到全世界的赞誉,尤其是公共交通发展受到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的推崇,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都给予了库里蒂巴极高的评价。

该市的废物回收和循环使用措施以及能源节约措施也分别得到联合国环境署和国际节约能源机构的嘉奖。

1990年,它被联合国命名为“巴西生态之都”、“城市生态规划样板”。

库里蒂巴的城市开发规划有着独特的做法:沿着5条交通轴进行高密度线状开发,改造内城;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小汽车为本,确定优先发展的内容;增加公园面积,改进公共交通。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案例解析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案例解析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案例解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成为了许多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生态城市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合理的规划与建设,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案例,探讨其成功之处以及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启示。

一、案例一:新加坡滨海湾花园城市新加坡滨海湾花园城市是一个集住宅、商业和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城市项目。

该项目充分利用了滨海湾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通过规划建设,打造了一个绿色、宜居的城市空间。

这个项目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将城市与自然相结合,通过引入大量绿化、水系和公园,营造出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环境。

同时,该项目还注重了可持续发展,采用了多种节能、环保的技术和材料,使得整个城市在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二、案例二:丹麦哥本哈根的自行车城市丹麦哥本哈根是世界上自行车使用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其成功之处在于将自行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并通过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完善的自行车道和停车设施。

这种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理念使得哥本哈根成为了一个低碳、环保的城市,同时也改善了交通拥堵问题。

这个案例的启示是,在城市规划中应该注重发展可持续的交通方式,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减少对汽车的依赖,从而降低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三、案例三:中国杭州西溪湿地中国杭州西溪湿地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案例,该项目通过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打造了一个生态友好型的城市空间。

西溪湿地规划中注重了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平衡,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建设,使得湿地与城市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景观。

同时,该项目还注重了文化传承和旅游开发,通过保护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案例四:德国弗莱堡的可再生能源城市德国弗莱堡是一个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供应的城市,其成功之处在于通过规划和建设,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

国外城市病治理模式及其对中国城市治理的启示

国外城市病治理模式及其对中国城市治理的启示

国外城市病治理模式及其对中国城市治理的启示一、国外城市病治理模式概述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外城市病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病治理模式在国外也有着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在这方面,国外城市病治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下面我们将分几个方面介绍国外城市病治理模式,并提出对中国城市治理的启示。

1. 治理模式(1)产业转型模式产业转型是国外治理城市病的一种成果突出的模式。

在城市病的治理中,国外往往会从宏观层面思考,比如通过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来疏导人口的流动。

产业转型是对传统经济模式的挑战和创新,可以有效地应对人才流失、城市资源短缺等问题。

美国西雅图是一个典型的城市病治理成功案例。

西雅图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遭遇了航空和航天工业的衰落,几乎陷入了深重的经济萧条。

但是,西雅图依托自身的发展优势,成功地实现了产业转型,中等收入家庭占据了市区的70%以上,成为了一座质量和环保意识相对较高的城市。

(2)城市吸引力提升模式城市吸引力提升模式侧重于让城市更具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

这需要城市不断改善自身的生产力、提升自身的综合服务能力以及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等。

新加坡和香港是比较成功的城市吸引力提升模式代表。

从新加坡的发展可以看到,城市治理的重点是以人为本。

新加坡的治理重点不是表面问题的治理,而是通过政策和制度体系的创新,让政府更加高效,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2. 启示(1)城市病治理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切实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和城市群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2)产业转型可以有效疏导人口,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实现城市病治理。

(3)城市吸引力提升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和资本,进而减轻城市病的发生。

二、国外城市病治理经验1. 有计划的城市化有计划的城市化是国外城市治理的一项重要经验。

它要求在城市化进程中,科学规划、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以合适的节奏、节律和质量控制城市的增长。

在城市化进程中,科学规划要以经济适度发展为目标,同时确保环境、资源和社会稳定。

国外生态社区建设特征与启示

国外生态社区建设特征与启示

国外生态社区建设特征与启示导读:农村生态社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重要支撑。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德国、美国和日本3个国家生态社区建设的现状和做法,总结了国外生态社区建设的先进经验。

研究发现,国外生态社区建设的共同经验是:以具有指导性的发展策略、政策法规为保障,以空间形态规划为基本手段,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生态技术为支撑手段,以公众参与为基本条件,推动生态建设的顺利实施。

结合中国农村生态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完善农村生态社区建设规划及政策法规、优化土地利用和功能区的划分管理、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等启示。

关键词:农村生态社区;生态规划;比较研究;启示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党的十八大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强调将生态文明融入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中,并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定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农村生态社区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空间和重要支撑,要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离不开农村生态社区建设水平的提升。

中国先后颁布多条法律法规来加快农村生态社区建设,如《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045)》(2008年)《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32000—2015)》(2015年),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颁布的《低碳社区试点建设指南》(2015年)等。

因此,为了更好地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生态社区的建设和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生态社区是由社区概念衍生而来,以人居环境为支撑,以一定范围的居住空间为尺度,有合理的人口结构、和谐的邻里关系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本文根据杨斌等(2015)的定义,认为农村生态社区是以农村生态文明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社区经济发展模式为目标,系统地组合相关建设和管理要素,在尊重当地乡土风俗文化的条件下,运用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国外环境保护经验对我国环境保护制度的借鉴与启示

国外环境保护经验对我国环境保护制度的借鉴与启示

国外环境保护经验对我国环境保护制度的借鉴与启示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环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许多国家积极探索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共同致力于维护全球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在环境保护领域也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保护制度。

一、国外环境保护制度的政策和机制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环境保护机制和政策。

例如,欧盟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战略》提出了许多可行的环保措施,包括采用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整合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以及建立补偿措施等。

美国的环保法规也是比较成熟的,其中包括《清洁水法案》和《清洁空气法案》等,这些法规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又保证了经济的发展。

另外,多个国家也采取了市场化的环保政策,通过税收和补贴等经济手段来调节企业的环保行为。

例如,德国推出了“绿色税收改革”,通过提高能源和资源的税费,促使企业采用更加环保的技术和产品。

瑞典则在1991年实行了碳排放税,从而强制企业降低碳排放,促进了清洁能源的发展。

二、借鉴与启示国外的环保经验对于我国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以下是几点具体分析:1. 建立全面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在建立环保制度方面,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我国现有的环保法律法规较多,但在落实和执行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

吸收国际经验,完善相应的环保法规,防范和惩处违法行为,加强环境监管,促使企业和个人在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环保,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的环保水平。

2. 引入经济手段调节环境行为在环保工作中,单纯的行政手段难以发挥出最佳效果,引入经济手段成为趋势。

我国可以借鉴德国、瑞典等国的经验,采取税收和补贴等经济手段,调节企业环保行为,促进清洁能源等环保产业的发展。

3. 加强环保机构的监管力度建立一个专门的独立监管机构,成立环保部门,制定完善的管理体制,以及有效健全与主管有关部门的制约机制,由监管机构制定相关的法规和监管标准,推行公开透明的数据库,管理和监督日常环境工作,助力于提升环保制度的效果。

于立:国际生态城镇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于立:国际生态城镇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回收水 平 ;在处 理本 地 区的垃 圾废 弃
支术 、理 念 和 发 展 模 式 等 领 域 的 竞 创 新 的 覆 盖 全 城 镇 范 围 的 可 再 生 能 物 时考 虑如 何将 其作 为燃 料 ,获取 生

希 望 获得 创新 的领 导地 位 从 而 源 系 统 ,全 面 实 施 可 再 生 能 源 利 用 ; 通 过高 水 平 的城 市设计 至少 减少 5 % 0
的 综 合 的 措 施 , 实 现 零 碳 的 排 放 为 境 的 协 调 发 展 ; 城 镇 体 系 中 物 质 形 态 生 态城市 的 启动 和发展 ,有效 地促 进 宗 旨 。 法 国 的 生 态 城 市 开 发 建 设 的 模 的 确立 和 建设 必须 遵循 自然规律 ,与 我 国 城 乡之 间的 协 调 发 展 等 。 式 为 , 解 决 现 有 城 市 和 环 境 所 存 在 的
们 希 望 通 过 创 建 生 态 城 镇 , 减 少 碳 有 良好 的 设 施 。 全 城 镇 所 有 住 宅 中 的 水 措 施 . 明 确 水 循 环 战 略 , 实 施 “ 可 0 5 %是 可 支 付 性 住 房 ( 、廉 价 持 续 的排 水 系 统 ” ( U ) ; 强 化 防 低 S DS 非 , 回 归 人 与 自 然 和 谐 发 展 的 生 活 3 %一0 放
匕 展所面 临的主要问题 。 发
英 国 生 态 城 镇 具 有 独 特 的 特 征 , 与 其 4 % 的 绿 色 空 间 。 这 其 中 至 少 有 5 % 0 0
于 立 表 示 , 生 态 城 镇 规 划 与 建 设 他 地 区 有 空 间 的 分 割 和 区 别 性 。 整 体 是 公 共 的 , 高 质 量 的 绿 色 / 放 空 间 网 开 芑 球 性 的 创 举 和 现 象 。 其 原 因 有 多 全

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一些发达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起步较早,取得了显著成效。

例如,德国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成绩斐然。

通过制定明确的政策和法规,德国大力扶持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

政府不仅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还积极推动技术研发和创新,使得德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这一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

强有力的政策能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激发企业和社会的积极性。

瑞典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也有着独到的经验。

瑞典的许多城市注重规划和设计,将自然景观融入城市建设之中,打造了绿色、宜居的城市环境。

同时,瑞典积极推广绿色交通,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此外,瑞典还在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方面做得非常出色,通过完善的分类回收体系,实现了垃圾的高效利用和减量化。

这些举措让我们明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从城市规划和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注重细节和系统的整合,形成一个全方位的生态保护体系。

日本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方面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日本通过严格的法律法规,强制企业和社会进行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要求企业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居民对垃圾进行细致分类,以便更好地进行回收利用。

这种对资源的精打细算和循环利用的理念,有助于缓解资源短缺的压力,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除了上述国家,丹麦在风力发电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丹麦通过技术创新和大规模的投资,使风力发电成为其主要的能源供应来源之一。

这不仅减少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还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

这启示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科技创新是关键驱动力。

只有不断加大对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才能突破资源和环境的限制,实现绿色发展。

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

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

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生态城市建设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以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下面将介绍几个生态城市建设方面的成功案例,以期给读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1. 新加坡:新加坡是世界上发展最为成功的生态城市之一。

由于土地有限,新加坡注重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方案。

该市的政策措施包括建设立体绿化、推广可再生能源、提倡低碳交通等。

此外,新加坡政府还鼓励市民积极参与社区园艺项目,提高环保意识。

这些举措使得新加坡成为一个生态绿色城市,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奥斯陆:奥斯陆是挪威的首都,也是一个环保型城市的典范。

奥斯陆采用了多项创新的生态建设措施,包括建设自行车道、修复湖泊和河流,提供优质的公共交通系统等。

通过这些措施,奥斯陆成功地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提高了居民的出行便利性,同时也改善了城市的一般环境质量。

3. 库伯蒂诺:库伯蒂诺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座城市,以其生态城市建设而闻名。

库伯蒂诺采用了可持续建筑技术、节能环保的交通系统以及智能化的资源管理系统。

此外,库伯蒂诺还注重推广可再生能源和水资源的合理使用。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库伯蒂诺成为一个环境友好、资源利用高效的城市。

4. 广州南沙生态城:广州南沙生态城是中国广州市的一项重要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

该项目以建设低碳城市为目标,重点发展清洁能源、绿色交通和生态农业。

项目中的主要措施包括建设太阳能发电系统、推广新能源汽车和鼓励有机农业。

南沙生态城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当地环境质量,同时也提供了更好的生活、工作和居住条件。

5. 马德里:马德里是西班牙的首都,也是一个生态城市建设的典范。

马德里通过鼓励城市绿化、采用低碳能源和可持续交通工具,以及提倡垃圾分类等方式,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此外,马德里还通过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努力,在城市中建设了大量的公园、绿地和自行车道,以提供更多的休闲和运动场所。

以上是几个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这些城市通过创新的理念和措施,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融入城市规划和建设中。

我国生态修复的现状及国外生态修复的启示

我国生态修复的现状及国外生态修复的启示

1、政策推动生态修复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修复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全国生态保 护与建设规划(2013-2020年)》等,明确了生态修复的目标和任务。同时,各 地政府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文件,为生态修复 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2、资金投入增加
为了推进生态修复工作,我国政府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中央和地方财政设 立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生态修复项目。同时,还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 形成了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格局。
谢谢观看
六、结论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方面仍存在技 术、经济和政策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完善政策体系、加大 资金投入等措施,推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全面开展。应加强宣传教育,提 高公众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认识和支持,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达国家在生态修复方面注重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例如,美国在土壤修复 领域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平,其采用的原位修复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对环境的 破坏。同时,美国还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环保科技人才,为生态修复提供了强有力 的人才保障。我国应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强与国际先进技术机构的 合作交流,培养一批掌握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为我国的生态修复事业提供强有 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3、土壤改良技术:通过向废弃矿山添加有机质或其他化学物质,改善土壤 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4、植被恢复技术:在废弃矿山治理的基础上,采用植被恢复技术,种植适 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我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存在 的问题
尽管我国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从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至今,世界各国对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目前一些国家已经成功地进行了生态城市建设。

这些生态城市,从土地利用模式、交通运输方式、社区管理模式、城市空间绿化等方面,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范例,研究这些生态城市的规划和管理经验,无疑会对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典型案例(一)巴西库里蒂巴巴西库里蒂巴是南美国家巴西东南部的一个大城市,为巴西第7大城市,环境优美,在1990年被联合国命名为“巴西生态之都”、“城市生态规划样板”。

一是公交导向式的城市开发规划。

在20世纪60、70年代,巴西库里蒂巴市就走上了低成本,人与自然尽可能和谐的生态城市发展道路。

城市拥有逐步拓展的一体化交通网络、道路网络,并采取了致力于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活质量的各种土地利用措施。

首先,库里蒂巴市通过追求高度系统化的、渐进的和深思熟虑的城市规划设计,实现了士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一体化;其次,城市还鼓励混合士地利用开发的方式,而且总体规划以城市公交线路所在道路为中心,对所有的土地利用和开发密度进行了分区。

此外,城市在一体化交通网络、道路网络的拓展中,主要是沿着几条结构轴线向外进行走廊式开发。

轴线是公共汽车系统的主要线路,这些轴线在城市中心交汇,构成了一体化道路系统的第一个层次;拥有公交优先权的道路把交通汇聚到轴线道路上。

而通过城市的支路满足各种地方交通和两侧商业活动的需要,并与工业区连接。

同时。

轴线的开发使宽阔的交通走廊有足够的空间用作快速公交用路。

目前,库里蒂巴市尽管有50万辆小汽车,但有2/3的市民每天都使用公共汽车,并且做到公共汽车服务无需财政补贴据有关研究人员估算这足以使得每年减少的小汽车出行达2700万次。

总之。

目前该城市80%的出行依赖公共汽车,其使用的燃油消耗也是同等规模城市的25%。

每辆车的用油减少30%。

这就使得库里蒂巴市虽然人均小汽车拥有量居巴西首位,但污染却远低于同等规模的其他城市.交通也很少拥挤。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报告1.引言生态城市建设是应对全球环境挑战的重要举措,许多国家在此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对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

2.案例一:斯德哥尔摩,瑞典斯德哥尔摩是瑞典的首都,也是世界上最具生态城市特色的城市之一。

该城市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首先,斯德哥尔摩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目前有超过90%的电力来自于可再生能源。

其次,该市实施了严格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实现了垃圾“零填埋”。

此外,斯德哥尔摩还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出行,以减少汽车使用量。

这些措施使得斯德哥尔摩成为一个环境友好型城市,并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改善效果。

3.案例二: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国家,其生态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首先,新加坡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

由于缺乏自然水源,新加坡实施了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包括雨水收集和再利用、海水淡化等技术手段。

其次,新加坡注重绿化和生态系统保护,通过建设公园、保护自然湿地等方式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

此外,新加坡还大力推广公共交通和鼓励低碳出行,以减少交通排放。

这些措施使得新加坡成为一个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4.案例三:芬兰赫尔辛基芬兰赫尔辛基是北欧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一个具有鲜明生态城市特色的城市。

赫尔辛基在能源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包括发展地热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并建设了智能电网系统,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此外,赫尔辛基还注重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通过绿色建筑和城市绿化来改善城市环境。

赫尔辛基还大力发展可持续交通系统,包括自行车道、电动汽车充电桩等设施,以鼓励低碳出行。

这些措施使得赫尔辛基成为一个绿色、宜居的生态城市。

5.案例四:澳大利亚墨尔本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也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城市。

墨尔本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包括雨水收集和再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

国外生态建设实践

国外生态建设实践

国外生态建设实践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各国纷纷加大了对生态建设的投入和探索。

国外一些国家在生态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对于我们的生态建设也具有借鉴意义。

国外一些国家在生态建设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例如,瑞士作为一个环保意识非常强的国家,一直致力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他们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保留和恢复自然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公园和绿地。

此外,瑞士还通过建立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严控工业污染和废弃物处理,保护水源地,减少土地资源浪费等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

国外一些国家在生态建设中注重可持续发展。

例如,荷兰作为一个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他们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城市绿化和生态恢复。

他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节能减排、推广可再生能源等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荷兰还注重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通过建设排水系统和水利工程,有效防止洪涝灾害,并保护了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国外一些国家在生态建设中注重社区参与和教育宣传。

例如,加拿大作为一个拥有广阔自然资源的国家,他们注重通过社区参与的方式来推动生态建设。

他们鼓励居民参与到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中来,通过组织社区志愿者活动、开展环境教育和宣传等方式,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此外,加拿大还注重通过教育系统来培养和普及环保知识,让每个人都能从小事做起,为生态建设贡献力量。

国外一些国家在生态建设中注重科技创新。

例如,德国作为一个科技实力强大的国家,他们注重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生态建设。

他们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通过研发和应用新能源技术、智能环保设备等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此外,德国还注重推动绿色交通和城市智能化建设,通过发展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等方式,减少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国外生态建设实践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加强社区参与和教育宣传、推动科技创新等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做法。

环境保护行业生态城市规划分享生态城市规划的成功案例与经验

环境保护行业生态城市规划分享生态城市规划的成功案例与经验

环境保护行业生态城市规划分享生态城市规划的成功案例与经验在环境保护行业中,生态城市规划是一种有效的应对城市化和环境压力的手段。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的布局、建设绿色基础设施、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分享几个成功的生态城市规划案例,并总结它们的经验。

案例一:新加坡新加坡被誉为亚洲的花园城市,它通过创新的城市规划实践,成功打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其中一个关键的经验就是注重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新加坡的建筑物大多设置了绿化屋顶和垂直花园,通过这些绿色建筑可以提供一系列生态系统服务,如净化空气、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等。

此外,新加坡还注重水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推行雨水收集系统和海水淡化技术,确保每一滴水的有效利用。

案例二:哥本哈根哥本哈根是丹麦的首都,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该市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城市规划,更好地融合了城市与自然。

例如,哥本哈根鼓励居民骑自行车代替汽车出行,建设了大量的自行车道和停车设施,大大减少了车辆污染和拥堵问题。

此外,该市注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功地实现了碳中和目标,对环境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案例三:温哥华温哥华是加拿大的一座生态城市,它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严格的环保政策而闻名。

温哥华成功实施了一系列绿色建筑计划,要求建筑物使用可持续的材料和能源,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此外,该市还积极推进可持续交通,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步行。

通过这些措施,温哥华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升了城市的可持续性。

这些成功的生态城市规划案例告诉我们,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和系统性的措施。

以下是一些经验和建议:1. 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生态城市规划需确立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如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通过设定目标可以引导规划过程,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2. 注重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基础设施是实现生态城市的关键。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Foreign Eco-cities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马交国 杨永春摘要:本文从国外若干个生态城市建设案例出发,总结出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几条成功经验;指出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但国外的实践经验不能一味照抄照搬,应该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城市发展现状循序渐进地进行。

最后作者结合中国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经验对中国生态城市发展的五点启示。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theforeign eco-cities ,this paper concludes their experience. This paper argues that eco-city is theinevitable trend of modern city planning developmentand the best choice for the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 But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the foreign eco-cities is not surely fit for China.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in Chinese eco-cities construction, the author concludes some enlightenment for the eco-cities development in China.关键词: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经验;中国生态城市Keywords: Foreign Eco-cities;Construction Experience;Chinese Eco-cities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201016)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2BJL033)成果1 引言生态城市在国外有着广泛的影响,目前全球有许多城市正在按照生态城市的目标进行规划和建设,例如美国的克里夫兰[1]和伯克利市[2]、德国的埃尔兰根(Erlangen )[3]和弗赖堡[4]、印度的班加罗尔[5]、巴西的库里蒂巴[6-7]、澳大利亚的怀阿拉 [8-9]和阿德莱德[10]、新西兰的Waitakere [11]、丹麦的哥本哈根[12-13]、日本的大阪和千叶新城[14]等,可以说这些案例代表了当今世界生态城市的发展趋势。

国外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启示

国外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启示

46
党政论坛 2018年4月号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ARTY&GOVERNMENT
FORUM
放眼世界
PARTY & GOVERNMENT FORUM
得到了快速发展。 3.环境教育宣传 日本环境教育是学校环境教
育、企业环境教育、社会环境教育 的有机统一。学校环境教育是日本 环境教育的核心,《环境教育指导 资料》确立了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基 本理念,即学生要理解自然界事物 的关系和规律,具备一定的环境调 查和检测能力;企业环境教育要求 企业肩负推广环保产品、树立环保 模范形象等环境经营、环境教育的 责任;社会环境教育主要是政府、 民间团体组织的环境教育活动,例 如环境保护周活动、社区环保示范 餐厅活动等。
能设备实行减免税政策;对购买使 用再生资源及污染控制型设备的企 业减免销售税10%;在200多个城市 实施倒垃圾收费政策;各级政府须 向上一级政府交纳一定数额的污水 治理费。
三、美国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美国生态环 境保护的主导理念,体现在环境立 法、经济政策、科技研发、社会参 与等各个方面。 1.环境保护立法 1970年,美国成立国家环境 保护署和由总统领导的环境质量委 员会等专门机构。如今,美国已经 出台了《清洁空气法》等大量法律 法规,对生态环境保护、工农业生 产污染等作了严格的法律限定。例 如,《综合环境反应、赔偿与责任 法》规定,企业对特定场所造成污 染的,必须承担无限追溯责任。 除严格之外,美国环境保护立 法也以细致著称。例如,仅在大湖 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美 国就出台了《界河条约》《大湖宪 章》《水资源发展法》《大湖区宪 章附件》《大湖——圣劳伦斯河流 域水资源协议与协定》等法律法规。 2.环境经济政策 (1)税费政策。美国环境税 费政策以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为目 标。例如,征收新鲜材料税以控 制“白色污染”;对节能住宅、节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和经验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和经验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和经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环境问题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紧要问题。

而生态城市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形态,它强调绿色发展、环境友好、资源循环利用的理念。

近年来,全球各地“生态城市”建设的案例不断涌现,它们通常是在经验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如北欧国家、加拿大、新加坡等建设的,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以下就介绍几个典型的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及其经验。

1.新加坡-世界领先的生态城市新加坡是全球生态城市建设的典型代表之一。

新加坡将生态城市的建设视为一项长期的使命。

在新加坡,建筑物的绿化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新加坡的建筑物要求覆盖率在50%以上。

同时,新加坡还将城市的供水系统、能源管理、废物处理等都做到了可持续发展,创造了低碳环保的城市环境。

对于生态城市建设,新加坡政府的秘诀在于政府对于城市环境的高度重视和投入,将其视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研究环保技术和相关应用,同时在城市规划中,注重绿化和水系规划,这些都是新加坡成功的重要原因。

2.中国-南京江宁永和城生态城市中国南京江宁永和城生态城市是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示范工程。

在这里,人居环境、民生保障、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及生态环境全面考虑,采用多项绿色技术,如太阳能、地源热泵、风能、生物降解等,将各项技术合理融合,并与一流的废水处理系统相结合,实现了生态、绿色、低碳的新型城市。

中国南京江宁永和城生态城市的经验表明,政府的重视和各项绿色技术的上升都是目前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因素之一。

此外,开展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及生态环境的全面考虑同样是成功因素。

这些都充分证明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和价值。

3.美国-波特兰生态城市美国波特兰生态城市是美国最成熟的生态城市之一。

在波特兰,通过开展环保宣传和绿色技术研究,成为了美国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是展示全美绿色建筑、公园绿地和骑自行车等低碳生活方式的巨大空间。

波特兰生态城市的经验是,生态城市建设需要从政府的投入、绿色技术创新和人们的环保意识入手。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Fi al , c o dig t ep o l msi i e e e o n l a c r n o t r b e Ch n s c — y h n c te o tu t n,t e a t rc n l d s s me ii s c nsr c i o h u ho o c u e o e l he me to ee o ct s e eo me tnChn . ni tn n rh c - i e v l p n i a g f t i d i
马交国 杨永春
摘 要 :本 文从 国 外若 干 个 生 态城 市 建 设 案例 出
发,总 结 出国外生态城 市建 设 的几 条成功经 验 ; 指 出生态城 市是 现代城 市规 划 发展 的必 然趋 势 ,
1引言
生态城市在国外有着广泛的影响 ,目前全球有许多城市正在按照生态城市的目 标 进行规 划 和 建设 例 如美 国 的克里 夫 兰【 和伯 克 利市 1 德 国 的埃 尔兰根 (r n e )1 El gn 1和弗赖堡 .印度的班加罗尔I 巴西的库里蒂巴 1 a 3 1 、澳大利亚的怀阿 拉 {1 8 和阿德莱德_I 新西兰的Wat ee i 丹麦的哥本哈根【 i、日本 的大阪和 - 9 l u i kr[ a “ i 23 -] 千叶新城_1 l等,可以说这些案例代表 了当今世界生态城市的发展趋势。为了更好地 4 推动中国生态城市的建设 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 国外生态城市 的建设趋势。本文从 上述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代表性案例出发 探索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经验 .从
不仅包括物质环境” 生态化 ” ,还包含社会文明” 生态化” ,同时兼顾不同区域空间、
作 者:马交 国 , 济南 市城 乡规 划编 制研 究 中心 , 助 理工 程 师。ma 0 @s1u d . j 2 tz . uc g . e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城市规划2006 Vol.21, No.271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Foreign Eco-cities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马交国 杨永春摘要:本文从国外若干个生态城市建设案例出发,总结出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几条成功经验;指出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但国外的实践经验不能一味照抄照搬,应该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城市发展现状循序渐进地进行。

最后作者结合中国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经验对中国生态城市发展的五点启示。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the foreign eco-cities ,this paper concludes their experience. This paper argues that eco-city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modern city planning development and the best choice for the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 But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the foreign eco-cities is not surely fit for China.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in Chinese eco-cities construction, the author concludes some enlightenment for the eco-cities development in China.关键词: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经验;中国生态城市Keywords: Foreign Eco-cities;Construction Experience;Chinese Eco-cities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201016)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2BJL033)成果1 引言生态城市在国外有着广泛的影响,目前全球有许多城市正在按照生态城市的目标进行规划和建设,例如美国的克里夫兰[1]和伯克利市[2]、德国的埃尔兰根(Erlangen )[3]和弗赖堡[4]、印度的班加罗尔[5]、巴西的库里蒂巴[6-7]、澳大利亚的怀阿拉 [8-9]和阿德莱德[10]、新西兰的Waitakere [11]、丹麦的哥本哈根[12-13]、日本的大阪和千叶新城[14]等,可以说这些案例代表了当今世界生态城市的发展趋势。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生态城市的建设,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国外生态城市的建设趋势。

本文从上述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代表性案例出发,探索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经验,从而获取对中国生态城市发展的有益启示。

2 国外生态城市的建设情况2.1 发展现状从1971年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至今,世界上已有不少国家的城市生态化建设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

一种是以“绿色城市”为目标,增加绿色要素和绿色空间,如英国的密尔顿·凯恩斯市。

二是制定生态城市的标准,构建新型的生态城市,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巴西、丹麦、瑞典、日本等国家对生态城市建设计划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具体标准。

例如巴西的库里蒂巴和桑托斯、澳大利亚的怀阿拉和阿德莱德市、印度的班加罗尔、丹麦的哥本哈根以及美国的伯克利、克里夫兰、波特兰大都市区都启动了生态城市建设计划,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和可用于实际操作的成功经验。

2.2 发展经验2.2.1 制定了明确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指导原则和发展措施生态城市是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它超越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追求治愈城市存在的各种问题,因此建设生态城市不是一个改良的过程,而是一场生态革命。

它不仅包括物质环境“生态化”,还包含社会文明“生态化”,同时兼顾不同区域空间、代际间发展需求的平衡。

生态城市的成功只有在人类追求人-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建立起新的全球协作关系时才有可能实现。

因此,生态城市的建设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根据各国具体城市的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建设目标和指导作者:马交国,济南市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助理工程师。

majg02@杨永春,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

万方数据72国外城市规划2006 Vol.21, No.2原则。

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在该市的“影子规划”(Shadow Plan )中通过6幅规划图,详细表述了该市从1836年到2136年长达300年的生态城市建设发展规划,6幅规划图分布代表了该市生态城市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并提出了非常具体的建设措施[10]。

1993年新西兰 Waitakere 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包括建立可持续的、动态的、公平的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并依据目标制定了更具体的措施[11],有关目标提出:可持续的环境是新西兰资源管理法案的基础,可持续性是在一定限度范围内的发展状态,要求使用可更新资源的数量必须小于其再生量以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动态的环境要求对生物多样性加以保护;公平的环境指每个人都有权享用环境并使生活达到环境质量标准;可持续的经济要求对商品的生产方式进行巨大变革,如使用可更新资源和能源,减少包装,生产可降解商品,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重新回收使用垃圾;动态的经济要求经济活动的类型要多样,提供各种服务,以适应经济的各种变化;公平的经济要求实现就业平等,禁止就业歧视;可持续的社会要求十分关注环境,重视成员及后代的健康与安全,使每个人参与工作和决策,以实现共同的目标;动态的社会要求珍视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同时也要珍视同一性;公平的社会要求保证人们的福利水平不是由其财富所决定,应给予每个人健康服务、教育、休闲机会和合理的住房标准,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需求,给予每个人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澳大利亚城市怀阿拉的发展战略对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作出了清楚的阐述。

该战略提出了7条生态城市建设的战略要点,致力于解决怀阿拉的能源和资源问题[8-9]。

这7条生态城市战略要点是:设计并实施全面的水资源循环利用计划;在城市开发政策上实行强制性控制,对于新建住宅和重大城市更新项目要求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并在设计上尽量改进能源效率;对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给予财政刺激;推进21世纪议程的环境规划过程;开展提倡优良的、可持续的建筑技术的大众运动;形成一体化的循环网络,以及建立替代能源研究中心。

丹麦哥本哈根的“生态城市1997-1999”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综合性项目,试图在城市地区建立一个示范性项目,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包括制定实施办法、环境目标等,项目的内容围绕实现目标而进行[12-13]。

美国的克里夫兰制定了明确的生态城市议程,包括空气质量、气候变化、能源、绿色建筑、绿色空间、基础设施、政府领导、邻里社区、公共健康、精明增长、区域观、交通选择、水质量及滨水区建设等一系列具体目标和指导原则,其目标是建设成一个大湖沿岸的绿色城市[1]。

日本的千叶新城从规划开始,就以建立生态型城市为主要目标。

在规划原则上高度尊重原有自然地貌,在城市地区对湖泊、河流、山地森林等加以精心规划,并辅以相应的景观设计,与多处市民交流活动设施紧密结合,形成十几个大小不一,景观特色各异,均匀分布于城区的开放式公园[14]。

2.2.2 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理念当人类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时,世界各国已经承诺共同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未来城市如何发展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工业文明对城市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越来越渴望拥有高效合理的人居环境。

生态城市就是未来人类可持续聚居模式之一,因此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因地制宜,建设最理想的人居环境。

国际生态城市运动的创始人美国生态学家雷吉斯特认识到传统的生产方式对城市发展带来的巨大危害,1975年他创建了“生态城市建设者”组织,并在伯克利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促进了生态城市思想的传播。

在他的影响下,美国政府重视发展生态农业和建设生态工业园,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2]。

克里夫兰制定了详细的可持续计划,该计划包括目的、组织的选择、可能的活动、时间安排等方面,这个计划将可持续发展思想细化到具体的城市建设实践中,使得克里夫兰生态城市的建设更具现实性 [1]。

巴西的库里蒂巴以其堪称典范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而享誉全球,另外还由于垃圾循环回收和能源保护项目以及公交导向的交通系统创新分别获奖[6-7]。

澳大利亚城市怀阿拉市政府认为生态城市首先是可持续的,因此在总体规划中遵循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了具体的生态城市工程,在工程中运用各种适用和可持续技术,比如在城市建设上大量增加绿地面积、推广可更新资源和能源、可持续水利用、可持续建筑技术等[8-9];德国的埃尔兰根(Erlangen )则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城市规划中加强风景规划和环境规划,重视森林、河谷等生态区的保护,并且让更多的绿地和绿色廊道遍及整个城市,采用一体化的交通政策以及节约资源、能源等[3];弗赖堡把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视为整个城市和区域发展的根本基础,制定了可行的环境规划、城市规划、能源规划和气候保护规划等[4]。

2.2.3 重视与区域的协调生态城市的“城市”概念是指包括郊区在内的“城市区域”,因此城市规划和开发必须与大范围的区域规划乃至国土规划相协调。

美国克里夫兰市的生态城市议程强调区域观(Regionalism )思想,城市政府必须在复杂的区域环境中进行协调工作,城市面临的许多重大事务必须在区域层面与众多参与者协调,并主张市长必须同俄亥俄的其他市长一起在州和联邦的层面上推进环境保护、交通规划、精明增长等一系列政策[1]。

德国埃尔兰根的生态城市规划非常重视与区域的协调,具体体现在该市的风景规划、环境规划以及交通规划上,例如该市的交通规划主张跨区域交通量的增加和全国性的自然土地快速消耗必须得到解决,或者至少在区域、国际乃至欧洲的范围内得到解决[3]。

弗赖堡市制定了长马交国杨永春万方数据国外城市规划2006 Vol.21, No.273期的区域发展政策和局部环境政策,并规定地方环境政策必须与区域发展政策相协调[4]。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市的生态城规划则在区域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区域资源、能源和资金,寻求降低能源和材料废物,主张材料和组件生产应最大限度取自当地,生态开发的水源应取自区域内的流域,力求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

2.2.4 以强大的科技为后盾生态城市建设要求城市发展必须与城市生态平衡相协调,要求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下系统的和谐,因此必须以强大的科技作为后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