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案例.doc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案例一:植物的光合作用现象描述:阳光照射下的绿叶,在一支浓盐水溶液中能够持续生长,而浑浊水中的叶子却逐渐枯萎。
实验步骤及结果:1. 准备两株同样健康的绿叶植物。
2. 将其中一株植物的根部浸泡在浓盐水溶液中。
3. 将另一株植物的根部浸泡在浑浊水中。
4. 每天保持同样的光照时间和强度,观察植物的生长状态。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可以发现浸泡在浓盐水溶液中的植物依然健康地生长,而浸泡在浑浊水中的植物逐渐变得虚弱,叶片开始枯萎。
这一现象可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来解释。
植物通过叶绿素吸收阳光的能量,并且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
然而,浑浊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颗粒和有机污染物,影响了水中的氧气浓度。
相反,浓盐水溶液中虽然含有高浓度的盐分,但并不影响光合作用所需的基本物质和气体的供应。
因此,浸泡在浓盐水溶液中的植物仍能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保持健康生长。
教学目的及意义:通过这个案例,初中生可以深入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对环境要求的关系。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进行科学观察和实验设计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和科学思维能力。
案例二:动物的适应生存现象描述:同一种食草动物分布在高山和平原两个地方,它们的身体结构有明显的差异。
实验步骤及结果:1. 选择一种适合的食草动物,如高山地区的黄羊。
2. 观察和比较高山地区和平原地区的黄羊的身体结构特征,如体型大小、皮毛颜色、蹄的形状等。
3. 分析和总结两个地区黄羊的身体结构差异,并探讨这些差异对其在特定环境中的生存和适应的意义。
经过观察比较,可以发现高山地区的黄羊体型较小,皮毛较厚并以浅色为主,蹄形状较为宽大。
而平原地区的黄羊体型较大,皮毛颜色较浅且较少,蹄形状较狭长。
这种差异可以解释为动物根据生存环境的需求而进行的适应性进化。
高山地区的黄羊由于气温低、食物稀缺,需要通过减少体表面积和增加毛发厚度来保持自身的温度。
同时,浅色的毛发也有助于减少热量吸收。
初中生物七年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七年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中浮游生物,了解浮游生物的种类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材料:显微镜、玻璃载玻片、滴管、蒸馏水、水样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将显微镜放在干净整洁的实验台上,准备好玻璃载玻片和滴管。
2. 取一定量的水样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并用滴管吸取一滴水样放在玻璃载玻片上。
3.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用低倍镜先观察水中的浮游生物。
4. 根据浮游生物的特征和形态,逐一用高倍镜观察,看清浮游生物的形状、大小、运动方式等特点。
5. 记录观察到的浮游生物种类和特点,绘制浮游生物的草图。
6. 结束实验后,将显微镜等实验器材清洗干净,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玻璃器皿破裂伤人。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3. 注意保护好显微镜,避免受到损坏。
4. 在观察浮游生物时,要细心观察,不要错过任何细节。
实验评价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和草图,评价学生是否对水中浮游生物有所了解,并通过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扩展实验:可以进一步观察水样中其他微生物,比如藻类、细菌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入了解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案例(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案例第一篇范文在教育领域中,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为例,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教学背景初中生物课程内容丰富,涉及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现象。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对生物学缺乏兴趣,认为生物课枯燥无味。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案例以“植物的生长”一课为例,进行教学实践。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片美丽的花园,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
2.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并提出问题:“植物是如何生长的?”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结合教材内容,讨论植物生长的原因。
4.知识拓展: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如光照、水分、温度等。
5.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种植一颗植物,观察并记录其生长过程。
6.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种植心得,总结植物生长的规律。
五、教学效果通过以上教学实践,学生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同时,学生学会了合作沟通,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教学启示1.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注重知识拓展,拓宽学生视野。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备课教案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备课教案
实验目的:
1. 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组成
2.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 提高观察实验的能力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实验材料:
1. 鼠尾草叶片
2. 盐水
3. 显微镜
4. 盖玻片
5. 刀片
6. 水滴管
7. 试管
实验步骤:
1. 将叶片放入盐水中浸泡片刻,使之软化
2. 用刀片切割出一小块叶片,并用水滴管滴入一滴水
3. 用盖玻片盖住叶片样本,将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4. 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一个清晰的位置后,再转到高倍镜观察
5. 观察叶片中的细胞壁、叶绿体、细胞核等结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总结:
1. 植物细胞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细胞核等组成的
2. 观察时应先用低倍镜找准位置,再转到高倍镜观察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用显微镜和刀片等器具时的安全性
延伸实验:
1. 用碘液染色,观察淀粉粒在叶绿体中的位置
2. 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差异
教学评价: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组成,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提高观察实验的能力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初中生物教学中跨学科整合的生物实验教学案例
初中生物教学中跨学科整合的生物实验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在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实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导致学生不能从实验中获得更全面的知识。
因此,为了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效果,实现跨学科整合是必要的。
本案例旨在通过生物实验教学与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的整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案例名称植物光合作用实验——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了解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学会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记录、分析数据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实验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分析;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设置对照组;如何处理实验中的异常数据。
五、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实验教学、跨学科整合教学法。
六、教学准备实验材料:绿色植物、光源、光照强度计、土壤等;实验室或家庭实验场所;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教学实施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强度的光源,引导学生思考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简要介绍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2.实验操作指导:教师详细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记录植物生长情况并测量光照强度。
3.数据分析与结论得出: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光照强度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讨论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4.跨学科整合:结合地理学科知识,讨论不同地区的光照强度差异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结合化学学科知识,讨论光照强度对植物色素含量的影响。
5.探究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改善光照条件来提高植物产量;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项关于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际应用项目。
初中生物实验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实验教案设计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叶子的结构,让学生了解植物叶子的组成和功能。
实验材料:
1. 植物叶子样本(例如:植物叶片、显微镜)
2. 水平切片刀、手套
3. 显微镜玻片和载玻片
4. 布片和显微镜
实验步骤:
1. 准备植物叶子样本:将一片新鲜的植物叶子取下来,清洗干净后放在工作台上。
2. 制作叶子横切片:戴上手套,使用水平切片刀将植物叶子横切成薄片。
3.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取一个叶子横切片放在显微镜载玻片上,加入一滴水后用另一个载
玻片盖住,放在显微镜上观察。
学生可以调节显微镜镜头来观察叶子的细胞结构。
4. 观察叶子的细胞结构:让学生观察叶子上的不同细胞结构,如表皮细胞、气孔、叶脉等。
5. 讨论叶子的功能:通过观察叶子的结构,让学生讨论叶子的功能,如光合作用、蒸腾作
用等。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植物叶子的结构和功能,加深对植物生物学的
认识。
同时,学生也可以培养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初中生物学生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学生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实验材料:显微镜、玻璃片、玻璃盖片、洋纱、尖筒、显微镜玻璃片擦拭纸、酒精(或其他清洁液)。
实验步骤:
1. 将干净的玻璃片涂上一层适量的洋纱水溶液。
2. 用尖筒将一小滴洗净的腮腺细胞悬液滴在玻璃片表面。
3. 用玻璃盖片轻轻盖住腮腺细胞悬液,并轻轻压实,使细胞扩展均匀。
4. 将制好的标本放在显微镜上,用低倍镜观察初步的细胞结构。
5. 逐渐调节显微镜的倍数,观察更加细微的细胞结构。
6. 记录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操作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免碰撞和颠倒。
2. 使用显微镜时要保持稳定,避免晃动和震动。
3. 观察细胞结构时要注意调节光线和对焦,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4.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显微镜和玻璃片,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干净。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观察腮腺细胞的结构,可以看到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等组成部分。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细胞的胶质基质,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和保护结构。
细胞结构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功能,相互配合实现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
思考问题:
1. 为什么需要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2. 细胞的核和质之间有什么关系?
3. 细胞结构的不同部分分别有什么功能?
实验延伸:
可以观察其他组织或生物体的细胞结构,比如植物叶片细胞或动物红细胞等,进一步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特点。
也可以进行染色实验,观察细胞内部的细胞器和分子结构,深入探讨细胞的微观世界。
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案例
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案例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初中生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效果,详细规划第三方主体学生的学习方法、技巧等相关内容。
学习生物的重要性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本质以及生命发展规律的科学。
初中生物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帮助他们理解生命现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主要学习内容主要学习内容包括:生物学基本概念、细胞结构与功能、植物与动物的形态结构、生殖与发育、遗传与变异、生态系统的组成与作用等。
学习注意事项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2.培养观察与思考能力:观察是学习生物学的基础,学生应该学会观察自然界的生物现象,并运用科学思维进行分析与思考。
3.注重复习与总结:生物学科涉及大量的概念和知识点,学生需要定期进行复习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概念图法:通过绘制概念图,将知识点进行关联,形成知识体系,有助于理解和记忆生物学概念。
2.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生物学案例,分析其背后的生物学原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考备考技巧1.制定学习计划:根据中考要求,合理分配学习时间,确保各个知识点得到充分学习。
2.强化基础知识:重点复习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确保基础知识扎实。
3.模拟试题训练:通过做中考模拟试题,了解考试题型和难度,提高应试能力。
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创设生动的学习环境:利用实验室、标本等资源,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培养科学素养。
3.家校合作:家长应关注孩子的生物学学习,与学校教师保持沟通,共同促进孩子的学习进步。
以上是关于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案例的详细规划,希望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以上内容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并以固定字符“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作为开头标识。
初中生物实践教学案例(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物实践教学案例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实践教学案例在生物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以初中生物实践教学为例,探讨了如何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和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本案例以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生物学》为例,选择其中的一个章节进行实践教学设计。
例如,选择第五章“生物的多样性”进行实践教学。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理论讲解:教师简要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种类和保护措施,为学生实践操作提供理论支持。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例如,调查校园内的生物多样性,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等。
4.成果展示:学生将实践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进行整理,以PPT、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展示。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实践过程进行总结,反思自己在实践中的收获和不足。
教学策略1.情境创设: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和视频,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2.问题驱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反馈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成果展示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身的实践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
2.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给出建议和意见,促进彼此的进步。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成果展示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
教学反思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案例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案例引言生物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实践,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用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案例,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组织实验教学活动。
实验一:种子发芽实验H2: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记录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芽情况,了解种子发芽的要素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H2:实验步骤1.准备不同种类的种子和容器。
2.将不同种子分别放在潮湿的纸巾上,并将其放入容器中。
3.设计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为每组设置不同的水分、光照、温度和氧气条件。
4.按照实验设计分别给每组种子提供不同条件,并记录每组种子的发芽情况和生长状况。
5.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种子发芽的要素和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的种子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发芽率和生长速度。
光照和温度对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具有重要影响,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有助于种子的早期发芽和生长。
水分和氧气也是种子发芽和生长的必需条件,适当的水分和氧气供应可以促进种子发芽和生长。
H2:实验启示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种子发芽的要素和影响因素,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同时,学生还可以学会设计实验和记录实验结果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二:光合作用实验H2: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光照条件下水生植物的生长情况,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H2:实验步骤1.准备适宜的水生植物和容器。
2.将水生植物分别放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如强光、弱光和无光。
3.每天定期观察和记录水生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叶片颜色、茎长和根长等。
4.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光照对水生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光照条件对水生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光合作用是水生植物进行生长和代谢的重要过程,适当的光照条件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有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
初中生物实验室教学教案
初中生物实验室教学教案
实验目的:
1. 观察细胞在显微镜下的结构;
2. 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实验材料:
1. 显微镜;
2. 盖玻片;
3. 几种已染色的细胞标本;
4. 实验记录表。
实验步骤:
1. 将一张盖玻片放在显微镜准备好的载玻片上;
2. 取出一个已染色的细胞标本,将其放在盖玻片上;
3. 用显微镜调整好倍数,观察细胞结构;
4. 用实验记录表记录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器等;
5. 打开显微镜放大镜头,取出细胞标本,清洁显微镜。
实验注意事项:
1. 使用显微镜时要小心轻放,避免摔碎;
2. 调整倍数时要轻点微动,避免损坏;
3. 观察时要注意调整光亮度和焦距,以获得清晰的像;
4. 实验结束后要注意清洁工作台和显微镜。
实验后讨论:
1.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哪些特性?
2. 细胞结构的不同部分各有何功能?
3. 为什么要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实验延伸:
1. 自己制作染色的细胞标本,观察不同的细胞结构;
2. 观察原生动物的细胞结构,与植物细胞有何不同之处?
实验评估:
1. 实验记录表是否填写完整;
2. 是否能正确观察和识别细胞结构;
3. 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否清晰。
备注:
本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细胞结构,加深对细胞基本概念的理解。
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并能独立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初中生物实践创新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实践创新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材料:
1. 小型花盆或小塑料盒;
2. 泥土;
3. 植物种子;
4. 水;
5. 光照器具;
6. 温度计。
三、实验步骤:
1. 将泥土填满花盆或小塑料盒;
2. 在泥土上撒播适量的植物种子;
3. 分成不同组,每组设置不同的实验条件,如:
a. 一组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
b. 一组放在阴凉处;
c. 一组在光照器具下照射;
d. 一组放在常温下;
e. 一组放在高温环境下。
4. 每天浇水并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下生长的高度、叶片颜色等数据;
5.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四、实验预期结果:
1. 光照对植物生长有明显的影响,阳光足够的情况下植物生长较好;
2. 温度适宜时,植物生长较为健康;
3. 水分也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缺水或过多水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造成伤害;
2. 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清洁,保持观察的质量;
3.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用具,彻底清洗干净。
六、实验延伸:
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其他有关植物生长的实验,比如添加不同种类的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
七、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植物生长的多种因素,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初中生物创新实验课教案
初中生物创新实验课教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
2. 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通过一项创新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生物学中的某一知识点,并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片、载玻片、尖头针、盐水溶液、酒精灯等
2. 实验材料:油膜、叶绿体、细胞液等
3. 实验步骤和操作指导
教学过程:
1. 实验引导(10分钟)
- 介绍实验目的和所用材料
- 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准备工作
2. 实验操作(30分钟)
-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显微镜下不同物质的特征和结构
-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结果、数据和心得体会
3. 结果讨论(10分钟)
- 学生互相交流实验结果,并结合生物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 教师适时引导,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点和生物学知识,加深学生理解
4. 实验总结(5分钟)
- 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 教师对实验进行评价并展示相关生物学知识的延伸拓展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创新实验,学生不仅增强了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还加深了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将继续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力。
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生物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光合作用作为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植物生理学的基础,也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
为了提高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案例以“植物光合作用探究”为主题,设计了一堂实践活动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掌握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合作等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一张绿色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绿色植物为什么能保持绿色?2. 提出问题:绿色植物是如何制造养料的?(二)新课讲授1. 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2. 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3. 讲解光合作用的条件:光照、二氧化碳、水。
4. 讲解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三)实践活动1. 实验一: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人。
(2)实验材料:绿色植物、不同强度的光源、计时器、测量工具等。
(3)实验步骤:每组选择一种不同强度的光源,照射绿色植物,记录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氧气量。
(4)数据处理:比较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
2. 实验二: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人。
(2)实验材料:绿色植物、不同温度的容器、计时器、测量工具等。
(3)实验步骤:每组将绿色植物放置在温度不同的容器中,记录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氧气量。
(4)数据处理:比较不同温度下,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
3. 实验三: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人。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案例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案例实验教学案例: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在本次生物实验教学中,我们将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为课题,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并认识到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通过实验,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对生物圈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
教材分析: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光合作用,它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奥秘就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课题。
通过实验设计、操作、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原理、技巧,有更深层次的感悟。
学情分析:七年级同学对生物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实验探究积极主动,愿意与同学合作性探究研究,敢于大胆质疑。
但是,光合作用的原理比较抽象,学生相应的知识铺垫不够,动手能力较弱。
因此,我们需要用具体的、形象的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知识。
学法、教法分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家们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激励他们努力获得与科学家结论相似的结果,我们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模拟探究实验。
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不断深入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尝试做“小科学家”的愿望。
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产物,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先让学生清点了本节课的材料用具,然后播放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视频文件,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考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家们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我们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模拟探究实验,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深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探究兴趣。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让学生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3天,这是为了让叶片中的淀粉分解完毕,以便观察光合作用的产物。
然后我们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夹紧,这是为了遮光,使得只有正常光照射到叶片上。
初中生物科学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科学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
1. 了解细胞结构;
2. 观察细胞膜的特点;
3. 掌握观察镜下细胞的技巧。
实验材料:
1. 新鲜洋葱
2. 刀具
3. 显微镜
4.蒜蓉
实验步骤:
1. 将新鲜洋葱切成细片,并用手轻轻挤压洋葱片,使细胞释放出细胞液。
2. 将挤压后的洋葱片放置在显微镜的载玻片上,使用显微镜观察并调整镜头至适当的放大倍数。
3. 观察洋葱片下的细胞结构,可以看到细胞膜、细胞核等细胞组织。
4. 用蒜蓉轻轻揉搓洋葱片,使细胞更加明显。
5. 记录所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特点,并进行交流讨论。
实验注意事项:
1. 切洋葱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刀具伤及手指;
2. 在观察过程中,避免将显微镜对准强光源,防止眼睛受到伤害;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洁实验用具,保持实验场地整洁。
实验延伸:
1. 可以观察其他植物或动物细胞的结构;
2. 可以进行不同条件下细胞的观察,如在高温或低温下的细胞结构变化。
希望这份初中生物科学实验教案能帮助到您,祝实验顺利成功!。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doc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今天咱们上一节实验探究课程,昨天课外活动时间,我带领大家在咱们的操场上以小组为单位去捕捉“鼠妇”,全班六个小组,有五个小组圆满完成了任务,但是有一个小组没有完成任务,竟然一只鼠妇都没抓到。
五组的小组长,请你来给大家汇报一下你们小组为什么没有捕捉到“鼠妇”的理由吧。
五组的小组长满脸的委屈和无奈:老师,我带着我们的小组成员一起去捕捉鼠妇,可是我们见到了蝴蝶、蚂蚱还有各种小飞虫,但是就是没有看到鼠妇,另外我们还挖地三尺,结果只抓到了蚯蚓。
这个时候其他的同学都开始小声说起话来,五组的小组长站在那里十分的无奈,其实这个时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也是我们这节课的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
因此这个时候我开始引导他们将课堂内容进行一次深入:虽然你们很努力了,但是不管怎么说你们并没有完成教师交给你们的任务,按照规定,你们五组应该受罚。
不过我可以给你们一个机会,五组的同学给大家汇报一下自己见到的那些蝴蝶、蚂蚱、小飞虫,还有你们挖出来的蚯蚓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看到事情有转机,一个五组的同学站了起来:老师这个我知道,蝴蝶、蚂蚱还有小飞虫都生活在草丛里,蚯蚓生活在土壤中。
更确切应该说蝴蝶生活在有花朵的地方,而蚂蚱生活在草丛里。
这时另一个同学马上站了起来,老师我还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蚂蚱有不同的颜色,在那些有草长得比较茂盛的地方绿色的蚂蚱较多,而在那些草比较少的地方,灰色和黄色的蚂蚱较多。
这时候五组的小组长又站起来,老师,我还发现我们挖出蚯蚓以后它会马上向着泥土中爬,并且还有有蚯蚓的地方和没有蚯蚓的地方土壤的状态不一样,……。
看着五组的学生如此积极地表现自己,我不禁有点着急了,因为这堂课我本来准备好了,用鼠妇作为案例来讲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一节,可是现在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如果打断他们直接把课堂引导到自己设定的探究实验中来,这样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如果不加以引導,这课堂任务能否完成呢?斟酌再三我还是决定扔这个讨论进行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标准文案实验教学案例课题: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兵团二中吕笃康2013 年7月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学案例课题:第四章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以"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为实验课题,了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同时知道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最后,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作用。
从而认识到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新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以期使得生物实验教学更为科学和有效。
教材分析:光合作用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光合作用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没有光合作用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因此,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奥秘就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课题。
学生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之后,继续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重要的生理现象。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操作、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原理、技巧,有更深层次的感悟。
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1、七年级同学对生物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实验探究积极主动,愿意与同学合作性探究学习,敢于大胆质疑。
2、七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光合作用的原理比较抽象。
学生相应的知识铺垫不够,动手能力较弱,而且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所以本节知识要用具体的,形象的实验进行教学。
让学生体验到由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即通过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知识。
学法、教法分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家们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激励他们努力获得与科学家结论相似的结果,在这节课中,我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模拟探究实验,以培养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不断深入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尝试做“小科学家”的愿望。
《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是七年级学生刚接触不多的一种探究实验,而且操作的准确性强,由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难度。
对此,在教学中我有放有收,既有老师的指导,又还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独立进行探究;而且这个实验也是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么多种类的实验用具,第一次点燃酒精灯并隔水加热。
为确保实验安全、顺利地进行,我在课前几天开始培训实验小组长,并强调注意事项,同时设计并印发实验报告单给学生,让他们边复习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边分组填写: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根据设计方案小组长带领组员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可以将各实验小组实验准备的过程拍成录像,作为上课资料。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 探究绿色植物的叶片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生物探究的科学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绿叶在光照下合成淀粉实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使学生明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养成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重点: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光是形成淀粉的条件。
领悟“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设计原理。
难点:提出问题,应用适当的手段解决问题;单一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
三、材料用具盆栽的天竺葵(或三角梅等绿色植物)、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酒、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打火机)、清水、试管夹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取一盆长势旺盛的天竺葵,对它进行暗处理两昼夜,再取多个黑纸片(根据学生实验的组数而定),对多个叶片的上下两面进行遮盖,并用曲别针进行固定。
然后,把它放置到光下进行光照数小时后备用。
(二)导入在我们赖以生活的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它制造的有机物养活了地设问:绿色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的?它们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一下《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个实验。
(三)实验讲授1、先找同学起来读一下本节课的目的要求,并对本节课的材料用具进行清点,然后播放《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视频文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这个实验的大体步骤和某些应该注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家们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激励他们努力获得与科学家结论相似的结果,在这节课中,可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模拟探究实验,以培养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不断深入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尝试做“小科学家”的愿望。
(四)实验过程1 、提前指导兴趣小组的学生将一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 ~3 天。
(启发思考:为什么要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 2 ~3 天?)2 、在经过黑暗处理的天竺葵上选取 1 ~ 2 片叶子,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正反两面都夹紧。
然后将这盆小白菜移到阳光下照射3 —4 小时。
选取的叶子必须大小合适,颜色比较新鲜。
(启发思考:为什么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正反两面都夹紧的目的?)3、学生按照下列步骤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探究过程。
教师巡视指导。
(1 )、剪下遮光处理过的叶片,去掉黑纸片(启发思考: .取下遮光黑纸时,遮光部位与见光部位有明显差别吗?)浸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的绿色退去。
在本步骤的操作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倒入酒精的量以能浸没叶片为准,三角架上垫上石棉网,大烧杯里倒入热水并加盖。
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如果高度不够,可以在酒精灯下垫上书本,保证用外焰加热。
酒精灯用完不能用嘴吹灭,应用盖子直接盖上。
(启发思考:为什么要放在酒精中而不是水中直接加热?为什么要隔水加热?)(2 )、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放在培养皿中,滴加碘液。
由于酒精的温度比较高,可以用镊子夹取叶片,避免用手直接拿烫伤手指。
然后放入清水中来回晃,期间可以更换大烧杯中的水。
直到水变得比较清为止。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时叶片颜色有没有变化?)将叶片取出放入培养皿中,不可直接放在实验桌上,滴加碘液,以免污染实验桌。
(启发思考:往叶片上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注意: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强调应注意安全)(3 )、观察实验现象:叶片光照部分便蓝。
(4 )、分析得出结论:a.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
b.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六、总结(学生总结,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这个教学环节学生基本能够独立完成,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师需要进一步要求学生划出关键词,加强理解记忆。
注意事项:a.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蓝色。
实际是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 --- 淀粉。
b.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 2~3 天的目的是让叶片内的淀粉消耗完全而便于实验。
c.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正反两面都夹紧的目的是让该部分不见光,易形成对比,验证光与制造有机物的关系。
d.酒精要隔水加热,直接加热不好控制温度防止发生危险。
e.碘液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使用时一定要小心。
4、整理实验仪器。
实验教学反思: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的实验步骤,分组讨论以上七个思考题。
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完成这七个思考题,学生理解了每一个实验步骤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做实验时就会更加积极主动。
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淀粉遇到碘液会变成蓝色,所以学生能很容易的根据叶片颜色的变化而得出结论。
在这里有的学生的实验现象不太明显,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
探究性试验强调学生大胆置疑、主动参与、共同合作,在其中设置一些引导性、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学习。
*注:请同学们认真预习并完成填写实验报告单,本次实验将成为你成长和进步的真实记录,相信通过你自己努力、同学帮助、老师的指导,你的实验会获得成功,胜利属于你!附实验报告单(下页):附件一兵团二中初中生物实验报告单实验时间:年月日学生班级科任教师姓名试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试验目的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是不是淀粉?2、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3、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启发学生认真观察,并能从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掌握依据问题作出假设的技巧,是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内容。
试验器材天竺葵、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黑纸片、别针、酒精,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制定验计划过程实施计划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问题为什么这样提出?你能提出其他问题吗?能否制订自我小组教师出其他的实验设计?怎样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评价评价评价照实验等,根据所学知识即问题提出相应的假设能否利用提供的器具和自己准备的器具,制定出可以验证自己假设的实验方案?制定的计划是否考虑到了对照的原则?学生是否对植物进行了暗处理?学生是否利用黑纸片遮光处理?学生是否脱色处理?学生是否滴加碘液处理?能否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得出当实验结论与假设不同时,能否认真地分析原因?结论是否积极地向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探究过程?实验1 、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分2 、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析3 、为什么要提前一昼夜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与4 、通过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与你的假设一致吗?如果一致,请分析原因。
讨5 、归纳: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_______场;所是 _______原;料是 ______产;物是 ______. 论试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