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听教育的春天》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谛听教育的春天》读后感]

《谛听教育的春天》读后感

谷志坚

“没有人能够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她吹拂过山川和田野;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们的灵慧,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

每每读到这诗歌一般优美而睿智的教育哲思,我都会受到深深的触动,《谛听教育的春天》读后感。再读《谛听教育的春天》,自己的教育认知又经历了一次洗礼,理论智慧的阳光照进自己几年来的生本实践,多了一些感悟,少了几分困惑。下面就是我阅读和反思的一点体会和收获。

生本教育是指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和教学。除了反映学生的利益、学生在学校社会中的独立的自主的存在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学生来进行教育,把教育的全本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的本体。也就是说,生本教育不仅仅在于学生的外部地位,更在于学生的内部自然性和潜能的发挥。

反观我们的教学,我们把知识和行为变成一个个细密的目标,对学生提出十分细密的要求,以为要求细了,讲得清了,便会达到我们对学生获得知识的期望。其实却费力不讨好,学生的思维活动被局限在这个细密的棋盘中,他们不必想什么,也想不出什么,最后是懒得想什么。反之,如果让学生在具有发展空间的环境中学习,尊重人的自然,发展孩子的天性,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主动学、乐学,自己去主动内化、积累、创新,那么学生获得不单单是知识,还有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提升。

我们总是慨叹,学生没有学习的动机和欲望,更无从谈起主动性和积极性,读后感《《谛听教育的春天》读后感》。原因何在?如果教师在课堂只把目光锁定于知识灌输给学生,会做题,得高分,甚至有时杀鸡取卵,竭泽而鱼,一切为了分数,那么扼杀的将是学生生命的活力和自由,其恶果必将是课堂失去活力,学生变得懒惰和厌学。更可怕的是学生的心灵受到戕害。记得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曾邀请中美两国高中毕业生做交流,美国12名选手都是总统奖的获得者,国内的高中生则都是被北大、清华、香港大学录取的优秀学子,其中价值趋向考察的结果发人深思。主持人分别给出“智慧”、“权力”、“真理”、“金钱”和“美”的选项,美国学生几乎惊人一致地选择了“真理”和“智慧”,而中国高中生除一位选择“美”之外,其他学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财富”和“权力”。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这些众里挑一的精英热衷的眼前的利益,换而言之,功利已经熏染了这些孩子的心灵,也蒙蔽了孩子的眼眼。

那么,今天我们怎样解决教育这个难题呢?郭思乐教授在《谛听教育的春天》中用极富智慧的比方给了我们破解难题的秘方。书中写道:邓小平是怎样解决调动农民积极性这个难题的?把土地还给农民。是啊,我们攻克难关的钥匙就是开展生本教育,把学习还给学生,把为教

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生命潜能和发展本能。生本教育是智慧的田野,每一个在课堂上的孩子,都像是一粒撒在田野沃土里的“种子”,他们需要阳光、水分和温度,但有了这些,他们就自由自在地成长为本来应该成长的那个样子。给每个学生一份自己的土地,让每个学生满载着不完善蓬勃生长,在生长中实现更高级的完善。这才是教育的真谛,这才是教育的归宿。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谛听教育的春天》和生本教育的思想为我们实现这样一个美好的理想开启了一道大门,让我们乘坐生本改革这趟开往春天的列车,和学生一起领略沿途迷人的教育风光,享有教育给人带来的无限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