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3卷双向细目表

合集下载

2016级高三二诊语文双向细目表及打分板

2016级高三二诊语文双向细目表及打分板

古文翻译题 二、(一)13
命题双向细目表
能力层次 分析综合 √ √ √ √ √ √ √ √ 15分 (10%) 12分 (8%) 表达应用 评价鉴赏 探究 权重比例
9分(6%)
√ √ √ √ √ √ √ √ √ 24 80 9 12
34分 (22%)
20分 (13%)
60分(40%) 100%来自成都市2016级高三二诊考试语文命题双向细目表
内容板块 具体内容 题型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简答题 简答题 选择题 选择题 简答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简答题 填空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表达题 简答题 写作题 题号 一、(一)1 一、(一)2 一、(一)3 一、(二)4 一、(二)5 一、(二)6 一、(三)7 一、(三)8 一、(三)9 二、(一)10 二、(一)11 二、(一)12 二、(二)14 二、(二)15 二、(三)16 三、17 三、18 三、19 三、20 三、21 四、22 分值 3 3 3 3 3 6 3 6 6 3 3 3 10 3 6 6 3 3 3 5 6 60 150 难度预估 0.7 0.7 0.6 0.7 0.7 0.5 0.7 0.6 0.7 0.5 0.7 0.6 0.6 0.5 0.5 0.7 0.7 0.7 0.6 0.7 0.6 0.7 0.66 9 16 √ √ √ √ 识记 理解 √
能力层
对内容的理解 论述类文 对论证的分析 本阅读 对文章内容的分析 对文章内容的筛选 实用类文 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本阅读 对文章成因的探究 对文章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 文学类文 对文章表达作用的分析 本阅读 对文章内涵的探究 文言句读 文化常识的把握 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古诗文阅 文言语句翻译 读 对诗歌内容的赏析 对诗歌评价的赏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正确使用成语 病句辨析 语言文字 表达连贯 运用 病句修改 语言表达 写作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 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

14-16年全国卷语文双向细目表

14-16年全国卷语文双向细目表
找关键词,结合文本,要点要全面
15年同上
16年同上
11(2)
理解与分析D
14年考查小说分析人物性格
抓关键词,联系语境
注意谋篇布局的技巧
结合语境,把握主旨
注意联系人物心理和小说的主题进行分析的情节、结构和人物的鉴赏能力
11(3)
鉴赏品味D
理解与分析D
14年考查小说叙述方式
3.课本名句默写一定要按照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背诵,并兼顾初中背诵篇目
15年此题考查名句默写,一贯承袭全国卷情景默写的题型样式
16此题考查名句默写,一贯承袭全国卷情景默写的题型样式
11(1)
文学类文本阅读
理解与分析D
14对小说文本信息的筛选能力,本题涉及全文内容,故要从全文总揽,以多选形式展现
注意文章布局谋篇的技巧
15年考查马兰花三次流泪细节的作用。
16年考查对文学作品综合探究能力。本题在文本范围内探究,涉及对小说主题以及考生人生观、法制意识的考查。
13
语言文字应用
表达应用E
14年考查近义词语的使用
了解所给词语的词义、词性、轻重程度、适用对象、范围大小、感情色彩等,一切都要符合语境
15年考查近义词语的使用
16重点考查加点成语的含义
结合全文,充分读懂全文,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
认真审题,找出含有作者感情倾向的语句,加以分析即可
注意心理描写的作用
要考虑手法的使用
从主题和结构方面考虑
15年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16年重点考查考查对小说的情节、结构和人物的鉴赏能力
11(4)
14年考查文本结尾设置的作用
探究题有两种命题思路,一种是从内容角度命题,主要突出文本的主题与认识;一种是从写法角度命题,就是突出语言特色,当然也要阐释内容。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及答案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及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3)语文使用地区:四川、广西、云南、贵州本试卷分第I 卷(阅读题)和第II 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I 卷1至8页,第II 卷9至10页,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 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3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3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新课标Ⅲ卷(全国卷3)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高考语文试题双向细目表

高考语文试题双向细目表


系数
43
文言断句

0.7
古诗文阅读 5
3
文化知识

0.5
6
3
归纳内容要点,概 括中心意思

0.5
全国三(丙)卷语文双向细目表
4
5 古诗文阅读
6
考查内容
能力层级
期望
识 记
理解
分析表达鉴赏 综合应用评价
探 究
难度 系数
3 文言文理解断句

0.7
3 识记古代文化知识

0.6
3
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要点,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 B.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 C.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 【解析】
•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句意,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 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更始即位,舞阴(地名)大户人家李氏拥城不投 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他们。李氏不肯,说:“听说宛人赵氏有孤孙赵憙,以信义闻名,愿意向他投降。”然后依据表 对话的词语“云”断开两处,再抓住句中的名词代词,明确句子结构,比如“降之”后面应断开,逐一进行分析即可。
• 【解析】
•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接着通过找一些名词与 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最后反复诵读、推断。即可以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再结合人名、地名、官职名称以及 动词断句,这个语段主要是叙事,意思是“(谢弘微)幼年时代精神端庄谨慎,时机适当才开口说话。过继后的叔叔谢混很有知 人之名,见到他后认为他很特别,对谢思说:“这孩子内心沉稳聪明早慧,将来一定会成为优秀人材,有一个像这样的儿子,也 就足够了”。

2016届成都零诊语文考试双向细目表及打分板

2016届成都零诊语文考试双向细目表及打分板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语言文字 正确使用词语 运用 辨析病句 信息概括 语境填句 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常见文言虚词的含义 文言语句翻译 古诗文阅 人物形象特点概括 读 文言断句 对诗歌炼字和诗人心境的赏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对核心概念理解 对文章的理解 对文章内容的分析 现代文阅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分析 读 对描写作用的分析 对词语的理解和写作手法效果的分析 对意象意义的探究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 文章 题型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简答题 简答题 选择题 选择题 古文翻译 题 简答题 文言断句 题 简答题 填空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简答题 简答题 简答题 写作题 题号 一、1 一、2 一、3 一、4 六、19 六、20 三、8 三、9 四、10 四、11 四、12 四、13 四、14 二、5 二、6 二、7 五、15 五、16 五、17 五、18 七、21 分值 3 3 3 3 4 6 3 3 8 5 4 8 6 3 3 3 4 6 6 6 60 150 难度预 估 0.7 0.8 0.7 0.7 0.7 0.6 0.6 0.7 0.7 0.6 0.6 0.5 0.8 0.7 0.7 0.6 0.7 0.7 0.6 0.5 0.7 0.65~0.6 7 12 28 20 √ 76 8 6 √ √ √ √ 60分 (40%) 100% √ √ √ √ 31分 (20.7%) √ √ √ √ √ √ 37分 (24.7%) 识记 √ √ √ √ √ √ 22分 (14.7%) 理解 能力层次 分析综 表达应 合 用 评价鉴 赏 探究 权重比例
写作

2016全国高考语文3卷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2016全国高考语文3卷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全国Ⅲ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使用地区:重庆、广西、陕西,四川)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8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考生作答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邹,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双向细目表

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双向细目表
3、冒号:⑴用在总分或分总关系之间的总括性句语中。⑵提示性的词语放在句子中间,不用冒号,用逗号。
4、括号:⑴括号内是词语时,不用点号,括号内是句子时不用句末点号。⑵括号内再有括号,里面应用“[ ]”。
6
病句的辨析6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鏊余、结构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3分题)
解题步骤与方法:凭语感扫描,用方法检验。
2、阅读过程:泡、找、进、猜、补。
3、答题步骤:
⑴认真读题(文题)预测联想;
⑵浏览首句,了解梗概;
⑶阅读全文,边读边画(重点:作者和年代,重要的时间、数据和有关资料、主要事故实和典型形象;表现作者情感和文章的主旨句;语言的特点和修辞的作用):
⑷审题干(判断答题的范围和要求);
⑸开始答题(把握文体特点和作者的感情线索);
18
19
20
21
文学作品的阅读(18分题)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先内容后形式)。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注:高考侧重于对考生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
1、解题思路:把握作品形象,体味作者情感,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内容,鉴赏作者的语言。
5、答题方法:⑴以文解文(见科技类阅读);⑵以事解文(事,即相关背景信息和相关事实);
⑶以理解解文(参照常理,理解语句的意义);
⑷以情解文(以人之常情揣摩人物的特定心情);
⑸解答主观题至少有两道题用原文原句或用原文词组、语句组装。(鉴赏方面见16题)
22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4分题)。
1、扩句的四种类型:⑴主句的扩展;⑵接填补空白;⑶定向联缀词语成句;⑷话题情景阐发。

2016全国卷111细目表

2016全国卷111细目表

2016年全国Ⅲ卷双向细目表题号考点知识要求能力要求难度要求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7 元素化合物[物质性质与应用]√√易8 必考有机[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易9 化学实验[浓硫酸的稀释、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操作、萃取操作]√√易10 必考有机[异丙苯的结构与性质]√√√中11 基本概念及理论[电化学(锌-空气燃料电池)]√√√中12 基本概念及理论[元素推断与元素周期律]√√√中13 基本概念及理论[电解质溶液(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中难26 化学实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中27 基本概念及理论[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计算[反应热计算]√√√√中难28 元素化合物[化学工艺流程(用废钒催化剂制备五氧化二钒)]√√√中难36 化学与技术[聚合硫酸铁的工业制备流程]√√√中难37 物质结构与性质[电子排布式、晶体类型、杂化轨道、化学键、晶体的空间结构分析]√√√中难38 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合成与推断(有机方程式书写,考查结构简式、名称、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合成路线设计)]√√√中难。

2016届高考百校联考13C双向细目表(高三语文)

2016届高考百校联考13C双向细目表(高三语文)













江西联考双向细目表(语文)
知识内容
能力层级
期望难度系数
识记
理解
分析
综合
表达
应用
鉴赏
评价
探究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3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0.8
2
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0.6
3
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0.5
古诗文阅读

3
文言断句

0.7
5
3
文化知识

0.8
6
3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0.4
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12题
(1)
5
分析概括材料内容

0.8
(2)
6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0.7
(3)
6
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

0.6
(4)
8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0.5
语言文字运用
13
3
正确使用词语

0.8
14
3
辨析病句

0.7
15
3
语言表达连贯

0.6
16
5
语言表达准确、连贯

0.4
17
6
语言表达简明

0.6
写作
18
60
材料作文

202-207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语文试题双向细目表

202-207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语文试题双向细目表


201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双向细目表
题型
题号
分值
文本类型
考查内容
能力标准
选择题
1
3
现代文
论述类
《《老子》的年代》
理解文本中重要的信息
理解
选择题
2
3
理解文本中重要的句子
理解
选择题
3
3
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分析综合
选择题
4
3
文言文
传记类
《明史·马文升》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
选择题
5
3
理解传主的形象特点


5
3
文言断句


6
3
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7
10
文言句子的翻译


8
5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9
6
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


10
6
古诗文默写


文学类
文本阅读
第11题
(1)
5
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2)
6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
6
欣赏作品的写作手法


(4)
8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8
5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9
6
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


10
6
古诗文默写

全国三(丙)卷语文双向细目表

全国三(丙)卷语文双向细目表
8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0.6
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12题
(1)
5
分析概括材料内容

0.7
(2)
6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0.7
(3)
6
概括和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0.5
(4)
8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0.6
语言文字运用
13
3
正确使用成语

0.7
14
3
辨析病句

0.6
15
3
正确使用关联词语

0.6
7
10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0.5
8
5
赏析诗歌形象语言(炼字)

0.6
9
6
对比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

0.5
10
6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0.7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11题
(1)
5
分析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0.6
(2)
6
分析作品中线索人物(我)的作用

0.7
(3)
6
鉴赏作品人物形象

0.6
(4)

0.6
16
5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及准确

0.7
17
6
图文转换

0.7
写作
18
60
材料作文

0.6
全国三(丙)卷语文双向细目表
考查内容
能力层级
期望难度系数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含解析版)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含解析版)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3)语文使用地区:四川、广西、云南、贵州本试卷分第I 卷(阅读题)和第II 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I 卷1至8页,第II 卷9至10页,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 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2016—2018年全国卷一高考语文双向细目表

2016—2018年全国卷一高考语文双向细目表
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
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写作空间广泛,考生可以从整体中国梦的追梦、圆梦立意,从影响世界、提振中国精神的方面去组织有关材料,如救灾、农村建设、航天航空方面去表达,也可就某一方面如救灾、网络发展、扶贫等去谈认识。
17年分析作品内容、艺术特色、概括作品主题。(3分)
18年分析作品内容、艺术特色、概括作品主题。(3分)
5
分析综合C级
16年文章标题的作用。(6分)
17年分析作品结构。(5分)
18年性格形象分析(6分)
分析综合C级
16年文章对具体语句的理解。(6分)
6
探究D
16年对文章具体语句的理解。(8分)
17年欣赏作品的结尾的艺术效果(6分)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3.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18年《鲁芝传》文化常识。(3分)
12
分析综合C级
16年《曾公亮》内容的分析(3分)
17年《谢弘微》内容分析。(3分)
18年《鲁芝传》内容分析。(3分)
13
理解B级
16年文言句子的翻译(10分)
17年文言句子的翻译(1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3双向细目表
题型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分值 3分 3分 3分 3分 3分 3分 5分 5分 5分 6分 6分 略 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实用类陈祖武《顾炎武评传》——一代通儒顾炎武 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成语辨析 语病 衔接连贯 语言的准确连贯 图文转换 新材料作文 使用成语正误辨析(变) 辨析语病 语言的连贯(变):注意关联词的正确使用 语言的准确连贯(补写) 图文转换(框架构思) 材料作文,写“小羽经商成功的启示” 分析综合 分析综合 归纳概括 鉴赏探究 理解,分析 理解,分析 分析综合 表达运用 表达运用 表达运用 难 《左传•曹刿论战》、《琵琶行》、《赤壁赋》 古诗文曹翰•《内宴奉诏作》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炼字题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题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课外文言文人物传记类《明史•傅珪传》 现代文论述类《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文本类型 考查内容及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文言文断句 古代文化常识:礼部、教坊司、致仕、两京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 能力标准 理解 分析综合 分析综合 理解 识记,理解 理解分析 理解 理解 鉴赏评价 鉴赏评价 理解,识记 中 难 易 难易程度
问答题 7(1) 问答题 7(2) 问答题 问答题 填空题 8 9 1 12(2) 6分 问答题 12(3) 6分 问答题 12(4) 8分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问答题 问答题 问答题 13 14 15 16 17 18 3分 3分 3分 5分 6分 6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