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区间测速解决方案

合集下载

区间测速实施方案

区间测速实施方案

区间测速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交通工具的普及和道路交通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其中,超速驾驶成为道路交通安全的一个严重隐患。

为了有效监控和管理道路交通中的超速行为,区间测速技术应运而生。

区间测速是指在道路上设置两个或多个测速点,通过计算车辆在这些测速点之间的平均速度来判断是否存在超速行为。

本文将介绍区间测速实施方案,旨在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

二、区间测速原理区间测速是基于车辆在一定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来判断是否存在超速行为的监控手段。

首先,测速点之间的距离需要经过科学测算和设置,以确保测速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通过在测速点处安装高精度的测速设备,如雷达测速仪或激光测速仪,来实时监测车辆的速度。

最后,通过计算车辆在两个测速点之间的平均速度,来判断是否存在超速行为。

区间测速原理简单明了,操作便捷高效。

三、区间测速实施方案1. 测速点设置在选择测速点时,需要考虑道路的交通流量、车速和事故易发区域等因素。

一般来说,测速点应设置在交通流量较大、车速较快、事故易发的路段,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区间测速的监控效果。

同时,测速点的设置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要求。

2. 测速设备选择在实施区间测速时,需要选择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测速设备,以确保测速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见的测速设备包括雷达测速仪、激光测速仪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配置。

3. 数据采集与处理在测速点设置和测速设备选择完成后,需要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作。

通过对车辆在测速点之间的通过时间和速度进行记录和计算,得出车辆的平均速度。

同时,对测速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超速行为。

4. 预警与处罚当监测到存在超速行为时,应及时通过预警设备向驾驶员发出警示信号,提醒其减速慢行。

对于严重超速行为,可以通过自动拍照或实时监控的方式进行处罚,以起到警示和惩戒作用。

四、区间测速的优势区间测速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监控手段,具有以下优势:1. 监控范围广:通过设置多个测速点,可以实现对道路交通的全程监控,提高监控效果。

高速区间测速解决方法

高速区间测速解决方法

高速区间测速解决方法
高速区间测速是现代交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介绍高速区间测速的解决方法。

1. 高精度测速仪器的使用
传统的测速仪器精度较低,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误差较大。

因此,应使用高精度测速仪器,如激光测速仪等,以提高测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
高速区间测速产生的数据量较大,需要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提高测速效率和准确性。

3. 高效的测速布局和设备设置
高速区间测速的布局和设备设置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如车辆速度、车流密度、道路环境等。

应合理安排测速点的位置和间隔,并选择合适的测速设备,以确保测速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 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制度
高速区间测速需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制度,以确保测速过程的公正、透明和规范。

同时,应加强对测速人员和设备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测速工作的专业化和技术水平。

总之,要解决高速区间测速的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使用高精度测速仪器、应用数据处理技术、合理安排测速布局和设备设置、建立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制度等,以提高测速的准确性和效率。

智慧交通测速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交通测速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交通测速系统设计方案智慧交通测速系统是一种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车辆进行测速并自动记录违规行为的交通管理系统。

本文将基于1200字的篇幅,为您介绍一种智慧交通测速系统的设计方案。

1.系统结构智慧交通测速系统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传感器、中央控制单元和数据处理与存储系统。

传感器负责检测来往车辆的速度,中央控制单元用于控制传感器的操作和数据的处理,数据处理与存储系统负责存储和分析测速数据。

2.传感器选择与部署传感器是智慧交通测速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根据具体需求,可以选择多种传感技术,例如雷达、激光等。

为了确保准确性和稳定性,建议选择高精度的激光测速传感器,并将其部署在适当的位置,如交通要道、主干道和隧道入口等。

3.中央控制单元设计中央控制单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传感器的控制和数据的处理。

建议采用嵌入式系统作为中央控制单元,以实现高效稳定的控制和数据处理。

中央控制单元的功能包括:- 控制传感器的工作,包括开关、校准和自动对焦等;- 监测测速数据,检测异常数据并进行即时处理;- 记录测速数据和违规行为,包括车辆的速度、时间和地点等;- 与数据处理与存储系统进行通信,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与存储系统。

4.数据处理与存储系统设计数据处理与存储系统负责存储和分析测速数据,并生成相关报告。

建议采用云计算技术来搭建数据处理与存储系统,以实现数据的高效管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与存储系统的功能包括:- 接收中央控制单元传输过来的数据,并存储在数据库中;- 对测速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车辆的平均速度、超速行驶次数等;- 根据设定的规则和标准,对违规行为进行自动识别和记录,并生成相应的报告;- 提供实时的数据查询和监控功能,供交通管理部门使用。

5.系统管理与维护为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还需要设计相应的系统管理与维护功能。

包括:- 实时监测系统的状态,检测传感器和中央控制单元的运行情况;- 对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如清洁传感器、检修设备等;- 提供远程管理和监控功能,方便管理人员对系统进行远程访问和控制;- 后台数据分析和处理,对系统运行情况和违规行为进行整体评估。

区间测速技术方案

区间测速技术方案

✓✓✓✓✓一、系统概述 (2)二、方案叙述 (2)2.1、设计目标 (2)2。

2、设计原则 (3)三、方案设计 (4)四.主要功能模块 (5)4 。

1 车辆捕获 (5)4.2 通行速度测算 (5)4。

3 车牌识别 (6)4。

4 高清录相 (6)4.5 自动截取车牌 (7)4.6 黑名单自动比对报警 (7)4.7 智能补光 (7)4。

8 前端卡点存储 (7)4.9 自动校时 (7)4.10 数据自动上传 (7)4 。

11 数据检索、流量统计 (8)4.12 本地存储,循环覆盖 (8)4 。

13 设施安全保障 (8)4 。

14 开放的系统集成接口 (8)五、系统特点 (8)5.1、系统特点 (8)六、环境指标 (9)七、技术指标: (9)八、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 (13)随着我国私家车数量的激增和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人们的出行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随之而来如何保障高速公路的畅通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高速公路事故多发,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超速行驶、违章变更车道所引起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七成摆布。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型载客汽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 120 公里。

但在高速公路上,不少汽车的速度远高于最高限速。

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增强司机的安全行车意识;另一方面技术监管和处罚威慑也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

因此如何准确、可靠的获取高速公路机动车的行驶速度成为相关部门关注的焦点.区间测速系统是基于先进的纯视频车辆检测技术、车辆牌照自动识别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来实现的一种新型的超速违法取证系统.区间测速系统通过记录车辆在不同地点的信息(车牌、时间等),并把该车辆在区间内行驶的平均速度和设定的限速值作比较,判定该车是否超速,区间车速=区间距离÷行驶时间。

该系统可以应用环境可以单区间也可以多区间联网使用,可覆盖路段全程区域,做到无缝管理。

区间测速反映的是汽车行驶在一个路段的两个或者多个区间截面之间的平均速度,有效解决了固定点测速的缺点:测速位置固定,很容易被司机熟悉,司机往往到了测速点就会减速,逃避处罚,一旦过了测速点, 就加速行驶.使得一些测速点形同虚设,还造成交通事故隐患. 区间测速能更客观准确地检测超速车辆,为执法部门提供更加有效、可靠的违章执法依据。

区间测速技术方案

区间测速技术方案

区间测速技术方案区间测速技术是一种利用设备对行驶车辆进行速度检测和监控的方法。

在现代交通管理中,区间测速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阐述区间测速技术的方案及其优点。

一、区间测速技术的原理区间测速技术利用视频监控设备、雷达测速设备以及车辆识别技术等多种设备对车辆的速度进行检测,可以准确地测量车辆的行驶速度。

区间测速技术的原理是将一段公路划分为多个区间,通过监控设备对车辆的速度进行检测,然后计算车辆在不同区间的平均速度,从而判断车辆是否超速。

二、区间测速技术的方案1.选择测速设备区间测速需要选用合适的测速设备来进行检测,主要包括雷达测速设备和激光测速设备两种。

雷达测速设备主要是利用物体反射回来的电磁波进行检测,适用于高速公路的测速;而激光测速设备则是利用激光束对车辆进行测速,适用于城市道路等低速公路。

2.选择监控设备区间测速需要选用合适的监控设备来进行监控,主要包括摄像头监控设备、车位感应技术等多种技术。

摄像头监控设备是最常见的区间测速技术之一,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公路情况;而车位感应技术则是利用车辆驶过时产生的电磁波来检测车辆的数量和速度等信息,适用于城市道路等资源有限的公路。

3.软件系统区间测速技术需要开发相应的软件系统进行车辆识别、数据传输等工作。

这些软件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测速设备和监控设备开发,包括测速算法、数据采集和传输等各种功能。

三、区间测速技术的优点1.准确性高区间测速技术具有高度准确性,可以测量车辆的平均速度,从而精确地判断车辆是否超速。

与传统单点测速方式相比,区间测速技术可以有效避免误判和漏判等问题。

2.效率高区间测速技术可以对多个车辆进行测速,精确计算车辆的速度,从而显著提高了测速效率。

同时,区间测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车辆的速度,对违章行为及时进行处理,有效提高了交通管理的效率。

3.安全性高区间测速技术可以在保证道路畅通的情况下,确保车辆行驶安全。

在交通管理中,区间测速技术可以为车辆驾驶员提供重要的安全保障,有效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区间测速解决方案

区间测速解决方案

区间测速解决方案引言在道路交通管理中,区间测速是一种常见的手段,用于控制车辆的速度,提高交通安全性。

本文档将介绍一种区间测速解决方案,包括其原理、实施步骤和效果评估等内容。

解决方案原理区间测速解决方案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两个位置之间已知的距离和车辆通过该距离所用的时间,计算出车辆的平均速度,从而确定是否违规超速。

下面是该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

实施步骤1.选定测速区间: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合适的测速区间,通常是一段路段或者是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

2.安装测速设备:在选定的测速区间内,安装合适的测速设备,常用的设备包括雷达测速仪和摄像头。

3.校准测速设备:在设备安装完毕后,需要对测速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其测得的速度准确可靠。

4.记录车辆通过时间:设备安装好并校准完成后,开始记录车辆通过测速区间的时间,通常会使用计时器或者其他计时装置。

5.计算车辆平均速度:根据车辆通过测速区间的时间和已知的距离,计算出车辆的平均速度。

常用的计算公式为:速度 = 距离 / 时间。

6.比较车辆速度与限速:将计算得到的车辆平均速度与道路限速进行比较,判断车辆是否超速。

效果评估区间测速解决方案的效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准确性:测速设备的准确性是保证整个方案有效的关键因素。

可以通过与其他准确测速设备的对比和实际车速测量结果的比对来评估准确性。

2.稳定性:测速设备应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在复杂的道路环境和不同的天气条件下正常工作。

可以通过长时间运行和不同环境下的测试来评估稳定性。

3.可靠性:测速设备应当具有高度可靠性,能够正常工作并提供准确的测速结果。

可以通过多次测速实验和故障率统计来评估可靠性。

4.可操作性:方案的可操作性是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是否便捷、简单。

可以通过用户体验调查和操作指南的编写来评估可操作性。

结论区间测速解决方案是一种有效的控制车辆速度的手段,可以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

该方案通过测量车辆通过已知距离所用的时间,计算出车辆的平均速度,并与道路限速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是否超速。

区间测速的缺点及改进措施

区间测速的缺点及改进措施

区间测速的缺点及改进措施1. 区间测速的初衷与现状区间测速,这个名词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咱们在马路上,尤其是高速公路上,常常能看到那些白白的测速摄像头,简直就像是公路上的“千里眼”,时刻盯着咱们的车速。

其实,区间测速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减少超速驾驶,保障大家的安全。

听上去没啥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问题就来了,简直是“好心办坏事”。

你想,很多司机明明开得稳稳当当,但因为这玩意儿,一紧张,速度反而不知不觉上去了,真是得不偿失啊。

说实话,这种设置一开始看上去挺高大上的,但其实它的缺点也不少,今天咱们就来聊聊。

比如,有些司机为了避开监控,干脆就像是在玩“蛇形走位”,一路超车、变道,反而让交通更混乱。

这可不就是“为了一颗米,丢了锅”吗?而且,长时间在这种监控区域内,大家都紧绷着神经,根本没法好好开车,反而增加了事故的隐患,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2. 区间测速的缺点2.1 影响驾驶习惯咱们首先得说,这区间测速真是影响了大家的驾驶习惯。

想象一下,原本开车应该是一种放松的享受,但现在呢,大家都是提心吊胆的,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被拍下来。

就像是在考试一样,心里那个紧张,简直让人喘不过气。

平常开车,轻松自如,多么愉快的事,现在却成了考驾照的回忆,真是让人无奈。

2.2 对交通流量的影响再说说交通流量的问题,区间测速常常导致车流量的不均衡,前面有监控的地方,大家全都像是打了鸡血似的减速,而后面就像是“拥挤的地铁”,一不小心就容易发生追尾事故。

更别提那些急着赶路的人,心里那个急啊,真的是要把人逼疯!这样一来,大家都在想着怎么避开监控,而不是专注于安全驾驶,形成了恶性循环。

3. 改进措施3.1 增加提示与教育那么,既然问题这么多,那咱们该怎么改进呢?首先,可以考虑增加一些温馨提示,让大家在接近监控区时,能看到明显的警示标志。

比如,“前方测速,请保持安全车速”。

这样一来,大家心里有数,不会因为突然看到监控而手忙脚乱。

再者,可以通过一些宣传活动,普及安全驾驶知识,告诉大家“稳着开,才能安全回家”,这样心态也能放松。

区间测速技术方案

区间测速技术方案

区间测速技术方案区间测速技术是采用数码摄像技术与电子计算机技术,通过视频处理系统对车辆经过的时间和距离进行计算、分析,预判车辆的行驶速度是否超过道路限速,并及时向交通警察或车辆司机发送超速警报信息,以实现道路交通安全监控的一种现代化技术手段。

区间测速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等车辆频繁行驶的交通路段,其主要优点包括准确性高、实时性强、侵入性小等。

本文将对区间测速技术的技术原理及应用场景,以及该技术在道路交通管理中的作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区间测速技术的技术原理区间测速技术主要应用数字摄像机,通过视频图像处理系统对车辆在两个位置之间所用的时间和距离进行计算,进而计算车速,使车辆超速时能够及时做出警报,以达到交通的安全性。

(一)调整摄像机位置首先,需要将数字摄像机放置在两个区间的距离之间,以便捕捉车辆在不同区间的速度变化。

摄像机的放置位置应该被精确测量,以确保所捕捉到的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

(二)捕捉视频图像数据一旦摄像机的正确位置确定后,需要实时获取视频图像数据。

数字摄像机可以在众多不同光照条件下捕获视频图像数据,使得车辆能够在任何天气和光照条件下被捕获。

(三)计算车辆的速度在捕获了视频图像数据之后,需要通过视频图像处理系统计算出车辆在相应区间内的速度。

这可以完成通过通过比较车辆瞬时经过摄像机的位置、计算出车辆行驶的时间、利用这个数据来计算出车辆的速度。

(四)提取警报和通知信息当车辆速度超过预定的限速时,系统可以选择向警察或车辆驾驶员提供警报或通知信息,从而确保安全,防止车辆发生交通事故。

二、区间测速技术的应用场景在城市道路或高速公路等车辆频繁行驶的交通路段上,区间测速技术广泛应用,以监视道路上的超速行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并保持恒定的车辆速度流。

应用场景主要包括:(一)城市内监控区间在车流阻塞的城市道路,区间测速可以通过引导汽车放慢速度,确保行车安全。

它可以在高峰时段优化混合交通流和改善通行条件,并在城市交通路况监测中发挥作用。

区间测速技术

区间测速技术

一体机区间测速技术方案✓纯视频检测机动车✓自动号牌识别✓高清卡口功能,支持高清视频录像✓车辆测速及违章自动上传✓支持3G等无线方式工作目录一、系统概述 (4)二、方案叙述 (4)2.1、设计目标 (4)2.2、设计原则 (5)三、方案设计 (6)四.主要功能模块 (9)4.1 车辆捕获 (9)4.2通行速度测算 (9)4.3 车牌识别 (10)4.4高清录像 (10)4.5 自动截取车牌 (11)4.6黑名单自动比对报警 (11)4.7智能补光 (11)4.8前端卡点存储 (11)4.9自动校时 (11)4.10数据自动上传 (11)4.11数据检索、流量统计 (12)4.12本地存储,循环覆盖 (12)4.13设施安全保障 (12)4.14 开放的系统集成接口 (12)五、系统特点 (12)5.1、系统特点 (12)六、环境指标 (13)七、技术指标: (13)八、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 (13)一、系统概述随着我国私家车数量的激增和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人们的出行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

随之而来如何保障高速公路的畅通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高速公路事故多发,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超速行驶、违章变更车道所引发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七成左右。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型载客汽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120公里。

但在高速公路上,不少汽车的速度远高于最高限速。

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增强司机的安全行车意识;另一方面技术监管和处罚威慑也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

因此如何准确、可靠的获取高速公路机动车的行驶速度成为相关部门关注的焦点。

区间测速系统是基于先进的纯视频车辆检测技术、车辆牌照自动识别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来实现的一种新型的超速违法取证系统。

区间测速系统通过记录车辆在不同地点的信息(车牌、时间等),并把该车辆在区间内行驶的平均速度和设定的限速值作比较,判定该车是否超速,区间车速=区间距离÷行驶时间。

区间测速安装实施方案

区间测速安装实施方案

区间测速安装实施方案一、引言。

区间测速是一种通过两个测速点之间的时间和距离来计算车辆速度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监控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的效率。

为了确保区间测速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测速,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安装和实施方案。

二、前期准备。

1.选址,选择合适的道路段落作为区间测速的测速点,应考虑道路的交通流量、车速、事故多发点等因素,确保测速设备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设备准备,在选定的测速点周围进行勘察,确定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布设方案,包括摄像头、雷达、标志牌等设备的选型和数量。

3.通电布线,测速设备需要接入电源进行工作,因此需要提前规划好通电布线方案,确保设备的正常供电。

三、安装实施。

1.测速设备安装,根据前期准备确定的设备布设方案,进行测速设备的安装工作,包括固定摄像头和雷达设备、设置标志牌等。

2.电源接入,根据通电布线方案进行电源接入工作,确保测速设备的正常供电,避免因为电源问题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3.设备调试,安装完成后,对测速设备进行调试和检测,确保设备的各项功能正常,能够准确测速并进行数据传输。

四、验收和调试。

1.功能验收,对已安装的测速设备进行功能验收,包括摄像头的拍摄效果、雷达的测速准确性等,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2.数据传输,对测速设备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传输测试,确保数据能够准确传输到监控中心或相关管理部门。

3.现场测试,对测速设备的实际测速效果进行现场测试,模拟车辆通过测速点的情况,检验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五、运行维护。

1.定期检查,对已安装的测速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包括设备的清洁、电源的稳定性、设备的防水防尘等工作。

2.故障处理,一旦发现测速设备出现故障,需要及时进行处理,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避免因故障导致测速数据的不准确性。

3.数据管理,对测速设备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理交通违法行为,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的效率。

六、总结。

区间测速安装实施方案的有效实施,对于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的效率和准确监控交通违法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区间测速方案

区间测速方案

区间测速方案导言在交通管理中,为了保障道路车辆的安全行驶,实施区间测速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区间测速方案是指在某段道路的起点和终点之间设置测速设备,通过测量车辆通过该区间所需的时间来判断其平均速度是否超过限速值。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区间测速的解决方案,以提高交通管理的效果。

方案概述该区间测速方案采用先进的雷达设备结合计算机算法进行测速。

具体步骤如下:1.安装雷达设备:首先,在测速区间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安装雷达设备,雷达设备可以通过微波信号实时检测车辆的速度。

2.数据采集:当车辆通过测速区间时,雷达设备将检测到车辆的速度,并将数据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

3.数据处理:计算机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计算车辆通过测速区间所需的时间,并根据测速区间的长度推算出车辆的平均速度。

4.速度判断:计算机根据测速区间的平均速度与规定的限速值进行比较,如果超速则进行记录,否则不做处理。

5.数据储存与输出:超速记录将被储存在计算机中,并可以通过打印、导出等方式进行输出,以便于交通管理部门进行日常管理和处理。

优势与特点相比传统的测速方案,本方案具有以下优势和特点:1.高效准确:采用先进的雷达设备和计算机算法,能够实时准确地测量车辆通过测速区间所需的时间和平均速度。

2.自动化操作:整个测速过程完全自动化,无需人工干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减少了人为错误的可能性。

3.大数据支持:通过计算机储存和处理数据,交通管理部门可以获得大量的测速数据,以便分析交通状况和制定更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

4.统一管理:所有的测速记录均储存在计算机中,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集中管理,方便交通管理部门进行查询和处理。

5.便捷输出:测速数据可以通过打印、导出等方式进行输出,方便交通管理部门进行日常管理与交警部门进行执法操作。

应用场景该区间测速方案可以广泛应用于以下场景:1.高速公路:可以在高速公路上设置测速区间,对车辆的平均速度进行监测,以改善交通拥堵和提高道路安全。

2.城市道路:可以在城市道路的主干道上设置测速区间,对车辆的平均速度进行监测,以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

智能交通测速抓拍系统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测速抓拍系统解决方案

测速抓拍系统解决方案2017年2月一、概述1.1前言近年来,城市机动车数量迅猛增长,在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车辆违章行为层出不穷,交通事故频频发生,给城市交通管理造成一定难度。

在“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效率”的今天,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开发和研制出可以纠正遏制交通违法行为,有效实现交通管理,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的产品显的十分必要。

目前国内外虽然有类似产品先后被研发出并面世,但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不足之处。

国内产品大多采取工控机+数据采集卡的方式实现对违章车辆的记录,虽然价格低廉,但稳定性欠缺,故障率较高,增加了较多的维护工作。

国外产品较为稳定,但功能相对较为单一,价格十分昂贵,不适宜全面推广。

目前国内大多高端智能超速抓拍设备均为国外进口产品。

针对上述情况,公司推出了嵌入式一体化超速抓拍取证系统。

该系统紧密结合公安业务需求,综合吸收了国内外产品的优点,采用全嵌入式结构,系统稳定可靠、功能强大、安装方便,适宜全面推广。

系统的设计还充分利用了公司在安防监控行业的技术优势,实现了安防监控与智能交通的完美结合,该系统的推出,将真正的解放警力,提高干警的工作效率,实现“科技强警”。

1.2 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3.《公路交通安全实施设计技术规范》 (JTJ 074-2003)4.《公路车辆智能检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 GA/T497-2004)5.《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工程建设通用程序和要求》(GA/T651-2006)6.《公安交通管理外场设备基础施工通用要求》(GA/T652-2006)7.《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工程设计制图规范》(GA/T515-200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9.《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GA/T 670-2006)10.《交通电视监视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A/T 514-2004)11.《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JT/T 455-2001)12.《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矩阵切换设备通用技术要求》(GA/T 646-2006)1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9-2003)14.《智能建筑工程检测规程》(CECS 182:2005)1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2)16.《入侵探测器通用技术条件》(GB 10408.1-89)17.《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 10408.1-89)18.《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19.《城市道路设计规范》(GJJ37—90)20.《碳素结构钢》(GB/T 700-1988)21.《结构用无缝钢管》(GB/T 8162-1999)22. 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的规定二、系统设计方案2.1固定点超速违法抓拍系统原理结构图一体化固定点超速违法自动抓拍系统主要由电源、嵌入式一体化抓拍主机、频闪闪光灯、测速雷达、液晶显示单元、蓄电池模块、防盗报警单元、温控单元及全天候防护机箱组成。

区间测速解决方案

区间测速解决方案

区间测速系统设计方案河南宏昌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12月1系统概述S335和S103省道作为新野县境内主要交通道路,车流量大,危险路段即事故多发点段多,其中大部分交通事故的原因多是由于超速问题引起,这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治安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同时也带来极大的社会和经济损失,加强城市管理,保持社会稳定已成为十分重要的任务。

目前卡口系统均具备通过线圈检测、雷达检测、激光检测或视频检测方式进行单点测速,这开始时在很大程度上对车辆超速问题有了很大改善,但随着这一应用的普及,很多有经验的司机到达设备安装点位会提前减速已逃过设备的抓拍,单点测速弊端的较好解决办法就是对车辆速度全程进行监测,区间测速营运而生。

区间测速系统主要应用于道路沿线基于不同限速行驶值的各个单向行驶路段。

每个同值限速路段选取起点和终点,分别安装测速系统,构成两点封闭式的实体监测空间,对途经该路段的每个车辆进行通行平均速度的测定,以此判断车辆是否超速。

2设计依据及要求GA/T 959—2011机动车区间测速技术规范GB/T 21255-2007机动车测速仪GA/T 16道路交通管理信息代码GA/T 497-2009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 832-2009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GA/T 833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范3系统应用要素1)选定的区间测速路段的道路长度唯一性;2)选定的区间测速路段其法定标准限速值相同;3)选定的区间测速路段两个端点的监测系统能够准确采集到同一辆车的完整过车记录及车体正面图片;4)选定的区间测速路段两个端点的监测系统能够精确标定每个车辆通过该点的时刻,时间采用北京时间,24小时制,精确到0.1秒;5)前端设备与中心平台能够保持时间一致性。

4系统整体设计4.1系统组成区间测速系统的主件由高清抓拍单元(含高清网络抓拍摄像机、镜头、防护罩)、补光灯、终端服务器组成,辅件主要包含:室外落地机柜(含散热风扇、防雷保护器、强电模块)、电源适配器、工业级网络交换机、网络发送终端(如:光纤收发器、数字光端机)、主体杆件(如:L型立杆、龙门架)、线材(网线、电源线、控制线)。

智能交通高速卡口区间测速方案讲义

智能交通高速卡口区间测速方案讲义

智能交通高速卡口区间测速方案讲义1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文件编号:(由系统方案对外发布时统一管理)区间测速卡口解决方案版本号:Ver 1.0编写人:郑鹏编写时间: .6部门名:产品市场部-智能交通审核人:审核时间:2020年4月19日·修订历史(Revision history)目录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系统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设计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设计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需求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行业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 .............................. 存在漏洞,容易规避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 ................................... 图片清晰度低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 ............................... 应用技术水平低下错误!未定义书签。

2.1.4. ............................... 系统功能扩展性差错误!未定义书签。

2.1.5. ................................... 环境适应性差错误!未定义书签。

2.1.6. .......................... 功能简单,缺乏深度应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活动方案之智慧交通解决方案

活动方案之智慧交通解决方案

活动方案之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是指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智能化设备来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提升交通安全等目的。

在当前城市交通日益拥堵的情况下,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成为了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智慧交通解决方案的具体内容。

一、交通数据采集与分析1.1 利用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时采集道路交通数据,包括车流量、车速、车辆类型等信息。

1.2 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模型,实现交通拥堵预测和路况评估,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1.3 基于大数据技术,对历史交通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为城市规划和交通优化提供参考。

二、智能信号控制系统2.1 基于实时交通数据和智能算法,优化信号灯控制方案,实现交通信号的智能调配。

2.2 通过智能信号控制系统,实现交通流量的动态调整,减少交通拥堵和提高通行效率。

2.3 智能信号控制系统还可以实现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响应,提高交通安全性。

三、智能公交调度系统3.1 利用GPS定位和智能调度算法,实现公交车辆的实时监控和调度。

3.2 通过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实现公交路线的优化和调整,提高公交运行效率。

3.3 智能公交调度系统还可以实现公交车辆的智能导航和优先通行,提高公交服务水平。

四、智能停车系统4.1 利用传感器和智能识别技术,实现停车位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4.2 通过智能停车系统,实现停车位的动态引导和分配,减少停车拥堵和提高停车效率。

4.3 智能停车系统还可以实现停车费用的自动结算和停车场的智能管理。

五、智能交通管理平台5.1 建立统一的智能交通管理平台,整合各类交通数据和系统资源。

5.2 通过智能交通管理平台,实现交通信息的共享和交通资源的统一调配。

5.3 智能交通管理平台还可以实现交通管理部门的智能决策和指挥调度,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智慧交通解决方案通过数据采集与分析、智能信号控制系统、智能公交调度系统、智能停车系统和智能交通管理平台等多方面的手段,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了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促进了城市交通运行的智能化和高效化发展。

道路区间测速标定服务技术方案

道路区间测速标定服务技术方案

道路区间测速标定服务技术方案说到道路区间测速标定,大家第一反应是什么?是不是会想起那些老是让你心跳加速的测速照相机?你是不是也曾经因为开车稍微超速了,心里在想:“哎呀,完了,罚单又来了。

”今天咱们要聊的可不是让大家抓狂的测速照相机,而是如何通过区间测速标定,来确保这些测速设备更精准、更公平。

这玩意儿,可能大家了解的不多,但绝对是事关交通安全和公正执法的好东西。

好啦,接下来的内容,你就当我在和你唠嗑吧,轻松点。

先说说啥是“道路区间测速”吧。

你肯定知道普通的固定测速,那个测速照相机一站就是一个点,你通过的时候,如果超速了,啪啪一个闪光灯,嘿嘿,照片都拍好了。

问题是,光拍一张照片有什么用呢?很多时候,大家开车都不是一直开得很快,突然一脚油门踩下去超速了,照相机就拍了个“定格画面”。

但是,如果是在一段路程内慢慢加速的,没超速,但总时速加起来也挺快,这种情况下就不好判定了。

所以,区间测速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简单来说,区间测速就是通过对一个具体路段的车速进行监控,不是只盯一个点,而是通过路程的起点和终点来算你整个过程中平均的行驶速度。

如果你的平均速度超过了那个限速,那就恭喜你,收到罚单的概率就大了。

你看,这不就像是你走路上学,总老师站一个点拍照那样,今天这走得慢点,明天那走得快点,老师看到了之后能明白你到底是不是在走“捷径”。

这种方式反而更加合理和精确了。

那这玩意儿怎么标定呢?别急,这就到了咱们今天的重点了。

所谓的标定,其实就是为这个区间测速系统打好基础,确保它的准确性,不让它乱跑。

你想象一下,如果测速设备根本没有经过标定,那岂不是像一个随时可能掉链子的“千里眼”?那时候,大家开车,连自己是否超速都不清楚,谁知道是哪来的误差?标定的过程其实挺复杂的。

得用一些标准化的设备,像精确的测速仪器、控制系统这些,给区间测速设备做个详细的“体检”。

有时候还得模拟各种情况,像车速突然加快,或者突然减慢,看看这些设备能不能及时准确地反应出来。

智能交通高速卡口区间测速方案

智能交通高速卡口区间测速方案

文件编号:(由系统方案对外发布时统一管理)区间测速卡口解决方案版本号:Ver 1.0编写人:鹏编写时间:2013.6部门名:产品市场部-智能交通审核人:审核时间:·修订历史(Revision history)目录目录 (2)1.概述 (7)1.1.系统概述 (7)1.2.设计原则 (8)1.3.设计依据 (9)2.需求分析 (11)2.1.行业现状 (11)2.1.1.存在漏洞,容易规避 (11)2.1.2.图片清晰度低 (11)2.1.3.应用技术水平低下 (11)2.1.4.系统功能扩展性差 (12)2.1.5.环境适应性差 (12)2.1.6.功能简单,缺乏深度应用 (12)2.2.发展趋势 (12)2.2.1.高清化 (12)2.2.2.集成化 (12)2.2.3.网络化 (13)2.2.4.智能化 (13)3.整体设计 (14)3.1.系统架构 (14)3.2.系统组成 (15)3.2.1.前端采集子系统 (15)3.2.2.网络传输子系统 (19)3.2.3.中心管理子系统 (20)4.详细设计 (22)4.1.系统原理 (22)4.1.1.区间测速原理 (22)4.1.2.线圈检测原理 (22)4.1.3.雷达检测原理 (26)4.1.4.视频检测原理 (27)4.2.系统功能 (28)4.2.1.系统技术指标 (29)4.2.2.系统功能 (30)4.2.3.前端系统功能详解 (31)4.2.3.1.车辆捕获功能 (31)4.2.3.2.高清图像记录功能 (32)4.2.3.3.速度测定功能 (33)4.2.3.4.压、骑线抓拍功能 (35)4.2.3.5.逆行抓拍功能 (35)4.2.3.6.全天候高清成像 (36)4.2.3.7.智能补光功能 (36)4.2.3.8.号牌自动识别功能 (36)4.2.3.9.车身颜色识别功能 (38)4.2.3.10.高清录像功能 (38)4.2.3.11.数据存储功能 (38)4.2.3.12.图片、视频防篡改功能 (38)4.2.3.13.数据传输与断点续传功能 (39)4.2.3.14.远程系统管理维护功能 (39)4.2.3.15.Web数据浏览功能 (39)4.3.平台软件系统设计 (41)4.3.1.系统设计思路 (41)4.3.2.系统设计亮点 (42)4.3.2.1.SOA为主体的架构设计 (42)4.3.2.2.业务集成的Web Service框架 (42)4.3.2.3.高性能的外场设备接入服务设计 (43)4.3.2.4.结合Ajax和RIA技术的更好用户体验 (43)4.3.3.遵循的标准与接口 (44)4.3.4.系统总体框架 (45)4.3.4.1.系统总体架构 (45)4.3.4.2.系统网络架构 (46)4.3.5.系统平台组成 (47)4.3.5.1.中心管理服务(CMS) (48)4.3.5.2.视频流媒体转发服务(MTS) (48)4.3.5.3.视频流媒体存储服务(SS) (49)4.3.5.4.设备管理服务(DMS) (50)4.3.5.5.图片控制服务(PCS) (50)4.3.5.6.图片转发服务(PTS) (51)4.3.5.7.主动注册服务(ARS) (51)4.3.5.8.WEB远程管理软件(WMS) (52)4.3.5.9.GIS系统集成模块(GIS) (52)4.3.5.10.网络数字矩阵软件(SNVD) (53)4.3.5.11.市局级联网关服务模块 (53)4.3.6.系统功能 (54)4.3.6.1.视频监控功能 (54)4.3.6.2.录像回放功能 (54)4.3.6.3.图片监控功能 (55)4.3.6.4.区间测速功能 (57)4.3.6.5.车辆查询与追踪功能 (58)4.3.6.6.布控/撤控功能 (59)4.3.6.7.布撤防联动策略 (60)4.3.6.8.车辆报警联动功能 (60)4.3.6.9.流量统计功能 (60)4.3.6.10.车道占有率统计功能 (62)4.3.6.11.电子地图功能 (62)4.3.6.12.数据手动校准功能 (63)4.3.6.13.关联视频功能 (63)4.3.6.14.历史数据查询与下载功能 (64)4.3.6.15.车辆比对报警功能 (64)4.3.6.16.远程系统管理功能 (64)4.3.6.17.系统对时功能 (64)4.3.6.18.基础管理功能 (64)4.3.7.软件系统关键特色 (65)4.3.7.1.多业务融合 (65)4.3.7.2.快速布控 (65)4.3.7.3.录像追踪 (65)4.3.7.4.三维定位 (65)4.3.7.5.预案管理 (65)4.3.7.6.设备兼容 (65)4.3.7.7.多级联网 (65)4.3.7.8.无线应用 (66)4.3.7.9.提高的安全性 (66)4.3.7.10.灵活的媒体存储 (66)4.3.7.11.系统部署方式 (66)4.4.第三方软件及服务器部署 (66)4.4.1.系统运行环境 (66)4.4.1.1.硬件运行环境 (66)4.4.1.2.软件运行环境 (68)4.4.2.服务器能力 (68)4.4.2.1.系统能力 (68)4.4.2.2.显示能力 (69)4.4.2.3.管理能力 (69)4.4.2.4.图片处理能力 (69)4.4.2.5.数据库能力 (69)4.4.2.6.单电子地图容量 (70)4.4.2.7.校时服务器 (70)5.特点优势 (71)5.1.行业首家推出高帧率摄像机 (71)5.2.自主开发的智能交通专用ISP算法,图像质量更优 (72)5.3.接口丰富,摄像机集成度高 (72)5.4.全过程数据安全加密处理 (73)5.5.多重冗余的数据安全保障技术 (73)5.6.全系列产品自主研发 (73)5.7.全嵌入式结构、无风扇设计,全机身散热 (73)5.8.摄像机置车牌识别等智能算法 (74)5.9.低功耗,适合太阳能供电 (76)5.10.安装、维护简单,工作量小 (76)5.11.工业级设计适应室外恶劣环境 (76)5.12.前端设备的智能化 (77)5.13.单车道独立运行能力 (77)5.14.先进的视频检测算法 (77)5.15.对光照气候环境良好的适应性 (78)5.16.准确抓拍无牌或者号牌遮挡车辆 (79)5.17.多车道、多车辆同时号牌识别 (79)5.18.车牌识别速度快 (80)5.19.车牌识别像素、角度容忍度高 (80)5.20.车牌识别准确率高 (80)5.21.双码流摄像机,同步支持抓拍和录像 (80)5.22.强光抑制功能 (81)5.23.L INUX系统防病毒 (81)5.24.模块化设计,稳定性和扩展性强 (81)5.25.全系统设备运行状态自动监测 (82)5.26.采用工业级或军工级器件,超长寿命 (82)5.27.系统扩展性好 (82)5.28.解决方案灵活,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求 (83)6.主要设备介绍 (83)6.1.高清一体化摄像机 (83)6.2.镜头 (84)6.3.偏振镜切换控制器 (85)6.4.智能交通终端管理设备 (86)6.5.智能闪光灯 (88)6.6.LED频闪灯 (88)6.7.窄波平板雷达 (90)6.8.车辆检测器 (91)7.配置清单 (94)7.1.大华设备 (94)7.2.工程商自备设备 (99)8.应用案例 (101)8.1.伊宁县区间测速卡口项目 (101)8.2.区间测速卡口项目 (101)9.售后服务承诺 (104)9.1.三级售后服务体系 (105)9.2.售后服务机构和人员情况 (106)1.概述1.1.系统概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车辆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但同时治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与车辆相关的刑事和治安案件。

智慧交通解决方案

智慧交通解决方案

智慧交通解决方案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智慧交通解决方案的定义、特点、应用领域以及实施步骤。

一、定义: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全面的监测、管理和优化,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提升出行体验的一种综合性解决方案。

二、特点:1. 基于大数据分析:智慧交通解决方案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交通数据,如交通流量、车辆速度等,以实现对交通状况的准确监测和预测,并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2. 引入智能化技术: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对交通信号灯、路况监测设备等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交通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3. 多层次的管理体系: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建立了从城市层面到路段层面的多层次管理体系,通过分析和优化交通流动,实现整体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

三、应用领域: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城市交通管理、交通安全、公共交通、出行服务等领域。

具体应用包括:1. 交通流量监测与预测:通过安装交通监测设备,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并通过数据分析预测交通拥堵情况,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2. 信号灯控制优化:通过智能化的信号灯控制系统,根据实时交通状况调整信号灯的配时,提高交通流畅度和效率。

3. 路况信息发布:通过路况监测设备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实时获取路况信息,并将其发布给驾驶员和出行者,帮助他们选择最佳路线。

4. 公交调度优化:通过公交车辆的定位和调度系统,实现公交车辆的智能调度,提高公交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5. 出行服务平台:通过建立出行服务平台,提供多种出行方式的整合和优化,为出行者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

四、实施步骤:1. 数据采集与处理:部署交通监测设备,收集交通流量、车辆速度等数据,并进行数据清洗和处理,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2. 数据分析与建模: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采集到的交通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以实现对交通状况的准确监测和预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介绍 | 单点测速存在的问题
监控范围小
• 单点测速只 能测车辆经 过一个位置 的速度。相 对于几十公 里的公路来 说监控范围 小。
监控效果不 理想
• 面对市场上 众多的电子 狗等产品, 很容易被驾 驶人反监控 规避,监控 效果不理想。
拓展性较弱
• 部分定点测 速和移动测 速产品功能 单一,只能 作为测速设 备,无法提 供更多的业 务。
产品型号: DH-DSS-T8100-B1
谢谢!
16
片自动生成为一张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图片。 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图片至少应包含测速区间名称、距离、驶入时间、驶出时间、平均速度、限速值等信息。 区间距离不允许有正误差。 时钟具有与北京时间同步的功能,误差不得超过1.0s; 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图片应包含防伪信息,防伪信息应符合GA/T832的要求。
智慧交通区间测速解决方案
技术创新,变革未来
1
方案背景
- 目录 -
CONTENTS
2
方案详解
3
推荐产品
背景介绍 | 超速行驶危害
“十次事故九次快”,超速行驶占交通事故的很大
一部分,超速行驶不仅容易引发交通事故,而且容易 造成人员伤亡,影响非常恶劣。
➢ 影响车辆的操作稳定性 ➢ 制动非安全期延长 ➢ 增加道路上的交织点和冲突点 ➢ 影响驾驶员的视觉
方案详解| 系统组成
网络 存储
客户 端
智能 交通终 端 管理 设备
闪光 灯 卡口 主机
交换 机
光纤 发射器
雷达
LED灯 闪光 灯
智能 交通终 端 管理 设备
卡口 主机
光纤 接 收器
网络 存储
客户 端
汇聚 交 换机
光纤 接 收器
市监 控中心
雷达
LED灯 闪光 灯
智能 交通终 端 管理 设备
卡口 主机
交换机 光纤发射器
雷达
LED灯 闪光 灯
智能 交通终 端 管理 设备
卡口 主机
LED灯
雷达
核心 路由器 防火 墙
DLP控制 器
省监 控中心
方案详解| 系统功能
支持将卡点通道添加到区间卡点 支持设置前置卡点和后置卡点,实现 对经过该区间的车辆进行测速。
方案详解| 系统功能

支持按时间、区间、 违法类型、号牌颜色 等条件查询
可以查看违法行为的 信息、图片并支持违 章信息下载
方案详解| 系统功能
GPS/北斗组合
相对于 UTC 时间精 <20ms
同步时钟精度降低 至1-10ms
大华NTP时间服务器
高精度高可靠的恒温晶振
守时误差低
双路220V冗余电源 双机热备
方案详解| 方案优势
01 监控范围大
对该区间内行驶的机动车进行全程监控,扩大了超速监控的范围。
急刹隐患多
• 驾驶人为逃 避单点测速 电子警察, 会在测速点 前急刹车, 极易造成交 通事故,安 全隐患多。
1
方案背景
- 目录 -
CONTENTS
2
方案详解
3
推荐产品
方案详解| 方案介绍
区间测速系统是建立在定点测速系统和车牌识别基础上的测速系统,其主要是通过固定区间车辆的通过时间来测量在固 定区间的平均速度。同时,方案将车辆经过A、B两个监测点的速度纳入超速比对的范围,对高速公路的某些区段实施严格 的智能化管控。
A点速度
B点速度
区间速度
方案详解| 取证规范
根据《机动车区间测速技术规范》GA/T959-2011等技术标准,区间测速违法证据主要包括以下 几个要素:
测速区间应设置在恒定限速值的路段。 实施区间测速的路段应在起点前方200m~1000m处设置预告标志,并在起点和终点分别设置起点标志和终点标
志。 驶入、驶出测速区间时至少各采集一张机动车全景特征图片。通行车辆违反限速规定的,系统还应将采集的图
02 反监控能力强
利用电子狗等高科技设备提前发现电子警察并进行逃避;在单点测速或监控点周边地段刹车减速,经过 监控点后继续超速行驶;这类具有反监控能力的违法超速车,在区间测速系统监控下将无所遁形。
03 测速精度高
区间距离为两个检测断面之间的距离,通过激光测量标定,距离误差几乎为零;机动车行驶时 间为经过两个监测断面的时间差,所有断面点设备时间,并采用GPS时钟校时,时间误差小。
产品型号: DH-CPXXX-RU1A
配套产品
大华智能交通综合管控平台
支持视频、卡口、电警、信号机、LED诱导屏、交通事件检测服务设备 等多种设备类型接入 支持双机热备和负载均衡 支持GIS地图(SuperMap、PGIS) 支持本级50个堆叠和上下5级级联部署 支持接入100路卡口/电警,或300个交通数据采集点,或200路交通事件 视频检测通道 支持ONVIF、GB/T28181标准协议的设备接入 支持GB/T 28181、DB33标准协议的平台对接
04 可拓展能力强
区间测速系统可以扩展更多的应用功能,如:道路监控功能、治安卡口功能等
1
方案背景
- 目录 -
CONTENTS
2
方案介绍
3
配套产品
配套产品
高清一体化摄像机
18寸一体化护罩设计 摄像机内置偏振镜切换控制模块 融合Smart-PCT技术(基于精确光控制的图像处理技术), 图像效果更优 支持违章图片合成功能 内置网络防雷模块,提高系统可靠性 一体化交付,可靠性高,现场安装方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