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与解放区文学思潮
《讲话》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讲话》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讲话》的合理性:《讲话》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尤其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品格。
毛泽东重视实践对于认识的重要作用。
《讲话》核心的思想是解决了作家的“世界观:和创作问题。
解决世界观的问题是文艺创作的首要问题。
世界观的转变也就是历史观的转变。
针对当时解放区文艺界存在的脱离群众、轻视实践等不良创作风气,毛泽东以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为依据,将深入生活,熟悉生活提升到了原则性的高度,指出文艺工作者应“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
”关于文艺如何为人民服务的问题,毛泽东运用实践的观点,指明了实现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正确途径。
《讲话》所提出的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将文艺还给人民的思想为解放区文艺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从此中国现代文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毛泽东深深地认识到,中国革命文艺运动长期以来存在的缺点之所以产生并且难以克服,主要在于没有解决文艺工作者同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问题。
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可以说,文艺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是解决文艺与群众的关系问题的关键。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呢?在1942年5月2日的《讲话》“引言”中,毛泽东这样明确指出: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一定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地移过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
《讲话》高屋建瓴,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确定了党对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指明了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论述了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时代、继承与创新、内容与形式、普及与提高、歌颂与暴露、世界观与文艺创作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为革命文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文学考研毛泽东《讲话》
文学考研毛泽东《讲话》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阐明了文学艺术创作的立场、态度、普及与提高、功利主义等之后,谈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文学艺术的阶级性。
解读这段讲话,在现阶段有可能是费力不讨好的,因为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文学艺术界已经把“文学艺术的阶级性”当作思想禁锢“突破”了。
那么,文学艺术到底有没有阶级性呢?先看主席的阐述再进行探讨。
主席首先用一个全称判断表明观点:“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
”否定了与其背离的观念:“为艺术的艺术,超阶级的艺术,和政治并行或互相独立的艺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是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如同列宁所说,是整个革命机器中的'齿轮和螺丝钉'。
”党的文艺工作,是服从党在一定革命时期内所规定的革命任务的。
文艺从属于政治,但对政治具有反作用。
反作用有两个方面:促进或阻碍,毛主席希望文学艺术能够促进革命事业的发展。
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但又反转来给予伟大的影响与政治。
革命文艺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齿轮和螺丝钉,和别的更重要的部分比较起来,自然有轻重缓急第一第二之分,但它是对于整个机器不可缺少的齿轮和螺丝钉,对于整个革命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毛主席认为,中国革命有“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文学艺术与这些更重要的比起来是处于次要地位。
但文学艺术又好比是机器的齿轮与螺丝钉,虽然小但不可或缺。
并且强调:“我们所说的文艺服从于政治,这政治是指阶级的政治、群众的政治,不是所谓少数政治家的政治。
”这个强调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说明文艺为政治服务就是为无产阶级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
以上就是毛主席关于文学艺术具有阶级性的论断。
2012年诺贝尔奖得主莫言乘着春风得意之兴,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今天再看,(《讲话》)确实有巨大的局限,过分强调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过分强调文学的阶级性而忽略了文学的人性。
解放区文学概述
戏鼓咚咚响连天, 唱尽古今千万变。
1949 年 3 月 26 日 选自《太行文艺》太行文协编一九四九年五月版
不断复沓,层层逼近,传达深重的悲情。诗句通俗流 畅,有民歌之风;然诗情画意,又颇有古诗之味。
三.报告文学 (一)群众性的通讯运动 《五月的延安》、《冀中一日》、《渡江一日》等集 体报告文学集。 (二)主要作家名篇 1.丁玲《彭德怀速写》 2.何其芳《我歌唱延安》 3.沙汀《随军散记》 4.周而复《诺尔曼· 白求恩断片》 5.周立波《战场三记》
[例1]
王贵与李香香 (节选) ――三边民间革命历史故事 李 季
山丹丹开花红姣姣, 香香人材长得好。 一对大眼水汪汪, 就像那露水珠在草上淌。 二道糜子碾三遍, 香香自小就爱庄稼汉。 地头上沙柳绿蓁蓁, 王贵是个好后生。
身高五尺浑身都是劲, 庄稼地里顶两人。
玉米开花半中腰, 王贵早把香香看中了。 小曲好唱口难开, 樱桃好吃树难栽;
B.从文学大众化的思潮发展到工农兵文学思潮
2. 文学创作特点: A.新的主题和题材:阶级斗争的主题,工农兵斗争生 活题材 B.新的人物形象:工农兵的形象 C.新的艺术形式:新文学与民间文艺传统融合,为老百 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以及大众化、民族化的语言 二.民歌体叙事诗 (一)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1.农村阶级斗争和青年男女的爱情命运:“不是闹革 命,穷人翻不了身,不是闹革命,咱俩也结不了婚。” 2.新型农民形象:王贵与李香香。 3.大众化、民族化形式:“信天游”民歌体,自由生 动的民间语言,韵味浓郁的比兴手法。
交好的心思两人都有, 谁也害臊难开口。
1945年12月于陕北三边 选自延安《解放日报》一九四六年九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
《王贵与李香香》是一部七百多行的长诗,从始至终都 运用“信天游”形式。节选的诗中以比兴手法和传统的白 描,勾勒人物的特征,寥寥几笔,李香香的美丽动人的面 影与王贵的顽强健壮的性格便跃然而出,充满生活气息。
《讲话》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讲话》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讲话》即毛泽东同志1942年5月在延安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包括5月2日所作引言和5月23日所作结论两部分,全称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这个讲话,在中国革命文艺运动上第一次明确地深刻地解决了文艺工作中的根本问题——文艺和工农兵群众结合的问题,并由此给文艺工作者和一切革命知识分子指出了如何改造自己以求得和工农兵群众相结合,如何为工农兵群众服务的正确道路。
同时,这些问题,不仅在文艺工作中是重要的,在其他一切文化思想工作中和革命工作中同样是根本性质的问题。
因此,这个讲话,不仅对于文艺工作的前进和发展,具有伟大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一切思想工作、一切革命工作的前进和发展都具有伟大的指导意义。
这是一部关于革命文艺的,也是关于革命的思想工作的辉煌的科学著作。
《讲话》不仅明确指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同时,根据文学艺术的规律和特点,提出了“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的著名论断。
毛泽东肯定了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揭示了文艺的根源,那就是,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是艺术反映的客观基础,是一切文艺的唯一源泉。
在此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对文艺创造中“源”和“流”的关系进行了正确阐述。
将社会生活作为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并不等于否定文艺创作的能动性,“人类的社会生活虽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虽较之后者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但是人民还是不满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
”毛泽东从生活美与艺术美的比较中,深刻阐明了文艺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思想。
《讲话》还提出了典型的创作原则,即“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都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
从文学史出发,重新理解《讲话》(一)
从文学史出发,重新理解《讲话》(一)1942年,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周扬把它和五四文学革命这一历史事件相提并论列,将它称为“第二次文学革命”。
然而,我们通常过于政治化和简单化地理解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忽视了作为新文学革命的意义。
今天,我们要更正确更深入地理解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必须把它放到文学史上来加以理解,认识它的文学史意义。
一、把文学还给文学史李杨曾经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讨论文学史?1980年代,有一个耸动视听的口号“文学史还给文学”。
在这样一个口号下面,我们展开了“重写文学史”的工作。
实际上,我们是以某一种文学观念即“纯文学”的观念来重写文学史的。
这样,我们的文学理解被限制在一个狭窄的空间里。
王国维和胡适都曾经说过,“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
文学的定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时代不断地变化的。
伊格尔顿说:“人们不大可能把文学看作是从《贝奥伍》到弗吉尼亚·伍尔芙的某些写作类型所展示出来的某些内在特性或一系列特性,而很可能把文学看作是人们把它们自己与写作联系起来的一系列方式。
要从所有形形色色称为‘文学’的文本中,将某些内在的特征分离出来,并非易事。
事实上,这就像试图确定所有的游戏都共同具有某一特征一样,是不可能的。
根本就不存在文学的‘本质’这回事。
”1]从根本上来说,如果要真正获得对于文学的定义,我们必须回到整个的文学事实,回到浩翰的文学史。
文学的正当理解并不包含在某种有关文学的本质主义的定义之中,而是包含在广阔的不断变化的文学史之中。
我们为什么需要重新讨论文学史?从根本上来说,对于文学史的批判和讨论,是因为不满于现在的文学观念。
在“重写文学史”以后,已经丧失了一个真正的文学史视野。
“重写文学史”由于被理解为一种“拨乱反正”,具有政治正确性,所以被理解成为一个一劳永逸的事件。
我们把某一时刻建立的非常策略性的文学观念当作一种“新”的、“正确”的文学观念,其他的文学观念都是“陈旧”的、“不正确”的文学观念。
第二十一、二十二章解放区文学思潮及创作
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 谈会的召开,和毛泽 东《在延安文艺座谈 会上讲话》在次年的 公开发表,是抗战文 艺运动中最重要的历 史事件,也是解放区 文学运动的发展标志.
第二十一章解放区文学思潮
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背景 二,《讲话》的主要内容 三,《讲话》的历史局限 《讲话》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的 论述中,强调文艺从属于政治, 并提出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 第二,对文艺自身的特点与规律 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第二十二章解放区文学创作
解放区文学的特征: 解放区文学的特征,首 先体现在它服务于时代 政治任务的功利性. 解放区文学的第二个特 征,体现在艺术追求的 乡村化. 解放区文学的第三个特 征,体现在作家心态的 "工农兵"化.
解放区文学创作: 小说: 成就最大,涌现了包括 赵树理,孙犁等在内的一 大批小说作家. 歌剧 : 独特性最明显.《白毛女》 歌剧《白毛女》由延安鲁迅 艺术学院1945年集体创作, 贺敬之,丁毅执笔,1945 年4月正式公演.
�
第二十二章解放区文学创作
《白毛女》富有革命 浪漫主义色彩.运用 了民歌,小调和地方 戏曲的曲调,吸收了 中国古典戏曲的歌唱, 吟诵,道白相结合的 传统,还借鉴了西洋 歌剧注重表现人物性 格的处理方法,为新 歌剧决定了模式.
第二十二章解放区文学创作
诗歌 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和阮章竞的《漳河水》是 "民歌体"长篇叙事诗中 的代表作. 《王贵与李香香》采用陕 北民歌"信天游"的格式 和手法写成,较多地运用 了民歌中常用的比兴手法, 甚至大胆地化用"信天游" 的某些原句.
第二十二章解放区文学创作
在解放区大规模的"土地 改革"运动中,产生了一 些反映与表现"土改"的 小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是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 河上》和周立波的《暴风 骤雨》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 部小说与小说《暴风骤 雨》,歌剧《白毛女》曾 于1951年同伙斯大林文学 奖.
《讲话》与解放区文学思潮
五、怎样认识《讲话》
首先,《讲话》不是纯粹的文艺理论著作,毛泽东是以 中共最高领导者的身份,从政治需要的角度论述文艺问题, 他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党如何领导自己的革命文艺,因此, 其政治策略性很强。 其次,不应当把《讲话》仅仅看做毛泽东个人的理论发 现,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的 总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三,《讲话》阐述的主要是文艺的“外部关系”问题, 如文艺的发展方向、文艺与政治、与革命、与社会生活的 关系等,而对文艺本身的内部规律如创作方法、叙述方式、 结构形态、表现手法等讨论很少。 第四,《讲话》的历史局限。如文艺从属于政治、政治 标准与艺术标准截然分开的提法,把人性归结为阶级性的 诸多提法,都不恰切,并为以后向左倾化极端发展,埋下 了伏笔。
三、《讲话》的历史精神与意义
①《讲话》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是对马克 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大发展。 ②《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的典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宝库,同毛泽东同志 的其他文艺论著共同构成的毛泽东文艺思想,成为毛泽 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讲话》受到国际上的重视,被译成20多种文字,成为 国际文艺界的重要文献。 ④《讲话》的发表,以法典的形式确立表现大众、服务大 众为延安主旋律。使解放区的文艺运动呈现出崭新的风 貌,并对建国后的文艺思潮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六、延安文学概貌
1.延安文学的特点 2.延安文学文学的类型 3.戏剧创作的成就 4.民歌体叙事长诗的创作 5.散文创作
解放区的文学创作
1、解放区文学的创作特征(教材P324 ) 2、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大众化特征 3、比较长篇小说《暴风骤雨》与《太阳照在桑干女》的创作成就 6、民歌体叙事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漳河水》 的艺术成就
二十一解放区文学思潮
)。”“艺术家”是改造“人底灵魂”, 是“人底灵魂工程师”,这是王实味对 “艺术家”所承担的社会职责的一种深 刻认识。而对“艺术家”改造人的灵魂 的艰苦性和迫切性,他又比一般人有着 难于言说的精神体验。正因为如此,他 才大声疾呼:“大胆地但适当地揭破一 切肮脏和黑暗,清洗它们,这与歌颂光 明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4、在创作手法上,来自于国统区的文艺 家习惯采用暴露与讽刺手法抨击时政, 到解放区后,创作思维难以改变,对革 命阵营内部的问题也采取同样的方法。 5、当时在解放区关于文艺问题的争论日 渐强烈,有必要统一思想和认识。
二、《讲话》的中心内容
1942年5月2日至23日,毛泽东在 整风运动上做的系列报告,1943 年10月19日,《解放日报》以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 表。《延讲》是马克思文艺理论中 国化的结果,是二战后马克思文论 中最有体系色彩,影响最大的论著 之一。它后来成为20世纪80年代 前中国共产党制定文艺政策和指导 文艺运动的根本方针,成为中共文 艺政策的法典。
[例1]
王贵与李香香 (节选) ――三边民间革命历史故事 李 季 山丹丹开花红姣姣, 香香人材长得好。
一对大眼水汪汪, 就像那露水珠在草上淌。 二道糜子碾三遍, 香香自小就爱庄稼汉。
地头上沙柳绿蓁蓁, 王贵是个好后生。
身高五尺浑身都是劲, 庄稼地里顶两人。
玉米开花半中腰, 王贵早把香香看中了。 小曲好唱口难开, 樱桃好吃树难栽;
《政治· 艺术家》王实味
王实味在这方面的理解比艾青更深一层,他在 《政治· 艺术家》中提出政治家和艺术家社会分 工和社会职责的区别:“我们底革命事业有两 方面:改造社会制度和改造人——人底灵魂。 政治家,是革命的战略策略家,是革命力量底 团结、组织、推动和领导者,他底任务偏重于 改造社会制度。艺术家,是‘灵魂底工程师’, 他底任务偏重于改造人底灵魂(心、精神、思 想、意识——在这里是一个东西
解放区文学概述
(二)阮章竞的《漳水河》
1.解放区农村妇女谋取自身解放的自觉,人民政权为妇 女解放提供了条件。
2.新人形象:荷荷、苓苓、紫金英。
3.艺术形式:采用多种民歌曲调,吸收古典诗词长处, 清新而典雅。 [例2] 漳 水 河 (节选声泪,声声泪 声声泪泪山要碎
桃花坞,杨柳树, 漳河河水长声哭 ! 风起惊起树上鸟, 落花片片水上漂。
[例1]
王贵与李香香 (节选) ――三边民间革命历史故事 李 季
山丹丹开花红姣姣, 香香人材长得好。 一对大眼水汪汪, 就像那露水珠在草上淌。 二道糜子碾三遍, 香香自小就爱庄稼汉。 地头上沙柳绿蓁蓁, 王贵是个好后生。
身高五尺浑身都是劲, 庄稼地里顶两人。
玉米开花半中腰, 王贵早把香香看中了。 小曲好唱口难开, 樱桃好吃树难栽;
解放区文学概述
一 、解放区文学概述
(一)解放区文学的两个阶段
1 、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前:文艺现状与革命政治需要之 间的矛盾 2 、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文艺工作与革命政治需要趋 于一致
(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 、 《 讲话 》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两个 发言:“ 引言 ”的发言和“ 结论 ”的发言 2 、 《讲话》是党对文艺的指导思想 A.“文艺为什么人”问题:为人民大众服务,“首 先是为工农兵服务”
B.从文学大众化的思潮发展到工农兵文学思潮
2. 文学创作特点: A.新的主题和题材:阶级斗争的主题,工农兵斗争生 活题材 B.新的人物形象:工农兵的形象 C.新的艺术形式:新文学与民间文艺传统融合,为老百 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以及大众化、民族化的语言 二.民歌体叙事诗 (一)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1.农村阶级斗争和青年男女的爱情命运:“不是闹革 命,穷人翻不了身,不是闹革命,咱俩也结不了婚。” 2.新型农民形象:王贵与李香香。 3.大众化、民族化形式:“信天游”民歌体,自由生 动的民间语言,韵味浓郁的比兴手法。
1949-1976中国当代文学思潮
十、建国27年文学精神的整体特征
一、文学观念上,属于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文学理论体系,奉行马克 思主义的历史-美学观。但在具体操作中,注重 内容判断,而忽视审美分析。 二、创作方法上,采用现实主义,具体为革命 现实主义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有时与革命浪漫 主义相结合。艺术价值标准是真实性与倾向性的 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但在具体操作中, 注重思想性与倾向性,忽视真实性与审美性。 三、文学方向上,提出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 工农兵服务,其目的是为了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
3.文革期间,彻底与“旧文化”决裂, 激进派在空白的地基上创建“真正的 无产阶级文学”。
四、“中心作家”的文化性格
“中心作家”:新中国 成立以后,由于政权更迭而 使文学出现了重大转折,现 代文学的一批重要作家迅速 边缘化,而继承延安文学传 统的作家和四、五十年代之 交开始写作的青年作家,经 历“中心作家”。 如郭沫若、柳青、粱斌、周 立波、贺敬之、郭小川等。
四、思想内容上,着眼于反映社会主义革命 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生活以及实现新中国而 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斗争,以歌颂为主,实际上 是为了更好的为社会主义服务,但在操作中却 演化为题材决定论。 五、人物表现上,刻画以工农兵为代表的新 人物,尤其是英雄人物,要求尽可能回避英雄 人物的缺点,但在现实中,却被机械的理解为 “三突出”。 六、文学形式上,采用接近中国大众审美趣 味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但在现实 的创作中,却一味的拔高古典形式,反对“五 四”新文学所开创的文学形式和内涵。
学习《讲话》,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过 , 实 在 是 一 种 精神 的缺 乏 , 学 在 这 样 的 而 文
环 境 面前 是大 有 可 为的 , 问题 是我 们 的文 学 找
没 找到合 适 的进人 人 心灵 的角度 。 我们 为什 么 需 要 文学 是个 问题 , 们 的文 学有 没 有 能力 起 我
到应有 的作 用又 是一 个 问题 。
之 间架起 一 座心 灵 的桥 梁 , 怎么 样 能够 让 人体
中应 该 勇于 承担 , 到引领 和抚 慰 的作用 。 起 文 学 的价 值 是精 神 的 , 超功 利 和反 市 场 是
验到 幸福 的感觉 ?我觉 得 这是 文 艺 的责 任 , 更 是 文 学 的责 任 ,也 是 我们 需要 文 学 的一 大 理
由。以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名 义和形 式 去思考 我们 时代 最深
的, 是烈酒中的冰块 , 是可 以悄无声息地化解
一
些 毒 素 的。文学 对人类 生 活 的意 义 和作用 就
刻 的 问题 , 现 我 们 时代 的思 想 力 度 , 批 评 体 去 时代 的诟 病 , 这就 是文 学 的力量所 在 。 我们 所 处 的时代 瞬 息 万变 , 现 出万 花筒 呈 似 的状 态 , 数 的 信 息迅 速 覆 盖 叠 加 , 蔽 了 无 遮
的。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谋求利益的最大化已经成为了 很多人 的处世哲学 , 在市场化 的价值体系中, 毫无疑问这
不算是 错误 的选 择 。但 是 , 另一 种 意义上 来说 , 从 这却 意 味着某 种 可怕 的倒退 ,这 种价 值观 带来 的后 果必将 是 道
德 的瓦解 和正 义感 的 流失 。文 学在 这样 的境 遇
哪些是丑陋 的 , 些是封 建主义 的, 写“ 哪 借 人
解放区文学思潮
解放区文学思潮(加重了文学通俗化倾向,歌颂式文学,乡村化,工农兵化)延安文学的性质:实际上是一种逐步体制化的左翼文学。
(延安文学的体制化,就是作家——党的工作者,读者——工农兵和出版部门——新华书店这三者统一于党的文艺政策)补:延安当时吸引文人最主要的是“民主”,还有一个是战争文化规范的制约。
解放区文学思潮的发展,以1942年延安文艺界整风为界。
延安文学的论争:1.文艺与政治(周扬认为作家要迁就生活《文学与生活漫谈》艾青认为要忠于作家的主体意识与独立精神《了解作家,尊重作家》)2.鲁迅精神的宣传,阐释与研究(毛泽东看到鲁迅的反封建性,知识分子看到鲁迅的批判精神,否定精神,反思精神)3.文艺与大众的关系——民间形式。
文学社团中国文艺协会——1936年丁玲创办的根据地第一个文学团体。
陕甘宁特区文化救亡协会(文协)1937年11月14日成立的根据地第一个以文学团体为骨干的抗日文化组织。
刊物:《边区文艺》《文艺突击》延安文艺界整风运动1942年2月,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全党发动了整风运动。
原因:中共高层领导对于小资产阶级革命性的不安(战争文化环境中)。
目的:清算党内以王明为首的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错误路线。
补:《讲话》以文艺的宣传功能为核心,以革命立场问题为基点,以态度、对象、工作和学习问题为中介,以接受者的接受程度为切入口,引申出一系列对立的范畴和关系。
《讲话》的核心观念是:建立党的文学。
《讲话》观点1.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服务于政治”文艺批评的标准是政治标准第一,文艺标准第二。
2.确认解放军文艺的服务对象首先是工农兵。
(文革时写工农兵走向极致)(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方向没错,但为工农兵提供什么样的文学,这一点上明显走向了狭隘化道路)3.文艺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家要改变世界观,脱掉小资产阶级的外衣,促进文艺的大众化。
4.批评了解放区文艺争论中的各种糊涂观念和错误认识。
批判了“人性论”的观点。
5.文艺与现实生活——文艺源于生活。
解放区文学思潮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 话》在次年公开发表,是抗战文艺运 动中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也是解放区 文学运动的发展标志。毛的《讲话》 及其他有关论著中所表达的文艺思想 和文化思想,对抗战以来整个文艺界 的创作和理论批评产成深远的影响, 最终成为全国文艺工作一直努力的方 向。
第二十二章
解放区文学创作
第一节 解放区文学创作概述
解放区文学创作特征: 一、服务于时代政治任务功利性 二、艺术追求乡村化 三、作家心态“工农兵”化
解放区小说创作
延安文学创作在面向工农兵方针指引下,出现了新的 题材与主题,又比较成功的作品。 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李家庄的变迁》在抗日根据地广泛流传。孙犁的《荷 花淀》,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
雨》,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孔厥、袁静《新儿
女英雄传》,柳青《种谷记》,欧阳山 《高干大》,康濯《我的两家房东》。
解放区诗歌、戏剧创作
贺敬之等集体创作的新歌剧《白毛女》、战斗剧社的 《刘胡兰》、《兄妹开荒》(王大化等编剧);
李季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漳河
水》、张志民《死不着》等在群众中产生巨大影响。 这些作品在运用农民喜闻乐见 的形式和大众化语言方面,与民族 的、民间的文艺传统保持了联系。
二、塑造历史变革中的农民形象
1.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还未觉醒、背负着沉重的历史传 统的老一代农民。《小二黑结婚》中的二诸葛,《李有才 板话》中的老秦。 2.年轻一代农民、甚至有些知识分子和干部也由于封 建思想的毒害没有肃清而可能发生蜕变。《李有才板话》 中的小元,《邪不压正》中的小昌。
3.塑造出农村新人形象。《小二黑 结婚》中的小二黑、小芹,《李有才板 话》中的李有才,《传家宝》中的媳妇 金桂。
第十八章 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3)
•
胡风“主观战斗精神”理论的三大支柱 (三个主要观点):1、“到处都有生活”说, 即主张题材自由;2、“精神奴役创伤”说, 反对以“民粹主义”立场将人民理想化,也 不赞同贬低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3、“世界 进步文艺支流”说,强调“五四”新文学与 世界文学的联系。 • 对胡风理论评价:胡风理论是对新文学 某种局限性的一次反思,一次还不很成熟但 非常有价值的反思。不只是胡风理论本身的 不成熟,而且容许这种反思的时机和条件也 不成熟。胡风的理论在四十年代没有受到重 视,到80年代后才得到人们应有的客观评价。
• • •
•
• •
第二阶段(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抗战 进入相持阶段) 创作则转为正视战争的残酷与艰难,正视 现实中的黑暗; 题材更深入到民族生活的底蕴,揭露与批 判现实的黑暗势力和解剖民族痼疾;同时在历 史中发掘民族美德,寻找民族脊梁以作为现实 的借鉴;再则,作家也开始面对自己,探询知 识分子的历史道路。 主要文学形式是长篇小说、多幕剧、长篇 叙事诗;追求史诗格调, 沉郁、凝重、博大的风格。 第三阶段(抗战后期到解放战争时期): 文学再一次与民主运动结合,讽刺成了主调, 许多创作都带上喜剧性的批判色彩。
•
胡风理论的核心命题是“主观战 斗精神”,主观战斗精神的的内涵是: 创作主体需要在客观对象的活的表现 中熔铸自己的同感的肯定或反感的否 定,而客观对象也会以其真实性来促 成修改、甚至推翻作家的上述认识。 这个“相生相克”的的动态过程的结 果就是新的艺术世界的诞生。而能够 促成这一过程深入进行的动力则是作 家认识这一世界的思想力,体验现实 的感受力,投身于现实的热情,总而 称之,即为“主观战斗精神。
1、是作家与艺术家的立场问题,要求“思 想改造”并与工农结合,既解决了思想统一问 题,又解决了创作源泉和服务对象问题。这可 以说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一个总纲,《讲话》 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即在此。毛泽东在当时提 出这种要求的确出于革命现实的需要。 • 2、是对文艺与政治关系的重新阐释。强调 文艺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同时,要求政 治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在这里,毛泽东作为政 治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问题思考的 结果,有其必要与理由,但“提法”上(尤其是 关于批评标准)由于较多强调了服务政治,结果 导致了简单化、概念化。 • 3、是文艺与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文学遗 产等问题,都有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
40年代文学思潮
1 现实的参与:民族和民主两大主题
抗战初期,文学凸显战斗性和时代性、同时也暴露 出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
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 “文协”)在武汉成立,提出“文章入伍、文章下乡” 的口号。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1938),及皖南事变(1941) 后,高昂激愤的社会情绪开始落潮,作家们开始更 冷静深入地观察和思考危机重重的中国与人生。
提高农民文化”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胡风(1902—1985,湖北蓟春人)文艺理论以
“主观战斗精神”为中心,特别强调创作的主体性 因素,主张“主观精神和客观真理的结合或融合” 的“为人生”的现实主义。
胡风文艺理论与鲁迅改造国 民性的思想一脉相承,体现 出鲜明的启蒙精神与知识分 子精英意识。他也受到厨川 白村《苦闷的象征》的启发。
.
1.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 2.关于文艺与政治、时代关系的论争 3.对“战国策派”的批判 4.关于《清明前后》和《芳草天涯》的讨论 5.关于胡风文艺理论的论争
.
“所谓民族问题,实质上就是农民问题”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实质上就是授权给农
民。” 革命的文化即“大众文化”,“实质上就是
以讽喻现实、暴露问题的文学形式张扬民主精神与社 会意识,成为很多作家自觉的选择。
张天翼、沙汀、袁水拍、陈白尘、丁西林、郭沫若等
文协会刊《抗战文 艺》“发刊词”提 出:“要把整个的 文艺运动,作为文 艺的大众化运动, 使文艺的影响突破 过去的狭隘的知识 分子的圈子,深入 于广大的抗战大众 中去”。
.
.
在动荡、苦难与危机的大背景下,民族、时 代与个人三个命题——三种文学精神的激荡、 互渗与转换,驱动着40年代中国文学的生成 与发展。
解放区文学思潮
解放区文学思潮解放区文学思潮(加重了文学通俗化倾向,歌颂式文学,乡村化,工农兵化)延安文学的性质:实际上是一种逐步体制化的左翼文学。
(延安文学的体制化,就是作家——党的工作者,读者——工农兵和出版部门——新华书店这三者统一于党的文艺政策)补:延安当时吸引文人最主要的是“民主”,还有一个是战争文化规范的制约。
解放区文学思潮的发展,以1942年延安文艺界整风为界。
延安文学的论争:1.文艺与政治(周扬认为作家要迁就生活《文学与生活漫谈》艾青认为要忠于作家的主体意识与独立精神《了解作家,尊重作家》)2.鲁迅精神的宣传,阐释与研究(毛泽东看到鲁迅的反封建性,知识分子看到鲁迅的批判精神,否定精神,反思精神)3.文艺与大众的关系——民间形式。
文学社团中国文艺协会——1936年丁玲创办的根据地第一个文学团体。
陕甘宁特区文化救亡协会(文协)1937年11月14日成立的根据地第一个以文学团体为骨干的抗日文化组织。
刊物:《边区文艺》《文艺突击》延安文艺界整风运动1942年2月,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全党发动了整风运动。
原因:中共高层领导对于小资产阶级革命性的不安(战争文化环境中)。
目的:清算党内以王明为首的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错误路线。
补:《讲话》以文艺的宣传功能为核心,以革命立场问题为基点,以态度、对象、工作和学习问题为中介,以接受者的接受程度为切入口,引申出一系列对立的范畴和关系。
《讲话》的核心观念是:建立党的文学。
《讲话》观点1.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服务于政治”文艺批评的标准是政治标准第一,文艺标准第二。
2.确认解放军文艺的服务对象首先是工农兵。
(文革时写工农兵走向极致)(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方向没错,但为工农兵提供什么样的文学,这一点上明显走向了狭隘化道路)3.文艺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家要改变世界观,脱掉小资产阶级的外衣,促进文艺的大众化。
4.批评了解放区文艺争论中的各种糊涂观念和错误认识。
批判了“人性论”的观点。
论《讲话》与解放区文学的思想规范运动
( 南 师范 大学 中文 系 ,湖 南 长沙 湖 408 ) 102
●
摘
要 :毛 泽东 的 《 讲话 》 ,对 解 放 区作家 提 出 了世 界观 改造 、思 想 立场 的根 移 、知 识分 子 与工 农大 众
之间 的关 系 、阶级性 与 人性 、歌 颂与 暴 露等 诸 多重大 思 想理 论 问题 。《 话》 发表 以后 ,在解 放 区展 开 了一 讲 场 大规模 的作家 思想 规 范运 动 ,广 大作 家在 《 话》 精 神 的指 引 下 ,彻 底 告别 了 “ 四” 人 文 主 义 的 文学 讲 五 信仰 ,进 而开创 了中 国现代 文学 全 面转 向无 产 阶级 政 治理 想主 义 的历 史发 展 阶段 。 关键 词 :《 讲话 》 ;思 想批 判 运动 ;观念转 型 ;作 家 与 民众 ;革命 英 雄主 义 中图分 类 号 :I 0 . 66 2 文 献标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 —20 (0 2 3 o 8 r 0 9 8 3 2 0 )0 —0 1 一O 7 判 。王 实 味文章 的 主要 论 点 ,大致 涉及 以下 三 个方 面 :其一 ,他认 为 解放 区还 并 不是 无产 阶 级革 命 理 想 中的社 会 形态 ,它 仍存 在 着许 多属于 封 建思 想 意 识形 态 方 面的 因素 ,如 “ 均 主义 与等 级 制 度 ” 等 平 等现 象 (《 百 合 花》 。其二 ,他认 为 延 安思 想 理 野 ) 论 界所倡 导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 “ 是 半 截 马 克 思 主 只 义” ,延安 的政 治 理 论 家 们 对 于 无 产 阶级 革 命 学 说
全 面规 范整 合 了 中国现 代作 家 对 于文学 与政 治 之 间 关 系的 混乱 认识 ,并 由此而 奠定 了解放 区 乃至 新 中 国文 学创 作 上 的主观 战 斗精 神 ,以及 革 命理 想 主义
试论《讲话》与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关系
试论《讲话》与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关系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从“五四”时期开始被启蒙者引进以来,先后得到文学研究会的提倡,到40年代毛泽东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纲领性文件,指导并影响着现实主义的发展,同时现实主义也为《讲话》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应思考如何用与时俱进的眼光,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看待现实主义和《讲话》的关系。
标签:现实主义;《讲话》;关系经过了历史洪流的涤荡和不同时期文学的较量,现实主义终于从20世纪稳步走来,成为这一世纪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思潮,它也将随着时代的车轮继续前进下去。
但是在现实主义如此好的成绩和前景下,有一个问题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现实主义的发展和1942年毛泽东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为《讲话》)有着密切的关系。
现实主义早在“五四”时期,由启蒙者陈独秀等引进,用来反对贵族文学,力求“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到了20年代文学研究会沈雁冰等人以“为人生”为口号,大力提倡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潮,这一阶段的“现实主义”大多是受到五四思潮影响的学者直接从西方引进,主要目的是用来反对我国存在的“鸳鸯蝴蝶派”等带有封建性的文学观念及写作传统,用以帮助人们觉醒、寻求思想解放。
到了30年代中国的学者将目光由西方转到苏联,引进了带有一些政治化概念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至此,我国的学者呕心沥血不断从国外引进、学习现实主义思想,力图寻求一个适合我国环境,能够被国内广泛接受和运用的思潮形势。
但是由于这些有着先进意识的学者、文人们各自不同的身份、思想的影响,无法确切地认清我国的国内形势和人们的思想意识,因而他们无法达到文学和思想上的认同,也因此无法找到一个统一的文学思想来指导他们进行文学创作。
正是基于国内文学界学者认识的不足和思想的混乱,毛泽东以一个革命家、军事家的眼光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了我国的革命形势,又以一个文艺家的见地和文笔,创造性地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成为了中国革命现实主义的纲领性文件,解除了长期以来处于思想和立场混乱境地的作家和学者的烦恼,指引、鼓励着他们为我国的革命事业、文艺事业坚持不懈地奋斗。
《讲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解放区文艺的新成就 ◆新的主题和题材出现。 ◆新的人物形象出现。 ◆新的语言和艺术形式的出现,形成了新 的审美品格。
《讲话》的意义
• 1、《讲话》是马克思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 2、《讲话》的纲领和精神一直是中共制定文艺政 策、指导文艺运动的根本方针,它的影响甚至超 出文艺的范围,在思想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 3、《讲话》涉及的文艺理论上的一些重要问题,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下,无疑具有正确 性、权威性,并且起到了统一思想的作用。
毛泽东和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代表合影
一、《讲话》的基本内容 ◆《讲话》给以最大注意,并首先加以阐释的是 文艺“为群众”及“如何为群众”这个根本问题。 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 ◆结合文艺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从作家思想感 情和社会生活源泉两方面科学地解决了发展无产 阶级文艺的关键问题。 ◆论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党的文艺工作与党 的整个工作的关系。 文艺从属于政治。
第二十一章 解放区文学思潮
◆1942 年 5 月以后,以延安为中心的解放区 开展了文艺整风运动。 ◆ 1942 年 5 月 2 日(《 引言》 ), 5 月 23 日 (《结论》)毛泽东两次发表讲话《讲话》 (全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 解决我国革命文艺运动中长期存在的许多问题 的重要文献,它总结了“五四”以来革命文艺 发展的历史经验,联系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文 艺工作的实际状况,着重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的 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文艺理论,在中国文艺史乃至思想史上都具有 里程碑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怎样认识《讲话》
首先,《讲话》不是纯粹的文艺理论著作,毛泽东是以 中共最高领导者的身份,从政治需要的角度论述文艺问题, 他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党如何领导自己的革命文艺,因此, 其政治策略性很强。 其次,不应当把《讲话》仅仅看做毛泽东个人的理论发 现,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的 总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三,《讲话》阐述的主要是文艺的“外部关系”问题, 如文艺的发展方向、文艺与政治、与革命、与社会生活的 关系等,而对文艺本身的内部规律如创作方法、叙述方式、 结构形态、表现手法等讨论很少。 第四,《讲话》的历史局限。如文艺从属于政治、政治 标准与艺术标准截然分开的提法,把人性归结为阶级性的 诸多提法,都不恰切,并为以后向左倾化极端发展,埋下 了伏笔。
三、《讲话》的历史精神与意义
①《讲话》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是对马克 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大发展。 ②《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的典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宝库,同毛泽东同志 的其他文艺论著共同构成的毛泽东文艺思想,成为毛泽 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讲话》受到国际上的重视,被译成20多种文字,成为 国际文艺界的重要文献。 ④《讲话》的发表,以法典的形式确立表现大众、服务大 众为延安主旋律。使解放区的文艺运动呈现出崭新的风 貌,并对建国后的文艺思潮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座谈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整风运动: ①政治形势 ②王实味事件 《政治家· 艺术家》与《野百合花》 “衣分三色,食分五等” “歌转玉堂春,舞回金莲步” “五人反党集团”: 王实味、潘芳、成全、王里、宗铮
二、《讲话》的主要内容
①《讲话》阐明的核心问题是:革命文艺“为群众”以及 “如何为群众”的问题 ②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也是《讲话》阐述的重点: “文艺从属于政治” “政治第一,艺术第二”的批评标准 ③文艺生活的关系、作家世界观与文艺创作的关系问题 ④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问题,文艺与革命、文艺与民族文化 传统与外来文化遗产的关系问题
六、延安文学概貌
1.延安文学的特点 2.延安文学文学的类型 3.戏剧创作的成就 4.民歌体叙事长诗的创作 5区文学的创作特征(教材P324 ) 2、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大众化特征 3、比较长篇小说《暴风骤雨》与《太阳照在桑干 河上》的异同 4、《白洋淀》与孙犁诗化小说的创作特征 5、民族新歌剧与《白毛女》的创作成就 6、民歌体叙事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漳河水》 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