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制药:双特异性抗体制备方法进展

合集下载

基因工程在生物制药技术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在生物制药技术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在生物制药技术中的应用摘要本文简述了基因工程在生物制药技术中的应用进展,主要对包括基因工程制药的流程,基因工程制药的技术手段,基因工程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基因工程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等进行了介绍,随着对基因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基因工程将会更多的应用在制药领域当中,并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Application of biopharmaceutical in genetic engineering techniquesThis thesis describes the techniques progress of application about the genetic engineering in the biopharmaceutical, introducting what contain the processes of genetic engineering pharmaceutical , the technical means of genetic engineering pharmaceutical, and application of genetic engineering in new drug development and so on. With the research on genetic engineering increasing. Genetic engineering will be more applicated in the pharmaceutical sector and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1.基因工程制药基因工程制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图, 将外源基因整合入宿主基因组中, 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药物。

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使医学基础学科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也为医药工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以DNA重组技术为基础的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和替代传统医药工业技术已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1】。

提高双特异性抗体生产和质量的策略

提高双特异性抗体生产和质量的策略

提⾼双特异性抗体⽣产和质量的策略2020-06-12 12:49:双特异性抗体可以同时靶向两种不同的抗原,其结构多样性的快速发展产⽣了⼤量新摘要摘要:颖的双特异性抗体⽀架,并提供了巨⼤的功能多样性。

⽬前医药研发中最常⽤的两种形式的双特异性抗体是基于单链可变⽚段( scFv )的抗体(⽆Fc⽚段)和全长IgG样不对称抗体。

与传统的单克隆抗体不同,双特异性抗体的数量,质量和稳定性等都阻碍了其更⼴泛的临床应⽤。

其在设计,⽣产和质量⽅⾯的最新类型,描述了其在研设计,⽣产和质量⽅⾯的最新研这两种主要的双特异性抗体抗体类型,描述了本⽂基于本⽂基于这两种主要的双特异性和性能提升的策略。

究进展进展和性能提升的策略1.抗体概述1.1抗体的肿瘤治疗机理:通过靶向在肿瘤细胞上过度表达或独特表达的表⾯抗原,单克隆抗体已成功⽤作癌症治机理疗剂。

基于抗体的癌症免疫疗法的功效主要涉及以下两个因素:( 1 )阻断或结合因⼦激活的细胞死亡,或通过抑制癌症细胞信号通路的激活以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例如,曲妥珠单抗靶向乳腺癌和胃癌细胞中的 HER2 受体,以抑制其增殖和存活,西妥昔单抗抑制结肠直肠癌和肺癌中的表⽪⽣长因⼦受体( EGFR );(2)通过免疫细胞上的Fc受体(FcR)与抗体的Fc⽚段结合产⽣的免疫效应⼦功能诱导肿瘤靶细胞死亡,如F ig .1b 所⽰的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 ),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DC)和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作⽤(ADCP)。

缺陷:传统抗体治疗的⼀个主要缺点是肿瘤的渗透率和保留率低。

许多针对肿瘤特异性抗原的缺陷治疗性 mAb ⼤多保留在⾎液循环中,通常只有 20 %的给药剂量与实体瘤的表⾯蛋⽩相互作⽤。

此外,⼤多数 mAb 起到阻⽌⽣长因⼦与其受体结合的作⽤,但是通常由于患者的免疫应答不⾜(尤其是重新激活 T 细胞以破坏肿瘤)⽽⽆法诱导肿瘤的凋亡。

1.2基本结构双特异性抗体:双特异性抗体可以同时靶向两种不同的抗原,例如同时结合肿瘤细胞受体和募双特异性抗体集细胞毒性免疫细胞。

生物技术制药试题(打印版)

生物技术制药试题(打印版)

生物技术制药试题1. 生物技术制药:生物技术制药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药物制造的技术。

2. 基因表达: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是指细胞在生命过程中,把储存在DNA顺序中遗传信息经过转录和翻译,转变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分子.生物体内的各种功能蛋白质和酶都是同相应的结构基因编码的。

3. 质粒的分裂不稳定:通常将质粒不稳定性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构不稳定性,也就是质粒由于碱基突变、缺失、插入等引起的遗传信息变化;另一类是分离不稳定性,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质粒不能分配到子代细胞中,从而使部分子代细胞不带质粒(即P-细胞)。

在连续和分批培养过程中均能观察到此两类现象发生。

一般情况下具有质粒的细胞(即P+细胞)需要合成较多的DNA、RNA和蛋白质,因此其比生长速率低于P-细胞,从而P-细胞一旦形成能较快速地生长繁殖并占据培养物中的大多数。

4. 补料分批培养: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是供菌种生长、繁殖和合成产物之用。

它既要使种子接种后能迅速生长,达到一定的菌丝浓度,又要使长好的菌体能迅速合成需产物。

因此,发酵培养基的组成除有菌体生长所必需的元素和化合物外,还要有产物所需的特定元素、前体和促进剂等。

但若因生长和生物合成产物需要的总的碳源、氮源、磷源等的浓度太高,或生长和合成两阶段各需的最佳条件要求不同时,则可考虑培养基用分批补料来加以满足。

5. 人-鼠嵌合抗体:嵌合抗体( chimeric atibody )是最早制备成功的基因工程抗体。

它是由鼠源性抗体的 V 区基因与人抗体的 C 区基因拼接为嵌合基因,然后插入载体,转染骨髓瘤组织表达的抗体分子。

因其减少了鼠源成分,从而降低了鼠源性抗体引起的不良反应,并有助于提高疗效。

6. 悬浮培养:非贴壁依赖性细胞的一种培养方式。

生物制药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生物制药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生物制药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生物制药技术已经成为当今医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它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生产制造药物和生物制品的技术,具有高效、高产、高品质、低副作用等优势,并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发展前景的医药产业之一。

一、背景生物制药技术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这项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应用。

生物制药技术包括基因工程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重组蛋白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已经颠覆了传统的药物生产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二、研究进展1.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是生物制药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技术的应用使得药物的生产完全实现了“人造”。

基因工程技术可用于生产多种蛋白质药物,如克隆干扰素、重组人胰岛素、重组人葡萄糖酸激酶、嗜血杆菌Factor VIII等。

其中,克隆干扰素在免疫、治疗乙肝、乳腺癌及黑色素瘤等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被誉为生物制药技术的“明星产品”。

2.单克隆抗体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是目前最为发达的一种分子技术,通过对抗体结构和功能的深入了解和研究,人们成功地开发出了多种单克隆抗体制品。

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广泛应用于治疗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个领域。

如前列腺癌药物Zytiga、乳腺癌治疗药物Herceptin和瑞德西韦等都是单克隆抗体药物。

3.重组蛋白技术重组蛋白技术是基因重组技术的一种应用,通过将人类基因的DNA序列导入进菌或酵母等细胞中,促使其自行合成蛋白而制成一种生物制剂、药物,这种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人类药物制造中。

如EPO(促红细胞生成素)和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促进造血的蛋白质,通过基因重组而制成的制造人类药物的生物制剂。

三、应用前景生物制药技术的优势包括高效、高产、高品质、低副作用等优点,因此目前已经成为医药产业领域中的一大热门话题。

与传统的化学合成药物相比,在治疗效果、治疗周期、副作用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新型抗体药物的研发及其应用

新型抗体药物的研发及其应用

新型抗体药物的研发及其应用抗体药物是指通过模拟机体本身的免疫机制,使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来防治某种疾病的药物。

随着生物医药领域的快速发展,新型抗体药物不断涌现,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从新型抗体药物的研发、应用及其优势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新型抗体药物的研发目前,新型抗体药物的研发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 人源化抗体技术人源化抗体技术是将小鼠单克隆抗体的可变区域(Fab)与人源抗体的恒定区(Fc)结合,形成人-小鼠嵌合抗体,从而实现抗体的人源化。

这种技术可以减少由于异种抗体引起的免疫反应,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单克隆抗体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是指利用细胞克隆技术得到对某种特异性抗原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

它是一种比传统药物更为精确和有效的靶向治疗方式,广泛应用于肿瘤、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

3. 双特异性抗体技术双特异性抗体技术是指将两种不同抗体靶向两种不同抗原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分子结构,从而实现对多个靶点的治疗。

该技术适用于具有多种滞后性的疾病,如肿瘤、传染病等。

二、新型抗体药物的应用新型抗体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例如:1. 肿瘤治疗抗体药物可以通过靶向抗肿瘤细胞表面的蛋白质,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耐受性。

常用的肿瘤治疗抗体药物包括赫赛汀、三妥珠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等。

2. 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导致破坏和功能障碍。

抗体药物可以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靶向治疗,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溃疡性结肠炎等。

3. 传染病防治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抗体药物可用于治疗病毒性和细菌性传染病,如流感、HIV、艾滋病、肺结核等。

其中,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新冠肺炎特异性抗体药物。

三、新型抗体药物的优势与传统药物相比,新型抗体药物具有以下优势:1. 靶向性强传统药物通常阻断疾病发展的通路或机制,但不针对具体的分子结构。

双特异性抗体的制备流程

双特异性抗体的制备流程

双特异性抗体的制备流程《双特异性抗体的制备流程,就像一场奇妙冒险!》嘿,各位小伙伴们!今天咱来聊聊双特异性抗体的制备流程,那可真是一场充满挑战和惊喜的奇妙冒险啊!咱就先从“原材料”开始说起吧。

这就好比是做饭,得先有好材料,才能做出美味佳肴。

为了制备这厉害的双特异性抗体,咱得精心挑选各种细胞、抗体片段啥的,这可不能马虎,要像挑食材一样精挑细选!万一挑到个“歪瓜裂枣”,那可就麻烦啦。

选好材料后,那就是“加工环节”啦!这就好像雕刻艺术品,得小心翼翼、精雕细琢。

要把那些细胞啊、片段啊,一点点地拼接起来,组合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这个过程可不简单,得有一双稳定的手和一颗专注的心。

要是手抖一下,说不定就前功尽弃喽,这可不能像我平时做饭撒盐那样随手一抖呀!接下来就是“调试”啦!这就跟调整音响的音质似的,得让双特异性抗体发挥出最佳效果。

得看看它结合各种靶点的能力够不够强,效果好不好。

要是不行,还得回去重新调整那些“小零件”,这可真是个考验耐心的活儿。

等一切都弄好了,那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啦!就好像动画片里英雄出场一样,闪闪发光。

看着自己亲手制备的双特异性抗体,那感觉,可别提多有成就感啦!不过呢,这制备流程可不是一帆风顺的哦!有时候会碰上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像是游戏里的关卡一样,得一个个去攻克。

可能会发现某个环节没做好,得重新开始;也可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难题,得绞尽脑汁地想办法解决。

但是,别怕呀!这就是科研的魅力嘛,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就像打游戏升级一样,虽然过程中困难重重,但每攻克一个难题,就感觉自己又厉害了一点。

总之呢,双特异性抗体的制备流程,那真是一场既精彩又刺激的冒险。

虽然有麻烦,但也有无尽的乐趣和成就感。

大家一起加油,去探索这个神奇的领域吧!愿我们都能在这场冒险中取得圆满成功,做出超级厉害的双特异性抗体来造福人类哟!哈哈!。

抗体药物研发的最新进展和应用

抗体药物研发的最新进展和应用

抗体药物研发的最新进展和应用随着生物技术不断发展,抗体药物研发的前景越来越受到关注。

例如,不久前,中国科学家王辉博士在Nature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抗体药物研发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引发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就此进行详细探讨。

一、什么是抗体药物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抗体药物。

抗体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种蛋白质,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和选择性。

它主要通过识别病原体或异物表面中的一些特定结构,并定向地结合它们,以清除它们。

抗体药物就是利用这种特性,通过人工设计和制造特定的抗体,用于治疗疾病。

抗体药物与传统的小分子药物相比,具有以下优势:1. 靶向性更强:抗体药物可以直接结合到病原体表面的特定结构上,更容易地进行定位和识别,从而增加药物治疗的精确度和疗效,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2. 生产技术更加成熟:抗体药物的生产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具有很好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可以大量生产和供应,同时工艺流程稳定,能够确保药品的一致性和品质。

3. 安全性更高:由于抗体药物是人体自身分泌的蛋白质,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通常不会对人体产生过多副作用,药物也较容易排泄。

二、最新进展近年来,抗体药物研究领域的创新不断涌现,最新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克隆抗体(mAb)的研发多克隆抗体是由多个不同的克隆细胞产生的抗体分子,可以广泛地结合到靶标表面,从而提高药物治疗的精确度和疗效。

近年来,有很多抗体药物研究机构和制药公司致力于开发更为复杂和全面的多克隆抗体,以更好地满足治疗需求。

不久前,裘开明博士带领的团队成功研制出一种全面的针对艾滋病毒的多种亚型的多克隆抗体,有效预防艾滋病病毒进一步的感染和传播。

2. 人源化抗体的研发人源化抗体是一种以人细胞为材料,利用重组技术人工制造的抗体药物,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免疫原性。

人源化抗体药物可以用于治疗许多类型的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近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如何生产更加纯化和高度有效的人源化抗体,以求更好地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双抗体夹心法原理

双抗体夹心法原理

双抗体夹心法原理双抗体夹心法(bispecific antibody sandwich assay)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医学实验技术,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或生物分子的存在及其数量。

该方法利用两种不同的抗体,通过特异性结合目标物质,形成夹心的结构,从而实现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检测。

双抗体夹心法的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制备特异性抗体在进行双抗体夹心法之前,需要制备两种特异性抗体,分别与待检测蛋白质或生物分子的不同表位结合。

这些特异性抗体可由动物免疫产生,或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

第二步:夹心结构形成首先,在待测样品中加入第一种特异性抗体(抗体A),该抗体与待测物质的一特定表位结合。

抗体A与待测物质结合后形成一个抗原-抗体复合物。

在复合物形成后,加入第二种特异性抗体(抗体B),该抗体与待测物质的另一特定表位结合。

抗体B的结构可使其同时与抗体A和待测物质结合,形成一个夹心式的结构。

这个夹心结构增大了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第三步:信号产生为了检测夹心结构的形成,一般会在其中一种特异性抗体上标记一种信号物。

例如,可以在抗体A上标记荧光染料,当夹心结构形成时,荧光信号会发出。

通过检测信号的发出情况,可以确定待测样品中待检测蛋白质或生物分子的存在与否。

如果夹心结构形成,信号就会发出;如果夹心结构未形成,信号则不会发出。

第四步:结果分析最后,通过定量或定性分析信号的强度,可以确定待测样品中目标物质的浓度或存在情况。

一般来说,信号强度与待测物质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双抗体夹心法的优势在于其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

由于夹心结构只能形成在特定目标物质存在时,可以降低假阳性结果的发生。

同时,夹心结构的形成也增加了检测信号的产生,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除了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应用广泛外,双抗体夹心法还可以在临床诊断中应用。

例如,可以用于检测肿瘤标志物、病原体感染和免疫相关疾病等。

双抗体夹心法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有助于更准确地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双抗体夹心法的原理

双抗体夹心法的原理

双抗体夹心法的原理一、引言双抗体夹心法(Bispecific Antibody Sandwich Assay,BASA)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免疫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

该技术基于双特异性抗体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将两个单克隆抗体连接在一起,同时与待检测分子结合,从而实现对待测物的高效检测。

二、双特异性抗体的结构和制备1. 双特异性抗体的结构双特异性抗体是由两个单克隆抗体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分子。

其中一个单克隆抗体可以与待测分子结合,另一个单克隆抗体可以与检测试剂结合。

这种连接方式可以使得待测分子和检测试剂同时被固定在同一个平面上,从而实现对待测物的高效检测。

2. 双特异性抗体的制备制备双特异性抗体需要先制备出两个具有不同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

然后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这两个单克隆抗体连接在一起形成双特异性抗体。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基因重组技术、化学交联技术和酶催化技术等。

三、双抗体夹心法的原理1. 原理概述双抗体夹心法是一种基于双特异性抗体的免疫分析技术,其原理类似于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不同之处在于,BASA使用的是具有两个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双特异性抗体。

这种连接方式可以使得待测分子和检测试剂同时被固定在同一个平面上,从而实现对待测物的高效检测。

2. 检测步骤BASA的检测步骤包括样品加样、孔板固相、反应和检测等四个步骤。

(1)样品加样:将待检测样品加入到孔板中。

(2)孔板固相:将具有两个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双特异性抗体涂覆在孔板上。

这种涂覆方式可以使得待测分子和检测试剂同时被固定在同一个平面上。

(3)反应:待测分子与双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夹心复合物。

同时,检测试剂也与双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检测复合物。

(4)检测:通过加入染色剂或荧光素等化学试剂,可以对夹心复合物和检测复合物进行定量分析。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抗体药物开发和生产方案(二)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抗体药物开发和生产方案(二)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抗体药物开发和生产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生物医药技术的飞速发展,抗体药物在肿瘤、免疫疾病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我国在抗体药物产业中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大部分依赖进口或仿制。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方案旨在从产业结构改革的角度出发,通过自主研发,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抗体药物开发和生产体系。

二、工作原理本方案采用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ies,BsAbs)技术平台,通过设计和筛选,获得针对特定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双特异性抗体。

同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降低免疫原性,提高亲和力。

最后,通过细胞培养和纯化,获得高效、低毒的新型抗体药物。

三、实施计划步骤1.确定治疗目标:针对某一特定肿瘤或免疫疾病,明确治疗目标和抗体作用机制。

2.设计和筛选双特异性抗体:根据治疗目标,设计和筛选合适的双特异性抗体,确定其与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的结合位点。

3.基因工程技术人源化改造: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降低免疫原性。

4.细胞培养和纯化:通过细胞培养和纯化技术,获得高纯度、高活性的新型抗体药物。

5.药效学研究:进行药效学研究,评估新型抗体药物的疗效、毒性和药代动力学特性。

6.临床试验:根据药效学研究结果,进行Ⅰ/Ⅱ期临床试验,评估新型抗体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7.生产和销售:通过审批后,进行Ⅲ期临床试验和商业化生产,实现新型抗体药物的市场推广和销售。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肿瘤、免疫疾病等治疗领域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研发和生产。

同时,也可适用于其他需要提高药物特异性和降低毒性的治疗领域。

五、创新要点1.采用双特异性抗体技术平台,可同时作用于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提高疗效。

2.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人源化改造抗体,降低免疫原性,提高亲和力。

3.通过细胞培养和纯化技术,获得高纯度、高活性的新型抗体药物。

4.药效学研究和临床试验紧密结合,确保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抗制备工艺

二抗制备工艺

二抗制备工艺二抗(Secondary Antibodies)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工具,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

在进行免疫组化、免疫印迹等实验中,二抗能够与特定的原抗体结合,从而实现对目标抗原的检测。

本文将详细介绍二抗制备工艺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并正确使用该工具。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二抗制备之前,需要先准备以下材料和设备:1. 目标抗体:根据实验需要选择特定的原抗体。

2. 动物血清:通常使用驱散动物血清,如马、兔、羊等。

3. 化学试剂和缓冲液:例如胍基氯化银、硫氰酸钠等。

4. 离心机和洗涤机:用于离心和洗涤操作。

5. 反应容器:如试管、洗涤瓶等。

【二、制备过程】1. 原抗体净化:a. 溶解固定化的原抗体:将原抗体加入适量的缓冲液中,并在室温下轻轻摇动至固体完全溶解。

b. 过滤溶液:使用0.22微米的滤膜对溶液进行过滤,以去除悬浮的杂质。

c. 净化原抗体:将过滤后的溶液加入离心管,并在4000转/分钟的条件下离心10分钟,将上清液收集。

2. 收集动物血清:a. 注射原抗体:将原抗体注射到动物体内,激发机体产生二抗。

b. 收集血清:待动物产生足够数量的二抗后,通过离心将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分离,收集上清液。

3. 与目标抗体的结合和纯化:a. 制备胍基氯化银溶液:按照指定比例将胍基氯化银溶于缓冲液中,制备成工作液。

b. 胍基氯化银与血清反应:将收集到的动物血清与胍基氯化银工作液混合,在室温下孵育一定时间,以促使胍基氯化银与动物血清中的IgG反应结合。

c. 针对目标抗体的纯化:通过离心和洗涤的过程,分离出与目标抗体结合的二抗,并进行纯化处理。

4. 保存和储存:a. 筛选纯化后的二抗: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技术对纯化后的二抗进行筛选和检测。

b. 储存条件:将筛选合格的二抗存储在-20℃的低温条件下,以保持其稳定性和活性。

【三、注意事项】1. 原抗体的选择: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与目标抗体互补的原抗体。

生物药剂及其制备

生物药剂及其制备

生物药剂及其制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药剂在医药领域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其与传统化学药物相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效果。

生物药剂的制备方法也逐渐得到了改进,其中的高级生产技术推动了其应用的进一步发展。

一、什么是生物药剂生物药剂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细胞培养技术及生物工程技术等手段,从生物体中提取的含有具有特定作用的活性成分的制剂。

生物药剂因其独特的性质和生产方法与传统的化学药物有着区别。

生物药剂是通过提取生物体中的有用成分制剂而成的,因此其能够更加适应人体的生理和代谢环境,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二、生物药剂的制备1、抗体制备技术抗体是生物药剂中最为常用的成分之一。

抗体制备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人工合成抗体,即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出抗体基因,然后将其转到宿主细胞中进行表达和纯化。

另一种是利用自然免疫系统生成抗体。

2、培养细胞技术细胞培养是生物药剂制备的核心技术之一。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将生物体中的有用成分大规模生产,从而得到高纯度的生物药剂。

细胞培养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细胞生长、生产和纯化。

其中细胞生长阶段是指细胞在培养基中进行增殖,生产阶段则是将有生物药剂的基因导入到细胞中,使细胞分泌有用的物质,最后通过纯化技术得到高纯度的生物药剂制品。

3、发酵技术发酵技术是生物药剂制备的常用技术之一。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可以生产出大量的有用成分。

在发酵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温度和酸碱度等条件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调节,从而保证生产出的生物药剂符合质量要求。

三、高级生产技术高级生产技术应用于生物药剂的制备过程,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药品质量。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高级生产技术:1、单克隆抗体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利用细胞工程技术,从单个细胞中克隆出唯一的抗体种类,并进行扩增和纯化,从而得到大量的抗体制品。

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选择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

2、重组蛋白技术重组蛋白技术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出蛋白基因,并将其导入到宿主细胞中进行表达和纯化,从而得到高纯度的重组蛋白。

半抗体组装成双特异抗体的方法

半抗体组装成双特异抗体的方法

半抗体组装成双特异抗体的方法引言:双特异抗体是一种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的抗体,可以同时结合两种不同的抗原。

为了生产双特异抗体,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通过半抗体组装成双特异抗体。

本文将介绍半抗体组装成双特异抗体的方法及其应用。

一、什么是半抗体?半抗体是指在动物体内或体外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的重链与轻链进行非共价连接的一种抗体形式。

由于半抗体只包含一种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和轻链,因此它只具有一种特异性。

半抗体在体内半衰期较短,不容易引起免疫反应,可以用作特异性的载体。

二、半抗体组装成双特异抗体的方法1. 选择合适的单克隆抗体:首先需要选择两种具有不同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作为组装双特异抗体的材料。

这两种单克隆抗体可以分别来自不同物种,或者来自同一物种但结合不同抗原位点。

2. 酶处理:将两种单克隆抗体的Fc区域通过酶处理,如胰蛋白酶、Pepsin等,使其与Fc区域断裂,得到Fab'2片段。

这样Fab'2片段就失去了Fc区域的功能,但仍保留了抗原结合位点。

3. 互补决定区(CDR)重组:将两种Fab'2片段的互补决定区(CDR)进行互换,使得两种抗体的互补决定区与目标抗原结合的特异性发生变化。

这样就可以得到两种具有不同特异性的Fab'2片段。

4. 半抗体组装:将经过互补决定区重组的Fab'2片段进行混合,使其通过重链-轻链非共价连接,形成半抗体。

半抗体由于只含有一种重链和一种轻链,具有一种特异性。

组装时需要注意两种Fab'2片段的比例和连接方式,以确保半抗体的稳定性和活性。

5. 双特异抗体组装:最后,将两种不同的半抗体进行合并,使其通过重链-重链非共价连接,形成双特异抗体。

双特异抗体具有两种不同的特异性,可以同时结合两种不同的抗原。

三、半抗体组装成双特异抗体的应用半抗体组装成双特异抗体的方法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案例:1. 免疫疗法:双特异抗体可以结合两种不同的肿瘤抗原,将肿瘤细胞与免疫效应细胞(如T细胞)连接起来,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从而提高抗肿瘤治疗效果。

半抗体组装成双特异抗体的方法

半抗体组装成双特异抗体的方法

半抗体组装成双特异抗体的方法引言:抗体是免疫系统中一类重要的蛋白质分子,能够识别并结合特定的抗原分子,发挥抗原的清除和免疫调节等功能。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展出一种新型的抗体工程技术,即利用半抗体组装的方法制备双特异抗体。

本文将介绍半抗体组装成双特异抗体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半抗体的定义和特点半抗体是指由两个不同的单克隆抗体的抗原结合部分组装而成的抗体分子。

与传统的完整抗体相比,半抗体具有以下特点:1. 半抗体只包含一个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和轻链,抗原结合部分与该单克隆抗体相同;2. 半抗体的另一端没有抗原结合部分,因此无法与抗原结合,具有较低的亲和力和稳定性;3. 半抗体具有较小的分子量,能够更好地渗透到组织和细胞内,增强药物的作用效果。

二、半抗体组装成双特异抗体的原理半抗体组装成双特异抗体的原理是通过连接剂将两个不同的半抗体分子连接在一起,形成具有双特异性的抗体分子。

连接剂通常为某种化学物质或蛋白质,能够特异性地结合两个半抗体的非抗原结合部分,将它们连接在一起。

三、半抗体组装成双特异抗体的方法1. 化学交联法:化学交联法是将两个半抗体分子通过化学交联剂连接在一起。

常用的化学交联剂有二硫化物、双酐和双醛等。

通过调整交联剂的浓度和反应条件,可以实现两个半抗体的特异性连接,并形成双特异抗体。

2. 酶法:酶法是将两个半抗体通过酶的催化作用连接在一起。

常用的酶有酶标记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酸酶(AP)等。

通过将酶标记的半抗体与另一种酶标记的半抗体反应,可以实现双特异抗体的组装。

3. 基因工程法:基因工程法是利用重组DNA技术将两个半抗体的基因合成在一起,通过表达和分泌形成双特异抗体。

该方法通常需要构建特定的表达载体,并在适当的宿主细胞中进行表达和分泌。

四、半抗体组装成双特异抗体的应用半抗体组装成双特异抗体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免疫治疗:双特异抗体可以同时结合两个不同的抗原,增强免疫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提高免疫治疗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emical cross-linking(化学交联)
制备方法: 分别连接交联剂
脱盐
混合,化学结合 缺点:纯化困难、稳定性差、活性降低
化学交联
10
Controlled Fab-arm exchange (cFAE) 可控制的Fab臂交换技术
制备方法: 制备CH3突变的母抗体
铰链区链间二硫键 还原制备半抗体
CL区交换)和knobs-into-holes技术 • 在VH-VL和CH1-CL的内表面引入新的突变
杂交瘤细胞技术
14
主要药物 ➢ Catumaxomab
• 第一个上市的双功能抗体(2009) • 靶标:CD3+EpCAM • 适应症:恶性腹水 ➢ FBTA05:CD3+CD20,临床1-2期 ➢ Ertumaxomab:CD3+Her2,临床2期
重新形成二硫键 不同半抗体结合
优点:可大规模生产(1500L)
PART ONE
03 杂交瘤细胞技术
杂交瘤细胞技术
12
Quadroma technology 杂交瘤细胞技术
制备方法: 融合两个分别表达不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两株异源抗
体轻重链随机装配,形成混合双功能抗体。
重链的正确装配:
CH3区小氨基酸 突变为大氨基酸
2009年
Trion公司研发的Catumaxomab被欧盟批准上 市用于治疗Ep CAM阳性肿瘤所引起的恶性腹水
2014年
安进公司研发的Blinatumomab获得FDA 的批 准,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阴性的复发性或难治性 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背景
7
2 化学交联 0
PART ONE
化学交联
9
[2]Kontermann RE, Brinkmann U. Bispecifc antibodies. Drug Discov Today. 2015;20:838–47.
[3]Chames P, Baty D. Bispecifc antibodies for cancer therapy: the light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 mAbs. 2009;1:6,539–47.
• AFM13(进入Ⅱ期临床试验)
基因工程制备
22
半衰期延长策略
• 多聚化 • 与PEG链共轭连接(PEG化) • 与人血清白蛋白(HSA)融合 • 与Fc片段融合
PART ONE
05 结论与展望
结论与展望
24
双特异性抗体的发展仍面临着许多问题 • 稳定性低 • 低表达率 • 免疫原性 • 生物利用度低 • ……
基因工程制备
17
Ig-G样形式(含Fc段):
基因工程制备
18
非Ig-G样形式
每个亲本单克隆抗体的可变区
和接头均可被克隆和连接。 优势:
抗体尺寸更小 具有更好的肿瘤组织渗透性
基因工程制备
19
非Ig-G样形式——串联scFv
通过额外的肽接头如甘氨酸-丝 氨酸重复基序连接的两scFvinker1-VHA-linker2-VHB-linker3-VLB • 接头1和接头3的长度决定了scFv的聚合情况 • 接头2决定了两个scFv之间的运动灵活性
凸出的杵
CH3区大氨基酸 突变为小氨基酸
凹陷的臼
杂交瘤细胞技术
13
优点:保留了Fc段的生物学功能 缺点:轻链也会随机装配,这是我们不想要的
避免轻链的随机装配的方法 • 两类抗体使用序列相同的轻链,这种轻链可
以和两类抗原结合 • 双细胞系分别表达半抗体 • 结合crossmab技术(把重链CH1区和轻链
(VL和VH衍生自单链抗体片段; A和B代表亲本单克隆抗 体A和B)
基因工程制备
20
非Ig-G样形式——Blinatumonmab
• 已上市,最着名的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BiTEs)之一 • 在大肠杆菌中不易表达,但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良好 • 靶点:CD3+CD19
• 两个较长的接头被置于轻链和重链之 间,短接头以串联形式桥接两个scFv
• 短链接头阻止VL和VH结构域的链内而 非链间配对,长接头允许抗原结合位 点自由旋转
基因工程制备
21
四价串联双抗体(Tand-Abs)
• 含有连接在单个多肽链中的两对VL和VH结构域 • 在表达时,两种多肽产物以头对尾的方式二聚化,
形成具有大分子量(〜105kDa)的同源二聚体
药物
• AFM11是一种靶向CD19和CD3的四价双特异性 TandAb,其在小鼠静脉内给药后的半衰期为18.4至 22.9小时(Ⅰ期临床试验中)
[4]Fan G, Wang Z, Hao M, Li J. Bispecifc antibod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J Hematol Oncol. 2015. doi:10.1186/s13045-015-0227-0.
除了化学交联、杂交瘤细胞技术、基因工程之外, 还可以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抗体工程等,对双特异性 抗体的选择性进行改造,提高生物活性和临床疗效。
PART ONE
06 部分参考文献
部分参考文献
26
[1]Zhang X, Yang Y, Fan D, Xiong D. Bispecific antibod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Exp Hematol Oncol. 2017;6:12.
PART ONE
04 基因工程制备
基因工程制备
16
Genetic engineering of BsAbs 基因工程制备双特异性抗体
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可将一个抗体的部分/全部 恒定区用于构建双特异性抗体。
Ig-G样形式:指BsAbs中含有Fc段(保留了Fc介 导的效应器功能)
非Ig-G样形式:不含Fc段
背景
5
双特异性抗体的优势
• 改变特异性免疫应答细胞的方向到癌细胞,增强癌细 胞杀伤能力
• 通过和两个不同的细胞表面抗原结合,有效增强癌细 胞靶向性
• 降低治疗费用 • 同时阻断两个不同的通路
背景
6
开发进展
30年前
Medarex 公 司 开 发 出 双 特 异 性 抗 体 , 并 在 2001年进行三期临床试验
双特异性抗体制备方法进展
目 录
CONTENT
01 | 背景 02 | 化学交联 03 | 杂交瘤细胞技术 04 | 基因工程制备 05 | 总结与展望 06 | 参考文献
背景
PART ONE
0
1
背景
4
双特异性抗体:
含有2种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的人工抗体,能在 靶细胞和功能分子(细胞)之间架起桥梁,激发具有导 向性的免疫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