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原理
免疫检验考试辅导: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
单克隆抗体(MAb)与抗血清(又称多克隆抗体,PAb)最主要的区别是MAb为单一种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一种均一的免疫球蛋白分子。
所以MAb是B细胞克隆的标志,是一种独特型的抗体,它的特异性是针对一个抗原决定簇的。
制备单克隆抗体不能用化学分离的方法从多克隆抗体中去分离纯化得到它,而是用分离产生抗体的B细胞克隆的方法得到它。
为了使B细胞克隆能在体外人工培养下长期存活并产生完全均一的MAb,G.KÖ;hler合Milstein 于1975年创立了杂交瘤方法。
所以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技术又称杂交瘤技术(hybredoma technique)。
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用分泌抗体但不能长期培养的B细胞与能在体外长期培养并可低温保存的肿瘤细胞进行杂交。
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应该是既能分泌抗体又有瘤细胞的特性,可长期传代培养,又可在液氮中保存的细胞。
把这些细胞单克隆化,用单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单克隆抗体的生产。
抗体的制备方法与原理
抗体的制备方法与原理-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发现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和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进行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既可产生抗体,又可无性繁殖,从而创立了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
这一技术上的突破使血清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高度精确的新纪元。
免疫细胞化学的技术关键之一是制备特异性强、亲合力大、滴度高的特异性抗体,由于每种抗原都有几个抗原决定簇,用它免疫动物将产生对各个决定簇的抗体,即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则是由一个产生抗体的细胞与一个骨髓瘤细胞融合而形成的杂交廇细胞经无性繁殖而来的细胞群所产生的,所以它的免疫球蛋白属同一类型,质地纯一,而且它是针对某一抗原决定簇的,因此特异性强,亲合性也一致。
单克隆抗体(McAb)的特性和常规血清抗体的特性比较见2-3。
表2—3 单克隆抗体(McAb)和常规免疫血清抗体的特性比较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如下。
(一)动物的选择与免疫1.动物的选择纯种BALB/C小鼠,较温顺,离窝的活动范围小,体弱,食量及排污较小,一般环境洁净的实验室均能饲养成活。
目前开展杂交瘤技术的实验室多选用纯种BALA/C小鼠。
2.免疫方案选择合适的免疫方案对于细胞融合杂交的成功,获得高质量的McAb 至关重要。
一般在融合前两个月左右根据确立免疫方案开始初次免疫,免疫方案应根据抗原的特性不同而定。
(1)可溶性抗原免疫原性较弱,一般要加佐剂,半抗原应先制备免疫原,再加佐剂。
常用佐剂:福氏完全佐剂、福氏不完全佐剂。
初次免疫抗原1~50μg加福氏完全佐剂皮下多点注射或脾内注射(一般0.8~1ml,0.2ml/点)↓3周后第二次免疫剂量同上,加福氏不完全佐剂皮下或ip(腹腔内注射)(ip剂量不宜超过0.5ml)↓3周后第三次免疫剂量同一,不加佐剂,ip(5~7天后采血测其效价)↓2~3周加强免疫,剂量50~500μg为宜,ip或iv(静脉内注射)↓3天后取脾融合目前,用于可溶性抗原(特别是一些弱抗原)的免疫方案也不断有所更新,如:①将可溶性抗原颗粒化或固相化,一方面增强了抗原的免疫原性,另一方面可降低抗原的使用量。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单克隆抗体是由淋巴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针对复合抗原分子上某一单个抗原决定簇。
单克隆抗体技术(monoclonal antibody technique):一种免疫学技术,将产生抗体的单个B淋巴细胞同骨髓肿瘤细胞杂交,获得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的杂种细胞,并以此生产抗体。
是仅由一种类型的细胞制造出来的抗体,对应于多克隆抗体、多株抗体——由多种类型的细胞制造出来的一种抗体。
1 单克隆抗体的优点与局限性:1.1 单克隆抗体的优点:(1)杂交瘤可以在体外“永久”地存活并传代,只要不发生细胞株的基因突变,就可以不断地生产高特异性、高均一性的抗体。
(2)可以用相对不纯的抗原,获得大量高度特异的、均一的抗体。
(3)由于可能得到“无限量”的均一性抗体,所以适用于以标记抗体为特点的免疫学分析方法,如IRMA和ELISA等。
(4)由于单克隆抗体的高特异性和单一生物学功能,可用于体内的放射免疫显像和免疫导向治疗。
总体来说,即:高特异性、高纯度、重复性好、敏感性强、成本低和可大量生产等。
1.2 单克隆抗体的局限性:(1)单克隆抗体固有的亲和性和局限的生物活性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
由于单克隆抗体不能进行沉淀和凝集反应,所以很多检测方法不能用单克隆抗体完成。
(2)单克隆抗体的反应强度不如多克隆抗体。
(3)制备技术复杂,而且费时费工,所以单克隆抗体的价格也较高。
2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应用细胞杂交技术使骨髓瘤细胞与免疫的淋巴细胞二者合二为一,得到杂种的骨髓瘤细胞。
这种杂种细胞继承两种亲代细胞的特性,它既具有B淋巴细胞合成专一抗体的特性,也有骨髓瘤细胞能在体外培养增殖永存的特性,用这种来源于单个融合细胞培养增殖的细胞群,可制备抗一种抗原决定簇的特异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抗原准备、动物的选择与免疫、细胞融合、选择杂交瘤细胞及抗体检测、杂交瘤的克隆化、杂交瘤细胞的冻存与复苏、单克隆抗体的纯化等步骤。
生物制药技术中的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解析
生物制药技术中的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解析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mAbs)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制药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治疗和研究领域。
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杂交瘤技术、单克隆抗体库筛选和重组DNA技术。
本文将详细解析生物制药技术中的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
杂交瘤技术是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关键步骤之一。
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一个特定种类的癌症细胞(例如骨髓瘤细胞)与特异性抗原刺激的B细胞融合,形成能够持续产生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选择一个特定的抗原,并注射到实验动物体内,以刺激其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然后,从这只实验动物中提取脾脏或骨髓细胞,这些细胞中富含产生抗体的淋巴细胞。
接下来,将这些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例如骨髓瘤细胞NS-1)融合。
融合细胞称为杂交瘤细胞(Hybridoma)。
由于骨髓瘤细胞本身是无能力产生抗体的,所以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将继承B细胞的抗原识别特异性。
为了筛选出单克隆抗体,需要对杂交瘤细胞进行筛选和克隆化。
通常使用有限稀释法(Limiting Dilution)将杂交瘤细胞稀释至单个细胞水平进行培养。
以此保证每个杂交瘤细胞来自于单个淋巴细胞,形成单一克隆群落。
随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流式细胞术等方法,对每个克隆群进行抗体筛选,以确定抗原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
对于流式细胞术,可以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检测该抗体对特定抗原的结合能力。
一旦筛选出单克隆抗体,需要将其进行扩增和纯化。
通常,单克隆抗体可以通过培养杂交瘤细胞并收集培养液中的抗体来扩增。
然而,杂交瘤细胞存在一定的维持成本和困难,需要长期保存。
因此,采用重组DNA技术来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更为常见。
重组DNA技术是通过将单克隆抗体的V(可变)和C(恒定)区域的DNA序列克隆和表达在细胞中。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避免使用动物,同时也可以修改抗体的结构以增强其效能。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需要提取单克隆抗体的V和C区域的mRNA。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详细材料)之欧阳美创编
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一、单克隆抗体的概念抗体是机体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能与该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常规的抗体制备是通过动物免疫并采集抗血清的方法产生的,因而抗血清通常含有针对其他无关抗原的抗体和血清中其他蛋白质成分。
一般的抗原分子大多含有多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所以常规抗体也是针对多个不同抗原决定簇抗体的混合物。
即使是针对同一抗原决定簇的常规血清抗体,仍是由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异质的抗体组成。
因而,常规血清抗体又称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简称多抗。
由于常规抗体的多克隆性质,加之不同批次的抗体制剂质量差异很大,使它在免疫化学试验等使用中带来许多麻烦。
因此,制备针对预定抗原的特异性均质的且能保证无限量供应的抗体是免疫化学家长期梦寐以求的目标。
随着杂交瘤技术的诞生,这一目标得以实现。
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建立了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他们把用预定抗原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能在体外培养中无限制生长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B细胞杂交瘤。
这种杂交瘤细胞具有双亲细胞的特征,既像骨髓瘤细胞一样在体外培养中能无限地快速增殖且永生不死,又能像脾淋巴细胞那样合成和高度同质的抗体,即所谓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简称单抗。
与多抗相比,单抗纯度高,专一性强、重复性好、且能持续地无限量供应。
单抗技术的问世,不仅带来了免疫学领域里的一次革命,而且它在生物医学科学的各个领域获得极广泛的应用,促进了众多学科的发展。
Kohler和Milstein两人由此杰出贡献而荣获198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二、杂交瘤技术(一)杂交瘤技术的诞生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诞生是几十年来免疫学在理论和技术两方面发展的必然结果,抗体生成的克隆选择学说、抗体基因的研究、抗体结构与生物合成以及其多样性产生机制的揭示等,为杂交瘤技术提供了必要理论基础,同时,骨髓瘤细胞的体外培养、细胞融合与杂交细胞的筛选等提供了技术贮备。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原理与过程?有什么意义?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原理与过程?有什么意义?哈哈~我们刚考到这题原理:B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能够分化、增殖形成具有针对这种抗原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B细胞的这种能力和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持续分化增殖下去,因此产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也是极其微小的.将这种B细胞与非分泌型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再进一步克隆化,这种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是既具有瘤的无限生长的能力,又具有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的能力,将这种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培养或注入小鼠体内即可获得大量的高效价、单一的特异性抗体.这种技术即称为单克隆抗体技术.1)免疫脾细胞的制备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动物多采用纯系Balb/c 小鼠.免疫的方法取决于所用抗原的性质.免疫方法同一般血清的制备,也可采用脾内直接免疫法.2)骨髓瘤细胞的培养与筛选在融合前,骨髓瘤细胞应经过含8-AG 的培养基筛选,防止细胞发生突变恢复HGPRT的活性(恢复HGPRT的活性的细胞不能在含8-AG的培养基中存活).骨髓瘤细胞用10%小牛血清的培养液在细胞培养瓶中培养,融合前24h换液一次,使骨髓瘤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3)细胞融合的关键:1技术上的误差常常导致融合的失败.例如,供者淋巴细胞没有查到免疫应答.这必然要失败的.2融合试验最大的失败原因是污染,融合成功的关键是提供一个干净的环境,以及适宜的无菌操作技术.4)阳性克隆的筛选应尽早进行.通常在融合后10天作第一次检测,过早容易出现假阳性.检测方法应灵敏、准确、而且简便快速.具体应用的方法应根据抗原的性质,以及所需单克隆抗体的功能进行选择.常用的方法有 RIA法、 ELISA法和免疫荧光法等.其中ELISA法最简便,RIA法最准确.阳性克隆的筛选应进行多次,均阳性时才确定为阳性克隆进行扩增.5)克隆化克隆化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单一细胞系的群体.克隆化应尽早进行并反复筛选.这是因为初期的杂交瘤细胞是不稳定的,有丢失染色体的倾向.反复克隆化后可获得稳定的杂交瘤细胞株.克隆化的方法很多,而最常用的是有限稀释法.(1)显微操作法:在显微镜下取单细胞,然后进行单细胞培养.这种方法操作复杂,效率低,故不常用.(2)有限稀释法:将对数生长期的杂交瘤细胞用培养液作一定的稀释后,按每孔1个细胞接种在培养皿中,细胞增值后成为单克隆细胞系.第一次克隆化时加一定量的饲养细胞.由于第一次克隆化生长的细胞不能保证单克隆化,所以为获得稳定的单克隆细胞株需经2~3次的再克隆才成.应该注意的是,每次克隆化过程中所有有意义的细胞都应冷冻保存,以便重复检查,避免丢失有意义的细胞.(3)软琼脂法:将杂交瘤细胞稀释到一定密度,然后与琼脂混悬.在琼脂中的细胞不能自由移动,彼此互不相混,从而达到单细胞培养的目的.但此法不如有限稀释法好.(4)荧光激光细胞分类法:用抗原包被的荧光乳胶微球标记杂交瘤细胞,然后根据抗原与杂交瘤细胞结合的特异性选出细胞,并进行单细胞培养.6)细胞的冻存与复苏7)大规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选出的阳性细胞株应及早进行抗体制备,因为融合细胞随培养时间延长,发生污染、染包体丢失和细胞死亡的机率增加.抗体制备有两种方法.一是增量培养法,即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在培养液中分离单克隆抗体.该法需用特殊的仪器设备,一般应用无血清培养基,以利于单克隆抗体的浓缩和纯化.最普遍采用的是小鼠腹腔接种法.选用BALB/c小鼠或其亲代小鼠,先用降植烷或液体石蜡行小鼠腹腔注射,一周后将杂交瘤细胞接种到小鼠腹腔中去.通常在接种一周后即有明显的腹水产生,每只小鼠可收集5~10ml的腹水,有时甚至超过40ml.该法制备的腹水抗体含量高,每毫升可达数毫克甚至数十毫克水平.此外,腹水中的杂蛋白也较少,便于抗体的纯化.意义:用于以下各种生命科学实验并具有医用价值(1)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 reaction(2)凝集实验:haemaglutination(3)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免疫复合物(4)流式细胞仪:用于细胞的分型和细胞分离. (5)ELISA 等免疫学检测(6)BIAcore biosensor:检测Ab-Ag或与蛋白的亲和力 .(7) 免疫印记(western blotting)(8)免疫沉淀:(9)亲和层析:分离蛋白质(10)磁珠分离细胞(11)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简述利用杂交瘤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基本原理(一)
简述利用杂交瘤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基本原理(一)杂交瘤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前言单克隆抗体在生物科学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而其的制备过程中,杂交瘤细胞技术被广泛使用。
本文将简述利用杂交瘤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基本原理。
制备方法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两步: 1. 免疫原注射小鼠,用于产生B细胞; 2. 将B细胞与癌细胞杂交,获得对免疫原高度敏感的单克隆抗体。
免疫原注射1.将免疫原直接注入小鼠的腹膜或肌肉组织中,使其产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2.等待一定时间,采集小鼠的脾脏B细胞。
编制杂交瘤1.首先,通过体外培养将骨髓瘤细胞与小鼠B细胞杂交,获得一个杂交瘤细胞;2.杂交瘤细胞包含了癌细胞不受免疫系统攻击的优势,以及高度敏感的B细胞抗体生产机制。
方案筛选1.对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分选、融合比,选出最好的单克隆细胞;2.培养单克隆细胞,使其大量增殖,获取足量单克隆抗体。
结论利用杂交瘤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是一项基本的生物学技术。
通过将癌细胞和B细胞杂交,获得高度敏感的单克隆抗体。
可以通过筛选,通过体外培养获得足量单克隆抗体,以便于在疾病诊断、治疗和科学研究中使用。
杂交瘤细胞技术的优越性杂交瘤细胞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主要优越性在于可以获得高度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而不是和多抗反应。
具体有以下几点优势: 1. 敏感性:单克隆抗体可以检测到低浓度免疫原,使其更加敏感、准确;2. 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只能和一个特定种类的抗原结合,而不会对其他不同种类的分子作出反应。
这使其用于医学诊断更加精确;3. 稳定性:单克隆抗体可以在更宽的温度和储存条件下长期保持其免疫反应能力和特异性,而不会失去其活性;4. 量产能力:可以通过体外培养获得足量的单克隆抗体,以满足大规模使用的需求。
结尾总之,利用杂交瘤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是当今生物科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由于其具有优越性,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生物技术和工业等领域。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及原理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及原理单克隆抗体是一种由相同母细胞分裂而来的具有相同特异性、亲和力和效能的抗体。
它是通过体外诱导和细胞融合技术获得的,可以专门针对特定抗原进行应用和治疗。
单克隆抗体在医学、科研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主要分为治疗应用、诊断应用和研究应用三个方面。
治疗应用方面,单克隆抗体被用于免疫治疗和抗肿瘤药物的研发。
例如,单克隆抗体可以与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通过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激活免疫细胞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目前已经有多种单克隆抗体药物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如赫赛汀、特鲁替珠单抗等。
此外,单克隆抗体还可以用于传统药物的改进,增强药效、减少毒副作用。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在抗癌药物研发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在诊断应用方面,单克隆抗体被用于制备特异性的抗原检测试剂盒。
通过与特定抗原的结合,单克隆抗体可以在临床实验室中用于疾病的早期检测、诊断和预后。
例如,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如CA125、PSA等。
此外,单克隆抗体还可以用于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流式细胞术等实验方法中,对细胞表面分子、蛋白质的检测和鉴定起关键作用。
在研究应用方面,单克隆抗体被用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研究。
例如,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从复杂的混合物中纯化特定的蛋白质或细胞。
此外,单克隆抗体还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信号转导途径等。
由于单克隆抗体拥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它在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主要包括免疫克隆、细胞融合和筛选等步骤。
首先,制备单克隆抗体需要从动物体内或体外免疫获得特定的抗原刺激。
接下来,从免疫动物(如小鼠)体内采集抗体产生的淋巴细胞。
这些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进行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这些细胞具有强大的免疫力,并能长时间产生单克隆抗体。
然后,必须对杂交瘤细胞进行筛选和鉴定。
首先,通过双荧光筛选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技术,选择具有特异性抗原结合能力的杂交瘤细胞。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原理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是指由同一抗体原型细胞(B细胞)分娩的具有相同抗原结合能力和单一特异性的抗体分子。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融合抗体原型细胞和肿瘤细胞,形成无限增殖的杂交瘤细胞,利用这些细胞生产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首先,制备免疫原。
免疫原可以是纯化的蛋白质,也可以是从细胞、病毒、细菌等生物体中提取的抗原。
免疫原的选择要根据具体需要,确保能够引发免疫应答。
接着,通过免疫程序激发抗体原型细胞。
将免疫原注射给小鼠等实验动物,促使其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
这个过程一般包括预免疫、主免疫和增强免疫等步骤,以提高免疫应答的效果。
然后,收集免疫骨髓细胞或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
肿瘤细胞一般选择无限增殖能力的骨髓瘤或葡萄状囊肿瘤细胞,这些细胞能够提供长期稳定的单克隆抗体分泌。
融合过程中利用聚乙二醇等化学物质提高融合效率。
杂交瘤筛选是在含有融合细胞的培养基中筛选出能够分泌目标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筛选的方法包括细胞排序、ELISA、免疫组化和免疫磁珠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快速筛选出能够特异性地分泌目标抗体的细胞株。
最后,对单克隆细胞进行培养和扩增,得到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细胞培养一般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进行,可以使用悬浮培养方法或者固定化培养方法。
培养的细胞经过一定周期后可以分离单克隆抗体。
总的来说,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免疫应答激发产生抗体原型细胞,然后与肿瘤细胞融合形成无限增殖的杂交瘤细胞,再通过杂交瘤筛选和单克隆细胞培养等环节,最终获得大量单克隆抗体。
这一技术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和原理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和原理单克隆抗体是一种由单一克隆细胞所产生的具有同一免疫原特异性的抗体。
相比于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因此在医学、生物学、生物技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和原理。
一、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免疫原制备:免疫原是指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物质,如蛋白质、多肽、糖类等。
免疫原的制备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进行选择,通常采用纯化、重组、化学合成等方法制备。
2. 免疫动物的免疫:将免疫原注射到小鼠等动物体内,激发机体产生抗体。
为了增强免疫效果,通常需要多次免疫。
3. 脾细胞的制备:在免疫动物免疫一定次数后,取出其脾脏,制备脾细胞悬液。
4. 杂交瘤的制备:将脾细胞与肿瘤细胞进行杂交,形成杂交瘤。
由于肿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因此杂交瘤可以持续产生单克隆抗体。
5. 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和纯化:通过ELISA、免疫印迹、流式细胞术等方法筛选出具有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并进行纯化。
二、单克隆抗体的应用1. 诊断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诊断疾病。
例如,针对肿瘤标志物的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肿瘤的早期检测和诊断。
另外,单克隆抗体还可以用于检测病毒、细菌等微生物,以及药物、毒素等物质。
2. 治疗单克隆抗体还可以用于治疗疾病。
例如,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体可以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另外,单克隆抗体还可以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等疾病。
3. 生物技术单克隆抗体在生物技术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可以用于免疫印迹、ELISA、流式细胞术等实验中,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的表达和定量。
另外,单克隆抗体还可以用于纯化蛋白质、分离细胞等。
三、单克隆抗体的原理单克隆抗体的原理是基于机体的免疫反应。
当机体遇到免疫原时,会产生多种不同的抗体,这些抗体具有不同的特异性和亲和力。
其中,具有特异性和亲和力最高的抗体被称为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其中最核心的是杂交瘤的制备。
高中生物《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高中生物《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单克隆抗体是一种专一性极强的抗体,是由一种单一的淋巴细胞或细胞群体产生的,仅能特异性的识别和结合一种抗原。
在医学、生物科学、免疫学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
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一、免疫原制备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关键是选取质量优良的免疫原,一般来说,免疫原应是纯化、特异性强和含有多个抗原表位的物质。
二、小鼠免疫将经充分清洗的免疫原,加入无菌纯水中混合悬浮后,与适量的氢氧化铝混合,制成疫苗。
将经过筛选的小鼠作为进行免疫的实验动物,并用疫苗进行免疫,使小鼠产生多克隆抗体。
免疫期一般在5-8周之间,不宜过短或过长,以免影响产生的抗体的质量。
三、脾细胞制备在小鼠免疫期结束后,将小鼠的脾脏取出,用PBS缓冲液冲洗,得到脾细胞。
脾细胞是制备单克隆抗体时的重要材料,需要在取出脾脏后尽快处理,以保证细胞数量和活性的充足。
四、瘤细胞融合将脾细胞与瘤细胞进行混合,经过某些药物的刺激,使两种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
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快,细胞寿命长,抗体分泌能力强,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五、分选单克隆细胞将杂交瘤细胞进行分离和筛选,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细胞。
六、培养细胞产生抗体将分选出来的单克隆细胞培养在含有特定物质的培养基中,经过数次分离和筛选,获取产生大量单克隆抗体的细胞系。
七、提取单克隆抗体将细胞培养物通过旋转离心等方法,将单克隆抗体从培养液中提取出来,并进行进一步的纯化和检测。
对提取出来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包括其特异性、纯度、抗原特异性等指标的检测,确保单克隆抗体的质量。
总结: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流程繁琐,但制备出的单克隆抗体优异的特异性和高度的纯度,尤其在生物医学和免疫学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医师三基基本理论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抗原一抗体反应、单克隆抗体
医师三基基本理论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抗原一抗体反应、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沉淀反应)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简答题 2. A1型题1.试述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
正确答案:抗原抗体反应是抗原和相应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这种特异性结合是基于抗原决定簇(表位)与抗体超变区分子间的结构互补性与亲和性,即两者分子构型高度互补,而且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必须紧密接触,才可能有足够的结合力。
涉及知识点:抗原一抗体反应2.简述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
正确答案:(1)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克隆选择学说,即一个克隆产生一种抗体。
(2)将免疫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杂交,产生杂交瘤细胞,保持双方亲代细胞产生抗体与无限繁殖的特性。
(3)利用代谢缺陷补救机制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经有限稀释法,并进行克隆化,然后大量培养增殖,制备所需的各种单克隆抗体。
涉及知识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3.什么是基因工程抗体?正确答案:基因工程抗体又称基因重组抗体,即在充分认识Ig的基因结构和功能基础上,应用DNA重组和蛋白质工程技术,按需要在基因水平上对编码Ig分子的基因进行切割、拼接与修饰等,并导入受体细胞,使之表达出新型抗体分子。
涉及知识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4.简述抗原一抗体反应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在临床试验诊断中的应用。
正确答案:(1)单向扩散试验:用于测定多种血浆蛋白(如IgG、IgA、IgM的定量测定)。
(2)双向扩散试验:可用于鉴定抗原或抗体的特征性(包括检测某种抗原,如AFP;检测某种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原半定量滴定抗体的效价等。
(3)直接凝集反应:用于抗原或抗体的定性或半定量的检测。
(4)间接凝集反应:用于各种抗体和可溶性抗原的检测。
(5)胶乳凝集试验:用于类风湿因子等的检测。
(6)免疫电泳:定性试验,主要应用于纯化抗原和抗体成分的分析及正常和异常免疫球蛋白的识别与鉴定。
(7)放射免疫与放射免疫分析:用于微量蛋白质、激涉及知识点:沉淀反应5.抗原抗体复合物吸引在一起依靠A.分子间吸引力B.流体静力吸引力C.电荷吸引力D.分子间吸引力、电荷吸引力E.分子间吸引力、流体静力吸引力、电荷吸引力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抗原一抗体反应6.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抗原抗体结合牢固不易受环境影响B.解离后抗体不能再与抗原结合C.解离后抗体的活性和特异性保持不变D.解离后抗体结构活性改变E.解离后抗体的特异性改变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抗原一抗体反应7.血清学实验的前带现象是指A.抗体过量B.抗原过量C.凝集明显D.沉淀物显著E.溶血明显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抗原一抗体反应8.抗原抗体分子结合的最适比例称为最适比,此时A.上清中有少量游离抗体B.上清中有少量游离抗原C.上清中几乎无游离抗原或抗体存在D.出现沉淀物是肉眼看不见的E.上清中有少量的游离抗原抗体存在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抗原一抗体反应9.抗原抗体反应中,抗体过剩时的沉淀反应称为A.前带B.后带C.带现象D.等价带E.前后带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抗原一抗体反应10.血清学反应最适宜的pH为A.2.5~4.5B.5~6C.6~8D.7~9E.3~4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抗原一抗体反应11.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有A.电解质、pH和反应体积B.抗原抗体的浓度、反应体积和温度C.电解质、pH和温度D.温度、pH和反应体积E.温度、反应体积和pH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抗原一抗体反应12.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与下列哪项有关A.隐蔽抗原的释放B.交叉抗原的存在C.免疫调节功能缺陷D.自身抗原的改变E.隐蔽抗原的释放、自身抗原的改变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抗原一抗体反应13.A群乙型溶血链球菌感染后引起肾炎是由于A.链球菌与肾小球基膜有共同的抗原B.促进隐蔽抗原的释放C.自身抗原的改变D.免疫调节功能异常E.促进隐蔽抗原的释放、自身抗原的改变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抗原一抗体反应14.下述抗原抗体反应中,不属于沉淀反应的是A.单向免疫扩散试验B.双向免疫扩散试验C.抗球蛋白反应D.免疫比浊法E.火箭免疫电泳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抗原一抗体反应15.能促进骨髓中多能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与增殖的IL是A.IL一1B.IL一2C.IL一3D.IL一4E.1L一5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6.单克隆与多克隆抗体的主要区别之一是A.与抗原结合牢固B.对热稳定C.高度特异性D.与之结合的抗原不同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7.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有A.细菌B.病毒C.衣原体D.质粒和噬菌体E.支原体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8.HAT培养基加入甲氨蝶呤的目的在于A.促进脾细胞的生长B.抑制融合细胞生长C.抑制骨髓瘤细胞生长D.抑制细菌生长E.促进融合细胞生长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9.下列实验属于沉淀反应的是A.肥达反应B.外裴反应C.抗链球菌“0”实验D.Ascoli实验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沉淀反应20.关于“火箭电泳”,哪些叙述是正确的A.利用了“单向免疫扩散”的原理B.利用了“双向免疫扩散”的原理C.利用了“平板电泳”的原理D.由在“单向免疫扩散平板”两端加上电场而形成E.利用凝集反应的原理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沉淀反应21.单向琼脂扩散法测定是A.定性实验,不能定量B.定量实验,不能定性C.可通过标准曲线求出待测样:本含量D.沉淀环大小可直接反映待测样本含量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沉淀反应22.单向琼脂扩散法检测时,沉淀环的大小与样品内抗原的含量呈A.反比关系B.对数关系C.直线关系D.正比关系E.函数关系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沉淀反应23.下列哪一个试验不属于沉淀反应A.免疫比浊法B.双向免疫扩散法C.单向免疫扩散法D.Coomb试验E.环状沉淀反应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沉淀反应24.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时,为了保证准确测定靶物质浓度,必须使A.检测抗原过量B.检测抗体过量C.充分稀释待测样品D.有足够强度的发射光E.B+D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沉淀反应。
单克隆抗体筛选原理
单克隆抗体筛选原理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一致性的抗体。
在生物学研究和医学诊断中,单克隆抗体因其特异性和灵敏度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原理,包括抗原-抗体反应、筛选阳性克隆、克隆扩增、抗体纯化和抗体鉴定等方面。
一、抗原-抗体反应抗原-抗体反应是单克隆抗体筛选的基础。
抗原是指能够与抗体结合的物质,具有特异的抗原表位。
抗体是由B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能够识别并结合抗原表位。
抗原-抗体反应具有高度特异性和可逆性,是免疫学检测中最常用的反应之一。
二、筛选阳性克隆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首先需要筛选出能够产生所需抗体的阳性克隆。
通常采用有限稀释法将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获得大量的杂交瘤细胞。
通过筛选,选出能够产生所需抗体的阳性克隆。
三、克隆扩增筛选出的阳性克隆需要进行克隆扩增,以获得足够数量的细胞产生抗体。
通常采用有限稀释法或连续传代法进行克隆扩增,使杂交瘤细胞在培养基中增殖,产生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四、抗体纯化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往往含有杂质,如蛋白质、DNA等,需要进行纯化。
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蛋白质A柱层析法、凝胶过滤法和离子交换层析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将抗体与杂质分离,获得高纯度的单克隆抗体。
五、抗体鉴定纯化后的单克隆抗体需要进行鉴定,以确保其特异性和活性。
鉴定方法包括抗原结合试验、免疫荧光法、ELISA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检测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亲和力和生物学活性,确保其适用于生物学研究和医学诊断。
总之,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原理主要包括抗原-抗体反应、筛选阳性克隆、克隆扩增、抗体纯化和抗体鉴定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过程的了解和掌握,可以制备出高质量的单克隆抗体,为生物学研究和医学诊断提供有力的工具。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嘿,你知道单克隆抗体不?那可是超厉害的东西呢!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就像是一场神奇的冒险。
先说说制备原理吧。
想象一下,免疫系统就像一个超级大工厂,里面有各种不同的“工人”。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就是要找到那个能专门对付特定“坏蛋”的“超级工人”。
通过把特定的抗原注入动物体内,让动物的免疫系统产生反应,就像吹响了战斗的号角。
动物体内的免疫细胞们开始行动起来,其中有一种叫B 淋巴细胞的,它们能产生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
这就好比是一群勇敢的战士,找到了攻击的目标。
那制备方法呢?首先,把抗原注射到小鼠等动物体内,让动物产生免疫反应。
然后把动物的脾脏取出来,这里面有很多产生抗体的B 淋巴细胞。
接下来,把这些B 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在一起。
这就像是让两个不同的超级英雄合体,产生更强大的力量。
融合后的细胞既有B 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又有骨髓瘤细胞无限增殖的特性。
然后通过筛选,找到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这就像是在一堆宝石中找到那颗最闪亮的钻石。
在这个过程中有啥注意事项呢?哎呀,那可不少呢!比如注射抗原的剂量要合适,不然可能效果不好。
融合细胞的时候,条件要控制好,不然成功率就低啦。
筛选的时候要仔细,可不能让那些“滥竽充数”的细胞混进来。
那安全性和稳定性咋样呢?单克隆抗体的安全性还是挺高的呢!经过严格的检测和筛选,确保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而且稳定性也不错,就像一个可靠的小伙伴,在需要的时候总能发挥作用。
单克隆抗体有哪些应用场景和优势呢?那可多了去了!在医学领域,可以用来诊断疾病、治疗疾病。
比如检测癌症标志物,就像一个超级侦探,能快速找到疾病的线索。
治疗某些疾病的时候,就像一个精准的导弹,直接攻击病变细胞,副作用还小。
在科研领域,也是个得力助手,可以用来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实际案例也不少呢!比如治疗某些癌症的单克隆抗体药物,让很多患者看到了希望。
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和力量。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与原理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与原理引言单克隆抗体是一种由单一抗体细胞克隆产生的相同结构和功能的抗体,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文将介绍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及其原理,并通过列点方式进行介绍。
应用领域单克隆抗体在以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医学研究–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寻找新的药物靶点。
–通过单克隆抗体,可以进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帮助早期发现和诊断各种癌症。
–单克隆抗体在药理学研究中也有着重要作用,通过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评估新药的疗效。
•临床诊断–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临床诊断,如病毒感染的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等。
–在临床免疫学诊断中,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检测抗体水平的定量。
–单克隆抗体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结合,可以用于组织病理学的诊断,如肿瘤的分类和定位等。
•生物工程–单克隆抗体在生物工程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用于分离和纯化特定蛋白。
–利用单克隆抗体可以制备特异性药物传递系统,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和疗效。
–单克隆抗体还可以用于治疗难治性疾病,如抗体药物联合化疗等。
原理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基于以下原理:1.免疫响应–将特定抗原注射到实验动物体内,激发其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免疫系统中的B细胞会识别并结合特定抗原,产生抗体。
2.融合细胞–提取B细胞和肿瘤细胞,进行融合。
–融合细胞可以继承B细胞的抗原识别能力和肿瘤细胞的无限复制能力。
3.筛选与鉴定–对融合细胞进行筛选和鉴定,得到单克隆的抗体细胞克隆。
–通过ELISA、流式细胞术等技术,筛选出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
4.大规模培养–将得到的单克隆抗体细胞克隆进行大规模培养。
–培养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可以通过纯化等工艺步骤制备成药品。
结论单克隆抗体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分子工具,在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生物工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免疫响应、融合细胞、筛选与鉴定以及大规模培养等步骤,可以获得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单克隆抗体的应用领域将会更加广泛,为人类健康和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原理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原理一、单克隆抗体的概念抗体(antibody)是机体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能与该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常规的抗体制备是通过动物免疫并采集抗血清的方法产生的,因而抗血清通常含有针对其他无关抗原的抗体和血清中其他蛋白质成分。
一般的抗原分子大多含有多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所以常规抗体也是针对多个不同抗原决定簇抗体的混合物。
即使是针对同一抗原决定簇的常规血清抗体,仍是由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异质的抗体组成。
因而,常规血清抗体又称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简称多抗。
由于常规抗体的多克隆性质,加之不同批次的抗体制剂质量差异很大,使它在免疫化学试验等使用中带来许多麻烦。
因此,制备针对预定抗原的特异性均质的且能保证无限量供应的抗体是免疫化学家长期梦寐以求的目标。
随着杂交瘤技术的诞生,这一目标得以实现。
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建立了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他们把用预定抗原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能在体外培养中无限制生长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B细胞杂交瘤。
这种杂交瘤细胞具有双亲细胞的特征,既像骨髓瘤细胞一样在体外培养中能无限地快速增殖且永生不死,又能像脾淋巴细胞那样合成和分泌特异性抗体。
通过克隆化可得到来自单个杂交瘤细胞的单克隆系,即杂交瘤细胞系,它所产生的抗体是针对同一抗原决定簇的高度同质的抗体,即所谓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简称单抗。
与多抗相比,单抗纯度高,专一性强、重复性好、且能持续地无限量供应。
单抗技术的问世,不仅带来了免疫学领域里的一次**,而且它在生物医学科学的各个领域获得极广泛的应用,促进了众多学科的发展。
德国科学家柯勒(Georges Ko1er)和英国科学家米尔斯坦(Cesar Milstein)两人由此杰出贡献而荣获198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二、杂交瘤技术(一)杂交瘤技术的诞生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诞生是几十年来免疫学在理论和技术两方面发展的必然结果,抗体生成的克隆选择学说、抗体基因的研究、抗体结构与生物合成以及其多样性产生机制的揭示等,为杂交瘤技术提供了必要理论基础,同时,骨髓瘤细胞的体外培养、细胞融合与杂交细胞的筛选等提供了技术贮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原理一、单克隆抗体的概念抗体(antibody)是机体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能与该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常规的抗体制备是通过动物免疫并采集抗血清的方法产生的,因而抗血清通常含有针对其他无关抗原的抗体和血清中其他蛋白质成分。
一般的抗原分子大多含有多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所以常规抗体也是针对多个不同抗原决定簇抗体的混合物。
即使是针对同一抗原决定簇的常规血清抗体,仍是由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异质的抗体组成。
因而,常规血清抗体又称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简称多抗。
由于常规抗体的多克隆性质,加之不同批次的抗体制剂质量差异很大,使它在免疫化学试验等使用中带来许多麻烦。
因此,制备针对预定抗原的特异性均质的且能保证无限量供应的抗体是免疫化学家长期梦寐以求的目标。
随着杂交瘤技术的诞生,这一目标得以实现。
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建立了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他们把用预定抗原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能在体外培养中无限制生长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B细胞杂交瘤。
这种杂交瘤细胞具有双亲细胞的特征,既像骨髓瘤细胞一样在体外培养中能无限地快速增殖且永生不死,又能像脾淋巴细胞那样合成和分泌特异性抗体。
通过克隆化可得到来自单个杂交瘤细胞的单克隆系,即杂交瘤细胞系,它所产生的抗体是针对同一抗原决定簇的高度同质的抗体,即所谓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简称单抗。
与多抗相比,单抗纯度高,专一性强、重复性好、且能持续地无限量供应。
单抗技术的问世,不仅带来了免疫学领域里的一次**,而且它在生物医学科学的各个领域获得极广泛的应用,促进了众多学科的发展。
德国科学家柯勒(Georges Ko1er)和英国科学家米尔斯坦(Cesar Milstein)两人由此杰出贡献而荣获198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二、杂交瘤技术(一)杂交瘤技术的诞生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诞生是几十年来免疫学在理论和技术两方面发展的必然结果,抗体生成的克隆选择学说、抗体基因的研究、抗体结构与生物合成以及其多样性产生机制的揭示等,为杂交瘤技术提供了必要理论基础,同时,骨髓瘤细胞的体外培养、细胞融合与杂交细胞的筛选等提供了技术贮备。
1975年8月7日,Kohler和Milstein 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分泌具有预定特异性抗体的融合细胞的持续培养”(Continuous cultures of fused cells secreting antibody ofpredefined specificity)的著名论文。
他们大胆地把以前不同骨髓瘤细胞之间的融合延伸为将丧失合成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ypoxanthine guanos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HGPRT)的骨髓瘤细胞与经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进行融合。
融合由仙台病毒介导,杂交细胞通过在含有次黄嘌呤(hypoxanthine,H)、氨基喋)HAT(的培养基)T,thymidine(和胸腺嘧啶核苷)A,aminopterin (呤.中生长进行选择。
在融合后的细胞群体里,尽管未融合的正常脾细胞和相互融合的脾细胞是HGPRT+,但不能连续培养,只能在培养基中存活几天,而未融合的HGPRT-骨髓瘤细胞和相互融合的HGPRT-骨髓瘤细胞不能在HAT培养基中存活,只有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形成的杂交瘤细胞因得到分别来自亲本脾细胞的HGPRT和亲本骨髓瘤细胞的连续继代特性,而在HAT培养基中存活下来。
实验的结果完全像起始设计的那样,最终得到了很多分泌抗绵羊红细胞抗体的克隆化杂交瘤细胞系。
用这些细胞系注射小鼠后能形成肿瘤,即所谓杂交瘤。
生长杂交瘤的小鼠血清和腹水中含有大量同质的抗体,即单克隆抗体。
这一技术建立后不久,在融合剂和所用的骨髓瘤细胞系等方面即得到改进。
最早仙台病毒被用做融合剂,后来发现聚乙二醇(PEG)的融合效果更好,且避免了病毒的污染问题,从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随后建立的骨髓瘤细胞系如SP2/0-Ag14,和NSO/1都是既不合成轻链又不合成重链的变种,所以由它们产生的杂交瘤细胞系,只分泌一种针对预定的抗原的抗体分子,克服了骨髓瘤细胞MOPC-21等的不足。
再后来又建立了大鼠、人和鸡等用于细胞融合的骨髓瘤细胞系,但其基本原理和方法是一样的。
(二)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细胞融合是一个随机的物理过程。
在小鼠脾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混合如融合的脾细胞和瘤细胞、经融合后细胞将以多种形式出现,细胞悬中,融合的脾细胞和脾细胞、融合的瘤细胞和瘤细胞、未融合的脾细胞、未融合的瘤细胞以及细胞的多聚体形式等。
正常的脾细胞在培养基中存活仅5~7天,无需特别筛选,细胞的多聚体形式也容易死去。
而未融合的瘤细胞则需进行特别的筛选去除。
在细胞融合后,要从上述五种细胞中筛选出杂交瘤细胞,一般使用HAT培养进行筛选,HAT培养基中含有次黄嘌呤(H)、氨基喋呤(A)和胸腺嘧啶(T)三种成分。
细胞的DNA合成有内源性途径(主要途径)和外源性途径(旁路途径)两种方式。
内源性途径就是利用谷氨酰胺或单磷酸尿苷酸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催化下来合成DNA;而外源性途径则是利用次黄嘌呤或胸腺嘧啶在次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ypoxanthine guzn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HGPRT)或胸腺嘧啶激酶(thymidine kinase,TK)的催化下来补救合成DNA,HAT培养基中氯基喋呤是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剂, 能有效地阻断DNA合成的内源性途径。
B淋巴细胞具有HGPRTTK这两种酶, 因此在内源性途径被阻断后仍能利用HAT培养基中的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来合成DNA,可在HAT培养基中存活, 但B淋巴细胞是正常细胞, 故不能长期存活。
杂交瘤技术中所使用和SP2/0-Ag14骨髓瘤细胞为HGPRT-的TK-缺陷型, 缺乏HGPRT酶和TK酶在内源性途径被阻断后不能进行DNA的外源性合成,故不能在HAT培养基中存活。
杂交瘤细胞由于继承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双重特性,能够合成HGPRT 酶和TK酶,故在HAT养基中能长期存活。
因此将融合后的混合细胞在HAT培养基中培养两周后,只有杂交瘤细胞能存活下来,成为制造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源。
三、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方法与步骤(一)单抗制备的基本流程单克隆抗体制备的主要步骤有:①正常小鼠免疫处理;②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促使细胞融合;③杂交瘤细胞的筛选与培养;④单克隆抗体的提纯。
(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方法抗原提纯与动物免疫对抗原的要求是纯度越高越好,尤其是初次免疫所用的抗原。
如为细胞抗原,可取1×107个细胞作腹腔免疫。
可溶性抗原需加完全福氏佐剂并经充分乳化,如为聚丙烯酰胺电泳纯化的抗原,可将抗原所在的电泳条带切下,研磨后直接用以动物免疫。
选择与所用骨髓瘤细胞同源的BALB/c健康小鼠,鼠龄在8~12周,雌雄不限。
为避免小鼠反应而不佳或免疫过程中死亡,可同时免疫3~4只小鼠。
免疫过程和方法与多克隆抗血清制备基本相同,因动物、抗原形式、免疫途径不同而异,以获得高效价抗体为最终目的。
免疫间隔一般2~3周。
一般被免疫动物的血清抗体效价越高,融合后细胞产生高效价特异抗体的可能性越大,而且单克隆抗体的质量(如抗体的浓度和亲和力)也与免疫过程中小鼠血清抗体的效价和亲和力密切相关。
末次免疫后3~4天,分离脾细胞融合。
骨髓瘤细胞及饲养细胞的制备选择瘤细胞株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与待融合的B细胞同源。
如待融合的是脾细胞,各种骨髓瘤细胞株均可应用,但应用最多的是Sp2/0细胞株。
该细胞株生长及融合效率均佳,此外,该细胞株本身不分泌任何免疫球蛋白重链或轻链。
细胞的最高生长刻度为9×105/ml,倍增时间通常为10~15h。
融合细胞应选择处于对数生长期、细胞形态和活性佳的细胞(活性应大于95%)。
骨髓瘤细胞株在融合前应先用含8-氮鸟嘌呤的培养基作适应培养,在细胞融合的前一天用新鲜培养基调细胞浓度为2105/ml,次日一般即为对数生长期细胞。
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细胞的生长依赖适当的细胞密度,因而,在培养融合细胞或细胞克隆化培养时,还需加入其他饲养细胞(feedercell)。
常用的饲养细胞为小鼠的腹腔细胞,制备方法为用冷冻果糖液注入小鼠腹腔,轻揉腹部数次,吸出后的液体中即含小鼠腹腔细胞,其中在巨噬细胞和其他细胞。
亦有用小鼠的脾细胞、大鼠或豚鼠的腹腔细胞作为饲养细胞的。
在制备饲养细胞时,切忌针头刺破动物的消化器官,否则所获细胞会有严重污染。
饲养细胞调至1×105/ml,提前一天或当天置板孔中培养。
细胞融合细胞融合是杂交瘤技术的中心环节,基本步骤是将两种细胞混合后加入PEG使细胞彼此融合。
其后吧培养液稀释PEG,消除PEG的作用。
将融合后的细胞适当稀释,分置培养板孔中培养。
融合过程中有几个问题应特别注意。
①细胞比例: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的比值可从1:2到1:10的比例。
应保证两种细胞在融合前都具有较高活性。
②1:4不等,常用.反应时间:在两种细胞的混合细胞悬液中,第1min滴加培养液;间隔2min滴加5ml培养液,尔后加培养液50ml。
③培养液的成分:对融合细胞,良好的培养液尤其重要,其中的小牛血清、各种离子和营养成分均需严格配制。
如融合效率降低,应随时核查培养基情况。
有限稀释法筛选阳性株一般选用的骨髓瘤细胞为HAT敏感细胞株,所以只有融合的细胞才能待续存活一周以上。
融合细胞呈克隆生长,经有限稀释后(一般稀释至个细胞/ 孔),按Poisson法计算,应有36%的孔为1个细胞/孔。
细胞培养至覆盖0%~20%孔底时,吸取培养上清用ELISA检测抗体含量。
首先依抗体的分泌情况筛选出高抗体分泌孔,将孔中细胞再行克隆化,尔后进行抗原特异的ELISA测定,选高分泌特异性细胞株扩大培养或冻存。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冻存筛选出的阳性细胞株应及早进行抗体制备,因为融合细胞随培养时间延长,发生污染、染包体丢失和细胞死亡的机率增加。
抗体制备有两种方法。
一是增量培养法,即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在培养液中分离单克隆抗体。
该法需用特殊的仪器设备,一般应用无血清培养基,以利于单克隆抗体的浓缩和纯化。
最普遍采用的是小鼠腹腔接种法。
选用BALB/c 小鼠或其亲代小鼠,先用降植烷或液体石蜡行小鼠腹腔注射,一周后将杂交瘤细胞接种到小鼠腹腔中去。
通常在接种一周后即有明显。
40ml的腹水,有时甚至超过10ml~ 5的腹水产生,每只小鼠可收集.该法制备的腹水抗体含量高,每毫升可达数毫克甚至数十毫克水平。
此外,腹水中的杂蛋白也较少,便于抗体的纯化。
接种细胞的数量应适当,一般为5×105/鼠,可根据腹水生长情况适当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