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十大经典成语故事
![十大经典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a24fcb5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00.png)
十大经典成语故事一、掩耳盗铃。
从前呐,有个小偷,他瞅见邻居家门口挂着一个超级漂亮的铃铛。
这铃铛啊,风一吹就“叮当叮当”响,可好听了。
小偷心里就痒痒,想把这铃铛偷走。
可是他又怕铃铛响起来被人发现,于是他就想了个超级蠢的办法。
他把自己的耳朵捂起来,心里想:“我听不到铃铛响,别人肯定也听不到啦。
”然后就大摇大摆去偷铃铛。
结果呢,他一碰到铃铛,铃铛就响个不停,邻居们都出来把他抓住了。
这就告诉我们啊,自欺欺人是不行的,自己骗自己,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最后只会闹笑话,被人抓个正着。
二、刻舟求剑。
有一个楚国人啊,要渡江到对岸去。
他坐在船上呢,一不小心把自己心爱的宝剑掉到江里去了。
这宝剑可是他的宝贝啊。
但是他一点都不慌,只见他拿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宝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
船上的人都很奇怪,就问他:“你刻这个记号干啥呀?”他得意地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等船靠岸了,我就从这个记号这儿下水去找剑。
”船继续往前走,江水也在流啊,可是他却不知道,剑在江底可不会跟着船走。
到了岸边,他按照记号下水去找剑,当然是找不到喽。
这就好比有些人做事啊,太死板了,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变化而改变方法,最后只能是白忙活一场。
三、画蛇添足。
楚国有几个人得到了一壶酒,大家都想喝,可是酒只有一壶啊,怎么分呢?有人就提议说:“咱们来比赛画蛇吧,谁先画好,这壶酒就归谁。
”大家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于是就开始画蛇了。
有一个人画得特别快,一会儿就画好了。
他拿起酒壶正准备喝呢,突然他看了看其他人还在画,就想:“我再给蛇添上几只脚吧,这样我的蛇就更完美了。
”于是他就开始给蛇画脚。
可是就在他画脚的时候,另一个人也画好了蛇,那个人一把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画的不是蛇了,这酒该我喝。
”这个故事就是说啊,有时候我们做事情已经做得很好了,就不要再去做那些多余的事情,不然反而会把事情搞砸。
四、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牧羊人,他养了好多羊。
有一天早上,他去放羊的时候,发现羊圈破了个洞,少了一只羊。
经典成语故事30个
![经典成语故事30个](https://img.taocdn.com/s3/m/0e87382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9c.png)
经典成语故事30个小编通过阅读,认识了许多成语故事,成语故事包含了许多的人生哲理,可以让人受益终身,多认识成语,用成语点缀文章,还可以提高文章的整体水平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成语故事,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经典成语故事30个1、一鼓作气(曹刿)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100个经典成语故事
![100个经典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b2407b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7d.png)
100个经典成语故事1. 鸟语花香故事:古代有个聪明的小孩,他喜欢在花园里观察鸟儿。
一天,他发现每当鸟儿唱歌时,花园里的花朵都会绽放出美丽的花香。
于是,他说出了“鸟语花香”的成语。
2. 杯弓蛇影故事:有个人在喝酒时,看到水中的杯子和弓形的倒影,以为是蛇,吓得立刻跳起来。
他的朋友告诉他,这只是因为错觉,就像是“杯弓蛇影”一样,警告他不要被自己的想象吓倒。
3. 画龙点睛故事:古代有位画家画了一幅精美的龙图,但觉得还差点什么。
最后,他在画龙的眼睛上加上了一点,顿时画龙栩栩如生,非常生动。
从此,人们用“画龙点睛”来形容在作品中加上一个关键的细节,使其更加完美。
4. 纸上谈兵故事:古代有个人只会纸上谈兵,自以为是很了解战争策略。
有一天,他被派去指挥一场真正的战斗,结果却一败涂地。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光靠理论而没有实践是无法取得真正成果的。
5. 亡羊补牢故事:有个农夫发现自己的羊丢了一只,但他没有及时修理围栏,导致后来还丢了更多的羊。
最后,他明白了“亡羊补牢”的道理,意识到及时采取措施可以防止更大的损失。
6. 掩耳盗铃故事:有个人偷了一口钟,但害怕别人发现,于是把钟放在耳朵旁边,然后用手捂住耳朵。
当有人问他是否听到了钟声时,他回答说没有听到。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掩耳盗铃是没有用的,问题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消失。
7. 守株待兔故事:古代有个农夫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他种的树旁边。
他惊讶地发现这只兔子正好和他种的树的高度一样,于是他决定再次种植同样高度的树,希望能够等到更多的兔子自己撞死。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守株待兔是不切实际的,依靠运气和机会是不可靠的。
8. 路遥知马力故事:古代有个人在路上看到一匹马,他通过观察马在跑时的姿势和速度来推测出马的力量。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通过观察和判断可以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
9. 一箭双雕故事:古代有位神射手,他在打猎时一箭射中了两只飞鸟。
这个故事用来形容一次行动可以达到两个目标。
10. 守株待兔故事:古代有个农夫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他种的树旁边。
经典成语故事15篇
![经典成语故事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5542d4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97.png)
经典成语故事15篇经典成语故事1伯乐相马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
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
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
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
一天,伯乐从齐国,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
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
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
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
伯乐立刻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
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于是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
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
”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
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
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
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
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
经典成语故事汇编15篇
![经典成语故事汇编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9ef726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c.png)
经典成语故事汇编15篇经典成语故事篇1chù dòu mán zhēng竖子英雄,触斗蛮争蜗角中。
清·尤侗《注云飞·十空曲》触和蛮,《庄子》寓言中蜗牛角上两个小国。
见《庄子·则阳》。
后以之比喻为私利而争斗。
作宾语、定语;用于争权夺利等联合式蛮触相争遣将调兵、月明风清、赫然有声、与日俱增、劫后馀生、玉山将崩、被甲持兵、浮浪不经、甜蜜动听、蒲扇价增、......古代传说古代有一只蜗牛的两个触角上有两个小国,左边的`叫触氏国,右边的叫蛮氏国。
两个国家因为争夺地盘而经常发生战争,有时竟伏尸百万,血流成河,造成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蜗牛因此而丧失触觉功能触斗蛮争,由造物主观之,不值一笑。
清·王韬《答强弱论》经典成语故事篇2329年,石勒踏平了“前赵”,终于能纵情驰骋在大平原,悠闲欣赏北国风光了,然而遥远的江南总是诱惑着他。
这一年他56岁了,来日无多的`紧迫感,时时袭上心头。
他下定决心,要完成人生的最后一个梦想:飞越长江。
三次进攻建康都失败要进攻建康,一般都是从西边动手,先拿下荆州、江州,或者历阳,然后顺流而下。
但是这一带的最高长官是陶侃,他横刀立马、威风凛凛站在长江边的身影,以及到处传播的英雄故事,让石勒失去了渡江的勇气。
江州曾经发生一次相互残杀的大案。
“流民帅”郭默杀死江州刺史后,遭到陶侃讨伐,不战而降,当场被杀。
郭默在南方就是个无名小卒,然而墙内开花墙外香。
他在北方大名鼎鼎,骁勇善战,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石勒军队见到他就抖豁,如同遇到“关羽、张飞”。
石勒听说陶侃捉拿郭默,兵不血刃,像抓只小鸡一样简单。
石勒无限感慨:陶侃真是名不虚传啊。
陶侃也不轻易向北方示兵,石勒对他如同当年对待祖逖一样:尊重和敬畏。
既然从西边毫无希望,只有改道从东边。
经典成语故事篇3yǐ gǔ fēi jīn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经典成语故事大全(10篇)
![经典成语故事大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cd89e4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c8.png)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经典成语故事⼤全,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经典成语故事:鱼⽬混珠 从前,有⼀个⼈叫满愿,他买到了⼀颗⼜⼤⼜明亮的珍珠,经常独⾃把玩,从不让别⼈看。
他的邻居寿量从路上捡来⼀颗⼤“珍珠”,也珍藏起来。
后来,他们俩得了同⼀种病,医⽣说要⽤珍珠粉配药。
他们只得拿出各⾃藏着的珍珠。
医⽣笑着对寿量说:“你这颗不是珍珠,是鱼的眼睛啊!” [注释]珠:珍珠。
[提⽰]⽐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2.经典成语故事:杯⼸蛇影 西晋时,⼀个叫乐⼴的⼈请⼀位朋友来家⾥喝酒,朋友看见酒杯⾥有条蛇在游动,回家就病了。
乐⼴知道后,⼜把这⼈请来,让他坐在原来的位置,告诉他那条蛇是挂在墙上的⼀张⼸的倒影。
朋友如释重负,病也很快好了。
[提⽰]⽐喻因疑虑⽽引起惊恐和担忧。
3.经典成语故事:不寒⽽栗 西汉时,有个叫义纵的官员,性格残暴,⼼肠毒辣。
他在上任的第⼀天,就下令加重对关在当地监狱⾥的两百多个犯⼈的处罚。
那些犯⼈的亲友来探监,都被他抓了起来。
后来,他还觉得不够,就将犯⼈和他们的亲友全部杀死。
⽼百姓知道了都浑⾝打颤,⼗分害怕。
[注释]栗:发抖。
[提⽰]不因寒冷⽽发抖。
形容⾮常恐惧。
4.经典成语故事:愚公移⼭ 传说,古代有个⽼⼈叫愚公,他家门前有太⾏和王屋两座⼤⼭,⾛路很不⽅便。
他决⼼带领全家挖掉这两座⼤⼭。
有个叫智叟的⽼头,认为不可能。
愚公说:“我死了有⼉⼦,⼉⼦死了有孙⼦,⼦⼦孙孙没有穷尽,这⼭却不会再长⾼了,终有⼀天会被挖平的。
” [提⽰]⽐喻做事有顽强的毅⼒,不怕困难。
5.经典成语故事:鹬蚌相争 ⼀只⼤河蚌躺在河滩上晒太阳。
它张开贝壳,⼀只鹬鸟闪电⼀般扑过来,长长的嘴像剑⼀样刺⼊贝壳。
河蚌⽴即关紧贝壳,把鹬鸟的长嘴夹住了。
在他们互不相让地争⽃时,⼀位渔翁恰巧路过,很轻松地把它们俩都捉住了。
10则经典成语故事
![10则经典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7135e69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f.png)
10则经典成语故事一、守株待兔: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
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
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
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二、刻舟求剑: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
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
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三、狐假虎威: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
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
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
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
成语故事18个
![成语故事18个](https://img.taocdn.com/s3/m/f416053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47.png)
成语故事18个看成语故事,可以感悟很多关于人生的哲理,可以让我们知道很多历史知识、文学知识,还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18个,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2.《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3.《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
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4.《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5.《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
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6.《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7.《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精选20篇)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精选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99242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7e.png)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精选20篇)中国是文化大国,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精选(精选20篇),欢迎阅读!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1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2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3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4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5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十个经典的成语故事
![十个经典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c4b5030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bf.png)
十个经典的成语故事十个经典的成语故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平平仄仄的韵调,撇捺横竖的姿态,古学成语更是看似简简单单却又意味深长。
今天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十个经典的成语故事,希望能帮到大家哦~1、栩栩如生【成语故事】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庄子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2、三顾茅庐【成语故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
3、以一当十【成语故事】当:相当。
一个人抵挡十个人。
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公元506年,孙武率三万精兵攻打楚国,消灭20多万楚军,创造一个以一当十的战例。
4、道听途说【成语故事】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
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古时学者艾子的邻居毛空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经常把外边听到的事情加以夸大说给艾子听。
一次他说:“一只鸭子一次下了100个蛋。
”艾子不信,他又说天上掉下一块二十丈长十丈宽的大肉,而且还信誓旦旦地说他亲耳听来的。
5、一片冰心【成语故事】冰心:清洁的心。
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诗人王昌龄官场屡屡失意,触犯了权贵豪门,一再被贬,但他仍以心地透明纯洁而zi慰,决心不与那些人同流合污,他在《芙蓉楼送辛渐》诗中流露出这样的情感:“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按图索骥【成语故事】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
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春秋时期相马专家孙阳(伯乐)根据自己的相马经验写了《相马经》,他的儿子很想把相马的绝技学到手,熟读《相马经》,根据经书上的标准选出的“千里马”——一只癞蛤蟆回家向其父报喜,伯乐看后哭笑不得。
7、气壮山河【成语故事】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北宋时期,赵鼎21岁中进士受到宰相吴敏的赏识,调到都城开封任职。
经典成语故事20个
![经典成语故事20个](https://img.taocdn.com/s3/m/46daba41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6.png)
经典成语故事20个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它由于其简洁而深入人心,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和文学作品中。
下面将为大家讲述20个关于成语的经典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
故事一:画蛇添足在古代有个人非常善于画蛇,他的画蛇非常逼真。
有一天,他看到一幅别人画的蛇的画,觉得上面还缺少点什么,于是他拿起画笔,给蛇画上了足。
结果,这只本来很完美的蛇变得怪异而可笑了。
从此之后,人们用“画蛇添足”来形容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的情况。
故事二:杯弓蛇影有一天,一个人在夕阳下散步,从远处的一家酒楼走过,突然发现一个酒杯的倒影移到他的面前。
他惊恐地以为是一条蛇,吓得急忙躲避,结果摔倒了。
原来,他只是看到了酒杯的倒影,做了莫须有的事情。
从此以后,人们用“杯弓蛇影”来形容因为过度紧张而对事物产生错误判断的情况。
故事三:因果报应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偷了别人的东西,心中非常得意,以为自己得逞了。
然而,过不了多久,他也被人抓去偷东西。
这时,他才明白偷盗的人最终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从此以后,人们用“因果报应”来形容善恶有报,好人有好报,坏人有坏报的道理。
故事四:守株待兔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树苗,每天都在旁边辛勤地照料,但是一直没有结果。
有一天,他坐在树下休息时,看到一只兔子从旁边奔过,结果一头撞到了树枝上死了。
这让他非常开心,觉得以后只要守株待兔就能得到兔子肉吃。
可是他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能够得到兔子肉。
从此以后,人们用“守株待兔”来形容不会主动争取,只想靠机会得到好处的人。
故事五:镜花水月很久以前,有两个朋友一起游泳。
其中一个朋友看到水中有漂亮的花和月亮的倒影,觉得非常美丽。
但是另一个朋友知道那只是镜花水月,是虚幻的,没有实际的存在。
从此以后,人们用“镜花水月”来形容虚幻的事物,不能长久保持的东西。
故事六:牛刀小试一个年轻人非常聪明,但是他却看不起用小刀的人,认为只有能使用大刀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精选十篇)
![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精选十篇)](https://img.taocdn.com/s3/m/ab7f11c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e.png)
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精选十篇)1.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篇一画蛇添足战国时,楚国一座寺庙的主人,送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
人多酒少,不够喝。
有人提议,谁先画完一条蛇,这壶酒就归谁。
大家赞同,画了起来。
一人先画好了,看别人还在画,他又给蛇画了四只脚。
这时,另一个人也画好了,那人说:“没有脚,你画的不是蛇。
”说完就把酒喝了。
[注释]足:脚。
[提示]比喻多此一举,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
2.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篇二自相矛盾从前,楚国有个人在街上卖兵器。
他拿着矛说:“这支矛,是天下第一锋利的,它能击穿坚固的盾牌。
”他又拿起盾说:“这个盾牌,是天下第一坚固的,世界上没有一支长矛能够刺得穿它。
”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回答不出来了。
[注释]矛:长矛。
盾:盾牌。
[提示]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后相互抵触。
3.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篇三买椟还珠据说,楚国有位珠宝商人,为了把一颗贵重的珍珠卖个好价钱,请人做了一只非常精致的珠宝盒来盛放这颗珍珠。
一位郑国人出高价把它买了回去。
谁知,过了没几天,这位买主竟然拿着珍珠来找商人,对他说:“你把这珍珠遗留在盒子里了,我买的是盒子,这珍珠还给你吧。
”[注释]椟:盒子。
[提示]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4.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篇四滥竽充数战国时,齐宣王特别喜欢听竽的大合奏,专门成立了三百人的大乐队。
有个叫南郭先生的不会吹竽,他混进了乐队里,摇头晃脑地“假吹”,似乎比任何人都投入。
齐宣王去世,继位的齐湣王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无法再混充下去,只好悄悄溜走了。
[注释]滥:蒙混。
充:冒充,凑。
竽:古乐器名。
[提示]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里面充数,也用来表示自谦。
5.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篇五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经典成语故事(通用30篇)
![经典成语故事(通用3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6e2fc0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8.png)
经典成语故事(通用30篇)经典成语故事篇1chì shéng jì zú古代杜陵少年韦固,一天在路上遇到一个靠着红布囊席地而坐的老人,觉得奇怪,就去问老人。
老人说他是主管天下婚姻的,囊中的红绳是用来将夫妻的脚系在一起的,不管他们两人相隔多远,终究会走到一起的,如果断裂就夫妻离散。
典源《太平广记》卷一百五十九《定数十四婚姻·定婚店》"……今道途之行,人鬼各半,自不辨耳。
"固曰:"然则君何主?"曰:"天下之婚牍耳。
"固喜曰:"固少孤,尝愿早娶,以广后嗣。
尔来十年,多方求之,竞不遂意。
今者人有期此,与议潘司马女,可以成乎?"曰:"未也,君之妇适三岁矣。
年十七,当入君门。
"因问囊中何物?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妇之足,及其坐则潜用相系。
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
君之脚已系于彼矣,他求何益。
"曰:"固妻安在?其家何为?"曰:"此店北卖菜家妪女耳。
"固曰:"可见乎?"曰:"陈尝抱之来,卖菜于是。
能随我行,当示君。
"《续玄怪录·定婚店》:"韦固少未娶,旅次宋城,遇老人倚囊而坐,向月检书。
因问之。
答曰:此幽明之书。
固曰:然则君何主?曰:主天下之婚姻耳。
因问囊中赤绳子,曰:此以系夫妇之足,虽仇家异域,此绳一系之,终不可易。
"释义古代杜陵少年韦固,一天在路上遇到一个靠着红布囊席地而坐的老人,觉得奇怪,就去问老人。
老人说他是主管天下婚姻的,囊中的红绳是用来将夫妻的.脚系在一起的,不管他们两人相隔多远,终究会走到一起的,如果断裂就夫妻离散。
固问囊中何物,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则潜用相系,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绾。
经典成语故事20个大全
![经典成语故事20个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2b518d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02.png)
经典成语故事20个大全1、光恶不善成语故事商朝末年,商纣王的大将闻仲太师的十绝阵被姜子牙破了六阵,就只好向罗浮洞飞去请赵公明助阵。
赵公明带上神鞭、缚龙索、定海珠前去,将姜子牙打伤,同时也打伤了玉鼎真人等五位大仙,坏事干绝。
姜子牙在昆仑山陆压的帮助人打败。
光恶不善的意思是:只做恶事,不做善事。
2、置水之情成语故事汉朝时期,汉阳太守庞参听说本地隐士任棠有才能,想请他出山辅佐。
庞参到任棠的门前等候并说明来意,任棠不说话,拿出一筐薤菜及一盆水放到门前,自己抱着孙子埋伏在旁边。
庞参的手下以为他在傲慢待客,庞参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
【解释】表示人民对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
3、负隅顽抗成语故事“负隅顽抗”这则成语的“负”是依靠;“隅”是山势险要的地方。
比喻依仗其中一种条件顽固抵抗。
战国时,有一年齐国发生饥荒,许多人饿死。
孟子的弟子陈臻(zhen)听到这个消息,急忙来找老师,心情沉重地说:“老师,您听说了吗?齐国闹饥荒,人都快饿死了。
人都以为老师您会再次劝说齐王,请他打开棠地的谷仓救济百姓。
我看不能再这样做了吧。
”孟子回答说:“再这样做,我就成为冯妇了。
”接着,孟子向陈臻讲述了有关冯妇的故事。
冯妇是晋国的猎手,善于和老虎博斗。
后来他成为善人,不再打虎了,他的名字也几乎被人们忘掉。
有一年,座山里出现了一只猛虎,常常伤害行人。
几个年轻猎人联合起来去打虎,他们把老虎追至山的深处,老虎背靠着一个山势弯曲险要的地方,面向众人。
它瞪圆了眼睛吼叫,没有人敢上前去捕捉。
就在这时,冯妇坐车路过这儿。
猎手们见了他,都快步上前迎接,请他帮助打虎。
冯妇下了车,挽起袖子与老虎搏斗起来,经过一场拼搏,终于打死了猛虎,为民除了害。
年轻的猎手们高兴地谢他,可是一些读书人却讥笑他。
4、尸位素餐成语故事尸音史,是古代祭礼中的一个代表神像端坐看而不须要做任何动作的人。
“书经”有句道:“太康尸位””尸位就是源出于此,用来比喻一个有职位而没有工作做的人,正如祭礼中的尸,只坐在位上,不必做任何动作一样。
经典成语的故事(精选20篇)
![经典成语的故事(精选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b61b19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96.png)
经典成语的故事经典成语的故事(精选20篇)雪中送炭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经典成语的故事,欢迎阅读!经典成语的故事篇1宋太宗是宋太祖的弟弟,年轻的时候曾和宋太祖一起打天下,深知江山来之不易。
因此,他特别爱护老百姓。
淳化四年的冬天,东京(今开封)滴水成冰,房檐垂下的冰挂有一尺多长,在清冷的冬天,在不足以给人任何温暖的阳光照射下,像一把把垂下来的刀,令人望之即瑟瑟发抖。
宋太宗在皇宫里面,穿着龙袍,烤着炭火,还觉得寒气逼人。
这时,宋太宗想起乾德二年的冬天,哥哥宋太祖上朝时,身穿貂皮大衣,戴着皮帽全副武装,所有的大臣都缩着手不胜寒瑟站在讲武殿临时铺的地毯上,上奏章说话哆哆嗦嗦,冷得舌头打结的情景。
于是,他更感冰寒,便命人拿来美酒,借酒来驱赶寒冷。
他一杯酒还没有喝完突然想到了弱势群体:“我住在皇宫中,穿着狐狸皮做的龙袍,烤着炭火,喝着酒,还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的贫苦农民,他们又没有炭火烤,不知会冻成什么样儿。
我必须想点儿办法,帮助他们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想到这里,他马上召来开封府尹,对府尹说:“现在天寒地冻,我们这些有吃有穿有火烤的人就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没火烤的老百姓,肯定更加受不了。
你现在马上替我去慰问他们,帮助他们迅速解决这个燃眉之急。
”这位皇帝的意旨内容是——给京城所有高寿人瑞发奖金,超过100岁者赏赐金腰带。
再赏京城鳏寡孤独以及贫穷者一千钱、米炭若干。
开封府尹一接到圣旨,马上带领他的所有随从,准备好衣服、钱财、粮食和木炭,挨家挨户地送到老百姓手中。
于是人们看见很多穷苦的百姓都拎着木炭你来我往的身影。
宋太宗首开雪中送炭的爱心先河,着实感动了许许多多的百姓。
“雪中送炭”的故事便这样不胫而走,一个劲地称赞宋太宗是“雪中送炭”。
经典成语的故事篇2晋朝的孙绰年轻时隐居会稽(在今浙江绍兴),游放山水十几年,后来写了篇《遂初赋》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经典的成语典故故事五篇_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经典的成语典故故事五篇_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f623d2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9f.png)
经典的成语典故故事五篇_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的存在为汉语增添了一丝精彩。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经典的成语典故故事五篇,供大家参考。
成语典故故事1【成语】:雪泥鸿爪【拼音】:xuě ní hóng zhǎo【解释】: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
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
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成语故事】: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爪印,鸿毛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君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和诗人苏轼作的。
苏轼之弟苏辙(字子由)曾写了一首《渑池怀旧》诗,苏轼就以上面这首诗和他,所以这首诗的题目叫做《和子由渑池怀旧》。
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在洛阳之西,崤山之东。
苏轼和苏辙兄弟俩,曾到过渑池,并曾在那儿的一所寺院里住宿过,寺院里的老和尚奉闲还殷勤地招待他们,他们也在寺内的壁上题过诗。
当苏轼后来从苏辙的怀旧诗回忆起这些情景的时候,奉闲已经去世,题诗的墙壁也可能已经坏了,想想自己漂流不定的行踪,不由得感慨起来,便在和诗中对苏辙说:“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道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
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
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
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
”(作者原注:“往岁马死于二陵[崤山],骑驴至渑池。
)苏轼的这首诗,对于人生抱着消极的态度,是错误的。
由于这首诗,便产生了“雪泥鸿爪”这句成语。
人们用它来比喻往事所留下的痕迹。
元人戴良有诗道:“世事已成鸿印泥。
”有时人们也把留作纪念的题赠诗文,称为“雪泥鸿爪”。
经典成语故事(通用21篇)
![经典成语故事(通用21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8f721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d5.png)
经典成语故事(通用21篇)经典成语故事 1孟子想到齐国施展自己的雄图大志,也很希望齐国君王能像历史上的商汤和周武王那样有作为。
他到齐国后,齐王很高兴,并且任用了他。
但孟子总感到不理想,于是决定离开齐国。
但他在离开时,心里又是矛盾着的,很想齐王能亲自出面来挽留他。
后来,尽管齐王也亲自到孟子住处见了面,但只是寒暄寒暄而已,并没有表示要真正留他。
孟子出京城临淄到齐国西南部的昼地后,住了3天才走。
途中有人问孟子为什么这样慢腾腾地,孟子说,我自认为还是太快了呢。
我想齐王也许能最终改变态度,把我召回去。
齐王如果用我,何止齐国的老百姓得到太平,全天下的老百姓都能够得到太平。
在回归的路上,又有一个名叫充虞的人问孟子,说:“老夫子现在好象很不愉快的样子,从前我听您说过:“‘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孟子回答道:“彼一时,此一时嘛。
每过500年必定有位圣君出现,而这当中也必定会有命世之才出来。
从周朝到现在,已经过去700余年了。
论年头,早超过(500年)了;而以时势的`发展来考察之,则现在正该是出圣君贤臣的时候了。
老天爷如果想使天下太平,那么当今之世,除了我,还有谁呢?我有何不愉快的呢?”经典成语故事 2一财主大摆酒宴,席间划拳行令,喧声如潮,一个老头因牛肉没嚼烂而卡住脖子,顿时大汗淋漓,翻白眼,众人纷纷为他想办法处理,把老汉左右折腾,老头气得大喊而吐出牛肉。
财主见状要各位回家,说有了前车之鉴,从此再也不吃饭了。
经典成语故事 3这个成语出自《庄子齐物论》。
一天晚上,庄子做了一个梦,梦中,他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
那蝴蝶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欣然自得,轻快舒畅极了,称心如意极了。
这时,他已完全忘记自己是庄周了,而只是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
过了好一会儿,他从梦中醒了过来,不由十分惊喜。
他不知道究竟是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
他回味着梦中的情景,思考再三,但得不出任何结论。
成语“栩栩如生”,由此而来。
经典成语故事 4据《庄子.齐物论》上记载,南郭子綦倚靠几案坐着,仰望天空而缓缓吐气,形体木然,好像精神脱离了身躯。
经典成语故事精选(10篇)
![经典成语故事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4c4c4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0e.png)
经典成语故事精选(10篇)1.经典成语故事精选探骊得珠很久很久以前, 有一户人家住在黄河边上, 靠割芦苇、编帘子簸箕为生, 日子过得非常贫困。
有一天, 儿子在河边割芦苇, 烈日当空, 晒得他头昏眼花, 于是他就坐下来休息。
他望着眼前的河水在阳光下闪耀着粼粼波光, 想起父亲说过, 在河的最深处有许多珍宝, 可是谁也不敢去, 因为那里住着一条凶猛的黑龙叫骊龙, 他想, 要是潜到河底, 找到珍宝, 我们一家人就用不着像现在这样一天干到晚, 三顿还吃不饱, 不如豁出去试一试。
他把心一横, 三下两下脱了衣服, 一头扎进冰冷的河里。
开始他还看得见四周的小鱼在游来游去, 再往深处, 光线变得越来越暗, 水也越来越凉, 最后, 他什么都看不见了, 四周一团漆黑。
他心里有点害怕, 不知该往哪儿游。
就在这时, 不远处有一个圆圆的物体在闪闪发光, 定睛细看, 啊, 原来是明珠!他憋足一口气游过去, 双手抱住明珠, 使劲一拽, 明珠就到了他怀里。
他迅速浮出水面, 上岸后撒腿就往家跑。
父亲一见明珠, 就问他是从哪儿得到的。
他把经过一五一十地向父亲讲述一遍。
父亲听了说:“好险哪!这颗价值千金的明珠是长在黑龙下巴底下的, 你摘它的时候黑龙必定是睡着了。
它要是醒着, 你可就没命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
成语“探骊得珠”, 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 抓住要点。
2.经典成语故事精选对牛弹琴春秋时期, 鲁国有个的音乐家, 名字叫公明仪。
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 善于弹琴, 他的琴声优美动听, 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后, 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 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 和煦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 让他心情非常舒畅。
他环顾四周, 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
他兴致勃发, 突发奇想, 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 于是他拨动琴弦, 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 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 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
古代经典成语故事(10篇)
![古代经典成语故事(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f2ec4fe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55.png)
【导语】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道理⼤智慧,通过描写⽣活的⼀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明⽩需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古代经典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为⼤家带来帮助,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些参考的作⽤,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忧考的后续更新吧!1.古代经典成语故事:⾼⼭流⽔ 春秋时俞伯⽛⼯琴,琴曲托意摇深,常⼈难解,仅钟⼦期能赏。
伯⽛⿎琴,志在⾼⼭,钟⼦期赞⽈:“善哉,娥峨兮若泰⼭。
”伯⽛旋⼜志在流⽔,钟⼦期叹⽈:“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后来钟⼦期去世,伯⽛痛失知⾳,废琴终⾝不弹。
后⼈遂以“⾼⼭流⽔”喻知⾳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2.古代经典成语故事: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齐⼀,物我两忘。
《庄⼦》中有⼀寓⾔申喻此理:庄周梦见⾃⼰化作⼀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乐。
梦醒以后,⾃⾝依然是庄周。
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喻⼈⽣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端五⼗弦,⼀弦⼀柱思华年。
庄⽣晓梦迷蝴蝶,望帝春⼼托杜鹃。
沧海⽉明珠有泪,蓝⽥⽇暖⽟⽣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中额联即⽤此典。
3.古代经典成语故事: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有佳⼈,绝世⽽独⽴。
⼀古倾⼈城,再顾倾⼈国。
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难再得。
”武帝⽆限神往,叹息良久⽈:“世岂有此⼈乎?”平阳公主进⾔,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
“倾国倾城”⼀词,即⽤以形容⼥⼦美貌绝伦,⽂学作品中引⽤甚多。
4.古代经典成语故事:凌波微步 曹操之⼦曹植,才⾼⼋⽃,⽂名卓著,⽽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
他的《洛神赋》是⼀篇传诵⼈⼝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
经典成语故事(15篇)
![经典成语故事(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3fff2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12.png)
经典成语故事(15篇)经典成语故事1【成语】:火中取栗【拼音】: huǒ zhōng qǔ lì【解释】:偷取炉中烤熟的栗子。
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成语故事】:讲的'是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见炉火中烤着栗子,香气扑鼻,但是有火不好拿。
于是猴子灵机一动对猫说:都说猫是胆小鬼,这回看你敢不敢把栗子拿出来。
小猫为了证实自己的勇敢,便把爪子伸到火里去取栗子。
爪子碰到火,上面的毛立刻被烧焦了,痛得它大叫,急忙甩掉栗子,猴子趁机把栗子吃掉了。
这个成语出自法国诗人拉·封登的寓言《猴子与猫》,比喻替别人冒险吃苦,自己却得不到好处。
经典成语故事2【释义】形容人胆怯多疑,对什么事都怕,不敢放手去做,既不敢进,又不敢退,结果什么事都做不成。
【出处】此典出自《左传·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春秋时,晋、楚两国相互争夺诸侯之长。
有一次,晋灵公在扈地(故址在今河南省原武县西)会合诸侯,但不见郑穆公(郑国介于晋、楚之间,当时是附属于晋国的),便以为郑君对晋图谋不轨。
郑公子归生于是写了一封信给晋国的执政者赵宣子,说:“……我君(指郑穆公)在三年中,先后三次朝见晋君,我国虽小,但对晋国却已尽了最大的力量。
现在你们晋国还认为郑国的表现不能让你们满意;这样,郑国只有亡国而已,不能再增加对晋国的礼节了。
常言道:‘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又曰:‘鹿死不择隐’。
郑国现在的处境就是这样,既怕楚国攻打,担心晋国袭击。
一头鹿被人追赶的时候,是没有多余工夫选择庇护场所的。
如果郑国被逼得走投无路时,也会无暇去选择庇护场所了。
晋君的命令好像是无穷无尽,这使得郑国没有再好的办法。
我郑君也知道国家要灭亡了,因而只好积蓄全国的力量,在国境上等候晋国大军的光临。
经典成语故事3熟能生巧成语故事--宋朝北宋时候有一个叫陈尧咨的人,非常善于射箭,当时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百发百中的射箭手,所以大家都对他很敬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很多父母想给孩子说几个成语故事的时候,话到嘴边却又不知道经典的成语故事有哪些,下面这些是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成语故事。
经典的成语故事有哪些1:因势利导战国时期,有一次魏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
齐国派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救韩。
很快,齐军直捣魏国京都大梁。
魏军统帅庞涓闻知后,急忙从韩国撤兵,火速赶回大梁解围。
孙膑听说庞涓回师救魏,就对田忌说:“魏军向来都凶悍勇猛,而且目中无人,他们一直瞧不起我们齐军,认为咱们胆小怯弱。
我们不如因势利导,引诱他们中计。
等我们进入魏国后,第一天宿营时,我们修建十万人的锅灶,第二天就减少到五万,第三天则减少到三万。
用这个办法一定能够迷惑、引诱魏军。
”田忌觉得孙膑的话很有道理,便采纳了他的建议。
庞涓领着队伍急匆匆地追踪齐军,发现齐军的锅灶一天天减少,就洋洋得意地说:“我早说过,齐军士兵个个胆小如鼠,果然不出我所料。
现在进入我国国境只不过才三天,开小差逃跑的士兵就已经超过了半数。
”
庞涓认为齐军的力量开始削弱,于是,决定只带领一些轻装骑兵,日夜追赶齐军。
孙膑事先估计好了庞涓的行程,就在马陵这个地方设下了伏兵。
那里道路狭窄,两旁都是山,地势十分险要,正是打埋伏仗的好地方。
孙膑还专门叫士兵把一棵大树的皮剥去,露出白木,在上面刻着:“庞涓死于此树下。
”又派齐军的射箭能手,全部埋伏在道路两旁,命令他们夜里一见到火光就立即放箭。
当天晚上,庞涓果然领兵赶到了马陵。
他隐隐约约看到树上有字,便叫人点起火把照看。
当庞涓看清树上的字时,不禁大吃一惊,才知上了当。
正在庞涓暗自吃惊时,齐军冲着火光的地方发箭,顿时,魏军一片大乱,死伤无数。
庞涓知道败局已定,就拔剑自杀了。
后来,齐军乘胜追击,彻底打垮了魏军。
孙膑也从此名扬天下。
公元前679年,齐桓公召集各诸侯国订立盟约,十多个与会的中原诸侯国还宣了誓。
主要内容如下:尊重周天子,扶助王室;抵御外族,不准他们向中原进攻;帮助弱小的和有困难的诸侯国。
由此,齐桓公坐上了春秋五霸的第一把交椅。
这第一个撞枪眼儿上的入侵外族叫山戎,当时的山戎势力范围遍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还在其土地上建立了孤竹、令支、无终等好几个小国。
山戎没事就跑到中原抢点东西惹点事,还先后挑起了好几次大规模战争,被欺负得最惨的就是燕国。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正与管仲议事,燕国使者求见,说山戎又侵犯了燕国,希望齐国出兵支援。
齐桓公决定亲自统率军队援救燕国,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一路顺畅,灭掉了山戎中的令支小国。
发现令支国君已逃往孤竹国,便向孤竹国进发。
孤竹国君顿时慌了手脚,后采纳元帅黄花
的计谋,引诱齐军到达孤竹国北边一个叫旱海的地方。
凡是进旱海的,就没听说有谁活着出来。
齐桓公果然中计,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
管仲派出几路兵马去探路,可探来寻去,犹如进入迷宫一般。
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找不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管仲思索了好久,忽然眼睛一亮,向齐桓公大声说:“主公,有办法了!臣闻老马识途,当地的马对这一带地形肯定熟悉,咱们只要选几匹老马带路,一定能带引大军走出山谷。
”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
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
这一招儿果然灵验,老马左转右拐,带着齐军,不出两个时辰,便出了谷口。
齐军出了迷谷,顺原道返回孤竹国都城。
孤竹国君忽听城外鼓号声惊天动地。
赶到城墙上一看,只见齐军已到城下,将城围得水泄不通。
天亮了。
齐桓公与管仲入城,桓公挥剑砍去,孤竹国君人头落地。
孤竹国就这么消失了,然而,“老马识途”的故事却流传至今。
经典的成语故事有哪些3:沉鱼落雁“沉鱼落雁”这个成语最先见于庄子的《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
”毛嫱和丽姬是战国时代闻名天下的两个大美女。
这句话的意思是,毛嫱和丽姬,是人人都喜欢的美人,可是鱼儿见了她们却深深地潜入水底,鸟儿见了她们却高高地飞向天空,麋鹿见了她们却撒开四蹄飞快地逃离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鱼儿鸟儿和麋鹿不仅不会欣赏人类的美丽,还害怕被人伤害,所以它们都逃跑了。
后来,“沉鱼落雁”逐渐被人们用来形容一个女人长有非常漂亮的容颜。
春秋时期,越国有一个叫做西施的美女,她每天都会到溪边去浣纱,溪中的鱼看到西施俊俏美丽的倒影,觉得自己长得比西施丑,都羞愧的不敢浮上水面,全沉到水底去。
渐渐地,“沉鱼”成了西施动人的别名。
西汉时期,也有一个美女叫王昭君,汉元帝为安抚北方匈奴,将美艳宫女昭君升为义女,远嫁邻邦。
在昭君受命成婚的路上,南飞的大雁听到她悦耳的琴声,因凝望她美丽的容颜,忘记了舞动翅膀,坠落地上。
从此,“落雁”成了昭君美丽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