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天山脚下观后感
巍巍天山观后感(一)
巍巍天山观后感(一)观后感:巍巍天山前言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自然遗产之一,巍巍天山是许多人心目中的神秘之地。
近日,我有幸亲身前往天山脚下,深入了解了这座山脉的历史、文化及自然风光,收获颇丰。
历史文化•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天山作为欧亚大陆的“屏障”,自古就扮演着重要的交通和贸易枢纽的角色。
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通过天山连接中亚与中国的古丝绸之路。
在天山脚下,我们有幸参观了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两个交通枢纽——和田和喀什。
•“圣山”传说与佛教文化作为中亚地区最高峰的卡拉马盂山更是有着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
相传,唐代高僧玄奘曾经从中国出发,横渡凶险的沙漠和山脉,来到印度取得宝贵的佛经。
而他穿过天山的足迹,被人们誉为“沙门岭”。
自然风光•天山雪莲花海天山奇峰独秀,清澈湖泊碧波荡漾,而在高海拔的高山草原和山坡地带,还可以看到美不胜收的雪莲花海。
在其中漫步,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仙境。
•天山天池天池是天山脉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也是世界自然遗产之一。
这座海拔1800多米的青山翠湖,四季景色各异,而且湖水清澈宛如一面明镜,让人心旷神怡。
结语通过这次旅行,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天山的独特魅力和广泛影响。
相信这座山脉会继续成为人们和自然和谐共生的没径之地,启发更多人心中的美好幻想。
对天山的认识和思考作为我国的自然遗产,天山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这次旅行,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保护天山的重要性,同时也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天山的一些地区,由于人为因素和气候变化等因素,一些动植物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甚至濒临灭绝。
我们应该加以重视,采取行动,切实保护这些珍贵物种,让生命在这里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同时在旅游和开发过程中,我们也有责任尽可能地减缓对天山环境的影响,推动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总之,天山不仅仅是一座山脉,更是我们与自然融合共生的机缘。
通过人类的努力,愿天山的风光和历史文化得以传承,生态环境得以保护,成为我们美丽家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纪录片《天山脚下》视听语言分析
纪录片《天山脚下》视听语言分析郭 清,杨 婷,许文慧(塔里木大学 新疆 阿拉尔 843300)【摘 要】视听语言作为电视记录片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镜头、光影、场面调度、音乐音响等各个方面有着它奇妙的组合作用。
纪录片以美轮美奂的画面加上唯美动听的音乐,使得导演展现出独特的艺术感受,从抽象的概念中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以此获得观众对此的情感共鸣。
本文将从镜头、光影、场面调度、音乐音响等方面对《天山脚下》进行赏析。
关注该纪录片对于新疆形象独特的描述方法。
【关键词】视听语言;新疆纪录片;《天山脚下》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4-0095-02有关于央视对于新疆纪录片形象的展示,随着时代、政策的变化也在不停地更迭,对于现如今敏感的新疆政治环境来说,向观众展示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镜头甚至是背景音乐都是需要反复斟酌的,在如此风口浪尖之时一部叫作《天山脚下》的纪录片横空出世。
纪录片上映于2018年,导演是曾经担任过多部大型历史纪录片的总撰稿,先后荣获第25届和第26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纪录片奖,以及荣获中国十佳纪录片奖、中国纪录片学院奖,与《舌尖上的中国》并列获得第18届中国纪录片年度特别作品奖的祝勇先生。
从他最受好评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导演祝勇对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有着独特的见解以及执着。
相较于之前央视对新疆偏政治性导向的纪录片形式,祝勇导演更想为大家展现“天山脚下”的少数民族同胞的历史风韵。
一、唯美的叙事镜头镜头:“即摄影机一次开机到停机间连续拍摄的影像片段,所有影视作品的核心是镜头,所有影视作品的视听展现都要通过镜头来完成。
”《天山脚下》延续了导演喜欢运用庞大而唯美的镜头的习惯,例如片头,导演运用了空镜头、大远景以及人物特写镜头的来回切换,展现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天山景色,然而,全景系列景别的作用在于对事物的抒情,近景系列的构图偏向于纪实。
影片慢镜头的处理、延时摄影的效果、超大光圈的拍摄以及大量的航拍影像,展现了导演想通过《天山脚下》展现给观众的新疆概念,宏大、神秘而唯美。
纪录片天山脚下观后感
纪录片天山脚下观后感
新疆拥有这广袤的面积,这里有美丽的雪山,有一望无际的草原,有茫茫的沙漠,还有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努力生活的人民!这里人少,常常是每家每户之间隔了几十公里,曾经这里是丝路的重要传承之地,回望过去,每一寸的土地都值得我们去膜拜。
新疆是美丽的化身,在纪录片中,导演曾说,这部纪录片的每一个镜头都是真实的,这就是真实发生的,没有任何的剧本,更没有任何的表演成份。
所以我们看到了新疆这篇土地上最动人的画面。
或许我们不能够想象那种在茫茫草原上行走的感觉,也不能体验在白晃晃的雪地里面一直走的那种艰辛,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这其中的震撼,被人所打动。
纪录片中有一幕小姑娘夏依达在见到自己阔别数日
时的父亲落泪的画面,真的很感人!茫茫的草原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是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这里的人民朴素,但是勇敢,充满了对于生活的希望。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新疆这片土地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是不变的仍然是那种骨子里的坚毅与勇敢。
这部片子向我们展示了新疆的美,这其中隐含着中华文化一些最基本的理念和智慧,我们透过这部片子看到了在朴素平凡的生活中人们是如何幸福快乐地努力生活下去的。
天山南北观后感
天山南北观后感
《天山南北》作为一部展示新疆自然风光和文化多样性的纪录片,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来了解这个地区的自然美景、人文历史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观后感体会:
1.自然美景的震撼:《天山南北》中展现的天山山脉及
其周围的自然景观令人震撼。
从雪山、草原到沙
漠,这些多样的地理特征不仅展示了新疆的自然
美,也反映了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2.文化多样性的感悟: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
区,纪录片中展示的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
信仰体现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多样性。
3.历史与现实的交融:纪录片中介绍的历史故事和考
古发现,如丝绸之路的遗迹,让人感受到历史与现
实的紧密联系。
同时,展示当代新疆社会的发展和
变化,反映了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地区面貌。
4.对和谐共生的思考:观看《天山南北》,可以感受到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和谐共生的可能性和美
好。
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和相互尊重是社会发展的
重要基石。
5.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新疆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也提
醒着我们保护脆弱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如何在发展
和保护之间取得平衡,是观众在观后可能会深思的
问题。
6.旅行的向往:这部纪录片也可能激发观众对新疆这
片神奇土地的好奇和向往,希望亲自旅行探索,体
验其独特的自然和文化魅力。
总之,《天山南北》不仅是一次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次深入了解新疆自然风光和文化多样性的精神之旅。
通过这部纪录片,观众可以更全面地认识这个地区,以及思考自然、文化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论纪录片《天山脚下》对三幕式结构的运用
传媒与社会论纪录片《天山脚下》对三幕式结构的运用◎徐婉笑[摘要]纪录片《天山脚下》用磅礴大气又温婉细腻的镜头和扣人心弦的故事,引起公众关注。
本文通过分析《天山脚下》中几个典型故事对好莱坞经典模式三幕式结构的运用,指出本部纪录片在三幕式结构运用中存在情感生硬、矛盾设置过于密集、缺乏完整性等不足,提出纪录片创作应该遵循真情实感、合理设置矛盾、有问有答,呈现完整故事的创作手法等问題研究,为今后纪录片创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纪录片三幕式结构故事化由央视耗时3年出品,被誉为驴友们旅游圣经的纪录片《天山脚下》在豆瓣上评分高达8.8分,纪录片从冰川雪原到山河沙漠,从人文地理到市井生活,为受众呈现了新疆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风采。
一、 经典三幕式结构的概念戏剧的结构是指“讲故事的方法,通常是如何在时间和空间中把时间组合起来—也就是编剧和导演如何把一个故事的原始内核用最吸引人、最有趣的方法讲出来。
”三幕 式结构是好莱坞叙事中最经典的叙事结构,即为主人公设置一个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过程中要冲破层层的阻碍与闲境,最终实现目标。
用四句话来概括就是“梦幻生产常规化;人物塑造类型化;故事情节戏剧化;结局_满程式化。
”经典的好莱坞模式就是按幵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顺序开展,如戏剧大师悉德•菲尔德将这种叙事结构划分为三幕:建置部分、对抗部分、解决部分。
第一幕式建置部分,主要是 呈现人物、人物关系和所处环境以及问题和冲突,给出“诱 发事件”即指引发了故事情节的事件。
第二幕对抗部分,“第 二幕的功能是通过冲突和矛盾来表现主要人物和情节的发展”。
在经典的好莱坞叙事中,这一部分主要是主人公遇到和克服重重阻碍,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其中克服困难的过程是重要表达部分。
第三幕是解决部分,会告知受众主人翁的目的是否达到,以及对其他叙事线和人物结局的交代。
二、经典三幕式结构在《天山脚下》中的运用纪录片《天山脚下》对三幕式结构的运用非常广泛,经典 三幕式结构具有扣人心弦、引人人胜的特点,本影片几乎每近10分钟一个的小故事,通过运用此结构一步步设置问题、解决问题,使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增强推动力,让观众对 下面的情节发展、矛盾的解决充满兴趣。
2023年天山脚下纪录片观后感300字两篇
2023 天山脚下纪录片观后感300 字两篇2023 天山脚下纪录片观后感300 字,纪录片天山脚下你看了吗?--天山将反差巨大的炎热与严寒、干旱与潮湿、荒凉与秀美、壮丽与精巧奇异地结合在一起,呈现了无与伦比的自然美。
下面是2023 天山脚下纪录片观后感300 字的汇总,快来学习下!2023 天山脚下纪录片观后感300 字一关于--,历来有很多种表达的方法,最有观众缘的当属风光片,还有相关的历史文献纪录片。
--广袤的大地上有丰富的地貌、植被以及气候、矿产资源,更不用说那些灿假设星辰的多民族文化遗产。
所以,--始终是纪录片的富矿:丰富而厚重的人文地理、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具有多种社会功能的--叙事文艺作品的最难之处是抓住群众的集体关注点,但今年7 月2 日起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大型纪录片《天山脚下》,却受到了观众的普遍关注和高度评价。
2023 年6 月21 日,中国境内天山的托木尔峰、喀拉峻-库尔德宁、巴音布鲁克、博格达4个片区以“--天山“;名称成功申请为世界自然遗产。
同年,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建议。
其中“一带“;是指沿着古丝绸之路从陆路开放的经济带,而“一路“;即“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23 年6 月,第38 届世界遗产大会同意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文化遗产申请工程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丝绸之路是跨国系列文化遗产,属文化线路类型。
其中,中国境内有22 处考古、古建筑等遗迹,而----自治区就占 6 处。
为此,近年来拍了不少与之相关影像作品,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不多。
可以说,包括5 集每集45 分钟的电视版纪录片和一部92 分钟同名纪录电影的《天山脚下》,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这一空白。
该片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故事,呈现了天山脚下自然风物的四季更迭,反映了--各族人民宠爱家园、珍视传统、追求梦想、拥抱现代文化、和谐共居的精神风貌。
天山脚下 观后感
天山脚下观后感
在片子里,我看到了天山脚下那超级美的景色。
天山上的雪啊,白得就像棉花糖一样,在太阳底下还闪着光呢。
山下是大片大片的草地,绿得像一块巨大无比的毯子。
草地上还有五颜六色的小花,就像给毯子绣上了漂亮的图案。
那里的人们也特别有趣。
有一个小男孩,他特别喜欢马。
他每天都会跑到马厩里去看马,摸摸马的鬃毛,还会和马说悄悄话。
他跟马就像好朋友一样。
他的爸爸教他怎么骑马,小男孩刚开始还有点害怕,可是当马跑起来的时候,他脸上就露出了特别灿烂的笑容。
他在马背上坐得直直的,就像一个小勇士。
还有一家人,他们住在一个很温馨的小院子里。
院子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红红的西红柿像小灯笼,长长的豆角像绿色的小辫子。
妈妈会用这些新鲜的蔬菜做出超级美味的饭菜。
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一边吃饭一边聊天,笑声传得老远老远。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家,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也是这么开心。
我还看到了那里的人们一起庆祝节日。
大家都穿上了漂亮的衣服,颜色鲜艳得像天边的彩虹。
他们唱歌跳舞,那歌声特别欢快,就像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叫。
跳舞的人脚步轻快,像在云朵上跳舞一样。
大家互相分享着美食,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巍巍天山纪录片观后感
巍巍天山纪录片观后感这部片子一开头,那巍峨的天山就像一个超级大明星闪亮登场。
那高耸入云的山峰,顶着洁白的雪帽子,就像一个个高冷又迷人的大佬,让人忍不住心生敬畏。
镜头里的天山山脉绵延不绝,它可不是那种简单的“山山山”,而是像大地的脊梁骨一样,撑起了新疆这片神奇的土地。
然后,纪录片开始讲述天山脚下的故事。
哇塞,那些故事就像一串又一串的珍珠,每一颗都闪着独特的光。
我看到了生活在那里的各族人民,就像一个超级大家庭。
他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有欢快的歌舞,那舞蹈的节奏感,就像有魔力一样,让人看了就想跟着扭起来。
还有那悠扬的歌声,仿佛是天山的风在轻轻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再说说那些传统的技艺吧。
手工艺品做得那叫一个精致,感觉那些手工艺人不是在制作东西,而是在把灵魂注入到每一个小物件里。
从精美的刺绣到独特的陶器,每一样都展示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这就像我们在城市里喜欢收集限量版的潮鞋或者手办一样,他们的手工艺品就是他们心中最珍贵的宝贝。
而且啊,天山的风景简直绝了。
森林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那一棵棵大树就像是海洋里的巨鲸。
还有那草原,就像一块巨大无比的绿色地毯,上面点缀着成群的牛羊,远远看去就像一朵朵会移动的棉花糖。
河流就像银色的丝带,穿梭在这片大地之上,给一切都带来了生机。
我都想变成一只小羊,在那草原上自由自在地吃草、晒太阳,那生活肯定超级惬意。
这部纪录片还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新疆的发展。
以前总觉得新疆可能很偏远,但是看了片子才知道,那里也有着现代化的建设。
高楼大厦在城市里拔地而起,交通也很便利,各种高科技也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
就像一个传统的武林高手,又学会了现代的高科技武功,变得更加强大了。
纪录片《天山脚下》视听语言分析
纪录片《天山脚下》视听语言分析作者:郭清杨婷许文慧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24期【摘要】视听语言作为电视记录片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镜头、光影、场面调度、音乐音响等各个方面有着它奇妙的组合作用。
纪录片以美轮美奂的画面加上唯美动听的音乐,使得导演展现出独特的艺术感受,从抽象的概念中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以此获得观众对此的情感共鸣。
本文将从镜头、光影、场面调度、音乐音响等方面对《天山脚下》进行赏析。
关注该纪录片对于新疆形象独特的描述方法。
【关键词】视听语言;新疆纪录片;《天山脚下》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4-0095-02有关于央视对于新疆纪录片形象的展示,随着时代、政策的变化也在不停地更迭,对于现如今敏感的新疆政治环境来说,向觀众展示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镜头甚至是背景音乐都是需要反复斟酌的,在如此风口浪尖之时一部叫作《天山脚下》的纪录片横空出世。
纪录片上映于2018年,导演是曾经担任过多部大型历史纪录片的总撰稿,先后荣获第25届和第26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纪录片奖,以及荣获中国十佳纪录片奖、中国纪录片学院奖,与《舌尖上的中国》并列获得第18届中国纪录片年度特别作品奖的祝勇先生。
从他最受好评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导演祝勇对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有着独特的见解以及执着。
相较于之前央视对新疆偏政治性导向的纪录片形式,祝勇导演更想为大家展现“天山脚下”的少数民族同胞的历史风韵。
一、唯美的叙事镜头镜头:“即摄影机一次开机到停机间连续拍摄的影像片段,所有影视作品的核心是镜头,所有影视作品的视听展现都要通过镜头来完成。
”《天山脚下》延续了导演喜欢运用庞大而唯美的镜头的习惯,例如片头,导演运用了空镜头、大远景以及人物特写镜头的来回切换,展现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天山景色,然而,全景系列景别的作用在于对事物的抒情,近景系列的构图偏向于纪实。
影片慢镜头的处理、延时摄影的效果、超大光圈的拍摄以及大量的航拍影像,展现了导演想通过《天山脚下》展现给观众的新疆概念,宏大、神秘而唯美。
纪录片《天山脚下》对大美新疆形象的传播
纪录片《天山脚下》对大美新疆形象的传播作者:黄吉春来源:《声屏世界》 2019年第7期黄吉春摘要:电视纪录片通过电视画面向观众诉说现实世界,观众在观看电视纪录片的同时也置身于现实世界中。
纪录片《天山脚下》通过小故事讲述大美新疆,对促进新疆形象的传播具有积极意义。
文章介绍了《天山脚下》主要内容,并分别从“呈现自然之美、注重人文关怀、故事化讲述、国际化拍摄标准”等方面分析了其成功之处。
关键词:纪录片《天山脚下》新疆形象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同时因其自身具备独特的地理优势,因此一直以来备受中外纪录片创作者的关注。
半个世纪以来,涌现出了很多以新疆为题材的经典纪录片,为传播少数民族文化、促进观众更全面的了解新疆、促进民族团结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由于新疆地处我国西部,地域辽阔,去过新疆的人并不多,人们对于新疆的印象更多是来源于电视或者网络,很少有人真正深入当地生活去更好了解新疆。
纪录片《天山脚下》通过一个个生活中的小故事来讲述大美新疆,使得大美新疆的形象更具故事性、更具观赏性,从而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更好地促进了大美新疆形象的传播。
纪录片《天山脚下》概述纪录片《天山脚下》是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疆电视台、浙江赋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共同组织摄制而成,是由曾经拍摄过《第三极》《香巴拉深处》的总制片人王未来、颜占玲作为主创团队,著名作家祝勇担任总导演拍摄而成的。
该纪录片历时一年之久,从2016年7月正式开拍,该纪录片摄制组一行20余人历经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去过伊犁、和静、乌苏、阜康,也去过吐鲁番、阿克苏、喀什等地,总行程超过15万公里,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拍摄完成了这部4K纪录片。
该纪录片在2018年7月2日正式在央视一套首播,自开播以来好评如潮,豆瓣评分更是高达8.9分,也正是因为这部纪录片的播出,让更多人更好地了解了新疆,让更多人了解到在祖国的西部,还有这样一个如人间仙境般的地方。
巍巍天山纪录片观后感
巍巍天山纪录片观后感《巍巍天山纪录片观后感》篇一看完《巍巍天山》这部纪录片,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那片遥远而神秘的天山,在纪录片的镜头下,就像一本打开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
以前,天山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只知道它是一座很大的山脉,在遥远的新疆。
但是这部纪录片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一下子打开了我对天山的全新认知。
纪录片里的天山,那壮丽的景色简直绝了。
高耸入云的山峰,就像一个个巨人,头顶着蓝天白云,那洁白的雪就像给它们戴上了一顶顶帽子,看起来威风凛凛。
还有那广袤的草原,就像绿色的海洋,风吹过的时候,那些草就像波浪一样翻滚着,牛啊羊啊在草原上就像一个个移动的小点点,真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不过呢,这部纪录片可不仅仅是在展示天山的美景。
它更多的是在讲述天山背后的人和事。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那些坚守在天山的人们。
他们就像天山的守护者一样,不管环境多么恶劣,都没有想过要离开。
也许在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看来,那里的生活条件可能太艰苦了。
但是他们却把天山当成了自己的家。
我就想啊,要是换做我,我能行吗?我可能会犹豫,会打退堂鼓。
比如说,有一次我参加一个户外徒步活动,才走了一小段路,就觉得累得不行了,而那些天山的守护者们要面对的可是比徒步艰难无数倍的情况。
在纪录片里看到那些保护天山生态的人们,我就觉得他们特别伟大。
他们就像医生一样,在给天山“治病”。
现在很多地方都因为过度开发或者环境污染,变得不再那么美丽了。
但是天山还能保持这么好的生态,全靠这些默默付出的人。
这让我想到我们身边的环境问题,我们总是在抱怨环境不好,但是我们又为保护环境做了多少呢?就像我们小区的垃圾分类,很多人都不重视,垃圾桶里乱七八糟的。
看了这部纪录片,我觉得我们真的应该向天山的守护者们学习,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
还有那些在天山脚下生活的少数民族同胞们,他们的文化和传统就像天山的宝藏一样,丰富多彩。
他们的歌舞、服饰、习俗,每一样都充满了魅力。
天山脚下观后感
天山脚下观后感前言近日,我有幸来到天山脚下旅游,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接触到高山雪景。
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所见所闻,以及对天山脚下的观感。
天山脚下的壮丽景色当我踏上天山脚下时,眼前的景色让我感到震撼。
天山脚下拥有广袤的草原和高耸入云的雪山。
远处的雪山峰顶被白雪覆盖,光芒耀眼;而近处的草原则是一片绿油油的原野,随风起伏。
在这样壮丽的自然环境中,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处。
走进天山脚下的奇观我沿着指定的观光线路,穿行在天山脚下的景点之间。
一路上,我欣赏到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观。
首先是著名的峡谷风景区。
这里有壮丽的峡谷和流淌的溪水。
站在观景台上,我可以俯瞰整个峡谷的美景。
峡谷两侧的巨石耸立,形状各异,给人一种壮观的视觉冲击。
溪水清澈见底,流水潺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接着,我来到了天山脚下最迷人的瀑布——白龙瀑布。
瀑布高悬于山谷之间,水汽弥漫,阳光洒下,形成了美丽的彩虹。
站在瀑布前,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磅礴力量和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
与民俗文化的亲密接触在天山脚下,我还有幸了解到了当地的民俗文化。
我参观了当地的村庄,见识了当地人民的生活。
他们过着朴素而快乐的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我和他们一起品尝当地特色美食,聆听他们讲述的故事,感受到了浓厚的人文氛围。
在一个晚上,我参加了当地人举办的篝火晚会。
大家围坐在篝火旁,唱歌、跳舞,共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我与当地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纽带的力量。
对天山脚下的思考尽管只是短暂的停留,但天山脚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
每一次的亲近自然,都让我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层的思考。
同时,天山脚下也让我明白了旅游的重要性。
通过旅游,我有机会了解到不同地区的文化、风景和生态。
这种了解不仅可以拓宽我的视野,还可以让我更加珍惜和保护我们的地球。
结语天山脚下的旅行给了我一个美妙的体验。
这里的壮丽景色、奇观和民俗文化都深深地吸引着我。
天山脚下观后感
天山脚下观后感
《天山脚下》是一部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中国中央电视台共同出品的4K纪录片,该片通过五集的篇幅,描绘了新疆少年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努力拼搏的故事。
这部纪录片带给我很多深刻的感受和思考,以下是我个人的观后感。
首先,我对这部纪录片的制作团队表示崇高的敬意。
他们用心选取了几个普通新疆少年的生活经历作为拍摄对象,让我们看到了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状态和追求梦想的努力。
这些少年们的坚韧、努力和乐观,让我深受感动。
在《天山脚下》这部纪录片中,我感受到了深深的人情味和民族特色。
片中展现了新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让我对这个地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也看到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和相互支持。
无论是维吾尔族兄弟的热情帮助,还是塔吉克族姑娘的美丽善良,都让我感受到了新疆人民的真诚和善良。
此外,这部纪录片也让我对新疆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片中呈现的新疆少年们对梦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让我看到了他们未来的无限可能。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努力拼搏,实现梦想”的精神,也让我看到了中国年轻一代的活力和潜力。
最后,我想说,《天山脚下》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纪录片。
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新疆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各族人民的朴实善良,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年轻一代的奋斗和梦想。
这部纪录片让我对新疆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也让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天山脚下观后感精选
天山脚下观后感精选《天山脚下》是一部由祝勇和陈磊共同执导的纪录片,由春晓主演,我整理了一些网友们对这部影片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01本文由闲人电影原创:idlemovie在国内纪录片领域,央视称第一,估计没人敢称第二,毕竟实力和等身的作品在哪摆着。
最近,闲不住的央视又出了一部洗眼旅游神片,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部纪录片的每一帧截出来都能够当壁纸使用。
不仅如此,连人文情怀都一窝蜂地送给了我们,对于那些只了解新疆风景美的人来说,可谓是一个全新的视角。
《天山脚下》是央视耗时三年的作品,共五集,涵盖了22个故事,几乎每10分钟便是一个故事,但并不空洞无味。
因为每一处的风景,都是心爱的家乡,每一个故事,都有一群用心用力生活着的人。
只要你看过《天山脚下》就一定会有这种想法:来生甘愿做一个远离尘嚣世俗的牧羊人,日落而息,日出而作,在季节更迭时迁徙羊群,在夜幕来临时约友看星。
平静而美好,不被繁杂的琐事牵绊。
只是现实太过残酷,许多愿望只好放在心中,待其被尘埃铺满也难以等到实现的那一天。
不过,有了《天山脚下》就不必产生这种忧伤,虽然我们不能成为他们但是我们可以将梦想投射到那里。
毕竟,故事里的人和事戳中了每一个你和我,所以,他即是我,我也是他。
以前听刀郎的《新疆好》时,对歌词里的“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麦穗金黄稻花香,风吹草低见牛羊”总有一种怀疑。
可是,直至看到天下脚下的游牧民族——哈萨克族,带着羊群浩浩荡荡地转场迁徙后,我彻底被震撼了,原来歌里只唱出了它的十分之一不到。
由于昼夜温差大,日常时间长,在气温回暖之时,牧民们要将羊群赶到天山另一边的“夏季牧场”,确保获得充足的牧场资源。
这时,壮观的场面出来了,在头羊的带领下,羊群跟在后面,一路越过独木桥,涉过因为降雨变深的浅水河。
到达目的地后,一起转场的牧民们相互帮助搭盖房子,闲下来时,教孩子们骑马,他们是游牧民族,骑马是他们的必备技能。
别看娃娃只有四岁大,却能够独自驯服马儿,驰骋草原,即使从马背上摔下来,他们也只是哭一会便擦干眼泪继续学习骑马。
纪录片《天山脚下》叙事分析——以《鹰舞》为例王聪聪段娜
纪录片《天山脚下》叙事分析——以《鹰舞》为例王聪聪段娜发布时间:2023-05-30T01:23:10.849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3年6期作者:王聪聪段娜[导读] 纪录片《鹰舞》在进行叙事时,其叙事动机缺失、因果关系混乱、困难冲突匮乏、主题表述不清,导致故事平铺直叙、索然无味。
在纪录片创作中,需寻钩子、找困境、厘结构。
青岛工学院山东青岛 266300摘要:纪录片《鹰舞》在进行叙事时,其叙事动机缺失、因果关系混乱、困难冲突匮乏、主题表述不清,导致故事平铺直叙、索然无味。
在纪录片创作中,需寻钩子、找困境、厘结构。
关键词:纪录片;《天山脚下》;叙事;《鹰舞》纪录片《天山脚下》于2018年上映,其豆瓣评分高达8.8分,获得观众一致好评。
《鹰舞》作为《天山脚下》中《传承》的一则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哈萨克兹族杰恩斯汗为跳鹰舞来找黑山羊做舞服、找邻家小孩伴舞的故事。
《鹰舞》展现的是哈萨克兹族对“鹰舞”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现出人文自然之美。
但是其在叙事方面仍存在些许不足。
本文主要通过对《鹰舞》叙事线的分析,探寻其在叙事上上的不足之处,进而总结经验,提出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需把握的方法。
一、《鹰舞》的叙事线分析《鹰舞》中的叙事线分为叙事故事线和叙事主题线。
下面对这两条叙事线展开阐述。
1.叙事故事线杰恩斯汗想要找到黑山羊,用黑羊皮来做舞服,在几个村子之间辗转寻找,仍然没有找到黑羊皮。
因为父亲留给杰恩斯汗的舞服已破旧不堪,而且冬天快到了,离跳鹰舞的日子也不远了,所以即便材料短缺,杰恩斯汗也要着手做舞服了。
在做舞服的同时,杰恩斯汗也开始在邻居家物色适合跳鹰舞的舞伴。
在这一过程中,恩杰斯汗突然得知黑山羊的下落,于是和儿子一同前往牧羊人家中,找黑山羊皮。
最后,材料齐全了,舞服做好了,哈萨克兹族在雪域高山上尽情地欢跳鹰舞。
2.叙事主题线《鹰舞》的叙事主题线在故事中体现的并不明显。
《鹰舞》的叙事主题线主要是从三个点体现出来的。
天山南北观后感500字
天山南北观后感500字天山南北纪录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挖掘,向我们展示了我国新疆这片神秘土地的地域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以及深厚的历史底蕴。
作为一名观众,观看这部纪录片不仅让我对新疆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让我深感我国多民族融合的魅力。
纪录片中,天山南北的地域特色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从壮丽的天山山脉,到绿草如茵的草原;从炎热干燥的沙漠,到水源充足的绿洲,纪录片通过镜头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新疆的自然风光之美。
同时,纪录片还深入挖掘了新疆各民族的文化内涵。
通过介绍各民族的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让我们感受到了新疆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观看天山南北纪录片的过程中,我深感我国多民族融合的奇妙。
纪录片中,各个民族和谐共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场景令人感动。
这不仅体现了我国民族政策的高瞻远瞩,也彰显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友爱。
天山南北纪录片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展现了我国多民族融合的丰硕成果,传递出民族团结的正能量。
天山南北纪录片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感悟是深刻的。
在片中,我们看到了新疆各民族在面临各种困难挑战时,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同时,纪录片也让我们认识到,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这是我们共同的财富。
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这些文化,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总之,天山南北纪录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挖掘,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美丽、富饶、多元的新疆。
这部纪录片不仅让我们对新疆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让我们深感我国多民族融合的魅力。
作为一名观众,我被片中展现的民族团结、和谐共处的精神所感动,同时也为我国民族政策的正确感到自豪。
纪录片《天山脚下》对大美新疆形象的传播
摘要:电视纪录片通过电视画面向观众诉说现实世界,观众在观看电视纪录片的同时也置身于现实世界中。
纪录片《天山脚下》通过小故事讲述大美新疆,对促进新疆形象的传播具有积极意义。
文章介绍了《天山脚下》主要内容,并分别从“呈现自然之美、注重人文关怀、故事化讲述、国际化拍摄标准”等方面分析了其成功之处。
关键词:纪录片《天山脚下》新疆形象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同时因其自身具备独特的地理优势,因此一直以来备受中外纪录片创作者的关注。
半个世纪以来,涌现出了很多以新疆为题材的经典纪录片,为传播少数民族文化、促进观众更全面的了解新疆、促进民族团结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由于新疆地处我国西部,地域辽阔,去过新疆的人并不多,人们对于新疆的印象更多是来源于电视或者网络,很少有人真正深入当地生活去更好了解新疆。
纪录片《天山脚下》通过一个个生活中的小故事来讲述大美新疆,使得大美新疆的形象更具故事性、更具观赏性,从而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更好地促进了大美新疆形象的传播。
纪录片《天山脚下》概述纪录片《天山脚下》是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疆电视台、浙江赋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共同组织摄制而成,是由曾经拍摄过《第三极》《香巴拉深处》的总制片人王未来、颜占玲作为主创团队,著名作家祝勇担任总导演拍摄而成的。
该纪录片历时一年之久,从2016年7月正式开拍,该纪录片摄制组一行20余人历经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去过伊犁、和静、乌苏、阜康,也去过吐鲁番、阿克苏、喀什等地,总行程超过15万公里,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拍摄完成了这部4K纪录片。
该纪录片在2018年7月2日正式在央视一套首播,自开播以来好评如潮,豆瓣评分更是高达8.9分,也正是因为这部纪录片的播出,让更多人更好地了解了新疆,让更多人了解到在祖国的西部,还有这样一个如人间仙境般的地方。
该纪录片主要分为《家园》《成长》《生活》《传承》《寻路》五集,这其中既有哈萨克族小骑士、沙漠女子足球队、维吾尔族裁缝姐妹等新疆少年在追逐梦想过程中努力拼搏的故事,也有为了心中的信念而坚持临摹壁画的汉族青年和跨国婚姻夫妻。
天山脚下 观后感
天山脚下观后感《<天山脚下>观后感》《天山脚下》是一部充满魅力的纪录片,在观看它的过程中,我仿佛被带入到了天山脚下那一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
刚看这部纪录片不久,看到那壮丽的天山山脉画面出现时,我感觉心灵都被一种宏大的力量震撼了。
天山横亘在那里,它是那样的雄伟,山上的皑皑白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就像一条银色的巨龙盘踞大地。
那景象实在是太美了,让我当时就想到自己曾经爬过的一些小山,和天山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那些逐水草而居的牧民们的生活场景。
他们赶着成群的牛羊在草原上迁徙,白色的毡房就像草原上盛开的一朵朵白色花朵。
看到牧民们搭毡房的过程,我才明白原来这小小的毡房凝聚着如此多的智慧。
每一个步骤都有条不紊,他们熟练地把木杆子插入到相应的孔里面,然后用绳子固定,再铺上厚厚的毡子。
那个场景让我对这种传统的居住方式充满了敬意,因为这是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代代相传下来的生活技能。
还有记录片中关于孩子上学的场景。
在那片土地上,孩子们带着对知识热切的渴望,翻山越岭去上学。
他们眼神里的纯真和坚定,让人感动。
我由此想到自己上学的便利条件,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还时常抱怨学习的辛苦。
可与这些孩子们相比,我是多么的幸运和不知足啊。
再看到那些传统的民俗文化呈现的时候,像欢快的哈萨克族舞蹈,还有悠扬的马头琴声。
那舞蹈的节奏就像是大地的脉搏跳动,充满了生命力。
马头琴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天山的故事,绵延悠长。
我沉浸在这些文化的展示之中,虽然对于一些民俗文化背后的含义我并不是完全确定理解,但我能感受到那种传承的力量和独特的魅力。
看完《天山脚下》后我明白了这片土地是一个多元文化共生、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地方。
它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又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每一方山水、每一个人物、每一种文化都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在天山脚下这片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这部纪录片不仅仅是展示了天山脚下的生活,更是给我们传达了一种尊重自然、传承文化、珍惜生活的积极态度。
论纪录片《天山脚下》对三幕式结构的运用
论纪录片《天山脚下》对三幕式结构的运用
纪录片《天山脚下》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它运用了传统剧本中被广泛采用的三幕式结构,使得整个影片具有很好的叙事流畅度和节奏感。
以下是该纪录片对三幕式结构的运用:
第一幕:引子与铺垫
影片在开始时通过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极具民族特色的音乐来吸引观众,并对影片主题——新疆地区多元文化和生态环境展开适当铺垫。
同时,还对神仙洞、巴音布鲁克草原、“穿越之旅”等进行介绍,为后面影片叙事做好了准备。
第二幕:冲突与高潮
这部纪录片采用“穿越”形式,将镜头移动到了新疆各族人民居住区域。
在讲述当地民众生活与文化方面的同时,也深入探讨当地人民面临的环境问题和生存危机。
尤其是在揭示过度放牧和草地荒漠化问题方面,通过感人肺腑的故事、大量数据以及震撼人心的画面让观看者深刻认识到草原保护的重要性。
第三幕:回顾与总结
最后一部分通过回顾前文所述内容,并分享本次拍摄所获得的经验与感悟来总结全篇。
这段时间通常会注重呈现主题思想,并强调其深远意义。
综上所述,《天山脚下》成功地运用了三幕式结构,在保持内容严谨性和可视性之间取得了平衡。
这种方式不仅让全文冲突更加突出,同时令观看者必然会产生思考。
天山行电影观后感
天山行电影观后感在大家都疲于忙碌的生活中,偶尔踏上一次远离都市喧嚣的旅程,或许能让人重新找回内心的宁静。
那天,我收到了一张朋友寄来的电影票,上面写着《天山行》,这部电影让我对天山这个神奇的地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充满了期待地踏上了这段观影之旅。
《天山行》是一部由中国导演拍摄的纪录片,讲述了摄影师在天山山脉展开的一次探险之旅。
整个影片以壮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使观众置身于如诗如画的天山之中。
电影通过精致的画面和乐曲,向观众展示了天山山脉的原生态风貌,带领人们领略着这片神秘土地的无尽魅力。
电影中,摄影师们用他们精湛的技术和才华捕捉下令人惊叹的照片。
他们冒着极低的温度,攀登险峻的山峰,冒险穿越野性的河流,为了捕捉精美的画面,可见他们对摄影事业的热诚与执着。
这也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个梦想——做一名摄影师,记录下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片中,摄影师们与当地居民相处融洽,相互帮助,充分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
他们带着一颗敬畏之心,对待这片土地和这里的居民。
通过交流和观察,摄影师们深入了解了这片土地的文化和历史,也让我对天山山脉更加好奇。
或许,下一次我也会踏上这片未知的土地,去感受它的独特之处。
电影中的天山山脉,是一个被神秘面纱所覆盖的地方。
它拥有令人窒息的自然美景,令人叹为观止的生物多样性,以及流传千年的人文历史。
这样的景色和故事,已经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亲自踏足这片美丽的土地。
电影的结尾,摄影师们展示了在天山山脉拍摄的照片。
画面中,我看到了繁星点点的夜空,苍翠欲滴的森林,以及奔腾不息的瀑布。
这些都是我远离喧嚣的城市,向往已久的自然景色。
我仿佛感受到了那里的清新空气和自由的灵魂。
《天山行》让我明白了一件事,即使在这个现代社会,我们仍然可以找到一片纯净天地,回归大自然。
而天山山脉就是这样一个可以让人心灵得到净化的地方。
我想,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去一探究竟,去体验大自然的魅力。
也许,我们会从中收获更多,对生活有新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录片天山脚下观后感
这部原汁原味反映新疆发展变化的纪录片,以绝对的记录形式向我们展示了新疆的历史风情人物。
这部纪录片被成为了央视最美的纪录片,在美丽的世界的背后,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自强不息、不断发展进步的人民奋斗史!这里是天山,很美也很残酷!以下是观看纪录片天山脚下观后感,和大家来分享。
新疆拥有这广袤的面积,这里有美丽的雪山,有一望无际的草原,有茫茫的沙漠,还有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努力生活的人民!这里人少,常常是每家每户之间隔了几十公里,曾经这里是丝路的重要传承之地,回望过去,每一寸的土地都值得我们去膜拜。
新疆是美丽的化身,在纪录片中,导演曾说,这部纪录片的每一个镜头都是真实的,这就是真实发生的,没有任何的剧本,更没有任何的表演成份。
所以我们看到了新疆这篇土地上最动人的画面。
或许我们不能够想象那种在茫茫草原上行走的感觉,也不能体验在白晃晃的雪地里面一直走的那种艰辛,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这其中的震撼,被人所打动。
纪录片中有一幕小姑娘夏依达在见到自己阔别数日时的父亲落泪的画面,真的很感人!茫茫的草原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是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这里的
人民朴素,但是勇敢,充满了对于生活的希望。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新疆这片土地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是不变的仍然是那种骨子里的坚毅与勇敢。
这部片子向我们展示了新疆的美,这其中隐含着中华文化一些最基本的理念和智慧,我们透过这部片子看到了在朴素平凡的生活中人们是如何幸福快乐地努力生活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