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1)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一、导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二、商品和货币(1)商品①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③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从具体形态考察)与抽象劳动(特指人脑力/体力的支出)。

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

④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2)货币①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②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3)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①基本内容与要求: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商品的价值通过商品的价格表现出来。

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③主要作用:第一,自发调节资源配置;第二,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管理,促进生产力发展;第三,会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4)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

在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5)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任务是掌握客观经济规律论述: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即是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详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详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详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提纲
一、导论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
二、劳动价值论
-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和内涵
- 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规律
- 利润的来源和剩余价值的产生
三、资本主义经济形态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和内在矛盾
-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再生产过程
- 资本积累与资本集中的关系
四、剩余价值与剩余价值转化
- 剩余价值的概念和意义
- 剩余价值转化的过程和条件
- 剩余价值转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五、经济危机
- 经济危机的产生和发展规律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经济危机的分析和应对策略
六、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规律
-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路径
-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七、全球化与发展问题
- 全球化的内涵和特征
- 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全球视野和发展思路
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价值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创新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
以上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包含了该学科的重要内容和要点。

复习时可以根据提纲逐一深入学习,并结合相关案例和实践进行综合掌握。

祝您复习顺利!。

政治经济学提纲

政治经济学提纲

政治经济学提纲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政治和经济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探究政治力量如何影响经济和社会,以及经济体系如何影响政治。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1.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是资本家占主导地位的私有制经济,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经济形态。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是利益的追求和私有财产的保护,这种制度对企业和市场实行自由和竞争的规律,这种规律会导致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平。

政治经济学不仅研究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缺陷,还研究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危机的原因。

2.国家与经济的关系政治经济学探讨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拥有广泛的权力,它可以实施州扶持政策,税收政策和贸易政策等手段来控制或影响市场的运行。

政治经济学还研究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3.国际贸易与发展国际贸易和发展是政治经济学的重要领域,国际贸易的规则和制度可以影响着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

发展是国际社会的共同RESPONSIBILITY,开发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将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努力。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它研究的是经济总体性的问题,如GDP,通货膨胀等经济指标。

2.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体系内个体、公司、产业等问题,它重点研究市场机制,市场的行为、市场规则以及市场竞争的特点等问题。

3.历史政治经济学历史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政治、历史等多个领域相互关系和影响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对历史事件、政策和制度的分析,探究它们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4.制度分析制度分析是指对经济、社会和政治制度作出评价和改进的方法。

制度分析通过对制度内的权力关系、资源分配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做出合理调整。

政治经济学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备的理论考察,我们需要继续加深其研究,以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保持健康、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汇总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汇总


②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不同的、矛盾的。表 现在: • 第一,对同一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来说,同 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 • 第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 与自然的关系;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 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 第三,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 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 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因而是历史的范畴。 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由 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 • • 小
(二)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 1、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大

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是指在现有社会正 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 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 间。 • 3、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关系。 • 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量等于倍加的或自乘的 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量。
• • •
一、关于劳动价值论的理论 (一)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1.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 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体现一定的社 会生产关系。 • 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 • (1) 使用价值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 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 物质内容,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 础。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4)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商品是使用 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 值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 ①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二者共 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缺一就不成其为商品。 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就不会有价值;使 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 用价值之中。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系统梳理了学科的核心知识点。首先,导论部分阐明了物质资料生产对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深入探讨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其次,提纲着重强调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指出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过程的内在本质联系,其客观性由产生、发挥作用和发生变化的条件客观性,以及不依赖人的主观意志转移所决定。此外,提纲还详细解析了劳动价值论,包括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属性,而价值则是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则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前者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后者反映社会生产关系。劳动二重性理论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其他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

政治经济学提纲一商品和货币怎样理解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

政治经济学提纲一商品和货币怎样理解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

政治经济学提纲一商品和货币1.怎样理解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重性: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也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价值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作为商品的二因素之一,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有用的具体劳动,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出不同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同自然物质相结合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另一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又是抽象的人类劳动,即撇开了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惟一源泉。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或两重属性,而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

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二因素的决定条件。

综上所述,商品二因素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2.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由于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生产商品的劳动既具有私人劳动的性质,又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

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每个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都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因而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是社会劳动。

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各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都是他们个人的私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完全由私人决定。

所生产的产品也归私人所有。

因此,他的劳动是私人劳动。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之所以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因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政治经济学提纲

政治经济学提纲

第一章1、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生产: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定目的,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使其发生变化以满足人们需要的社会经济活动。

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的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3、生产过程三要素(1)劳动——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活动。

(2)劳动对象——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即劳动加工的对象。

天然存在的:矿藏、森林。

劳动的生产物:钢材、棉花。

(3)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4、物质资料生产的两个方面——劳动过程和社会过程为了实现物质资料生产,人们必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生产劳动。

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包含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劳动过程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关系的社会过程,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5、社会生产(1)人——自然——生产力: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必须具备三个要素①劳动者: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为了取得满足自身或他人需要的有用产品,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

②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③劳动资料: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X科学技术(2)人——人——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广义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的总和。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广义的生产关系。

Lesdso高中政治经济学提纲

Lesdso高中政治经济学提纲

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一、货币(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价值是一切商品所共有的东西。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个基本属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现出来,现实生活中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

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叫商品的价格。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就它需要现实的货币。

4、金属货币与纸币纸币是金属货币的代表,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普遍使用。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货紧缩。

(二)货币的种类与形式1、货币与财富从一定意义上看,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币。

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2、结算与信用工具人们在日常经济往来中,通常使用两种结算方式,一是现金结算,二是转帐结算。

常用的信用工具有:信用卡、支票等,结算不能比拟的优越性,更简便、实用、高效和安全。

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3、外汇和汇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说明外币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政治经济学提纲

政治经济学提纲

1.政治经济学:英国,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2.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生产关系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①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②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或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④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⑤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4.劳动的二重性:抽象劳动、具体劳动5、商品的二因素:价值,使用价值6.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就是商品的拜物教性质。

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8.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9.简单劳动:指不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就能胜任的劳动复杂劳动: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具有一定技术专长才能胜任的劳动10.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必须借助于价格标准来完成)11.第一、二次社会大分工:原始社会末期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使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12.货币的形式:金属货币、纸币和信用货币(信用货币主要包括银行券、支票存款、电子货币等形式)13.货币层次:MO:现金,本币流通中的现金;M1:狭义货币,MO+可转让本币存款和在国内可直接支付的外币存款;M2:狭义货币和准货币,M1+一定期限内(三个月到一年之间)的单位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外汇存款+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M3:广义货币,M2+外汇定期存款+商业票据+互助金存款+旅行支票。

中国目前的货币供应量分为三个层次:Mo:本币流通中的现金:狭义货币M1:MO+能开支票进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信托存款、委托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等其他存款)。

政治经济学(有答案)

政治经济学(有答案)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一、单项选择题:1.在资本主义早期,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于各部门是依靠(C )A.人们的自觉调节来实现B.国家的干预来实现C.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D.剩余价值规律的调节来实现2.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D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加大劳动强度的结果C.延长工作日的结果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3.生产资料生产之所以优先增长是因为(B)A.扩大再生产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资料B.技术进步引起资本有机构成提高C.生产资料生产比生活资料生产重要D.生产资料生产周期比生活资料生产周期长4.资本国际化的基础是( A )A.国际分工的发展B.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C.经济全球化D.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C )A.生产和消费的矛盾B.落后的生产力与先进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生产资料公有制与私有制之间的矛盾6.整个市场体系的枢纽是(A)A.金融市场B.信息市场C.生产资料市场D.消费品市场7.在三次产业的划分中,第一产业是指(A )A.农、林、牧、渔业B.工业和建筑业C.服务业D.商业8.宏观经济是指(C)A.个量经济活动B.企业或居民的经济活动C.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D.某个地区的经济活动9.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10. 在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D )A. 商品关系B. 协作关系C. 家庭关系D. 生产关系11. 经济规律产生的经济条件是( D )A. 由一定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状况B. 由一定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性质C. 由一定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水平D. 由一定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12. 社会再生产是( D )A. 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B. 消费资料生产和生产资料生产的统一C. 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13.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就是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价值总和,即( B )A. 货币资本的价值B. 社会总产值C. 流通资本的价值D. 商品资本的价值14. 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 D )A. 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B. 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C. 流通手段和世界货币D.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15. 最基本的市场秩序是( D )A. 效率优先B. 等价交换C. 合理分配D. 公平竞争16. 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形成( C )A. 剩余价值B. 商品的价值C. 超额剩余价值D. 可变资本的价值17.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 A )A. 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B. 价值实现过程的统一C. 价值分配过程的统一D. 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18. 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D )A.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B.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C. 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D.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19.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要得以进行,其前提条件是第一部类向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 B )A. 必须等于第二部类所需要的生产资料B. 必须大于第二部类所需要的生产资料C. 必须大于第二部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D. 必须等于第二部类对新增加的生产资料的需要20.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两个历史阶段是( C )A. 资本原始阶段和资本积累阶段B. 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C.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1. 在垄断阶段垄断银行资本的新作用是( C )A. 简单的借贷中介人B. 给借贷双方提供货币资金的服务C. 变成万能的垄断者D. 向工业企业提供大量贷款2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D )A. 既相互控制,又相互反控制B. 既相互剥削,又相互反剥削C. 既相互利用,又相互颠覆D. 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23.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 B )A. 过渡性的办法B. 基本经济制度C. 权宜性的措施D. 市场经营方式24. 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前提是( C )A. 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低B. 劳动仍是谋生的手段C. 社会主义公有制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25. 我国的各种生产要素按照它们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参与收入分配,这里的"贡献"是指( A )A. 生产要素在生产财富即使用价值中的贡献B. 生产要素在创造价值中的贡献C. 生产要素在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中的贡献D. 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贡献26. 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所采取的方式是( A )A. 渐进式改革B. 激进式改革C. 休克疗法D. 改良式改革27. 培育和规范我国市场体系的重点是发展( A )A. 生产要素市场B. 商品市场C. 消费品市场D. 房地产市场28.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是继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之后在( B )A. 整个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中的分配B. 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分配C. 整个非物质生产部门中的分配D. 整个社会消费和个人消费领域中的分配29. 我国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是( B )A. 培育市场体系B. 实行政企分开C. 加强经济管理D. 优化产业结构30. 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应重视完善和主要运用( B )A. 行政调节手段和法律调节手段B. 经济调节手段和法律调节手段C. 法律调节手段和指令性调节手段D. 指令性调节手段和经济调节手段31. 我国国家宏观调控与企业微观运行的结合点是( D )A. 合同B. 财政C. 银行D. 市场32. 我国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 A )A. 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B. 高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C.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D. 较高水平的信息化社会33. 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我国的一项( A )A. 长期基本国策B. 暂时性的措施C. 短期权宜之计D. 具体外贸政策34. 我国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所必须坚持的对外开放的战略是( B )A. 大力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B.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C. 扩大利用外国资金D. 加强对外经济援助二、多项选择题:1. 经济规律的特点在于(ACD)A. 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B. 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地存在C. 大多数经济规律并不是长久不变的D. 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有阶级背景E. 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没有阶级背景2. 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是( ABCD )A. 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B. 第一产业质量日益提高C. 第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D. 第三产业比重逐步提高E. 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3. 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所经过的阶段是( ACD )A. 购买阶段B. 循环阶段C. 生产阶段D. 销售阶段E. 周转阶段4. 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区别在于( ABCDE )A.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B. 同一剩余价值量以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的不同比率C. 剩余价值率表明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明资本增殖程度D. 两者反映资本与剩余价值的不同关系E. 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5.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主要特征是( ABCD )A.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B. 国家享有所有者权益C. 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D. 国家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E. 国家制定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6. 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以便实现( ABCD )A. 工业化B. 经济的社会化C. 经济的市场化D. 经济的现代化E. 人口增长的计划化7.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 ABCDE )A.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发展与完善B. 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C. 解放与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D. 经济发展的动力E.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8. 我国现代市场体系的特征是( ABCDE )A. 统一的市场B. 开放的市场C. 竞争的市场D. 有序的市场E.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市场9.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是我国( ABCD )A. 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B. 发展中的严重约束C. 相对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D. 现代城市工业发展所受到的制约E. 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10. 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具有的特征是( BCD )A. 灵活性B. 全局性C. 根本性D. 长期性E. 暂时性11.价值规律的作用有(ABC )A.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降低成本B.自发调节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C.刺激商品生产者激烈竞争和分化D.引起货币贬值E.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2.按照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划分,市场经济模式可以分为(ABC)A.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式B.垄断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式C.国家干预下的垄断竞争模式D.完全垄断的市场经济模式E.完全由政府控制的模式13.经济效益的提高有三个要求,即(ACE )A.资金占用要少B.资金占用要多C.成本支出要少D.成本支出要多E.有用成果多三、判断正误题: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马原复习提纲、考试题型及答题时注意事项

马原复习提纲、考试题型及答题时注意事项

动力:对立统一规律
普遍性与特45殊 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本质:在实践63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基础:实践(对认识起四64方面决定性作用) 概念 形式:感性认识与68理性认识 关系 意义
认识
过程(认识发展规70律) 客观72性 真理
结果
绝对性与73相对 性 概念 真理与79价 关系 值 意义
概念 关系 意义 概 念 关 系 意 义
谬75 误
历史唯物论
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 社会意识 概念 关系
历史观94-97
基本结构:经济、政治、文化(观念)
社会本质:实践
概念 关系 意义 概念 经济基础与上105层建筑 关系 意义
规律
生产100力与生产关系
社会发展
动力:社会基113 本矛盾
社会进步(宏观)109? 趋势 人的全面而自260由的发展(微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形成142 商品经济 绝对规律 商品的二因素及其144辩证关系 劳动的二重性144及其辩证关系
价值规律(内容、形式147和作 用) 156剩余价值 生产
资本主义
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资本主169义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
自由竞争182 私人垄断186 国家垄断188 经济全球化 当代新变化
考试题型
一、选择题:15小题×2分
二、简答题:2小题×10分 三、辨析题:2小题×10分 四、论述题:2小题×15分
答题注意事项
一、简答题
原理题按以下顺序和层次答: 1、相关概念
(1)二者互相对立……
2、辩证关系 (2)二者相互统源自…… 二、辨析题 辨析题按以下顺序和层次答: 1、指出原题的观点是正确还是错误

政治经济学考试大纲

政治经济学考试大纲

政治经济学考试大纲分析(一)商品经济的一般原理1.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2.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商品经济中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3.货币的本质、职能和货币形式;4.价值规律的内容、要求、表现形式和作用;5.市场机制的基本含义及作用。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理论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基本形式;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基本方法;3.单个资本增大的方式和资本的周转。

4.资本积累规律及其后果;5.剩余价值的分配形式: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和地租等;6.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理论、经济周期理论;(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1.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2.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3.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和分配制度;掌握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体制框架;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职能的转变;6.科学发展的内涵及意义;7.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和意义。

(四)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知识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内容及双重作用;2.经济全球化的必然性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3.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4.当前国际金融的特点;5.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经济合作。

政治经济学考试题型一、预付资本周转速度1.某企业所投入的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所投入的流动资本额为5万元,周转1次的时间为3个月;该企业的年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是(B)A.1次B.1.4次C.1.6次D.1.8次答:预付资本的年周转次数=固定资本年周转的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的价值总额/预付总资本额,资本年周转的价值总额=资本数量周转次数,该企业的固定资本年周转的价值总额=1000001/10=10000,该企业的流动资本年周转的价值总额=5000012/3=200000,预付总资本额=100000 50000=150000,预付资本的年周转次数=210000/150000 =1.4次2.已知某企业的资本构成和各自的周转速度如下:类型数量(万元) 年周转次数机器 100 1 /10厂房 400 1/20原料 100 10燃料 50 10问该企业的预付资本的年周转次数大致是 (A)A.2.35B.3.25C.4.55D.3.45答:预付资本的年周转次数=(固定资本年周转的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的价值总额)/ 预付总资本额资本年周转的价值总额=资本数量周转次数;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预付资本不同部分的平均周转。

现代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现代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现代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现代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商品第一节:商品价值1.商品的两个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满足人们某种需要,能用来交换)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及价值两个因素。

(这两个因素是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性质所决定的)使用价值(社会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商品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

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旦进入交换就具有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及商品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

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产品的社会关系。

(两种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可以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原因就在于交换双方的价值是相等的。

)(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价值由人们劳动所创造。

劳动不仅是价值的源泉,而且决定着商品交换的比例。

商品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价值是劳动的凝结,是物化的社会劳动)劳动表现为价值,人们以价值来交换商品,实际上就是交换劳动。

商品的价值体现人们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这就是价值的实质。

价值不是劳动产品所固有的自然属性,而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体现交换劳动的关系,这就是价值的实质。

这也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所在。

)(补充:各种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供求价值论,知识价值论,要素价值论)两者关系:从现象形态看,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要素的统一;从本质内涵看,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因素的统一。

商品是两因素的矛盾统一体。

统一性: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使用价值反映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商品交换的物质或精神承担者;价值反映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交换价值的基础。

矛盾性:两者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商品生产者生产的直接动机是实现价值,而使用价值只是价值的物质或精神承担者。

其次,商品交换是以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分离而实现,即买卖结束,卖方实现价值,买方实现使用价值。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导论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导论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
• 因此,理解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 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二)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

1、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大


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是指在现有社会正
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
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
间。

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因而是历史的范畴。
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由
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3、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与
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从一方面来看是具体劳动,
从另一方面来看又是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性
质和不同具体形式的劳动。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
3、简单劳动与复杂于倍加的或自乘的
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量。
(三)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呈反 比例变动。
劳动生产力与劳动生产率
(四)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 会劳动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 基本矛盾,原因在于:
(1)这一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

(3)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作为社会财
富的一般代表而被贮藏起来。在金属货币流通的
条件下,货币的贮藏好比一个蓄水池,可以自发
地调节货币流通量。执行贮藏手段的货币,不但
必须是实在的货币,而且还必须是足价的货币。

(4)支付手段,指在以延期支付方式买卖商品
或用于清偿债务时执行的职能。货币执行支付手
• (4)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商品是使用 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 值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第一篇: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西南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导论要点:1.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规律(官,吴)2.怎样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蒋)与方法(all)3.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与政治经济学发展(P4 蒋)第一章商品与货币要点:1.使用价值、价值(官,吴)2.抽象劳动、具体劳动(all)3.私人劳动、社会劳动的矛盾(all)4.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的职能(all)5.货币的本质、流通规律(官,吴)6.什么是价值规律(官,吴)7.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对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发展有何作用?(all)第二章资本与剩余价值要点: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官,吴)2.资本总公式矛盾是怎样解决的?(官,吴)3.绝对、相对、超额剩余价值产生原因,试做比较,阐述起技术因素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官,吴)4.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官)第三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要点:1.资本有机构成(官,吴)2.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all P108)3.如何看待资本积累、资本积聚、资本集中的关系(官,吴)4.相对过剩人口怎样形成的?(官、吴)5.为什么说失业是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经济现象?(吴)6.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主要因素(蒋 P71)第四章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要点:1.资本循环的特征(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态的统一)(all P90)2.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和途径(all P99)第五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经济危机要点:1.什么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起根源是什么?(all P116)2.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官 P105)第六章剩余价值分配要点:1.商业资本、商业利润、银行资本、银行利润(官,吴)2.实际资本、虚拟资本(all)3.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有何变化(吴)4.地租的本质是什么?试述级差地租、绝对地租的产生的条件及原因(官,吴)第七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演变与经济全球化要点:1.垄断如何形成的?(官,吴)它具有哪些组织形式(吴)2.什么事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官,吴)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极其原因(蒋)第八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及初级阶段要点: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任务(all P211)第九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官,吴)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极其理解(all P233)3.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蒋)第十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要点:1.为什么说明确的产权界定是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形成条件?(吴,官P256)2.联系实际解读现代企业制度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吴)第十二章收入分配、社会保险行与居民消费要点:1.如何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all P292),兼顾效率与公平?(官,吴 P291)2.劳动与资本收入在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之间的地位、相对重要性(吴)3.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蒋 P296)4.深化我国社保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保体系(蒋P300)第十三章宏观经济运行于政府的宏观调控要点:1.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吴,官P357)2.宏观调控的政策与目标(吴,官)第十四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要点:1.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何联系与区别?(吴,官P378)2.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机制(蒋)论述1相对m,绝对m,超额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简单了解,考试不做要求)第二章商品和货币第一节商品经济一、商品经济的内涵1.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2.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它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1)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

(2)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2.商品经济的两个发展阶段商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发展阶段。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

三、商品经济的特征和历史进步性1.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一,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

第二,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第三,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

第四,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

2.商品经济的历史进步性商品经济与较为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联系,克服了自然经济的诸多弊端,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形态。

它既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具有自然经济无法比拟的作用。

第二节商品一、商品的二因素1.使用价值(1)使用价值就是物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3)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①是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②是社会的使用价值;③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交换价值和价值(1)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2)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3)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是: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1)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二者是商品缺一不可的因素;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同一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不可兼得。

二、劳动的二重性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具体劳动就是具有不同性质和不同具体形式的劳动。

(2)抽象劳动就是撇开了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2.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3.劳动二重性理论的重大意义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第一,它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它为剩余价值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它还为其它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商品的价值量1.商品价值量的决定(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客观规定,对商品生产者的命运至关重要。

2.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少量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

3.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能力或效率。

它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二是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2)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有: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技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方式、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自然条件的优劣。

(3)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就越多,但所形成的价值总量却不变,这样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少。

因此,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四、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产生的基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产生的基础是私有制和社会分工。

私有制使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的性质,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由私人决定。

而社会分工使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是为满足社会需要而进行生产劳动。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社会性质,要求劳动产品在数量和品种上符合社会需要。

但劳动的私人性质却使商品往往不能与社会需要直接相一致,这就产生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这一矛盾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解决。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在各对矛盾的根源。

(2)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3)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第三节货币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1.价值形式的发展(1)简单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是偶然地、简单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

(2)扩大的价值形式就是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的一系列商品上。

(3)一般价值形式是指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

(4)货币形式是指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黄金或白银上,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金或银来表现。

2.货币的起源(1)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态。

(2)货币的产生,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发展成为商品和货币的外部对立。

3.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二、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1)价值尺度是货币用于衡量和表现其它一切商品价值量的大小。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它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的或想象的货币。

(2)商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两个因素,它与商品价值成正比,而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此外,商品的价格还受供求关系、市场竞争和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2.流通手段(1)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2)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3)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带来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3.贮藏手段(1)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

(2)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或金银制品。

(3)货币作为贮藏手段能起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

4.支付手段(1)支付手段指货币在商品赊销过程中延期支付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

(2)货币执行支付手段时,必须以交换双方的信用为前提并借助一定的契约形式。

(3)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出现,既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又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

5.世界货币(1)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

(2)世界货币的职能,一是作为国际购买手段,购买外国商品;二是作为国际支付手段,平衡国际贸易差额;三是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三、货币流通规律1.货币流通规律的含义(1)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

(2)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待流通的商品数量;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三是货币的流通速度。

前两项的乘积是商品的价格总额。

2.金属货币流通规律(1)金属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的货币流通规律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例,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就是:(2)随着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产生,货币流通量的公式应作相应补充。

3.纸币流通规律纸币流通规律以贵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即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的金属货币需要量为限。

四、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通货膨胀(1)是指货币供应量超过货币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持续显著上涨的现象。

(2)按照物价水平上涨的幅度,通货膨胀有三种类型:温和通货膨胀、奔腾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

(3)严重的通货膨胀会引起社会收入和国民财富的再分配,扰乱价格体系、扭曲资源配置,使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出现混乱。

2.通货紧缩(1)是指货币供应量少于货币需求量而引起的货币升值、物价持续普遍下跌的现象。

(2)良性通货紧缩是技术进步、生产率提高而导致的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降,不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和经济衰退。

(3)恶性通货紧缩的表现和危害第四节价值规律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依据价值来进行。

二、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1)价值规律要求价格与价值相一致,但在现实的商品交换中,价格和价值却经常不一致。

这是因为,价格虽然要以价值为基础,但它还受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会下跌,低于价值;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会上涨,高于价值。

(2)价格与价值不一致,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

因为:①从较长时期看,价格的上涨和下跌可以相互抵消,因而长期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一致的。

②价格的变动始终以价值为基础,即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

③价格的变动反过来影响供求关系,使供求趋于平衡,价格与价值趋于一致。

因此,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反而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按比例地分配,即配置社会资源。

这个作用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

第二、激励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在经济活动中形成优胜劣汰,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的总公式1.货币与资本的区别货币与资本的区别表现在商品流通公式和资本流通公式的区别上。

(1)两种流通的形式不同:买和卖的顺序不同、起点和终点不同、媒介不同。

(2)两种流通的性质不同:内容不同、目的不同、限度不同。

(3)两种流通形式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发生价值增殖。

2.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1)G----W--- G´这个公式,概括了各种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体现了资本运动的根本目的和根本特点,因此称为资本的总公式。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就是资本总公式呈现出来的价值增殖同价值规律等价交换要求之间的矛盾。

(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在于说明剩余价值是在什么条件下,从哪里产生的。

剩余价值既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