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1”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授课大纲Political Economics课程编号:课程种类: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经济学、管理学等先修课程:后续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转型经济学总学分: 3 学分其中实验学分: 0授课目标与要求:政治经济学是本科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在必然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以及与其之联系的经济运行体系,是一门全面揭穿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经过这一课程的学习,既可以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有助于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完满、正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
授课内容与学时安排序号章目名称学时分配章目名称学时分配解说序号解说实验实验1导言36第五章社会总资本8再生产和市场实现2第一章生产力、生47第六章信用制度与4产关系和生产方式虚假资本3第二章商品和价值58第七章竞争与垄断34第三章钱币与钱币59第八章今世资本主5流通量义经济5第四章资本及其循610第九章社会主义市5环和周转场经济导言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一、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政治经济学是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任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经济规律涵义、特色。
三、政治经济学方法唯物辩证法。
科学的抽象法。
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的一致。
现代科学和经济方法的借鉴和应用。
四、学习政治经济学意义正确认识今世资本主义的重要科学依据。
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基础。
成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有力武器。
学习专业理论的基础。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物质资料生产的含义。
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
二、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含义。
生产、交换、分配与花销的互有关系。
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花销过程中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Ⅰ)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Ⅰ)教学大纲一、课程代码 4010501二、课程名称(1)中文名政治经济学(Ⅰ)(2)英文名 Political Economics(Ⅰ)三、课程管理院(系)及教研室经济贸易学院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四、大纲说明1、适用专业、层次全校经济学类各专业以及管理学类各专业,本科层次2、学时与学分数周学时3,16周共48学时;3学分3、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的性质是学科基础课,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政治经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对认识客观经济规律的指导意义,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本质,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提高学生应用经济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先行、后续课程无先行课程。
后续课程为《政治经济学》(Ⅱ)、《西方经济学》5、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考试方式为全校统一闭卷考试(校级教考分离),卷面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五、纲目导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理解和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明确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学习意义;难点是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教学时数] 3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传统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第一篇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基本含义和内容,理解和掌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基本经济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所有制与产权、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难点是所有制与产权。
[教学时数] 3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传统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一、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二、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知识拓展,不作考试要求)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二、产权和产权制度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学生自学,不作考试要求)一、生产力的性质及其作用二、分工与协作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二、制度创新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影响第二章商品和价值[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商品、价值的基本概念,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经济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战胜旧世界和创造新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集中体现和反映。
正如列宁所说:“使马克思的理论得到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的是他的经济学说。
”作为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这门课是专业基础理论课,学好这门课不仅能够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是分析社会经济变化的利器,而且可以为其他专业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使学生能够透过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各种社会制度的本质,认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将自己的命运同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更加自觉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微观经济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教学重点是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经济危机理论等基本原理,为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奠定坚实的基础;难点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增强识别各种所谓的经济学理论,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术研究资料整理和专题讨论,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了解,并掌握该学科的发展动态。
通过分析研究,学会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一)内容导论(2学时)1.教学内容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1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学分:3课程类别:计划学时:48其中讲课:48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推荐教材:朱青梅崔京波主编. 政治经济学.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参考书目:1.宋涛主编《政治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版;2. 逄锦聚、洪银兴等主编《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版;3.张维达主编《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7月第1版;4.李健英主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一是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二是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分析、认识和解决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特别是有中国特色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三是争取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结合不断发展的经济实践进行理论创新,提出较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四是为学习经济类专业的各门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使学生就业后能够较好的适应经济管理工作和经济研究工作的需要。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科学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特征,以及它的理论来源、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从而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授课内容]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根本任务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历程第二章:商品和货币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分析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及其矛盾,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和货币理论以及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学习重点导论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科学。
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明确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般了解)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重点)三、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一般了解)第一章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及其规律(要求系统讲授)学习要求:学习这一章,使学生了解商品经济的产生及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认识与明确商品和货币所体现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掌握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
为学习和掌握剩余价值理论以及全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打下理论基础。
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市场经济一、自然经济(概念)二、商品经济(概念)1、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2、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三、市场调节与市场机制(概念核心)。
1、价格机制2、供求机制3、竞争机制第二节商品(重点)一、商品的二重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三、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1、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2、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3、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生产者劳动的二重性: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四、商品的价值量1、价值量的决定2、劳动复杂程度与价值量3、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第三节货币(重点)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价值形式的发展二、货币的职能货币的本质体现在它的职能上,货币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三、货币流通规律四、纸币和纸币流通1、通货膨胀2、通货紧缩第四节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一、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三、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二章资本的价值增值过程和积累过程学习要求: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和基本生产方法,认识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的关系,明确资本的本质、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资本积累的实质,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以及与此密切相连的资本主义工资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 导论(6学时)【考核要求及要点】一、识记1、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独立的经济学。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5、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是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其中,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构成生产资料。
6、生产力是指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
它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7、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
它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客观的物质经济关系。
8、生产关系所有制形式,就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
9、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10、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也就是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有:古典政治经济学与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二、领会与应用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2、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必须在矛盾的运动中紧密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3、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和类型。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其精髓是科学的世界观、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10学时)【考核要求及要点】一、识记1、商品是用来交换(或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二因素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的某种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使用价值是构成一切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它是一个永恒范畴。
3、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4、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上进行的劳动,它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课程标准 (1)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68学时学分:4学分开设学期:第三学期开设单位:政法学院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说明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2.课程说明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和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制定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
政治经济学课程既是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中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本课程针对本科层次特点,不仅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而且站在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探索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规律。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了解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和理论研究前沿动态。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为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本门课程主要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教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一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二是要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分析、认识和解决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特别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三是争取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结合不断发展的经济实践进行理论创新,提出较系统的看法或创见;四是为学习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各门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较好地适应经济管理工作和经济问题研究工作的需要。
三、学时分配表章序章题讲授学时实践学时小计导论 4 41 商品 6 62 货币 6 63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6 2 84 资本主义制度的演化 4 45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3 36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 38 市场经济体制 4 49 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 4 49 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6 2 810 对外经济开放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4 411 社会总供求和国家宏观调控 4 412 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 4 413 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6 6 合计64 4 68课堂讲授与专题讨论相结合。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概念1.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领域1.2 资本主义制度的起源和演变1.3 需求、供给和市场的基本概念第二章:经济体系和政治体系的关系2.1 经济体系与政治体系的联系和互动2.2 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和职责2.3 市场失灵:公共物品、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第三章:劳动力市场3.1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决定因素3.2 工资和雇佣决策的基本原理3.3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和市场失灵问题第四章:资本市场4.1 资本市场的基本组成和运作机制4.2 利率和资本价格的形成4.3 资本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和外部性问题第五章:国际贸易与跨国公司5.1 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5.2 跨国公司的产生、发展和影响5.3 国际贸易和跨国公司的补偿和调整机制第六章:经济增长和发展6.1 经济增长的经典模型和现代理论6.2 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演变6.3 发展政策的实践和评价第七章:收入分配和贫困问题7.1 收入分配的测度和解释7.2 收入分配的经济学原理和政策干预7.3 贫困问题的定义、测度和解决办法第八章:货币和通货膨胀8.1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货币市场8.2 通货膨胀的影响和解决办法8.3 货币政策的工具和理论第九章:国家债务和财政政策9.1 国家债务的测度和影响9.2 财政政策的管理和调整9.3 政府支出和税收的理论基础结语: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变革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对经济问题的认识和应对方式的展望。
启发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知识,理解现实中的经济问题,为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做好准备。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政治经济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大类基础课程,也是该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规范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及整个理论架构,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作出科学的解释、分析和研究,从而为其理解、分析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6学时)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二、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揭示经济规律是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一、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二、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抽象法三、政治经济学的其他方法思考题:1、为什么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经济规律为什么具有客观性?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4、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5、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第二章商品和货币(4学时)第一节商品一、商品的二因素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三、商品的价值量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第二节货币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二、货币的职能三、货币流通规律第三节价值规律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二、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三、价值规律的作用思考题:1、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2、如何理解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3、怎样理解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4、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5、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6、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是什么?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6学时)第一节货币向资本的转化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二、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率第三节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第四节资本主义工资一、工资的实质二、工资的基本形式思考题: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如何形成的?2、劳动力商品有什么特点?3、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4、资本的本质是什么?5、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6、在生产自动化的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是什么?7、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第四章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2学时)第一节社会再生产和资本积累一、再生产的一般概念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三、资本积累第二节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过剩人口一、资本有机构成及其提高趋势二、相对人口过剩第三节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二、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思考题: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怎样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大再生产?2、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必然性是什么?3、资本技术构成、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有机构成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4、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是什么?第五章资本流通过程(6学时)第一节资本循环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二、产业资本循环是三个循环的统一三、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的条件第二节资本周转一、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第三节社会资本再生产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社会总产品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第四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三、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思考题: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是什么?2、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是什么?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是什么?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经济危机为什么会周期性爆发?第六章剩余价值的分割(4学时)第一节产业资本和产业利润一、利润和平均利润二、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三、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一、商业资本二、商业利润三、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第三节借贷资本和利息一、借贷资本二、利息和利息率三、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四、股份资本和股息第四节资本主义地租一、级差地租二、绝对地租三、土地价格思考题:1、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利润的?为什么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2、利润是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的?为什么平均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3、商业利润的来源和产生的具体途径是什么?4、借贷资本的本质是什么?5、银行利润的形成和来源是什么?6、资本主义的土地价格是怎样决定的?第七章垄断资本主义(4学时)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基本特征一、垄断的形成及其实质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三、垄断和竞争第二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局限性四、国家干预调节经济的手段第三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一、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危机的加深二、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三、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和曲折性思考题:1、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是怎样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的?2、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是什么?3、如何正确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作用和局限性?4、怎样全面认识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5、为什么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具有必然性、长期性和曲折性?第八章生产和资本国际化与经济全球化(4学时)第一节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一、生产的国际化二、资本的国际化第二节经济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三、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四、经济全球化的作用第三节区域经济集团化一、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含义及组织形式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原因三、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作用第四节国际经济协调一、国际经济协调的原因二、国际经济协调的主要内容三、国际经济协调协调组织四、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思考题:1、资本国际化的程度是怎样提高的?2、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形式和作用是什么?3、国际经济协调的原因、内容和作用是什么?第九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学时)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本质一、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三、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第三节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长期性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基本路线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思考题: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2、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是什么?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5、什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第十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学时)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三、建立和完善现代产权制度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作用第二节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实现形式一、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三、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四、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其他经济形式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制经济成分五、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第三节非公有制经济形式一、劳动者个体所有制经济二、私营经济三、外资经济四、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五、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思考题:1、为什么要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种主体地位如何体现?3、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的混合所有制经济?4、为什么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学时)第一节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必然性及特点二、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价值规律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一、加快形成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性二、现代市场体系的特征三、加快形成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四、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和市场法规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经济调控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二、政府的经济职能三、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容和目标四、宏观经济调控方式和手段思考题:1、为什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具有客观必然性?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什么特殊性?3、如何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特征是什么?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四、参考书目1、马克思:《资本论》(1-3卷,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了解,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演变。
2. 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能够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政治经济学概论-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2.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价值理论- 边际效用理论- 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3.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市场供求关系- 市场竞争与垄断- 政府干预与市场失灵4. 政治经济学的政治体制-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公共政策与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比较5. 政治经济学的国际视野- 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学问题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讲授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观点。
2. 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实际案例和问题。
3. 小组研究:组织学生参与小组研究项目,提高团队合作和研究能力。
4. 实践教学:组织实地考察或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实际运用的理解。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1. 教材:《政治经济学导论》2. 参考书目:- 《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 《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 《政治经济学概论》六、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课堂参与与作业表现(占总成绩15%)。
2. 期中考试:闭卷笔试(占总成绩30%)。
3. 课程论文:撰写一篇政治经济学相关的研究论文(占总成绩25%)。
4. 期末考试:闭卷笔试(占总成绩30%)。
七、教学团队主讲教师:XXX助教:XXX八、其他要求1. 学生参加课程前需提前预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课程作业和论文需按时完成,不得抄袭或剽窃。
3. 学生应保持课堂纪律,不得影响他人学习。
以上为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安排仅供参考,教学团队有权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1”课程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梁军执笔人:冯玲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经济学院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1课程编号:201005英文名称:Political Economics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总学时:72理论学时:72 实验学时:0学分:4开设专业:贸易经济先修课程:无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本课程是一经济学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学习经济学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从基础理论出发,在理论和实践上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基本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建立马克思经济学的整体概念系统,使学生具有分析经济现象、研究经济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描述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2.应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社会再生产理论等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具体问题;;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绪论第一节什么是政治经济学1.了解国内学术界对“政治经济学”概念的三种解释;2.掌握在国内,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相对应,主要是指区别于新古典经济学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3.理解经济学的历史起源。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了解生产关系概念;2.掌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3.理解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关系。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了解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可以分解为“生产力—生产关系”原理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原理;2.掌握“生产力—生产关系”原理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原理;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原理。
第四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在处理经济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2.掌握“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研究方法;3.理解“整体性分析”的研究方法。
第一篇经典理论第一章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第一节商品与价值1.了解商品的涵义;2.掌握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3.理解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贯穿于简单商品经济的始终,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它发展成为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其它矛盾也就以更加激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二节价值形式与货币1.了解货币的职能;2.掌握货币的本质、货币流通量规律;3.理解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
第三节价值规律1.了解价值规律是支配商品经济运行的基本经济规律;2.掌握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形式;3.理解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第四节商品拜物教1.了解商品拜物教的含义;2.掌握商品拜物教的性质与根源;3.理解商品拜物教的其他表现形式。
第二章资本与剩余价值第一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1.了解人类社会的任何经济形式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制度的基础上的;2.掌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进程;3.理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扩大,西欧封建经济体内部出现的新现象。
第二节货币转化为资本1.了解资本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为基础的,通过雇佣劳动制度剥削工人所制造的剩余价值的经济制度;2.掌握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劳动力成为商品;3.理解资本的本质。
第三节剩余价值的生产1.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2.掌握剩余价值的两种生产方法、超额剩余价值;3.理解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等概念。
第四节再生产与资本积累1.了解资本主义在生产的分类;2.掌握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有机构成;3.理解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及历史趋势。
第五节资本主义工资1.了解资本主义工资的变动趋势;2.掌握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3.理解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第三章资本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在生产第一节资本循环和周转1.了解产业资本循环和周转的分析;2.掌握产业资本的总周转;3.理解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的条件。
第二节社会资本再生产1.了解单个资本与社会资本;2.掌握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分析模型;3.理解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第三节经济危机1.了解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的分析;2.掌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3.理解固定资本的更新是经济周期的物质基础。
第四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第一节价值转型1.了解利润、利润率的概念;2.掌握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3.理解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关系。
第二节商业资本与商业利润1.了解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2.掌握商业利润的实质;3.理解商业资本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三节借贷资本与利息1.了解借贷资本的运动公式;2.掌握利息率的计算方法;3.理解借贷资本使同一资本取得了双重存在。
第四节资本主义地租1.了解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2.掌握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3.理解土地的价格。
第二篇现代主流理论第五章帝国主义及其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1.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生产关系的历史暂时性;2.掌握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3.理解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帝国主义经济理论1.了解列宁帝国主义经济理论的背景与形成;2.掌握列宁对帝国主义基本特征的解释;3.理解竞争与垄断的关系。
第三节布哈林对世界经济和帝国主义问题的研究探索1.了解关于世界经济问题的研究;2.掌握关于帝国主义问题的探索;3.理解对资本主义体系崩溃问题的探讨。
第四节帝国主义的最终命运:向社会主义过渡1.了解布哈林在《过渡时期经济学》中对国家这一“超经济因素”的巨大经济意义的解释;2.掌握列宁对帝国主义最终命运的判断;3.理解20世纪初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创造出来的巨大生产力,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趋激化。
第六章社会主义革命与经济建设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社会主义革命1.了解俄国十月革命;2.掌握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创新;3.理解马恩对社会主义革命的设想。
第二节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了解布哈林关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经济理论;2.掌握列宁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经济理论;3.理解列宁关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经济理论第三节计划经济与苏联模式1.了解斯大林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形成;2.掌握斯大林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基本内容;3.理解斯大林经济模式的特征。
第七章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理论第一节岁苏联模式的反思与突破1.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学者们对苏联模式的深刻反思;2.掌握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苏联学者对苏联模式提出的批评;3.理解谋求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实质性突破,是所有试图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所无法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
第二节两种不同的经济改革之路1.了解对苏联模式的反思,推动各社会主义国家突破苏联模式的改革;2.掌握两种改革之路的政策主张和实践效果;3.理解两种改革之路的基本思想。
第八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过程1.了解马克思随社会主义经济的解释;2.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3.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不断突破传统思维模式与体制模式,从而不断解放思想和解放生产力的过程。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结构1.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2.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可以概括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理解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1.了解国民收入的分配;2.掌握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3.理解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二)实践教学的内容及要求1.讨论:商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了解商品产生与发展演变历史,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与商品二因素的基本原理,理解商品范畴的历史性。
2.习题:社会预付总资本的周转速度了解社会预付总资本的周转速度对于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掌握影响社会预付总资本的周转速度的常见因素,理解生产资本的分类。
3.习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经济背景。
了解科技革命、经济危机、世界大战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演变的影响,掌握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经济背景,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暂时性。
4.讨论:比较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了解两种改革模式不同的基本思想和政策主张,掌握上世纪60年代以后各社会主义国家突破苏联模式的基本改革方向、改革方式,理解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经济社会背景。
四、学时分配五、考核说明1.本课程所采用的考核方法:闭卷;2.本课程成绩评定的方法:总成绩采取百分制,期末考试在总评成绩中占80%,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占20%。
六、主要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一)主要教材1.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2.程恩富等《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
3. 张维达等《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二)主要参考书目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
2.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郭大力译,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年。
3.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伍晓鹰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4. 周穗明《20世纪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习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