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Ⅰ)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及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

第二章商品经济一般理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商品内部的矛盾及货币的形成、本质和职能,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问题是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商品价值量的确定,商品价值量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运用本章基本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了解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和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问题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依据及意义;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第四章资本积累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不断地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明确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问题是资本积累及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资本有机构成和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相对人口过剩;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贫困化。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产业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理论。

理解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以及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

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问题是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条件;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1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1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学分:3课程类别:计划学时:48其中讲课:48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推荐教材:朱青梅崔京波主编. 政治经济学.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参考书目:1.宋涛主编《政治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版;2. 逄锦聚、洪银兴等主编《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版;3.张维达主编《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7月第1版;4.李健英主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一是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二是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分析、认识和解决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特别是有中国特色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三是争取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结合不断发展的经济实践进行理论创新,提出较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四是为学习经济类专业的各门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使学生就业后能够较好的适应经济管理工作和经济研究工作的需要。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科学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特征,以及它的理论来源、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从而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授课内容]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根本任务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历程第二章:商品和货币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分析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及其矛盾,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和货币理论以及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

“政治经济学1”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1”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1”课程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梁军执笔人:冯玲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经济学院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1课程编号:201005英文名称:Political Economics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总学时:72理论学时:72 实验学时:0学分:4开设专业:贸易经济先修课程:无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本课程是一经济学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学习经济学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从基础理论出发,在理论和实践上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基本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建立马克思经济学的整体概念系统,使学生具有分析经济现象、研究经济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描述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2.应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社会再生产理论等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具体问题;;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绪论第一节什么是政治经济学1.了解国内学术界对“政治经济学”概念的三种解释;2.掌握在国内,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相对应,主要是指区别于新古典经济学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3.理解经济学的历史起源。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了解生产关系概念;2.掌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3.理解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关系。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了解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可以分解为“生产力—生产关系”原理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原理;2.掌握“生产力—生产关系”原理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原理;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原理。

第四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在处理经济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2.掌握“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研究方法;3.理解“整体性分析”的研究方法。

政 治经济学教学大纲修订稿

政 治经济学教学大纲修订稿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修订稿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X总学时:X适用专业:具体专业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一)课程性质政治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它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通过对政治经济学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经济类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的1、使学生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信和认同。

(三)课程任务1、讲解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包括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

2、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运行规律,包括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积累、资本循环与周转、社会资本再生产等。

3、探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趋势,包括经济危机、垄断资本主义等。

4、阐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改革等。

5、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宏观调控。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学生应按时参加课程学习,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完成规定的作业和课外阅读任务,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参加课程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获得相应学分。

四、课程教学内容(一)导言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2、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方法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唯物辩证法是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方法科学抽象法和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二)商品与货币1、商品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量2、货币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流通规律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三)资本与剩余价值1、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劳动力成为商品2、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3、资本主义工资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四)资本积累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2、资本积累的本质和源泉资本积累的本质资本积累的源泉3、资本积累的后果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五)资本的循环与周转1、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的条件2、资本的周转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速度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预付资本的总周转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六)社会资本再生产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2、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3、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3、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八)垄断资本主义1、垄断的形成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垄断的产生2、垄断组织和垄断利润垄断组织的形式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3、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金融资本的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4、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九)社会主义经济制度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现代企业制度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市场机制的构成和作用市场秩序和市场规则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目标宏观调控的手段和政策五、课程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占总成绩的X%。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概念1.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领域1.2 资本主义制度的起源和演变1.3 需求、供给和市场的基本概念第二章:经济体系和政治体系的关系2.1 经济体系与政治体系的联系和互动2.2 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和职责2.3 市场失灵:公共物品、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第三章:劳动力市场3.1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决定因素3.2 工资和雇佣决策的基本原理3.3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和市场失灵问题第四章:资本市场4.1 资本市场的基本组成和运作机制4.2 利率和资本价格的形成4.3 资本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和外部性问题第五章:国际贸易与跨国公司5.1 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5.2 跨国公司的产生、发展和影响5.3 国际贸易和跨国公司的补偿和调整机制第六章:经济增长和发展6.1 经济增长的经典模型和现代理论6.2 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演变6.3 发展政策的实践和评价第七章:收入分配和贫困问题7.1 收入分配的测度和解释7.2 收入分配的经济学原理和政策干预7.3 贫困问题的定义、测度和解决办法第八章:货币和通货膨胀8.1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货币市场8.2 通货膨胀的影响和解决办法8.3 货币政策的工具和理论第九章:国家债务和财政政策9.1 国家债务的测度和影响9.2 财政政策的管理和调整9.3 政府支出和税收的理论基础结语: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变革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对经济问题的认识和应对方式的展望。

启发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知识,理解现实中的经济问题,为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做好准备。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政治经济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大类基础课程,也是该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规范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及整个理论架构,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作出科学的解释、分析和研究,从而为其理解、分析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6学时)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二、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揭示经济规律是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一、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二、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抽象法三、政治经济学的其他方法思考题:1、为什么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经济规律为什么具有客观性?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4、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5、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第二章商品和货币(4学时)第一节商品一、商品的二因素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三、商品的价值量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第二节货币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二、货币的职能三、货币流通规律第三节价值规律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二、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三、价值规律的作用思考题:1、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2、如何理解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3、怎样理解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4、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5、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6、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是什么?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6学时)第一节货币向资本的转化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二、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率第三节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第四节资本主义工资一、工资的实质二、工资的基本形式思考题: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如何形成的?2、劳动力商品有什么特点?3、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4、资本的本质是什么?5、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6、在生产自动化的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是什么?7、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第四章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2学时)第一节社会再生产和资本积累一、再生产的一般概念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三、资本积累第二节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过剩人口一、资本有机构成及其提高趋势二、相对人口过剩第三节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二、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思考题: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怎样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大再生产?2、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必然性是什么?3、资本技术构成、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有机构成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4、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是什么?第五章资本流通过程(6学时)第一节资本循环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二、产业资本循环是三个循环的统一三、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的条件第二节资本周转一、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第三节社会资本再生产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社会总产品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第四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三、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思考题: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是什么?2、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是什么?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是什么?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经济危机为什么会周期性爆发?第六章剩余价值的分割(4学时)第一节产业资本和产业利润一、利润和平均利润二、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三、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一、商业资本二、商业利润三、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第三节借贷资本和利息一、借贷资本二、利息和利息率三、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四、股份资本和股息第四节资本主义地租一、级差地租二、绝对地租三、土地价格思考题:1、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利润的?为什么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2、利润是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的?为什么平均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3、商业利润的来源和产生的具体途径是什么?4、借贷资本的本质是什么?5、银行利润的形成和来源是什么?6、资本主义的土地价格是怎样决定的?第七章垄断资本主义(4学时)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基本特征一、垄断的形成及其实质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三、垄断和竞争第二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局限性四、国家干预调节经济的手段第三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一、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危机的加深二、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三、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和曲折性思考题:1、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是怎样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的?2、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是什么?3、如何正确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作用和局限性?4、怎样全面认识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5、为什么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具有必然性、长期性和曲折性?第八章生产和资本国际化与经济全球化(4学时)第一节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一、生产的国际化二、资本的国际化第二节经济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三、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四、经济全球化的作用第三节区域经济集团化一、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含义及组织形式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原因三、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作用第四节国际经济协调一、国际经济协调的原因二、国际经济协调的主要内容三、国际经济协调协调组织四、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思考题:1、资本国际化的程度是怎样提高的?2、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形式和作用是什么?3、国际经济协调的原因、内容和作用是什么?第九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学时)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本质一、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三、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第三节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长期性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基本路线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思考题: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2、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是什么?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5、什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第十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学时)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三、建立和完善现代产权制度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作用第二节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实现形式一、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三、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四、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其他经济形式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制经济成分五、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第三节非公有制经济形式一、劳动者个体所有制经济二、私营经济三、外资经济四、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五、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思考题:1、为什么要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种主体地位如何体现?3、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的混合所有制经济?4、为什么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学时)第一节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必然性及特点二、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价值规律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一、加快形成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性二、现代市场体系的特征三、加快形成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四、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和市场法规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经济调控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二、政府的经济职能三、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容和目标四、宏观经济调控方式和手段思考题:1、为什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具有客观必然性?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什么特殊性?3、如何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特征是什么?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四、参考书目1、马克思:《资本论》(1-3卷,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了解,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演变。

2. 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能够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政治经济学概论-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2.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价值理论- 边际效用理论- 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3.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市场供求关系- 市场竞争与垄断- 政府干预与市场失灵4. 政治经济学的政治体制-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公共政策与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比较5. 政治经济学的国际视野- 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学问题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讲授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观点。

2. 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实际案例和问题。

3. 小组研究:组织学生参与小组研究项目,提高团队合作和研究能力。

4. 实践教学:组织实地考察或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实际运用的理解。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1. 教材:《政治经济学导论》2. 参考书目:- 《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 《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 《政治经济学概论》六、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课堂参与与作业表现(占总成绩15%)。

2. 期中考试:闭卷笔试(占总成绩30%)。

3. 课程论文:撰写一篇政治经济学相关的研究论文(占总成绩25%)。

4. 期末考试:闭卷笔试(占总成绩30%)。

七、教学团队主讲教师:XXX助教:XXX八、其他要求1. 学生参加课程前需提前预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课程作业和论文需按时完成,不得抄袭或剽窃。

3. 学生应保持课堂纪律,不得影响他人学习。

以上为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安排仅供参考,教学团队有权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论(6学时)通过导论的学习,使同学们正确理解和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增强学习政治经济学的自觉性。

第二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3学时)通过对本章的学习, 使同学们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必然性与过程;认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殊性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本质有进一步的认识。

培养学生努力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理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提高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第三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6学时)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的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的规定性及其依据;启发同学们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紧紧围绕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探索深化所有制和分配制度改革的途径和措施;努力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

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6学时)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规定性;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市场体系的内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联系和区别。

启发同学们充分运用现代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进一步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途径和措施。

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6学时)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所包含的主要对象;正确理解各微观主体之间的关系和各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引导同学正确理解中国国有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探讨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和途径。

第六章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6学时)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和掌握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的涵义;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的条件;社会总供求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和形式;提高同学们运用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理论,观察、分析和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能力。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政治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实践。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指导框架,促进深入学习和讨论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

二、课程目标1. 使学生了解政治和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评估和解释不同政治经济模式的优缺点;3. 强调政治经济学对现实世界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参与到当代政治经济问题的讨论中。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演讲、讲解和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2.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和辩论不同的政治经济观点。

3. 个人研究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政治经济学领域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学术论文。

四、课程内容1.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1.1 政治与经济的概念和定义1.2 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1.3 政治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 经济理论2.1 供给与需求理论2.2 边际效用理论2.3 成本与效益分析2.4 市场失灵理论3. 政治经济体制3.1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3.2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3.3 混合经济体制3.4 经济全球化与地区经济一体化4. 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社会问题4.1 收入分配与贫富差距4.2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4.3 公共政策与社会公正4.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考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个人研究论文:对学生完成的个人研究论文进行评估,考察他们对政治经济学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考试:设立中期和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参考教材1. A. C. Pigou,《政治经济学原理》2. Joseph E. Stiglitz,《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学》3. Robert Cooter,《经济学与公共政策》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政治经济学概述与课程介绍2. 第二周:政治与经济的关系3. 第三周:经济理论4. 第四周:政治经济体制5. 第五周: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社会问题6. 第六周:复习与总结以上为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旨在提供一个系统的教学框架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深入学习和了解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政治经济学课,是电大经济类各专业(包括成招生与普招生、现代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的公共必修课,也是经济类第一学期开出的基础理论课,它在整个经济类的课程中处于基础地位。

二、课程特点本课程的特点是:它研究的内容涉及社会经济运动的本质、矛盾和规律及当代社会经济的基本问题,因此,它是一门具有理论性强、学术观点多、内容变动较大等特点的课程。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受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教育,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提高思想觉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研究问题;另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经济理论、基本经济知识和主要经济规律,为进一步学习经济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内容分重点掌握、掌握和一般了解三个层次。

重点掌握的部分,是与现实经济生活联系紧密,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将来从事经济管理工作都有用的知识。

对于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深刻理解,准确记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掌握的部分是学习完这门科学后应该具备的知识,对于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正确理解,准确记忆。

一般了解的部分,是学生应该熟悉的经济常识,对于这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能了解就可以了。

五、教学要求导言四、教学内容的层次划分一、重点掌握:(一)名词:1. 生产力2.生产资料3. 生产关系4.生产方式5.劳动力6.经济规律(二)问题: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3.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4. 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5. 经济规律的类型、客观性、特点及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二、掌握:(一)名词:1. 劳动资料2.劳动对象(二)问题:1. 物质资料生产2.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三、一般了解:1 .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第一章商品经济及其规律一、重点掌握:(一)名词:1. 商品2.使用价值3•价值4.交换价值5.具体劳动6.抽象劳动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8.货币9.货币流通规律10.通货膨胀11 •通货紧缩12.信用货币13.劳动生产率14.价值规律(二)问题:1. 商品生产产生和存在的条件2.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二重性的关系3. 私人(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4. 商品价值量的确定,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5. 货币的本职和职能6. 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7.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发生的原因8•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二、掌握:1.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2. 简单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3. 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私人(或局部)劳动与社会劳动4. 货币的产生三、一般了解:1. 商品经济的历史地位2. 相对价值形式3. 等价形式第二章社会化生产一、重点掌握:(一)名词:1. 生产社会化2.分工3.社会分工4. 协作(二)问题:1. 社会化大生产及其内容,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2. 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间分配的因素3. 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实现形式二、掌握:1. 社会化大生产的成熟阶段:机器大工业阶段2. 社会化大生产的现代化阶段:生产垄断化;生产国际化三、一般了解:(一)名词:1. 自然分工2.个别分工(二)问题:1 .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的社会化2. 社会化大生产的形成阶段:简单协作阶段;工场手工业阶段第三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上)一、重点掌握:(一)名词:1. 资本2.剩余价值3.不变资本4.可变资本5.剩余价值率6.绝对剩余价值7. 相对剩余价值8.超额剩余价值9.资本积累10.资本积聚11.资本集中12.成本价格13.利润14.利润率15.资本循环16.资本周转17.固定资本18.流动资本19.社会总产品(二)问题:1.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2.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3.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4. 剩余价值是怎样被生产出来的?5. 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6. 资本积累的原因和实质,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因素7. 成本价格出现以后,商品价值的变化8.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9. 产业资本循环及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10. 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据和意义,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根据11. 资本周转及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12. 研究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重要意义13.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14.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15.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基本原理二、掌握:(一)名词:1. 必要产品2.剩余产品3.必要劳动4.剩余劳动 5.劳动力商品6.资本的本质7.资本有机构成(二)问题:1.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2. 固定资本磨损:物质磨损和精神磨损3. 预付资本总周转4. 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三、一般了解:1. 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下)一、重点掌握:(一)名词:1. 平均利润率2.平均利润3.生产价格4. 垄断利润5.商业资本6.商业利润7.借贷资本8.利息9.国民收入10.资本主义地租11. 超额利润(二)问题:1.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2.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3. 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4. 垄断利润及其来源5. 国民收入的构成,决定国民收入增长的因素6. 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7.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剩余价值是怎样被瓜分的8.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二、掌握:1. 商业利润的来源和本质2. 利息的本质和利息率的确定3. 银行利润的来源和本质4. 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原因和源泉三、一般了解:1. 垄断地租2. 矿山地租3. 建筑地段地租4. 各国工资水平的差第五章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重点掌握:(一)名词:1. 资源配置2.产权3.经济体制4.市场5.市场机制6.市场体系7.市场经济体制8. 股份制企业9.生产集中10.垄断11.混合联合公词12.虚拟资本13.创业利润14.期货市场15.货币资金市埸16.资本主义金业17.金融资本18.金融寡头19.期货交易20.证券交易市场21.专利权22.地产市场23.技术市场24.信息市场25.知识产权26.票据贴现27.准备金(二)问题:1. 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衡量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的标准2.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3.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的三种模式和它们各自的特征4. 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主体,它们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各自所处的地位和作用5. 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时期,价格的形成6. 垄断竞争和垄断价格的形成7. 期货市场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8. 劳动力价格的确定9. 货币资本市场价格的确定10. 金融资本的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11. 股票价格的确定,引起股市波动的因素,股市的作用12. 知识产权包括的内容及知识产权市场二、掌握:1. 商品市场与生产要素市场的区别2. 资本主义银行及其业务三、一般了解:(一)名词:1. 独资企业2.合伙企业3.垄断公司4.食利者阶层5.股票持有者阶层6.经营者阶层7.领导阶层(二)问题:1.非垄断中小企业2. 资本主义商业形第六章资本主义政府的经济职能一、重点掌握:(一)名词:1 .国有经济成份2.国家财政3.公开市场业务4.财政平衡 5.准备金率6 •再贴现(二)问题:1. 资本主义国家执行经济职能的目标、内容2. 资本主义国有经济成份的形式、性质和作用3. 资本主义国家财政政策的内容,运用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所采取的措拖4. 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货币政策的中心点国家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5.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计划调节的计划种类,运用计划调节的手段和计划调节的局限性二、掌握:1. 国有经济成份的形成及途径2. 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原因和社会福利政策的内容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三、一般了解:1. 对社会福利政策的评价第七章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一、重点掌握:(一)名词:1.国际贸易2.国际市场价值3.国际市场价格4.国际垄断同盟5•比较利益6.贸易顺差7.贸易逆差8.关税壁垒9.倾销10.外汇11.汇率12.国际收支13.国际储备14.经济一体化15.经济全球化16.资本输出17.共同市场(二)问题:1. 国际市场价值,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商品交换可以获得比较利益2. 要使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更大的份额,同时又要保护本国市场所应采取的措施3. 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对于输入国和输出国及劳动者本人的影响4. 外汇市场,汇率的种类,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5. 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原因、资本输出的形式和后果6. 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客观必然性7. 经济全球化及其特征,经济全球化的两重作用二、掌握:1. 货币贬值与货币降值2. 国际收支项目及支付国际收支逆差的手段3. 国际经济的局部一体化4. 国际经济的区域化、集团化5. 经济区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6. 国际垄断资本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掠夺7. 新殖民主义三、一般了解:(一)名词:1. 购买力平价(二)问题:1. 金本位制和金平价2.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建立与瓦解3. 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第八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历史趋势一、重点掌握:(一)名词:1. 经济危机2.资本原始积累(二)问题:1.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2. 经济危机的表现和实质,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3.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不能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4. 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二、掌握:1.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2. 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必然性3. 帝国主义及其历史地位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作用及其历史过渡性三、一般了解:1.市场实现条件的限制2. 市场上的三种商品过3.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基本矛盾的激化第九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所有制结构一、重点掌握:(一)名词:1. 国家所有制2.国有国营3.国家委托经营4.承包经营5.租赁经营6.集体所有制7.家庭承包经营8.合作社9.股份合作制10.个体经济11.私营经济(二)问题: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4. 社会主义的本质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6. 国家所有制经济的性质、特征、作用和实现形式7. 集体所有制的特征、作用和实现形式8. 股份制及其作用9. 合作社和股份合作制的特征及优点10. 正确对待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二、掌握:1.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三、一般了解:1.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第十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重点掌握:1. 市场经济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方法2. 中国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 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原则4.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二、掌握:1.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2. 西方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对于市场经济的一致意见3. 中国市场经济的特占八\、第"一章现代企业制度一、重点掌握:(一)名词:1. 企业法人2.有限责任制度3.股份有限公司4.企业经济行为5.企业家(二)问题:1.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主要内容和核心、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组织形式2. 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和方向3. 影响企业经济行为的因素,企业经济行为的内容4. 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5. 建立企业家市场,企业家队伍成长的条件二、掌握:1.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机构2. 将国有企业的改革与改组、改造与加强管理相结合3. 中国需要大批企业家第十二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体系一、重点掌握:(一)名词:1. 市场体系2.金融市场3.价格体系(二)问题:1. 市场体系的特征和作用,整个市场体系的枢纽2. 商品市场的构成3. 生产要素市场的构成4. 影响价格的因素5. 市场竞争与垄断二、掌握:(一)名词:1. 直接融资2.间接融资3.商品比价4. 商品差价(二)问题:1.理论价格与市场价格三、一般了解:1. 商品市场的组织形式第十三章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一、重点掌握:(一)名词:1. 经济增长2.经济增长率3.经济发展4.经济效益5.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6.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7.产业结构8.经济发展战略9.知识经济10.可持续发展战略(二)问题:1. 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和决定经济增长速度的条件2. 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实现技术进步的途径和关键3. 经济效益提高的条件,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4. 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5. 提高经济效益应考虑和解决的核心问题6. 经济增长方式要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7.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志8.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9. 高科技产业的重要性10.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二、掌握:1. 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的关系2. 三次产业的划分及其发展趋势3. 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工业、农业各自内部的关系4. 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5. 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及其特点6. 知识经济和科教兴国战略三、一般了解:1. 产业的地区布局第十四章国民收入的分配和使用一、重点掌握:(一)名词:1.国民生产总值2.国民收入3.分税制4. 税利分流5.国内生产总值(二)问题:1. 国民生产总值及国内生产总值2. 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核心问题3. 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调整国家与国有企业分配关系的方式4. 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分配关系的目的,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分配关系的方式5. 国民收入的使用二、掌握:1.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第十五章个人收入的分配和使用一、重点掌握:(一)名词:1.按劳分配2.按生产要素分配3.风险报酬4.社会保障制度(二)问题:1.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按劳分配的性质和作用2.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3 .按生产要素分配及其具体形式4. 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和重点5. 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特征和内容二、掌握:1. 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的特点2. 个人收入调节的手段3. 个人收入的使用三、一般了解:1.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报酬形式2. 工资制度改革第十六章对外经济关系一、重点掌握:(一)名词:1.进口替代2.出口导向(二)重点问题:1.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发展中国家所遇到的机遇和挑战2. 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及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3. 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目标和战略4. 引进技术的作用和原则5. 利用外资的作用、方式和应注意的问题二、掌握:1. 改革外贸体制2. 对外经济合作三、一般了解:1. 发展出口贸易和改善对进口的管理2. 引进技术的方式3. 技术价格和支付方式第十七章宏观经济管理和调节一、重点掌握:(一)名词:1.宏观经济2.宏观经济管理3.宏观经济调节 4 .社会总供给5.社会总需求(二)重点问题:1. 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2. 宏观经济管理的性质和职能(或任务)3. 宏观经济调节的内容和手段二、掌握:1.宏观经济管理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Ⅰ)教学大纲一、课程代码 4010501二、课程名称(1)中文名政治经济学(Ⅰ)(2)英文名 Political Economics(Ⅰ)三、课程管理院(系)及教研室经济贸易学院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四、大纲说明1、适用专业、层次全校经济学类各专业以及管理学类各专业,本科层次2、学时与学分数周学时3,16周共48学时;3学分3、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的性质是学科基础课,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政治经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对认识客观经济规律的指导意义,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本质,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提高学生应用经济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先行、后续课程无先行课程。

后续课程为《政治经济学》(Ⅱ)、《西方经济学》5、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考试方式为全校统一闭卷考试(校级教考分离),卷面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五、纲目导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理解和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明确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学习意义;难点是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教学时数] 3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传统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第一篇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基本含义和内容,理解和掌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基本经济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所有制与产权、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难点是所有制与产权。

[教学时数] 3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传统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一、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二、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知识拓展,不作考试要求)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二、产权和产权制度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学生自学,不作考试要求)一、生产力的性质及其作用二、分工与协作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二、制度创新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影响第二章商品和价值[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商品、价值的基本概念,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及其内在矛盾、劳动价值理论、价值规律;难点是劳动价值理论[教学时数] 6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传统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第一节商品及其内在矛盾一、商品经济二、使用价值和价值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四、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第二节价值量一、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时间二、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第三节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一、市场经济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货币流通规律有初步的掌握。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教学重点是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难点是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规律。

[教学时数] 3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第一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一、货币的起源二、货币的职能第二节货币的形式(学生自学,不作考试要求)第三节货币流通量一、货币的层次(知识拓展,不作考试要求)二、货币乘数(知识拓展,不作考试要求)三、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第四章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资本及其价值增殖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资本集聚、资本集中、资本经营和资本循环周转规律有初步的认识和掌握。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资本价值增值、资本集聚、资本集中和资本循环周转;难点是资本循环。

[教学时数] 6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传统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

第一节资本及其价值增值一、资本的含义二、资本的形态和构成三、资本价值增值和利润第二节资本经营一、资本集聚和资本集中二、资本经营(知识拓展,不作考试要求)第三节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一、资本的循环二、资本的周转第五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基本理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两大部类的划分理论、社会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难点是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教学时数] 6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传统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第一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一、社会总资本及其运动二、社会总产品和社会生产部门的分类——两大部类的划分三、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出的实现第二节社会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一、社会简单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各自的实现条件二、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基本实现条件第三节社会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一、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二、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第四节供求平衡与市场实现(学生自学,不作考试要求)一、供求平衡与不平衡二、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第六章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信用和信用制度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虚拟资本和股份制的知识有初步的掌握。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信用及其功能、银行资本、股份公司和股票价格、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难点是资本与虚拟经济。

[教学时数] 6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传统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第一节信用及其功能一、信用的产生及形式二、信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第二节信用制度一、银行和银行资本二、股份公司和股票价格第三节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一、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的产生二、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关系三、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第七章竞争与垄断(学生自学,不作考试要求)第二篇资本主义经济第八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方法以及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资本总公式、劳动力成为商品、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方法;难点是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教学时数] 5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传统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第一节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雇佣劳动制度第二节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二、劳动力成为商品及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第三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三、剩余价值率第四节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一、绝对剩余价值二、相对剩余价值三、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规律第九章资本主义的分配[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工资、利润、地租的本质有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工资的本质、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商业利润、地租;难点是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教学时数] 5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传统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第一节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一、工资的本质二、工资的基本形式三、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第二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成本价格,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本质联系与区别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部门之间的竞争,平均利润率的决定因素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第三节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地租一、商业资本的职能、商业利润的源泉二、借贷资本的形成、利息的本质三、资本主义地租——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条件第十章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知识拓展,不作考试要求)[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历史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现代企业组织和企业制度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历史演进、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组织与治理结构;难点是企业组织和治理结构。

[教学时数] 3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传统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第一节企业和资本主义企业制度一、企业的含义二、企业制度的含义和内容第二节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历史演进一、资本主义的个人业主制企业二、从自然人企业到公司制企业的发展三、股份公司与资本主义企业财产关系的变化六、课程学时分配表七、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吴树青顾问,逢锦聚等主编,《政治经济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

该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核心课程教材,获得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