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及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

第二章商品经济一般理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商品内部的矛盾及货币的形成、本质和职能,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问题是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商品价值量的确定,商品价值量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运用本章基本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了解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和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问题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依据及意义;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第四章资本积累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不断地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明确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问题是资本积累及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资本有机构成和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相对人口过剩;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贫困化。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产业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理论。

理解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以及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

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问题是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条件;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经济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战胜旧世界和创造新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集中体现和反映。

正如列宁所说:“使马克思的理论得到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的是他的经济学说。

”作为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这门课是专业基础理论课,学好这门课不仅能够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是分析社会经济变化的利器,而且可以为其他专业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使学生能够透过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各种社会制度的本质,认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将自己的命运同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更加自觉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微观经济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教学重点是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经济危机理论等基本原理,为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奠定坚实的基础;难点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增强识别各种所谓的经济学理论,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术研究资料整理和专题讨论,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了解,并掌握该学科的发展动态。

通过分析研究,学会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一)内容导论(2学时)1.教学内容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政 治经济学教学大纲修订稿

政 治经济学教学大纲修订稿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修订稿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X总学时:X适用专业:具体专业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一)课程性质政治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它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通过对政治经济学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经济类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的1、使学生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信和认同。

(三)课程任务1、讲解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包括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

2、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运行规律,包括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积累、资本循环与周转、社会资本再生产等。

3、探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趋势,包括经济危机、垄断资本主义等。

4、阐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改革等。

5、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宏观调控。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学生应按时参加课程学习,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完成规定的作业和课外阅读任务,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参加课程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获得相应学分。

四、课程教学内容(一)导言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2、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方法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唯物辩证法是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方法科学抽象法和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二)商品与货币1、商品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量2、货币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流通规律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三)资本与剩余价值1、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劳动力成为商品2、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3、资本主义工资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四)资本积累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2、资本积累的本质和源泉资本积累的本质资本积累的源泉3、资本积累的后果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五)资本的循环与周转1、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的条件2、资本的周转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速度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预付资本的总周转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六)社会资本再生产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2、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3、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3、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八)垄断资本主义1、垄断的形成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垄断的产生2、垄断组织和垄断利润垄断组织的形式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3、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金融资本的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4、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九)社会主义经济制度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现代企业制度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市场机制的构成和作用市场秩序和市场规则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目标宏观调控的手段和政策五、课程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占总成绩的X%。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经济与管理类学科的十一门核心课程之一,是经济与管理类学科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经济学专业的专业课。

属于经济与管理类所有专业的必修课。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为下一阶段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为此,要求学生有哲学、逻辑学、历史学、写作等相关知识。

掌握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1、2、3、4、5、6、7、11、13、15、16、17、18、19、21。

难点2、4、5、7、13、16。

其中10、12章,第六章的第3节、11章的第3节、20章的2和3节、21章的第2节属自学章节,课堂不作介绍。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哲学、历史文化学、逻辑学、写作等知识是学好本课程的知识准备,对社会经济热点的敏感性有利于经济理论的深刻理解。

以上课程应是本课程的前提或平行,而西方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国际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等是本课程的后续。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教材:《政治经济学》,逄锦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

2.参考书:(资本主义部分),徐禾等编《政治经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1975年8月。

(六)教学时数:本门课程的教学总时数为64学时。

(七)考核:平时考核:期末考试:闭卷考试。

三、课程内容导论(1学时)教学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通过学习要弄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它的性质及其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它研究经济事物所使用的主要方法。

重点内容:1、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2、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和任务是揭示社会经济运动规律;3、理解政治经济学研究运用的根本科学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主要内容: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四、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五、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旨在让学习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学习方法、逻辑结构。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 导论(6学时)【考核要求及要点】一、识记1、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独立的经济学。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5、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是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其中,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构成生产资料。

6、生产力是指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

它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7、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

它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客观的物质经济关系。

8、生产关系所有制形式,就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

9、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10、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也就是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有:古典政治经济学与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二、领会与应用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2、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必须在矛盾的运动中紧密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3、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和类型。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其精髓是科学的世界观、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10学时)【考核要求及要点】一、识记1、商品是用来交换(或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二因素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的某种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使用价值是构成一切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它是一个永恒范畴。

3、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4、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上进行的劳动,它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了解,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演变。

2. 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能够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政治经济学概论-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2.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价值理论- 边际效用理论- 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3.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市场供求关系- 市场竞争与垄断- 政府干预与市场失灵4. 政治经济学的政治体制-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公共政策与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比较5. 政治经济学的国际视野- 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学问题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讲授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观点。

2. 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实际案例和问题。

3. 小组研究:组织学生参与小组研究项目,提高团队合作和研究能力。

4. 实践教学:组织实地考察或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实际运用的理解。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1. 教材:《政治经济学导论》2. 参考书目:- 《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 《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 《政治经济学概论》六、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课堂参与与作业表现(占总成绩15%)。

2. 期中考试:闭卷笔试(占总成绩30%)。

3. 课程论文:撰写一篇政治经济学相关的研究论文(占总成绩25%)。

4. 期末考试:闭卷笔试(占总成绩30%)。

七、教学团队主讲教师:XXX助教:XXX八、其他要求1. 学生参加课程前需提前预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课程作业和论文需按时完成,不得抄袭或剽窃。

3. 学生应保持课堂纪律,不得影响他人学习。

以上为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安排仅供参考,教学团队有权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论(6学时)通过导论的学习,使同学们正确理解和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增强学习政治经济学的自觉性。

第二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3学时)通过对本章的学习, 使同学们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必然性与过程;认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殊性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本质有进一步的认识。

培养学生努力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理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提高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第三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6学时)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的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的规定性及其依据;启发同学们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紧紧围绕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探索深化所有制和分配制度改革的途径和措施;努力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

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6学时)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规定性;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市场体系的内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联系和区别。

启发同学们充分运用现代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进一步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途径和措施。

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6学时)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所包含的主要对象;正确理解各微观主体之间的关系和各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引导同学正确理解中国国有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探讨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和途径。

第六章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6学时)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和掌握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的涵义;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的条件;社会总供求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和形式;提高同学们运用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理论,观察、分析和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能力。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政治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实践。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指导框架,促进深入学习和讨论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

二、课程目标1. 使学生了解政治和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评估和解释不同政治经济模式的优缺点;3. 强调政治经济学对现实世界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参与到当代政治经济问题的讨论中。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演讲、讲解和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2.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和辩论不同的政治经济观点。

3. 个人研究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政治经济学领域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学术论文。

四、课程内容1.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1.1 政治与经济的概念和定义1.2 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1.3 政治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 经济理论2.1 供给与需求理论2.2 边际效用理论2.3 成本与效益分析2.4 市场失灵理论3. 政治经济体制3.1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3.2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3.3 混合经济体制3.4 经济全球化与地区经济一体化4. 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社会问题4.1 收入分配与贫富差距4.2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4.3 公共政策与社会公正4.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考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个人研究论文:对学生完成的个人研究论文进行评估,考察他们对政治经济学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考试:设立中期和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参考教材1. A. C. Pigou,《政治经济学原理》2. Joseph E. Stiglitz,《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学》3. Robert Cooter,《经济学与公共政策》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政治经济学概述与课程介绍2. 第二周:政治与经济的关系3. 第三周:经济理论4. 第四周:政治经济体制5. 第五周: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社会问题6. 第六周:复习与总结以上为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旨在提供一个系统的教学框架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深入学习和了解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Syllabus of《Political Economics》课程代码:221101004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2学期总学时: 72(讲课:72)总学分:4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适用专业:经济学专业一、课程简介《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经济类专业大学本科阶段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以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其科学原理,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学对象与方法、商品经济、资本与剩余价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任务等。

该门课程的开设为后续学习金融学、财政学等课程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使学生一方面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理解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般规律,尤其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发展、各种矛盾的出现与激化使资本主义无法在内部解决,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规律;另一方面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所揭示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与各种经济范畴,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不同角度把握市场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各种客观要求与条件。

同时在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判断(备注:毕业要求具体内容详见经济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导论教学内容:第一节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1. 物质资料生产三要素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3.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方法1. 经济规律与经济主体2. 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源与流1.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分化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生学习预期成果:通过讲授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分析方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分化。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政治经济学英文名称: Political Economics课程编码:02102B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总学时:64总学分:4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先选修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开课系部:政法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政治经济学课程既是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又是一门经济理论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认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经济现象、经济运行的能力,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的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也为毕业后能较好地开展工作,奠定正确的思想立场观点和经济学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内容与要求】本本章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要使学生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认识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了解)1、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了最初的理论考察。

2、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

3、在传统的经济学说史上,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之后的若干资产阶级经济学说被称为“庸俗经济学”。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了解)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于19世纪。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唯物史观的创立;古典政治经济学。

3、列宁和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掌握)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劳动过程的三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掌握)(重点)1、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英文名称:《Political Economics》(Capitalist)学 分: 2 总学时: 36实验(上机)学时: 无开课专业: 财务管理专业、资产评估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物业管理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政治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把握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资本运行的基本问题,了解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从而科学地认识经济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二、预修课程:无三、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章 节 内 容 学时 第一章 导论 2课时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政治经济学名称的由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的理论。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相比的特点。

经济规律的类型和体系。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阶级性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6课时第一节商品商品的两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商品的价值量。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节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货币的职能。

货币流通规律。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三节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和作用。

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的外在表现。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生产4课时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剩余价值的本质和来源。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和区分及其意义。

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门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基本原理的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和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和现状,认清资本主义经济实质及其在当代的新特征,懂得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规律,认识借鉴资本主义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的意义,坚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理想信念。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受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提高思想觉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研究问题。

(二)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经济理论、基本经济知识和主要经济规律,为进一步学习财经类各专业的专业课程以及为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时数分配建议表四、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导言、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四个部分,具体如下:导言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重点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及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

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二、教学内容1、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三、教学重点难点难点:经济规律的类型;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重点: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

第一章商品经济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重点掌握: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商品二重性、劳动二重性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私人(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价值量的确定,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地位、命运和经济行为的影响;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对货币流通规律的运用;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作用;生产社会化及其内容;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间分配的主要因素;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及其在商品经济中的实现形式。

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二、教学内容(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商品经济的产生2.商品经济的发展(二)商品及其属性1.商品的二重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2.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3.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4.商品的价值量(三)货币及其代用品1.价值形式的发展2.货币的本质和职能3.货币流通和纸币流通(四)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1.价值规律的内容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3.价值规律的作用(五)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1.生产的社会化2.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规律3.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实现难点: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与发达商品经济;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货币的产生(价值形式的发展);商品经济中的需求与供给。

重点: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和纸币流通;分工和协作产生新的生产力。

第二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重点掌握: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的属性;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资本积累及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因素;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产业资本循环及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及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研究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重要意义;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基本原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垄断利润及其来源;资本主义地租的两种形式(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二、教学内容(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概述1.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2.雇佣劳动和剩余价值(二)资本主义的生产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2.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3.资本的积累(三)资本主义流通1.资本的循环2.资本的周转3.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四)资本主义的分配和消费1.资本主义分配2.资本主义消费3.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难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的解决;劳动力商品;固定资本磨损(物质磨损和精神磨损);预付资本的总周转;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利息的本质和利息率的确定;资本主义地租及其本质。

重点:借贷资本的特征;垄断地租、矿山地租和建筑地段地租;资本主义的消费。

第三章、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重点掌握:衡量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的标准及资源配置的方式;市场机制的内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主体及它们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各自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垄断竞争及其特点;垄断价格的形成;劳动力商品市场价格的确定;货币资本市场的供求关系及市场价格;金融资本的形成及金融寡头的统治;股票价格的确定,引起股市波动的因素,股市的作用;知识产权所包括的内容。

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二、教学内容(一)市场经济1.资源和资源配置2.市场、市场机制、市场体系3.市场经济的类型(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主体1.资本主义企业2.资本家阶级3.雇佣劳动者阶级4.中间阶级5.资产阶级政府(三)资本主义商品市场1.自由竞争与价格形成2.垄断竞争与价格形成3.资本主义商业形式(四)资本主义下的生产要素市场1.劳动力市场2.金融市场3.地产、技术、信息市场难点:市场经济的类型;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的三种模式及其各自的特征;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价格的形成;资本主义的商业形式;商业银行的业务;信息业和信息市场重点:非垄断中小企业;相对过剩人口。

第四章、资产阶级政府的经济职能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重点掌握:资产阶级政府执行经济职能的内容和实质;资本主义国有经济成份的形式和作用;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所采取的措施,财政政策的紧缩与扩张;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货币政策的中心点,国家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

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二、教学内容(一)国有经济成分1.资产阶级政府执行经济职能的内容和实质2.国有经济成分的形成3.国有经济成分的形式4.国有经济成分的作用5.国有经济成分的性质(二)国家调节经济1.国家财政政策2.国家货币政策3.国家调节经济的其它措施(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作用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重点:国有经济成分的形成途径及性质;资本主义国家调节经济的立法行政手段、社会福利政策、计划调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难点:资本主义国家调节经济的立法行政手段第五章、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重点掌握:商品的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之间的关系;促使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更大的份额,同时保护自己国内市场所应采取的措施;在浮动汇率制下,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对于输入国和输出国及劳动者本人的影响;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原因,资本输出的形式和后果;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客观必然性;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及其特征,经济全球化的两重作用。

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二、教学内容(一)资本主义国际贸易1.商品的国际市场价值和国际市场价格2.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和垄断3.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二)国际货币信贷关系1.外汇与汇率2.资本的国际流动(三)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1.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客观必然性和形态2.经济全球化趋势3.国际经济的区域化、集团化,局部一体化4.资本国际化、全球化与国际经济秩序重点:国际经济的区域化、集团化、局部一体化;经济区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

难点:资本国际化的形态;资本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第六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历史趋势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重点掌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经济危机的表现和实质,经济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次调整及其原因;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二、教学内容(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1.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2.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阶级表现(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危机的表现和实质2.危机的可能性与现实性3.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调整和发展趋势1.基本矛盾和生产方式调整2.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3.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4.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代替重点: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必然性。

难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

第七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所有制结构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重点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家所有制经济的性质、特征和作用;国有经济实行股份制改造的作用;集体所有制的基本特征、作用和形式;合作社和股份合作制的特点及优点;正确对待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二、教学内容(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2.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二)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国家所有制3.集体所有制4.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重点: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难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

第八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重点掌握:市场经济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方法;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性;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主要内容、主要组织形式、公司的组织机构;国有企业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影响企业经济行为的主要因素,企业经济行为的主要内容;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企业家队伍;市场体系的特征和作用;商品市场的构成;生产要素市场的构成;市场决定价格的必要性,影响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市场竞争与垄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