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门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基本原理的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和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和现状,认清资本主义经济实质及其在当代的新特征,懂得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规律,认识借鉴资本主义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的意义,坚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理想信念。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受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提高思想觉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研究问题。
(二)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经济理论、基本经济知识和主要经济规律,为进一步学习财经类各专业的专业课程以及为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时数分配建议表四、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导言、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四个部分,具体如下:导言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重点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及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
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二、教学内容1、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三、教学重点难点难点:经济规律的类型;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重点: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
第一章商品经济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重点掌握: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商品二重性、劳动二重性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私人(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价值量的确定,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地位、命运和经济行为的影响;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对货币流通规律的运用;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作用;生产社会化及其内容;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间分配的主要因素;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及其在商品经济中的实现形式。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授课大纲Political Economics课程编号:课程种类: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经济学、管理学等先修课程:后续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转型经济学总学分: 3 学分其中实验学分: 0授课目标与要求:政治经济学是本科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在必然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以及与其之联系的经济运行体系,是一门全面揭穿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经过这一课程的学习,既可以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有助于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完满、正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
授课内容与学时安排序号章目名称学时分配章目名称学时分配解说序号解说实验实验1导言36第五章社会总资本8再生产和市场实现2第一章生产力、生47第六章信用制度与4产关系和生产方式虚假资本3第二章商品和价值58第七章竞争与垄断34第三章钱币与钱币59第八章今世资本主5流通量义经济5第四章资本及其循610第九章社会主义市5环和周转场经济导言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一、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政治经济学是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任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经济规律涵义、特色。
三、政治经济学方法唯物辩证法。
科学的抽象法。
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的一致。
现代科学和经济方法的借鉴和应用。
四、学习政治经济学意义正确认识今世资本主义的重要科学依据。
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基础。
成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有力武器。
学习专业理论的基础。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物质资料生产的含义。
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
二、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含义。
生产、交换、分配与花销的互有关系。
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花销过程中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
近代政治经济学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
历史上,许多经济学都曾以“政治经济学”为题名,系统地阐述他们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思想理论。
目前,作为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所开设的政治经济学是特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基础上创立的、为以后许多经济学家遵循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结合各时代社会经济实践所发展了的一套关于社会经济活动规律的系统理论。
政治经济学课程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为指导,运用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从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关系及其载体的分析入手,全面把握由社会生产关系运动所产生的各种具体规律和现象。
政治经济学是学习经济科学所必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它所提供的是对社会经济机体结构的全面分析,经典作家曾把政治经济学称为“市民社会”的解剖学。
政治经济学以它特有的科学抽象法透过人们日常感觉经验的表面现象,揭示经济活动的本质规律,从而提供在更深的层次上理解经济表面现象的思想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是工人阶级政党领导革命与经济建设,制定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要依据。
因此,学习政治经济学对深入理解党在社会主义阶段的方针、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课程性质】政治经济学课程,是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各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同时也是财经与管理类各个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理论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主要运用科学的抽象方法分析和研究问题。
政治经济学课程所阐明的基本原理和所揭示的客观经济规律,为其它经济类学科提供理论基础。
学习政治经济学课程,应具备一定的哲学、社会发展史、自然科学和经济发展史方面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一是要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二是要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分析认识和解决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特别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三是争取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结合不断发展的经济实践,进行理论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并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经济与管理类学科的十一门核心课程之一,是经济与管理类学科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经济学专业的专业课。
属于经济与管理类所有专业的必修课。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为下一阶段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为此,要求学生有哲学、逻辑学、历史学、写作等相关知识。
掌握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1、2、3、4、5、6、7、11、13、15、16、17、18、19、21。
难点2、4、5、7、13、16。
其中10、12章,第六章的第3节、11章的第3节、20章的2和3节、21章的第2节属自学章节,课堂不作介绍。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哲学、历史文化学、逻辑学、写作等知识是学好本课程的知识准备,对社会经济热点的敏感性有利于经济理论的深刻理解。
以上课程应是本课程的前提或平行,而西方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国际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等是本课程的后续。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教材:《政治经济学》,逄锦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
2.参考书:(资本主义部分),徐禾等编《政治经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1975年8月。
(六)教学时数:本门课程的教学总时数为64学时。
(七)考核:平时考核:期末考试:闭卷考试。
三、课程内容导论(1学时)教学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通过学习要弄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它的性质及其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它研究经济事物所使用的主要方法。
重点内容:1、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2、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和任务是揭示社会经济运动规律;3、理解政治经济学研究运用的根本科学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主要内容: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四、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五、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旨在让学习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学习方法、逻辑结构。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概念1.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领域1.2 资本主义制度的起源和演变1.3 需求、供给和市场的基本概念第二章:经济体系和政治体系的关系2.1 经济体系与政治体系的联系和互动2.2 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和职责2.3 市场失灵:公共物品、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第三章:劳动力市场3.1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决定因素3.2 工资和雇佣决策的基本原理3.3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和市场失灵问题第四章:资本市场4.1 资本市场的基本组成和运作机制4.2 利率和资本价格的形成4.3 资本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和外部性问题第五章:国际贸易与跨国公司5.1 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5.2 跨国公司的产生、发展和影响5.3 国际贸易和跨国公司的补偿和调整机制第六章:经济增长和发展6.1 经济增长的经典模型和现代理论6.2 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演变6.3 发展政策的实践和评价第七章:收入分配和贫困问题7.1 收入分配的测度和解释7.2 收入分配的经济学原理和政策干预7.3 贫困问题的定义、测度和解决办法第八章:货币和通货膨胀8.1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货币市场8.2 通货膨胀的影响和解决办法8.3 货币政策的工具和理论第九章:国家债务和财政政策9.1 国家债务的测度和影响9.2 财政政策的管理和调整9.3 政府支出和税收的理论基础结语: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变革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对经济问题的认识和应对方式的展望。
启发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知识,理解现实中的经济问题,为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做好准备。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了解,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演变。
2. 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能够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政治经济学概论-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2.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价值理论- 边际效用理论- 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3.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市场供求关系- 市场竞争与垄断- 政府干预与市场失灵4. 政治经济学的政治体制-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公共政策与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比较5. 政治经济学的国际视野- 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学问题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讲授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观点。
2. 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实际案例和问题。
3. 小组研究:组织学生参与小组研究项目,提高团队合作和研究能力。
4. 实践教学:组织实地考察或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实际运用的理解。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1. 教材:《政治经济学导论》2. 参考书目:- 《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 《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 《政治经济学概论》六、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课堂参与与作业表现(占总成绩15%)。
2. 期中考试:闭卷笔试(占总成绩30%)。
3. 课程论文:撰写一篇政治经济学相关的研究论文(占总成绩25%)。
4. 期末考试:闭卷笔试(占总成绩30%)。
七、教学团队主讲教师:XXX助教:XXX八、其他要求1. 学生参加课程前需提前预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课程作业和论文需按时完成,不得抄袭或剽窃。
3. 学生应保持课堂纪律,不得影响他人学习。
以上为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安排仅供参考,教学团队有权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政治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实践。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指导框架,促进深入学习和讨论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
二、课程目标1. 使学生了解政治和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评估和解释不同政治经济模式的优缺点;3. 强调政治经济学对现实世界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参与到当代政治经济问题的讨论中。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演讲、讲解和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2.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和辩论不同的政治经济观点。
3. 个人研究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政治经济学领域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学术论文。
四、课程内容1.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1.1 政治与经济的概念和定义1.2 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1.3 政治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 经济理论2.1 供给与需求理论2.2 边际效用理论2.3 成本与效益分析2.4 市场失灵理论3. 政治经济体制3.1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3.2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3.3 混合经济体制3.4 经济全球化与地区经济一体化4. 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社会问题4.1 收入分配与贫富差距4.2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4.3 公共政策与社会公正4.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考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个人研究论文:对学生完成的个人研究论文进行评估,考察他们对政治经济学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考试:设立中期和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参考教材1. A. C. Pigou,《政治经济学原理》2. Joseph E. Stiglitz,《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学》3. Robert Cooter,《经济学与公共政策》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政治经济学概述与课程介绍2. 第二周:政治与经济的关系3. 第三周:经济理论4. 第四周:政治经济体制5. 第五周: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社会问题6. 第六周:复习与总结以上为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旨在提供一个系统的教学框架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深入学习和了解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Syllabus of《Political Economics》课程代码:221101004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2学期总学时: 72(讲课:72)总学分:4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适用专业:经济学专业一、课程简介《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经济类专业大学本科阶段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以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其科学原理,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学对象与方法、商品经济、资本与剩余价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任务等。
该门课程的开设为后续学习金融学、财政学等课程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使学生一方面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理解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般规律,尤其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发展、各种矛盾的出现与激化使资本主义无法在内部解决,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规律;另一方面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所揭示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与各种经济范畴,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不同角度把握市场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各种客观要求与条件。
同时在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判断(备注:毕业要求具体内容详见经济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导论教学内容:第一节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1. 物质资料生产三要素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3.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方法1. 经济规律与经济主体2. 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源与流1.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分化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生学习预期成果:通过讲授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分析方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分化。
政治经济学 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课程属性: 专业基础课总则一、教学目标本课程为经济学理论基础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居于主导地位,其作用在于培养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为学习经济学专业课程奠定理论思想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初步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正确认识和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起到奠基作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内容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知识体系包括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和资本生产的总过程,并以此顺序构成教学内容的逻辑主线。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商品、货币、价值规律、资本与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资本的循环和周转、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周期性和经济危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借贷资本与利息、资本主义信用和资本主义地租等。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课上反复讲授和提问、答疑相结合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用教师与学生讲授相结合、师生互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三)考核方式课程期末考核经济学专业采用口试方式进行,其他专业采用笔试方式进行;本课程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四)学习要求要求学生参加所有教学活动,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认真阅读教材和相关参考资料,通过文档或演示文稿形式认真准备课堂讨论内容,以便于课堂展示。
课后作业必须按时完成,不能抄袭。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上课周数:16周学时: 4授课对象:经济学院一年级本科生四、教学内容导论本章的重点和难点: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章教学组织和设计:教师讲授与课堂提问相结合。
本章的学习标准:掌握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研究对象;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理解学习意义。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Political Economics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经济学、管理学等先修课程:后续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转型经济学总学分:3学分其中实验学分:0教学目的与要求:政治经济学是本科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以及与其之联系的经济运行机制,是一门全面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既可以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有助于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导言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一、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政治经济学是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任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经济规律涵义、特点。
三、政治经济学方法唯物辩证法。
科学的抽象法。
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的统一。
现代科学和经济方法的借鉴和应用。
四、学习政治经济学意义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重要科学依据。
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基础。
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有力武器。
学习专业理论的基础。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物质资料生产的含义。
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
二、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含义。
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
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
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意义。
所有权。
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区别与联系。
二、产权和产权制度产权。
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
现代西方产权理论。
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一、生产力生产力。
生产力三要素。
二、分工、协作与大机器生产分工。
协作。
机器化大生产与生产的社会化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一、生产方式生产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经济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战胜旧世界和创造新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集中体现和反映。
正如列宁所说:“使马克思的理论得到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的是他的经济学说。
”作为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这门课是专业基础理论课,学好这门课不仅能够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是分析社会经济变化的利器,而且可以为其他专业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使学生能够透过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各种社会制度的本质,认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将自己的命运同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更加自觉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微观经济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教学重点是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经济危机理论等基本原理,为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奠定坚实的基础;难点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增强识别各种所谓的经济学理论,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术研究资料整理和专题讨论,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了解,并掌握该学科的发展动态。
通过分析研究,学会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一)内容导论(2学时)1.教学内容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教学提示重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难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二)第一章商品(6学时)1.教学内容商品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商品拜物教的性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
2.教学提示重点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难点是商品拜物教的性质。
(三)第二章货币(4学时)1.教学内容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货币的职能,货币形式的演化,货币层次,货币流通量,纸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2.教学提示重点是货币的职能,难点是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四)第三章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4学时)1.教学内容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机制,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价值规律作用的局限,时间节约规律。
市场体系的分类和构成,市场秩序的建立和规范。
2.教学提示重点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难点是时间节约规律。
(五)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2学时)1.教学内容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更迭,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所有制的主要形式,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帝国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发展。
2.教学提示重点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特征,难点是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六)第五章资本主义生产(4学时)1.教学内容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劳动力的买与卖,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资本的本质,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相互关系,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资本主义工资数量的变动趋势,工资的国民差异,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劳动对资本隶属关系的演变,劳资关系的变化。
2.教学提示重点是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和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难点是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以及劳动对资本隶属关系的演变。
(七)第六章资本循环和周转(4学时)1.教学内容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形态,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的条件,流通时间,资本周转和资本周转速度,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的意义和途径。
2.教学提示重点是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的条件,难点是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八)第七章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4学时)1.教学内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积累及其社会经济后果,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科技革命及其双重效应,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前提,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过程和实现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原因,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当代资本主义的金融-经济危机。
2.教学提示重点是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难点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原因。
(九)第八章剩余价值的分配(4学时)1.教学内容生产成本,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利润平均化和生产价格分析的背景,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重要意义,商业资本,商业利润,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借贷资本的形成和本质,利息和利息率,借贷资本的本质,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股份公司,虚拟资本,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土地价格,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的变化,国家的福利制度,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世界范围的掠夺和剥削。
2.教学提示重点是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难点是股份公司,虚拟资本。
(十)第九章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2学时)1.教学内容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
2.教学提示重点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难点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
(十一)第十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根本任务(4学时)1.教学内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的最初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教学提示重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涵义,难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十二)第十一章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学时)1.教学内容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过程,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重点是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难点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理论认识。
(十三)第十二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4学时)1.教学内容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制度和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及其改革。
2.教学提示重点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难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十四)第十三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4学时)1.教学内容国民收入基本概念,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按劳分配及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处理好收入分配中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必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的途径。
2.教学提示重点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难点是按劳分配及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
(十五)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3学时)1.教学内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经济发展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济发展的涵义及其影响因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三步走”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2.教学提示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难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十六)第十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经济职能(3学时)1.教学内容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演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主要内容,社会供求的矛盾运动和经济波动,宏观调控的目标,宏观调控的手段,中国宏观调控的基本经验,市场监管体系,经济性监管,社会性监管。
2.教学提示重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的作用,难点是社会供求的矛盾运动和经济波动。
(十七)第十六章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秩序(3学时)1.教学内容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区域经济合作,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国际经济协调,建立国家经济新秩序。
2.教学提示重点是国际经济协调,难点建立国家经济新秩序。
(十八)第十七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对外开放(3学时)1.教学内容:对外开放政策的形成和发展,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对外开放的简要历程,对外开放的主要经验,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和利用外资,实施“走出去”战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对外开放条件下的国家经济安全。
2.教学提示重点是对外开放政策的形成和发展,难点是对外开放条件下的国家经济安全。
七、学时分配八、成绩考核方式笔试;闭卷考试。
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一)选用教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主要参考书目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导言,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人民出版社。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
宋涛主编:《政治经济学教程》(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