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经济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战胜旧世界和创造新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集中体现和反映。

正如列宁所说:“使马克思的理论得到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的是他的经济学说。

”作为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这门课是专业基础理论课,学好这门课不仅能够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是分析社会经济变化的利器,而且可以为其他专业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使学生能够透过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各种社会制度的本质,认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将自己的命运同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更加自觉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微观经济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教学重点是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经济危机理论等基本原理,为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奠定坚实的基础;难点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增强识别各种所谓的经济学理论,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术研究资料整理和专题讨论,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了解,并掌握该学科的发展动态。

通过分析研究,学会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一)内容导论(2学时)1.教学内容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学习重点导论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科学。

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明确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般了解)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重点)三、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一般了解)第一章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及其规律(要求系统讲授)学习要求:学习这一章,使学生了解商品经济的产生及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认识与明确商品和货币所体现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掌握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

为学习和掌握剩余价值理论以及全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打下理论基础。

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市场经济一、自然经济(概念)二、商品经济(概念)1、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2、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三、市场调节与市场机制(概念核心)。

1、价格机制2、供求机制3、竞争机制第二节商品(重点)一、商品的二重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三、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1、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2、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3、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生产者劳动的二重性: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四、商品的价值量1、价值量的决定2、劳动复杂程度与价值量3、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第三节货币(重点)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价值形式的发展二、货币的职能货币的本质体现在它的职能上,货币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三、货币流通规律四、纸币和纸币流通1、通货膨胀2、通货紧缩第四节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一、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三、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二章资本的价值增值过程和积累过程学习要求: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和基本生产方法,认识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的关系,明确资本的本质、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资本积累的实质,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以及与此密切相连的资本主义工资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 导论(6学时)【考核要求及要点】一、识记1、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独立的经济学。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5、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是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其中,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构成生产资料。

6、生产力是指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

它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7、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

它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客观的物质经济关系。

8、生产关系所有制形式,就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

9、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10、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也就是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有:古典政治经济学与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二、领会与应用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2、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必须在矛盾的运动中紧密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3、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和类型。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其精髓是科学的世界观、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10学时)【考核要求及要点】一、识记1、商品是用来交换(或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二因素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的某种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使用价值是构成一切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它是一个永恒范畴。

3、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4、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上进行的劳动,它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概念1.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领域1.2 资本主义制度的起源和演变1.3 需求、供给和市场的基本概念第二章:经济体系和政治体系的关系2.1 经济体系与政治体系的联系和互动2.2 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和职责2.3 市场失灵:公共物品、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第三章:劳动力市场3.1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决定因素3.2 工资和雇佣决策的基本原理3.3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和市场失灵问题第四章:资本市场4.1 资本市场的基本组成和运作机制4.2 利率和资本价格的形成4.3 资本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和外部性问题第五章:国际贸易与跨国公司5.1 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5.2 跨国公司的产生、发展和影响5.3 国际贸易和跨国公司的补偿和调整机制第六章:经济增长和发展6.1 经济增长的经典模型和现代理论6.2 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演变6.3 发展政策的实践和评价第七章:收入分配和贫困问题7.1 收入分配的测度和解释7.2 收入分配的经济学原理和政策干预7.3 贫困问题的定义、测度和解决办法第八章:货币和通货膨胀8.1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货币市场8.2 通货膨胀的影响和解决办法8.3 货币政策的工具和理论第九章:国家债务和财政政策9.1 国家债务的测度和影响9.2 财政政策的管理和调整9.3 政府支出和税收的理论基础结语: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变革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对经济问题的认识和应对方式的展望。

启发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知识,理解现实中的经济问题,为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做好准备。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了解,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演变。

2. 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能够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政治经济学概论-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2.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价值理论- 边际效用理论- 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3.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市场供求关系- 市场竞争与垄断- 政府干预与市场失灵4. 政治经济学的政治体制-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公共政策与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比较5. 政治经济学的国际视野- 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学问题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讲授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观点。

2. 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实际案例和问题。

3. 小组研究:组织学生参与小组研究项目,提高团队合作和研究能力。

4. 实践教学:组织实地考察或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实际运用的理解。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1. 教材:《政治经济学导论》2. 参考书目:- 《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 《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 《政治经济学概论》六、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课堂参与与作业表现(占总成绩15%)。

2. 期中考试:闭卷笔试(占总成绩30%)。

3. 课程论文:撰写一篇政治经济学相关的研究论文(占总成绩25%)。

4. 期末考试:闭卷笔试(占总成绩30%)。

七、教学团队主讲教师:XXX助教:XXX八、其他要求1. 学生参加课程前需提前预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课程作业和论文需按时完成,不得抄袭或剽窃。

3. 学生应保持课堂纪律,不得影响他人学习。

以上为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安排仅供参考,教学团队有权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政治经济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大类基础课程,也是该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规范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及整个理论架构,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作出科学的解释、分析和研究,从而为其理解、分析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6学时)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二、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揭示经济规律是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一、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二、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抽象法三、政治经济学的其他方法思考题:1、为什么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经济规律为什么具有客观性?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4、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5、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第二章商品和货币(4学时)第一节商品一、商品的二因素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三、商品的价值量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第二节货币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二、货币的职能三、货币流通规律第三节价值规律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二、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三、价值规律的作用思考题:1、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2、如何理解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3、怎样理解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4、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5、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6、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是什么?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6学时)第一节货币向资本的转化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二、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率第三节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第四节资本主义工资一、工资的实质二、工资的基本形式思考题: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如何形成的?2、劳动力商品有什么特点?3、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4、资本的本质是什么?5、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6、在生产自动化的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是什么?7、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第四章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2学时)第一节社会再生产和资本积累一、再生产的一般概念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三、资本积累第二节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过剩人口一、资本有机构成及其提高趋势二、相对人口过剩第三节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二、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思考题: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怎样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大再生产?2、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必然性是什么?3、资本技术构成、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有机构成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4、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是什么?第五章资本流通过程(6学时)第一节资本循环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二、产业资本循环是三个循环的统一三、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的条件第二节资本周转一、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第三节社会资本再生产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社会总产品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第四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三、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思考题: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是什么?2、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是什么?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是什么?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经济危机为什么会周期性爆发?第六章剩余价值的分割(4学时)第一节产业资本和产业利润一、利润和平均利润二、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三、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一、商业资本二、商业利润三、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第三节借贷资本和利息一、借贷资本二、利息和利息率三、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四、股份资本和股息第四节资本主义地租一、级差地租二、绝对地租三、土地价格思考题:1、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利润的?为什么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2、利润是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的?为什么平均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3、商业利润的来源和产生的具体途径是什么?4、借贷资本的本质是什么?5、银行利润的形成和来源是什么?6、资本主义的土地价格是怎样决定的?第七章垄断资本主义(4学时)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基本特征一、垄断的形成及其实质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三、垄断和竞争第二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局限性四、国家干预调节经济的手段第三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一、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危机的加深二、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三、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和曲折性思考题:1、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是怎样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的?2、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是什么?3、如何正确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作用和局限性?4、怎样全面认识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5、为什么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具有必然性、长期性和曲折性?第八章生产和资本国际化与经济全球化(4学时)第一节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一、生产的国际化二、资本的国际化第二节经济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三、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四、经济全球化的作用第三节区域经济集团化一、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含义及组织形式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原因三、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作用第四节国际经济协调一、国际经济协调的原因二、国际经济协调的主要内容三、国际经济协调协调组织四、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思考题:1、资本国际化的程度是怎样提高的?2、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形式和作用是什么?3、国际经济协调的原因、内容和作用是什么?第九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学时)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本质一、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三、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第三节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长期性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基本路线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思考题: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2、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是什么?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5、什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第十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学时)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三、建立和完善现代产权制度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作用第二节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实现形式一、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三、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四、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其他经济形式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制经济成分五、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第三节非公有制经济形式一、劳动者个体所有制经济二、私营经济三、外资经济四、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五、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思考题:1、为什么要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种主体地位如何体现?3、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的混合所有制经济?4、为什么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学时)第一节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必然性及特点二、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价值规律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一、加快形成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性二、现代市场体系的特征三、加快形成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四、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和市场法规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经济调控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二、政府的经济职能三、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容和目标四、宏观经济调控方式和手段思考题:1、为什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具有客观必然性?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什么特殊性?3、如何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特征是什么?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四、参考书目1、马克思:《资本论》(1-3卷,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论(6学时)通过导论的学习,使同学们正确理解和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增强学习政治经济学的自觉性。

第二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3学时)通过对本章的学习, 使同学们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必然性与过程;认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殊性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本质有进一步的认识。

培养学生努力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理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提高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第三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6学时)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的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的规定性及其依据;启发同学们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紧紧围绕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探索深化所有制和分配制度改革的途径和措施;努力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

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6学时)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规定性;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市场体系的内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联系和区别。

启发同学们充分运用现代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进一步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途径和措施。

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6学时)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所包含的主要对象;正确理解各微观主体之间的关系和各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引导同学正确理解中国国有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探讨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和途径。

第六章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6学时)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和掌握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的涵义;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的条件;社会总供求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和形式;提高同学们运用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理论,观察、分析和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能力。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政治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实践。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指导框架,促进深入学习和讨论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

二、课程目标1. 使学生了解政治和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评估和解释不同政治经济模式的优缺点;3. 强调政治经济学对现实世界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参与到当代政治经济问题的讨论中。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演讲、讲解和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2.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和辩论不同的政治经济观点。

3. 个人研究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政治经济学领域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学术论文。

四、课程内容1.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1.1 政治与经济的概念和定义1.2 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1.3 政治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 经济理论2.1 供给与需求理论2.2 边际效用理论2.3 成本与效益分析2.4 市场失灵理论3. 政治经济体制3.1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3.2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3.3 混合经济体制3.4 经济全球化与地区经济一体化4. 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社会问题4.1 收入分配与贫富差距4.2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4.3 公共政策与社会公正4.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考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个人研究论文:对学生完成的个人研究论文进行评估,考察他们对政治经济学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考试:设立中期和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参考教材1. A. C. Pigou,《政治经济学原理》2. Joseph E. Stiglitz,《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学》3. Robert Cooter,《经济学与公共政策》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政治经济学概述与课程介绍2. 第二周:政治与经济的关系3. 第三周:经济理论4. 第四周:政治经济体制5. 第五周: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社会问题6. 第六周:复习与总结以上为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旨在提供一个系统的教学框架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深入学习和了解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Syllabus of《Political Economics》课程代码:221101004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2学期总学时: 72(讲课:72)总学分:4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适用专业:经济学专业一、课程简介《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经济类专业大学本科阶段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以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其科学原理,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学对象与方法、商品经济、资本与剩余价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任务等。

该门课程的开设为后续学习金融学、财政学等课程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使学生一方面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理解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般规律,尤其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发展、各种矛盾的出现与激化使资本主义无法在内部解决,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规律;另一方面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所揭示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与各种经济范畴,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不同角度把握市场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各种客观要求与条件。

同时在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判断(备注:毕业要求具体内容详见经济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导论教学内容:第一节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1. 物质资料生产三要素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3.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方法1. 经济规律与经济主体2. 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源与流1.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分化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生学习预期成果:通过讲授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分析方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分化。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英文名称:《Political Economics》(Capitalist)学 分: 2 总学时: 36实验(上机)学时: 无开课专业: 财务管理专业、资产评估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物业管理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政治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把握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资本运行的基本问题,了解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从而科学地认识经济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二、预修课程:无三、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章 节 内 容 学时 第一章 导论 2课时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政治经济学名称的由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的理论。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相比的特点。

经济规律的类型和体系。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阶级性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6课时第一节商品商品的两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商品的价值量。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节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货币的职能。

货币流通规律。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三节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和作用。

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的外在表现。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生产4课时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剩余价值的本质和来源。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和区分及其意义。

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 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其它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实质,认清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3. 全面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和复杂性。

4. 认识社会化大生产、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5. 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方法,提高分析经济问题、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四、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1. 教学目标1、2、3、4、5的达成度通过闭卷考试进行综合考评;2. 教学目标4、5的达成度通过书面作业、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课程论文的情况进行考评。

五、成绩评定课程成绩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平时考勤、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

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平时考勤,占课程总评成绩的10%。

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考勤成绩,满勤100分。

无故旷课一次,扣除5分,迟到或早退一次扣2分,事假一次扣1分。

2.平时考核包括书面作业、课堂讨论、课程论文、活动参与等,占总成绩的20%。

3.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方式进行,考试占总成绩的70%。

六、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 建议教材谢地宋冬林.《政治经济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 主要参考书[1] 逄锦聚等.《政治经济学》(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四版).成都:西南财大出版社,2014.[3]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十一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20.制订人:6。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Political Economics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经济学、管理学等先修课程:后续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转型经济学总学分:3学分其中实验学分:0教学目的与要求:政治经济学是本科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以及与其之联系的经济运行机制,是一门全面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既可以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有助于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导言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一、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政治经济学是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任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经济规律涵义、特点。

三、政治经济学方法唯物辩证法。

科学的抽象法。

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的统一。

现代科学和经济方法的借鉴和应用。

四、学习政治经济学意义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重要科学依据。

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基础。

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有力武器。

学习专业理论的基础。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物质资料生产的含义。

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

二、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含义。

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

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

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意义。

所有权。

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区别与联系。

二、产权和产权制度产权。

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

现代西方产权理论。

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一、生产力生产力。

生产力三要素。

二、分工、协作与大机器生产分工。

协作。

机器化大生产与生产的社会化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一、生产方式生产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课程授课大纲Political Economics课程编号:课程种类: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经济学、管理学等先修课程:后续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转型经济学总学分: 3 学分其中实验学分: 0授课目标与要求:政治经济学是本科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在必然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以及与其之联系的经济运行体系,是一门全面揭穿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经过这一课程的学习,既可以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有助于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完满、正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

授课内容与学时安排序号章目名称学时分配章目名称学时分配解说序号解说实验实验1导言36第五章社会总资本8再生产和市场实现2第一章生产力、生47第六章信用制度与4产关系和生产方式虚假资本3第二章商品和价值58第七章竞争与垄断34第三章钱币与钱币59第八章今世资本主5流通量义经济5第四章资本及其循610第九章社会主义市5环和周转场经济导言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一、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政治经济学是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任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经济规律涵义、特色。

三、政治经济学方法唯物辩证法。

科学的抽象法。

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的一致。

现代科学和经济方法的借鉴和应用。

四、学习政治经济学意义正确认识今世资本主义的重要科学依据。

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基础。

成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有力武器。

学习专业理论的基础。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物质资料生产的含义。

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

二、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含义。

生产、交换、分配与花销的互有关系。

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花销过程中的关系。

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意义。

所有权。

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差异与联系。

二、产权和产权制度产权。

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

现代西方产权理论。

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路子一、生产力生产力。

生产力三要素。

二、分工、协作与大机器生产分工。

协作。

机器化大生产与生产的社会化第四节生产关系必然要适应生产力性质一、生产方式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二、制度创新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影响本章重点: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力必然要适应生产关系。

本章难点:生产力必然要适应生产关系。

授课基本要求:掌握生产力必然要适应生产关系。

理解生产力、生产关系看法和含义。

认识所有制与产权含义。

第二章商品和价值第一节商品及其内在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产生的原因。

商品经济的特色。

二、商品的二要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和价值。

交换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三、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详尽劳动和抽象劳动详尽劳动。

抽象劳动。

四、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个别劳动。

社会劳动。

第二节价值量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及其互有关系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第二种含义的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及其与价值量的关系简单劳动。

复杂劳动。

三、劳动生产率及其与价值量的关系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四、技术、管理与价值创立技术劳动创立价值。

管理劳动创立价值。

第三节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一、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

市场体系。

二、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三、价值规律的本章重点:商品的二要素。

劳动二重性。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

本章难点:劳动二重性。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授课基本要求:理解商品的二要素、劳动二重性。

掌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作用。

第三章钱币与钱币流通量第一节钱币的实质和职能一、钱币的起源和实质简单的价值形式。

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

钱币形式。

二、钱币的职能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积蓄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钱币。

第二节钱币的形式一、钱币由金属钱币向纸币的演化铸币。

纸币。

二、信用钱币信用钱币。

银行券。

存款钱币。

电子钱币。

三、外汇外汇。

汇率。

第三节钱币流通量一、钱币的层次二、钱币流通量及其规律钱币流通规律。

纸币流通规律。

通货膨胀、通货缩短。

本章重点:钱币的实质。

钱币流通量及其规律。

本章难点:信用钱币。

授课基本要求:认识钱币的起源、层次、形式。

理解和掌握钱币的实质、钱币流通规律。

第四章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第一节资本及其价值增殖一、资本的含义资本的定义。

资本的物质形态和价值形态。

资本的基本特色。

资本价值的流通与一般货币流通的差异。

二、资本的形态和构成钱币资本形态。

实物质本形态。

无形财富形态。

虚假资本形态。

三、资本价值增殖和利润必要劳动和节余劳动的划分。

节余劳动是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

必要劳动和节余劳动的比率以及节余劳动的占有形式反响生产关系属性。

价值增殖程度的两种议论公式。

决定和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要素。

第二节资本经营一、资本齐集和资本集中资本齐集的定义和路子。

资本集中的定义和路子。

资本齐集的联系和差异。

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

权益融资和负债融资。

二、资本经营资本经营的定义。

资本经营和生产经营的联系和差异。

资本经营的方式。

三、风险资本的运营风险投资的定义。

风险投资的特色。

风险投资的作用。

第三节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一、资本的循环资本循环的定义。

资本循环的三阶段。

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一致。

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

二、资本的周转资本周转的定义。

资本周转的时间。

资本周转时间与周转速度和周转次数的关系。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生产资本的构成对资本周转的影响。

固定资本的磨损、折旧、耗费。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本章重点、难点:资本价值增殖。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授课基本要求:理解资本齐集、资本集中和资本经营。

掌握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第五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第一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一、社会总资本及其运动社会总资本的定义。

社会资本的广泛性和系统性。

社会资本运动的特色。

二、社会总产品和社会生产部门的分类社会总产品。

社会总产值。

两大部类的划分。

马克思研究社会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前提。

三次产业的划分。

两大部类和三次产业划分法的差异与联系。

三、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出的实现社会总产出的核心问题: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市场实现问题。

第二节社会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一、简单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各自的实现条件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定义。

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

社会总产出的价值构成和使用价值构成。

第一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

第二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

二、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基本实现条件社会总产出交换过程的三个基本方面。

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派生实现条件。

第三节社会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一、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定义。

社会扩大再生产的第一前提条件。

社会扩大再生产的第二前提条件。

二、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第一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

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第二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

扩大再生产条件下基本实现条件。

技术进步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添。

第四节供求平衡与市场实现一、供求平衡与不平衡市场的主体、客体、中介。

社会总产出的理想状态:供求平衡。

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

二、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的定义。

花销者主权。

本章重点、难点:社会总产出的核心问题。

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授课基本要求:认识供求平衡、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

掌握、理解社会总产出的核心问题。

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第六章信用制度与虚假资本第一节信用及其功能一、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信用。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二、信用的形式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

企业信用。

花销信用。

三、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加深了市场经济的矛盾。

第二节信用制度一、银行与银行资本银行。

银行资本。

银行利润。

二、股份企业和股票价格股份企业。

股票与股息。

股票的买卖。

第三节虚假资本和虚假经济一、虚假资本含义。

有价证券价格。

虚假资本的产生、实质、影响。

二、虚假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关系二者对峙一致关系。

虚假资本对商品经济的影响。

三、实体经济与虚假经济定义。

二者关系:对峙一致。

健全的市场制度和信用关系是虚假经济产生和发挥积极功能的基础。

本章重点:信用及其功能。

本章难点:虚假资本。

虚假经济。

授课基本要求:认识各种信用制度。

掌握信用及其功能。

理解虚假经济。

第七章竞争与垄断第一节竞争引起垄断一.竞争的特色与功能竞争。

竞争的分类。

竞争的功能与作用。

过分竞争。

二、竞争引起的资本集中和垄断资本集中。

集中的产生。

垄断的产生。

垄断组织发展的三个时期。

垄断组织的四种形式。

第二节有效竞争与反垄断一、垄断没有除掉竞争垄断没有除掉竞争,而是改变了竞争的详尽目的、手段、形式和结果。

垄断没有除掉竞争还表现在非垄断的大量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

二.有效竞争与反垄断政策有效竞争。

实现有效竞争的公共政策。

反垄断的积极作用。

本章重点、难点:竞争与垄断的关系。

授课基本要求:认识竞争与垄断的基本知识。

理解垄断如何产生及有效竞争。

第八章今世资本主义经济第一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治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银行业的集中与金融资本。

垄断价格与垄断利润。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看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与发展的过程。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国有企业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典型形式。

国私共有合营企业是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国家经过多种形式参加个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宏观调控和微观管制为表现形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三、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治市场调治的限制性及国家干预的目标。

国家干预调治经济的手段。

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治经济的结果。

第二节经济全球化与现代资本主义一、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及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及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影响和矛盾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矛盾。

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国际协调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协调。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