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景观生态学第五部分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
安徽农业大学景观生态学第一部分2015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课程安排第一部分景观生态学的相关概念及发展第二部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框架第三部分景观格局第四部分景观生态过程及动态变化第五部分景观生态评价第六部分景观生态学应用第一部分景观生态学的相关概念及发展一.景观生态学相关概念辨析1、第一组概念景观: 景观是土地的具体一部分,代表一种更精细的尺度的含义;更强调供人类观赏的美学价值和作为复杂生命组织整体的生态价值及给人类带来的长期效益。
景观是构成环境的实体部分,既不是环境中所有要素的全部,也不是它们简单相加而成的整体,而是综合的产物。
风景:景观在美学意义上的概念。
包括自然风光、地表形态、风景画面等。
没有明确的空间界限,主要突出一种综合直观的视觉感受。
土地:土地概念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主要关注的是土地的生产力、土地的产权关系、土地的经济价值等。
环境: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既可以实体形式存在,也可以非实体形式存在。
●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地理空间概念(19世纪):A. von Humboldt自然地域综合体:景观是由各种具有空间位置的地理要素组成的地理复杂体(或称地理系统)。
✓生态过程思想(20世纪30年代以来):Call Troll(1)Naveh (1987): “landscape deal with in their totality as physical, ecological and geographical entities, integrating all natural and human patterns and processes…”.(2)Forman and Godron (1986): landscape as a heterogeneous land area composed of a cluster of interacting ecosystems that is repeated in similar form throughout.”(3)Leser (1997): regards the landscape ecosystem as a spatial pattern of abotic, biotic and anthropogenic components which form a functional entity and serve as human’s environment. (4)肖笃宁(1997):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景观、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第5章景观生态学
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引起的,景观要完成一定的功能也是通过生态
流完成的。 景观生态过程 生态流
景观要素之间 的相互作用
景观生态功能
城市景观中各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五章 景观生态流景观功能
内容提要
景观生态流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机制 景观要素间的空气流、水流、土壤流 景观要素间的物种流 景观的一般功能
圆面
缓面
陡面
当层流流经以上3种防护林后,会有以下结果: ① 层流流经3种防护林带后,在下风方面距离相等处,风 速可降低50%~70%。 ② 圆面的防护林带,风速下降的幅度比较小,但其防风距 离比其他两种要长(为30倍树高,其他两种约为25倍树高), 并且保持层流的效果好,湍流最小,因此防风效果最佳。 ③ 缓面或陡面的林带,在背风面都会形成湍流,有时可使 风速达到110%。
三、媒介物
景观中各种流能够发生和实现,主要依靠以下五种媒介物:
(1)风(空气流):可以携带热量、水分、空气中的尘埃、烟、 污染物、种子、声音、孢子、病毒、小昆虫等。
(2)水(水流):可以运输各种矿物营养物质、种子、昆虫、 污泥、肥料和有毒物质。 (3)飞翔的动物(鸟类、蜂类、蝴蝶、蝙蝠等):携带花粉、 种子、孢子、昆虫等。 (4)地面动物(各种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 通过其表面的接 触和内脏传播种子。 (5)人:不仅靠直接接触而粘附或因吃食而从粪便中排出,并 且可采用各种容器和运输工具来运输,其规模可达到很大。
当层流流经缓坡山丘时,层流会沿着坡面缓缓升高,越过山丘。 这时,山丘可起流线体的作用,而经过山丘后的气流仍保留原有的 状态,但在越过山丘后的一段距离内,风的速度有明显的减少。
景观生态评价
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评估的意义
重视自然资本存量 反映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本的价值,为决策
者提供一个背景值 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生态补偿提
供理论根据 城市规划、景观规划的一个重要分析途径。
全球一些生态系统部分服务功能的年平均价值(改自 Costanza et al.,1997)
生物群落
(3) 利用开发评价或适宜性评价: 包括景观要素的敏感性、干扰状况等
一、景观评价概述
3、特点 (1) 评价对象的特定性与针对性;
(2)评价标准的相对性和发展性; (3) 评价指标的时空尺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4、技术与程序 GIS技术,景观分类与评价
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评价
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
地形地貌、水体、植被、色彩、毗邻风景、特异 性、人文历史。
➢ 景观打分评价与分级。
(2) 景观的稀有性 景观的稀有性是文化价值评价的重要特征。
可按其重要性的差别而划分为世界级、国家级 和地方级。
综合稀有性级别与可能恢复的时间尺度两个方 面,对景观独特性价值进行综合判断,划分 为低、中、高和最高级别。
生境
种栖息地或越冬场所
13 食物生产
总初级生产中可用作食 通过渔、猎、采集和农耕收获的鱼、鸟
物的部分
兽、作物、坚果、水果等
14 原材料
总初级生产中可用作原 木材、燃料等产品
材料的部分
15 基因资源
独一无二的生物材料和 医药、材料科学产品,农作物抗病抗虫
产品的来源
基因,家养动物
16 休闲娱乐
提供休闲娱乐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垂钓等户外娱乐活动
取
9 废物处理
易流失养分的再获取,过 废物处理,污染处理,解除毒性
生态学景观分类与评价
生态学景观分类与评价景观生态规划发展历程(a)前麦克哈格时代的景观系统规划,即自然系统思想为指导的没有生态学的生态规划(b)麦克哈格时代的生态规划,即以生物生态学的适应性原理为基础的人类生态规划(c)后麦克哈格时代的景观生态规划,即以景观生态学的过程与格局关系研究为主要基础的规划方法。
McHarg被认为是继美国景观设计之父Olmsted之后最著名的景观设计师和规划师。
由于他在1969年出版的《设计遵从自然》(DesignWithNature),使景观设计师成为当时正处于萌芽状态的环境运动的主导力量。
McHarg既是环境保护的鼓动者,如他主持《人与环境》电视节目,到处巡回演讲,同时他也是个实践家。
在他的传世之作中,他用多个案例来说明生态规划的原理和方法,从由美国东部海岸带的保护和利用,到新泽西州的高速公路选线,区域的土地的开发利用,如华盛顿和费城大都市区域的城市土地利用适宜性研究。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他就和同事合作成立了Wallace.McHarg设计事务所,在景观设计职业中倡导多层次、多学科背景的实践.景观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相叠加的复合生态系统。
任何一种景观:一片森林,一片沼泽地,一个城市里面都是有物质、能量及物种在流动的,是“活”的,是有功能和结构的。
在一个景观系统中,至少存在着五个层次上的生态关系。
第一是景观与外部系统的关系第二是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即水平生态过程。
第三种生态关系,是景观元素内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第四种生态关系则存在于生命与环境之间第五种生态关系则存在于人类与其环境之间的物质、营养及能量的关系关于景观规划景观设计学(Landscapearchitecture)的一个方向,景观规划的理念和实践由来已久,但作为一个专业术语的出现并开始普遍使用则是上世纪70年代初期(Sedon,1986)。
景观规划:在较大范围内,为某种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适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合适的利用。
景观生态学(Qin,5)
第二节 景观变化的驱动力
一、作用力的种类 1.自然力(自然干扰) ①物理力:是指来自地震和火灾等非生命因素的自然力。 可使景观发生短时巨变。如洪水台风干旱等。 ②生物力:指来自动植物和微生物等生命因素的自然力。 病虫危害、动物啃食、外种入侵、植物生长。 2.人 力(人类干扰) ①人类干扰:是指人类所有能够影响景观变化的活动。 修渠使旱田成水田;采伐使林地→裸地;农田→城市 ②重要作用:人类干扰遍布世界角落,改变地球面貌。 人类干扰的广泛性使“自然干扰”成为一种相对概念。
3 干扰与景观稳定性
景观对干扰的抵抗能力被限定在一定的阈值之内,超过该 阈值,外界干扰造成的危害是相同的。 一般地说,终级景观的抗干扰能力比初始景观强;而受到 干扰之后,初始景观的恢复能力又比终级景观强。
②景观对干扰的适应机制 景观是干扰的产物;稳定的景观都建立了适应干扰的机制。 不同干扰规律作用下形成的景观其稳定性不同。 易建适应机制的干扰:强度小有规则;强度大高频率有规则。 有规则的干扰具有有周期性,景观容易形成适应机制。 难建适应机制的干扰:发生频率低又不规则的干扰最难建立。 因景观很少遇到干扰,不易形成相适应的机制。 思考:热带森林受干扰后恢复时间比温破坏稳定性的因素,但景观也有维持稳定的内部机制。 1.景观中的生物具有再生能力(弹性) 生物能繁殖和生长,如林火后可更新;干旱时气孔关闭。 2.景观中的流可维持物质平衡(抗性) 流以及流的开放性使进出系统的物质趋于平衡,抗性增强。 水流可减免暴雨引起的局部涝灾;物种流使干扰迹地复生。 3.景观的异质性可增强其抗性和弹性 如景观中的水体和混交林可阻止林火和病虫害的蔓延/抗性 混交林使林火形成的迹地面积小,生境少变,更新快/弹性 4.景观的物种多样性可增加流的通道 使食物网发达,通道多;使物种生态位多样,适应不同生境。 如热带雨林物种丰富近50万,被认为是最稳定的自然景观。
景观生态学原理——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
景观生态学原理|——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6.1 景观生态分类景观生态学是以人类与地表景观的相互作用为基本出发点,研究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变化规律,并进行有关评价、规划及管理的应用研究。
6.1.1 景观生态分类的发展1 从土地分类到景观生态分类土地分类:将各土地单位按质地共同性或相似性作不同程度的抽象、概括与并归,获得分类级别高低不同的各种土地分类单位发生法:着眼于土地的形成过程,以发生的关联与相似性为依据进行分类,地质、气象分类景观法:通过土地空间形态相似、相异性的识别进行土地分类的方法2 景观生态分类现状1. 国际研究现状北美学派:注重景观格局与生态功能,强调景观空间异质性和景观镶嵌体,对景观分类较少重视,多是将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直接转换为景观类型欧洲学派:注重严谨的景观分类与分级结合的景观分类体系,包括自然景观、半自然景观、半农业景观、农业景观、乡村景观、城郊景观和城市工业景观等2. 国内研究现状主要关注景观生态分类的时间应用,解决区域实际生态环境问题存在问题:主要考虑的还是土地的生态属性和空间结构,在本质上仍然属于发生法和景观法的土地分类,没有把景观的功能特征切实纳入分类体系中3. 发展趋势两种思路:从传统土地分类角度出发,融入生态学属性基于景观是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做成的镶嵌体的思想,基于生态系统类型进行分类景观生态分类应该注重景观生态功能、过程6.1.2 景观生态分类目的与体系定义:通过对景观进行类型归并,将复杂的景观要素综合体划分为具有等级体系的景观类型分类体系:功能性分类结构性分类景观生态立地-景观生态单元-景观生态系统6.1.3 景观生态分类方法1 景观生态分类的主要原则功能与结构相结合,单元确定中以功能关联为基础,类群归并中以空间形态做指标等级层次性原则,尺度效应人类主导与自然表征相结合2 景观生态分类的基本途径自上而下的划分途径(分解式分类)自下而上的归并途径(聚集式分类)步骤:选取并确定区域景观生态分类的主要因素和依据,初步确定个体单元的范围及类型,构建初步的分类体系详细分析各类单元的定性和定量指标,表列各种特征依据类型单元指标,经由判别分析确定功能归属3 景观生态分类的指标体系景观生态系统的特征:空间形态、空间异质组合、发生过程、生态功能基本内容:选取综合性的指标进行有效而可靠的分类两类指标:初始分类的主要指标地貌形态及界限地表覆被状况由于区域特征不同,景观生态系统的单元分异要素也不同,类型特征指标中选择的内容就应有所区别6.1.4 景观生态系统功能类型地球表层是具有不同功能类型的景观生态系统的空间镶嵌体,整体功能表现为各类异质功能的耦合1 景观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供给功能,如粮食和水供应调节功能,如调节洪涝、干旱、土地退化等支持功能,如土壤形成和养分循环等文化功能,如娱乐、精神、宗教及其他非物质方面的效益宏观生态学角度景观的利用价值和作用角度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社会伦理功能承载和调节功能人类社会的功能需求角度城镇居住与工矿景观,文化支持功能,不具备自维持性农业景观,生物生存功能,受人类调节的半自然/半人文生态系统自然及自然保护景观,环境服务功能,环境调节和环境资源供应功能,不直接受人类控制调节的自维持系统2 景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类型功能类型间往往相互制约又相互作用生产型景观,为人类社会提供各种初级产品的景观类型保护型景观,对景观生态系统具有环境平衡调节功能的景观类型消费型景观,景观生态系统中需要生产型景观和保护型景观作为支持的景观类型调和型景观,兼具两种以上功能的景观类型,缓解冲突的缓冲和过渡作用,人工修饰的自然景观、依赖自然景观衍生的半自然景观类型6.2 景观生态评价上承景观生态分类,下启景观生态规划与管理,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景观适应性评价、景观生态健康评价、景观安全格局评价6.2.1 景观适宜性评价对景观提供的支持功能与人类需求之间的契合程度进行评判,为景观生态规划与管理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提供依据回答了自然环境能够提供何种服务于功能1 从土地适宜性评价到景观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由土地内在属性所决定的对特定用途的适宜或限制程度2 景观适宜性评价基本原则主导因素与综合分析结果相结合综合自然属性与社会经济属性的原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重视尺度效应3 景观适宜性评价的主要方法千层饼法(地图叠加法)地图重叠法加权叠加法生态因子组合法步骤:选取评价指标单因素评价确定各因素权重综合评价逻辑规则组合法为了解决地图叠加法中评价指标权重确定困难的问题,演化产生了逻辑规则组合法无需大量计算,依据定性判断就可实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方法,难点在于逻辑规则的制定4 案例:城市土地开发的景观景观适宜性评价6.2.2 景观生态健康评价1 生态系统健康与景观生态健康生态系统健康:指结合人类健康,在生态学框架下对生态系统状态特征的一种系统诊断方式景观生态健康: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空间镶嵌而成的地域综合体,在维持各生态系统自身健康的前提下,提供丰富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活力,新陈代谢能力、初级生产力组织力,景观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各组分间的互连通性恢复力,景观镶嵌体在胁迫下维持期原状结构与功能的能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同生态系统空间邻接关系对其服务与功能的影响2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原理与方法评价的目标单元:地域空间内多种生态系统组成的空间镶嵌体的健康状态的综合评价评价的模型方法:指示物种法,未考虑人类社会经济因素指标体系法综合指标法,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指标的选取:指标体系的建立是景观生态健康评价的核心评价指标的阈值:目的是确立健康生态系统的标准,即定义一个人类所希望的生态系统的状态只能是比较同一类型的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而不是哪一种生态系统更健康评价指标的权重权重表示的是各指标变量或要素对上一层次等级要素的相对重要程度的信息主观赋权法:古林法、Delphi法、AHP法客观赋权法:熵权法、因子分析法、均方差法6.2.3 景观安全格局评价1 从区域生态安全到景观生态安全生态安全的定义广义:使人的生活、健康、安乐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社会生态安全狭义: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即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的整体水平生态系统管理:关键是将管理政策落实到具体的空间单元上。
景观生态学
的物种数目。
生物多样性的测度
α多样性指数
群落内(或生境内)生物多样性
β多样性指数
群落间(或生境间)生物多样性
γ多样性指数
地理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测度
Whittaker认为γ多样性为某一地理区域中 的生物种类之数量,是地理区域尺度上的 α多样性。
Cody(1986)则定义γ 多样性为地理区域尺 度上的β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测度
甲群落中有100个个体,其中90个属于种 A,另外10个属于种B。 乙群落中也有100个个体,但种A、B各 占一半。 甲群落的均匀度就比乙群落低得多。
生物多样性的测度
α多样性指数
群落内生物多样性
β多样性指数
群落间生物多样性
γ多样性指数
地理区城的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测度
方法:测量群落内生物种类以及生物 种类间相对多度 α多样性可分为几类,如 物种丰富度指数 物种均匀度指数
2.1.2 斑块的大小
1 面积对能量和养分的影响
一般情况是大斑块比小斑块含的能量和养 分丰富。 2 面积对物种的影响 (1)岛屿 在生物群落里,物种的多样性随面积的增加 而增加。
S=CAZ
S-多样性
A-面积
C-比例常数 Z-一般为0.18~0.35
种 的 丰 富 度
S=CAZ
面积
面积增加10倍,物种增加2倍;面积增加100倍, 物种增加4倍;即面积每增加10倍, 所含的物种数量 成2的幂函数增加,2是个平均值,通常在1.4~3.0之 间。 这种关系的另一层含义表明,如果原生生态系统 保存10%的面积,将有50%的物种保存下来。如果保存 1%的面积,则会有25%物种被保存。
第六章 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
2.景观适宜性评价
������ 景观适宜性评价:指相对于特定生态过程的 景观潜力和景观利用的合适程度的综合评估。 ������ 生物多样性保育着重考虑生境条件对物种生存的 适宜性。������ 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气候,地貌、土壤肥力与 质量、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等,对土地不同利用方 式的适宜性进行评价。
二. 景观生态分类的原则
1. 综合性原则 景观是区域综合体,由不同类型生态系
统以某种空间组织方式组成的异质性地理空 间单元。因而分类应体现综合特征: 空间形 态、空间异质组合、发生过程和生态功能等4 个方面属性特征。 2. 主导因子原则
景观形成是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但 各因子的作用不等。∴选取指标应有直观性、 代表性和分类结果的可靠性。
3)Z.Naveh的总人类生态系统
Z. Naveh(1993)提出总人类生态系统的概 念,涵盖了生物圈;将最小景观单元称为生态小 区,集中了生物和技术生态系统,最大的全球景 观叫生态圈,从视觉上和空间上贯穿地理圈、生 物圈和技术圈。他所建立的景观分类系统分为: ������ 开放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半自然景观、半 农业景观和农业景观);������ 建筑景观(包括乡村景观、城郊景观和城市工业 景观);������ 文化景观。������
第一节 景观生态分类 (landscape classification)
������ 景观生态分类是研究景观结构与功能的基 础和景观生态评价、规划、管理的前提;������ 景观生态分类是景观生态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 纽带。������ 景观生态分类就是根据景观的空间结构与生态 功能特性,划分景观生态系统的类型。
上述景观输入能源、物质和信息不同,构成 不同性质和强度的景观驱动力。
Z. Naveh提出的景观分类系统
第八讲 景观生态功能与评价
第八讲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一景观生态分类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是景观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基础,又是景观生态规划、评价及管理等应用研究的前提条件,是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纽带。
1 景观生态分类(1)土地分类方法与评价土地分类始于20世纪30年代。
代表性的工作有,20世纪70-80年代澳大利亚的土地调查和土地系统;加拿大的生态土地分类;中国1:100万土地利用图、土地资源图、土地类型图的编制;近年来西欧、北美的景观生态分类;联合国FAO土地适宜性评价。
现代土地分类大致可划分为,发生法、景观法及景观生态法3种。
往往选择主导及一些辅助指标,加以量化进行分类,即为参数法、对应有传统的定性分类法。
——发生法基于土地的形成过程,以发生的关联与相似性为依据分类,土地是复杂开放的等级系统,其形成要素的种类多样,不同等级不同类型间的主要发生形成要素之间各不相同。
目前的认识水平下,发生法的可靠依据主要表现在气候和地质构造两个方面。
大尺度地域范围的土地分异以气候和地质构造分异为主要框架,发生法的结果容易统一且较为严谨;小尺度则主要与地貌形态发生及相应的水文、物质组成有关。
——景观法通过土地空间形态相似相异性的识别进行土地分类的方法。
主要依据比较确定的、空间上易于确定的土地特征。
强调同一类型内部特征的均质性和不同类型之间的异质性,即景色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对空间形态特征的强调,使得遥感影象成为景观法不可缺少的手段。
遥感影象上的色彩、色阶、图式及组合结构等能够提供直观的土地单元及其镶嵌的完整空间概念,适合空间边缘的确定。
但大尺度地域范围高层次土地单元类型及其边界的识别,因起内部异质性强,任意性也较大。
——景观生态方法是20世纪80年代才提出的并开始发展起来的,主要是在景观法中叠加了发生法的优点,以得到更为综合和实用的土地分类。
如英、澳等国的土地综合调查方法,加拿大的生态土地分类已具备此特点。
景观生态方法不只强调土地水平方向上的空间异质性,还综合土地单元的过程关联和功能统一性。
安徽农业大学景观生态学第五部分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第五部分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一.景观生态分类1、景观生态分类的概念景观生态分类是研究景观结构与功能的基础和景观生态评价、规划、管理的前提;景观生态分类是景观生态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纽带。
景观生态分类就是根据景观的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特性,划分景观生态系统的类型。
2、景观生态分类的原则(1)结构与功能相结合原则(2)等级层次性原则(3)人类主导与自然表征相结合原则3、景观生态分类体系根据景观生态分类的特征及指标选取,分类体系的建立,宜采取功能与结构双系列制(傅伯杰等,2002)。
1)功能性分类根据景观生态系统的整体特征,即生态功能属性来划分归并单元类群,同时考虑体现人的主导和应用方向的意义。
包括两方面内容:a.类型单元间的空间关联与耦合机制,组合成更高层次地域综合体的整体性特征;b.系统单元针对人类社会的服务能力。
2)结构性分类:属景观生态分类的主体部分,包括系统单元个体的确定及其类型划分和等级体系的建立,是以景观生态系统的固有结构特征为主要依据。
景观生态系统特征可以分4个方面来考察:空间形态、空间异质性组合、发生过程、生态功能。
4、景观生态分类步骤A.首先是根据遥感影像解译,结合地形图和其它图形文字资料,加上野外调查成果,选取并确定景观生态分类的主导要素和指标,初步确定个体单元的范围及类型,构建初步的分类体系。
B.详细分析各类单元的定性和定量指标,表列各种特征,通过聚类或其它统计方法确定分类结果。
C.依据类型单元指标,经判别分析,确定不同单元的功能归属,作为功能性分类结果。
前两步是结构性分类,第三步是功能性分类。
二、景观生态评价景观生态评价是:✓景观分类工作的延续;✓是景观生态规划的基础和前提;✓是景观生态规划、管理和建设实践的必要环节。
1、景观生态评价的内涵(1)景观生态评价的概念不同学者对景观评价有不同的定义,但是又有以下相似之处:必须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景观评价是一个系统分析的过程,即必须作出事实判断景观评价的本质是对景观功能价值进行判断。
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 恢复力(Resilience)也称抵抗力.是指系统在 胁迫下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景观生态规划与设 计
7.3.2生态系统健康的管理原则
• 动态性原理 • 层级性原理 • 创造性原理 • 有限性原理 • 多样性原理 • 人类是生态系统的组分原理
7 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
• 7.1景观生态分类 • 7.2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其评价 • 7.3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 7.4生态系统综合评价
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景观生态规划与设 计
7.2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其评价
• 7.2.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 • 7.2.2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本原则 • 7.2.3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意义 • 7.2.4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景观生态规划与设 计
• (3) 指示物种法 • 一些指示性物种来监测生态系统健康. • 主要是依据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特有物种、指示
物种、濒危物种、长寿命物种和环境敏感物种等的 数量、生物量、生产力、结构指标、功能指标及其 一些生理生态指标来描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 较适用于一些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
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景观生态规划与设 计
7.2.3.2价值分类
• 直接利用价值 • 间接利用价值 • 选择价值 • 存在价值
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景观生态规划与设 计
7.2.3.2生态服务功能的评价方法
• 直接市场价格法 • 替代市场价格法 • 权变估值法 • 生产成本法 • 实际影响的市场估值法
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景观生态规划与设 计
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景观生态规划与设 计
7.2.2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本原则
景观生态学课件第五章 景观生态流与景观功能
整理ppt
91
四、景观的文化功能
1.自然景观的文化功能
(1)自然景观是艺术创作的来源之一 (2)自然景观陶冶人的情操 (3)自然景观是人类学习的源泉
整理ppt
92
2.人文景观的文化功能
(1)提供历史见证,是研究历史的好教材 (2)提高景观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 (3)丰富世界景观的多样性
局域环境对植物的适应性发生变化。
整理ppt
87
整理ppt
88
第二节 景观的一般功能
一、景观的生产功能 1.自然景观的生产功能(自然植被的净第一性
生产)
2.农业景观的生产功能(粮食作物)生产力大
大提高
3.城市景观的生产功能 生物生产(生物初级生产、 生物次级生产)
非生物生产(物质生产、非物质生产)
生态交错带具有过滤或屏障的作用,对 各种物质和生物体起到扩散和滞缓的作用 ,对景观中水分和养分的运动起重要作用 。
整理ppt
51
整理ppt
52
(2)农业景观中的树篱、沟渠网络与水分 和养分的运动
树篱、沟渠等人工网络系统,除了对农 民来说界定地块范围的作用以外,又具有 较高的生态价值。
整理ppt
整理ppt
17
4、景观生态流的运动方向与距离
(1)运动方向 生态流的运动方向与景观要素的不同关
系,对景观的功能会有一定的影响。
整理ppt
18
上图为斑块的走向和内部-边缘比与主要作用力方
向的关系。
整理ppt
19
(2)运动的距离 直线距离:连接两点间的距离为直线距离,
是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时间距离:把两点间运动速度最快的线路所
62
整理ppt
景观生态学第5章
景观生态学第5章5 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既是景观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基础,又是景观生态规划、评价及管理等应用研究的前提条件,是景观生态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纽带。
5.1景观生态分类5.1.1土地分类方法评价科学的土地分类始于20世纪30年代。
当时的德、苏、英、美等国都开展了比较广泛的土地和景观研究。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土地分类内容不断扩展,方法层出不穷,现存的各种土地分类中,就其对土地内在属性认识的差异,选择分类的指标和要素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发生法、景观法和景观生态法3种。
发生法是着眼于土地的形成过程,以发生的关联与相似性为依据进行分类。
景观法是通过土地空间形态相似相异性的识别进行土地分类的方法。
景观生态分类主要特点是在景观法中叠加了发生法的优点,旨在得到一种更为综合和实用的土地分类。
5.1.2 景观生态分类景观生态分类实际就是从功能着眼,从结构着手,对景观生态系统类型的划分。
通过分类系统的建立,全面反映一定区域景观的空间分异和组织关联,揭示其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特征,以此作为景观生态评价和规划管理的基础。
1)景观生态分类的目的和特点:就在于综合反映景观的形态和发生两方面特征。
一般地,在单元确定中,以功能关联为基础;在类群归并中,以空间形态作指标。
2)景观生态分类的内容对单元空间范围的界定和等级水平的确定,是景观生态分类的主要部分。
在个体单元确定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发生特征及其指标,对所及层次单元进行类群归并,是景观生态分类的另一重要部分。
5.1.3 景观生态分类体系与指标选取根据景观生态分类的特征及指标选取,分类体系的建立宜采取功能与结构双系列制。
功能性分类是据景观生态系统的整体特征,主要是生态功能属性来划分归并单元类群,同时要考虑体现人的主导和应用方向的意义。
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类型单元间的空间关联与耦合机制,组合成更高层次地域综合体的整体性特征;二是系统单元针对人类社会的服务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生态学
Landscape Ecology
第五部分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
一.景观生态分类
1、景观生态分类的概念
景观生态分类是研究景观结构与功能的基础和景观生态评价、规划、管理的前提;
景观生态分类是景观生态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纽带。
景观生态分类就是根据景观的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特性,划分景观生态系统的类型。
2、景观生态分类的原则
(1)结构与功能相结合原则
(2)等级层次性原则
(3)人类主导与自然表征相结合原则
3、景观生态分类体系
根据景观生态分类的特征及指标选取,分类体系的建立,宜采取功能与结构双系列制(傅伯杰等,2002)。
1)功能性分类
根据景观生态系统的整体特征,即生态功能属性来划分归并单元类群,同时考虑体现人的主导和应用方向的意义。
包括两方面内容:a. 类型单元间的空间关联与耦合机制,组合成更高层次地域综合体的整体性特征;
b. 系统单元针对人类社会的服务能力。
2) 结构性分类:
属景观生态分类的主体部分,包括系统单元个体的确定及其类型划分和等级体系的建立,是以景观生态系统的固有结构特征为主要依据。
景观生态系统特征可以分4个方面来考察:空间形态、空间异质性组合、发生过程、生态功能。
4、景观生态分类步骤
A.首先是根据遥感影像解译,结合地形图和其它图形文字资料,加上野外调查成果,
选取并确定景观生态分类的主导要素和指标,初步确定个体单元的范围及类型,构
建初步的分类体系。
B.详细分析各类单元的定性和定量指标,表列各种特征,通过聚类或其它统计方法
确定分类结果。
C.依据类型单元指标,经判别分析,确定不同单元的功能归属,作为功能性分类结
果。
前两步是结构性分类,第三步是功能性分类。
二、景观生态评价
景观生态评价是:
✓景观分类工作的延续;
✓是景观生态规划的基础和前提;
✓是景观生态规划、管理和建设实践的必要环节。
1、景观生态评价的内涵
(1)景观生态评价的概念
不同学者对景观评价有不同的定义,但是又有以下相似之处:
必须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
景观评价是一个系统分析的过程,即必须作出事实判断
景观评价的本质是对景观功能价值进行判断。
景观生态评价:对景观属性的现状、生态功能及可能的利用方案进行综合判定的过程。
通过景观生态评价,可以全面认识景观现状、景观及其组成要素敏感性、干扰状况等级、景观抗性阈值及其等级分布、景观功能大小和景观格局等,为景观规划、景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景观生态评价的特点
☐1、评价对象的特定性与针对性。
研究对象主要是与人类有关的某些特定的景观类型。
☐2、评价标准的相对性和发展性。
☐3、评价指标和结果的时空尺度性。
采用不同的时空尺度评价景观状况及景观质量(如景观的稳定性、敏感性、多样性、抗性、完整性等),评定的指标和结果就会不一样。
☐4、评价指标的可调控性。
景观管理的前提是景观生态评价标准必须以人类所要求的指标因子来表征和衡量,所选择的指标应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便在景观规划与管理工作中进行调控。
(3)景观生态评价的内容
景观质量评价、景观开发利用评价与景观功能价值三者在许多方面有相同之处,评价的目的性却存在差异。
景观质量评价是通过评价景观的自然属性、健康状况及视觉美学意义,对景观的保护和开发提出建设性建议;
景观适宜性评价分析景观中限制条件,关注景观组成、结构与格局改变后的功能变化与效应,为景观生态规划与管理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提供依据;
景观功能价值评价则是景观资产评估的过程,实质上是对景观质量、景观生产价值等进行综合评价并货币化,注重景观价值潜力的转化过程。
2、几种主要的景观生态评价
在具体进行景观生态评价时,评价的内容应根据评价目标要求和景观资源特点及问题而定,可以是景观生态综合评价,如乡村景观评价、风景区景观生态评价等,也可以是某一方面
的专项评价,如适宜性、生态系统健康、美学、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安全评价等。
(1)景观适宜性评价
景观适宜性评价:指相对于特定生态过程的景观潜力和景观利用的合适程度的综合评估。
例如对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目的的景观适宜性评价着重考虑生境条件对物种生存的适宜性。
以土地适宜性评价为目的的指标主要从气候,地貌、土壤肥力与质量、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等,对土地不同利用方式的适宜性进行评价。
(2)景观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Ecosystem services functions):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
它不仅为人类提供食品、医药及其他生产生活原料,还创造与维持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形成了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环境条件。
主要服务功能(Costanza,1997):大气调节;气候调节;干扰调节;水调节;水供给;侵蚀控制和沉积物保持;促进土壤发育;保持营养循环;废物处理;传粉;生物控制;庇护所;食物生产;原材料;基因资源;休闲娱乐功能;文化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价方法:
直接市场价格法
替代市场价格法
权变估值法
生产成本法
实际影响的市场估值法
(3)景观生态健康评价
景观生态系统健康是一个逐步演化的概念。
由土地健康(land health,荒野性)→景观健康(landscape health, 土地再生能力)→生态系统健康(ecosystem health) 景观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
健康是系统的自动平衡;
生态系统不发生疾病;
是多样性和复杂性;
是稳定性和弹性;
是生长的活力和生活幅;
是系统组分之间的平衡;
是生态系统的整合性。
评价要点
不应建立在单个物种的存在、缺失或某一状态为基础的标准上。
应反映人们对生态系统可能发生相应变化的认识。
最佳评价健康度量应该是简单的、可系列化、有可分辨的变化状态。
但是,生态系统健康并非必须为一个单一的数值。
系统健康的度量应具有统计学特征并与观察的次数不具相关性。
指标选取
(4)景观美学质量评价
景观美学价值
景观除了具有保持生态环境及提供一定数量的生物量和生物物种外,还具有景观美学观赏及游憩价值。
景观美学价值通过多层次审美意识系统和多层次景观信息系统相互作用。
因此,景观的美学质量评价不像其他方面的质量评价,它不能用数量大小直接表示。
一方面美学质量本身是一个较为模糊的尺度,不同的人对同一景点的评价结果不同;
另一方面同一个人对同一景点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美学价值,其结果也不同。
景观美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普遍原则:有效性、完整性、科学性
●景观美学质量评价既要突出景观的客观性,又要全面反映景观的特征,同时要突出
景观的认知程度,反映景观的主观性。
●还应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①依据不同的景观特点,结合评价区的实际情况,选取相应的指标。
②依据人们普遍的审美标准选取指标。
③指标应有层次性。
④指标应具有可比、可量、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