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岗位操作规程
噪声职业危害岗位健康操作规程

噪声职业危害岗位健康操作规程
1、采取隔声、吸声、消声等降噪措施。
2、设置减震、阻尼等装置。
3、佩戴适宜的护耳器。
4、实行时间防护、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停留时间。
5、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粉尘职业危害岗位健康操作规程
1、湿法作业,设备容器密闭,负压操作,保证除尘设备的良好运转。
2、佩戴防尘口罩
3、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高温职业危害岗位健康操作规程
1、持续接触热源时,应轮换操作和休息,休息时应脱离热环境,并多喝水。
2、现场配备防高温烫伤、防中暑药品。
3、工作人员佩戴防高温手套,穿隔热服。
4、采取通风降温措施,必要时加装通风机进行机械通风。
5、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一氧化碳职业危害岗位健康操作规程
1、佩戴防毒口罩,加强工作场所通风,负压操作。
2、定期进行职业危害检测,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和检验检测,
3、发生中毒症状时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呼吸心
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术,及时就医。
4、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电焊工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电气焊作业操作人员在施工中应注意施工作业环境的通风或设置局部
排烟设备,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之下,在难以改善通风条件的作业环境中操作时,必须佩带有效的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
2、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噪声岗位1. 岗位概述噪声岗位是指工作环境噪声超过85分贝的工作岗位,常见于工厂、建筑现场等行业。
2. 职业卫生风险评估在噪声岗位工作时,工作人员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大量的噪声。
高噪声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还会引发许多身体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定期对噪声岗位进行职业卫生风险评估。
评估时应该考虑以下因素:•工作环境噪声水平•工作岗位的噪声频率和持续时间•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评估得到结果,根据危害程度确定采取的措施。
3. 职业卫生管理措施针对噪声岗位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工作环境检测对噪声岗位的工作环境应定期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噪声水平、空气质量等。
3.2 保证工作环境的清洁噪声工作岗位环境的清洁是保障工人健康的重要步骤。
要求保持振动设备的卫生清洁,在设备每次使用后进行清洁、擦拭,并对其进行定期彻底清洁。
3.3 佩戴防护设备噪声岗位的工作人员应该佩戴防护设备。
防护设备要符合国家标准,根据不同的工作情况选择不同类型和规格的防护设备。
3.4 工作人员培训必须对噪声工作岗位的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培训内容应该包括:•工作场所安全风险及危害物质的储存,使用、处理方法•安全操作方法及从事工作前的安全检查4. 现场应急处理噪声岗位出现事故或急难险情时,工作人员应该采取适当措施处理和防护。
具体应急措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包括:•采取紧急措施,保障人员的安全•随时与快速反应组织沟通•据实情向领导层级汇报灾难情况和应急反应情况5. 相关法律法规在噪声工作岗位中,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有:•《劳动法》;•《劳动安全卫生法》;•《噪声及振动卫生标准》;•《职业病防治法》;•《劳动保护管理条例》等。
6. 结论噪声工作岗位是一个需要重视的工作环境,它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保障工人安全健康,应该将其归为卫工作业风险管控体系的重点。
本操作规程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障噪声岗位工作人员的生产安全和身体健康。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岗位简介噪声岗位是指工作环境中噪声超过国家标准的职业岗位。
噪声是指各种有害声音对人耳造成的干扰和损害。
噪声岗位主要存在于工厂、建筑工地、机械设备操作等工作场所。
二、噪声的危害1. 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危害:长时间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会引起听觉疲劳、耳膜破裂、耳聋等问题。
2. 噪声对心理健康的危害: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容易导致情绪不稳定、压力增加、失眠等问题。
3. 噪声对其他身体器官的危害:噪声还会引起头痛、消化不良、血压升高等问题。
三、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 个人防护(1)佩戴耳塞或耳罩:在噪声岗位工作时,必须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噪声耳塞或耳罩,保护耳朵免受噪声侵害。
(2)佩戴防护手套和其他防护用品:根据具体工作环境,佩戴适当的手套、防护眼镜等,保护全身不受噪声伤害。
(3)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做好个人卫生,定期清洗耳塞和耳罩,保持清洁。
2. 工作环境改善(1)减少噪声源:对于能够减少噪声源的工作环境,应采取控制措施,如使用低噪声设备、改进工艺等。
(2)隔声措施:对于不能减少噪声源的工作环境,应采取隔声措施,如安装隔音墙、隔音板等,尽量将噪声隔离。
(3)加强维护保养:定期检查和维护噪声设备,及时修复故障,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减少噪声产生。
3. 健康监护(1)定期体检:对从事噪声岗位的员工,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时了解身体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2)职业病防治:对于职业病风险较高的人员,要采取职业病防治措施,如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提供个人防护用品等。
四、应急处理1. 意外事故应急处理:当发生噪声岗位的意外事故时,应立即停止工作,确保人身安全,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2. 噪声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对于噪声突发事件,应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五、员工培训1. 职业健康知识培训:对从事噪声岗位员工进行职业健康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防护能力。
噪声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正式版

噪声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正式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噪声岗位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预防和控制噪声对岗位工作环境的不良影响,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噪声岗位从业人员。
第三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本操作规程的相关要求,加强自我保护,防止噪声对身体健康和工作环境的不良影响。
第四条雇主应严格遵守噪声防控相关法律法规,落实相关管理责任,并为噪声岗位从业人员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
第五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接受相关安全防护和卫生知识的培训,了解噪声的危害特点及防护方法,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第二章工作环境的监测和评估第六条雇主应对噪声岗位的工作环境进行定期的噪声监测和评估,确保噪声水平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对噪声岗位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第七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按要求参与工作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测试、控制噪声源。
第三章岗位操作规范第八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在工作期间应按规定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包括耳塞、耳罩等,并正确使用、维护。
第九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按照操作规范使用噪声源设备,不得超负荷使用设备,避免设备噪声超标。
第十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噪声与其它因素相互叠加,如震动、化学毒物等。
第十一条雇主应提供相应的岗位操作规范和技术培训,确保噪声岗位从业人员能正确操作设备,减少不必要的噪声。
第四章健康监测和防护第十二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包括听力检查、体检等。
第十三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注意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及时更换损坏设备。
第十四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避免因受噪声而引发其他职业病。
第五章应急处理和事故预防第十五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知悉应急处理程序,并按要求参与演练,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
第十六条噪声岗位应设立明显的警告标志,提醒人员注意噪声,避免突发事故的发生。
第六章管理和监督第十七条雇主应设立噪声防控管理机构,负责噪声防控工作的组织、管理和监督。
噪音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

噪音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正式版】噪音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职工的职业健康安全,确保噪音岗位的工作环境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涉及噪音作业的岗位,包括但不限于噪音产生、噪音传导和噪音接受等环节。
第三条本规程的执行机构为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部门。
第四条噪音岗位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本规程执行相关操作,对违反本规程的人员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第五条噪音岗位相关人员有权利对噪音岗位的工作环境进行检查、监督和提出改进建议。
第二章噪音岗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第六条为降低噪音岗位的噪声水平,公司将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声音隔离、声音阻尼和声音减振等。
第七条噪音岗位的工作区域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噪声控制标准,如超过标准限值,应采取措施予以改善。
第八条噪音岗位的工作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噪声控制标准,并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
第九条噪音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戴上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防噪耳塞或耳罩,严禁不佩戴防护设备从事噪音岗位作业。
第十条噪音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存在职业健康问题者,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第三章噪音岗位培训和知识普及第十一条公司将对涉及噪音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提高其对噪音的认知和防护知识的掌握。
第十二条噪音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并遵守本规程以及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法规、标准和操作规范。
第十三条公司将定期组织噪音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普及活动,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
第十四条噪音岗位的工作人员应当主动关注和学习与噪音相关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和最新防护措施,提升自身的职业健康安全能力。
第四章处罚和奖励第十五条对于违反本规程的人员,根据违规程度轻重,公司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告、记过、记大过、开除等。
第十六条对于噪音岗位职业健康安全工作表现出色的个人或团队,公司将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
第五章附则第十七条本规程自颁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三年,过期后需重新修订。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前言噪声岗位是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噪声的工作岗位。
为了保障从事噪声岗位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特制订本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噪声岗位工作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工厂生产线上的操作工人、机械仪器操作人员以及在噪声环境下工作的职业人员等。
三、基本要求1.噪声岗位工作人员应首先接受相关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了解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和如何有效预防。
2.在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应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噪耳塞或耳罩,并定期更换或清洁,确保其有效防护功能。
3.对于无法降低噪声的岗位,应采取轮岗制度,降低个体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下的风险。
4.噪声岗位工作人员应按规定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如防护耳罩、防护耳塞等,并根据岗位噪声情况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
四、操作规程1.定期进行噪声岗位的职业卫生评估,并制定合理的职业卫生预警标准和应对措施,确保噪声岗位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
2.噪声岗位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职业卫生检测,包括但不限于听力检测、噪声暴露时间监测等。
3.对于噪声岗位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学习和培训,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4.对于无法有效降低噪声的岗位,应制定合理的轮岗制度和加班管理政策,避免过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下。
五、遇紧急情况处理在噪声岗位工作中如遇紧急情况,应第一时间停止工作并撤离现场,并按照公司规定的应急程序和办法处理。
六、后记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噪声岗位工作的人员,确保他们的职业卫生安全。
企业应定期组织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提高噪声岗位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意识和能力。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引言噪声是指声波或振动能够干扰人类听觉系统正常工作或影响人体健康的声音。
在一些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噪声可能成为工人们长期面临的职业危害。
为了减少噪声对工人造成的危害,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制定本《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以声音为工作介质或者工作环境中存在噪声的岗位。
三、工作环境评估1.工作环境评估是保证噪声岗位职业卫生的重要步骤,必须对工作环境中的噪音水平进行评估,并记录噪音源的种类、位置和强度。
2.工作环境评估应由专业的职业卫生人员进行,评估结果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3.工作环境评估应定期进行,至少每年一次。
四、噪声控制与管理1.使用降噪设备:对于噪声源头,如机器、设备等,应选择合适的降噪设备进行处理,减少噪声产生。
2.个体听力防护:为暴露于噪声岗位的工人提供合适的个体听力防护设备,如耳塞或耳罩,确保工人听力的安全。
3.工作场所布局设计:合理规划工作场所的布局,减少噪声传播和聚集,避免噪声反射和共振现象。
4.噪声源的隔离:对于噪声源,应采取隔音措施,如加装隔音罩、隔音板等,将噪声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五、培训和教育1.对噪声岗位的工人进行噪声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包括噪声对身体的危害、个体听力防护的正确使用方法等。
2.定期组织岗位工人进行噪声职业卫生知识的巩固教育,确保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保护自己的听力健康。
3.相关管理人员应接受噪声职业卫生管理的培训,了解噪声的控制与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指导和监督噪声岗位的操作。
六、健康监测1.对于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的工人,应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听力损害。
2.建立听力档案,记录每位工人的听力检查结果,为健康监测和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3.对听力异常的工人,应及时提供医疗保健和康复服务,同时调整工作岗位,减少噪声暴露。
七、应急预案1.制定噪声岗位应急预案,包括噪声事故的预测、报警和应急处置措施,确保在噪声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保障工人的安全。
噪声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
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戴防声耳塞、耳罩或防声帽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
2、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隔音、消声设施,确认隔音、消声设施无异常现象时,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3、如隔音、消声设施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安排人员对故障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隔音、消声设施的正常运转。
4、加强日常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有效控制设备异常而造成噪声的上升。
5.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
6对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7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超过卫生标准时,应采用隔声、消声措施,或按《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草案)》规定的时间,缩短每个工作班的接触噪声时间。
8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其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仍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时,应采取个体防护;对职工并不经常停留的噪声作业场所,应根据不同要求建立作为控制、观察、休息的隔声室,室内必须有足够的吸声衬面,以减少混响声。
噪音操作规程3篇

噪音操作规程3篇1【第1篇】噪音有害岗位职业健康操作安全规程1.本安全操作规程适合机械加工、打磨、起重、装配、冲砂作业岗位。
2.必须遵守本公司≪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总则≪规定。
3.作业人员要参加上岗前的体检和定期体检。
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掌握本工种安全知识和技能,对使用的工具及操作过程产生的危害应有基本了解,并在操作中严格执行劳动保护用品制度。
4.作业前按规定必须戴好口罩、耳塞及眼镜,并扎好袖口、领口。
女工戴好工作帽。
操作人员不准戴手套,戴项链,以免被机器卷入造成伤害。
5.开机前检查安全防护罩是否定位可靠,检查各部件有无工具或异物放置。
6.在操作中严格遵守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因误操作而产生异常噪音。
7.尽量减少各种设备的运转时间,用完后及时关闭。
8.使用加工中心的过程中,速度不要过快,尽量增大动作的均匀性,减小机械的震动。
9.保持设备保养,做好润滑,减少噪音的产生。
10.工作完毕后,应切断电源,确认各种设施设备停止运转后方可离开岗位。
【第2篇】噪音和震动防治:操作规程1、加强设备日检和巡回检查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2、加强维护人员的责任心,维护人员必须加强学习。
3、严格按照设备规定对其进行维护和保养。
4、对不能正常运行的配件应及时维修和更换,并定期加注润滑脂。
5、对噪声较大的设备和部件必须加装消音器和消音罩等。
6、对各种中产生震动较大的设备必须安装防震动底座和减震装置。
7、对噪声和震动较大的设备应采取人机分离同时缩短工作时间以降低其危害。
8、操作噪声和震动较大的设备的人员必须佩带防噪声和震动的个体防护用品【第3篇】噪音和震动防治操作规程1、加强设备日检和巡回检查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2、加强维护人员的责任心,维护人员必须加强学习。
3、严格按照设备规定对其进行维护和保养。
4、对不能正常运行的配件应及时维修和更换,并定期加注润滑脂。
5、对噪声较大的设备和部件必须加装消音器和消音罩等。
6、对各种中产生震动较大的设备必须安装防震动底座和减震装置。
噪声岗位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操作规程》
一、岗位概述
噪声岗位是指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面对高噪声环境的工作岗位。
这些岗位通常包括工厂作业、建筑施工、机械加工等。
在这些岗位上工作需要特别注意保护耳朵免受噪声影响。
二、操作规程
1. 佩戴耳塞或耳罩:在进入噪声岗位工作之前,必须佩戴符合标准的耳塞或耳罩。
这些防护设备可以有效阻隔噪声,保护耳朵免受损伤。
2. 使用降噪设备:在一些高噪声环境下,可以设置降噪设备来减少噪音的影响。
在工作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设备来保护自己的听力。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听力测试,以便及时发现听力损伤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4. 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噪声环境:尽量减少在高噪音环境中工作的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噪声中造成听力损伤。
5. 紧急处理:如果在工作中出现听力异常或耳朵不适,应该立即停止工作,并尽快就医。
三、其他注意事项
1. 经常清洁耳朵:在进入高噪音环境之后,应该注意及时清洁耳朵,防止噪音进入耳朵造成损伤。
2. 避免自行调节耳朵压力:在高噪音环境中,一些人可能会用手或其他方式调节耳朵的压力,这样做是有风险的,应该尽量
避免。
3. 不要在高噪音环境中听音乐或使用耳机:在高噪音环境中增加额外的声音会对听力造成更大的损伤,因此应该避免在这样的环境中听音乐或使用耳机。
总之,噪声岗位操作规程的重点是保护工作人员的听力健康。
只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才能减少在高噪音环境中工作带来的风险,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噪声岗位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操作规程
一、岗位职责
1、负责布置和管理噪声控制区;
2、根据有关的政策法规进行噪声检测、监测和评价;
3、负责对噪声污染源设备提出改善意见,形成技术改造计划;
4、报告现场噪声环境情况,提出噪声污染防治方案;
5、对噪声源进行噪声扰动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提出改善措施;
6、协助其他部门进行噪声测量、监测和评价,利用技术来改善噪声污染环境;
7、负责完成噪声检测报告;
8、负责落实噪声控制工作。
二、岗位要求
1、有较强的噪声测量、监测和评价能力;
2、熟悉有关噪声控制规定;
3、熟练使用相关噪声控制设备;
4、有较强的责任心,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5、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操作步骤
1、准备噪声测量、记录和报告;
2、准备噪声测量设备,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检测;
3、对异常噪声进行检测,记录记录和报告,并作出评估;
4、根据测量结果制定噪声控制措施;
5、定期进行噪声检测,并定期进行报告;
6、向有关单位提供噪声控制方案;
7、及时上报噪声控制成果;
8、维护噪声控制区域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四、操作规程。
噪音标准操作规程

噪音标准操作规程噪音标准操作规程一、引言噪音是一种会对工作场所和工作人员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环境因素。
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制定噪音标准操作规程对噪音进行控制是必要的。
本标准操作规程的目的是明确企业对噪音标准的要求,规范相关操作行为,减少噪音对员工的不利影响。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噪音的情况,包括生产车间、办公区域、仓库等。
三、定义1. 噪音:指人们能够听到且可能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声音。
2. 噪声源:产生噪音的设备、机器或其他物体。
3. 声级:用来表示声音强度的物理量,单位为分贝(dB)。
4. 噪声控制:通过对噪声源、传播路径和接收者进行控制,降低噪声水平。
四、噪音控制目标1. 合理控制噪音水平,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2. 减少噪音对员工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3. 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噪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五、噪音测量和评价1. 通过测量噪音水平,评价工作场所是否超过法定噪音限值。
2. 测量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并由专业机构进行测量和评价。
3. 噪音测量应覆盖各个噪声源和工作区域。
六、噪音控制措施1. 选择低噪音设备和机器,并确保其正常运行和维护。
2. 采用隔声和吸音材料,减少噪声的传播。
3. 通过调整工作流程、增加缓冲区域等方式,减少噪音暴露时间。
4. 对超过法定噪音限值的噪声源,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或采取其他有效的工程控制措施。
5. 对于超过法定噪音限值的工作区域,采取隔音措施,并设置噪音警示标志。
6. 提供个人防护设备,如噪音耳塞或耳罩。
七、噪音标准的监测和管理1. 定期开展噪音监测工作,确保噪音水平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标准要求。
2. 对超过法定噪音限值的噪声源进行跟踪和改进,减少其噪声影响。
3. 建立相应的记录和档案,包括噪音测量结果、改进措施和维护记录等。
4. 对涉及噪音的岗位进行定期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八、员工培训1. 对所有员工进行噪音标准操作规程的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和遵守相关要求。
噪声岗位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操作规程
生产性噪声分为三大类: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
噪声国家允许标准: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小时,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85dB(A)。
对于操作人员每天接触噪声不足8小时的场合,可根据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按接触时间减半,噪声声级卫生限值增加3dB(A)的原则,确定其噪声声级限值,但最高限值不得超过115dB(A)。
1、接触噪声岗位作业人员必须经职业卫生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作业。
2、噪声岗位其强度超过国家允许标准时,设置隔音控制室,隔音室内噪声强度控制在75dB(A)以下。
3、噪声强度大的设备,安装消音装置,操作工人定期检查消音装置,保证其正常使用。
4、噪声车间安装吸声设备或对设备进行屏蔽的,操作工人每天检查吸声、屏蔽装置,保证其使用效果。
5、操作人员进入隔音室内,首先关闭隔音室门窗,通过仪器、仪表、微机等监控设备运行情况,减少作业人员与噪声源接触的机率。
6、接触噪声作业人员在检查、巡视、操作生产设备时,必须佩戴防噪声耳塞、耳罩等防噪声个人防护用品。
7、设备运转正常后,在工艺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远离产生噪声设备。
8、每年进行接触噪声的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对有噪声禁忌及出现异常反应的立即调离接触噪声岗位。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02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标 准与法规
国家相关法规及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 防治法》
规定用人单位应当采取综合性措施,控制和 消除工作场所的噪声危害,保障员工健康。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 触限值》
明确规定了不同行业和岗位噪声的职业接触限值, 为噪声岗位的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依据。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
培训操作
对相关人员进行降噪设施操作 和维护培训,确保其能够正确
、安全地操作和维护设施。
04
噪声岗位操作规范与 流程
操作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了解噪声源
在操作前,必须了解工作场所中可能产生噪声的设备、机器或其 他声源,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根据噪声强度和频率,选择合适的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并确保其完好无损。
重点强调了噪声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 ,如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定期进 行听力检查、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 息时间等。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建议
智能化监测与管理
个性化防护用品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噪声监测和管理将 更加智能化,如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 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提高管理效率。
针对不同工种和个体差异,研发更加舒适 、高效的个性化防护用品,提高工人的防 护意识和效果。
07
总结与展望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01
噪声危害及防护措施
介绍了噪声对听力的危害,以及如何 通过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人防护 措施来降低噪声对工人的影响。
02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要 求
详细阐述了噪声岗位的职业卫生要求 ,包括工作场所的噪声限值、噪声测 量和评估、工人健康检查等。
03
噪声岗位安全操作规 程
噪声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一、引言1.噪声监测和评估1.1对所有噪声岗位进行噪声监测和评估,包括对噪声源的分析和噪声暴露水平的测量。
1.2建立噪声档案,记录噪声源的特征、工作场所的噪声暴露情况以及职工的噪声暴露时间和水平。
1.3定期评估职工的听力状况,进行听力检查和记录。
2.噪声控制2.1噪声控制应遵循“减少噪声暴露量,控制噪声源”的原则。
2.2采取技术措施,例如使用降噪设备、声屏障和隔声材料,减少噪声源的发声和传播。
2.3组织进行噪声控制技术试验和改进,以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职工的健康状况。
3.个人防护措施3.1对于噪声暴露时间较长和噪声暴露水平较高的职工,应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例如耳塞、耳罩等。
3.2指导职工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佩戴期间不得随意摘除或减弱密封性能。
3.3定期对个人防护装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的使用功能。
4.健康监测和教育4.1对于噪声岗位的职工,应建立健康监测档案,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病检测,以及听力检查。
4.2开展噪声岗位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向职工介绍噪声的危害、防护知识和操作规程,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
5.紧急应急处置5.1制定噪声岗位的应急处置预案,包括发生噪声事故时的应急措施、急救方法和报警程序。
5.2组织定期的应急演练,提高职工对噪声事故的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
6.监督和检查6.1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噪声岗位的监督和检查,随时发现和纠正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6.2噪声岗位的职工也应积极参与监督和检查工作,及时报告和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
三、操作规程的执行与遵守1.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要落实噪声岗位的操作规程,确保执行和遵守情况。
2.职工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积极参与有关的培训和教育。
3.发现操作规程存在问题或改进措施的,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四、总结噪声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是保护职工健康和提高工作环境安全性的必要措施。
噪声岗位职业危害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危害操作规程1. 前言噪声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避免的环境因素之一。
在一些岗位中,人们可能需要长时间面对高强度的噪声,而这些噪声对身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威胁。
因此,制定噪声岗位职业危害操作规程,对于减少和预防工作人员的职业病是非常有必要的。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从事需要长时间面对高强度噪声的工作人员,包括但不限于机械、冶金、化工、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印刷、航空、船舶、土木工程、采矿等领域的工作人员。
3. 危害特点噪声的危害可以通过声压水平、频率特征和持续时间等指标来表征,其主要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听觉系统伤害高强度噪声能够引起听力损伤,对人的听力能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长期接触噪声超过安全标准可能导致聋哑、耳鸣等听觉系统疾病。
3.2 神经系统伤害长期接触较高强度的噪声,可能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引起疲劳、焦虑、抑郁等情况,甚至引发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3.3 生理系统伤害噪声刺激对人体内分泌系统可能会产生影响,例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等激素的分泌水平可能会受到高强度噪声刺激的影响。
3.4 心理健康伤害长期接触噪声对人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疾病。
4. 个人防护措施4.1 佩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佩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是控制噪声危害的一种主要手段。
在繁忙的工作环境中,工作人员应当佩戴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防噪耳塞或者耳罩,以减少对噪声的接触。
4.2 控制噪声源在工作环境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噪声源,例如加装隔音设备、减少机器转速、降低材料落地声音等。
4.3 调整工作方式当工作人员无法采取其他措施控制噪声时,需要调整工作方式,例如通过减少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增加休息时间等方式,以降低工作人员受到的噪声危害。
5. 监测和测量为了正确评估噪声的强度和影响,需要进行测量和监测。
在噪声环境中,需要对现场环境进行噪声测量,以确保工作人员受到的噪声平均水平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噪声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为了保障企业噪声岗位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制定本操作规程,规定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安全操作流程。
一、前言噪声是指声音的不快感或有害作用。
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长期受到高强度噪声的影响,会造成听力损伤和其他健康问题。
为了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要求所有员工严格遵守噪声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二、岗位职责现场负责人要负责工作现场的噪声监测和评估,根据噪声测量结果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并为该项工作提供必要的人、财、物等资源。
作业人员需要按照公司提供的规定穿戴好相应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任务。
三、安全操作流程3.1 个人防护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必须穿戴符合标准的防噪音设备。
特别是在噪声超过80分贝的情况下,必须佩戴耳罩和耳塞。
同时,工作服应符合要求,保持整洁、干燥、柔软。
3.2 减少噪声(1)改变工作方法:尽量采用机器化或自动化生产方式,减少人工干预,比如在装配线上采用气动工具替代手动钉枪等。
(2)降低噪声来源的分贝:采用减振、隔声、加装吸音材料等提高机器的包裹性。
(3)隔音屏蔽:在机器实现封闭的同时,采用吸声材料增加吸音效果,起到良好的隔声屏蔽作用。
3.3 维护设备设备的正常维护是最基本的要求,非常必要的措施。
设备出现问题时应及时通知现场负责人,及时采取维护措施。
对于老化的设备应及时更新,避免因为一些技术原因导致噪声过大。
3.4 紧急情况处理在出现设备故障、操作不当等紧急情况下,员工必须立刻停止操作,采取安全措施。
维持现场秩序,排除隐患,避免噪声进一步扩散,造成更大的噪声污染。
四、后续处理当作业结束后,员工应将防护设备、工作服等配件进行清洁、消毒、维修等处理。
对于有噪声岗位从业人员陪同工作的机器,进行全面的清洁、维护,保证下一次正常使用。
五、尾声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生产行业,企业必须要重视噪声岗位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
同时,从业人员也要认真遵照操作规程,保持状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造成噪声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噪音操作规程

噪音操作规程
《噪音操作规程》
为了保障员工和环境的健康与安全,噪音操作规程应该得到严格执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噪音操作规程:
1. 声音测量:定期对工作场所的噪音进行测量,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
如果发现噪音超过规定标准,必须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调整,例如安装隔音设备、控制设备的运行速度等。
2. 耳塞和耳罩使用:员工应该使用耳塞或耳罩来降低噪音对耳朵的影响。
公司应该定期向员工分发这些防护用品,并确保其正确使用。
3. 排班和轮班制度:尽量避免员工长时间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下,可以采取轮班制度进行工作,确保员工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4. 噪音预警:对于需要进行嘈杂作业的场所,应该设置噪音预警系统,及时提醒员工采取防护措施。
5. 噪音监控:公司应该建立噪音监控系统,对噪音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并留存相关数据备查。
6. 噪音培训:员工需要接受相关的噪音知识培训,了解噪音对健康的危害并学会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以上便是《噪音操作规程》的一些基本内容。
通过严格执行这
些规程,可以有效保护员工的健康并减少环境噪音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噪声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病危害,结合各岗位实际,特制定本操作规程:一、噪声产生原因:主要来源于各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由于振动、碰撞而产生的机械性噪声。
产生噪声的设备主要有上料机、混装车等。
二、危害程度:给人带来烦恼,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
长期接触强噪声会引起听力下降、神经性衰弱综合症等病症。
三、卫生限值职业接触8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5dB(A)职业接触4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8dB(A)职业接触2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1dB(A)职业接触1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4dB(A)职业接触0。
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7dB(A)职业接触0。
2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100dB(A)职业接触0。
12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103dB(A)但最高不能超过115 dB(A)四、主要涉及岗位:制浆工、大炉、除尘、净化、转化、浸洗、给灰、球磨、洗板、破碎、给矿、加碱、浸出工等。
五、操作规程1、进入岗位职业病危害防护必须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使用.2、熟悉掌握本岗位职业病危害的特性、危害后果、预防和应急措施。
3、噪声岗位作业时,应佩戴耳塞或耳罩,以防噪声危害。
4、从事易产生噪声的作业时,应尽量采取木料、胶皮等铺垫措施,来降低噪声危害。
5、工作中,应加强降噪设施的性能检查,出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6、作业中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身体如有不适及时汇报,不准班中带病作业或饮酒后作业。
7、按要求按时参加职业病危害岗位的健康体检。
六防噪声措施1、产生强噪声的设备,设置减震基础;2、将高噪声和低噪声设备分开布置,并设置隔音墙;3、进入噪音区域佩戴耳塞;4、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5、对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七、应急措施1、发生噪声危害症状者,迅速撤离至安静的地方休息。
2、造成耳朵听力下降、身体不适等情况到医院接受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噪声岗位操作规程
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
3.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4.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洁生产。
5.各值班室噪音超标时,应采用适当的隔音措施。
6.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噪音区域时,应佩戴耳塞。
7.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
8.对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9.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超过卫生标准时,应采用隔声、消声措施,或按《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规定的时间,缩短每个工作班的接触噪声时间。
10.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其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仍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时,应采取个体防护;对职工并不经常停留的噪声作业场所,应根据不同要求建立作为控制、观察、休息的隔声室,室内必须有足够的吸声衬面,以减少混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