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儒林外史》中严监生这一形象概述
严监生故事梗概200字左右
严监生故事梗概200字左右
严监生是清代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他的故事概括如下:严监生是个吝啬鬼,他为了节省开支,不择手段。
他的妻子王氏生病后,他舍不得花钱买药,最后王氏病死。
他也不愿意出钱给王氏办丧事,直到他儿子出面才勉强答应。
此外,严监生还非常贪财。
他的哥哥严贡生因为赌博被官府抓走后,他为了保住家业,花重金买通官府,企图陷害哥哥。
这些行为引起了人们的愤怒和嘲笑。
最后,严监生在极度吝啬和贪财中度过了一生,直到死去那一刻,让人挑掉一盏油灯才咽气。
《儒林外史》严监生的故事情节概括
严监生是个土豪,家有十万银子,还有个“监生”的身份,算是有地
位有体面的乡绅。
但他还有哥哥严贡生,严贡生无论在家族中还是社
会上,地位都比他高,让他时时处处都受气。
严贡生生活奢靡,让弟弟严监生很不以为然,严监生在衣食住行上十
分节俭吝啬,所以比哥哥富有多了。
严监生虽则胆小,但并非善良之
辈。
他妻子病卧在床,生命垂危,侧室赵氏假意殷勤,骗取正妻王氏答应
把她扶为正房,王氏刚一吐话,严监生听不得这一声,连三说道:“既
然如此,明日清早就要请二位舅爷说定此事,才有凭据。
”。
儒林外史严监生情节和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严监生情节和人物形象《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是个特别有意思的角色,说实话,看了这人物,你真心会觉得有点哭笑不得。
你想啊,谁能想到,居然会有人把自己“读书”的“成果”搞得像是练功夫一样,最后变成了个滑稽可笑的存在。
严监生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庸才”,他不是真的坏人,但也不算什么“好人”。
他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一种病态现象——讲究权势,追求功名,连为官的标准都变得扭曲了。
首先啊,说严监生是个“笑面虎”一点不为过。
他看起来一副德高望重的样子,衣着光鲜,背着个长长的官帽,走到哪儿都是一副满腹经纶的样子,可要真让他展示一下学问,那才叫人哭笑不得。
他读书读得是拼命,整天捧着《四书五经》,但问题来了,哪怕读得再多,放到实际生活中去也不一定管用。
严监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念死书”。
他对这些经典原文背得滚瓜烂熟,但一问他怎么实际运用这些东西,他就开始支支吾吾了。
他身上的“书呆子”气息十足,真心让人觉得有点儿“傻乎乎”的。
严监生对功名的追求简直到了让人捧腹的地步。
你看他,拼命地想做个高官,却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并不具备当高官的资格。
他不是真聪明,但他把自己的“书生气”当做唯一的资本,觉得自己一背上书呆子的标签,就能坐上什么高位,过上荣华富贵的日子。
像他这样的人,一到做官就完全忘记了什么是“为民服务”,只知道如何迎合上级,讨好权贵,争取一官半职,活生生一个“阿谀奉承”的典型。
更有意思的是,严监生的个性也特别“拗”。
你看他处理事情时,常常是偏执己见,宁可错过最佳时机,也不愿意低头妥协。
人家劝他,他非但不听,还觉得自己才是对的,自己才最有见地。
这种人,活生生就像一只“瞎子骑马”,闹出一堆笑话来。
他根本就不懂怎么灵活应对变化,总是想着按照死板的“理论”去做事,结果每次都弄巧成拙,丢人现眼。
说白了,严监生就是个典型的“书生傻瓜”,他对社会的认知停留在书本上,根本就没能真正融入到实际的社会生活里。
你要是问严监生真正的智慧在哪里,我看他最大的“智慧”大概就是会拍马屁吧。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形象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形象
在《儒林外史》中,严监生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角色。
他的形象
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中的许多特点和问题。
首先,严监生是一个典型的文人。
他才华出众,有着卓越的文
学修养,对儒家经典有着深入的研究。
他是儒家思想的忠实,并以
此为基准评判他人。
他注重礼仪和规范,对自己和他人都要求严格。
这种严格标准的背后,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社会地位和他们与其他阶
层的互动。
然而,严监生也暴露了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弊端。
他追求功名利禄,并为此不择手段。
他利用自己的权力欺压他人,嫉妒成功的人,并阻挠他人的发展。
他将功利至上置于道德和良知之上,这使他的
形象呈现出一种虚伪和狭隘的一面。
另外,严监生的形象也显示了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门阀思维。
他
出身于名门世家,拥有优越的家庭背景和丰厚的资源。
他对于来自
贫苦家庭的人持有偏见,并且不愿意承认其他人的才能和价值。
这
种门阀思维反映了当时社会阶级的固化现象和特权阶层对外界的排斥。
总的来说,严监生是《儒林外史》中一个富有代表性的形象。
他既展示了文人的优雅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又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的问题和弊端。
通过对他的描述和描绘,我们可以对中国古代社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儒林外史》严监生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严监生人物形象严监生名叫严大育,字致和。
他是个土豪,家有十万银子,还有个“监生”的身份,算是有地位有体面的乡绅。
但他还有哥哥严贡生,严贡生无论在家族中还是社会上,地位都比他高,让他时时处处都受气。
严贡生生活奢靡,让弟弟严监生很不以为然,他在衣食住行上十分节俭吝啬,所以比哥哥富有多了。
严监生是个胆小有钱的人。
虽则胆小,但并非善良之辈。
他妻子病卧在床,生命垂危,侧室赵氏假意殷勤,骗取正妻王氏答应把她扶为正房,王氏刚一吐话,严监生“听不得这一声,连三说道:‘既然如此,明日清早就要请二位舅爷说定此事,才有凭据。
’”只这一件事,就把严监生外柔内奸、心狠情薄的性格本质揭示出来了。
从整个一回看,严监生替哥哥还钱,贿赂王德王仁,与赵氏完婚,为王氏办丧事等等,一年之内,着实花了不少钱,单发丧就用去四五千两银子,但这并不能说明他的大方。
正相反,严监生是个典型的悭吝鬼,他花费的银子,实在都出于不得已。
有两个细节可以使读者体悟到严监生性格深处的苛刻贪吝:其一,当王氏死后,赵氏提起要送与两位舅爷赶考盘程银子时,严监生听而不言,“桌子底下一个猫就扒在他腿上,严监生一靴头子踢开了”。
这个猝然之间的暗暗发狠的动作,正是他此刻怜惜银子、憎恶两个舅爷的心理流露。
其二,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
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
这细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极著名的一例,它对那些悭吝乡绅的揭露讽刺可谓入木三分,同时也为严监生的性格塑造添上了极传神的一笔。
当然,我们也应认识到严监生性格的复杂性。
他的性格中有悭吝的一面,也有卑微可怜的一面,还有不乏人情的一面。
他以金钱作为护身符,来消灾弭难,苟且偷安。
正妻王氏病后,他延请名医,煎服人参,毫不含糊。
王氏死后,他深情悼念,“伏着灵床子又哭了一场”,这不是“做戏”的眼泪,诚如闲斋老人的评语:“此亦柴米夫妻同甘共苦之真情。
《儒林外史》严监生形象分析
《儒林外史》严监生形象分析儒林外史严监生形象分析引言《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讽刺和描写儒士团体的生活来批判时弊。
其中,严监生作为小说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具有独特的形象特点。
严监生的外貌特征严监生身材瘦高,面目清秀,皮肤白皙,留着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
他的双眉修长,眼神锐利,给人以聪慧而机智的感觉。
在穿着方面,严监生倾向于朴素的服装,体现了他不喜欢浮华和奢侈的个性。
严监生的学问才华严监生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物。
他钻研经史籍贯,具有极高的学识和才智。
他在儒家学问方面造诣深厚,能够灵活运用经典知识解决问题。
严监生的学问才华使他在儒林中获得了一定的声望和地位。
严监生的性格特点严监生的性格有着矛盾的一面。
一方面,他以儒学为准则,追求高尚的品德和行为规范。
他善良正直,重视道义,努力追求完善自我。
另一方面,他也显露出虚荣和功利的一面。
他渴望在儒林中获得更高的地位和名声,有时会为了个人利益而采取一些讨好上级的行为。
严监生的社会角色严监生在儒林中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
他作为一个优秀的儒士,被视为儒林道德标杆的代表。
他的言行举止被广泛关注和模仿,对其他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严监生通过与其他儒林成员的互动,揭示了儒林中权力斗争、虚伪和利益交换的一面。
严监生的命运轨迹严监生在小说中经历了一系列变迁和挫折。
他曾一度失去儿女和财产,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但是,他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坚守自己的儒家理念,并最终走出低谷,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
结论严监生是《儒林外史》中一个具有丰富形象特点的角色。
他的外貌特征、学问才华、性格特点、社会角色以及命运轨迹共同揭示了清代儒林的兴衰、道德斗争和人性弱点。
通过对严监生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作者对儒林社会的激烈批判和反思。
《儒林外史》严监生形象描写
《儒林外史》严监生形象描写
儒林外史》严监生形象描写
严监生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他的形象描写着中国古代文化中儒学知识分子的特点和命运。
严监生的形象在小说中通过多个方面进行了描绘。
首先,在外貌方面,严监生被描绘为一个相貌平凡的人,没有太过出众的外表。
他戴着一副老花镜,看起来有点书呆子的感觉。
这种形象展示了一个勤奋好学、专注于学术的儒生形象。
其次,在思想和行为方面,严监生被塑造成一个典型的儒学知识分子。
他虔诚地遵守儒家的礼仪制度,尊崇儒家经典,崇尚孔子的定义。
严监生对待学术认真严谨,时刻不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
此外,严监生的人物形象还展示了儒家学术界的残酷现实。
他在儒林中面临了许多困境和挑战,遭受了排挤和迫害。
这一点反映
了当时儒学界的封建官僚体制和权力斗争,严监生的形象成为对这
一现象的批判。
综上所述,《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形象描写了一个勤奋好学、虔诚遵守儒家思想的儒学知识分子形象,同时也反映了儒学界的残
酷现实。
这一形象的描绘在小说中起到了深化故事情节和传递思想
意义的作用。
《儒林外史》描写的严监生
《儒林外史》描写的严监生简介《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以描写明代严渭之为主线,展现了当时官场的腐败和士人的苦难。
其中,严监生是小说中一个重要的角色,他的形象对于展现社会现象和人性弊端起到了重要作用。
严监生的人物特点严监生是一个富有教养的学者,拥有较高的修养和知识。
他对儿女非常严格,注重教育,希望他们能够有所成就。
他也是一个自强不息的人,勤奋好学,努力为官,渴望能够在官场上有所作为。
然而,严监生也有一些缺点。
他过于注重家族荣誉,对自己的子女要求过高,导致他的儿子们都不愿担任官职。
他还过于刚正不阿,缺乏机智和灵活性,使得他在官场上经常碰壁。
严监生的形象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困境和现实的局限性。
严监生的遭遇和反应在小说中,严监生一家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困苦。
他得罪了权贵和贪官,被陷害入狱,并最终被免官。
严监生在遭遇不公与冤屈时,保持了他的骄傲和坚强,不屈不挠地反抗。
他没有屈服于现实的恶势力,而是坚守自己的原则,并与之斗争到底。
对社会现象的揭示严监生的形象展现了明代社会的腐败和权力斗争。
他的遭遇揭示了官场的黑暗和残酷,以及善恶之间的矛盾。
书中通过描写严监生的故事,展现了时代的苦难和士人的无辜。
同时,严监生对儿女过高的期望和道德标准,也反映了当时儒家思想的约束和压力。
他为了追求理想而不顾家庭幸福,最终导致了他失去工作和社会地位。
结论《儒林外史》通过描写严监生的形象,深刻地展示了明代社会的黑暗和士人的困境。
严监生的遭遇不仅反映了当时官场的腐败和权力斗争,也揭示了文人士子的痛楚和无奈。
他的形象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象和人性弊端。
严监生和严贡生的人物形象300字
严监生和严贡生的人物形象
严监生和严贡生是中国古典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人物,作者是清代的吴敬梓。
这两个人物在小说中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和形象,通过对他们的描写,作者展现了当时社会不同阶层人物的典型特征。
一、严监生:
严监生是广东省高要县的一位监生,他的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吝啬。
在小说中,严监生因为害怕浪费,甚至在临死前也不愿意多花一文钱。
他的吝啬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也体现在他对亲人和朋友的态度上。
尽管他富有人情味,但在金钱面前,他总是显得格外小心谨慎。
严监生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某些富有但过于节俭的商人形象。
二、严贡生:
严贡生是严监生的哥哥,他的性格与严监生截然不同。
严贡生六亲不认,对弟弟的死毫不关心,甚至还侵吞了弟弟的家产。
他是一个极端的自私和贪婪的代表,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不惜采取各种手段,包括巴结官僚和欺压百姓。
严贡生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中那些为了功名富贵而不择手段的士人形象。
在《儒林外史》中,吴敬梓通过对严监生和严贡生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不同阶层人物的典型性格,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和讽刺。
严监生的吝啬和严贡生的贪婪,都是作者用来揭示人性弱点和批判社会现象的典型例子。
1。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角色形象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角色形象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角色形象
《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以幽默
讽刺的手法描写了清代儒士的世态炎凉。
其中,严监生是一个非常
富有代表性的角色,他的形象具有深刻的意义。
首先,严监生是一个典型的儒家学者。
他精通儒家经典,严谨
而才华出众。
他对自己的学问充满自信,但也因此显得自负和偏执。
在小说中,严监生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行为上的荒唐,这既是对
儒家士人的讽刺,也是对时代社会风气的嘲弄。
其次,严监生的形象突出了社会虚伪和功利导向。
他在追求功
名利禄的道路上,不择手段,甚至为了达到目的,不惜出卖自己的
原则。
他对名利的执着让他成了一个无所不用其极的人物,这既是
他个人的悲剧,也暗示了那个时代社会的普遍特征。
最后,严监生的形象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他作为一个知识
分子,展示了清代士人在社会环境制约下的困境。
他们虽然有学问,
但却缺乏真正的能力,往往被功利主义所驱使。
在那个以科举为升官渠道的时代,许多人选择了权谋和敷衍应付,而不是真正关注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
综上所述,《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角色形象寓意深远。
他既是对儒家士人形象的讽刺,也是对时代社会弊病的揭示。
通过他的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清代社会的虚伪和功利主义倾向,以及知识分子在社会环境中所处的尴尬和挣扎。
这使得该小说成为了一部具有批判意义的文学佳作。
《儒林外史》严监生的形象分析
《儒林外史》严监生的形象分析
在《儒林外史》中,严监生以其凌厉刚硬的态度在读者心中深深印下了记忆。
她既有她残酷无情的一面,又有她慈爱有度的另一面。
她的形象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待:一、严监生虽然有着残酷的一面;二、她致力于当儒师的宗旨;三、她也有慈爱有度的一面。
首先,严监生有着残酷的一面。
作者通过一番富有寓意的描述将她的残酷进行了衬托,她“背起一只铜鋤,甩来甩去,发出带有‘铿锵’之声(the sound of clinking and clanking)”。
这令人难以忘怀的场景,还体现了她偏执的残酷态度,同时也让考生们感觉到她是严肃认真的。
其次,严监生尽职尽责地承担着当儒师的责任。
她以及她师兄对考生们进行无情的考核,毫不苟言,实行相当严厉的戒律,并且有着完善的古代文化训练体系,例如《礼记》、《儒藏》等,他们在注重学术内涵的同时,也力求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实现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优良生活。
最后,严监生也有着慈爱有度的一面。
当殷景佩的父亲死去时,她曾为取暖而帮助其烧柴,或是让殷景佩大胆抒发心声,她对他用心认真的关切处事,让读者看到了有淡淡慈悲的一面。
严监生的形象,在残酷与慈悲中完美地结合,她凌厉刚硬的一面,无疑证明了她极其认真地致力于操纵学子们自身主动尊重传统文化,但另一面也表明她是一名慈师和解的老师,以尊重学生,发现学生的人格与天资,实现学生儒家自由的人生态度雕琢学生的性格的师者。
严监生人物形象分析
严监生人物形象分析严监生,是中国古典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名严大育,字致和,是广东省高要县的一位监生,严贡生之弟。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严监生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严监生人物形象分析鲁迅在评价中国古典小说写法时说:“好人完全好,坏人完全坏”“写好的人简直一点坏处都没有,而写不好的人,又一点好处也没有。
”(见鲁迅《中国古典小说历史变迁》)这段话实际上道出了中国古典小说在描写人物是常犯的那种“善无一不善,恶无一不恶”简单化的弊病。
然而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则突破了这一传统模式。
在他的笔下出现了很多有着丰富而又复杂性格内涵的人物,如范进、王玉辉、马二先生,这些人物形象都写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作者在力求写出人物其生活中本来的真实面目,即便是对于那些完全否定性的人物,也很少作不适当的夸张。
在严监生这一人物的描写上,也体现出了这一点,不是“欲打、欲骂、欲杀、欲割,惟恐人不恶之”,而是在写出其否定性特征同时,又写出了其蕴含着人性的温馨;既在给予其嘲笑同时,又给予其很多的同情。
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社会里,积累和保护财产是人们的主要活动内容之一。
尤其在中国这样历史悠久的封建的农业大国里,这种现象更为突出。
吝啬和勤俭持家有时候很难分得清楚。
严监生的所谓“吝啬”,如果放到当时的社会环境里,和周围的人或同类那些小生产者们比,并不显得特别,可以说反映了一个时代人的特点,把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那种狭隘性和和保守性凸现了出来,具有某种典型性。
单从理财的角度来看,严监生只是一种苛刻过分的勤俭节约的代表,他充其量是个省吃俭用、苦守祖上遗留财富的土地主而已,这种类型的人在当时社会里比比皆是,如果把严监生放置其中,并不显得特别,从他身上也看不到那些畸形病态的东西。
作者之所以把他生前的.省吃俭用突出出来加以描写,其用意无非是为其后来家产落入到他人之手作某种铺垫,从而说明世道的险恶。
说其吝啬,但离“鬼”尚远。
吝啬鬼第一个特点就是残酷和不近亲情,对财富的占有欲,使他们失去了常人行为和心态。
严监生的人物特点
严监生的人物特点
严监生的人物特点:吝啬成性、外柔内奸、有人情味。
严监生是清代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他是广东高要县监生,是一个复杂立体的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清代的吴敬梓,他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在小说中,严监生是个很有钱的人。
严监生由于“两茎灯草”的故事而被国人所熟知,他因在临死前对两根灯草斤斤计较而被指责。
吴敬梓是清代文学家,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移居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吴敬梓出身缙绅世家,幼年聪颖,善于记诵。
早年生活豪纵,初入学为生员,后屡困科场,家业衰落,经历世态炎凉之苦。
乾隆元年(1736年)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
晚年研究经学,穷困以终。
吴敬梓精熟《文选》,工诗词散文,诗赋援笔立成。
著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
《儒林外史》中严贡生的人物形象分析
《儒林外史》中严贡生的人物形象分析1、王冕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2、周进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
3、范进是一个热衷科举,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
他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全耗在科举上,将中举取得功名利禄当作唯一的奋斗目标,几十年屡试不第,也不愿从事劳动养家糊口,其灵魂完全被科举的锁链缚住了。
4、严致和严监生就是书没读过太多,他这个监生也是花钱捐来的监生。
5、严致中作者笔下的严贡生是一个十足的衣冠禽兽。
6、匡超人他巧妙周旋其间,一步步走向堕落。
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一个衣冠禽兽。
7、沈琼枝沈琼枝是教书先生沈大年的女儿,遵父命嫁给盐商宋为富为妻。
但到了盐商宋为富府上之后,才知道是一场骗局,盐商宋为富原来是娶沈琼枝为妾。
琼枝父状告宋为富,宋重金贿赂知县,把沈大年押回常州。
沈琼枝带着金银细软独自去往南京,开始了她新的独立生活。
《儒林外史》为一部主角不断转换的长篇小说,或者说就是一部由无数短篇交错而变成的长篇小说,基本上不可能将通过详尽描绘其一生经历,以及在坎坷的故事情节中整体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世界。
所以,吴敬梓把重点分散在人的性格中最刺及目的特征上,从而深入细致地整体表现一个相对恒定的人生二者。
这就如同从人物漫长的性格发展史中截取一个片断,再让它在人们面前转上一圈,把此时此地的“这一个”,放大给人看。
这是勾画讽刺人物的一个很出色的手法,它使人物形象色彩明净,情节流动迅速,好像人物脸谱勾勒一成,这段故事便告结束,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正是这些精工提炼的精彩情节。
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科学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化湿疹的现状。
它借由人生百态阐明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
作者从揭露科举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丑恶的灵魂入手,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人民灵魂的扭曲。
儒林外史严监生故事概括
儒林外史严监生故事概括《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那可真是个让人又恼火又好笑的角色,像极了我们生活中那些总喜欢端着架子的“古板”人物。
说实话,他的故事,简直就是一出喜剧,光是想想都忍不住想笑。
严监生是个小官,名义上看似地位不低,可实际上他就是个俗人,完全不懂得如何真正去为百姓服务。
平日里,他一副装腔作势的样子,整天摆出一副“我很牛”的模样,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个有点身份的官员。
说起这人,简直就是“瞧不起谁”,什么事都得按他的标准来。
对了,严监生可是个典型的“门外汉”,把自己当成了个“儒家大师”,仿佛一切都得以他为中心。
他不是那种做事脚踏实地的人,而是典型的那种一看就知道是“外强中干”的人,什么都得靠嘴巴说,靠嘴巴吹。
有一次,严监生去参加一个宴会,简直就像个笑话。
大家都在聊起一些高深的学问,严监生听了半天,压根没插上话,心里着急,嘴巴也不甘示弱。
看他那个样子,真是有点可笑,明明不懂却偏要装懂,还口口声声说自己学问有多深厚,像极了那些学识浅薄却非要搬弄是非的“书呆子”。
你看他那副架势,仿佛大家都是些不懂事的傻子,只有他才是真正的“明白人”。
每次他开口,总能惹得周围的人哑口无言,大家表面上不敢说什么,心里却在笑他,这样的人,一看就知道是自命不凡,心里却空空如也。
再说他那个家庭,也是让人忍俊不禁。
严监生平时一副富贵人家的模样,吃喝玩乐,哪能看得出他家到底富裕到什么程度。
其实他不过是个“空有其表”的人,日子过得相当拮据,家里的经济状况根本不如外人想象的那样风光。
你说他这不矛盾吗?每天一副有钱有势的模样,结果家里连个像样的饭菜都吃不起。
这不,严监生有个儿子,成绩不怎么样,也不爱读书,但却偏偏总想着往仕途上靠。
你看看,这父子俩,简直就像是“父子同框”,一个坑爹一个坑儿子。
儿子就是个大懒汉,整天没心没肺,成天在家里摸鱼,严监生对他也没什么办法,倒是自己一副“我为父亲”的模样,觉得能把家里摆平,才是他最大的本事。
说起来,这人就是个典型的“纸上谈兵”的角色,哪儿都能瞧不起别人,但一旦真正到了需要解决问题的关键时刻,他就跟个老鼠见了猫似的,什么都做不出来。
《儒林外史》严监生的形象描写
《儒林外史》严监生的形象描写
《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角色严监生是一位充满特色和深入描绘的人物。
严监生的形象在小说中被赋予了许多独特的特点和性格。
首先,严监生被描绘成一个极其聪明而勤奋的人。
他在学问上非常卓越,在科举考试中多次取得高分。
他不断努力研究经书和著作,使自己成为儒林中的一颗耀眼之星。
他以自己的才学赢得了他人的尊敬和赞赏。
然而,严监生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勤奋的学者。
他也有着一颗善良而正直的心。
在小说中,他对待人际关系十分真诚,并且时常积极帮助他人。
他与同学朋友们保持着亲密的友谊,他也经常帮助那些困境中的人。
他可以被视为一个正直、善良的典范。
另外,严监生的形象也可被视为一种反叛。
尽管他在学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但他并不愿意迎合权贵和官僚的意愿。
他不媚俗,不谄媚,坚持自己的原则和。
他对官僚体制中的腐败和虚伪现象表示强烈的不满,并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和反抗。
综上所述,严监生这一人物形象既体现了学术上的卓越,又具备善良正直和反叛精神的特点。
他是吴敬梓笔下的一个富有个性和魅力的角色,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严监生人物形象分析
严监生人物形象分析严监生,是中国古典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名严大育,字致和,是广东省高要县的一位监生,严贡生之弟。
下面是给大家的严监生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严监生人物形象分析鲁迅在评价中国古典小说写法时说:“好人完全好,坏人完全坏”“写好的人简直一点坏处都没有,而写不好的人,又一点好处也没有。
”(见鲁迅《中国古典小说历史变迁》)这段话实际上道出了中国古典小说在描写人物是常犯的那种“善无一不善,恶无一不恶”简单化的弊病。
然而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则突破了这一传统模式。
在他的笔下出现了很多有着丰富而又复杂性格内涵的人物,如范进、王玉辉、马二先生,这些人物形象都写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作者在力求写出人物其生活中本来的真实面目,即便是对于那些完全否定性的人物,也很少作不适当的夸张。
在严监生这一人物的描写上,也体现出了这一点,不是“欲打、欲骂、欲杀、欲割,惟恐人不恶之”,而是在写出其否定性特征同时,又写出了其蕴含着人性的温馨;既在给予其嘲笑同时,又给予其很多的同情。
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社会里,积累和保护财产是人们的主要活动内容之一。
尤其在中国这样历史悠久的封建的农业大国里,这种现象更为突出。
吝啬和勤俭持家有时候很难分得清楚。
严监生的所谓“吝啬”,如果放到当时的社会环境里,和周围的人或同类那些小生产者们比,并不显得特别,可以说反映了一个时代人的特点,把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那种狭隘性和和保守性凸现了出来,具有某种典型性。
单从理财的角度来看,严监生只是一种苛刻过分的勤俭节约的代表,他充其量是个省吃俭用、苦守祖上遗留财富的土地主而已,这种类型的人在当时社会里比比皆是,如果把严监生放置其中,并不显得特别,从他身上也看不到那些畸形病态的东西。
作者之所以把他生前的省吃俭用突出出来加以描写,其用意无非是为其后来家产落入到他人之手作某种铺垫,从而说明世道的险恶。
说其吝啬,但离“鬼”尚远。
吝啬鬼第一个特点就是残酷和不近亲情,对财富的占有欲,使他们失去了常人行为和心态。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角色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角色在《儒林外史》这部小说中,严监生是一个备受瞩目的角色。
他的形象不仅代表了士人的业绩和命运,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普遍现象。
1. 严监生的才华与追求严监生是一个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学子。
他通过早年的研读,成为了一名博学多才的士子。
他不仅精通经史子集,而且擅长文章作品。
严监生对于官员的追求也显示了他对名利的渴望。
2. 严监生的性格与行为严监生虽然才华横溢,但他却过分自傲和自负。
他常常以自己的才能来嘲笑别人,并对自己的出身和能力深感自豪。
严监生对自己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对家人和朋友的关怀,对待各种人际关系时常常显得漠不关心。
3. 严监生的命运与失败尽管严监生在学识和才华上都表现出色,但他最终却没有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
他虽然努力参加科举考试,但却多次落榜。
严监生的失败不仅是个人才华的问题,同时也暴露出当时科举制度的弊端以及社会阶层的封闭现象。
4. 严监生的形象与社会评论严监生的形象在小说中得到了广泛的讨论。
他既是一个可怜的失败者,也具有一定的嘲讽意味。
小说通过严监生的形象来批判当时士人的虚荣和自负,以及科举制度的不公和局限性。
5. 严监生的意义与启示严监生这一角色在《儒林外史》中具有深刻的意义和启示。
通过他的形象,读者可以看到社会对人才的束缚,以及对个体才华的嘲讽。
同时,严监生的失败也提醒人们要有辩证的眼光,不仅追求个人的名利,还要关注家庭和友情的重要性。
总之,严监生作为《儒林外史》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既代表了当时士人的追求和命运,又反映了社会的种种问题。
通过他的形象和命运,读者可以对当时的历史和社会有更深刻的了解。
读《儒林外史》19一71页,介绍严监生,严贡生,荀玫,蘧公孙
读《儒林外史》19一71页,介绍严监生,严贡生,荀玫,蘧公
孙
摘要:
一、严监生:勤俭持家,教子有方
二、严贡生:贪婪狡猾,欺压乡里
三、荀玫:正直善良,才学兼备
四、蘧公孙:谦逊有礼,乐于助人
正文:
一、严监生:勤俭持家,教子有方
在《儒林外史》19 一71 页中,我们了解到严监生这个人物。
严监生是一位非常懂得勤俭持家的人,他的生活非常节俭,这种品质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子女。
他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以严格的态度教导子女,使他们成为有才学、有品德的人。
因此,严监生的家庭在当地备受尊敬。
二、严贡生:贪婪狡猾,欺压乡里
与严监生相反,严贡生是一个贪婪狡猾的人物。
他利用自己的财富和地位,在乡里横行霸道,欺压百姓。
他的行为引起了当地人的反感,但因为他的权势,人们只能忍气吞声。
严贡生的形象在《儒林外史》中是一个典型的反面角色,他的行为充分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三、荀玫:正直善良,才学兼备
荀玫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位正直善良的人物。
他具有深厚的学识,才华横溢,而且性格温和,待人以诚。
他在当时的社会中,如同一股清流,给人带来了清新的气息。
他的正直和善良,使他在乡里备受尊敬,人们都愿意与他交
往。
四、蘧公孙:谦逊有礼,乐于助人
蘧公孙是《儒林外史》中另一位让人敬佩的人物。
他性格谦逊,待人有礼,而且非常乐于助人。
他的行为准则是以礼待人,以德服人,这使他在当时的社会中获得了极高的声望。
严贡生人物形象
严贡生人物形象
严贡生人物形象是:六亲不认、无恶不作。
严贡生是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中的反面人物,在《儒林外史》的许多人物中,严贡生是作者着重刻画的一个反面典型。
严贡生是一个欺压百姓、六亲不认、横暴贪婪的典型人物。
作者描写他的性格时,主要是通过他自身的语言和行动来揭露他肮脏可鄙、寡廉鲜耻的灵魂。
他明明是扣住了人家的猪,非但不还,当人家来讨猪时,还“拿拴门的闩,赶面的杖”,打折了人家的腿;他明明没有借钱给人家,却偏要人家还利息,中人求情也不肯,硬是把人家的“驴和米同梢袋都叫人短了家去”;他明明是想不给人家船钱,却故意用几片云片糕设下圈套,装模作样地说船艄公吃的是他的名贵的药物,价值“几百两银子”,并发怒要把船家送到汤老爷衙里问罪,赖了船钱才扬长而去了;他明明要侵吞同胞兄弟的家产,却硬不承认赵氏已经扶正的事实,把赵氏赶到厢房去住,仍以妾相待,并说什么“我们乡绅人家,这些大礼,都是差错不得的”。
通过以上种种典型事实的描写,揭露了严贡生欺诈、蛮横、贪婪的卑劣本性,使这个劣绅的丑恶嘴脸呈现于读者面前,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讽刺意图,揭露了罪恶的社会根源。
严监生人物形象分析
严监⽣⼈物形象分析严监⽣我国清初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个⼈物形象,在⽂中严监⽣虽然吝啬,但并不贪婪,没有成为“⿁”,充其量不过是⼀个胆⼩怕事,勤俭本份的封建⼟财主。
严监⽣⼈物分析严监⽣这个形象描写的第⼀笔是从⽼⼤怕吃官司溜⾛后开始的。
⼩说是这样写的:“知县准了状⼦,发房出了差,来到严家,严贡⽣已是不在家了,只得去会⼆⽼官。
⼆⽼官叫严⼤育,字致和,他哥字致中,两个同胞兄弟,却在两个宅⼦⾥住。
严致和见差⼈来说了此事,他是个胆⼩有钱⼈,见哥⼦不在家,不敢轻慢,随即留差⼈吃了酒饭,拿两千钱打发去了,忙着让⼩厮去找两位舅爷商议。
”这场官司,本是⽼⼤严贡⽣惹下的,与严监⽣毫⽆⼲系,他完全可以推掉不管。
正如王仁说的:“各家门户,这事究竟也不与你相⼲。
”然⽽,他还是⾃认倒霉地花了⼗⼏两银⼦,以“釜底抽薪”之法为⽼⼤平息了官司。
两位差⼈来找严监⽣,分明是想来敲诈他,如果放到严贡⽣头上,他是绝不会买此帐的,⽽严监⽣⼜是留着吃饭,⼜是送钱,还赶忙派⼩厮找两位舅爷来商议。
这就显⽰了严监⽣那胆⼩怕事的猥琐性格,说明了他宁可花银⼦换来⼀切事情在安隐状态中度过的⼼理。
仅从对待这场官司,就可以看出严⽒⼆兄弟性格和为⼈的不同,⼀个是“三⼗六计,⾛为上计”地跑了,⽽另⼀个则逆来顺受,⾃认了晦⽓,这就把两个不同的性格⼗分⽣动地互为反衬了出来。
严监⽣这种胆⼩懦弱的性格特征,在王⽒病重议⽴偏房的情节上⼜进⼀步显现出来。
扶不扶正赵⽒,本是他⾃⼰的事,但他先是怕扶正赵⽒得罪两位舅⼦,当他⽤银⼦买通两位舅⼦王德、王仁后,⼜“恐怕寒族多话”了,这种前怕狼后怕虎的⾏为举⽌,正是他那胆⼩懦弱性格的绝妙体现。
《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说,成书于乾隆⼗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年(1803年)。
全书五⼗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真实的揭⽰⼈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热情地歌颂了少数⼈物以坚持⾃我的⽅式所作的对于⼈性的守护,从⽽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看《儒林外史》中严监生这一形象〔摘要〕:严监生我国清初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形象,以往评论多把他视为贪婪无比的吝啬鬼。
本文立足于对作品分析并通过将其和世界文学画廊中那些典型的吝啬鬼形象比较,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严监生虽然吝啬,但并不贪婪,没有成为“鬼”,充其量不过是一个胆小怕事,勤俭本份的封建土财主。
此外针对把二严相提并论,扶正赵氏、严监生临死伸出两个手指的等流行观点,表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严监生,名大育,字致和,是我国清初吴敬梓笔下的一个人物,见于《儒林外史》第五回《王秀才议立偏房严监生疾终正寝》。
对于这个人物的评价,今人多有贬词。
受到外国文学,如果戈理的《死魂灵》和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影响,在以往的评论中把他列入到了世界文学吝啬鬼的长廊之中,在很多文学史评中、及电视、电影里都把其视为一个贪婪成性,视钱如命的吝啬鬼而大加鞭挞。
其实严监生本不过是一个懦弱胆小,勤俭本分的土财主而已。
如何看待和分析这个人物?我觉得还是应立足于作品提供的情节,把他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里,拿他跟世界文学长廊之中真正的那些典型的吝啬鬼们加以比较,看看到底有什么不同,同时也要看看作者对待自己笔下这个人物到底是个什么态度,这样才能得出相对准确和真实的结论来。
一鲁迅在评价中国古典小说写法时说:“好人完全好,坏人完全坏”“写好的人简直一点坏处都没有,而写不好的人,又一点好处也没有。
”(见鲁迅《中国古典小说历史变迁》)这段话实际上道出了中国古典小说在描写人物是常犯的那种“善无一不善,恶无一不恶”简单化的弊病。
然而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则突破了这一传统模式。
在他的笔下出现了很多有着丰富而又复杂性格内涵的人物,如范进、王玉辉、马二先生,这些人物形象都写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作者在力求写出人物其生活中本来的真实面目,即便是对于那些完全否定性的人物,也很少作不适当的夸张。
在严监生这一人物的描写上,也体现出了这一点,不是“欲打、欲骂、欲杀、欲割,惟恐人不恶之”而是在写出其否定性特征同时,又写出了其蕴含人性的温馨;既在给予其嘲笑同时,又给予其很多的同情。
在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社会里,积累和保护财产是人们的主要活动内容之一。
尤其在中国这样历史悠久的封建的农业大国里,这种现象更为突出。
吝啬和勤俭持家有时候很难分得清楚。
严监生的所谓“吝啬”,如果放到当时的社会环境里,和周围的人或同类那些小生产者们比,并不显得特别,可以说反映了一个时代人的特点,把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那种狭隘性和和保守性凸现了出来,具有某种典型性。
单从理财的角度来看,严监生只是一种苛刻过分的勤俭节约的代表,他充其量是个省吃俭用、苦守祖上遗留财富的土地主而已,这种类型的人在当时社会里比比皆是,如果把严监生放置其中,并不显得特别,从他身上也看不到那些畸形病态的东西。
作者之所以把他生前的省吃俭用突出出来加以描写,其用意无非是为其后来家产落入到他人之手作某种铺垫,从而说明世道的险恶。
作者本意并没有将他作为一个什么吝啬鬼来加以刻画,而后人扣之以“吝啬鬼”的大帽子,不仅有违作者的用意,而且这个“吝啬鬼”的帽子似乎也有点太大了。
吝啬鬼第一个特点就是残酷和不近亲情,对财富的占有欲,使他们失去了常人行为和心态。
不能说严监生不吝啬,他的这种吝啬只是一般小生产者的吝啬,并没有使他由人变成了鬼。
把严监生和《死魂灵》中波留希金比,这两个人物都有保守、吝啬的特点。
波留希金有上千农奴,财物堆积如山,但却过着乞丐一样的生活。
财富的占有欲在泼留希金身上恶性膨胀,发展到了一种丧心病狂的地步,泯灭了他身上一切人性的因素。
残存在泼留希金头脑中唯一的念头就是积聚财富。
他的聚敛财富也完全是病态的,既不是为了自己挥霍,也不是为了留给儿妇女发,他是为聚敛而聚敛。
由于惊人的吝啬,他割断了一切亲情关系,变得冷酷自私。
他的女儿来看他时,他是出于一时高兴,他才慷慨地将一个放在桌子上的纽扣送给外孙当玩具。
泼留希金这个人物,正如小说中另一人物说的:“这样的吝啬鬼,是人想不到的。
”相比之下,严监生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了。
严监生“钱过百斗,米烂成仓”自己平时连一斤猪肉都不舍得吃,但他却舍得花银子请别人喝酒,自己有病舍不得吃药请医生,老婆病了却“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自己从不肯轻易为自己破费钱财,但却肯送给两位舅子大笔银子。
吝啬并没有割断其亲情关系,泯灭其人性。
他爱惜孩子和老婆和他爱惜家产一样。
作者在写他追念前妻王氏,就倾注了十分的感情:“不觉到了除夕,严监生拜过了天地祖宗,收拾一席家宴。
严监生同赵氏对坐,奶妈带著儿子坐在底下。
吃了几杯酒,严监生掉下泪来,指著一张橱里,向赵氏说道:“昨日典铺内送来三百两利钱,是你王氏姊姊的私房;每年腊月二十七八日送来,我就交给他,我也不管他在那里用。
今年又送这银子来,可怜就没人接了!”生听赵氏道:‘你也别说大娘的银子没用处,我是看见的;想起一年到头,逢时遇节,庵里师姑送盒子,卖花婆换珠翠,弹三弦琵琶的女瞎子不离门,那一个不受他的恩惠?况他又心慈,见那些穷亲戚,自己吃不成,也要给人吃;穿不成的,也要给人穿;这些银子,够做甚么?再有些也完了!倒是两位舅爷,从来不沾他分毫。
依我的意思,这银子也不必用掉,到过了年替奶奶大大的做几回好事。
剩下来的银子,料想也不多,明年是科举年,就是送给两位舅爷做盘程,也是该的。
’严监著他说。
桌子底下一个猫就趴在他腿上。
严监生一脚踢开了,那猫吓的跑到房内去,跳上床头。
只听得一声大响,床头上掉下一个东西来,把地板上的酒坛子都打碎了。
拿烛去看,原来那瘟猫,把床顶上的板,跳蹋了一块,上面掉下一个大竹篓子来;靠近看,只见一地黑枣子拌在酒里,蔑篓横放著。
两个人才扳过来,枣子底下,一封一封,桑皮纸包;打开看时,共五百两银子。
严监生叹道:‘我说他的银子那里就肯用完了?像这都是历年积聚的,恐怕我有急事好拿出来用的;而今他往那里去了!’一回哭著,叫人扫了地。
把那乾枣子装了一盘,同赵氏放在灵前桌上;伏著灵床前,又哭了一场。
因此新年不出去拜节,在家哽哽咽咽,不时哭泣;精神颠倒,恍惚不宁。
”这一段描写,何等凄凉动人!把严监生对王氏那种感情跃然于纸上。
卧闲草堂本就体察入微评写道:“除夕家宴,忽然被猫跳翻篾篓,掉出银子,因而追念逝者,渐次成病,此也柴米夫妻同甘共苦之情,觉中庭取冷遗挂犹存,未如此可伤感也。
”由上可见,严监生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跟波留希金之流相提并论的,把他硬和那些吝啬鬼划上等号,就未免太牵强了。
严监生只是吝啬罢了,离“鬼”尚远。
如果说波留希金是以被夸张面目出现在读者面前,那么严监生则是以活人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更显得真实生动。
我们可以看到吝啬鬼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贪婪。
吝啬和贪婪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孳生兄弟。
但是以此来衡量严监生,却发现严监生并不贪婪。
我国宋元小说话本《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中就把吝啬鬼的贪婪做了绝妙的定义:“虱子背上抽筋,鹭鸶腿上割股,古佛脸上剥金,黑豆皮上刮漆,痰唾留着点灯,捋松将来炒菜。
”非常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吝啬鬼们贪得无厌的共性。
在泼留希金身上,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
财富的占有欲,驱使他不择手段去掠夺,甚至使他下贱到去偷、去抢、去拣,就连路上的一块旧鞋底,一个铁钉,一片碎瓦片,他都不放过。
果戈理写道:“经他走过之后,道路就用不着打扫了。
”诸如阿巴公,葛朗台等世界文学画廊中著名的吝啬鬼形象,莫不如此,在他们身上很难找到一点属于常人的东西。
和他们相比,严监生是望尘莫及的,像泼留金希之类的那些下流无耻的贪婪行为,在严监生身上是找不到的。
从严监生对待妻子王氏私房钱的事情上,也很难让人感到贪婪是这个人物的性格的主要特征。
严监生从不过问自己妻子的私房钱,这在我国封建社会里是不多见的。
在我国封建社会,“子妇无私货”几乎就是一条戒律,而严监生不仅对自己妻子的私房钱从不过问,甚至对自己妻子把钱送给“庵里的尼姑”、“卖花婆”、“弹三弦的女瞎子”、“穷亲威”也从不加干涉,这充分说明了严监生不失为一位宽厚的家长。
这样的情况,怎么敢想象会发生在泼留金之流身上呢?联想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他对等妻子和女儿的那种残暴和冷酷,让人不禁为之毛骨悚然。
葛朗台妻子病重时,他想到的不是如何请医生给她治病,而是怎样侵吞自己妻子的私人财产。
妻子刚刚去逝,他就迫不及待地逼着女儿在放弃母亲遗产继承权的文件上签字。
当他知道女儿欧也妮把私人积蓄送给侄子查理时,他那副模样,活像一只发了疯的老虎,恨不得一口把女儿吞掉。
什么夫妻之爱,亲子之情,兄弟之谊,全被金钱的血腥污水冲刷的荡然无存了。
比较之下,严监生却显得宽厚、富有人情味,他从没有非份之想,既没有像泼留金那样下贱到去偷、去抢、去拣,也没有像葛朗台那样残酷到去抢夺自己妻子儿女的财产。
他收租子也好,把钱送入典铺也好,都是属于一般财主所作所为。
至于他“每晚算账”和“打发管庄仆人下乡去收早稻”,也并为超出其本分,不能仅此就认定其贪婪无度。
固然贪婪是私有社会一切剥削者的共性,但作为个体只要他没有超越当时社会共同遵守的规则,就不能认为其贪婪。
如果不立足于作品情节提供的内容,而是仅凭人物的阶级成份,然后在作品中找了只言片语,如“收租子”、“每晚算账”,便无限夸大,说他“见钱眼开”“无比贪婪”,就难免做出些背离作品的,不公允,不客观的评价。
严监生不过是个老实本分,循规守法的封建土财主。
由于作者并没有把贪婪做为严监生主要性格特征来写,因而,我们无法得出严监生“无比贪婪,对金钱嗜欲几乎成了一种本能”。
(《儒林群丑的讽刺画卷》)的结论来。
二清代有个叫张文虎的人曾告诫《儒林外史》的读者,要他们在读这部小说时:“千万勿负著者一肚皮眼泪”。
(见《天目山樵识语》引自《儒林外史人物本事考略》)P207页)吴敬梓讽刺艺术的独创性就在于他把喜剧性和悲剧性,可笑和可悲交织在一起。
反映在严监生这个人物描写上,即作者在写出他的可笑的同时,又写出了他的可悲。
作者是报着既讽刺又同情,既嘲笑又怜悯的态度来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
在《儒林外史》中,严监生和严贡生二人的性格是在互相对照中加以刻画的。
以往的评论,多把二严相提并论,同视为恶棍。
如清人刘咸炘在《小说裁论》中说:“二严二王者也,皆儒林之败类也。
儒之大罪,在借圣言而躬恶行,张严二王是也,故首诛之。
”今人也多持此观点,如《中国古典小说讲话》中就把二严相提并论,当做一路货色:“书中关于严氏兄弟淋漓尽致的刻画,是作者对于顶着贡生监生头衔的地主知识分子极为辛辣的讽刺。
”(吉林大学中文系著,吉林人民出版社81年1月版),这种把二严相提并论的观点,没有准确把握作者对待这两个人物的不同态度。
严监生和严贡生是兄弟二人,严贡生为老大,严监生为老二。
兄弟二人不仅性格不同,为人也不相同。
严贡和是一个横行乡里,无恶不作的流氓恶霸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