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调研学校管理人员和专业学位点001.doc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职业竞争的加剧,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本科毕业生的选择。
而其中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分析与探索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培养模式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向等方面,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分析。
首先,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学术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相比,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一点体现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除了传授学术理论知识外,还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例如,围绕特定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设立一些项目课程或者实训环节,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当中。
然而,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亟需改进。
首先,一些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不合理。
一些学校可能更注重实践教学,导致学生过多地参与项目实践,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些学校则可能偏重于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
应当根据专业特点和人才需求,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
其次,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导师制度需要进一步优化。
目前,一些导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时,过于注重最终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有效的改进方式是丰富学生的课题选择和研究方向,引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另外,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中,与企业合作的机会需要增加。
由于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与企业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因此,学校可以积极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设立双导师制度,将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指导学生的研究项目。
最后,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中,综合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更加重视。
除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还应具备综合能力,包括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等。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也在不断改革和探索。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其中的一种新型模式,它与学术型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有所不同,注重对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提升。
在课程设置上,与实际工作有关的专业课程占据更大的比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会配备实习或实训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理论知识,还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或创新产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与其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四是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沟通能力、领导能力、表达能力等,使学生具备全面发展的素质。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分析与探索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
通过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和改善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努力,可以使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培养出更多具备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高级人才。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
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首先,注重工程实践和实际操作,追求在实际操作中建立的实践系统和理论体系,并将理论与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应对实际工作需要的能力和素质;其次,强调学科交叉和专业融合,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实现跨学科、跨专业的培养目标;再次,重视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注重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和素质,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最后,注重与社会和产业的紧密联系,与社会和产业相结合,塑造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转换方面,传统教育主要注重纯粹的学术思考和科学理论知识的探究,而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则包括学生对未来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等等。
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需要进行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适应新的培养方式和目标。
同时,还需要加强实践性教学、行业国际化教育等方面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在培养方式的多元化方面,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强调从学生学习状况和特点出发,进行选择性的培养模式,包括博士研究生、学术硕士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等多种形式。
此外,学校还可以根据毕业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制定符合市场和产业需要的个性化教育方案,并提供实践性的教学环境和机会,以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
总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其具有注重工程实践和实际操作、强调学科交叉和专业融合、重视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注重与社会和产业的紧密联系等特点。
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培养模式,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研究生教育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研究生教育中,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和灵活性。
本文将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与探索。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鼓励实践。
与学术型硕士不同,专业硕士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模式上,专业硕士更加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通过实习、实训、实践等方式,研究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培养模式的特点使得专业硕士毕业生更容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容易找到工作和发展事业。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具有灵活性。
由于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培养模式上更加灵活。
专业硕士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选择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和课程,可以选择兼职工作、进行科研项目等。
这些灵活性的特点使得专业硕士的培养更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更加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和探索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专业硕士学位课程设置过于注重专业性,缺乏广度和深度;一些学校在培养模式上缺乏创新和探索,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一些学生对专业硕士学位的认可度不高,在就业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等。
这些问题需要高校和教育部门共同努力解决,不断推动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优化和改进。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01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国内研
究主要集中在培养模式的构建、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探索等方面,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0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研究主要关
注职业导向、实践能力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目标
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注重知识 、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导师队伍
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负责理论指导,校外导 师负责实践指导。
ABCD
课程设置
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构建模块化、综合性的课程 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方式
采用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等多元化培养方式, 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
职业教育理论
借鉴职业教育理论,突出 职业导向和实践能力培养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 和合作。
系统科学理论
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将专 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看作一 个系统工程,注重各培养 环节的协调和整合。
03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 现状分析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
初创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初 步建立了专业学位制度。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理论 基础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概念和特点
专业学位研究生定义
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指针对特定职业领 域,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的研究生教育类型。
特点
强调职业导向和实践能力培养,注重 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结合,通常采用课 程学习、实践训练和学术研究相结合 的方式进行培养。
培养模式的定义和分类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与管理模式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与管理模式研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近年来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度实用性的专业人才而设立的研究生教育。
为了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和效果,需要探索适合的教育培养与管理模式。
其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与管理模式应该注重教师的指导和引导。
教师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力量,他们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经验,能够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践操作。
教师可以通过个别指导、论文讨论、实践项目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同时,还可以组织专业学术讲座、学术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另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与管理模式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能力培养。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自主学习和自主终身发展能力的专业人才,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培养和管理机制。
可以通过导师制度、论文答辩和项目评审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能力。
同时,还可以开展学术讨论、自主研究和团队合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总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与管理模式的研究,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能力培养。
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培养与管理模式,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和效果,为社会培养更多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以上仅是初步的思考和探索,后续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和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与管理模式。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一种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与学术型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不同,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更注重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当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课
程设置中,应当注重实际案例的引入,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际操
作能力。
学校应当与企业和社会资源进行良好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习机会,
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当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相比,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和领导能力。
在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中,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合
作能力,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竞争力。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当更注重实际需求。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是为了满足社
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学校应当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
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
在评估教育教学质量的时候,学校应当注重学生的就业情况和社会
认可度,评估学生是否具备实际工作能力。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具有培养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满足社会需求的特点。
在实施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应当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综合能力
培养和与社会的合作,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完善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设置多样化
根据学科特点和研究生培养需求,设置多样化的课程,包 括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选修课和前沿讲座等。
01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02
03
国际化课程建设
引进国际先进课程资源和教学模式, 开设国际化课程,培养研究生的国际 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培养模式的概念、构成要素、类型、特点等方面,对培养 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较为深入,关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导师指导 、科研训练等方面,强调研究生培养的创新性、实践性和国际性。
导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作用
导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提高导师的指导能力和学术水平,是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02 03
研究样本的局限性
本研究主要基于某一高校的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和分 析,样本的代表性可能不足。未来研究可以扩大样本范围 ,涵盖更多高校和不同地区的研究生,以提高研究的普适 性和代表性。
校企合作平台搭建
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引导企业和高校共 同参与研究生培养,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 补。
实践基地建设
在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研究生实践基地,为研究 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指导。
产学研项目合作
鼓励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项目 合作,引导研究生参与项目研究,培养其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则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提升我国高级专业人才的水平和质量,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因此,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也逐渐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目前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存在问题、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明确、培养模式的具体探索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和探讨。
一、目前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存在问题在当前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研究生的入学标准相对较低,导致入学门槛不高,而且缺乏规范、统一的考试和评价标准,容易引发研究生人数的急剧增加,但质量却不一定得到有效地提高。
其次,研究生培养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主要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忽略了对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
再者,研究生的毕业要求缺乏统一规定,导致毕业论文的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实现对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有效评价。
最后,缺乏对研究生真正就业需求的了解和满足,使得研究生毕业后往往无法真正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和市场需求。
二、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明确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首先明确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
作为高级专业人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高级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系统、全面、深入地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二是培养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研究生具有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综合素质,包括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等,以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发展要求。
三、培养模式的具体探索为了更好地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我们应当对培养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强研究生考试评价的规范化和统一化,明确评价标准,避免低门槛录取和数量扩张;二是进行创新的教学模式,既重视传授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注重发展研究生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实行理论融合和实践创新相结合的模式;三是明确毕业要求,建立规范的毕业论文答辩制度,加强对研究生就业前景和市场需求的了解和指导,提升研究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培养模式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与探索,以期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传统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在过去的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中,传统的一刀切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
学生的选择权受到限制,一些学生只能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进行培养,难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教学模式较为僵化,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与企业和社会联系不够紧密,产学研结合不够充分,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
传统培养模式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有必要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思考和改革。
二、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针对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使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能够在培养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们可以倡导个性化定制的培养模式,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量身定制专业课程,使学生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到更深入的学习。
我们可以推崇实践导向的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加强实习实训环节,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升。
我们还可以倡导企业导向的培养模式,与企业合作开展双师型教学,邀请企业专家授课,提供企业实践项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通过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提高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的需求。
三、建立健全的培养体系除了培养模式的改革,我们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培养体系,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保障。
学校应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应当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开展产学研结合,创新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实习机会。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应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与学术硕士相比,专业硕士更侧重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应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可以引入实践课程、实训项目等,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应加强与产业的紧密结合。
专业硕士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产业界的需求和反馈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应当积极与产业界合作,了解产业界对人才的需求,调整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使学生毕业后具备与实际工作相适应的能力。
学校还可以开设双导师制,由专业教师和产业界的专家共同指导学生的研究和实践,加深学生对产业的理解和接触。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应注重学术与实践的结合。
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既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学术研究的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学术课程、组织学术研讨会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和研究能力。
学校还应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深入研究,推动学术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应倡导个性化培养。
由于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背景和目标较为多样,学校应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长,进行个性化培养。
可以提供选修课程和实践项目,供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发展方向进行选择;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等服务,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发展路径。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分析与探索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与产业的紧密结合、学术与实践的结合以及个性化培养等方面。
只有不断创新和改进培养模式,才能更好地培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已经成为当今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和效益直接影响着我国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逐渐显露出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
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有助于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本文将重点围绕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展开研究,分析传统培养模式的优缺点,探索创新的培养模式,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在为我国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进与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已经成为高校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是高校培养的重要人才之一,其培养模式的优化和创新将对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可以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
通过对现有培养模式的分析与探索,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提出改进和创新的方案。
这有助于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和水平。
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还可以推动学科发展和知识传播。
通过深入探讨不同的培养模式,可以促进知识的创新和产出,推动学科发展和进步。
也可以促进高校间的经验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索,以期能够全面了解目前的培养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创新的培养方式和方法。
通过对传统培养模式和创新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和分析,旨在为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水平提供具体建议和实践指导。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背景可追溯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快速进步,人才需求日益增长,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成为国家发展的迫切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优化与创新成为了高校和教育机构的重要课题。
当前,虽然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日趋完善,但在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方式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如何探索符合时代需求和社会发展的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成为了教育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将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旨在为我国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优化与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000字】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旨在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现有的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其综合素质。
通过对现有培养模式的研究,我们希望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探索新的培养模式,我们希望能够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培养提供创新思路和方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国家的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也希望能够引起相关学院和教育机构的重视,促进高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持续改进和创新,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1.3 研究意义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可以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需求不断变化,传统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面临挑战。
通过研究不同的培养模式,可以为高等教育机构提供改进方案,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分析与探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是指以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培养拥有专项技术能力和应用研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研究生。
与学术型硕士不同,专业硕士侧重于应用技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培养模式也与之有所不同。
当前,国内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包括:科研型、实践型和综合型三种类型。
科研型的特点是突出科研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对于学科的深入理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过程中,学生需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完成科研课题并撰写论文。
这种模式适合于那些希望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能够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但也存在着较高的要求和较长的培养周期。
在实施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要加强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明确和统一。
不同学校和专业之间对于学生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存在差异,培养模式应尊重和体现专业特点,但也要确立和坚持一定的共同标准。
要建立完善的培养模式设计和实施机制。
培养模式应根据学生的学科特点和培养需求进行设计,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培养选择权。
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估和管理机制,确保培养质量和效果。
要加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团队来指导和支持,因此需要加强培养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引进工作。
要加强与社会需求和实际情况的对接。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与产业需求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问题。
通过深入分析和探索,可以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各个高校开始不断探索和创新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应该注重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
与学术硕士不同,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与学术研究能力并不是互斥的。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将学术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鼓励他们进行独立研究,并在研究中得到实践锻炼。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设立的,因此其培养模式应该更加贴近实际应用。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实践教学活动,例如企业实习、实验室实训等,让学生深入实际,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掌握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提供实际项目供学生参与,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领导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
学校可以设置一些修订管理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应该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
专业硕士学位的设立就是为了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因此学校在培养模式上应该尽量打破学科的限制,进行跨学科的教学。
计算机科学与金融学的结合、材料科学与机械工程的结合等,都可以培养出具备多学科背景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应该注重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的开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科交叉与融合。
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专业硕士研究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数量也快速增加。
这一趋势不仅体现在优秀的学生选择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也反映在高校开设越来越多的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
因此,对于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般来说,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可以分为两种:学术型和职业型。
学术型研究生主要培养科研和教育方面的人才,着重于培养学术研究和科学创新能力。
职业型研究生则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着重能力的运用和创新。
两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培养方式等方面。
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术型研究生通常要开设一些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理论知识;而职业型研究生则应更加注重实践应用。
因此,对于职业型研究生来说,重点应该是实践课程和实训,以帮助他们掌握和运用知识和技能。
在师资力量方面,由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重点在于科研和论文撰写,因此导师团队必须要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教育经验。
而职业型研究生则需要导师团队具备实践经验和教育经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职业技能要求。
在培养方式方面,学术型研究生通常需要完成独立的科学研究,并发表相关论文;职业型研究生则需要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有相应的工作经验。
因此,学校应该在培养计划中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未来职业发展需求,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综上所述,在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发展中,应将重点放在实践应用和能力提升方面。
学校应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并提升师资力量和教育质量,以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问题及原因•境内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与借鉴•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保障措施01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卓越,具备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
目标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的专门人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定位培养目标与定位培养方案制定灵活、多样化的培养方案,包括课程学习、实践研究和科研训练等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体系构建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涵盖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践课程和选修课程等,帮助学生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
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立一支高水平、富有经验的教师团队,包括教授、行业专家和学者等,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和指导。
教学质量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通过教学督导、学生评教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学术论文撰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实践能力。
科研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和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价值,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学术成果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成果02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问题及原因目标设定不明确部分高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设定不够明确,未能突出其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
定位偏差由于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定位不准确,部分高校在培养过程中过于强调学术研究,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目标与定位的问题及原因方案缺乏针对性部分高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缺乏针对性,未能充分考虑行业特点和发展需求。
课程设置不合理由于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或者教材过时,导致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问题及原因由于部分教师缺乏行业实践经验,导致其在指导过程中难以给予学生有效的实践指导。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调研(校友)[001]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体验调研(校友)尊敬的校友,您好!为全面了解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与各省学位办合作,本研究院进行第二次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验调研。
您是我们了解培养现状的重要对象,您提供的信息对本次调研非常重要,请帮助我们认真填写本问卷。
此次调研结果将只用于科研统计分析,不会泄露任何个人信息,请放心填写。
非常感谢您的帮助与配合!填写说明:请在您认为符合的选项上打“√”或在空格中填写相应内容。
如无特殊说明,每题限选一项。
调研承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2017年5月咨询电子邮箱:第一部分基本信息1.您的性别:(1)男(2)女2.您的年龄:(1)20-25岁(2)26-35岁(3)36-45岁(4)46岁以上3.您父母和配偶(如有配偶)的教育程度(请在相应空格处打√)(1)小学及以下(2)初中(3)高中(4)大学本科(5)硕士(6)博士研究生父亲母亲配偶4.您父母的年收入_________万元,配偶的年收入(如有配偶)_________万元5.硕士毕业后,入职第一份工作至今,您换了________次工作6.您目前的职务是:_________________职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本(专)科毕业的学校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毕业年份_________8.研究生毕业的学校_____________ ,毕业年份_________,学院_____________9.您硕士就读专业学位名称____________,方向或领域___________10.您入学方式:(1)非定向(全日制) (2)定向(全日制,双证) (3)定向(非全日制,单证) (4)定向(非全日制,双证)11.您本科所学专业和研究生专业是否属于同一或相近学科领域:(1)是(2)否12.您当年就读的专业学位学制:(1)2年(2)2.5年(3)3年(4)大于3年13.您研究生入学前的工作年限:(1)0年(2)小于1年(3)1年-3年(4)3年-5年(5)5年以上14.您研究生入学前税前薪酬(含奖金等)平均为__________元/月(入学前未工作过可以不填)15.硕士研究生入学前,您从事的工作与本专业学位的相关程度(入学前未工作过可不填)(1)完全不相关(2)比较低(3)有些相关(4)比较高(5)非常高16.以下关于本校本专业学位培养质量的描述,请根据您当年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符合的项:1-->5表示质量非常低-->质量非常高题项 1 2 3 4 5 总体评价招生环节学术讲座课程(理论教学)课程(案例教学)课程(实验教学)指导专业实习实践学位论文环节校内指导教师校外指导教师(没有可不填)授课教师指导支持环境(国际交流合作机会、管理制度、奖助学金制度、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可使用的信息交流平台、参加相关的学术界或行业界赛事的机会)支撑条件(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实验室装备)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评估、认证评估)合作培养单位或校外行业人员参与培养过程17.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您是否还会选择本专业学位就读:(1)不会,换学校换专业学位(2)不会,本校换另一专业学位(3)不会,换读学术型学位(4)会,但是换学校(5)会,就在本校18.您现在是否愿意向别人推荐本专业学位:(1)不会,推荐其他学校其他专业学位(2)不会,推荐本校其他专业学位(3)不会,推荐学术型学位(4)会,推荐其他学校本专业学位(5)会,推荐本校本专业学位19.您认为当年本专业学位与相近专业领域的学术型学位在培养模式上有多大区别:(1)不清楚(2)没区别(3)有些区别(4)区别比较大(5)区别非常大20.您所学专业课程在工作中的应用程度:(1)非常少(2)比较少(3)一般(4)比较多(5)非常多21.您认为本专业学位哪些方面最需要加强和改进:(请选择1-3项)(1)本专业学位理论课程(2)本专业学位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案例教学、校内综合实验平台等) (3)校内导师指导(4)校外导师指导(5)校外实习实践经历(6)学位论文撰写训练(7)国际交流合作经历(8)校内科研项目实践训练(9)发表学术论文(10)与行业合作(11)培养学生对行业职业了解(12)接受外部质量监督22.您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导向方面的特性如何,请根据您当年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符合的项:(1)特别偏向理论性,没有实践(2)理论性很强,略有实践性(3)理论与实践并重(4)实践性很强,略有理论性(5)特别偏向实践,没有理论知识23.您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人才特性方面的特性如何,请根据您当年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符合的项:(1)特别偏向学术性,没有应用性(2)学术性很强,略有应用性(3)学术与应用并重(4)应用性很强,略有学术性(5)特别偏向应用性,没有学术性第二部分攻读本专业学位过程中关键环节描述24.您当初愿意报考或调剂入读本校攻读本专业学位的首要原因是:(限选三项)(1)有人生目标(2)专业兴趣追求(3)职业晋升需要(4)换个行业或专业领域(5)未来更好就业(6)容易被录取(7)学校品牌(8)扩展人脉(9)其它________ 25. 您当年接受的导师指导形式:(1)只有校内导师(2)只有校外导师(3)校内外导师组(4)其他26.您就读专业学位校内导师和校外(企业)导师的合作方式:(如无校外导师,可不填写)(1)以校内导师为主(2)以校外导师为主(3)分段分环节各自为主,合作比较少(4)分段分环节各自为主,全过程合作(5)分段分环节以校内导师为主,全过程合作(6)分段分环节以校外导师为主导,全过程合作27.以下您的校内导师对专业学位所对应行业的了解状况描述,您是否认同:1-->5表示非常不认同-->非常认同题项 1 2 3 4 5 熟悉行业职业规范熟悉行业发展前沿熟悉行业操作流程和工艺熟悉行业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熟悉行业实际问题的有效研究和开发在行业协会中发挥作用有相应的高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无可不填)有丰富的行业工作经验(无可不填)28.在学习过程中,您最喜欢的教学方式是:(1)纯课程讲授(2)讲授加研讨(3)案例教学(4)实验教学(仿真,嵌入式,实验室)(5)团队合作项目训练29. 您主要参加以下哪些专业实习实践?并填写相应的实践时间:(可多选,请填写整数月)(1)未参加实践(2)自己联系的与本专业学位无关的实习, 时间为____个月(3)自己联系的与本专业学位紧密相关的实习实践,时间为____个月(4)跟随导师课题在实验室视作实践, 时间为____个月(5)在导师项目合作企业实践, 时间为____个月(6)去校内固定的实践基地实践,时间为____个月(7)去学校联系或指定安排的实践基地实践,时间为____个月30. 您认为当年实践基地的整体质量如何:(没有在实践基地实习的可不填)(1)质量非常低(2)质量比较低(3)一般(4)质量比较高(5)质量非常高31. 您学位论文的选题与“社会实践或行业实际问题”的相关性:(1)不相关(2)比较小(3)一般(4)比较大(5)非常大(6)不要求做论文,修满课程学分即可32.本专业学位毕业考核以何种形式:(1)基础研究论文(2)应用基础研究论文(3)技术开发研究论文(4)调研报告类(5)案例撰写类(6)产品制作或技术说明书(7)其它______33.您就读专业学位期间参与了哪些国际化方面活动(可多选):(1)无(2)国际双学位或证书项目(3)国际比赛(5)海外交流(6)外教授课的课程(7)国内教师的全英文或双语教学(8)其它______34.您在硕士期间是否有出国出境交流或学习经历:(1)无(2)参加国际学术会议(3)国际比赛(4)海外实践基地(5)国外联合培养(6)其他35.您是否参加专业相关的国内外大赛:(1)无(2)学校比赛(3)国内比赛(4)国际大赛36.学校是否提供平台以方便您进行各类信息的交流(实习、案例、赛事、认证等)(1)没有平台(2)比较少(3)一般(4)比较多(5)非常多第三部分就业情况37.您何时开始准备求职:(1)毕业前____个月(2)毕业后____个月38.您一共获得了____个工作offer,您获得第一份工作offer花了____个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调研(学校管理人员和专业学位点负责人)尊敬的领导,您好!ﻫ为全面了解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受国务院学位办委托,《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现开展调研。
您是我们了解培养现状的重要对象,您提供的信息对本次调研非常重要,请帮助我们认真填写本问卷。
此次调研结果将只用于科研统计分析,不会泄露任何个人信息,请放心填写。
非常感谢您的帮助与配合!填写说明:请在您认为符合的选项上打“√”或在空格中填写相应内容。
如无特殊说明,每题限选一项。
学校管理人员指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的主管校领导、主要负责人、具体工作人员.建议各类管理人员至少填写一份。
至少共三份。
学校管理人员填写一、二、三部分。
学校所有专业学位点负责人各填写一份所在专业学位点的情况,请填写一、二、四、五部分。
一、基本信息1.您所在学校名称_______________2.您的职称是(1)教授(正高级)(2)副教授(副高级)(3)讲师(中级) (4)其他3。
您的学位是(1)博士(2)硕士 (3)学士(4)其他4. 您的年龄 (1)30岁以下(2)31-45岁 (3)46—55岁(4)55岁以上5.您是否指导研究生(1)否(2)学术型学位研究生(3)专业学位研究生 (4)两类均指导6. 您是贵校专业学位的(1)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的人员:校领导(2)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的人员:主要负责人(3)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的人员:具体管理人员 (4)各专业学位点负责人(5)院系负责人(6) 教师7. 您是否是全国专业学位教指委成员或专家(1)是,您所担任成员的专业学位名称____________ (2)否8。
您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导向方面应该具有以下哪些特性(1)特别偏向理论性,没有实践 (2)理论性很强,略有实践性(3)理论与实践并重(4)实践性很强,略有理论性(5)特别偏向实践,没有理论知识9。
您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知识结构方面应该具有以下哪些特性(1)特别偏向知识性,没有技能(2)知识性很强,略有技能(3)知识与技能并重(4)技能性很强,略有知识性 (5)特别偏向技能,没有知识性10。
您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服务导向方面应该具有以下哪些特性(1)特别偏向学术性,没有应用性(2)学术性很强,略有应用性(3)学术与应用并重(4)应用性很强,略有学术性(5)特别偏向应用性,没有学术性(5)特别偏向应用性,没有学术性11。
您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人才特性方面应该具有以下哪些特性(1)特别偏向专门型,没有复合型(2)专门型很强,略有复合型(3)专门型与复合型并重(4)复合型很强,略有专门型(5)特别偏向复合型,没有专门型12. 您认为国家现已设置的专业学位中,哪些比较符合社会需求,请列出前五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对贵校专业学位培养质量的总体评价(1)非常低(2)比较低(3)一般 (4)比较高(5)非常高14.您认为国家现已设置的专业学位中,哪些不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学位,请列出0-5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开放性问题15。
您认为本校专业学位或本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方面的优势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您认为本校专业学位或本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
您对本校专业学位或本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未来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学校管理人员调研18.贵校学术型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规模比例为(1)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多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大致相当(3)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多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19.贵校有多少种专业学位_________ 请列出相对质量较好的前五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贵校与校外单位签有协议的合作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校级基地有多少23。
贵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中来自985和211学校学生所占比例(1)低于30% (2)30%—50%(3)50%以上24.贵校专业学位建立的专业学位点导师的遴选制度是(1)学术型的自然具备资格(2)有专门的遴选要求 (3)其他25。
今年贵校专业学位硕士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就业率)(1)低于50% (2)50%~60%(3)61%~70% (4)71%~80% (5)81%~90% (6)91%~100%26。
贵校是否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奖学金(1)是,设立专项(2)是,和学术型研究生享受统一专项 (3)否,专业学位研究生不享受27. 今年全校专业学位录取人数与去年相比(1)大幅度减少(2)略有减少 (3)持平(4)略有增加(5)大幅度增加28. 今年贵校录取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占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总数的比例为(1)小于50%(2)50% (3)小于等于75% (4)大于75%29。
整体上看,对照您的期望,您对贵校专业学位学生所体现的能力是否满意,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1)非常差(2)较差 (3)一样,没有差异 (4)比较好(5)非常好31。
您认为贵校全日制专业学位亟需改进的地方(请选择1-3项)(1)本专业学位理论课程学习 (2)本专业学位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案例教学、校内综合实验平台等)(3)校内导师(4)校外导师(5) 实践基地的落实安排(6)学术训练(科研项目和学术文章发表)(7)学位论文(8)国际交流合作(9)与行业合作(10)接受外部质量监督(11)对学生的职业伦理和职业道德培训感谢您的参与!如果您同时担任专业学位点负责人,邀请您继续回答第四部分.四、专业学位点负责人、院系负责人、教师调研32. 您对贵校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总体评价(1)非常低 (2)比较低(3)一般(4)比较高(5)非常高33.您对全国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总体评价(1)非常低(2)比较低 (3)一般 (4)比较高(5)非常高(6)不了解34。
您所在专业学位名称_____方向_________35.您认为本专业学位学制应为(1)2年(2)2.5年(3)3年(4)大于3年36. 本专业学位开始招生的年份__________,与本专业相对应的学术型学位的研究生开始招生的年份______(没有招生可以不填)37. 本专业学位今年录取人数与去年相比(1)大幅度减少(2)略有减少(3)持平(4)略有增加(5)大幅度增加38. 本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人数中调剂生所占比例为(1)0 (2)1%—20%(3)21%—40%(4)41%-60%(5)61%-80%(6)81%-100%39.本专业学位生师比为(1)小于1:1(2)1:1(3)5:1 (4)10:1 (5)大于10:1(1)学术型的自然具备资格 (2)有专门的遴选要求 (3)其他42.本专业学位课程总量与相对应的学术型学位相比(1)小于学术型学位(2)与学术型学位相当(3)大于学术型学位43. 2009年以来,本专业学位新建课程门数情况______(1)0 (2)1(3)2 (4)3 (5)4 (6)5 (7)6—10 (8)11及以上ﻩ44. 2009年以来,本专业学位新编教材______(多少本)(1)0 (2)1 (3)2(4)3(5)4(6)5(7)6—10 (8)11及以上45。
本专业学位学生所修课程有多大比例与相应的学术型学位的学生所修课程相同(1)10%-30%(2)31%—50% (3)51%-80%(4)81%—99% (5)100%46。
全日制本专业学位与非全日制在职攻读本专业学位(单证)相比较,课程设置的差异性如何(1)非常小(2)比较小 (3)一样,无差异(4)比较大(5)非常大47.本专业学位学生选择实习基地的主要方式(可多选)(1)去学校联系或指定安排的实习实践基地实践,_____ 个月(2)跟随导师课题在实验室视作实践(3)在导师项目合作企业实践 (4)自己联系的实习实践48。
本专业学位学校提供集中实习可以覆盖学生比例(1)低于50%(2)51%-70% (3)71%—90% (4)大于90%49.本专业学位学生能够参加学校提供的集中实习的时间为(1)1个月以内(2)1月以上,3个月以内(3)3个月以上,6个月以内(4)6个月(5)6个月以上,12个月以内 (6)1年以上50.请您根据您对本专业学位案例教学情况的满意度,选择最符合的项:1-->5表示非常不满意-—____元54。
学校是否为本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奖学金:(1)是,设立专项(2)是,和学术型研究生享受统一专项(3)否,专业学位研究生不享受55。
本专业学位的学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与“社会实践或工作实际的现实问题"相关的比例为(1)小于30% (2)30%-50%(3)51%-70% (4)71%-90%(5)91%—100%56. 校外行业人士或校外导师参加本专业学位学生的学位论文开题普遍情况(1)只有校内导师参加(2)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参加(3)校内导师、校外导师、行业人员都参加57. 校外行业人士或校外导师参加本专业学位学生的学位论文答辩普遍情况(1)只有校内导师参加(2)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参加(3)校内导师、校外导师、行业人员都参加58。
本专业学位毕业考核的主要形式(1)纯研究类(2)调研报告类(3)案例撰写类(4)产品制作或技术说明书(5)其它______59.您认为您所负责的本专业学位符合社会需求的情况(1)非常不符合 (2)比较不符合 (3)一般(4)比较符合 (5)非常符合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