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衔接的研究
天津地铁6号线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接驳研究
论坛园地天津地铁6号线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接驳研究王 雷(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 300392)摘 要: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形式,应与其他交通方式建立快捷有效的接驳体系,以进一步扩大其服务范围,改善服务水平。
文章以天津地铁 6 号线为工程依托,就接驳设计的范围、不同交通方式的接驳需求、接驳设计的内容及阶段划分等问题进行研究,并根据交通定位对车站进行划分,最后对典型车站接驳设施的规划、设计及问题进行说明,以期为其他同类工程的实施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接驳;规划;设计;车站中图分类号:U231.4作者简介:王雷(1985—)男,工程师0 前言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快速大运量的交通方式,在城市公共交通中承担着骨干交通的作用。
但由于其修建时间长、投资大及存在建设时序的差异,致使部分区域未能实现合理的线网密度,部分路段的客流达不到预测水平。
此外,城市轨道交通多以单系统的模式进行建设,未能充分考虑同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接驳换乘,不能为居民的出行提供“门到门”的服务。
同时,常规公交通道和轨道交通走廊未能进行较好的协调,存在大量的重叠现象,导致常规公交和城市轨道交通形成了竞争关系,不利于城市综合交通的发展[1~2]。
由于未能建立较好的接驳设施,城市外围的机动车辆直接进入中心城区,给中心城区的交通带来更大的压力。
因此,加快接驳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成为改善城市交通的必要措施。
目前,国内外对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规划和建设、不同交通方式同城市轨道交通的接驳模式、接驳设施的需求预测及接驳换乘体系的评价等均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只有整合交通资源,使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充分结合, 建立高效、灵活的接驳方式,才能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的巨大优势,有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1 接驳设计的相关问题1.1 接驳范围的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范围分为直接吸引范围和间接吸引范围。
直接吸引范围为距城市轨道交通车站 10 min 以内的步行距离,多取车站周边 500~700 m 范围,该范围内乘客多以步行到达车站,不需过多考虑该范围的换乘接驳[3]。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协调关系研究背景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的概况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协调关系研究背景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的概况1.1 研究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高。
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日益严峻。
使我国大城市普遍面临交通拥堵、事故频发、环境污染等诸多交通问题,交通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如何才能让交通问题得到一定的改善呢?发展公共交通,使公共交通成为人们出行的最主要的出行方式。
因此就必须使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提高上去。
在城市公共交通中主要包括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特点。
实施“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建立起以大运量公共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交通系统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
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末在北京建成第一条地铁以后,天津、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城市相继建设了地铁。
截止到2008年7月,中国内地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广州等10个城市陆续修建地铁及轻轨线路并已投入运营,建成投入运营试运营的线路共有29条,运营及试运营里程共782.7公里,另外还有一条磁悬浮线路,全程31.17公里。
根据建设2007年统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开始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
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2个城市中,有3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正在建设,其中,以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最多。
此外,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南京、杭州、武汉、成都、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西安、苏州等16个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已得到批复。
在未来lO余年里,16个城市建设轨道交通线路总长约1700公里,总投资达到6200亿元。
据统计,目前国内40多座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已经有30多座城市开展了城市快速轨道的建设或建设前期工作,有10多个大城市上报城市轨道交通网规划方案,拟规划建设55条线路,长约1500公里,总投资5000亿元,其中“十一五"期间预计投资2000多亿元。
我国已建、在建、筹建轨道交通项目的城市有几十个。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衔接的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衔接的研究摘要:从线路和车站相互关系的角度,分析和论述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该系统与其它交通衔接的方式及技术问题,并给出了国外在这方面比较好的做法,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提出了具有积极借鉴意义的方向。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交通规划、交通枢纽0 引言城市轨道交通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骨干,大城市的交通必须向以快速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多层次综合客运体系发展,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要高效地发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的作用,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除要在线路规划、车站设计等方面进行好轨道系统自身的建设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其它交通方式配合衔接好,以共同为整个城市客运服务,也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配合,包括其线路与其它交通方式线路的衔接和其车站与其它交通方式车站的换乘衔接两个方面. 结合作者多年从事轨道交通规划和设计工作的实践,认为应该加强下面所阐述方面的应用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1 与其它交通方式的线路衔接1. 1 与公交线网的衔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路与公交线网的关系应定位为主干与支流的关系,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是城市主要客流走廊,主要以中远距离客流为主,平均运距一般为6~10 km ,以发挥其大运量、快速,准时、舒适的系统特征[1 ]. 公共汽电车运量小,但机动灵活,是解决中、短途交通的主力,其更多地应考虑网络覆盖范围,为区内出行提供方便条件. 两者的衔接,一般的作法是:(1) 在快速轨道交通沿线取消大的重合段长的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线路,改而将其设在快速轨道交通线服务半径以外的地区. 此项作法能更好的发挥轨道交通的作用,吸引更多的客流,同时缓解地面交通的压力. 如某城市在兴建轨道交通的同时,调整公交线网,基本取消了与轨道交通线重合长度超过6 km 以上的线路,为发挥轨道交通的效益创造了条件.(2) 将快速轨道交通线路两端的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线路的终点尽可能的汇集在轨道交通终点,组成换乘站. 为与轨道交通运量大、客流密集的特点相匹配,在轨道交通起终点一般设置大型公交换乘站,甚至是全市性的客运交通枢纽站,以快速的疏解客流,同时方便乘客.(3) 改变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线路,尽量做到与快速轨道交通车站交汇,以方便换乘. 主要是在与轨道交通线垂直的公交线路上进行调整,使公共交通车站尽量与轨道交通车站靠近,缩小换乘距离,同时使轨道交通吸引更多的客流.(4) 在局部客流大的轨道交通线的某一段上,保留一部分公共汽车线,起分流作用,但重叠长度不宜超过4 km. 在城市某些繁华地区,客流集中,单靠轨道交通难以完全承担,地面的公共交通仍要起到辅助分流的作用. 但根据初步的统计分析,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重合超过4 km ,就失去了分流的优势[2 ].1. 2 与市郊铁路线的衔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与市郊铁路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轨道交通系统,市郊铁路具有站距大、速度快、运量大的特点,是连接中心城市与卫星城或郊区重镇的地区性交通工具,对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而言,它是外延和补充.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市郊铁路属于不同性质的轨道交通系统,他们的服务对象和区域都不同,所以在线网布置上,要有所侧重. 目前我国市郊铁路的发展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如何衔接正处于研究探索阶段,还没有成熟的经验. 国外一般有两种做法: (1) 市郊铁路深入市区,在市区内形成贯通线向外辐射. 在市区内设若干站点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衔接,如巴黎A 、B 、C 线等.(2) 利用原有铁路开行市郊列车,一般不深入市区,起终点站设在市区边缘,在起终点车站上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进行换乘衔接.以上两种做法各有利弊,取决于城市的发展和经济实力. 一般的说,第一种做法,对市区居民出行和换乘比较方便,但所需费用也非常大. 第二种做法,完全利用既有铁路,投资小,但关键是要处理好在车站的衔接换乘关系.2 车站与其它交通方式的车站换乘衔接2. 1 与地面铁路车站的衔接地面铁路车站往往是一座城市的门户,其一般建筑悠久,周围各种设施齐全,聚集的客流量较大,进一步进行空间的开发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与地面铁路衔接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进行总体的规划设计,目前通常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在既有火车站站前广场地下修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利用出入口通道与铁路车站衔接. 这是目前国内普遍的一种做法. 根据线路走向可分为两种型式,一种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与地面铁路车站平行布置,如目前北京火车北站;一种是车站交叉布置,即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与地面铁路车站正交或斜交,线路穿越铁路站场. 一般的说,前一种型式有利于与既有的火车站衔接,后一种型式为线路的延伸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以上两种型式优点是利用了火车站站前广场空间,明挖施工时不造成大规模的拆迁和改造,相对施工难度较小,但也要充分注意到,施工期对车站客流的影响,在客流聚集比较大,广场规模容量有限时,要考虑分流措施.两种型式对客流的换乘条件一般,规划设计时要尽可能使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及进出站通道靠近地面铁路出入口,有条件时应设独立通道进行换乘.(2) 在地面或高架修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进行客流的统一组织规划.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设于地面或高架时,一般会对火车站周围环境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在既有铁路车站设置时,不光会带来较大的拆迁,其换乘客流也不宜组织,应慎重对待. 在火车站周围单独修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地面或高架车站时,必须考虑景观问题,其通常的方法是将轨道交通车站置于地面铁路车站一侧或在广场前道路上与地面铁路车站平行布置,换乘客流一般通过地面或天桥疏解后进入地面铁路车站.(3) 在新建和改建的火车站中,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一同考虑,形成综合性交通建筑,方便乘客换乘. 此种方法是最好的一种客流衔接换乘方法,目前在我国新建的铁路车站中已逐步采用. 如北京西客站,其是将整个地铁车站设于铁路站房下进行合建,地下一层为综合换乘大厅,地面铁路客流可直接通过换乘厅进入地铁车站,对乘客十分方便. 在进行此种建筑规划设计时,最佳的方式是实现两种交通方式在站台的直接换乘,但目前我国由于体制、票制等原因,还不能做到这一点,是今后重点解决的问题.2. 2 与公交车站的衔接快速轨道交通车站与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线路车站的衔接可分为3 种等级和规模: (1) 综合枢纽站综合枢纽站一般位于城市对外交通进出口处,能吸引多种交通方式汇集的客运中心地段. 在此,公交线路一般呈放射型布置,可以多达十几条,站场规模一般在10 000 m2 以上[2 ]. 城市中的综合枢纽站一般不仅限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城市常规地面公交,有时还包括长途汽车、单位班车、地面铁路甚至水运设施等,其具有客流集中,换乘量大,辐射面广等特点. 这样的综合交通枢纽站,在设计时要进行综合的详细规划布局,一般采用先进的设施和空间立体化衔接,合理组织人、车流分离,务使人流换乘便捷,车流进出顺畅,便于管理.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还缺乏足够的成功经验,国外的例子屡见不鲜,应注意吸收采纳,以提高规划设计水平.(2) 大型接驳站大型接驳站是指位于快速轨道交通首末站、地区中心及换乘量较大的车站的换乘点,在此布置的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线路主要为某一个扇面方向的地区提供服务. 公交车站可采用总站或规模较大的中途站两种形式,总站的规模一般在3 000~5 000 m2 ,中途站需提供3~4 个车位或线外有超车功能的港湾式停靠设施. 大型接驳站的布置宜设于快速轨道交通车站200 m 范围内,有条件时,可考虑与快轨车站建筑结合,在规划设计时,除考虑尽可能减少人流、车流交叉外,要配备必要的营运服务设施和导向标志.(3) 一般换乘站一般换乘站为快速轨道交通的一般中间站与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线路的中间站的换乘点,其一般多位于市区,由于土地紧张,不可能也不必要进行大规模的站场布置,但在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快速轨道交通换乘量大的特点,将公交车站设置成港湾式停车站,尽可能靠近快轨车站出入口.3 与私人交通的衔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与私人交通的衔接主要是指与自行车和私人小轿车的衔接. (1) 与自行车的衔接我国是个自行车王国,自行车在城市交通中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建设,许多人缩短了自行车的出行距离,转而骑车至轨道交通车站,然后换乘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到达目的地. 北京地铁一、二期的客流调查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由于这一特点,在我国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这一需求,调查表明:自行车的换乘客流来源一般在距车站500~2 000 m 的范围内,这样,在居民区和市区主要交叉口的车站均应设置考虑一定规模的停车场地. 自行车的停车场地应结合车站出入口周围的用地和建筑物情况进行设置,目前北京地铁的一般做法是将出入口周围划出一片空地作为停车场地,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市中心的用地越来越紧张,这种做法越来越难以实施,这样在规模较大的车站可考虑利用地下空间设置停车场.(2) 与私人小轿车的衔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小轿车已经开始进入家庭,这不光给城市道路增加了压力,停车难问题更加凸现了出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建设为缓解这一矛盾提供了契机. 国外的经验表明,在市区周围快速轨道交通车站修建小汽车停车场,限制小汽车进城等是一种有效的做法. 这类停车场一般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有良好的换乘条件,因而被乘客所接受. 我国受经济发展和人们出行方式的影响,是否采用这一做法还值得仔细研究,但在有条件时,在城市周围一些大的客流集散点做些预留还是可行的,以便为今后小汽车的换乘提供条件.4 结束语文中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公共交通、铁路运输、市郊铁路以及私人交通、自行车交通等各种方式的衔接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论述. 做好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必须在规划设计阶段,甚至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阶段就应该做好系统的、超前的考虑,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发挥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大容量的技术特性,也才能从全局的角度来缓解或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轨道交通与接驳交通一体化衔接分析
轨道交通与接驳交通一体化衔接分析摘要: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火热。
国内二、三线城市的轨道交通也逐渐掀起发展高潮。
由于各城市对轨道交通都本着“大干快上”的态度,往往只关注线路建设本身,对站点周边的城市交通接驳系统考虑不足,因此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及客流吸引力受到影响。
交通接驳能够弥补轨道交通直接服务不足的短板,通过接驳换乘可提升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及客流数量。
文中对轨道交通与接驳交通一体化衔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轨道交通;接驳交通;一体化衔接1轨道交通接驳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1.1深入加强轨道网与公交网的融合轨道交通开通运营的城市,地面公交客流下降是普遍现象。
对于同一出行廊道,轨道和地面公交存在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鉴于两者的技术标准和服务模式不同,服务客流群体的构成特征必然存在差异,应深入调查研究沿线走廊客流构成(出行目的、乘客属性、常乘客比例等)、出行分布、乘距构成、接驳换乘等特征,逐线开展研究,不能忽视两者在“争抢客流”方面的“竞争”关系,亦不能简单化处理,盲目拆除或调整沿线公交线路(包括同走廊长大线路)。
通过专题研究,优化地面公交线路布局及运营组织,做好公交站点与轨道站点的衔接,谋求轨道网与公交网的协同发展。
1.2规范管理共享单车打通“最后一公里”接驳共享单车出现后,迅速成为轨道衔接的重要交通方式,其自由灵活、经济便捷的出行特性极大方便了周边居民衔接轨道的便利程度。
共享单车接驳公共交通具有较好的时间优势和便捷度,共享单车逐渐成为有效的“最后一公里”出行的解决方案之一。
而与此同时,盲目大量投放以及管理上的缺位造成了对站前广场空间资源的肆意挤占,同时也加大了站点周边交通秩序治理的难度。
因此,迫切需要从规范设施建设的角度,对共享单车接驳需求、规划布局、详细设计、管理举措等多个层面进行系统研究,变乱为治。
1.3适时开展交通接驳既有设施改造北京、上海等城市作为先期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部分既有线路由于客流规模及特征的变化、设施设备陈旧失修等问题,开始面临线路运能扩充、车站设施改造的需求。
天津市主城区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项目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研究
近期建 设项 目覆盖 了大部分交通 枢纽 , 方便 在 市民出行的同时 , 也为轨道 交通提供了客 流支撑 。
33与市 内交通方式的衔接 .
3 . . 1交通 衔 接 方 式 定 位 3
以轨 道交 通设施 为主体 , 主要 由三线及 大型 以上轨道 交通换 乘站为主体 的枢纽 , 以 综 合 及 由一线或 二线轨 道交 通站点结 合快速
( ) 路 1铁 主城 区范 围 内的铁 路客运 枢 纽站 主要包 括 天 津站 、 津 西站 和天 津北 站 。 期建 设项 目中, 天 近 地 铁 1 6 线衔接了天津西站 , 、 号线衔 接了天津 北 、号 36 站 , 、 、 号线 衔接 了天津站 。 23 9 保证每 个铁 路枢 纽 都有 2 以上的城 市轨 道 交通 线路 与之衔 接 , 条 为铁 路客流 的快 速集散 提供了保证 。 () 2 机场
6 号线交汇处 、 快速公交走 廊
天津北 站 铁路、 道3 轨 号线 、 号线 交汇 处, 6 快速公 交走廊
枢纽 类型
枢纽特征
卫国道 与
与机 场、 速铁路 、 际铁 路车站 等大 高 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对外 交通设 施相结合 , 并与轨道 交
地铁2 线 、号 线交汇处、 号 5 快速公 交走廊
人 小汽 车 、 常规 公 交、 自行 车交通 以及 步行 等方式 在 内的综 合运输 体系的整 体效 应 , 以建立 良好 的交
通秩 序。
天津在综 合交通体 系规划 中确 定 , 客运交通 的 总 目标为形成常规公交为主体、 轨道交通为骨干 的多 元化 、 安全、 方便、 快捷的综合客运交通体系。 出的 提
效率 , 至关重要的。 是
2 交通一体 化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与自行车接驳方式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与自行车接驳方式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交通压力的不断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成为了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城市轨道交通之外,人们还需要各种接驳方式来达到最终的目的地,其中自行车作为绿色、便捷、环保的出行工具之一,在城市轨道交通与自行车接驳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文将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与自行车接驳的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自行车完成城市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首先,我们需要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与自行车接驳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高效、快速、大容量的特点,但是车站的位置往往与居民的实际需要存在一定的距离,而这个距离有时候并不适合步行,这就需要使用其他的接驳方式。
自行车作为一种非常灵活的出行工具,可以很方便地解决这个问题。
然而,自行车也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在城市中行驶时容易受到交通安全和停车等问题的困扰。
其次,我们可以探讨如何优化城市轨道交通与自行车接驳方式。
首先,可以在轨道交通站点周围设置自行车停车场,方便乘客在站点附近停放自行车。
这样可以节省乘客从轨道交通站点到目的地的时间,提高接驳效率。
其次,可以在轨道交通站点与目的地之间设置自行车共享点,乘客在轨道交通站点附近租借自行车,然后骑车到达目的地,然后将自行车还回自行车共享点。
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行车的利用率,并减少自行车被盗的风险。
此外,政府可以鼓励企业设置自行车骑行员工出行的福利制度,提供自行车租赁或购买的补贴,进一步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与自行车接驳的发展。
最后,需要解决城市轨道交通与自行车接驳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要解决自行车被盗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自行车停车区域的安全防护措施,例如安装监控摄像头和提高警力巡逻频率等。
其次,要解决自行车骑行过程中的交通安全问题,可以在城市道路设置骑行专用道,并加强对骑行行为的规范管理,提高骑行者的安全意识。
此外,还可以通过推广智能自行车技术,例如智能定位、智能锁等,提高自行车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研究摘要:从协调的角度提出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的根本内涵及其特征,提出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应从规划协调和运营协调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并给出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规划协调理论以及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运营协调的原那么和目标。
关键词: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换乘;协调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开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和规模持续上升。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卫星城的建设使得城市居民出行距离逐步延长。
同时,城市居民出行总量也不断增加。
然而,我国的公共交通仍存在运量缺乏、速度慢、效劳水平差等一些弊端,城市客运交通供不应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交通堵塞、停车困难、环境恶化等交通问题随之出现。
由于我国城市用地紧张,不可能大规模地新建、扩建道路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因此,为解决城市客运交通问题,必须开展既与现有城市土地资源供给、交通根底设施及环境容量相适应,又能在城市社会和经济活动中起着全局性、先导性作用的客运交通运输方式。
轨道交通无论是从运能、运送速度、动态占地面积方面,还是从对环境影响方面都具有其他交通方式无法与之抗衡的优越性。
但是,轨道交通特别是地铁的建设投资巨大、工程复杂、工期长,要形成一个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需要很长的时间。
因此,根据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开展现状,要解决城市客运交通的问题,充分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应加强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特别是与常规公交的换乘衔接,来扩大其客流吸引范围, 吸引更多的乘客,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整体水平。
1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的根本内涵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均属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都为城市居民出行效劳,满足居民出行交通需求。
同时,它们又有各自的特性,相对于常规公交,轨道交通速度快、运量大,这就决定了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中的骨干力量,但它又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大、线路一旦确定后很难改变等特点。
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一起构成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效劳水平、多元化的整体。
【精选】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衔接换乘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衔接换乘摘要:根据城市交通的骨干——城市轨道交通,分析了其与多种交通方式的换乘衔接方式,说明了轨道交通换乘衔接枢纽的特点,以及对其进行规划设计时的原则、要素以及设计方法。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设计规划、衔接引言:随着各种交通方式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出行结构越来越复杂,城市轨道交通在大中型城市的快速发展,并成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骨干。
因此大中型城市向以快速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多层次综合客运体系发展已形成一种必然趋势。
要通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等困难问题,不仅仅要进行线路规划、车站设计等方面的课题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换乘也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十分重要的课题之一。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换乘包括线路与其他交通方式线路的衔接、车站与其他交通方式车站的衔接以及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几个方面。
一、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1、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轨道交通枢纽站内设施包括站台、人行道、楼梯、自动扶梯等,其中,站台的基本形式有岛式站台和侧式站台。
两条线同向换乘,可合在同一侧式站台上。
也可合在同一岛式站台的两侧;两条线路异向换乘时,可合在同一岛式站台的两侧,也可分在两层站台上,通过步行或电动扶梯相连。
但必须重视梯道上的换乘客流的远期流量要与梯道的通行能力相符合,否则一旦梯道发生堵塞,会造成站台上交通秩序混乱,影响车辆运行。
因此轨道交通换乘设施和空间通行能力要满足远期客流量的需要。
1.1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方式:站台直接换乘①平行换乘:车站站台可平面平行或上下重叠。
平行平面设置,两站台间一般通过天桥或通道连接;上下重叠设置一般构成“一”字形组合,站台上下对应,便于布置楼梯、自动扶梯、换乘方便。
②“T”形站台换乘:两个车站上下立交,其中一个车站的端部与另一个车站的中部相连接,在平面上构成“T”组合,可采用站台换乘;两个车站也可相互拉开一段距离,以减少下层车站的埋深。
[3]福州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优化研究-1
福州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优化研究针对福州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协调优化,以协调优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依据,从组织结构、运营管理、规划建设、线网布局等方面,对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协调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
在组织结构方面,通过分析目前福州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近期、远期的优化方案;在运营管理方面,从运营车辆、发车间隔、线网布局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优化建议;在规划建设方面,提出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衔接方式;在线网布局方面,结合福州地铁2号线和3号线的线网布局,提出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优化的线网方案。
引言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途径,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关键是要解决城市公交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衔接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交通工具成为了居民出行的重要选择,如何满足居民对公交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成为了当前交通运输行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快速、大容量、高效率的公共交通工具,具有较强的运能和容量,与常规公交协调发展,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公共交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常规公交系统基本是独立运营、各自为政,两者之间存在着“两张皮”现象,未形成有机协调和统一管理。
为解决该问题,国内学者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如调整运营模式、实行两网融合、推进车辆共享等。
陈静等通过对重庆市轨道交通线网和线网密度进行分析,提出了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下轨道交通线网布局规划方案;吴建峰等基于北京市公共交通出行特征分析及现状评价结果,提出了优化公共交通运营管理措施;刘亚杰等以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为研究对象,对其运营组织模式进行分析。
周鹏等结合深圳市公交线网规划情况对城市公交线网优化方法进行研究;杨静等采用多目标规划理论对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进行了优化研究;于佳等对成都市公共交通系统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目前对于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发展的研究较少,本文结合福州地铁2号线和3号线的建设运营情况以及福州市公共交通系统现状,以福州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发展为研究对象,从组织结构、运营管理、规划建设、线网布局等方面对福州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发展进行分析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接驳研究
图 3 交 叉接 驳
4 . 与汽车 的接驳方式 这里我们要 引进一个 新的概念 , 停 车换乘 ( P &R ) 停车换 乘设 施指 的是该设施 布置在城市 中心区外 围, 供 小 汽 车 出行 者 长 时 间 停放小汽车 、 换乘 轨道 交通 进入中心 区。在北美和欧洲 , 驻 车换乘 系统 已形成交通 战略和停车场战略 的重要一部分 。小轿车从郊 区 行至市 区边缘 , 靠 近轨道交通停 放 , 即在停车换乘站停放。 在我 国, 由于 受 经 济发 展 和 人们 出行 方式 的影 响 , 并 没 有 广 泛 的采用这一做法 。有 的在 城 市周 围一 些大 的 客流集 散点 做些 预 留, 以便 为今后小 汽车的换乘提供条件 。但随着经济的不断 发展 , 我 国私家车 的数量正逐步上升 , 因此 , 私人小轿车与轨道交通的换 乘是否协调也越来越 多的受到人们 的关注 。 5 . 与 出租车的接驳方式 在 当代 , “ 两头打车 , 中间轨 交” 的模 式 , 已经渐渐 被社会 所接 受, 从道路效率 和交通 安全 的角度考虑 , 应该实现人流和车流的分 离, 但不 能完全割 裂乘 客和出租 车的联 系 , 否则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了 。出 租 车 交 通 运 营 取 决 于 行 人 和 车 辆 的适 度 接 触 , 出 租 车 要 在 良好 的道路 条件下覆盖 大面积 的区域拉客 , 行人需要 能够 随时 随 地的 、 方便 的搭乘 。因此 , 出租车的发展要求 它的交通 流和人行 系 统的必要的重叠交叉 。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
尽 量 与机动 车分 道 。人行 步道 除满 足
轨道 交 通 与 出租车 换 乘 主要 有 2 种衔接 模式 。
( )出租车 候客 站 。主要 设 置于 1
轨 道交 通换 乘站 及客 流相 对集 中 的站 点区域 ,且 泊位 规模 须 匹配 。候 客站
泊位 一 般 应 按 不 少 于 2个 的 标 准 配
置 ,并尽 量 采用 港湾 式 ,减少 对道 路 通行 的影 响 。 ( )出租 车扬 招 点。主 要 设置于 2
轨道 交通非 换 乘站 点区域 。 常认 为 , 通 建 立合理 的 出租车 换乘 系统 应 是解决
此 问题的 可行 办法 。 5 建 立停 车换 乘 .
()在 高架桥 下 设置 停车 场 。直 3 接 利用 高架 轨道 线地 铁站 下面 的空 间 () 4 在地 铁站 厅 同层设 置停车库 。
结 合地 铁站大 车 与轨道 交通 衔接 的 主要 思 配置 自行车停 车场 。
置地 下停 车库 ,同时地 铁站 出入 口宜
路是 :侧重 在城 市边 缘 区和城 市 中心 客流 的集 结 和疏 散 ,还 要设 置 良好 的
置 自行 车停车 场 , 成 “ R” 系统 。 及 交通标 志 系统 。◇ 形 B+
停 车 换乘 场所 须考 虑 的几 个重要 区生活 性道 路附 近 的轨 道交 通站 点设 导 向标 志 、过 街 横道 线 、中央安 全 岛 因素 :
上 海 现 有 轨 道 交 通 线 路 ( 磁 含 浮 线 )1 2条 ,运营 总 里 程 4 0公 里 。 力 5
“ 二 五 ”期 间,上 海 将 再 建成 轨 道 十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系统接驳方式的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系统接驳方式的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张,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急速加剧。
作为城市的血管,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城市最大的交通系统,如何处理好其与城市其他交通系统的接驳是体现该城市交通体系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关键词:城市规模;轨道交通;交通接驳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ing expansion of the urban scale,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is rapidly increasing. As the blood vessels of the city, the urban traffic problem has drawn increasingly more attention.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 as the city’s largest transportation system, how to dea1 the connection relationship with the citie’s other transport system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riterions to reflect the level of the urban transportation system.Keywords:The size of city; Rail traffic; Transport interchange1 概述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张,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急速加剧。
作为城市的血管,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城市最大的交通系统,如何处理好其与其城市他交通系统的接驳是体现该城市交通体系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本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系统的接驳设计做一些探讨和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与国铁枢纽的换乘衔接
城市轨道交通与国铁枢纽的换乘衔接摘要: 研究目的: 通过对已实施的西安北客站国铁枢纽与地铁站的衔接方案进行分析,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国铁枢纽的衔接规划、换乘衔接方案提出一些建议和见解,供相关工程参考。
研究结论: 通过对西安北客站综合交通枢纽的设计实践,以及对典型国铁综合交通枢纽的特点进行分析后得出: ( 1) 针对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在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和运营管理方面,应提前统筹规划,做好项目接口和运营管理的研究; ( 2) 轨道交通站点的设置应结合换乘的便捷性、国铁站场规模、站房及广场的设置情况、地铁运营设施的布置合理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国铁枢纽; 统筹规划; 换乘衔接1 研究轨道交通与国铁交通枢纽衔接的意义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满足城市交通需求的有效手段,打造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
随着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增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研究日益重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处于区域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间交通运输日益广泛,由于经济性、花费时间、舒适度等综合因素,铁路仍是大多数人选择中长距离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铁路枢纽多为城市中最重要的客流集散点。
而轨道交通由于其大运距、速度快、容量大、安全、准时等优点逐渐成为铁路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研究轨道交通和国铁枢纽的接驳,将城市内外的客流有效地进行疏解,为市民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构建现代化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2 轨道交通与国铁枢纽的互动关系各大城市铁路枢纽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互动关系是重要而明显的。
如巴黎的6 个火车站布设在城市周边区域,通过发达的轨道交通衔接城市交通,国内及欧洲各个城市的旅客通过轨道交通换乘而进入市区不同目的地。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轨道交通、高速磁悬浮、长途汽车、出租车及航空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客运中心,是上海市面向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重大交通枢纽工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作为最便捷的交通方式,在虹桥交通枢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 号线、5 号线、10 号线、17 号线及青浦线( 低速磁悬浮) 5 条轨道交通线的引入对枢纽功能的发挥及客流的集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城市轨道运输与客运枢纽交通设施衔接研究
基于城市轨道运输与客运枢纽交通设施衔接研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的增长,城市交通系统面临着空间有限、交通拥堵等
一系列问题。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轨道交
通的发展需要与客运枢纽交通设施进行有效的衔接,实现高效快捷的交通运输服务,以满
足人民对交通出行的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与客运枢纽交通设施的衔接主要包括市域铁路、地铁、航空、公路和公
共汽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
通过建立衔接机制和提高换乘效率,可优化城市交通系统
运行效率,提高居民出行便利性,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首先,建立快速、便捷的换乘系统,是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客运枢纽交通设施衔接的
关键。
首先,从市域铁路、地铁等轨道交通衔接着手,建立换乘站点,通过立体交通枢纽
进行换乘,实现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
其次,加强公路和公共汽车等交通方式
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推广闸口一体化、同城通行等模式,优化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最后,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科学、高效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为城市轨道交通与客
运枢纽交通设施的衔接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建立智能换乘系统、统一票卡系统等措施,提
高旅客出行便利性,优化城市交通出行体验。
同时,通过交通流量监测、异常处理等手段,确保交通运行质量,提高城市交通系统运转效率。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与客运枢纽交通设施的高效衔接,可以提高城市交通系统运
行效率,优化居民出行体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因此,应该加强相关部门的协作,
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积极推进城市交通系统的优化与升级。
城市轨道交通接驳设计方法研究及实例分析
1 . 1 . 5 出租车 接驳设 施
针对 出租乘 客换乘轨道交 通需求而进 行 的接驳设
计, 设 施 主要 指 出 租 车 临 时停 靠 站 或 出 租港 湾 等 。
点长期以来形成 的交通问题视而不见 ) 等。
另外 , 实 际 可 实 施 的 接 驳 设 施 范 围 由于 受 到 用 地
性质 、 建设单位 、 相关主管部 门等 因素的制约往 往不 能
1 . 2 轨 道 交 通 接 驳 设 计 技 术 路 线
轨道 交通接驳 设计 一般 分为 2个 阶段 : 规 划设 计 阶段和实际设计 阶段 ( 包 括方案设计 、 初步设计 及施工 设 计等 ) 。在轨道 交通进 行规划 的阶段 , 相应 的规划设
1 . 3 交 通 接 驳 规 划 设计
交通接驳规 划是 城市 综合 交通 体系 的专 项规 划 , 需要从城市规划 、 交通规划 、 交 通政策等宏 观层面人 手
道交通发挥最大效能 。
2 轨道交通接驳工程实例分析
2 . 1 项 目概 述
北京地铁 昌平线西二旗站位 于上地 东路与 上地十 街交叉 口东侧 的绿 化 带 内, 站位 西侧 为京包 高速 路高
1 . 4 . 1 常规 技术 路线
常规技术 路 线 即为 根 据前 期 规 划 阶段 的设 计 方
案, 结合实际可施工范 围, 根 据 相 关 规 范 深 化 设 计 并 形
精简公交线路 等。
1 . 1 . 3 自行 车接 驳设计 针 对 自行 车换 乘轨 道交通 需 求进行 的接驳设 计 , 设施为 自行车停 车 场。 由于 自行 车 出行绿 色 、 环 保且 距离适 中, 因此 自行 车接 驳设 施是 轨道 交通 接驳 工程 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 1 . 4 机 动 车接驳 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与协调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与协调研究一、引言城市交通问题一直是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口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增长,城市交通压力不断加大。
而城市轨道交通作为高效、环保、安全的交通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采用和建设。
然而,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如公交、出租车、私家车以及步行和骑行等存在的互动关系,也是需要研究和改进的。
本课题报告旨在探讨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与协调问题,以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来优化城市交通体系。
二、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关系分析1. 城市交通体系概述1.1 城市交通体系的组成和特点1.2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地位和作用分析2. 城市轨道交通与公交的衔接与协调2.1 路网规划和站点布局的统筹2.2 公交线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衔接2.3 公交站点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互通2.4 公共交通票务系统的整合与协作3. 城市轨道交通与出租车的衔接与协调3.1 出租车招募站点的规划3.2 城市轨道交通与出租车的服务范围与定价协调3.3 出租车在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停靠与运营管理4. 城市轨道交通与私家车的衔接与协调4.1 停车场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衔接4.2 私家车出行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契合度分析4.3 车公交换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接驳方式5. 城市轨道交通与步行、骑行等交通方式的衔接与协调5.1 步行和骑行交通设施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衔接5.2 健康出行理念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整合5.3 增加非机动车和步行空间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三、国内外城市案例研究1. 国内城市案例研究1.1 北京地铁与北京公交的衔接与协调1.2 上海地铁与上海出租车的衔接与协调1.3 广州地铁与广州私家车的衔接与协调2. 国外城市案例研究2.1 伦敦地铁与公共交通的衔接与协调2.2 纽约地铁与出租车的衔接与协调2.3 东京地铁与私家车的衔接与协调四、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与协调的挑战1. 城市规划和城市轨道交通的不协调性2. 公共交通票价整合和体制改革的挑战3.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成本4. 公众乘坐意愿的培养和交通习惯的改变五、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与协调的建议1. 完善交通规划与轨道交通建设的统筹机制2. 推进公共交通一卡通系统的整合与创新3. 提高城市公共交通信息的互通共享水平4. 加强城市交通管理与协调机制的建设六、结论本课题主要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与协调问题,并通过国内外城市案例研究找出该领域存在的挑战。
城市轨道交通与公交车衔接换乘方式研究
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特点
相比于常规的公交车而言,城市轨道交通由于
其 运 量 较 大 、速 度 较 快 、舒 适 度 高 、运 行 安 全 平 稳 、 对 环 境 无 污 染 、准 点 率 高 等 特 点 占 有 很 大 的 优 势 ' 尤 其 是 一 些 大 城 市 ,人 们 的 生 活 节 奏 比 较 快 ,时间
的 速 度 以 及 候 车 的 时 间 。在 这 些 时 间 中 ,候车的时间
是不确定的,因 此 ,在换乘时应该首要考虑等候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间 ,使其等候的时间最短,过长的等候时间会给乘客
带 来 焦 虑 感 ,从 而 引 起 乘 客 的 心 理 不 满 。
3)
提高换乘效率的措施。如何快速便捷的实现
不 同 交 通 方 式 间 的 换 乘 ,是 乘 客 所 追 求 的 ,通过上述
1 我国城市公交车发展现状及特点
在 我 国 城 市 道 路 中 ,公 交 车 依 然 是 城 市 道 路 的 主力军W,它 由 于 其 运 营 方 式 灵 活 ,运 营 成 本 低 ,容
易 改 变 运 行 线 路 等 特 点 备 受 大 中 小 城 市 的 青 睐 ,但 是 其 覆 盖 面 广 ,线 路 敷 设 交 叉 性 较 大 ,污染环境等 特 点 同 样 也 会 给 城 市 的 交 通 带 来 很 大 的 问 题 [\
宝 贵 ,对于远距离的出行城市轨道交通是首选,但
是 ,城 市 轨 道 交 通 由 于 其 造 价 较 高 ,其发展需与当
前 城 市 的 发 展 水 平 相 适 应 ,因 此 城 市 轨 道 交 通 也 有
其不足之处。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021506(2001)0420108203城市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衔接的研究姜 帆(北方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北京100044)摘 要:从线路和车站相互关系的角度,分析和论述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该系统与其它交通衔接的方式及技术问题,并给出了国外在这方面比较好的做法,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提出了具有积极借鉴意义的方向.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交通规划;交通枢纽中图分类号:U293.5 文献标识码:AAnalysis and Study of Joining and Cooperation B et w eenU rban R ail T raff ic and Other ModesJ IA N Fan(College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 ,Northern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aking relations between routines and stations of urban rail traffic into consideration the autho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line up &cooperation between urban rail traf 2fic and other traffic modes during planning and designing of urban communication ,introduce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and treatments of other country in the world.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might be a guidance for planning and designing of urban rail transport in our country.K ey w ords :urban rail transport ;traffic planning ;transportation junction城市轨道交通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骨干,大城市的交通必须向以快速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多层次综合客运体系发展,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要高效地发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的作用,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除要在线路规划、车站设计等方面进行好轨道系统自身的建设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其它交通方式配合衔接好,以共同为整个城市客运服务,也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配合,包括其线路与其它交通方式线路的衔接和其车站与其它交通方式车站的换乘衔接两个方面.结合作者多年从事轨道交通规划和设计工作的实践,认为应该加强下面所阐述方面的应用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1 与其它交通方式的线路衔接1.1 与公交线网的衔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路与公交线网的关系应定位为主干与支流的关系,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是城市主要客流走廊,主要以中远距离客流为主,平均运距一般为6~10km ,以发挥其大运量、快速,准时、舒适的系统特征[1].公共汽电车运量小,但机动灵活,是解决中、短途交通的主力,其更多地应考虑网络覆盖范围,为区内出行提供方便条件.两者的衔接,一般的作法是:(1)在快速轨道交通沿线取消大的重合段长的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线路,改而将其设在快速轨道交通线服务半径以外的地区.此项作法能更好的发挥轨道交通的作用,吸引更多的客流,同时缓解地面交通的压收稿日期:2001203207作者简介:姜帆(1964—),男,北京市人,博士生.em ail :wangdongmei -64@ 第25卷第4期2001年8月 北 方 交 通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NORTHERN J IAO TON G UN IV ERSIT Y Vol.25No.4Aug.2001力.如某城市在兴建轨道交通的同时,调整公交线网,基本取消了与轨道交通线重合长度超过6km 以上的线路,为发挥轨道交通的效益创造了条件.(2)将快速轨道交通线路两端的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线路的终点尽可能的汇集在轨道交通终点,组成换乘站.为与轨道交通运量大、客流密集的特点相匹配,在轨道交通起终点一般设置大型公交换乘站,甚至是全市性的客运交通枢纽站,以快速的疏解客流,同时方便乘客.(3)改变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线路,尽量做到与快速轨道交通车站交汇,以方便换乘.主要是在与轨道交通线垂直的公交线路上进行调整,使公共交通车站尽量与轨道交通车站靠近,缩小换乘距离,同时使轨道交通吸引更多的客流.(4)在局部客流大的轨道交通线的某一段上,保留一部分公共汽车线,起分流作用,但重叠长度不宜超过4km.在城市某些繁华地区,客流集中,单靠轨道交通难以完全承担,地面的公共交通仍要起到辅助分流的作用.但根据初步的统计分析,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重合超过4km ,就失去了分流的优势[2].1.2 与市郊铁路线的衔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与市郊铁路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轨道交通系统,市郊铁路具有站距大、速度快、运量大的特点,是连接中心城市与卫星城或郊区重镇的地区性交通工具,对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而言,它是外延和补充.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市郊铁路属于不同性质的轨道交通系统,他们的服务对象和区域都不同,所以在线网布置上,要有所侧重.目前我国市郊铁路的发展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如何衔接正处于研究探索阶段,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国外一般有两种做法:(1)市郊铁路深入市区,在市区内形成贯通线向外辐射.在市区内设若干站点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衔接,如巴黎A 、B 、C 线等.(2)利用原有铁路开行市郊列车,一般不深入市区,起终点站设在市区边缘,在起终点车站上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进行换乘衔接.以上两种做法各有利弊,取决于城市的发展和经济实力.一般的说,第一种做法,对市区居民出行和换乘比较方便,但所需费用也非常大.第二种做法,完全利用既有铁路,投资小,但关键是要处理好在车站的衔接换乘关系.2 车站与其它交通方式的车站换乘衔接2.1 与地面铁路车站的衔接地面铁路车站往往是一座城市的门户,其一般建筑悠久,周围各种设施齐全,聚集的客流量较大,进一步进行空间的开发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与地面铁路衔接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进行总体的规划设计,目前通常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在既有火车站站前广场地下修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利用出入口通道与铁路车站衔接.这是目前国内普遍的一种做法.根据线路走向可分为两种型式,一种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与地面铁路车站平行布置,如目前北京火车北站;一种是车站交叉布置,即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与地面铁路车站正交或斜交,线路穿越铁路站场.一般的说,前一种型式有利于与既有的火车站衔接,后一种型式为线路的延伸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以上两种型式优点是利用了火车站站前广场空间,明挖施工时不造成大规模的拆迁和改造,相对施工难度较小,但也要充分注意到,施工期对车站客流的影响,在客流聚集比较大,广场规模容量有限时,要考虑分流措施.两种型式对客流的换乘条件一般,规划设计时要尽可能使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及进出站通道靠近地面铁路出入口,有条件时应设独立通道进行换乘.(2)在地面或高架修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进行客流的统一组织规划.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设于地面或高架时,一般会对火车站周围环境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在既有铁路车站设置时,不光会带来较大的拆迁,其换乘客流也不宜组织,应慎重对待.在火车站周围单独修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地面或高架车站时,必须考虑景观问题,其通常的方法是将轨道交通车站置于地面铁路车站一侧或在广场前道路上与地面铁路车站平行布置,换乘客流一般通过地面或天桥疏解后进入地面铁路车站.(3)在新建和改建的火车站中,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一同考虑,形成综合性交通建筑,方便乘客换乘.此种方法是最好的一种客流衔接换乘方法,目前在我国新建的铁路车站中已逐步采用.如北京西客站,901第4期 姜 帆:城市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衔接的研究011北 方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第25卷其是将整个地铁车站设于铁路站房下进行合建,地下一层为综合换乘大厅,地面铁路客流可直接通过换乘厅进入地铁车站,对乘客十分方便.在进行此种建筑规划设计时,最佳的方式是实现两种交通方式在站台的直接换乘,但目前我国由于体制、票制等原因,还不能做到这一点,是今后重点解决的问题.2.2 与公交车站的衔接快速轨道交通车站与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线路车站的衔接可分为3种等级和规模:(1)综合枢纽站 综合枢纽站一般位于城市对外交通进出口处,能吸引多种交通方式汇集的客运中心地段.在此,公交线路一般呈放射型布置,可以多达十几条,站场规模一般在10000m2以上[2].城市中的综合枢纽站一般不仅限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城市常规地面公交,有时还包括长途汽车、单位班车、地面铁路甚至水运设施等,其具有客流集中,换乘量大,辐射面广等特点.这样的综合交通枢纽站,在设计时要进行综合的详细规划布局,一般采用先进的设施和空间立体化衔接,合理组织人、车流分离,务使人流换乘便捷,车流进出顺畅,便于管理.目前我国正在积极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还缺乏足够的成功经验,国外的例子屡见不鲜,应注意吸收采纳,以提高规划设计水平.(2)大型接驳站 大型接驳站是指位于快速轨道交通首末站、地区中心及换乘量较大的车站的换乘点,在此布置的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线路主要为某一个扇面方向的地区提供服务.公交车站可采用总站或规模较大的中途站两种形式,总站的规模一般在3000~5000m2,中途站需提供3~4个车位或线外有超车功能的港湾式停靠设施.大型接驳站的布置宜设于快速轨道交通车站200m范围内,有条件时,可考虑与快轨车站建筑结合,在规划设计时,除考虑尽可能减少人流、车流交叉外,要配备必要的营运服务设施和导向标志.(3)一般换乘站 一般换乘站为快速轨道交通的一般中间站与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线路的中间站的换乘点,其一般多位于市区,由于土地紧张,不可能也不必要进行大规模的站场布置,但在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快速轨道交通换乘量大的特点,将公交车站设置成港湾式停车站,尽可能靠近快轨车站出入口.3 与私人交通的衔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与私人交通的衔接主要是指与自行车和私人小轿车的衔接.(1)与自行车的衔接 我国是个自行车王国,自行车在城市交通中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建设,许多人缩短了自行车的出行距离,转而骑车至轨道交通车站,然后换乘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到达目的地.北京地铁一、二期的客流调查充分证实了这一点.由于这一特点,在我国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这一需求,调查表明:自行车的换乘客流来源一般在距车站500~2000m的范围内,这样,在居民区和市区主要交叉口的车站均应设置考虑一定规模的停车场地.自行车的停车场地应结合车站出入口周围的用地和建筑物情况进行设置,目前北京地铁的一般做法是将出入口周围划出一片空地作为停车场地,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市中心的用地越来越紧张,这种做法越来越难以实施,这样在规模较大的车站可考虑利用地下空间设置停车场.(2)与私人小轿车的衔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小轿车已经开始进入家庭,这不光给城市道路增加了压力,停车难问题更加凸现了出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建设为缓解这一矛盾提供了契机.国外的经验表明,在市区周围快速轨道交通车站修建小汽车停车场,限制小汽车进城等是一种有效的做法.这类停车场一般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有良好的换乘条件,因而被乘客所接受.我国受经济发展和人们出行方式的影响,是否采用这一做法还值得仔细研究,但在有条件时,在城市周围一些大的客流集散点做些预留还是可行的,以便为今后小汽车的换乘提供条件.4 结束语文中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公共交通、铁路运输、市郊铁路以及私人交通、自行车交通等各种方式的衔接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论述.做好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必须在规划设计阶段,甚至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阶段就应该做好系统的、超前的考虑,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发挥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大容量的技术特性,也才能从全局的角度来缓解或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参考文献:[1]何宗华.城市轻轨交通工程设计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2]北京城建设计院.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R].北京:北京城建设计院,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