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测评汇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标计算 单位土地面积工业产值增加值 专利与技术投入比 技工人数与产业总人数比 技改经费与工业总投资比 单位产值品牌价值 单位产值出口额 产值增加值占比 质量满意度 产业连通度 产业总投资贷款比重 行业总产值/行业企业数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总产值 政府质量公共服务 TC/SC组织数量 交通吞吐量 世界500强企业数
唐晓芬 (2006)
质量竞争力是竞争主 体以卓越质量赢得优 势的能力。
过程要素
结果要素 根源要素
温德成 (2005)
企业的固有特性能够 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 足要求的能力
相对性 指向性 综合性 稳定性 动态性
支持要素
表现要素
影响因素 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 企业在质量方面所拥 有的能够持续地比竞 争对手更有效地向市 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并 获得赢利和自身可持 续发展的综合素质。 竞争性 开放性 综合性 持续性 交互性
试测评结果——城市整体情况
评价维度 评价指标 土地要素 技术要素 人才要素 设备要素 品牌价值 国际市场 国内市场 消费者 产业链支持 金融支持 企业平均总产值 高新技术产业占比 质量监管 质量组织 交通机会 经济影响力 总体得分 指标计算 武汉 单位土地面积工业增加值(万元) 86.6 专利与技术投入比 90.04 技工人数与产业总人数比 90.41 技改经费与工业总投资比 94.74 单位增加值品牌价值 83.06 单位增加值出口额 64.14 产值增加值份额 85.96 质量满意度 84.66 产业连通度 85.89 产业总投资贷款比重 65.36 行业总产值/行业企业数 88.2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工业增加值 88.79 政府质量公共服务 84.56 TC/SC组织数量 83.9 货物运输量 83.76 世界500强企业数 82.51 83.91 成都 74.58 73.32 73.17 68.32 86.94 89.4 84.46 84.14 80.27 92.4 80.88 65.59 83.02 83.9 82.85 94.52 81.11 南京 88.82 62.64 86.42 86.94 79.99 96.46 79.57 81.2 83.84 62.24 80.92 95.61 82.42 82.2 83.4 72.97 81.601
理论分析
• 冰山模型对竞争力测评的启示
• 1. 基于市场结果的视角——“水上部分”的测评。
• 竞争结果评价法:最典型的是市场占有率法和进出口贸易数据量测法
• 2.基于决定要素的视角——“水下部分”的测评。
• 影响因素剖析法、全要素生产率(TFP)法和标杆法
• 3.基于整体的视角——“冰山”整体的测评。
理论分析 • 质量竞争力的研究——国内研究
作者 定义 特征
价值性 独特性 延展性 动态性 魅力性 稳健性 敏捷性 成长性
层次
基础要素
要素 创新能力 质量文化 质量战略
研究与开发 质量改进 供应链管理 顾客忠诚 品牌 绩效 质量方针与质量战略 质量意识与质量文化 营销能力 产品设计与开发能力 过程控制能力 供应商质量控制能力 实物质量水平 符合性质量水平 适应市场水平 质量文化 质量能力 质量资源 质量环境
• 从市场绩效来理解“竞争力”——经济学侧重的视角 • 从内部要素来理解“竞争力”——管理学侧重的视角
理论分析
• 竞争力——基于冰山模型的理解
“水上的部分”:外部市场表现 市场份额:价格、进出口、 产值增加量等 质量的市场绩效
“水下的部分”:内部决定要素
管理、品牌、财务、营销等
质量要素 质量竞争力: 由于“质量”这一要素 而使竞争主体获得竞争 优势的能力。
蒋家东 (2005)
结果要素
实物质量 质量管理 科技成果 顾客满意度 市场适应能力
理论分析
• 研究述评
1.国内学者对质量竞争力的内涵界定与要素分析符合竞争力测评的一般 逻辑,即基于市场绩效反映质量竞争力的结果,基于企业或行业的质 量特性作为影响因素来解释质量竞争力。 2.国内学者对质量竞争力测评指标的研究未能形成较为统一的体系,缺 乏有力的理论根基. 3.测评指标的数据可获得性较差,存在较多的如质量方针与质量战略、 质量意识与质量文化等难以量化的指标,造成体系的实践性差。
质量要素
质量需求 相关产业支持
政府质量管理 城市发展机会
后续工作计划
1、进一步收集行业数据,完成行业的测算;
2、基于测算结果的分析;
3、形成武汉市制造业竞争力测评分析报告。
谢 谢 !
体系构建 基于钻石模型的制造业质量竞争解析
钻石模型的维度 企业战略、结构和同行竞争 生产要素 质量竞争力维度 行业结构与竞争:制造产业结构与竞争状况 质量要素:从土地、技术、人才与设备四个层面描 述制造业的质量要素水平。 需求条件 质量需求:从品牌价值、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及消 费者质量感知四个方面反映质量在市场上的需求反 映。 相关及支持产业 机会 政府 产业支持:主要描述产业链及资金对行业的支持。 城市机遇:行业所在城市发展机遇 政府管理:政府质量管理绩效
随后从质量管理实践与质量绩效的相关理论等方面研究竞争力的问题。
著名的Deming给管理层的14条建议、Juran质量改进的10个步骤以及Crosby质量改进的14个步骤等 。 Saraph等( 1989 )构成的8大质量管理实践,提升企业竞争力:高层管理者支持、质量管理部门的 角色、产品或服务设计、供应商质量管理、流程管理、质量信息、质量培训及员工关系; Hynn(1995)等人则以制造部门为研究对象,对质量管理人员进行访谈,提出了 7项质量管理实践:高层管 理者支持、流程管理、质量信息、产品设计、员工管理、供应商参与和顾客参与。Ahire等(1996)进 一步完善质量管理实践的内容,他们认为完整的质量管理应包含以下10个方面:高层承诺、重视客户、 供应商质量管理、设计质量管理、标杆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的使用、内部质量信息应用、员工 授权、员工参与和员工培训。
武汉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测评汇报
测评需要的问题
• 什么是制造业质量竞争力?——理论分析 • 如何构建科学的测评体系?——体系构建
• 如何选取可获得的指标数据?——测评计算
理论分析 • 关于竞争力的理解
• 世界经济论坛与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
• 不同学理论学派(如以Birger Wernerfelt为代表的资源学 派、以Gray Hamel为代表的能力学派以及以Michael Porter为代表的结构学派等)
体系构建 测评指标体系
目标层 评价维度
质量要素
质量需求 质量竞争 力
相关产业支持 行业结构与竞 争 政府质量管理 城市发展机会
ຫໍສະໝຸດ Baidu
评价指标 土地要素 技术要素 人才要素 设备要素 品牌价值 国际市场 国内市场 消费者感知 产业链支持 金融支持 企业竞争水平 高新技术产业 质量监管 质量组织 交通机会 经济影响力
数据获取
统计年鉴; 相关政府部门网站:统计局,经信委,工商 局,国标委,发改委等; 第三方发布:质量观测报告、世界品牌实验 室,中国企业500强,中国产业、企业竞争力 报告,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普华永道 等。
数据整理——城市整体情况
评价指标 土地要素 技术要素 人才要素 设备要素 品牌价值 国际市场 国内市场 消费者感知 产业链支持 金融支持 企业竞争水平 高新技术产业 质量监管 质量组织 交通机会 经济影响力 指标计算 单位土地面积工业增加值(万元) 专利与技术投入比 技工人数与产业总人数比 技改经费与工业总投资比 单位产值品牌价值 单位产值出口额 行业市场份额 质量满意度 产业连通度 产业总投资贷款比重 行业总产值/行业企业数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工业增加值 政府质量公共服务 TC/SC组织数量 货物运输量(万吨) 世界500强企业数 武汉市 4291.43 0.001471 0.56 0.066580 0.27 0.20 1.73% 68.88 5.43 0.59 1.33 1.54 64.04 20 44528.75 184 成都市 南京市 2881.86 4550.83 0.000959 0.000632 0.32 0.50 0.027261 0.054967 0.30 0.24 0.56 0.66 1.66% 1.42% 67.83 62 4.58 5.12 1.22 0.52 1.08 1.08 0.62 1.81 61.2 60.08 20 19 43328.4 44052 252 130
体系构建
• 几种竞争力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SWOT
PEST
波士顿矩阵
五力模型
体系构建 波特竞争力钻石模型
1.符合述竞争力测评的一般逻辑,可以 从整体上对行业竞争力进行全面测评; 2.比较严谨的测评体系,能够解决当前 质量竞争力的困境; 3.定位于区域与行业层面的竞争力测评, 符合制造业质量竞争力的测评层次; 4. 在理论研究上体现出严谨的科学性, 在实践上也有很好的应用性。
• 指标综合评价法
理论分析
• 质量竞争力的研究——国外研究
对质量竞争力最早集中在国际贸易的竞争力问题。
Lipsey (1971)、Stout (1977)在研究英国贸易竞争力时发现了质量因素的影响作用,此后一些列研究相 继展开,学者们不断挖掘质量维度的竞争力意义,代表学者如Schott和Pick (1984)、Hughes (1986)、 Potter (1985)等。初步形成了以竞争优势、国家贸易逆差、经济增长、生产力与顾客满意以及标准化 等质量竞争力的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