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形象看丁玲创作的变化

合集下载

论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形象

论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形象

*****学号:************班级:13级汉语言文学专升本班院系:文学院摘要丁玲女士在20年代以其大胆的女性意识、敏锐的文学感觉和细腻的叙述风格闻名文坛。

她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更是反映了当时知识少女的苦闷与追求,成为文坛不朽之作。

本文从九个方面论述莎菲复杂多变的面貌:温和善良而又骄纵任性,放任不羁而又自我压抑,倔强狷傲而又脆弱颓丧,愤世嫉俗而又自我怀疑,蔑视礼教而又害怕舆论,自尊自强而又自侮自贱,沉着冷静而又浮躁冲动,鄙视淫乐而又姑息色欲,依恋人生而又悲观宿命,并简单分析她形成这种性格的原因。

【关键词】莎菲;性格;复杂多变;原因《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的成名作。

二十年代末,莎菲以其独特的面貌出现于文坛,犹如“抛下一颗炮弹”,顿时震撼了整个文坛。

这是个漂泊在外,对生活抱有美丽的幻想,但又被肺病缠身和爱情失意折磨着的孤独少女。

她集善恶于一身,“多样性、矛盾性和一致性”高度统一在她的性格之中,以至让人捉磨不透而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歧义。

莎菲何以会“震惊一代文艺界”,让人对她褒贬毁誉不绝?我们且翻开《莎菲女士的日记》,细细探讨一下。

1温和善良而又骄纵任性莎菲温和善良,面对苇弟忠实的求爱,她总是毫不含糊地加以拒绝,从不欺骗和玩弄他。

她说:“我相信在我平日的一举一动中,我都很能表示出我的态度来。

为什么他懂不了我的意见呢?难道我能直接的说明和阻止他的爱吗?我常常想,假设这不是苇弟而是另外一人,我将会知道怎样处置是最合适的。

偏偏又是如此令我忍不下心去的一个好人!”为了让苇弟死心,她把自己的日记拿给苇弟看,让她知道他之在她心里“是怎样的无希望”,进而了解她“是如何凉薄的反反复复不足爱的女人”。

莎菲常常真诚地为苇弟祝福祈祷,“愿有那么一个真诚纯洁的女郎去饱领苇弟的爱,并填实苇弟所感到的空虚。

”“我将替她愿望那世界上最可爱、最美的女人”。

但另一方面,苇弟又是莎菲倾泄怨怒的对象,她常常用冷静的眼光欣赏他痛苦地流泪,看到他把眼泪一颗一颗掉在她手背上,“却像野人一样的在得意地笑”。

论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论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论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毕业论文选题报告学院:学生姓名指导老师论文题目丁玲笔下女性形象的成长题目来源及意义题目来源:丁玲是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是对五四思想的表现,是20世纪女性成长的日记,通过读她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那是时代的变化发展。

看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知道那个年代的人或者是事。

意义:通过学习和了解丁玲,我们看到她的女性形象个性是那么的鲜明富有个性。

我们通过看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女性悲哀和觉醒后对社会对命运的反抗,看到五四以后女性的成长。

论文题目研 究 领 域 状 况丁玲的作品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她的作品大多给我们呈现的是20世纪的社会进步女性。

丁玲笔下的女性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她将自身的人生经历与小说中的人物结合起来,体现出丁玲自身的成长和她创作的变化。

她笔下的新女性形象对五四以后的女性思想的解放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引起人的共鸣。

内容提要或实施方案 通过看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看那些知识女性的变化和成长,我们可以知道那个时代的社会对文学的影响。

我们通过这些女性形象都仿佛可以看到丁玲的影子,看到那个时代的印记。

文学可以反映生活,反映社会,丁玲就是个很好的社会记录者,她用她的笔她的文字记录她对人生的感受和看法。

丁玲,是20世纪伟大的女性作家,她笔下的女性多是具有时代特征且个性鲜明的进步。

如梦珂,贞贞,杜晚香,这些都是丁玲小说中极具代表性的女性。

在她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丁玲的影子,那个在压抑中寻求解放的年代的女性形象。

她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地寻找自我,解放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主要观点或主要技术指标丁玲是20世界中国现当代文学世上一位伟大的女性作家,她所描写的女性形象大多是时代进步女性。

我们从她对梦珂到贞贞再到杜晚香的描写来看,她所想表达的是一种从幼稚走向成熟的的思想。

一、引言二﹑分析丁玲的作品(一)概括丁玲写作的三个时期(二)丁玲的笔下的女性多是时代的产物(三)丁玲是女性作家,她的笔下多是对女性形象的探讨三、对丁玲人生三个时期的女性形象代表进行分析(一)早期叛逆中追求自我的女性形象代表—梦珂(二)中期矛盾中解放自我的女性形象代表—贞贞(三)后期集体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女性形象代表—杜晚香四、结语主要参考文献[1] 吴丽娜吴虚兮.丁玲作品精选[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2] 杨桂欣.观察丁玲[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1[3] 宗诚.风雨人生丁玲传[M].北京:中国工职出版公司.1988[4] 李辉.丁玲自述[M].河南:大象出版社.2006[5] 盛英.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纵横谈[M].北京:九州出纳社.2004[6] 尤金.玲珑人生[M].四川:四川文艺出版社.1991[7] 丁玲.我的生平和创作[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8] 丁玲.丁玲文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9] 钱荫榆.丁玲小说当中的女性自我意识[j].文学评论丛刊.1998[10]袁良骏.论丁玲的小说[J].社会科学,1985,(4):第173-188页摘要内容摘要:丁玲笔下的女性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

丁玲笔下早期知识女性的形象

丁玲笔下早期知识女性的形象

丁玲笔下早期知识女性的形象丁玲是现代著名的文学家。

她在早期作品中,以细腻敏感的笔触,刻画了一群知识女性形象。

从梦珂到莎菲,再到伊萨等人,真实的再现了20世纪三十年代,走入社会的知识女性追求个性解放,寻找生活出路,虽有抗争却屡受失败,因而迷茫无助的历程。

本文主要以作品《梦珂》和《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论述丁玲早期文学创作中知识女性的形象特征。

一、追求个性解放,富有反叛精神。

梦珂是丁玲创作出来的第一个知识女性。

她怀着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农村来到上海求学,然而在三年级时,她因怒斥调戏女模特的教员而被迫离校。

一个乡下女生,完全可以压制内心的愤慨,对学校发生的一切恶行置之不理。

但富有正义感的她,看不惯并且敢于横眉冷对,反叛精神跃然纸上,突显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知识女性的正气、骨气、志气。

离开学校的梦珂来到姑母家里,可她很快发现,这个看似文明的资产阶级家庭,也是一个充斥着丑恶和欺骗的牢笼。

虽然能得到物质上的享受,但个性、人格、自我的价值在哪里呢?尤其是她为之付出感情的二表哥,表面温情脉脉,是“真正的”文明人,实质虚伪。

看不惯庸俗的梦珂,毅然离开了姑母家。

走入社会的梦珂,为了生存选择当一名电影演员。

在纸迷金醉的大上海,梦珂用她的隐忍适应着周围的粗俗。

她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该跳出这个火坑,却还是选择留下。

这和她个性强烈是分不开的:她自尊心强、性格倔强,因此不向姑母借钱;接受大城市文明熏陶的她,更是不愿再回到落后的农村。

从学校到姑妈家、再到社会,环境一个比一个恶劣。

我们看到梦珂从正义勇敢、敢于反抗走向接受、隐忍,直至随波逐流。

在繁华的上海,她无疑会最快接受到文明的洗礼,可她的个性解放、反叛精神只是个人意识,她最终敌不过整个社会的黑暗,为生活所迫去做一个任人摆布的演员。

从这一点看,梦珂形象的现实意义更强,当代中国的广大妇女,地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改革开放为青年女性,特别是农村知识女性提供了广大的就业空间。

一大批知识青年离年农村,融入现代化建设的大潮。

女性形象的特点和变化

女性形象的特点和变化

丁玲女性题材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特点和变化[提要]:女性题材小说在丁玲文学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丁玲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的女性形象。

本文对丁玲女性题材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特点和变化作论述。

一方面综合评述丁玲创作的女性形象特点;另一方面,根据丁玲在不同时期的创作从审美对象、性格基调、女性身份、隐忍精神等四个方面对其女性形象变化作出论述。

[关健词]:丁玲女性形象特点变化[正文]:“丁玲是个擅长写女性的因写女性而赢得了声誉的女作家”从,其创作来看,女性题材占据重要的位置,她塑造了许多充满青春活力、敢于向传统挑战、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又带着某种感伤色彩的女性形象。

在她布置的舞台上,女性是不容替代的主角,始终处于叙述的中心位置。

她笔下的女性典型丰富多样,有知识女性的爱情生活与事业彷徨,有乡下妇女朦胧的个性觉醒与抗争,有忍辱负重为抗日献身的革命女性,有解放新天地的劳动女性等。

她的女性题材小说的创作为世界文学奉献了一系列女性的典型形象。

回顾丁玲的创作历程,她的女性题材小说的创作有几次明显的分期:第一阶段,丁玲初涉文坛——《梦珂》(作于1927)、《莎菲女士的日记》(1927)、《阿毛姑娘》等,这些收录在短篇小说集《黑暗中》的作品,是丁玲早年的代表作,其中大多有一个具有较高的现代教养与反封建意识、在自我意识中觉醒、有敏锐感受性的“新女性”。

第二阶段,中篇《1930 年春上海》(作于1930)开始,丁玲创作主题逐步转换,丁玲由笔下的主人公——小知识分子女性表达开始走向大众的愿望,这在《田家冲》(1931 年)里初露端倪,《水》(社会型题材)标志着她创作的风格转变。

第三阶段,丁玲来到延安,《我在霞村的日子》(1941)、《在医院中》(1941)将女性观察的视角伸向革命阵营内部,塑造了与时代相关联,积极献身革命的女性形象。

第四阶段,丁玲开始“文艺服从政治”的写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小说中的女性(黑妮)显露着她早期女性思想的痕迹,1979 年新的女性形象《杜晚香》横空出世,续接了她中断的女性题材的创作。

困境、坚韧与重生——论丁玲延安时期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困境、坚韧与重生——论丁玲延安时期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困境、坚韧与重生——论丁玲延安时期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刘敬伟【摘要】Ding Ling breaks into the literary world with the word "Nv", her works run through the deep concern on female sur- vival value and exploration of the life path. In Yan'an period, Ding Ling focused on the depiction of female image in the special times, and unscrambled the female's survival status and age cognition from another perspective.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women and revolutionary politics, women indomitable fortitude life potential, the backwash of traditional chastity view and so on.%丁玲挟“女”字闯入文坛,她的创作贯穿了对女性生存价值的深切关注及其人生道路的探索。

延安时期,丁玲着力于特殊年代女性形象的刻画与塑造,从另一种角度解读了女性的生存状态与时代认知。

本文主要从女性与革命政治、女性坚韧不屈的生命潜力、对传统贞节观的反拨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期刊名称】《河西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8)006【总页数】4页(P73-75,93)【关键词】丁玲;女性;革命;坚韧;贞节观【作者】刘敬伟【作者单位】兰州商学院,甘肃兰州73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4众多作家包括丁玲都曾热情讴歌延安生活的光明与美好,而随着对生活的深入参与和体验,丁玲笔露锋芒,大胆而又敏锐地捕捉到了延安时代下的落后之处。

浅谈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浅谈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内容提要: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其作品中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迥别于以前文学长廊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它们不是完美的,但又让人感到特别真实,她们的美,她们的傲,她们的悲,她们的勇,构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

这些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成功,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丁玲本身是一个女性味十足的女人,以及她本人的生活经历的影响。

关键词:丁玲女性形象美傲悲勇在群星璀璨的中国现代作家群中,丁玲是比较亮丽的一颗。

半个多世纪以来,她为读者奉献了《梦珂》、《莎菲女士的曰记》、《阿毛姑娘》、《韦护》、《水》、《田家冲》、《杜晚香》、《我在霞村的时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奠定了她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笔者认为,丁玲作品中最具分量的部分当属于“女性小说”。

丁玲在文学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其中有农民形象,如张裕民、程仁、阿毛老爹等;有地主形象,如钱文贵等;有新时期人物形象,如苇弟、凌吉士、澹明等。

但是在众多的文学形象中,最具震撼人心力量的则是大量的女性人物形象,如梦珂、莎菲、阿毛、贞贞、杜晚香、三小姐等,她们各有特点,在丁玲笔下呼之欲出,栩栩如生。

她们是美的,是傲的,也是悲的,更是勇的。

她们的美,她们的傲,她们的悲,她们的勇,合成了一个个美丽的战士,合成了一个个血肉丰满如同五月鲜花般开遍大地的新女性。

一、美泰戈尔曾经说过,当上帝创造男人的时候,他只是一位教师,在他的提包里只有理论课本和讲义;在创造女人的时候,他却变成了一个艺术家,在他的皮包里装着画笔、水、调色盒,所以女人才会那么美丽,女人的生命才会那么缤纷。

在作家曹雪芹的笔下,女人是水做的骨肉。

因此,古今中外的许多文章大家,在作品中大都把女性作为美的化身来描写来赞美。

这一点在丁玲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其描写的女性形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很美。

无论是被视为“春天的童话”----《梦珂》中的梦珂,“夏天的童话”----《莎菲女士的曰记》中的莎菲,“秋天的童话”----《阿毛姑娘》中的阿毛,还是“冬天的童话”----《杜晚香》中的杜晚香,还是其他女性形象,大都是美的,既有外表美,也有心灵美,同时还有人性美。

丁玲作品的女性解放意识解读

丁玲作品的女性解放意识解读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丁玲作品的女性解放意识解读杨敏 西安翻译学院摘 要:丁玲是“五四”时期崛起的女作家,又由于她生活的特殊历史时期,受新思想鼓舞且最后还投身革命,因此,她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新女性的形象,她们“独立”、“革命”、“自强”,通过她的女性主义题材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一条完整的女性追求解放的发展轨迹。

对女性命运和女性解放的关注,使丁玲成为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

关键词:丁玲作品;女性形象;解放意识[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037-0120世纪20年代,“五四”思潮影响着当下的青年,一大批女作家也应运而成长,她们通过文学作品表达着女性的诉求,以及对社会、人民的关注。

其中,丁玲的《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一九三〇年春上海》、《我在霞村的时候》等作品,塑造了不同时期的女性形象,表达了作家对女性命运及女性解放意识的研究、关注与思考,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是同时代作家无法临摹与超越的。

一、思想解放,寻求独立丁玲见证了特殊的历史革命时期,她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亲身体验融入到文学创作中,其作品塑造了直白、大胆、坦率又追求进步的女性形象,她们在新思潮的影响之下,思想解放,寻求独立,是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才具有的渴望冲破封建思想桎梏的新女性形象。

例如,《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她渴望女性权益,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这一形象诞生在文坛,一下子就吸引了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的注意,她们意识到社会的黑暗与残酷,想要摆脱身上的枷锁过自由的人生,渴望与男性拥有同等的地位。

莎菲的自我追求,以及她当时经受的压抑和苦闷,在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身上都有体现,形象地展示了当时女性自我解放的诉求以及孤立无援的悲哀。

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一时代,由于女性遭受了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戕害,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没有话语权,也毫无社会地位可言,“新思想”的风气使她们渴望解放自我,但是,又因为自身的条件、思想等不足,所以她们难免会陷入自怨自怜的怪圈,有解放意识,但并不彻底,也有其软弱性。

丁玲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丁玲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无论是睡眠同性恋还是死亡丁玲早期小说中的女性一方面展示了现代女性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她们觉醒后的迷惘如果说梦珂莎菲阿毛是因为自己与外在社会秩序不协调而毁灭了自己的生命的话那么自杀日记小火轮等作品却展现出女性意识觉醒后对生命不可知力量的迷惘与恐惧个体生命在面对强大力量的命运时显示了它的脆弱与渺小自杀本来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然而自杀日记中的伊萨非但没有获得自杀却被房东老太太所缠把自己的自杀日记交给老太太去换钱抵房租阿毛姑娘中的阿毛对自己命运的挣扎不仅没有使她追求到理想的生活反而扼杀了自己的生命小火轮中的节大姐不怕世俗道德指责大胆与有妇之夫的昆山相爱可新娘却不是她而是昆山一次酒后胡闹认识的女性真诚去爱者得到的却是命运的捉弄与欺骗丁玲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既是现实人生的热烈的追求者又是自我感性生命的大胆表现者她们身上体现了五四个人解放下的女性的心路历程她们凭着自己的感性去把握生活而且在这种坦荡直率的人生态度中透露她们身上女性意识觉醒后的孤独与苦闷她们与世俗生活不断的抗争又体现了一种悲剧精神尼采认为
昏地倒上了床, 不久便昏昏地迷睡过去 了”。 《日》中的伊萨,“熹微的晨光刚把窗 上的玻璃变白的时候,在床上睡还不久的 伊萨便醒了。 这是一个二十岁上下,早就 失去了天真的女人,脸色因为太缺少阳光 的缘故,已由黄转成苍白,简直是病态的 颜色了”。 同性恋是莎菲女士们对抗社会 生存秩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莎菲女士 日记》中的莎菲:“为了蕴姊千依百顺地疼 我,我便装病躺在床上不肯起来。 为了想 蕴姊抚摩我,我伏在桌上想到一些小不满 意的事而哼哼唧唧地哭。 ”莎菲女士的同 性恋生活方式是她们在理想之爱不能实 现而出现的扭曲、反常的生活状态。
女性意识首先是女性对自我欲望与 情感的肯定。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 大胆流露出对自我的肯定和对爱情的追 求。 莎菲追寻地说:“是的,我了解我自己, 不过是一个女性十足的人,女人只把心思 放到她要征服的男人们身上。 我要占有 他。 我要他无条件地献上他的心,跪着求

试论丁玲小说中时代女性的成长之路

试论丁玲小说中时代女性的成长之路

试论丁玲小说中时代女性的成长之路专业: 班级:学号:姓名:[摘要]:作为五四运动的响应者和一位出色的时代女性,丁玲对男女平等和女权独立运动有着近乎疯狂地执着,所以她的作品中不乏站在时代前沿的女性形象,她笔下的时代女性形象也随着她的成长经历更加丰富饱满。

本文结合丁玲自身的成长经历对其小说中时代女性的成长之路进行了分析,旨在更深刻地理解丁玲笔下的时代女性和丁玲。

[关键词]:丁玲;小说;时代女性纵观丁玲的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成长过程,我粗浅的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而把这三个阶段连接起来就会淋漓极致的把不同时代女性人物形象表现出来。

这让我们清晰地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丁玲作品中女性的形象也在不断成长,同时,丁玲笔下的不断成长的女性形象也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丁玲自己和她同时代的文学创作者。

一、三个阶段的“时代女性”书写(一)早期沉闷痛苦的女性形象。

丁玲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阿毛姑娘》、《梦珂》和《沙菲女士的日记》等。

丁玲借助故事中的女主人公讲述旧时代女性追求爱情、独立人格和理想的无奈凄苦结局。

体现了丁玲早期作品对压迫禁锢女性的旧社会的控诉,和对广大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女性的同情。

丁玲早期的塑造的女性形象大多是无奈凄苦的,这与时代也十分的吻合,1927年,五四运动刚刚告一个段落,丁玲就发表了处女作《梦珂》,虽然只是一个短篇小说,却奠定了丁玲早期笔下的时代女性形象—无奈、凄苦,《梦珂》讲述的是女主人公梦珂,虽然家道中落却接受了新时代五四思想的冲击,对自由的新生活充满了向往和爱慕。

但是她发现,封建思想已经侵蚀了整个社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她在这“肉感的社会里面”挣扎,碰的头破血流,夜深人静时凄凉的无法形容1。

而《莎菲女士的日记》更是继梦珂之后又一典型,这部小说以“五四”结束时期为背景,塑造了一个痛苦的女性,这时候,作者笔下的时代女性形象是卑微的、痛苦的、缺乏自主性,两篇小说都是五四之后大多数女性形象的真实写照。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时候的中国正处于文化大动荡的年代,新思想的涌入冲击着旧思想,不少新时代女性想摆脱封建束缚,却始终摆脱不掉,迷茫和痛苦成了最大的主旋律。

论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文化内涵

论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文化内涵

论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内涵——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例[内容摘要]丁玲早期的小说塑造了梦珂、莎菲等一系列五四知识女性形象,展示了中国女性觉醒时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是新文学史中具有强烈现代意识的新女性,她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女性话语的建构者,她追求理想自我与和谐的爱情,但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出路,是个悲剧人物。

本文通过分析莎菲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内涵,揭示丁玲早期小说独特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莎菲;反叛;自我意识;女性话语;悲剧色彩20世纪20年代末期,丁玲带着她的《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等作品登上文坛,她的出现犹如明星般照亮中国文学界,她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也是文学史上值得纪念的绚烂。

她早期的小说创作关怀中国妇女解放,表现出一种对于女性自我意识的发掘,从而也造就了丁玲小说在探索妇女解放问题上最有价值的特色,如刘思谦所说的,“女性意识到了这里,才不仅从封建之父的庞大身影中决裂出来,而且开始从‘五四’女儿的两性精神同盟中分离出来,成长为独立的性别主体意识。

”①其发表于1928年2月的《小说月报》上的中篇日记体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以下简称为《日记》)震动整个文艺界,《日记》站在女性主义的角度,大胆暴露主人公的性欲心理,使得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礼教受到了挑战。

一、叛逆的绝叫者无论是亚当的肋骨所创造的夏娃,还是“好奇害死猫”的潘多拉,亦或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奔月嫦娥,在这些故事里,女性是卑微可耻的,她们自私、轻率、撒谎、虚荣、忘恩负义、不可理喻。

回顾女性几千年来“被书写”的历史,“在中国两千年的历史上,女性自身被抹杀了,并且这种抹杀本身也被掩盖了。

于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女性只是一个空洞的能指,她不能指向任何的所指,又可任男性填充进任何的内容。

她在社会及家庭伦理秩序中是被统驭的对象,在经济秩序中是依附在男人身上的寄生者,在文化层次上,她只是一个被命名者。

这个失去话语权的被压抑着的性别,呈现一种无名又无言的状态。

从女性形象看丁玲创作的变化

从女性形象看丁玲创作的变化

41从女性形象看丁玲创作的变化[摘要]丁玲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莎菲、贞贞、陆萍、黑妮等一系列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之间既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又有非常明显的变化,并且均与丁玲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

这些女性形象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与不同的性格特征,形成了丁玲小说最具美学价值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丁玲;女性形象;女性意识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女性作家之一,丁玲早期创作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曾经给五四文坛带来了震撼,后来又因创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而获得斯大林文学奖。

从《莎菲女士的日记》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性格特征的女性形象,如莎菲、贞贞、陆萍、黑妮等。

细读她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丁玲总是从性别温情和性别体贴的角度关注笔下的女性,这一点也构成了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之间一种内在的联系,但是,因为主客观等方面的原因,这些女性形象之间又有着非常明显的变化。

同时,因为和丁玲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我们还能深深感受到丁玲在创作时溶入的个人情感。

因此,我们不妨从女性形象这一角度,来分析丁玲的小说创作。

《莎菲女士的日记》创作于1927年秋,是丁玲早期的代表作品。

莎菲这一形象的性格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鲜明的女性意识和对自我性心理的大胆言说。

莎菲是有着强烈的生理欲望的生命个体,她以自我为中心,渴望享受生活,渴望男性的拥抱和爱抚,虽然偶尔也会懊恼自己不像个“正经女人”,但她依然无所顾忌。

女性的性觉醒、性敏感、性体验,第一次在文学中得到集中表现。

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莎菲性意识的、或者说性别意识的觉醒,是封建专制之下的女性觉醒的重要内容,莎菲的行动具有反抗专制和传统文化、争取人尤其是女性的正当权利的意义。

丁玲因此被视为女性主义者,而莎菲这一形象也带上了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

第二,在灵与肉的冲突中的大胆追求。

作品中,莎菲在爱情上追求的是“灵与肉”的和谐统一。

这使得莎菲从心里看不起不懂得爱的技巧的苇弟,并明了地拒绝了他的求爱。

浅析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内容提要: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其作品中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迥别于以前文学长廊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它们不是完美的,但又让人感到特别真实,她们的美,她们的傲,她们的悲,她们的勇,构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

这些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成功,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丁玲本身是一个女性味十足的女人,以及她本人的生活经历的影响。

关键词:丁玲女性形象美傲悲勇在群星璀璨的中国现代作家群中,丁玲是比较亮丽的一颗。

半个多世纪以来,她为读者奉献了《梦珂》、《莎菲女士的曰记》、《阿毛姑娘》、《韦护》、《水》、《田家冲》、《杜晚香》、《我在霞村的时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奠定了她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笔者认为,丁玲作品中最具分量的部分当属于“女性小说”。

丁玲在文学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其中有农民形象,如张裕民、程仁、阿毛老爹等;有地主形象,如钱文贵等;有新时期人物形象,如苇弟、凌吉士、澹明等。

但是在众多的文学形象中,最具震撼人心力量的则是大量的女性人物形象,如梦珂、莎菲、阿毛、贞贞、杜晚香、三小姐等,她们各有特点,在丁玲笔下呼之欲出,栩栩如生。

她们是美的,是傲的,也是悲的,更是勇的。

她们的美,她们的傲,她们的悲,她们的勇,合成了一个个美丽的战士,合成了一个个血肉丰满如同五月鲜花般开遍大地的新女性。

一、美泰戈尔曾经说过,当上帝创造男人的时候,他只是一位教师,在他的提包里只有理论课本和讲义;在创造女人的时候,他却变成了一个艺术家,在他的皮包里装着画笔、水、调色盒,所以女人才会那么美丽,女人的生命才会那么缤纷。

在作家曹雪芹的笔下,女人是水做的骨肉。

因此,古今中外的许多文章大家,在作品中大都把女性作为美的化身来描写来赞美。

这一点在丁玲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其描写的女性形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很美。

无论是被视为“春天的童话”----《梦珂》中的梦珂,“夏天的童话”----《莎菲女士的曰记》中的莎菲,“秋天的童话”----《阿毛姑娘》中的阿毛,还是“冬天的童话”----《杜晚香》中的杜晚香,还是其他女性形象,大都是美的,既有外表美,也有心灵美,同时还有人性美。

从丁玲作品看女性解放

从丁玲作品看女性解放

从丁玲作品看新女性及女性解放趋势张筱星摘要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她以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为我们呈示了一系列别具特色的“莎菲型”女性形象。

对社会的反叛与抗争、对自由的渴望与追寻是她们的精神内核。

她们共同造就了丁玲小说的创作成就,并以自身的个性特征给丁玲小说带来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即从丁玲的作品中发现近代女性的变化及新时期的女性解放现象。

【关键词】丁玲近代文学新思想女性解放绪论丁玲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里,一直关注着中国妇女问题,这或许缘于她母亲的影响和她特殊的童年经历。

在女权主义视野下,丁玲的作品对女性的关注主要体现在外在的社会世界中模糊性别差异以及赋予女人以社会中人的属性,旨在呼吁女性去争取与男人平等的生存权利。

同时在内在的女性世界中凸显女性性别特性,强调女性自身的价值,旨在享受社会赋予女人与男人平等的权利之外,在意识上也要得到真正的觉醒,对女性自身的价值有自觉的认可,以此来达到妇女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她通过《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阿毛姑娘》《韦护》《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时》《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塑造了大量的女性人物形象,如梦珂、莎菲、阿毛、丽嘉、贞贞、玛丽、母亲、黑妮等。

她们各有各特点,化为了一个个血肉丰满的新女性形象。

一、丁玲小说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丁玲是“五四”以后第二代善写女性并始终持女性立场的作家。

她以第一个革命女作家的姿态,打破了冰心、庐隐等因思想创作上的某种停滞所带来的沉寂,“理解女人”成为丁玲小说的一个独特而举足轻重的女权意识主题。

作者一贯独立思考女性的生活遭遇,借用一支善于描写女性的笔,给读者带来一种细腻、大胆而有富有饱满感情的刻画人物复杂心理的特色。

丁玲塑造的莎菲、梦珂、母亲、玛丽时代女性,无疑是占据着现代小说人物画廊的重要位置的。

(一)早期小说作品1927年秋,丁玲以处女作《梦珂》的发表开始登上文坛。

一代新女性的觉醒与成长自此展开。

梦珂是一个追求新理想、新出路的走出旧家庭的年轻女性,面对时代的“新风潮”,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影响在她的心里产生了激荡与冲撞,传统道德观在她身上打上了深深的印记。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第一篇:从女性主义角度看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从女性主义角度看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杨碧雅处于五四时期的女作家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性作家。

丁玲深入挖掘女性心理,展现出作者与众不同的审美理想,用独特的语言表现出对女性命运的思考,大胆地、尽情地去书写女性内心的欲望和忧虑,真实刻画了女性内心的挣扎和艰难。

丁玲的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体现了她作为领导女性思想解放的先驱性和革命性,对今天有着积极的影响和启迪作用。

一、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文学女性主义通常以18世纪的启蒙时代思想家为起源,它的兴起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母系时代的母权制度到父系时代的父权制度后,进入了全面向父权制度挑战以实现人类男女平等的‘平权时代’”。

男性向来处于社会的中心,女性只是作为从属的边缘的附带的人而存在。

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表达出时代女性渴望政治、文化独立和解放,获得与男性同等地位的呼声。

女性主义作家努力挖掘女性意识和女性的自我价值,表达出女性自己对社会、对政治、对人生的诠释,促进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他们展现着时代的气息,用笔对传统的男女地位模式进行有力的宣战与反叛,展现出女性的自尊与抗争精神。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华裔教授王德威说:“谈论中国女作家的创作及早期女性主义者的活动,丁玲每每是不可或缺的要角。

”二、莎菲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莎菲女士的日记》中,作者真实生动地描写了一个心高气傲、而又希望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依靠自身去获得完美爱情的理想主义者——莎菲,其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又展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女性矛盾、复杂而充满艰辛的心路历程。

茅盾曾评论说:“‘父与子’的斗争在全国各处的古老家庭里爆发,一些反抗的青年女子从‘大家庭’里跑出来,抛弃了深闺小姐的生活,到‘新思想’发源的大都市内找求她们理想的生活来了。

”这“理想的生活”其实就是莎菲的理想主义的爱情。

丁玲就是在这种潜在的、表层的女性外境遇下,以独特的日记体的形式,深刻展现出莎菲渴望灵与肉结合的理想爱情但又最终落空的心路历程。

浅析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浅析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四、敢于追求却结局悲惨的阿毛和黑妮—— 《 阿毛姑娘 》 《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 阿 毛姑 娘》 的主人公是一个 乡下姑娘 , 家庭 生活本 来很 幸福。 《 阿毛姑娘》 中有这样一个细节 , 就是 国立艺术 院的教授 想 请阿毛作模特 给他 们画 , 每月给五十几块钱 , 这足以证明阿 毛虽是 一个 普通 的农村少妇 , 但肯定具有较好 的面容 和身段 。 更深 的寂寞和空虚 , 步履就显得更为沉重。 真是虽不着一字 , 而尽得风流。 后来 阿毛姑娘接触 到新 的青年 莎菲生活在痛苦和无边无 际的挣扎之 中 。有意塑造女性 男女 , 开 了眼界 , 产生了新 的生活追求 , 但为家庭所不容 , 她受 一开始让人预感到 阿毛 的命运大概不会好 , 的软弱 , 不 自立 , 也符合 当时社会 给女性 的定位。首先莎菲善 毒打后服毒 自杀 。 良果 断 , 面对 苇弟的求爱 , 她从不欺 骗和玩弄他 , 不喜欢 就是 因为本是喜事 的阿毛出嫁 ,却被作者描写 的很 凄凉,阿 毛挨 不喜欢 , 因此她毅然地拒绝 了苇第 ; 其次 莎菲不 愿与世俗 同流 打 , 她不知这打是找不到偿还 的, 她 恨不知恨谁 。阿毛作为 弱 合污 , 她勇敢地从家庭 中走 了出来 。的确 , 她有一个温暖 的家 者 , 受到摧残 , 而且 “ 找 不到偿还” , 阿毛哭也不哭 , “ 好 像很快 庭, 但她并不以此 自豪 , 而是“ 决计搭车南下 , 在无人认识 的地 乐地挨 打” 。有批 评家认为 这篇小说是批判 阿毛 姑娘好高 骛 方” , “ 悄悄 的活下来 , 悄悄 的死 去” ; 最后 , 莎菲又异 常苦 闷沉 远 、 爱慕 虚荣 , 批判都市文 明对淳朴乡风的污染。 但事实是 , 追 沦, 她常常意志动摇 , 甚至借酒浇愁。 莎菲认识凌吉士后 , 就主 求美好生活是每个人应有 的权利 。丁玲并没有否 定阿毛姑娘 动追求凌 吉士 , 主动追求真实的爱情 。 她还把 自己内心的世界 的追求 , 而是给予 了阿毛姑娘内在的同情 。 黑妮是一个敢于追求 自己的爱 、 自己的幸福 的姑娘 。 她爱 展示 出来 , 毫不避讳 自己的情欲 冲动 , 她对爱情 的向往 由是 可 见; 但 另一 方面 , 莎 菲又胆怯 退缩 , 结果 , 她 只能在痛 苦 中过 上了家里的长工程仁 , 就不顾门第 、 不顾一切 地大胆爱着 。这 活。 莎菲这种女性是具有代表意义 的。 她 的不满是对着 当时的 爱情 被钱文贵发 现后 自然遭到反对 , 为拆开这一对恋人 , 钱文 但 这并 不能破坏 黑妮 心中的爱 。 她偷偷地将鞋 社会的。反映 了当时知识 少女 的苦 闷与追求 。总之 , 莎菲就是 贵辞退了程仁。 袜送给程仁 , 悄悄地与程仁约会 。 她对 程仁说 : “ 你还有什 么不 这样一个善与恶交织而成 的矛盾体 。 知道的 , 咱一个亲人也没有 , 就只有你 啊 ! 你要没 良心 , 咱就 只 二、 倔强又不幸的贞贞— —< 我在霞村的时候> 作品塑造的是一个在遭受 日寇凌辱后 又忍 受着灵与 肉的 好当姑子去。 ” 当面表示 了非程仁不嫁 的决心 。 黑妮尽管是一 双重 折磨而 做着地 下形态 的抗 日工作 的乡村 青年 女子 的形 个农村姑娘 , 她身上却有着莎菲 的基 因。 象。 总结 : 与村里一个叫夏大宝的青年 自由恋爱的贞贞是一个性格 丁玲 以其独到 的女性 视角 、 女性心理 、 女 性笔触 , 在其 文 倔强 的女孩子 , 她决不服从家庭 的包办婚姻 , 为此她进 了修道 学作 品中塑造 了一 系列个性鲜 明的女性人物形象 ,在最深的 思考着 女性的前途 , 探 索着女 院。 但 正遭 日 本人扫荡 , 贞贞不幸被掳 走 , 做 了慰安妇 , 也 因此 层次里深切关注着女性 的命运 , 形成了 自己的风格。她用 一双女性 的眼 , 一颗女性 成 了我方 的情报员 。 她受尽折磨 , 得 了严重 的妇科病 。 后被我 性 的出路 , 一支女性的笔 , 撑起 了一面现代文学史 上不容忽视 的文 方解救 出来 。当她 回乡探亲时 , 受到乡亲的蔑视 和冷 眼。贞贞 的心 , 虽被 日 寇侮辱 与损害 ,但仍敢于寻求生命 的价值 和生存 的意 学大旗 。 义, 并敢于去寻找在一般人眼中已永远失去 的幸福 。 为了更多

丁玲小说三个不同时期女性形象浅析

丁玲小说三个不同时期女性形象浅析

丁玲小说三个不同时期女性形象浅析丁玲小说三个不同时期女性形象浅析摘要:述了丁玲在上世纪20、30、40这三个不同年代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其中以梦珂、莎菲、丽嘉到贞贞、陆萍等女性形象的塑造为代表,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丁玲这三个时期的作品。

但综观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却不止文中所述诸方面,而所论述之各方面,也仅供以后的研究者参考。

关键词:丁玲;三个时期;三种女性一、苦闷叛逆的20年代1927年丁玲初登文坛。

第一代五四女作家创作相继陷入沉寂,丁玲的《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阿毛姑娘》等篇什如晴天霹雳,给文坛带来了不小的惊异和兴奋。

1928年冬天,丁玲发表了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

莎菲女士是具有较高现代教养与反封建意识,在自我意识中觉醒,有敏锐感受性的“新女性”的典型代表。

在这部小说中,丁玲生动真实地描写了一个小资产阶级女性复杂、微妙、矛盾的恋爱的心理,这是一个五四运动后追求个性解放、自由,追求所谓的真正爱情的女性形象,一个在革命低潮时失落在个人追求里,对生活感到悲观,甚至绝望的小资产阶级女性作家。

莎菲孤高自傲、愤世嫉俗。

她摆脱了封建束缚,希望靠自己的力量去寻找美好生活,她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花在恋爱上,把恋爱视为生活中的唯一的“大业”。

她疯狂的恋上凌吉士,但又逐渐发现凌吉士的卑劣的灵魂,他倾慕他的丰仪,接受他的“爱”的表示,而后又鄙视自己。

就这样,在灵与肉、爱与恶纠葛厮杀中,她却陷入更深的痛苦中不能自拔。

梦想的破灭,使莎菲由追求爱情转为怀疑爱情。

更而怀疑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直至最后发出痛的绝叫:“悄悄地活下来,悄悄地死去,啊!我可怜你,莎菲!”莎菲甚至可以说带有丁玲自我表达的愿望及动因,以莎菲为代表的这一系列的女性形象,不仅仅是大革命前后城市小知识分子生活和心理的客观反映,而且也是丁玲本人自我的表现。

她们生活在自己的小理想天地中,在个人情感的天地里挣扎,固守自我一己的体验,在自由主义、个性主义思想的支配下往往有叛逆的行为,她们不仅承受着来自经济、思想、情感各个方面的折磨,而且承受着来自男性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压力与挑战,但她们有对新生活的向往,当冷酷的现实粉碎了她们的理想和追求时,她们在无边的黑暗中思索,由思索感伤苦闷,由感伤苦闷虚无。

从女性形象的塑造看丁玲创作女性意识的消失

从女性形象的塑造看丁玲创作女性意识的消失

从女性形象的塑造看丁玲创作女性意识的消失作者:庄鸿文来源:《知识文库》2016年第06期丁玲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文学创作上最大贡献即在于女性形象的塑造,这些形象形成一个成长的女性形象系列,她们不仅反映出在中国现代历史的变迁中女性自身的成长变化,也发映出作者丁玲自身生活与思想的变迁。

分析丁玲的创作我们可看到一位革命知识女性是如何在女性个人化表达与政治话语间苦苦挣扎与最后的被规训。

一丁玲最早是以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对青年知识分子在大时代中的思想情感进行直率的表现而享誉文坛。

《在暑假中》、《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等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是“五四”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开始独立思考、追求个性解放的一代女性,这些形象的塑造显示出丁玲超出于冰心、庐隐等稍早一批女性作家的敏锐的女性意识、大胆的自我追求。

“莎菲时期”的丁玲还只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生活漂泊、精神苦闷,《梦珂》与《莎菲女士的日记》等小说便是此时诞生的。

丁玲曾说小说中人物的经历并不是她自己的经历,但出于对自身性别的关注,丁玲敏锐地体察到滚滚向前的时代激流之下涌动着的女性的迷惘和苦痛。

莎菲形象的出现代表了一种新的取向,即纯然以绝对的女性视角大胆书写个人的情感体验。

五四女性所追求的最大解放便是个人婚恋的解放,“我是我自己的,你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鲁迅笔下的子君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但她还是没能获得最终的解放。

她的生命依附在涓生身上,离开涓生,她的生命也就结束了。

而莎菲则不一样,显示出不一般的高傲独立。

莎菲审视着苇弟、凌吉士,讨论着他们外貌和灵魂上的优劣美丑,男性成为被“凝视”的对象。

丁玲写出了女性在寻找理想爱人的过程中的矛盾与失落,莎菲的这种矛盾与失落不纯然是情感追寻中的,而且是人生道路上的,是那一时期接受了新思想的洗礼,走在发现之旅上的女性所普遍存有的。

“她处在那个社会总找不到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找不着真正彼此了解、彼此知心的人,她是很孤独的,她总想冲破这些东西。

从女性形象的塑造看丁玲创作女性意识的消失

从女性形象的塑造看丁玲创作女性意识的消失

从女性形象的塑造看丁玲创作女性意识的消失庄鸿文丁玲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文学创作上最大贡献即在于女性形象的塑造,这些形象形成一个成长的女性形象系列,她们不仅反映出在中国现代历史的变迁中女性自身的成长变化,也发映出作者丁玲自身生活与思想的变迁。

分析丁玲的创作我们可看到一位革命知识女性是如何在女性个人化表达与政治话语间苦苦挣扎与最后的被规训。

一丁玲最早是以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对青年知识分子在大时代中的思想情感进行直率的表现而享誉文坛。

《在暑假中》、《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等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是“五四”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开始独立思考、追求个性解放的一代女性,这些形象的塑造显示出丁玲超出于冰心、庐隐等稍早一批女性作家的敏锐的女性意识、大胆的自我追求。

“莎菲时期”的丁玲还只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生活漂泊、精神苦闷,《梦珂》与《莎菲女士的日记》等小说便是此时诞生的。

丁玲曾说小说中人物的经历并不是她自己的经历,但出于对自身性别的关注,丁玲敏锐地体察到滚滚向前的时代激流之下涌动着的女性的迷惘和苦痛。

莎菲形象的出现代表了一种新的取向,即纯然以绝对的女性视角大胆书写个人的情感体验。

五四女性所追求的最大解放便是个人婚恋的解放,“我是我自己的,你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鲁迅笔下的子君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但她还是没能获得最终的解放。

她的生命依附在涓生身上,离开涓生,她的生命也就结束了。

而莎菲则不一样,显示出不一般的高傲独立。

莎菲审视着苇弟、凌吉士,讨论着他们外貌和灵魂上的优劣美丑,男性成为被“凝视”的对象。

丁玲写出了女性在寻找理想爱人的过程中的矛盾与失落,莎菲的这种矛盾与失落不纯然是情感追寻中的,而且是人生道路上的,是那一时期接受了新思想的洗礼,走在发现之旅上的女性所普遍存有的。

“她处在那个社会总找不到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找不着真正彼此了解、彼此知心的人,她是很孤独的,她总想冲破这些东西。

”爱是女性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的重要领域,莎菲呈现出与此前中国女性不太一样的特质,在两性关系中的姿态更为独立自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从女性形象看丁玲创作的变化[摘要]丁玲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莎菲、贞贞、陆萍、黑妮等一系列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之间既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又有非常明显的变化,并且均与丁玲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

这些女性形象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与不同的性格特征,形成了丁玲小说最具美学价值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丁玲;女性形象;女性意识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女性作家之一,丁玲早期创作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曾经给五四文坛带来了震撼,后来又因创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而获得斯大林文学奖。

从《莎菲女士的日记》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性格特征的女性形象,如莎菲、贞贞、陆萍、黑妮等。

细读她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丁玲总是从性别温情和性别体贴的角度关注笔下的女性,这一点也构成了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之间一种内在的联系,但是,因为主客观等方面的原因,这些女性形象之间又有着非常明显的变化。

同时,因为和丁玲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我们还能深深感受到丁玲在创作时溶入的个人情感。

因此,我们不妨从女性形象这一角度,来分析丁玲的小说创作。

《莎菲女士的日记》创作于1927年秋,是丁玲早期的代表作品。

莎菲这一形象的性格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鲜明的女性意识和对自我性心理的大胆言说。

莎菲是有着强烈的生理欲望的生命个体,她以自我为中心,渴望享受生活,渴望男性的拥抱和爱抚,虽然偶尔也会懊恼自己不像个“正经女人”,但她依然无所顾忌。

女性的性觉醒、性敏感、性体验,第一次在文学中得到集中表现。

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莎菲性意识的、或者说性别意识的觉醒,是封建专制之下的女性觉醒的重要内容,莎菲的行动具有反抗专制和传统文化、争取人尤其是女性的正当权利的意义。

丁玲因此被视为女性主义者,而莎菲这一形象也带上了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

第二,在灵与肉的冲突中的大胆追求。

作品中,莎菲在爱情上追求的是“灵与肉”的和谐统一。

这使得莎菲从心里看不起不懂得爱的技巧的苇弟,并明了地拒绝了他的求爱。

而对于“丰仪”迷人的美男子凌吉士,她一方面为他那高贵的风度所倾倒;另一方面,当她了解凌吉士可怜的思想和卑劣的灵魂时,她又悔恨未能拒绝他落在她发际的那些热吻,并转而诅咒自己。

莎菲这个人物的最大特征,是剧烈的内心矛盾和斗争。

作品的价值,也在于莎菲内心矛盾冲突的独特性、新颖性和深度。

正是在这部作品里,丁玲把女性的内心深度、女性身上的时代性和历史性、女性身上的文化积淀和世代相传的信息,挖掘得相当深入。

第三、自我价值的肯定。

经过反反复复的期待、渴望和克制,莎菲所想的东西,终于得到了。

这是莎菲一直盼望的,甚至在这情欲中“瓦解”也愿意。

然而莎菲在得到凌吉士吻的顷刻,体验到的不是满足、幸福、陶醉和快乐,而是失望和恶心。

显然,丁玲通过莎菲的失望表明“完全癫狂于男人仪表”是不足取的。

莎菲最终忏悔了,因而也得救了。

作者丁玲与作品女主角莎菲之间,显然是有距离的。

但是,我们要看到,丁玲对莎菲是非常理解的,而且理解得相当深刻,尽管她对莎菲所持的态度是批判性的。

可以这么说,作品所描写的莎菲这段生活与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丁玲对于自己以及女友们生活与思想的观察和思考。

这其实也就反映了丁玲写《莎菲女士的日记》的理由:把自己从癫狂于男人仪表的“蔷薇色的温柔的梦幻里”解放出来。

如果说《莎菲女士的日记》是柔婉细腻,心理描写跌宕起伏的话,那么在1940年底创作的《我在霞村的时候》这部作品的风格则是冷静、深隽。

作品中,贞贞的身体成为残暴日军蹂躏的对象,而我方则利用它去获取绝密的情报。

这种事情让贞贞身体上遭到极大的摧残,但是,更使她心理上蒙受极大创伤的是她回到村里所受到的歧视。

于是,贞贞这一形象具有了这样三重内涵:其一,为革命牺牲自我,她觉得光荣而坦然。

其二,女性贞操的丧失又使贞贞无法摆脱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自己“是一个不干净的人了”。

其三,既认同传统又反抗传统。

她对恋人的拒绝,不仅源于贞操被毁的“不配”心理,更源于她的反抗意识——不需要任何人怜悯、也不怜悯任何人的反抗个性。

作家王蒙被贞贞这个形象放射出的个性光芒所震撼:“少年时代我读了《我在霞村的时候》,贞贞的形象让我看傻了,原来一个女性可以是那么屈辱、苦难、英勇、善良、无助、热烈、尊严而且光明”。

对贞贞性格的塑造,关键在于作者捕捉到的是一个孤独痛苦然而又自尊倔强的灵魂。

丁玲将贞贞置放于落后的乡村文化氛围中,表现她的苦闷与孤独、希冀与追求。

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中的“我”能透过贞贞表面的“冷”与“硬”,发觉贞贞内心深处的东西:贞贞的眼睛,“像两扇在夏天的野外屋宇里的洞开的窗子,是那么坦白,没有尘垢”;贞贞是“那种有热情、有血肉、有快乐、有忧愁,却又是明朗的性格”;贞贞的憧憬,“到了××,还另有一番新的气象。

我还可以再重新做一个人”。

对于贞贞,冯雪峰曾经这样描述:“这灵魂遭受着破坏和极大的损伤,但就在被破坏和损伤中展开她的像反射于沙漠上面似的那种光,清水似的清,刚刚被暴风刮过了以后的沙地似的那般广;而从她身内又不断地在生长出新的东西来,那可是更非庸庸俗俗和温温暾暾的人们所再能挨近去的新的力量和新的生命。

”冯雪峰没有提到丁玲的历史与贞贞的关系,但他显然是把贞贞当成丁玲来读的。

事实上,贞贞取名“贞贞”就蕴含着她的“贞洁”,她的肉体虽遭到不堪忍受的侮辱,但她的灵魂却是“贞洁”和“高尚”的。

丁玲之所以能够这样出神如化地刻画贞贞,与她自己曾有着与贞贞同样被敌人掳过的经历相关,她们都拥有同样噩梦般的记忆,体验着回来之后相同的压抑感。

她用自己的创作来吁请世人抛弃世俗的偏见,给迷失者或不幸者重新做人的机会,同时她也在刻画贞贞的过程中,寻找自己前进的道路。

难怪有学者这样评判:“与其说丁玲关注的是贞贞,不如说丁玲关注的是自己,是同自己一样遭受过不幸命运的人。

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贞贞的遭遇反映了丁玲的感受,贞贞的命运中有着丁玲的影子,这就使得她产生了共鸣,发生了同质同构的契合,因而写得凄婉动人。

”政治上的失意让丁玲能够更加客观、细致地审视解放区存在的不足之邓玉久从女性形象看丁玲创作的变化邓玉久2008.542处,小说《在医院中》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创作的。

作者把女性意识和社会意识相结合,并以女性敏锐的目光发现在革命事业中存在的小生产思想习气和官僚主义作风,还写出了“同这种思想习气作斗争竟是何等困难”。

《在医院中》的女主人公陆萍具有莎菲式的精神气质,是同属于莎菲系列的精神姐妹,不同的是,她是已经走出自我封闭世界的女性。

作为一个具有“小资”生活和心理背景的知识青年,她“总是爱飞,总不满于现状”,因而,她的生活中常常出现在“矛盾”状态中。

她对文学书籍感兴趣,却被她父亲安排学医学,做了一个产科医生。

她来到延安后,满心希望自己能当一个活跃的政治工作者,可是政治处的主任找她谈话,要她“为了党的需要”,到“离延安四十里地的一个刚开办的医院去工作;而且医务工作应该成为她终身对党的贡献的事业”。

她“声辩过”,甚至“流泪了”,就是“不能推翻决议,除了服从没有旁的办法”。

最后她服从安排,来到这个相当糟糕的“肮脏、无秩序、设备不完善,病人营养差,用具破了无人管理,病房不温暖,大家忙而又闲,流言纷起”的解放区医院。

在作品中,陆萍根本“不懂得观察别人的颜色,把很多人不敢讲的、不愿讲的都讲出来了”为此,她“得到过一些拥护,常常有些医生,有些看护来看她,找她谈话,尤其是病员。

但她已经成为医院里小小的怪人”。

丁玲在这里写出陆萍变为人们眼中“小小怪人”的主要原因:一方面,陆萍有“足够的热情”,“很少的世故”,“不懂得观察别人的颜色”;另一方面,她在与一个巨大的外部环境力量,一个有浓厚的官僚作风的医院领导和人群抗衡。

其结果就是陆萍获得“怪人”的称谓。

在抵抗那些外部压力中,陆萍身上固有的作为女人难免的情绪化的因素神经过敏、爱闹情绪、好冲动以及耽于幻想等等被诱发出来。

在陆萍身上,丁玲试图探讨女性气质和这个性别所固有的心理经验,在革命道路上得以延伸和拓展的可能性。

“她的那种富于女性特色的敏锐的感觉方式,那份大胆而率真的抒情习惯,似乎都还没有被她的那种理智完全压倒,她的自我仍然顽强地要在笔下世界中露面”。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之后,在经历了严厉的批评和热情的鼓励之后,丁玲开始了她人生观念与文学风格的重大转变,即放弃女性主义和个性化风格的叙事,把自己纳入集体主义的宏大叙事。

这种转变并不是完全的突变,而是丁玲在创作道路上跌跌撞撞的一种摸索后的一种转变,这其中有冯雪峰的好评,有别人的批判,有毛泽东的高度称赞。

在这种变化之下,《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就应运而生了。

在这部引起许多争议的作品中,女性形象黑妮应该是其中的一个闪光点。

丁玲在作品中设置黑妮这样一个女性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能就是她已经形成的艺术个性的延续。

作品中,黑妮从小失去父母,跟着二伯父钱文贵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

家庭对黑妮来说没有一点温暖,于是黑妮和长工程仁成了好朋友,“可是他们却被猜忌了,被防闲了。

”后来,程仁翻身当了农会主任了,可是由于黑妮的身份,程仁有意和她疏远了。

在钱文贵最终被打倒之后,程仁“橡一个自由了的战士”,放下了思想包袱,黑妮的爱情最终失而复得。

可以说,作品没有太多正面的描写,只是通过众人的眼光来刻画的,而这众多的眼光对黑妮的看法更多的是利用和不信任,而丁玲却在极少的篇幅中描绘出一个美丽可爱的黑妮。

这其中钱文贵把她当作土改的筹码;程仁的阶级意识使黑妮成了“革命的异类”;众人眼里“她给人的印象不坏”;第四种眼光则是丁玲的——黑妮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女性”。

在这种种交叉的目光中,黑妮的身份完成了定格,也实现了作为女性的完美。

在黑妮的身上,明显可以找到作家接续先前已于莎菲、贞贞、陆萍等人物形象身上倾注的对女性作为“完美”的深情表达。

但这已经演变成一种非常隐晦的表达,在这种相当隐晦的表达里,我们感受着丁玲在缓释自我由于多种人生曲折所形成的“压抑”与“反压抑”的精神主题。

正因为如此,黑妮显然是一个没有展开来写的人物,在她身上已不见了贞贞、陆萍身上的自我意识——一种关注自身命运而不妥协的女性意识。

作者使她成为一个具有政治意义的形象,黑妮最终的解放——脱离收养她十多年的伯父钱文贵,并非其自身努力、奋斗的结果,而是政治(土改)的结果。

丁玲对黑妮所受的误解与伤害也是轻描淡写地稍稍带过,作为女人,黑妮的经历和生存体验是不完整、不深刻的,并同时丧失了作为个体应具有的主动、独立及平等。

对此丁玲这样说过:“……马上我的情感就赋予了这个人物,觉得这个人物是应当有别于地主的,但是在写的时候,我又想这样的人物是不容易处理的。

于是把为她想好了的好多场面去掉了。

”从丁玲的这段话里可以看到,正是作家现实生活中有意识的自我约束,才导致了文本中人物描写的这种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