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与丁玲笔下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之比较
现代文学常见知识试题
176.曹禺唯一一部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原野》,通过农民仇虎复 仇的悲剧,反映了农民的挣扎和反抗。
177.在《边城》中,翠翠是作者倾注 “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
178.由贺敬之等执笔的《白毛女》,是我国民族新歌剧的代表作。 179.创作过《速写三篇》的作家张天翼,他的小说常以漫画式的夸张手 法和轻松、谐谑的讽刺笔调,用笑声来戳破社会的虚伪和丑恶
1938年,沈从文以其第二次返乡旅行作为视角,报告与评说家乡历史与 现实的散文集是(《湘西》) 66. 《雷雨》内容的时间跨度达 30年,但剧情却浓情在(一天之内) 67. 《雷雨》的结局,揭示周朴园所谓“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的 帷幕的人物形象是(蘩漪) 68. 左联五烈士之一柔石的小说《为奴隶的母亲》主要揭露了(典妻 制) 69.30年代初期在文坛上崛起一批青年抒情散文家,他们是(何其芳、 丽尼、陆蠡等) 70. 施蛰存一般被认为是(心理分析派作家) 72. 组诗《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光未然 )
描写农民向地主的复仇的悲剧。 5. 冷清秋是《金粉世家》里的重要角色,这是作者张恨水别具匠心安排 的一个核心人物,让她走进金府,去见证这个大家庭的腐败与衰落。 1. 在《新青年》、《新潮》上发表小说的除鲁迅外,还有(杨振声) 3. 凌叔华的小说集《花之寺》着力刻划的女性形象主要属于(高门巨族 的少妇) 4. 茅盾描写从“五四”到“五卅”一代知识分子心灵历程的长篇小说是 (《虹》) 5. 冯至所属的新文学社团是(沉钟社) 8. 丁玲对知识女性的矛盾心理进行大胆、细腻描写的作品是(《莎菲女 士的日记》) 9. 《蚀》三部曲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大革命失败后) 10. 叶圣陶五四时期的小说主要风格是:(冷隽平实) 11. 中篇小说《二月》的作者是(柔石 ) 12. 王统照的小说《沉思》属于(抒情小说) 13. 《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线索是( . 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 )
论茅盾《蚀》和《野蔷薇》中的女性形象
论茅盾《蚀》和《野蔷薇》中的女性形象作者:王志民来源:《青年与社会》2018年第27期摘要:茅盾之所以能凭借其刻画出的时代女性形象而享誉文学界,正是因为他既能够站在社会的高度上来探讨女性的地位与出路问题,也能够深入到女性的内心世界中来体悟女性在思想变革时期的困惑与迷茫心理。
关于茅盾刻画女性形象的这两个优点,在《蚀》和《野蔷薇》中分别有很好的表现。
《蚀》三部曲写出了变革时期的女性先觉者在参与社会过程中的歧路与坎坷,而《野蔷薇》的五个短篇写出了这些女性先觉者内心的痛苦与彷徨。
相比较同时代作家笔下的女性而言,《野蔷薇》对这些女性心理的真切刻画更具有独特性和重要性。
所有这些形象的塑造,即奠定了茅盾之后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基础,也增添了现代文学中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的色彩。
关键词:茅盾;女性形象;《野蔷薇》;《蚀》三部曲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将当时的社会比喻成一个“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铁屋子,并深切表达了对那些被社会变革所惊醒的思想先驱们的悲哀与同情,但正是因为这些“较为清醒的几个人”,才给社会带来了“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茅盾在其早期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和短篇小说集《野蔷薇》中塑造的一批女性形象,即可被看做处在封建男权思想的“铁屋子”中,被社会变革时期的现代女性思想惊醒的“较为清醒的几个人”。
对这些先觉者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的探寻,可以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他们在社会改革中的艰辛与伟大,并且能在我们自身处于迷茫与矛盾状态时起到指引作用。
一、《蚀》与《野蔷薇》中女性形象辨析作为一名受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影响的左派作家,茅盾一直力图在其作品中表达出他对革命前途及其问题的反思态度,例如《写在前面》中作者一再强调:“这里的五篇小说都穿了‘恋爱’的外衣。
作者是想在各人的恋爱行动中透露出各人的阶级的‘意识形态’。
这是个难以凑功的企图。
但公允的读者或者总能够觉得恋爱描写的背后是有一些重大的问题罢”。
可见处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茅盾,时时刻刻都在关心和思考社会政治问题,并力图在其作品中作出一些表现与探索,这说明茅盾是一个很有社会责任感与积极的革命斗志作家。
浅谈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内容提要: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其作品中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迥别于以前文学长廊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它们不是完美的,但又让人感到特别真实,她们的美,她们的傲,她们的悲,她们的勇,构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
这些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成功,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丁玲本身是一个女性味十足的女人,以及她本人的生活经历的影响。
关键词:丁玲女性形象美傲悲勇在群星璀璨的中国现代作家群中,丁玲是比较亮丽的一颗。
半个多世纪以来,她为读者奉献了《梦珂》、《莎菲女士的曰记》、《阿毛姑娘》、《韦护》、《水》、《田家冲》、《杜晚香》、《我在霞村的时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奠定了她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笔者认为,丁玲作品中最具分量的部分当属于“女性小说”。
丁玲在文学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其中有农民形象,如张裕民、程仁、阿毛老爹等;有地主形象,如钱文贵等;有新时期人物形象,如苇弟、凌吉士、澹明等。
但是在众多的文学形象中,最具震撼人心力量的则是大量的女性人物形象,如梦珂、莎菲、阿毛、贞贞、杜晚香、三小姐等,她们各有特点,在丁玲笔下呼之欲出,栩栩如生。
她们是美的,是傲的,也是悲的,更是勇的。
她们的美,她们的傲,她们的悲,她们的勇,合成了一个个美丽的战士,合成了一个个血肉丰满如同五月鲜花般开遍大地的新女性。
一、美泰戈尔曾经说过,当上帝创造男人的时候,他只是一位教师,在他的提包里只有理论课本和讲义;在创造女人的时候,他却变成了一个艺术家,在他的皮包里装着画笔、水、调色盒,所以女人才会那么美丽,女人的生命才会那么缤纷。
在作家曹雪芹的笔下,女人是水做的骨肉。
因此,古今中外的许多文章大家,在作品中大都把女性作为美的化身来描写来赞美。
这一点在丁玲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其描写的女性形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很美。
无论是被视为“春天的童话”----《梦珂》中的梦珂,“夏天的童话”----《莎菲女士的曰记》中的莎菲,“秋天的童话”----《阿毛姑娘》中的阿毛,还是“冬天的童话”----《杜晚香》中的杜晚香,还是其他女性形象,大都是美的,既有外表美,也有心灵美,同时还有人性美。
左翼小说中女性形象的颓废性研究
第一章考察颓废的定义以及中国颓废文学的发展历程,探究左 翼文学颓废性的渊源。以左翼作家蒋光慈为例重点探讨革命以 及外部环境带给左翼作家的性格上的二重结构以及这种性格带 给他们的创作以什么样的影响。
第二章通过细读文本分析了左翼作家作品中的颓废情绪出现的 三个主要原因以及颓废风格在作品中女性形象上的四种体现。 突出女性形象在颓废表达上区别于男性形象的重要性;同时凸 显左翼作家本身以及左翼文学的复杂性,其在口号性的革命话 语背后隐藏的复杂的对“人”的深层解读。
左翼小说中女性形象的颓废性研究
本文通过对二三十年代左翼小说文本的分析,力求在社会、政 治、文化的历史背景下,探明茅盾、蒋光慈、丁玲、叶紫等作 家的小说文本关于女性形象颓废性的表述。颓废是本论文的中 心范畴,通过对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和身体叙事研究来探讨 左翼作品中颓废女性形象的表现方式;女性身体和女性身体延 伸出来的欲望叙事在左翼作家作品中的颓废表现上究竟占据着 多么重要的位置;女性形象的颓废性背后究竟映射着作家什么 样的心理。
第三章重点概括了两种左翼作品中的典型女性形象:“恶之花” 形象和受难女性形象。分别以王曼英(《冲出云围的月亮》蒋 光慈)和梅春姐(《星》叶紫)为代表进行论述。
因为作家生活轨迹不同,创作出来的女性形象的女性生存环境 自然不同,从而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典型形象。凸显出革命 对女性的影响、社会对于女性的压抑,以及女性在压抑下爆发 出来的反抗。
女性形象的特点和变化
丁玲女性题材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特点和变化[提要]:女性题材小说在丁玲文学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丁玲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的女性形象。
本文对丁玲女性题材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特点和变化作论述。
一方面综合评述丁玲创作的女性形象特点;另一方面,根据丁玲在不同时期的创作从审美对象、性格基调、女性身份、隐忍精神等四个方面对其女性形象变化作出论述。
[关健词]:丁玲女性形象特点变化[正文]:“丁玲是个擅长写女性的因写女性而赢得了声誉的女作家”,从其创作来看,女性题材占据重要的位置,她塑造了许多充满青春活力、敢于向传统挑战、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又带着某种感伤色彩的女性形象。
在她布置的舞台上,女性是不容替代的主角,始终处于叙述的中心位置。
她笔下的女性典型丰富多样,有知识女性的爱情生活与事业彷徨,有乡下妇女朦胧的个性觉醒与抗争,有忍辱负重为抗日献身的革命女性,有解放新天地的劳动女性等。
她的女性题材小说的创作为世界文学奉献了一系列女性的典型形象。
回顾丁玲的创作历程,她的女性题材小说的创作有几次明显的分期:第一阶段,丁玲初涉文坛——《梦珂》(作于1927)、《莎菲女士的日记》(1927)、《阿毛姑娘》等,这些收录在短篇小说集《黑暗中》的作品,是丁玲早年的代表作,其中大多有一个具有较高的现代教养与反封建意识、在自我意识中觉醒、有敏锐感受性的“新女性”。
第二阶段,中篇《1930年春上海》(作于1930)开始,丁玲创作主题逐步转换,丁玲由笔下的主人公——小知识分子女性表达开始走向大众的愿望,这在《田家冲》(1931年)里初露端倪,《水》(社会型题材)标志着她创作的风格转变。
第三阶段,丁玲来到延安,《我在霞村的日子》(1941)、《在医院中》(1941)将女性观察的视角伸向革命阵营内部,塑造了与时代相关联,积极献身革命的女性形象。
第四阶段,丁玲开始“文艺服从政治”的写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小说中的女性(黑妮)显露着她早期女性思想的痕迹,1979年新的女性形象《杜晚香》横空出世,续接了她中断的女性题材的创作。
茅盾笔下的“时代女性”形象分析
茅盾笔下的“时代女性”形象分析摘要:茅盾笔下“时代女性”的形象多样又具有代表性。
本文着重按性格特征分三类对“时代女性”加以研究分析,力图探求其现实性,时代性。
关键词:茅盾;时代女性;性格特征;时代精神;个性解放;妇女解放茅盾笔下所写的几十部小说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
其中极具生命力、在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中闪耀异彩的,除了民族资产阶级形象体系外,经常出现尤其在早期小说中占主角地位的是一些小资产阶级“时代女性”。
按性格特征划分,这些“时代女性”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便是娴娴(《创造》),梅行素(《虹》)等,她们接受了新思想,在苦闷和失望中冲出樊篱,投身革命洪流。
性格特点是刚强、乐观、积极。
娴娴本来是一个性格腼腆,态度娇羞,“没有政治头脑”的旧式女子。
可是在五四新思潮的冲击下,更由于她的丈夫君实的精心“创造”,竟然“失去了优美细腻的常态”,“被引上了政治的路”,变成了一个追求个性解放,“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见解”,喜于参加“不合法的政治运动”的新女性。
使得君实渴望得到具有“中正健全思想”,“不偏不倚,不带危险性”的“理想夫人”的幻梦破灭了。
作者通过这一形象,宣传了妇女解放的思想,并以此暗示中国社会解放的光辉道路,那就是:“革命既经发动,就会一发而不可收,它要一往直前,尽管中间要经过许多挫折,但它的前进是任何力量阻拦不住的。
”梅女士有冒险精神,一生常处逆境却从不让步,性格狂狷、果敢。
五四初起时,梅是一个十八岁的女学生,在新思潮的冲击下,她的自我意识被唤醒了,内在的刚强,勇敢的气质才显露了出来,小说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写她的颠沛经历:抗婚的过程。
有了新的思想的她,不再把婚姻看得很重,也对自己的力量抱有幻想,“你以为嫁了过去便是自入牢笼,我却不怕!我要进牢笼里去看一下,然后再打出来!”但九死一生的挣扎中,她得到了血的教训:“在寂寞的病中,梅女士竟成熟了她的冷酷、憎恨的人生观。
这好像一架云梯,将她高高架在空中,鄙视一切,唾弃一切,憎恨一切。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学通论(2)》简答题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12)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学通论(2)》简答题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12)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学通论(2)》简答题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12)盗传必究一、简答题1.为什么说文学革命既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答:文学革命,同这时期所有的革命运动一样,也是以政治革命为目标的,同时,也是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而产生的。
(2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批判封建思想,而长期以来,封建文学已经成为了封建思想的重要载体,二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可分离。
要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就必须废除它的载体。
而要彻底废除封建文学,就必须进行文学革命。
(4分)2.李金发为什么被称为“诗怪”?答:李金发的诗歌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主要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
(1分)他对社会现实的绝望态度,在诗中以丑为美,表现颓废,处处弥漫着死亡的气息,都是受象征主义影响的结果。
(2分)他的诗歌语言夹杂着文言和外语,诗歌中大量的象征形象和意象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丰富的多义性。
(2分)他更直接带来了象征主义以神秘朦胧为美的新的美学原则。
常用暗示、通感,使意象显得捉摸不定,一般读者很难理解,故被称为“诗怪”。
(2分)3.舒婷的《致橡树》与翟永明的《独白》对女性的表现有何不同?答:《致橡树》是明朗健康的,积极乐观的,是那个时代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表现。
(2分)《独白》深入女性内心世界,挖掘她们的内在伤痛。
不再追求舒婷所追求的“女强人”形象。
(2分)同时,舒婷追求的男女平等,在翟永明诗中则成了女性对男性的依持。
(1分)翟永明的诗歌无疑是个性化的,但她对女性命运与内心的关注,体现了舒婷那代诗人较少具备的女性自我意识,更体现出知识女性的历史感。
(2分)4.如何理解鲁迅杂文是诗与政论的结合,是诗化的政论,也是政论化的诗歌?答:所谓诗化即形象性和艺术的创造性,所谓政论化即逻辑性和思想的深刻性。
剖析茅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剖析茅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名:***学号:*********指导老师:***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2005年秋学校:陕西电大咸阳分校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剖析茅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内容摘要:茅盾在他的小说中描写了一系列的形态各异.性格有别的女性,其实,在这些女性形象身上,也存在着诸多显在和潜在的共性.茅盾笔下之所以会出现一群似乎同属一型的女性形象,是与他本人独特的生活经历以及性格、气质、密切相关的.女性形象的独特创造。
赋予了茅盾小说极强的艺术魅力,但也有艺术把握上的失误.关键词:茅盾小说女性形象抒情笔调艺术分寸感纵观茅盾所有的小说创作,我们不难发现,女性形象在他的小说中占有非常瞩目的地位,从而形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女性形象的艺术画卷.在这些女性形象中,蕴含着茅盾对生活深沉思考,诉说了他寻求女性美的美学情愫,同时,也为他的小说增添了不尽的艺术魅力.正如有的论者所说:从“时代女性”的群像.终因茅盾的倾心尽力的描绘,而在文学史上的熠熠生辉,成为一个自成体系的、具有永久艺术生命力的文学形象类型。
不可想象,如果没有了这些独特的女性形象,茅盾的小说将会变的多么苍白乏味啊!也正因为如此,对茅盾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审视,成为茅盾小说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话题,也出现了许多极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然而,此前的研究大多是从“时代女性”、“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角度入手,论述他们的时代共性:也有人对茅盾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分类研究,从而区别他们共性中的不同性。
茅盾自己就曾把《蚀》中的女性分为两种类型:即“静女士、方太太属于同一类型;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属于又一类型。
”其中前者恬静,脆弱,耽于幻想,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后者则刚强、浪漫、务实,思想开放。
也有人将其分成三种类型来分析比较其性格差异,但都未能从更深刻的意义上,第1页共7页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宏观的把握茅盾笔下的所有女性形象,外在和内在的共同特征,并进一步透视作家创作时共同的心理机制,揭示其对茅盾小说创作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论茅盾小说中的“时代女性”
情感丰富:内心世界丰富,情 感表达真挚,追求真爱与幸福
职业能力出众:具备出色的职 业素养和能力,在事业上有所 成就
情感丰富
情感丰富:她们在小说中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对爱情、友情、亲情都有深 刻的体验和感悟。
独立自主:她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追求者,追求自己的事 业和爱情。
思想开放:她们不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挑战社会规范,追求自由和 平等。
限性
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
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
社会地位的局限
性别歧视的存在
个人成长的局限性
人物形象的单一性
缺乏多样性:茅盾小说中的“时代女性”形象比较单一,缺乏个性差异和多样性。
过于理想化:这些女性通常被描绘成完美无缺、无所不能的形象,缺乏真实的缺陷和不足。
缺乏社会背景:这些女性形象通常缺乏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难以反映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提高。
推动思想解放: 这些女性角色 勇敢地追求自 由和独立,为 当时的思想解 放运动做出了
贡献。
促进性别平等: 通过这些女性 角色的塑造, 茅盾呼吁社会 重视性别平等, 推动女性权益
的保护。
提供借鉴经验: 茅盾小说中的 “时代女性” 为后来的女性 文学创作提供 了借鉴经验, 影响了女性文
学的发展。
对文化的意义
勇敢坚强:她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表现出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
追求自由
勇敢追求个人幸福,不受传统束缚 独立思考,不盲目跟从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关注国家大事 努力实现自我价值,不依赖他人
P茅A盾R小T说3中“时代女性”的
意义
对社会的意义
反映时代变迁: 茅盾小说中的 “时代女性” 形象反映了当 时社会的变迁 和女性地位的
茅盾与丁玲笔下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之比较
几 千年 来 的封 建 社 会 旧秩 序 和 压 迫 妇 女 的道 德 来
说 是 一 个 强 烈 的 反 抗 , 这 种 反 抗 更 鲜 明 地 表 现 在
不 欲 生 的 哀 怨 , 而 是 至 少 用 平 等 乃 至 居 高 临 下 的
态度挑 剔异性 ,借 此 保 持 现代 女 性 的 自由和独 立 。
慧 女 士 (《 灭 》 在 纯 洁 的 初 恋 受 到 创 伤 以 后 , 幻 )
以及 女性解 放所应 走 的道 路 。
甚至 把 性 作 为 向 男 性 报 复 的 一 种 手 段 ;孙 舞 阳
关键 词 : 小 资产 阶 级 女性 ; 个性 解 放 ;悲剧 ;性 爱
中 图分 类 号 :I0 . 2 7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 3 3 2 0 ) 50 9 —4 6 30 1 ( 0 9 0 — 0 2 0
在 中 国 现 代 文学 史 上 ,茅 盾 和 丁 玲 都 是 擅 长
要 : 茅盾 与 丁玲 的早 期 作 品都 把 描 写 小 资 产 阶 级 女 性 形 象作 为 创 作 的 重 心 。特 定 的 社 会 时 代 背景 使 他 们 笔
下 的女 性 都 具 有 鲜 明 的 个性 解放 意 识 和 浓 厚 的 悲 剧 色 彩 ,但 由 于作 家 的 自身性 别 及 生 活 经 历 的 不 同 , 导 致 他 们 作 品 中 的女 性 选 择 的 道路 不 同 ,性 爱观 也 存 在 着 差 异 。这 种 契合 性 与差 异 性 均 揭 示 了 中 国女 性 解 放 的 艰 难 历程 。
84女性身体蒋光慈、丁玲、茅盾小说解读
的笔下, 女性身体仍然是作者呈现个人与革命、 份之下获得了实现, 主 王曼英因此而取得了爱情的通 观意愿与历史意志统一的叙事策略。 行证。爱情使王曼英走向革命, 革命使王曼英获得 在蒋光慈的这 2 篇小说中, 我们可以看到作者 了爱情。个体自由伦理与更高的集体主义意识形 通过将身体重新编码以整合个体欲望与集体意志,态模式的冲突在本文中得以弥合: 个体自由伦理被 在整合中再现已被设定的历史方向的种种努力。 纳人历史进程之中, 使其既可以服从历史的线性发 女性身体在文本中被革命理性收编以进人线性历 展趋向, 又不必牺牲自 我个体的实现。 史时间进程之中。个体欲望被整合进革命叙事之 对女性身体的重新编码同样传达了知识知识 中, 通过将身体政治化, 将个体欲望置换为集体欲 分子的自 我想象及自 我表达。在革命话语中, 大众 望, 使欲望超越其自 从而使个体欲望合法化, 成为纯洁的象征。它让知识分子意识到自身的不 身, 同 时以一种想象性的欲望实践克服个体欲望与历史 纯洁性。身份认同危机使知识分子产生了不可解 意志的冲突。淑贞、 王曼英在革命的洗礼中成功地 脱的原罪感, 具体表现了对自身身体及欲望的厌恶 将个人欲望转换为集体欲望, 从而找到自 身价值所 与捐弃。于是, 知识分子们以一种自 虐的方式从自 在, 并获得爱情。在欲望提升的过程中, 身体本身 身撤退、 身身体及欲望作为革命对象, 将自 以证明 也因此而具有了政治维度。身体因政治身份的不 其自 身革命主体存在的合法性。王曼英和陈季侠 同而具有了不同的审美特质及性意味。政治身份 的爱情之旅均可以解读为知识分子对 自我主体的 是使欲望成为可能的重要甚至是唯一指标。革命 寻找。 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都经由了一次忏悔、 一 意识形态的缺陷使王曼英的身体丧失纯洁性, 并阻 场仪式化的革命洗礼。陈季侠经过了这一仪式, 找 碍了她对爱情的追求。而当她一旦获得正确的政 回了自己真正的欲望所在, 欲望被置人革命这一坐 治方向, 爱情也随之实现。玉弦因革命意识的缺失 标之中。革命指示着历史进程的未来时间维度也 而在革命者陈季侠眼里不再美丽, 而淑君则因获得 同样指示着欲望所向。陈季侠对玉弦未经政治提 了革命意识而改变了陈季侠对她的感情。陈季侠 升的欲望喻示着小资产阶级狭隘的有缺陷的意识 对淑君感情的变化仅仅是因为后者投身于革命之 形态, 他的欲望转变传达了知识分子抛弃原有意识 中并为之献身。他对她的感情与其说是爱, 不如说 形态而获得新的革命意识形态的意愿。王曼英则 是一种政治信仰与道德忏悔, 为自己没有爱上有着 经过一仪式化的忏悔而获得新生。这里, 女身指代 坚定革命意志的女同志而迷恋于自 懦怯的小资 着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缺陷。于是, 私、 惩罚开始 产阶级女性忏悔。政治身份在这里成为道德伦理 了, 她得了梅毒病。忏悔也开始了, 她进了工厂成 的一项重要指标与衡量尺度。在革命理性的统摄 了一名普通女工, 这一仪式成功地洗去了小资产阶 下, 女性身体的等级应运而生, 它依据其所有者的 级的原罪感。王曼英政治意识形态与肉身在这一 革命与否及革命程度而具备道德优劣性。是否具 仪式中获得双重新生。女性身体符号指证了当时 有革命动机成了性的唯一道德标准。而政治方向 知识分子 2 种自我想象: 浪漫、 追求自 我个体的实 的错误则导致沦为不纯洁的杂交。性的滥用或身 现、 嘉年华式离经叛道的知识分子形象与进人线性 体的堕落是因为意识形态的缺陷。《 冲出云围的 历史进程之中的革命主体形象, 两者的冲突在这里 月亮》 中王曼英因以身体报复社会而患梅毒, 暗示 得以想象性地解决。被改造过来的女性身体成为 着性与政治方向的关系。几乎在她获得正确的政 知识分子自 我投射的影像。它指证了知识子天真 治方向的同时, 她的梅毒被发现为误断, 她重新获 的历史想象: 小资产阶级只要获得了无产阶级意 得爱与革命的能力。王曼英的故事告诉人们: 当身 识, 依然可以成为革命主体进人线性历史进程之 体没有为革命理性所驯服, 没有被纳人到革命意识 中, 以主体的姿态站在历史时间的未来维度之上。 形态之中, 必然会与堕落、 疾病联系在一起。当她 当蒋光慈试图以 女性身体来弥合个体与革命、 融人群众之中, 以女工的装束出现时, 她的身体被 叙事与历史之间的裂变与冲突, 这一尝试却因身体 置换为获得正确政治方向的意识形态符号。经由 本身固有的欲望及其危险性而延宕着个体进入革 革命这一仪式, 欲望获得提升。身体被置人历史时 命者们所设定的历史进程之中。革命叙事因女性 间场景之中。吊诡的是: 在女性欲望被取消以获得 身体的加人而成为欲望化书写。革命成为一种欲 新的革命主体身份时, 女性欲望却在革命主体的身 望生产, 它是欲望主体的自 我扩充, 是欲望的扩大
浅析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浅析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内容提要
浅析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内容提要: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其作品尤以女性小说最为重要。
半个多世纪以来,她为读者奉献了《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阿毛姑娘》、《杜晚香》、《我在霞村的时候》、《韦护》、《水》、《田家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奠定了她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作品中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迥别于以前文学长廊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它们不是完美的,但又让人感到特别真实,她们的美,她们的傲,她们的悲,她们的勇,构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
这些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成功,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丁玲本身是一个女性味十足的女人,以及她本人的生活经历的影响。
关键词:丁玲文学作品女性人物形象在群星璀璨的中国现代作家群中,丁玲是比较亮丽的一颗。
半个多世纪以来,她为读者奉献了《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阿毛姑娘》、《韦护》、《水》、《田家冲》、《杜晚香》、《我在霞村的时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奠定了她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笔者认为,丁玲作品中最具分量的部分当属于“女性小说”。
丁玲在文学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其中有农民形象,如张裕民、程仁、阿毛老爹等;有地主形象,如钱文贵等;有新时期人物形象,如苇弟、凌吉士、澹明等。
但是在众多的文学形象中,最具震撼人心力量的则是大量的女性人物形象,如梦珂、莎菲、阿毛、贞贞、杜晚香、三小姐等,她们各有特点,在丁玲笔下呼之欲出,栩栩如生。
她们是美的,是傲的,也是悲的,更是勇的。
她们的美,她们的傲,她们的悲,她们的勇,合成了一个个美丽的战士,合成了一个个血肉丰满如同五月鲜花般开遍大地的新女性。
一、美女性,是美的尘世的化身。
泰戈尔曾经说过,当上帝创造男人的时候,他只是一位教师,在他的提包里只有理论课本和讲义;在创造女人的时候,他却变成了一个艺术家,在他的皮包里装着画笔、水、调色盒,所以女人才会那么美丽,女人的生命才会那么缤纷。
丁玲小说三个不同时期女性形象浅析
丁玲小说三个不同时期女性形象浅析丁玲小说三个不同时期女性形象浅析摘要:述了丁玲在上世纪20、30、40这三个不同年代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其中以梦珂、莎菲、丽嘉到贞贞、陆萍等女性形象的塑造为代表,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丁玲这三个时期的作品。
但综观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却不止文中所述诸方面,而所论述之各方面,也仅供以后的研究者参考。
关键词:丁玲;三个时期;三种女性一、苦闷叛逆的20年代1927年丁玲初登文坛。
第一代五四女作家创作相继陷入沉寂,丁玲的《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阿毛姑娘》等篇什如晴天霹雳,给文坛带来了不小的惊异和兴奋。
1928年冬天,丁玲发表了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
莎菲女士是具有较高现代教养与反封建意识,在自我意识中觉醒,有敏锐感受性的“新女性”的典型代表。
在这部小说中,丁玲生动真实地描写了一个小资产阶级女性复杂、微妙、矛盾的恋爱的心理,这是一个五四运动后追求个性解放、自由,追求所谓的真正爱情的女性形象,一个在革命低潮时失落在个人追求里,对生活感到悲观,甚至绝望的小资产阶级女性作家。
莎菲孤高自傲、愤世嫉俗。
她摆脱了封建束缚,希望靠自己的力量去寻找美好生活,她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花在恋爱上,把恋爱视为生活中的唯一的“大业”。
她疯狂的恋上凌吉士,但又逐渐发现凌吉士的卑劣的灵魂,他倾慕他的丰仪,接受他的“爱”的表示,而后又鄙视自己。
就这样,在灵与肉、爱与恶纠葛厮杀中,她却陷入更深的痛苦中不能自拔。
梦想的破灭,使莎菲由追求爱情转为怀疑爱情。
更而怀疑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直至最后发出痛的绝叫:“悄悄地活下来,悄悄地死去,啊!我可怜你,莎菲!”莎菲甚至可以说带有丁玲自我表达的愿望及动因,以莎菲为代表的这一系列的女性形象,不仅仅是大革命前后城市小知识分子生活和心理的客观反映,而且也是丁玲本人自我的表现。
她们生活在自己的小理想天地中,在个人情感的天地里挣扎,固守自我一己的体验,在自由主义、个性主义思想的支配下往往有叛逆的行为,她们不仅承受着来自经济、思想、情感各个方面的折磨,而且承受着来自男性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压力与挑战,但她们有对新生活的向往,当冷酷的现实粉碎了她们的理想和追求时,她们在无边的黑暗中思索,由思索感伤苦闷,由感伤苦闷虚无。
茅盾的异性立场——谈茅盾二十年代小说中新女性形象的塑造
趣 相同 的人 ,婚后金佩璋 却只沉没在 琐细 的家庭 事务中 ,
二十年代期 间创作 的小 说 《 蚀》 、 《 虹》 、 《 蔷薇 》等 金佩 璋 的守旧成为倪焕之 痛苦的原 因之一 。这些 小说从男 野 塑 造 了光彩照人 的新女性 形象系列 ,成为 了中国现代文学 性立场 出发 ,将 新女性设 定为被启蒙 、被拯救 的对 象,女 作 品中女性人物 图谱 中一处亮丽 的风景 。 性 的觉醒也往往 不够彻底 ,婚后 回归到 “ 贤妻 良母 ”的角
的心理; 同时 ,让新女性在作 品中有 了和 男性一样平等言说 的权 利,对造成女性不幸命运 的虚伪 男子给予 了深刻
的揭 露 和批 判 。
关键词:茅盾
二十年代小说
新女性形象 异性立场
显 。在 五四启蒙 时期的知识分 子眼 中,民众是落后且 愚昧
一
、
引 言
晚清 时期 ,在 “ 强种 保 国 ” 、 “ 亡 图存 ”的社 会 的 ,需 要知识分子 去唤醒和拯救 。而男性 作家把五 四时期 救
你 剥落 了我 的 乐天 达观 思想 ,你 引起 了我 的 政 治热 ,我 成 了现在 的我 了,但是 你倒 自己又看
出不对来 了。 ( 创造》 )
茅 盾 刻 画 的 新 女性 ,不 再有 对 男 性 的无 条 件 认 同 ,她们
太太 等新女性 的刻画则展示 了女性的真 实内心和情感,更 能
也和男人 一样 ,成个堂 堂底人 ,并肩儿立在 社会上 ,不分 只 能被动地接 受 自己被抛 弃 的命运 。类似 的模 式也 出现在 个 你高我低 。”Ⅲ在二十年代 ,茅盾发表 了多篇文章对婚姻 制度 、男 女社 交 、家庭 改制 、女 子贞操等 问题 进行探讨 , 《 焕之 》中,倪焕之和 金佩璋原本 都是新思潮 影响下志 倪
茅盾和丁玲小说中都市女性形象的对比
茅盾和丁玲小说中都市女性形象的对比
茅盾和丁玲都擅长描写和塑造20-30年代都市女性形象,他们着眼于对女性命运的思考,对女性自由意志的追求,将强烈的女性意识渗透于人物形象中,形成了独特的都市女性书写特质,为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特有的贡献。
由于作家性别及生活经历的不同,导致他们作品中的女性在革命观、择偶观、婚恋观上存在差异。
本文以茅盾和丁玲小说中都市女性形象的对比为出发点,通过二人笔下都市女性“性征”的不同;贞操观念和爱情观念的不同;女性在婚恋中扮演的角色的不同这三点来分析,男女作家在男性和女性眼光影响下,对女性立场的不同心理映射。
丁玲是以女性眼光定位都市女性,力图颠覆男权文化、建立有利于女性的价值观念;茅盾则以他与生俱来的性别立场和眼光为男权文化做辩护。
男性眼光与女性眼光的碰撞——对比茅盾与丁玲小说中的都市女性形象
男性眼光与女性眼光的碰撞——对比茅盾与丁玲小说中的都市女性形象万潇潇【摘要】本文认为茅盾、丁玲小说中对女性外在形象的描绘以及爱情观念的表述反映了他们对都市女性形象各自不同的理解.本文试图通过对相关文本的解读揭示出男女性作家对女性立场的不同心理映射.【期刊名称】《枣庄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27)006【总页数】3页(P68-70)【关键词】男性眼光;女性眼光;都市女性形象【作者】万潇潇【作者单位】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02“五四”以来的中国大都市构成了与封闭静止的农业文明相对的女性生存环境平台。
在西方近代女性主义[1]思潮的冲击下,它以自身的开放性、多元性为特征打破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男性为中心本位、女性地位极其低下的状况。
都市女性的价值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女性的性别意识、平等自立意识开始觉醒,随之而生的变化也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该阶段的作家作品中。
我们在都市女性形象塑造较为丰富饱满的茅盾和丁玲作品中发现,他们笔下的都市女性代表着一种“Moderngirl”的形象,即现代的、西方的、自主独立的知识女性。
如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女主人公莎菲和茅盾《幻灭》中的静女士。
丁玲和茅盾对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研究丁玲专家白露说:“丁玲是一位女权主义者,而不是简单地以妇女为题材的作家。
”[2]丁玲不遗余力地用女性的眼光“诉说着”女性精神上、性爱中的痛苦,对传统型的男女地位模式进行着有力的宣战与反叛,并在理性的反思中探索女性的解放、人的解放。
在惯常使用“男性加革命”双重眼光叙事的茅盾作品中,虽然也表达着时代女性对社会、政治、人生的思考和诠释,并展现出女性的自尊与抗争精神。
但能否如丁玲般揭示新女性的真面目,切实表达时代女性渴望政治参与、文化独立的原因,是否意识里也认同女性应获得与男性同等的地位呢?下面我将从对丁茅二人笔下女性外在形象、爱情观的对比中发掘他们对女性主义的不同理解和诠释。
“小资产阶级革命”的矛盾与延异——茅盾的《蚀》与《虹》中“时代女性”身体症候论析
“小资产阶级革命”的矛盾与延异——茅盾的《蚀》与《虹》
中“时代女性”身体症候论析
程亚丽
【期刊名称】《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7(000)002
【摘要】茅盾早年描写大革命时代青年知识分子的长篇小说《蚀》与《虹》①,是
他开始追求文学的“社会性”、“时代性”的自觉实践,女性身体书写与“大革命”的历史宏大叙述并行不悖,本质上仍是对“五四运动爱与性的继续”.在两部小说中,
茅盾充分驰骋了他对“时代女性”的“情色”想像,通过对女性身体、精神症候的“时代性”呈现,深入揭示女性与革命的“伦理”关系,也完成了他对于“大革命”
历史的“另类”反思.
【总页数】12页(P41-52)
【作者】程亚丽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论茅盾《蚀》三部曲中的时代女性形象 [J], 樊丽
2."革命文学"论争中的茅盾创作——由茅盾的小说《蚀》《虹》说起 [J], 刘雅君
3.论茅盾《蚀》三部曲中的"时代女性"形象 [J], 肖元
4.茅盾小说《蚀》中的时代女性形象分析 [J], 黄素华
5.探索一代小资产阶级命运的人物世界——简论茅盾小说的“时代女性”形象系列[J], 王嘉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卷第5期2009年10月衡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No.5Vol.30Oct.2009茅盾与丁玲笔下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之比较徐小凤(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南衡阳 421008)摘 要:茅盾与丁玲的早期作品都把描写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作为创作的重心。
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使他们笔下的女性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解放意识和浓厚的悲剧色彩,但由于作家的自身性别及生活经历的不同,导致他们作品中的女性选择的道路不同,性爱观也存在着差异。
这种契合性与差异性均揭示了中国女性解放的艰难历程。
关键词:小资产阶级女性;个性解放;悲剧;性爱中图分类号:I20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0313(2009)052009220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茅盾和丁玲都是擅长塑造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的能手,尤其在他们的前期作品中。
前者用长篇小说的形式,出色地刻画了章静、孙舞阳、章秋柳等富有个性特色的小资产阶级女性人物系列;后者则通过日记体形式,成功地刻画了以莎菲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群。
这两组女性形象多年来分别受到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但鲜有人察觉出二者之间的某种关联性。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她们作为群体所具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挖掘造成两者同质与异质的主要原因,从而揭示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艰难性以及女性解放所应走的道路。
一茅盾和丁玲都经历了“五四”运动到大革命低潮这一时期,特殊的时代氛围和社会背景使得他们笔下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解放意识,但由于当时的社会状况不可能使女性得到真正的解放,她们的奋斗最终均以失败告终,故两位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又蒙上了浓厚的悲剧色彩。
11鲜明的个性解放意识。
茅盾作品中的时代女性对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道德都作了彻底的否定。
她们宣称“既定的道德标准是没有的,能够使自己愉快的便是道德”[1]。
在她们眼里,一个平庸停滞的社会,能使自己愉快的是刺激。
“刺激对于我们是神圣的、合理的”,“将来的事,将来再说,现在有路,现在就走”[1]。
这些观念对于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旧秩序和压迫妇女的道德来说是一个强烈的反抗,这种反抗更鲜明地表现在她们的两性关系中。
这些新女性首先打破了几千年来的男子中心主义,在两性关系中觉得性的享乐也是女子的权力,她们既无传统女性那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更没有被男人遗弃后痛不欲生的哀怨,而是至少用平等乃至居高临下的态度挑剔异性,借此保持现代女性的自由和独立。
慧女士(《幻灭》)在纯洁的初恋受到创伤以后,甚至把性作为向男性报复的一种手段;孙舞阳(《动摇》)、章秋柳(《追求》)在两性关系中都处于主导地位,她们彻底颠倒了过去以男性为主的秩序,对传统的婚姻制度采取了完全否定的态度,认为“不受指挥的倔强的男人,要行使夫权拘束我的男人,还是没有的好”[1]!在她们看来,作为新女性,应有绝对的性自主意识,应高扬女性作为人的主体意识,充分体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女性风貌。
丁玲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从小就离家出走,去寻找个人的独立和幸福。
在她面前,一切封建旧礼教都失去了作用,她以强烈的自主意识支撑着自我的独立人格,不再做男人的收稿日期:2009205208作者简介:徐小凤(1972—),湖南耒阳人,副教授,文学硕士,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29附属品,而是以张扬狂放的自我和蔑视一切的清醒,获得自身在男性社会中的绝对自由。
她认为自己和男人在精神人格、社会地位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孰高孰低的问题。
在恋爱和婚姻上,她不像传统女性那样被动地等待男性的垂青和爱怜,而是表现出更大胆的叛逆和主动权。
苇弟纯洁无私地爱着她,但她却鄙视苇弟的软弱。
漂亮富有的凌吉士,风流倜傥的外表,使她产生痴狂的爱恋,不顾一切去追求凌吉士的爱,可一旦认清其华丽的外表掩盖的不过是一颗庸俗卑劣的心之后,她决然地加以拒绝。
莎菲的形象显示了她已从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她不再依附男性,而是以独立的人格意识和精神力量把命运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
茅盾与丁玲作品中的这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尽管她们的家庭、经历、处境、职业不尽相同,但是她们都是在“五四”新思潮的洗礼下成长起来的,烙印着鲜明的时代色彩。
她们都认识到了封建旧礼教对自身的束缚,不愿再做男子的附属或玩物,因而追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便构成了她们生活的主旋律。
21浓厚的悲剧色彩。
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到21世纪以来的哲学家、美学家,都从不同层面对悲剧作过阐释或发表见解。
鲁迅说“所谓悲剧就是把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2]。
人类早期文化结晶之一的古希腊悲剧,描绘了人与命运、灾难搏斗的失败或毁灭,反映了人的坚毅意志、高尚品格与雄伟气魄。
中国的古典悲剧,其过程都是曲曲折折,主人公历经无数磨难,充满悲剧色彩,但往往却以皆大欢喜的大团圆为结局,反映了愿美永驻的文化心态与审美趣味。
茅盾与丁玲在刻画女性悲剧时,却完全摒弃了由天命和鬼神所安排的各式“宿命论”或“团圆主义”,而是从悲剧美的高度,塑造了一系列悲剧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既不是古典英雄悲剧中的高贵人物,也不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笔下灰暗人生中的小人物,更不是在苦难中逆来顺受的生活怯懦者。
她们都是毕一生的力量追求自己的理想,但最终还是难逃失败命运的悲剧者。
茅盾笔下的章秋柳,不仅外表美丽、身体健壮、精力充沛,而且内心有着美好的憧憬、善良的愿望和苦心的追求,而社会给予她的回报却总是幻灭。
最后她企图用自己的身子去“拯救”一个精神和肉体都已“死”去的怀疑派史循。
结果史循并没有被“拯救”过来,而她自己却被感染上了梅毒。
章秋柳的一生都在演绎着悲剧。
丁玲笔下的梦珂同样走的是一条追求———反抗———绝望———堕落的道路,她最终沦为黑暗社会的牺牲品。
茅盾和丁玲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悲剧倾向,正是“五四”以来新文学作品悲剧倾向的继续和发展。
他们对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有着深刻、清晰的认识,尤其把揭露封建家庭专制制度当作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茅盾和丁玲正是通过一大群平凡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悲惨命运,揭示旧社会的黑暗,暗示旧世界的日趋崩溃,发掘社会种种悲剧的根源,从而揭示时代的悲剧本质。
二尽管茅盾与丁玲笔下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有着许多共同点,但由于作家的性别及生活经历的不同,导致这些女性选择的生活道路不同,性爱观也存在着差异。
11生活道路的不同。
茅盾的作品正面反映时代浪潮的波动,他作品中的时代女性多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闯荡,明显地生活在革命漩涡之中和时代激流之内。
对茅盾说来,其创作伊始就把内向追求和外向追求结合在一起,即注意借助个别人物的独特命运,反映风云变幻的时代主潮和历史动向,具有明确的功利性。
因此他的《幻灭》、《动摇》和《追求》,特别是《虹》,都不同程度地写人物对革命主流的卷入,卷入时有所浸染,有所顾惜,即使是游离时也有所留恋,有所惋惜。
他作品中的时代女性大都有一种渴求参与社会活动的强烈意识,虽然她们也有着在爱情婚姻上的迷惘与追求,但其主导方面却是对时代风云的关注和历史动向的思考,她们自觉或不太自觉地把个性解放同中华民族的解放结合在一起。
正如茅盾所说的,“她们虽不是时代的先进人物,但她们也不是浅薄的浪漫女子,只要环境改变,这样的女子是能革命的”[3]。
丁玲则以个人生活为窗口,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她的女性人物多在小范围中活动,基本上游离于时代激流之外。
以《梦珂》和《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的丁玲早期小说,追求重点是内向的,即重在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
尽管性格描写与人物关系中折射出时代的面影,但从折光中看物体本身毕竟与镜中花、水中月相类。
丁玲作品中不管是梦珂还是莎菲都远离革命,她们都以个人为中心,追求个人的幸福。
她的作品很少有时代的剪影、革命的回声,社会场景狭39窄,人物关系局限在“五四”以后远离革命的个人生活狭小的天地里。
21性爱观的不同。
数千年来,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男性通过征服女性来证明他们的权威与主宰地位,因而性对于女性而言就是被占有,被征服。
虽然性爱是人的正常欲望,是发自本能之欲求,但长期以来却被视为人生的隐秘禁区,极少有正面表现女性欲望的,即使有,大多数也是出自男性的笔触,男性的视角。
丁玲是第一个大胆将笔触深入到女性性欲这一隐晦王国,把灵与肉的一致作为女性合理的性爱要求来抒写的现代女作家。
尽管如此,两位作家在性爱观的表现方面还是存在差异。
丁玲作品中女性的性爱表现出灵与肉的冲突。
莎菲对爱的理解———不只是享受肉欲的快乐,更重要的是要求思想感情上成为心心相印的知音,志同道合的情侣。
她渴望能有一个真正懂得她的心的人。
莎菲理想中的求爱者,不仅是风度翩翩的风流男子,而且要有高雅的情趣和非凡的智慧。
莎菲遇到了凌吉士后,凌吉士的美貌和风雅,特别是他那两个鲜红的嫩腻的深深凹进的嘴角,令莎菲如痴如醉,产生性欲的冲动。
但当她知道凌吉士那丰仪的外表里面躲着一个卑丑的灵魂时,她矛盾了。
经过情感和理智的激战,最终她从矛盾的心境中摆脱出来,潇洒地一脚把他踢开茅盾作品中的女性在性爱方面并没有太多地表现出这种灵与肉的冲突,性行为仅作为一种男女间赤裸裸的性关系存在。
她们十分坦然地同男人们来往,发生性关系。
慧女士由于纯洁的初恋受到严重的伤害,即对所有男子实施报复与玩弄。
她不但结过几次婚,并且有过不少短期爱人。
但她只不过是玩玩而已,谈不上责任和爱情。
孙舞阳坦然自称:“我有的是不少粘住我和我纠缠的人,我也不怕和他们纠缠,我也是血肉做的人,我也有本能的冲动,……但是这些性欲的冲动,拘束不了我。
所以,没有人被我爱过,只是被我玩过。
”[1]她们借助自我灵肉分离的法宝,在性之中弃绝情爱,严禁自我心灵的投入,只把性当作即时消费。
并没有因与性对象只有肉欲交往缺乏灵肉交流而感到自我分裂的痛苦。
三茅盾和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所产生的契合性与差异性均有着其内在的原因。
11契合性缘于特殊的社会时代。
茅盾与丁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解放意识。
这是因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仅张扬人的独立意识,同时也激活了沉睡千年的女性意识。
当时改良妇女地位、提高妇女素质、鼓励妇女自立的呼声响应整个社会。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妇女解放运动一潮高过一潮,《新青年》、《创造社》等杂志纷纷开辟专栏,讨论妇女解放问题。
此时整个时代都在关注妇女解放话题。
茅盾与丁玲作为作家而且是新潮的作家,他们心中的女性必然和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联系在一起。
于是经过“五四”新思想洗礼的时代女性自然成为他们创造的原型,从而构成了鲜活而富有时代特色的女性形象系列。
这些女性的悲剧色彩则缘于整个社会大环境,虽然她们自身具有强烈的反叛意识和个性解放意识,但当时的整个社会并没有认同她们这种行为。
所以势必会导致她们追求自由的理想与落后的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解放,从而以悲剧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