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话清联十大家之二郑板桥

合集下载

奇妙的对联

奇妙的对联
子。 对联是竖写竖贴的,在中间的上方,往 往配有横额,横额又称横批或横披,概括对 联的立意(虚额)或指明地点场所(实额)。
2015/9/28 奇妙的对联 7
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它的量词 为“副”,不能用“首”或“条”称呼。一副 对联的字数可多可少,无字数规定,但要求要 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对仗,就是词句的对偶。它的要求是字数 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平仄,是指平声 和仄声。一般情况下,上联尾字为仄声,下联 尾字为平声。以此判断上下联。
2015/9/28 奇妙的对联 23
叠字联
•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苏州网丝园联
• 水水山山 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
时时好好奇奇
——杭州西湖联
在联中分别有一个或数个同样的字相继重叠出 2015/9/28 奇妙的对联 现。
24
顶 针 联
•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2015/9/28
奇妙的对联
15
平仄相对 哪联是正确的?
仄起 平收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福如东海水长流,寿比南山松不老。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声、上声、去声、入 声四声,古汉语中平为平声,“上去入”三 声又合起来归入仄声一类。 现代汉语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四声现代汉语中平为阴平、阳平,仄为上声、 去声。
2015/9/28
奇妙的对联
10
对联的起源
神 荼
2015/9/28
张贴桃符: 秦汉以前,民 间每逢过年就 有悬挂桃符的 古老风俗。
奇妙的对联
郁 垒
11
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郑板桥生平和绘画艺术

郑板桥生平和绘画艺术

郑板桥生平和绘画艺术
郑板桥(1693年-1765年),字贞川,号板桥,汉族,河南周口人,清代著名画家、
书法家。

他是清代著名的文人画家,被誉为“清代水墨画第一高手”,他的书法也独具风格。

他逝世后,康熙皇帝赐名“宗泽”,并赠谥“文节”。

郑板桥一生深受黄宾虹画学及明代文人画派的影响,后来从事宫廷业务,游历多地,
得到很多地方官员的赞赏。

他以虽迹远而名声广的画风,成为清初文人画派的代表。

郑板桥主张“境癖”的理念:“境在墨笔之中,癖也”,认为画中国画要有“墨境”,讲究笔力与墨影。

郑板桥把墨画的境界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被后人称为“墨画领袖”,让中国画在墨色上的表现空前丰富。

郑板桥的代表作是《秋山渔隐图》、《梅花鹿园图》、《游春图》、《赤壁图》及《清明上河图续集》等,颇受后人推崇。

他的作品以墨色丰富、纹饰华丽、气息高远为特点,
同时又在绘画中加入了许多生活气息及独特的创意。

除此之外,郑板桥还擅长书法,他的草书飘逸圆润,行书为颤线书,又称倫敦手。


曾多次荐书福建教坊,受到康熙皇帝的嘉奖,深受文化界的认可,成为清代书坛一人。

郑板桥的绘画风格,可以说是“中庸之道”的精华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却
又不拘泥于形式,运用笔墨随心所欲地创作,艺术成就自然而然地大放异彩。

他的绘画不
仅向自然物象注入了生机,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性和人生的体悟。

他所倡导的笔墨境界和
自由创作意识,影响了后世绘画界中的许多大师,成为中国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生平简介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生平简介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生平简介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

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郑板桥简介郑板桥简介,郑板桥原名郑燮,号板桥,因此世人称他为板桥先生。

是我国清朝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画家,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

郑板桥的祖籍在苏州,他后来生活在现在的江苏省兴化县。

郑板桥在康熙年间就考取了秀才,但是一直没有中举人,直到雍正十年才中举,但是一直没有为官。

到了乾隆元年的时候中进士,一直在家候补,后被任命为河南范县县令,之后被调任山东潍县继续担任县令,这是他一生为官的两个地方。

郑板桥虽然在不惑之年才做到县令职位,但是他一心为百姓谋福利,在任县令期间他关心百姓疾苦,重视农桑和小商人,兴修水利,对当地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深得百姓爱戴,在山东潍县辞官后百姓为他建立了一座生祠,以表达对他的思念。

但是郑板桥简介中的一生最为出色的不是做官,而是他的文学和画作,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他的一生也多以书画卫生。

在早年郑板桥的生活拮据他在扬州卖自己的书画以解决生活中的经济问题。

而到了晚年辞官回家后,也是由于经济问题,郑板桥还是以卖画为生。

郑板桥的诗造诣很高,得到当时人们的推崇,书法也相当了得,也是当时人们争相效仿的对象。

而在画上他的造诣更高,郑板桥尤其擅长画竹子,非常传神,得到了当时人们的认可,而现代人对于郑板桥的书法和画作也是相当认可的。

郑板桥字画郑板桥是清朝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

康熙年间为秀才,雍正年间为举人,乾隆年间为进士。

郑板桥的字画非常出名,主要以兰、竹、石为主,所画之物寓意深刻,被世人称之为“三绝”。

郑板桥字画的代表作品有《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

郑板桥的书法称为“六分半书”,人们称之为“板桥体”,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面旗帜,著名的书法作品有23岁写的《小楷欧阳修》、《秋声赋》和30岁写的《小楷范质诗》。

海燕对联

海燕对联

“中秋八月中。”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 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 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 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 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偏正结构
动宾
并列结构
偏正 动宾
主谓结构
偏正
辞旧岁再创千秋业;过新年更上一层楼
(四)仄起平收
“平”是第一声和第二声; “仄”是第三声和第四声。
如: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
春山一路鸟空啼
锦江春色来天地
日暖神州万木荣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晖又红万朵花
芳草春来依旧绿 春回大地千峰秀
老梅到时自然红
玉垒浮云变古今 冬雪欲白千里草
• 博雅/塔前/人/博雅 • 博雅塔/前人/博雅, • 博雅塔前人博雅 • 未名湖后生未名
• 据传说,北宋时的苏东坡,有一 年与家人中秋赏月至夜半,吟出 一上联,“半夜二更半”,要三 个儿子对出下联。虽然只有五个 字,难度却很大:“首尾必须同 字,前后意思要一样。结果第三 个儿子苏过最聪明,对曰:
上联:桃李满园春绣锦 下联:芝兰绕阶座凝香
09年北大自主招生考试
对联:
博雅塔前人博雅
(注:博雅塔是北大校园内一处景物)
上联:博雅塔前人博雅 下联: 醉翁亭下老翁醉 世纪城中创世纪 三峡坝上看三峡 雷锋塔前学雷锋 百草园内品百草 迎客松前松迎客 清雅阁间人清雅 惶恐滩头人惶恐 欢乐谷里人欢乐

对联漫话

对联漫话

对联趣话1.木匠:曲尺能成方圆器,直线调就栋梁材。

2.理发:进门来苍头秀士,出户去白面书生。

3.药店: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4.兄弟三人:数一数二的大户,惊天动地的人家,先斩后奏。

5.书店: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

6.表店:刻刻催人资惊醒,声声呼君惜光阴。

7.眼镜店:悬将小日月,照彻大乾坤。

8.旅店:欢迎春夏秋冬客,款待东西南北人。

9.煤店:雪中送炭家家暖,锦上添花户户春。

10.理发店:理世上万缕青丝,创人间头等大业。

11.北宋两朝丞相吕蒙正: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南北。

12.北宋王禹偁:但存心里正,何愁眼下迟,得人轻借力,便是转身时。

鹦鹉能言难似凤,蜘蛛虽巧不如蚕。

13.宋朝:李伯阳生指李木为姓,生而知之;马文援死以马革裹尸,死而后已。

14.北宋名相寇准:水底日为天上日,眼中人是面前人。

15.苏东坡与黄庭坚下棋: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16.苏小妹出联难秦少游:闭门推出窗前月,投石冲开水底天。

17.杭州西湖旁岳王庙: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秦桧与老婆跪相前:唉!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后人: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18.金章宗在国都北京的西边修了卢沟桥,有一次与妃子坐在琼岛: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

19.朱元璋:千里为重,重山重水重庆府;一人为大,大邦大国大明君。

小村店三杯两盏,无有东西;大明国一统万方,不分南北。

20.朱元璋:风吹马尾千条线;大孙子朱允炆:雨打羊毛一片毡;四儿燕王朱棣:日照龙鳞万点金。

21.朱棣: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姚广孝: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做主。

22.朱棣与解缙:君王昨夜降金龙,化作嫦娥下九重,料定世间留不住,翻身跳入水晶宫。

色难,容易。

23.文武斗智: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24.明朝:四口同图,内口皆归外口管;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

四口兴工造器成,口多工少;二人抬木归来晚,人短木长。

郑板桥的对联

郑板桥的对联

郑板桥的对联关于郑板桥的对联关于郑板桥的对联一:郑板桥为官清廉,两袖清风,罢官后回到了老家江苏兴化。

一天,他穿了一身旧长袍,独自一人去茶馆品茶。

一提起郑板桥的名字,兴化城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因为离家多年,认识他的人并不很多。

茶馆店的老板见他这副模样,还以为来了个穷教书先生,就漫不经心地招呼一声:坐!然后转过身,大喊:茶!郑板桥随便找个位子坐下,闷闷喝了一杯茶就扫兴而归了。

回到家,正好有朋友来拜访。

闲聊中谈起了这件事,感慨地说:离开故乡这些年,没想到人情冷暖变得如此淡泊。

友人把他周身打量一番,立刻明白了其中原因,便笑着说:明天不妨穿戴整齐,再去一次。

第二天一早,郑板桥换了一身衣服,背着双手,踱着方步,昂首走进茶馆。

老板见了,微微欠了下身子,手臂一扬,轻声说:请坐!随后转过身喊一声:泡茶!郑板桥见老板的态度比昨天好,暗暗好笑,喝了一会茶,便走回家去。

半路上正巧碰到昨天那位朋友,就谈起两天的不同遭遇。

大笑过后,朋友对他说:我陪你再去一次,看看如何?郑板桥觉得有趣,就转身一同向茶馆走去。

到了茶馆门前,朋友装作十分恭敬的样子说:郑大人请!这位朋友是本县的一位很有身分的人,茶馆老板见他喊郑大人,莫非来客就是郑板桥!马上奴颜婢膝地迎上前来,低声下气地说:请上坐!将二人引进雅座,然后回头吩咐:泡好茶!那位朋友是这家茶馆的`常客。

老板找个机会,悄悄问他:那位是不是郑板桥郑大人?回答说:正是!老板兴奋不已,很快呈上纸笔,请郑板桥留下墨宝。

郑板桥不加思索,大笔一挥,给他写了这样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老板虽然尴尬,但这毕竟是郑板桥的亲笔题字,十分珍贵,就高挂在堂上。

这时惊动了隔壁妓院的老鸨,她也赶进来跪在郑板桥面前,死乞白赖地恳求郑板桥给写个院名。

郑板桥被缠不过,随手提笔写了三个大字:因受堂回去的路上,友人请教因受堂三字的含义。

郑板桥说:因受者,恩爱皆无心也!二人大笑不止。

关于郑板桥的对联二: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郑板桥的诗郑板桥的诗词赏析郑板桥的个人资料

郑板桥的诗郑板桥的诗词赏析郑板桥的个人资料

郑板桥的诗郑板桥的诗词赏析郑板桥的个⼈资料 【郑板桥的诗】 1、《⽵⽯》 咬定青⼭不放松,⽴根原来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题半盆兰蕊图》 盆画半藏,兰画半含。

不求发泄,不畏凋残。

3、《江晴》 雾裹⼭疑失,雷鸣⾬未休。

⼣阳开⼀半,吐出望江楼。

4、《峭壁兰》 峭壁⼀千尺,兰花在空碧。

下有采樵⼈,伸⼿折不得。

5、《题画兰》 兰草已成⾏,⼭中意味长。

坚贞还⾃抱,何事⽃群芳。

6、《⽵》 ⼀节复⼀节,千枝攒万叶。

我⾃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7、《盆兰》 春兰未了夏兰开,万事催⼈莫要呆; 阅尽荣枯是盆盎,⼏回拔去⼏回栽。

8、《⼭中雪后》 晨起开门雪满⼭,雪晴云淡⽇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种清孤不等闲。

9、《潍县署中画⽵呈年伯包⼤中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吾曹州县史,⼀枝⼀叶总关情。

10、《咏雪》 ⼀⽚两⽚三四⽚,五六七⼋九⼗⽚。

千⽚万⽚⽆数⽚,飞⼊梅花都不见。

11、《游⽩狼⼭两⾸》 悬岩⼩阁碧梧桐,似有⼈声在半空。

百叩铜环浑不应,松花满地午荫浓。

12、《由兴化迂曲⾄⾼邮七绝句》 烟蓑⾬笠⽔云居,鞋样船⼉帽样庐。

卖取青钱沽酒得,乱摊荷叶摆鲜鱼。

13、《渔家》 卖得鲜鱼⼆百钱,⽶粮炊饭放归船。

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

14、《予告归⾥,画⽵别潍县绅⼠民》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枝清瘦⽵,秋风江上作钓竿。

15、《周瑜宅》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杰。

⼋⼗万军飞⼀炬,风卷滩前黄叶。

楼舻云崩,旌旗电扫,射江流⾎。

咸阳三⽉,⽕光⽆此横绝。

想他豪⽵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惜别。

吴蜀交疏,炎刘⿍沸,⽼魅成奸黠。

⾄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16、《桃叶渡》 桥低红板,正秦淮⽔长,绿杨飘撇。

管领春风陪舞燕,带露含凄惜别。

烟软梨花,⾬娇寒⾷,芳草催时节。

画船箫⿎,歌声缭绕空阔。

郑板桥对对联的故事_传说

郑板桥对对联的故事_传说

郑板桥对对联的故事郑板桥,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对有什么故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郑板桥对对联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郑板桥对对联的故事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而闻名,可谓大清朝的头号怪才。

可谁能想得到,这位怪才却为了一副对联冥思苦想了整整二十年……有一年,郑板桥去潍县金阳山上游玩。

正值阳春三月,金阳山上“春来山嫩鸟鸣歌”,好一派生机盎然的秀美风光。

郑板桥一路观赏美景一路赞叹,不知不觉走到一座寺庙前,他停住了脚步。

原来,寺庙门口居然只挂着半副对联:“寸土成寺,寺内有僧,僧人背柴哭问师,师曰:柴重!”郑板桥眉头一皱,他看得明白这个上联,是说佛家的一段典故。

传说,有位小和尚从江西的石头禅师那里偷跑到湖南,想拜马祖禅师为师。

马祖禅师指着一捆木柴问小和尚:“石头禅师有这捆木柴重吗?”小和尚张口结舌不知怎么回答,马祖禅师便把小和尚骂走了。

小和尚跑回来,哭着向石头禅师道歉,并问马祖为什么要拿木柴与石头禅师相比。

石头禅师哈哈大笑说:“没想到你居然背着捆木柴走了上千里路途。

哭什么哭,放下吧,木柴是不是很重啊?”为什么只有上联,不见下联呢?郑板桥正奇怪,一位僧人走了出来。

郑板桥上前问:“敢问高僧法号?”僧人连忙施礼道:“小僧法号净空。

”郑板桥指着那半幅对联问:“净空师傅,这副对联为何只有上联,下联呢?”净空哈哈笑道:“此上联乃本寺方丈大师梦遇佛祖,醒后所写,却无法对出下联。

方丈大师言道:既是佛祖所赐,日后必会有人对出,所以悬挂在寺庙门口。

如今五年过去,依然无人对出。

怎么,施主想试试?”郑板桥听完,撇着嘴笑了:“天下居然有这样的奇事!在下不才,正想试试。

”净空道:“施主请自便。

若一时无法对出,寺内备有禅房,可寄宿,但需施舍香火钱。

”说完走了。

郑板桥也不多言,在庙门口就对起了对联。

不对不知道,一对吓一跳,郑板桥用心琢磨,可傻眼了。

这个上联,开头就先来了个拆字谜,“寸土”加一起,是“寺”字,跟着就是佛家典故,这可难了。

郑板桥简介

郑板桥简介

郑板桥简介郑板桥简介导读:【】郑板桥(1693年――1765年),享年73岁。

汉族,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

生平:祖籍苏州,他的先祖于明洪武年间由苏州阊门迁居兴化城内至汪头,至郑板桥已是第十四代。

父亲郑之本,字立庵,号梦阳,廪生。

1693年11月22日子时郑板桥出生,其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十分拮据。

三岁时,始识字,生母汪夫人去世。

乳母费氏是一位善良、勤劳、朴真的劳动妇女,给了郑板桥悉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成了郑板桥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

郑板桥至八、九岁已在父亲的指导下作文联对。

少时随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桥读书。

十四岁又失去继母郑夫人。

十六岁从乡先辈陆种园先生学填词。

在二十岁左右考取秀才。

二十三岁娶妻徐夫人。

是年秋郑板桥首次赴北京,于漱云轩手书小楷欧阳修《秋声赋》。

二十六岁至真州之江村设塾教书。

三十岁,父亲去世,此时板桥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

由于生活困苦,郑板桥在三十岁以后即弃馆至扬州卖画为生,实救困贫,托名”风雅”。

在扬州卖画十年期间,也穿插着一些旅游活动。

不幸的是徐夫人所生之子去世,郑板桥曾作诗以致哀。

三十二岁出游江西,于庐山结识无方上人和满洲士人保禄。

出游北京,与禅宗尊宿及其门羽林诸子弟交游,放言高论,臧否人物,因而得狂名。

在名期间,结织了康熙皇子、慎郡王允禧,即紫琼崖主人。

三十五岁,客于通州,读书于扬州天宁寺,手写《四书》各一部。

三十七岁时作《道情十首》初稿。

三十九岁,徐夫人病殁。

郑板桥十载扬州,结论了许多画友,金农、黄慎等都与他过往甚密,对他的创作思想乃至性格都有极大的影响。

1732年,郑板桥四十岁,是年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得南捷音》诗。

为求深造,赴镇江焦山读书。

现焦山别峰庵有郑板桥手书木刻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1736年,乾隆元年,四十四岁,在北京,参加礼部会试,中贡士,五月,于太和殿前丹墀参加殿试,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为赐进士出身,特作《秋葵石笋图》并题诗曰“我亦终葵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郑板桥在杨州八怪中排名

郑板桥在杨州八怪中排名

郑板桥在杨州八怪中排名扬州八怪包括:郑燮(即郑板桥)、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鱓、汪士慎八位画家。

1、八怪之首郑燮(郑板桥)郑板桥和他的《竹石图》。

清康熙年间的板桥,坐对纸窗竹影,铺开笔墨画起了他最爱的竹子。

“秋风昨夜窗前过”,他看见清风在竹叶间穿行,看见竹子摇曳的样子。

板桥画竹有“胸无成竹”的理论,他画竹并无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直接取法自然。

针对苏东坡“胸有成竹”的说法,板桥强调的是胸中“莫知其然而然”的竹,要“胸中无竹”。

这两个理论看似矛盾,实质却相通,同时强调构思与熟练技巧的高度结合,但板桥的方法要“如雷霆霹雳,草木怒生”。

板桥这幅《竹石图》,竹子画得艰瘦挺拔,节节屹立而上,直冲云天,他的叶子,每一张叶子都有着不同的表情,墨色水灵,浓淡有致,逼真地表现竹的质感。

在构图上,板桥将竹、石的位置关系和题诗文字处理得十分协调。

竹的纤细清飒的美更衬托了石的另一番风情。

这种丛生植物成为板桥理想的幻影。

板桥的竹子,连“扬州八怪”之首金农都感叹说,相较两人的画品,自己画的竹子终不如板桥有林下风度啊。

2、高其佩其花鸟扇面是用指头创作的。

高其佩的指画扇面,两只鸟的形态落拓潇洒,而牡丹花上的题诗说,“也类胭脂画牡丹,画时日出已三竿。

原来花自扶桑国,不许人家花月看”,诗写得颇有情趣。

让人惊奇的是,画面突然呈现艳极的牡丹,美到极致,反倒有了良辰美景之后的自暴自弃、以及不忍卒看的凋败气息。

开到荼蘼的牡丹,春风里散发着颓废之美。

高其佩(1672-1734),字韦之、韦三,号且园、南村、书且道人。

先辈自山东迁至辽宁铁岭,隶汉军镶黄旗,曾任刑部侍郎。

为“扬州八怪”罗聘之师。

高其佩善用手指作画,他开创的“指画”成为绘画中一个重要流派。

高其佩晚年,指画声誉远播朝鲜,但他依然绘画“甲残至吮血,日匿频烧烛”。

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应诏圆明园如意馆作画3年,创作了《长江万里图》等细绢工笔画。

高秉《指头画说》记载,高其佩曾为兵部尚书卢舜徒*** ,画一立像,高与真人相齐。

〖楹联赏析〗对联名家郑板桥联萃

〖楹联赏析〗对联名家郑板桥联萃

〖楹联赏析〗对联名家郑板桥联萃板桥先生简介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卒于乾隆三十年(]765),终年七十三岁。

他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称为“三绝”。

郑板桥出身于中小地主家庭,到他出世时家道已经衰落。

他少年时虽家境贫困,但能刻苦攻读,学识渊博,应科举试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成年以后,曾在仪征教书、扬州卖画、镇江读书,并漫游过大江南北、燕、赵等地。

出任过山东范县(今属河南)、潍县知县,历时十二年。

他不仅为官清正,且为人民办了不少好事,后因开仓救灾,触忤权贵,得罪了豪绅大吏,因病休乞而抛官封印。

离任时两袖清风,囊空如洗,回归扬州、兴化,卖画到老。

他善写兰、竹、菊、石,以草书中长撇运笔,浓淡疏密,风睛雨雪,情态逼真。

工书法,用隶体参入行楷,秀劲潇洒,自创一体,称“六分半书”,亦称“乱石铺地”。

即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的板桥体。

他还擅长篆刻,所制形式多样的印章,古朴不俗。

他一生撰书过很多对联,与独特的书法、印章,形成三美结合的艺术珍品。

他所著诗文甚多,汇编成《郑板桥集》问世,内容多描写入民生活的疾苦,颇为深切,所作《道情》自然真率,为后人传唱,历久不衰。

其对联作品主要收集于《郑板桥集》。

郑板桥生长的清代康雍乾时期,正值我国楹联发展到鼎盛时期。

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的郑板桥,他不仅热爱诗书画、印章,而且积极参与当时的对联创作和书写活动。

他所撰书的对联,和他传世的诗词文学作品一样,不落旧窠,别具一格。

其对联作品,成为我国人民的一份精神宝贵遗产,受到中外人士的好评。

郑板桥一生喜爱对联。

他从青少年读书起,到教书、卖画、漫游、做官、罢官、卖画终老,可以说在他一生中,撰书对联的活动一直没有间断。

郑板桥的对联作品,无—不是崭新的内容,配亡独创雅善“六分半书”的书法,加盖“古朴不俗”的印章,而凝成三美结合的艺术精品。

奇妙的对联9

奇妙的对联9

下面有几副对联,想想它们属于什么类别:
1、时序更新千门喜 春阳除旧万户欢 2、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子手段如何? 3、江河大地存忠骨 哀泪悲歌悼英灵 4、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6、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7、夕阳无限好 高处不胜寒
名胜联 文学联 谐讽联 集句联 喜庆联
郭沫若幼年的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 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 罚。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片刻,对道: 他年攀桂步蟾宫, 必定有我。先生惊其才华,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 免予处罚。 蒋介石竞选总统时,续范亭戏作一联:井底孤蛙,小天小地,自高 自大; 厕中怪石,不中不正,又臭又硬。此联把蒋介石的丑态勾画得 维妙维肖,人们无不拍手称快。 一九五三年,钱三强率科学考察团出访,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 赵九章、贝时璋、吕淑湘等人。途是闲暇无事,少不得谈今论古。这时 华罗庚即景生情,得出上联一则:三强韩魏赵,求对下联。“三强”说 的是战国时期韩、魏、赵三个强国,却又隐喻代表团团长钱三强的名字, 这就不仅要解决数字联中难对的困难,而且要在下联中嵌入一位科学家 的名字。因此,华老上联一出,诸人大费踌躇。隔了一阵,只见华罗庚 不慌不忙地吟出了下联:九章勾股弦。“九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 著作,这本书首次记载了我国数学家所发现的勾股定理。同时,“九章” 又是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对得如此之妙,使满座为之倾倒!
对联故事
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除夕,他 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
富豪见了,叫人把竹砍掉。解缙深解其意, 于上下联各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 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富豪气得目瞪口呆。

奇妙的对联

奇妙的对联

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中发笑,在上 联又添一字: • 富豪气得目瞪口呆。
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正对:上下联意思相近或相关
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 •
反对:顾名思义,即上下两联意思相反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君可法臣可法君臣可法史可法 父成仇子成仇父子成仇洪承畴
请回答:
做 人 此联用于 间 什么行业? 顶 上 功 理发 夫
操 天 下 头 等 大 事
有人为卖豆芽的人写了一副对联, 对联之意希望豆芽越长越长,卖豆芽 的人看了很满意。你看该怎么念?
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
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cháng zhǎng; 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zhǎng cháng。
影 随 玉 兔 万 家 春
风 拂 杨 柳 千 山 绿
请回答:
请在空白 处填上一 动物的名 称?
风 拂 翠 柳 万 户 春
虎 啸 青 山 千 里 秀
请回答:
请在空白处 填上合适的 数字?
九 州 巨 变 壮 奇 观
一 代 风 流 抒 壮 志
猜一猜下面的对联写的 是佛教里的哪个佛?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上联:
对联第五个基本特点是:【 】
6、我们再来看一下对联在内容上还 有什么要求呢?请看下面这幅对联:
反对侵略 下联:学习下棋
上联:
学习射击
对联第六个基本特点是:【 】
齐背一遍对联的六个基本特点 。
字数相等,词性相同, 字不重复,平仄相对, 仄起平收,内容相关。

清代郑板桥的个人简介

清代郑板桥的个人简介

清代郑板桥的个人简介郑板桥,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

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清代郑板桥的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介绍郑燮(xiè),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

江苏兴化人。

郑板桥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

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郑板桥生于1693年11月22日,逝于1765年1月22日,享年73岁;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二甲进士。

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做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

工诗、词,善书、画。

诗词不屑作熟语。

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

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

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

间亦以画法行之。

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

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着。

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

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

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

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

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画作为《兰竹图》。

生平读书教书他的先祖于明洪武州阊门迁居兴化城内至汪头,至郑板桥已是第十四代。

父亲郑之本,字立庵,号梦阳,廪生,郑板桥品学兼优,家居授徒,受业者先后达数百余人。

1693年11月22日子时郑板桥出生,其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十分拮据。

四岁时,生母汪夫人去世,十四岁又失去继母郑夫人。

乳母费氏是一位善良、勤劳的劳动妇女,给了郑板桥悉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成了郑板桥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

郑板桥生平和绘画艺术

郑板桥生平和绘画艺术

郑板桥生平和绘画艺术郑板桥(1693年-1765年),字子厚,号庭柱、画斋、野庐主人,清朝中后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和教育家。

他是江南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江南画派千古一人”。

郑板桥出生于苏州贫苦书香家庭,曾在家乡的民间学校读书。

后来,他前往南京、杭州等地寻找学问,并在那里结交了许多朋友。

在南京期间,他拜赵之谦为师,学习绘画和书法。

赵之谦是当时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画风独具特色,颇受后人推崇。

郑板桥从赵之谦那里学到了许多技巧和方法,也开始在画风上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郑板桥的绘画风格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有“花鸟山水三绝”之称。

他的画作表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深受人们喜爱。

他的山水画气势雄浑,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他的花鸟画则细腻精致,生动逼真。

除此之外,郑板桥还擅长写意花鸟、古人像、竹石等,为他的艺术创作增添了更多的魅力。

郑板桥在中国画史上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上,还包括他的教育和研究工作。

他曾在苏州、扬州等地开设书画学堂,培养了许多学生。

他的书法理论和实践也深受后人推崇,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重要的一部分。

他的《画史》等著作虽未能影响到后人,但体现了他对中国画史的认识和总结,对中国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郑板桥一生孤僻寡言,不喜出外应酬。

他的晚年,移居苏州横塘。

横塘是一个美丽的水乡小镇,周围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这里提供了郑板桥绘画创作的理想环境。

他在这里创作了许多经典画作,成就了中国艺术史上的辉煌。

总的来说,郑板桥是中国画史上的巨匠,他的艺术成就和教育研究对现代中国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一生充满着创作和探索,表现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学观念和审美情趣,是中国文化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有趣的对联大全郑板桥对联的艺术风格

有趣的对联大全郑板桥对联的艺术风格

有趣的对联大全郑板桥对联的艺术风格郑板桥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位有一定地位的文学家,他是清代的大书画家,诗、书、画三绝。

现撷取板桥的对联,可看出板桥追求“真气”、“真意”、“真趣”的“三真”艺术风格。

迄今人们搜集到的约有六十余副对联,可反映他的诗品和人品。

板桥对联的第一个特点是同他的画一样,写到竹子尤为突出。

如:“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此人如碧梧翠竹,其志在流水高山”、“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杆新生竹,直似子孙”。

值得一提的是板桥的书斋是这样写的:“伴我书千卷,可人竹一丛”,从中可见板桥对竹子的钟爱。

他那谦逊的品性、清高的情操、傲岸的气节,以及他那清正廉洁的心迹,都蕴含在浓淡相间的一丛素竹之中。

板桥对联的第二个特点是俭朴、淡雅、恬静、爱书。

如:“身无半亩,心通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又如他的自书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秋从夜雨声中人,春在寒梅蕊上寻”。

在郑板桥的客厅里他自书一联,足以反映其清高文人的气质和心态:“才短自知能事少,礼疏常觉慢人多”。

郑板桥的感怀联更较为集中反映了他的人生追求和艺术观。

如:“富于笔墨穷于命,老在须眉壮在心”、“抓痒不着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

还有题扬州瘦西湖《月观》联语:“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寄啸山庄月洞门》:“一面楼台三面树,二分池沼八分田”。

他题的画联:“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秋江欲画毫先冷,梅水才烹腹便清”。

这些妙联巧联与他的画相配,形成了绝妙的意境,表达了其高尚的艺术趣味和旷大淡雅的人生追求。

板桥对联的第三个特点,如同其人。

乐意接近下层劳动人民。

相传有个教书先生为富家子弟教了一年书,原先说定的酬金到年终竟被那财主诬告塾师无才学而赖尽。

板桥当时身为潍县县令,闻得此等事,亲自考了那个教书秀才。

板桥出上联:“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塾师属对:“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画家郑板桥的简介

画家郑板桥的简介

画家郑板桥的简介郑板桥是我国清朝时期著名的艺术家,艺术素养极高,是历史上的杰出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画家郑板桥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画家郑板桥的简介郑板桥(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汉族,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原名郑燮,"燮"读音ㄒㄧㄝˋ,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

历史上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

著有《板桥全集》。

郑燮(音xie,四声),清代著名画家。

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

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书画史。

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

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作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

工诗、词,善书、画。

诗词不屑作熟语。

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

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

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

间亦以画法行之。

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

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著。

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

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

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

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

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享年七十三岁。

郑板桥的故事话说郑板桥在潍县做县令的时候,有一天正在衙门中办公,他的差役传报说自己的知府大人来了。

知府大人是郑板桥的上级,如果换了别人,早就马上出去迎接,极尽阿谀奉承了,但是郑板桥并没有这样做。

原因是这位知府大人的出身并不好,他并不是举人出身,而是捐班出身,所为捐班是清朝时候的一种做官渠道,说白了就是用钱买来的管。

而这个知府大人还不通文墨,肚子里实在是没有一点真才实学,所以郑板桥对他是看不起的,就没有出去迎接。

关于郑板桥的对联

关于郑板桥的对联

关于郑板桥的对联范文1:郑板桥是我国清代著名的对联大师,他创作过许多经典的对联如“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落花流水春去也”,“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郑板桥的对联不仅在对仗工整、措辞恰当上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例如,“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落花流水春去也”这一对联,表达了人生悲欢离合,变幻无常的真理。

人们在看到青山绿水时,常常会感到自己的生命渺小而短暂。

然而,落花流水,春去也,使我们明白,生命短暂的同时,也是美好而充实的。

另外,郑板桥的对联还融合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比如“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一对联,表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优美和高雅。

二十四桥是苏州的名胜之一,而吹箫是中国传统音乐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乐器。

写作重点:本文主要介绍了郑板桥的对联。

首先,对联在对仗和措辞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次,对联还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再次,对联也融合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用词分析:本文用词简洁明了,表达准确。

起承转合结构清晰,思路连贯,语言流畅自然。

范文2:郑板桥是我国清代最著名的对联家之一,他的对联以其富有意境、鲜明的特征和浓郁的文化气息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郑板桥的对联以形式美、内涵美和文化美的统一为特色。

他的对联工整整齐,结构严谨,在对仗、字数、音律等方面都极为讲究。

郑板桥的对联中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文化。

例如,他在“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一对联中表现了获得成功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将生命力和思想意志的力量浓缩于对联当中。

这些对联不仅令人赏析其诗意气韵,也让人们获得人生启迪。

郑板桥的对联在句式运用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他经常使用双声并重的双押句式,如“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落花流水春去也”。

这种句式在节奏抑扬顿挫、气势磅礴方面表现极为出色。

同时,这些对联又是极富韵律和音韵的,具有动听的音乐美感。

写作重点:本文主要介绍了郑板桥的对联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话清联十大家之二 郑板桥郑板桥之联,在于立意新,下笔新,用字新,常常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主要得益他的诗文功力和绘画功力,常由诗入联或画入联。

而且联中不带僻字,如寻常字面,经名家之手便成妙品。

赠李方膺束云归砚匣;裁梦入花心。

此联为赠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联,主要是赞其出神入画的绘画艺术。

上联手可摘云,仿佛可以拾束白云放归砚盒。

下联写梦,移情写景,将梦境裁入花心,似自我陶醉。

束字和裁字用得颇妙,将虚景化成实景,由此可见李之作画手段高超。

杂题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此联两个居士生活情节出自钱慧安的《烹茶洗砚图》,无疑是山居隐士生活的描写。

上联溪边洗砚,游鱼吞墨,仿佛要沾一点文学气息,富有情趣,吞字刻画灵动。

下联烹茶,似是扫来竹叶烹茶叶,鹤子避之。

整联雅逸,只不过现实社会的压力却使人过不得这种生活可想想现实社会的人又何其耐得了空山幽谷的寂寞。

自题春联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此联拟人比喻生动,灵采飞扬。

上联与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处的春风是把梳子,柳是美人。

下联与老杜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着本质的赞扬。

只不过老杜的诗句比较正经,老郑的则有十分欣喜的流露。

整联放得开,收得拢,把春风夜雨两种寻常事物用诗意化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得生机十足。

放字,梳字,瞒字,润字,都恰到好处,体现了力学的美感。

在郑板桥的联作中诸如杂题联:“竹疏烟补密;梅瘦雪添肥”,如自题联"漫扫白云看鸟迹;自锄明月种梅花",如题兴化城隍庙联“百尺高梧,称得起一轮明月;数椽矮屋,锁不住五夜书声”等等,都在用字章法上颇有讲究,联眼扣得住。

二。

联中有画郑板桥联画皆精,所以在他的对联作品中,有许多联中有画的精美之作。

如题扬州勺园联:“移花得蝶;买石饶云。

”八字已然生机盎然,风姿绰约,也给人们带来美好的遐想。

如题江苏苏州留园联:“蝶欲试花犹护粉;莺初学啭尚羞簧。

”此联可谓观察入微,绘声绘色,寓情于景,极尽渲染,得见天趣,似动态写生画。

如自题一联:“花落家僮未扫;鸟啼山客犹眠。

”此则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联,极为优雅的山居环境。

再细品以下几则作品。

题扬州瘦西湖月观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此联寥寥十字,对月和云作了形象生动的描绘。

明月高悬,月光如水,月色与湖光融合在一起,柔和、纯净。

云涌天空,如群山起伏,连绵重叠,与地上的小金山比美,更给瘦西湖增添了神奇迷离的色彩。

只有对自然景色观察仔细,才能描摹得如此逼真传神。

读此联如读一首诗,如观一幅画,诗情画意,油然而生。

题镇江焦山自然庵汲来江水煮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读此联,首先感受到的是磅礴的想象力,郑板桥爱茶爱画,此联恰借用了自然景色来表达其文学品味。

以江水煮茗,何其豪也,以青山当屏,何其健也。

其情、其兴,悠然而生,挥笔成联,雅趣天成。

由此可看出当行本色,画意作联的手段。

此一联与其创作的另一联“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作为茶道联被广为传颂。

题镇江焦山自然庵山光扑面经新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此联中的山指江苏镇江的焦山,江指长江。

上联描写了焦山雨后清新怡人的景象,令人浮想联翩。

下联描写了江水倒流,晚潮而至的情景。

“回头”的拟人写法很形象,且与“扑面”巧妙相对。

此联让人身临其境,从视觉听觉表达,是为动态画。

三。

与竹结缘古代诗人多爱竹,如苏轼,如郑板桥。

老郑有诗曰:“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所以在老郑的联作中亦有不俗的写竹佳作。

题扬州小玲珑山馆咬定几句有用书,不忘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此联写出了新意和生活情趣,上联并非一味的书呆子,而是活读活学,用咬定二字可见其潜在教育家的特质。

下联写出爱竹人的风度,把新生的竹子,比作自己的儿孙,一定是爱竹到了极致的境界。

试问世间,有谁能比得过老郑的这一片赤子情怀?整联可见郑板桥的雅痴。

同时上联也说明了郑板桥很是注重养身之道,才得以长寿。

另题北京白云观华室联:“咬定一两句,终身得力;栽成六七竿,四壁皆清。

”此联或是前联的改写版本,但不失为一幅好的作品,从联中可得一片清竹之气,很好的读书住所环境。

这是一竿新竹。

自题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这是流传甚广的一幅格言作品,此联抓住了物性的特点,从而延伸写出了人物的个性,上联一如老郑自己,虽然是著名大画家,并提出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心中之竹的绘画三阶段说,但仍不失谦虚。

下联也是作者自身的写照,低调处世,不流俗合污。

整联用作者自己的一联更好解读:“格超梅以上;品在竹之间。

”这是一竿青竹。

自题贫不卖书留自读;老犹栽竹与人看。

此联可见郑板桥晚年的生活心态,郑板桥晚年厌恶官场的黑暗,罢官回乡隐逸生活。

上联虽为爱书,其实可隐约见其坚定的政治立场,所以才有其“当官不为民作主,情愿回家卖红薯”的流传故事。

下联写竹,其实是写人,写老郑自己,表明心迹绝不向世俗低头。

这是一竿老竹。

苏轼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而郑板桥正是这一高意的贯彻者,在郑板桥的联作中,题竹之作或和竹子有关的句子作品总共十五幅,占了其总联集的近六分之一。

如“种竹似培佳子弟”,如“其人如碧梧翠竹”,如“扫来竹叶烹茶叶”,如“竹疏烟补密”,如“连家新竹圃,何须多构湖山”等等。

四。

富有情趣郑板桥首先是个画家,所以他的对联作品中也有不少诗情画意之作,此则前面已有细说,品读老郑的对联作品,发觉不少都是自题,从而从侧面反映了他的丰富幽默生活情趣。

正是如此的快乐人生观,才造就了他对联作品无一不新的境界,令人好生向往。

自题拈来旧稿花前改;种得新蔬雨后肥。

此联是其诗作《有年》中一联。

这副对联描写板桥读书、种菜的安闲生活和闲适的情趣。

旧稿花前改,既有诗情画意,又是思考、表达的享受于中可见。

其改稿习惯或可见其撰写对联的创作态度,每撰成一副对联,要反复推敲,古人有云文不厌改即是此道理。

自题厨房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此联虽为题写厨房,却是作者自身廉洁的写照,想老郑也是七品县令,在官场中早有清官十万雪花银的流俗。

而老郑却每天只是青菜萝卜五谷杂粮,饭后配以天生的无根之水,泡泡菊花茶。

一种淡定,一种自廉,体现在老郑的身上。

再想象现在社会官场的公款吃喝,颇多感慨。

但有失有得,从此联很好地地看出了老郑的养生之道,没有大鱼大肉,就避免了高含量的蛋白以及热量摄入,所以在古人中才能长寿。

自题种竹似培佳子弟;拥书如拜小诸侯。

此联可看出郑板桥是个儒雅之士,周敦颐有爱莲说,老郑则有爱竹说,上联把竹当做子弟或当做儿孙来看待,可见一般。

下联则是爱书之道了,拥书如拜小诸侯,可见其读书风趣,可见其主人翁的读书精神,这与“拥书如坐小朝廷”是大不一样的哦。

另从此联也可以看出老郑很喜欢身体力行地种一些竹子,可见其懂得享受山居生活。

在郑板桥的联作中,如述贫一联:“人贫双月少;衣破半風多”,自嘲一联:“顿餐不离盏;书画伴终身”,如杂题“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如题四川青城山天师洞“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如题赠"烹茶活火还温水;洗砚余波好灌花",如自题“醉题蕉叶成诗稿;闲折花枝当酒筹”等等,无一不透露着这位诗书画三绝的雅士风范和生活情趣。

五。

格言联璧观郑板桥的自题联,仿佛走进格言联璧大观,许多自题都是自律格言,读书格言,处世格言,警示格言,作文格言,养生格言。

在未读老郑联作总集时候,我们已经知道老郑"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等几幅流传至今的格言作品,也正是如此的格言魅力,体现了其联作无一不新的风格。

自题才短自知能事少;礼疏常觉慢人多。

此上联可见郑板桥的自谦,郑的诗书画三绝,已经是扬州八怪之首,仍谦虚自己才短。

下联读来却仿佛是郑板桥的为官之道,不巴结不阿谀,不走官场的那一套,所以才自省自廉自揶揄,由此可见其官风刚正。

这在其题潍县衙门联:“黑漆衙门八字开;有钱没理莫进来。

”可解读当时官场的黑暗,自题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

此联可见读书之认真,从怀疑到领悟,方见学问的长进,下联如“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解读。

自题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

此联极是读书之道,颇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写照,可为中庸。

郑板桥有一至理名言:“难得糊涂”又或可解读三分。

自题除却诗书无可好;独有山水不能怜。

此联可见爱书人的风度,以书为癖好,纵然“两间东倒西歪屋”时候仍是诗书好,纵然“乌纱掷去不为官”时仍是诗书好,而且其乐在“官到闲时更读书”。

郑板桥又是终身读书、终身学习的榜样。

另一联自题“身无半亩,心通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也说明其爱读诗书精神,正是“书有未曾经我读”。

自题过眼寸阴求日益;关心百姓祝年丰。

上联是古人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珍惜光阴,这是老郑对自己的勉励。

下联表达了板桥对老百姓生活的关心,希望年年都是丰收年,老百姓能过上安定富裕的生活。

正如“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在郑板桥的联作中自题类格言作品占总作品的三分之一,体现了其人格魅力。

其它格言联如“茶亦醉人何必酒;花还耐寒况于松”,如“栽培心上地;涵养性中天”,如“性溶海月波常静;身露金凤树不凋”,如“富于笔墨穷于命;老在须眉志在心”等等,都可久味。

六。

擅长技巧郑板桥的对联作品常不拘一格,不落窠臼,所以在技巧上也有声有色。

如“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就是拟人咏物之佳作,如“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也是拟人化对联之佳作。

另自题“风吹柳絮为狂客;雪逼梅花做冷人”亦是如此。

在老郑的联作中,还有些被潜移默化为民间对联故事的的技巧作品。

嘲某势力僧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

此联可见叠字之功效,仿佛主客之间的争锋对话。

某教书先生告某东家不付酬金,郑板桥以联试其才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此联见数字词运用和方位词运用的技巧。

赠邻居打铁工人两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千锤百炼人。

此联见成语运用的巧妙,切人切事情。

咏集市贸易南商行、北商行、南北商行通南北;东集市、西集市,东西集市卖东西。

这副对联嵌东、西、南、北四字,形象地表达了商行、集市的贸易功能。

用现代商业的观点看,商行、集市其实就是物品的集散和流通。

本对联巧妙利用南北、东西的双关意,表现出板桥技巧的特色。

斥武英殿和尚联利欲除刀,凡尘半点不染;(秃)金炉剥火,锁住意马心猿。

(驴)赏析:这副拆字联为骂一黑心和尚而写,,拆拼为“秃驴”,可见拆字手段。

郑板桥的撰写对联技巧还体现在对仗上,如题浙江余姚严子陵钓台“先生何许人,羲皇以上;醉翁不在酒,山水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