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5课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苏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第5课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作家。出生在顿河维申斯克镇,他仅受过4年教育,靠自学成才,是顿河哥萨克地区多姿多彩的生活给予了后来成为作家的肖洛霍夫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他的创作,继承和发展了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优良传统。

作品

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浅蓝的原野》,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被开

垦的处女地》《他们为祖国而战》,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等。

评价

他的创作构成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是贯穿从孕育诞生到解体前不久整个苏维埃时代百年历程的宏伟篇章。他在苏联叙事文学中开创了悲剧史诗的艺术先河。1965年,因其“在描写俄国人民生活各历史阶段的顿河史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力量和正直品格〞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人物轶事

传世之作引发争议

1926年肖洛霍夫开始构思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经过14年的时间,小说四卷本分别于1928、1929、1933、1940年出版。小说记述了自1914年开始的政治大风暴对一个哥萨克村镇和一户哥萨克人家的猛烈冲击。从一开始,小说就很受欢迎,再版达百次之多,并被译成60多种语言。这部小说空前的销售量虽然可以说明读者对它的推崇和热爱,但也正是由于这部小说,肖洛霍夫受到了来自不同方面的攻击。第一次发生在小说第一卷出版之后,有人散布谣言,说该书是一部抄袭之作。

1999年,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手稿面世,谣言不攻自破了。

对肖洛霍夫的第二次攻击是政治上的,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在斯大林对语言改革甚感兴趣的阶段,肖洛霍夫使用哥萨克人的简洁语言自然要受到当局的审查。他前几部作品的语言比后面几部带有更多的地方色彩,因而也更粗犷有力。但经过苏联有关方面严格的删削,1953

年再版时小说的语言便苍白无力了。而且,每一阶段的审查都延迟了肖洛霍夫作品的出版。

(一)背景链接

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肖洛霍夫作为随军记者耳闻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人民的苦难、战士的英勇。同时,肖洛霍夫更深入地思考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痛苦。本文发表于1956年,当时卫国战争结束已经10年,战争结束时肖洛霍夫遇见过一位家破人亡的军人,根据他讲述的不幸遭遇,构思成小说。小说从战争给人带来的苦难和心灵的创伤的角度来写,对战争进行反思,开拓了战争文学的新领域,引起了强烈反响,被称为当代苏联文学新浪潮的开篇之作。节选部分写了索科洛夫从俘虏营逃回后的经历。

(二)博览悦读

从索科洛夫的眼泪读《一个人的遭遇》

小说的节选部分先后描写了主人公索科洛夫的三次“泪〞,仔细研读这“泪〞中前后的

文字,一个坚韧异常而又充满温情的硬汉形象便跃然纸上。

索科洛夫的第一次“泪〞,是面对他死去的儿子阿拿多里。索科

洛夫从德军俘虏营里成功逃脱,他最想的便是与家人团聚,那是他在

俘虏营里常有的梦想:“我会回来的〞,“我〞和家人“又会在一块儿

的〞。战争的风暴连根摧毁了他“多年来慢慢经营〞起来的“家〞。

那“荒凉〞、那“寂静〞,写满着的是:家破人亡。好在三个月之后,他有了儿子阿拿多里的消息。这消息无疑让索科洛夫阴霾笼罩的内心世界透出了一些光亮,这光亮温暖着他的心。为此,他有了一个梦想:“等到战争一结束,我就给儿子娶个媳妇,自己就住在小夫妻那儿,干干木匠活儿,抱抱孙子。〞可就是这简单而朴实的梦想,很快又被现实的车轮碾碎。就在胜利的那一天,阿拿多里却被一个德国狙击兵打死了。面对着长大了却阴阳相隔的儿子,索科洛夫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战争先是让索科洛夫失去了妻子和女儿,这本已让他痛不欲生,而现在儿子的牺牲更是埋葬了他“最后的欢乐和希望〞,熄灭了他内心深处最后的一丝亮光。泪已流“干〞,心已“枯〞死,透出纸背的是人物极度的悲痛和绝望的忧郁。

第二次“泪〞,是索科洛夫在异乡城市偶遇凡尼亚时流出的。最先出现在索科洛夫眼里的凡尼亚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小雏儿〞,只能到处流浪。白天他“在茶馆附近靠人家给他的东西过活〞,夜里他“走到哪儿,睡到哪儿〞。他还完全是一个小孩子,可生活的不幸,让

他“已经学会叹气了〞。“难道他也应该来这一套吗?〞索科洛夫追问着自己的心,让他那“被忧伤压得像石头一样〞的心变软了。于是,“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我就一下子打定主意:‘我们再也不分开了!我要领他当儿子。’〞“泪〞是热的,冷的心也随之融化,变得“轻松和光明些了〞。当凡尼亚“扑在我的脖子上,吻着我的腮帮,嘴唇,前额〞,“响亮而尖利〞地叫着“爸爸!我的亲爸爸!〞时,索科洛夫的眼里更是“蒙上了雾〞。这样的“泪〞不但显示出一种人性的美,还寄托了人物对未来的希望。

索科洛夫的第三次“泪〞,是与他的梦连在一起的。自从收养了凡尼亚后,索科洛夫的心里就有了一个念想:将孩子养大,送他进学校。可当他意识到备受战争折磨摧残的自己似乎已经站在了死亡的门前时,“我的心震荡得厉害,得换一个活塞了〞,“我怕有一天会在睡着的时候死去〞。他“怕〞那样会“吓坏〞了凡尼亚,他更“怕〞自己的念想落空,使得凡尼亚失去了庇护,再一次沦落为孤儿到处流浪。因此,一旦夜深人静,那白天“表现〞出来的坚强褪去之后,索科洛夫便会在不知不觉中舔舐心灵深处的累累伤痛,泪水自然也就会夺眶而出。索科洛夫毕竟是一个硬汉,尽管这充盈着对死去亲人的怀想,贮满着对凡尼亚未来担忧的“泪〞,让他不堪重负,但他还是承载着这些重压,慢慢地走向未来。未来虽然不可知,但更重要的是“走〞。这该是最为真实的人物的心性的流露。

索科洛夫的三次“泪〞,构成了人物独有的悲剧人生,“泪〞从“干〞到“热〞,再由“热〞而“浸〞,彰显出人物心路的一段历程。随着这一历程的铺展,索科洛夫这个独特的硬汉形

象便愈加丰满,他的个性特征也就愈加鲜明。

(一)读准字音

Ⅰ.单音字

(1)梗.概(ɡěnɡ) (2)邂逅

..(xiè hòu)

(3)勋.章(xūn) (4)吝啬

..(lìn sè)

(5)狙.击(jū) (6)瓦砾.(lì)

(7)嗜.好(shì) (8)雏.儿(chú)

(9)耽.搁(dān) (10)胡诌.(zhō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