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企划方案池州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58页) 精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池州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XX-2020年)

说明

上篇:背景分析篇

一、规划编制背景

(一)两部委的要求

20XX年初,国家商务部、建设部下发关于做好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商务和城乡规划部门制订完成新一轮的商业网点规划,并按法定程序上报市政府批准、发布施行。20XX年4月,国家商务部为了加强对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制订工作的指导,使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工作逐步规范化和标准化,制订与印发了《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

从上述通知与编制规范来看,新一轮的网点规划应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网点发展规模预测、空间结构布局、业态结构布局。

(二)城市的发展要求

“十一五”将是池州市高速发展的五年,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完善的对外立体交通网络即将形成。贯穿池州、东接上海、西连武汉的沿江高速公路和北连合肥、南通杭州的合黄高速公路即将通车,东接上海、西达重庆的沿江铁路大动脉----铜九铁路安徽段也在建设之中,连接安庆与池州的安庆长江大桥已于20XX年底建成通车,加之正在筹建的九华山旅游机场,这些都将使池州市的发展优势和潜力得到巨大的体现。

除了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CEPA的实施和WTO保护期限的临近,国内外竞争愈加激烈,第三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愈加严峻。新时代、新形势对池州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对商业网点的布局和发展作出前瞻性的规划。为此,编制本轮《池州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XX—2020年)势在必行。

二、池州市域概况

(一)地理位置

池州市位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北临浩荡长江,南接雄奇黄山,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历史沿革

池州市有两千多年的建县史。唐代以来多为州、军、路、府治之地(府治称池州)。公元前109年设石城县,三国名将黄盖曾任石城长。公元599年易名为秋浦县。公元926年,梁昭明太子萧统在城西编纂《昭明文选》期间,食贵口鳜鱼,盛赞“水好鱼美”,封为“贵池”,遂改秋浦县为贵池县。

1949年4月县境解放后,贵池县属皖南区池州专区。1952年1月30日,属安徽省安庆专区。1965年7月,属安徽省池州专区。1980年元月再次属安徽省安庆地区。1988年8月国务院批准安徽省调整安庆地区行政区划,复置池州地区,同时改贵池市,属池州地区,其辖境不变。199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同年被评为全省宏观经济效益“十佳”县市之一,并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2001年地改市,池州地区改为池州市,同时改贵池市为贵池区,属池州市。

(三)人口、面积

池州市现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九华山风景区,总面积8272平方公里,总人口156.3万,其中,20XX年主城区城市现状人口约18.4万人,主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9.6平方公里。

(四)历史文化

池州文化积淀深厚。自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设立州府建制以来,池州已有1380多年历史,其间人文荟萃,佳话频传。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三上九华、五游秋浦,写下了数十首赞美池州山水的不朽诗篇;晚唐诗人杜牧在任池州刺史时写下的《清明》诗,被后人称作千古绝唱,也使池州杏花村名播青史、蜚声中外;此外,还有陶渊明、白居易、苏轼、王安石、包拯、文天祥、岳飞、朱熹、陆游、李清照等许多文人雅士也曾徜徉在池州山水之间,留下了数千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被称作"千载诗人地"。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九华山,千百年来,古刹林立,飞阁流丹,香烟缭绕,修持佛法,享有"莲花佛国"之称。始于母系社会的贵池傩戏被誉为"戏剧活化石"。

(五)自然资源

池州市自然山水资源丰富,风光秀丽,同时人文景观众多,城市北临长江,四周群山环绕,环境清幽。平天湖与齐山交相辉映,优美宜人。池州市位于长江旅游带,又是华东地区“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和皖南水道旅游开发的重点地区,有较好的区位条件。相较周边的芜湖市、安庆市、铜陵市、马鞍山市,池州市具有更加丰富的旅游资源。

保护好这片自然景观基质,并充分展示其自然形态的魅力,是体现池州城市自然景观特色的重要主题。将池州市建设成为一个保持鲜明的自然山水特色的园林城市,是当前城市保护和未来发展的双重需要。全市气候温暖湿润,江河水系发达,森林覆盖率高达56%。生态建设已创下四块国家级品牌:全国第一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地方试点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试点地区、中美联合社区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

池州资源丰富、物产众多。这里自古就是江南“鱼米之乡”,水域广阔,沃野千里。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食秋浦河鱼,称赞水好鱼美,遂封秋浦为贵(鳜)池。鳜鱼、青虾、螃蟹、淡水珍珠等特种水产养殖如今在池州渐成气候。池州盛产水稻、棉花、油料、竹木、茶叶、蚕茧等农副产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棉、优质棉、出口茶叶、蚕丝绸和速生丰产林基地。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仅中药材就有1300多种。探明具有一定储量的矿藏有40余种,其中铅、锌、锑、锰等有色金属矿藏的储量居安徽省首位,金银储量可观,优质方解石、白云石、石英砂等非金属矿藏尤为丰富。

(六)社会经济

近年来,池州市通过大力实施开放型经济带动战略,加速调整产业结构,地方经济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20XX年,市委、市政府在宏观调控中把握机遇,在把握机遇中加快发展,全市经济在上年较高的平台上再创新高,呈现出运行稳、质量高、增长快的发展态势。不仅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奋斗目标,而且创下了近十年来最好成绩,谱写了新的篇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新的基础。

1、经济高速增长,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20XX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10.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增幅为1997年来最高水平。与此同时,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加强。从经济运行周期分析,“十五”时期累计实现生产总值400多亿元,年均递增达到10.5%,高于“九五”时期年平均增长7%的3.5个百分点,比“九五”时期累计实现生产总值增加了130多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4832元,提高到20XX年的7062.0元,年平均增长9.5%,以现行汇率折算,人均生产总值已接近1000美元。这种经济运行态势表明,在宏观调控政策下,池州经济在平稳中实现了微调,有效地避免了经济增长的大起大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持续增长的周期得以进一步延续。

2、三次产业发展良好,协调性进一步改善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10.18亿元,增长13.3%,增幅比去年同期高0.1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