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1. 运动的描述与描绘- 运动的定义:位置变化的现象。
- 描述运动的要素:位置、时间、路径。
- 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平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
- 运动的描述方法:图象法、数学方法等。
2. 速度与加速度- 速度的概念: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计算方法。
-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速度是位移的导数。
- 加速度的概念: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
- 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加速度是速度的导数。
3. 速度与位移的图象关系- 位移-时间图象的特点和表示方法。
- 速度-时间图象的特点和表示方法。
- 速度-时间图象与位移-时间图象的关系。
4. 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表述: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将保持不变。
- 惯性的概念:物体保持原有状态的性质。
- 惯性与质量的关系: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5. 牛顿第二定律与力-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表述: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 力的概念:导致物体发生变化或状态改变的原因。
- 力的计量单位:牛顿(N)。
- 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6. 牛顿第三定律与作用-反作用-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和表述:任何作用力都与一个相等大小、作用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相对应。
-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和关系:成对作用,力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对象不同。
以上是高一物理必修一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希望能够帮到你!。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通用10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通用10篇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篇一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0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_o2+V_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_t-V_o)/t以V_o为正方向,a与V_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_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_t-V_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2)自由落体1、初速度V_o=02.末速度V_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_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1、位移S=V_ot–gt2/22.末速度V_t=V_o–gt(g=9.8≈10m/s2)3、有用推论V_t2-V_o2=-2gS4.上升高度H_max=V_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_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笔记总结篇二研究静摩擦力1.当物体具有相对滑动趋势时,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叫做静摩擦,这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通用18篇)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通用18篇)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第1篇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过程与方法围绕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联系实际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同学们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时刻和时间间隔基本知识(1)时刻是指某一瞬间,时间间隔表示某一过程.(2)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来表示,时间用线段来表示.(3)在国际单位制中,表示时间和时刻的单位是秒,它的符号是思考判断(1)时刻和时间间隔都是时间,没有本质区别.(×)(2)飞机8点40分从上海起飞,10点05分降落到北京,分别指的是两个时间间隔.(×)(3)20__年10月25日23时33分在西昌成功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25日23时33分,指的是时刻.(√)探究交流时间的常用单位有哪些?生活中、实验室中有哪些常用的计时仪器?【提示】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常用单位有分钟、小时,还有年、月、日等.生活中用各种钟表来计时,实验室和运动场上常用停表来测量时间,若要比较精确地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有时需要测量和记录很短的时间,学校的实验室中常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来完成.二、路程和位移基本知识(1)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2)位移①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②定义: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③大小:初、末位置间有向线段的长度.④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思考判断(1)路程的大小一定大于位移的大小.(×)(2)物体运动时,路程相等,位移一定也相等.(×)(3)列车里程表中标出的北京到天津122km,指的是列车从北京到天津的路程.(√)探究交流一个人从北京去重庆,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飞机,还可以先乘火车到武汉,然后再乘轮船沿长江到重庆,如图所示,则他的运动轨迹、位置变动、走过的路程和他的位移是否相同?【提示】他的运动轨迹不同,走过的路程不同;他的位置变动相同,位移相同.三、矢量和标量基本知识(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力等.(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质量、时间、路程等.(3)运算法则两个标量的加减遵从算术加减法,而矢量则不同,后面将学习到.思考判断(1)负5m的位移比正3m的位移小.(×)(2)李强向东行进5m,张伟向北行进也5m,他们的位移不同.(√)(3)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探究交流温度是标量还是矢量?+2℃和-5℃哪一个温度高?【提示】温度是标量,其正、负表示相对大小,所以+2℃比-5℃温度高.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第2篇第一章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大全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一、知识点(一)曲线运动的条件:合外力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二)曲线运动的研究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法则)(三)曲线运动的分类:合力的性质(匀变速:平抛运动、非匀变速曲线:匀速圆周运动)(四)匀速圆周运动1受力分析,所受合力的特点:向心力大小、方向2向心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文字、定义式)3向心力的公式(多角度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五)平抛运动1受力分析,只受重力2速度,水平、竖直方向分速度的表达式;位移,水平、竖直方向位移的表达式3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五)离心运动的定义、条件二、考察内容、要求及方式1曲线运动性质的判断:明确曲线运动的条件、牛二定律(选择题)2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动态变化:熟练掌握匀速圆周运动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选择、填空)3匀速圆周运动中物理量的计算:受力分析、向心加速度的几种表示方式、合力提供向心力(计算题)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分运动与和运动的等时性、等效性(选择、填空)4平抛运动相关:平抛运动中速度、位移、夹角的计算,分运动与和运动的等时性、等效性(选择、填空、计算)5离心运动:临界条件、静摩擦力、匀速圆周运动相关计算(选择、计算)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受力分析1、受力分析:要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所处的环境(与多少物体接触,处于什么场中)和运动状态着手,其常规如下:(1)确定研究对象,并隔离出来;(2)先画重力,然后弹力、摩擦力,再画电、磁场力;(3)检查受力图,找出所画力的施力物体,分析结果能否使物体处于题设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否则必然是多力或漏力;(4)合力或分力不能重复列为物体所受的力.2、整体法和隔离体法(1)整体法: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隔离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系中假想地隔离出来,只分析该物体以外的物体对该物体的作用力,不考虑物体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 力学基础- 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
-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的作用)、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
- 力的合成与分解:矢量加法与减法;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 功与能:功的定义、功与能的关系;动能定理、势能。
2. 运动学-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 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 抛体运动: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的规律。
- 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向心力。
3. 动力学- 重力:地球表面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 摩擦力: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摩擦力与正压力的关系。
- 弹性力:胡克定律,弹性限度。
- 流体力学:伯努利方程,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4. 能量守恒与转化-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 机械能守恒:在没有非保守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 能量转化: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
5. 振动与波动- 简谐振动:振幅、周期、频率、角频率。
- 阻尼振动:振幅随时间逐渐减小的振动。
- 波动: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横波与纵波。
- 干涉与衍射:波的叠加原理,干涉现象,衍射现象。
6.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
- 光的反射:平面镜、球面镜的成像规律。
- 光的折射:斯涅尔定律,透镜成像规律。
- 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
7. 电磁学初步- 静电场: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
- 电流与电阻:欧姆定律,电阻定律。
- 磁场:磁感应强度,磁通量,安培环路定理。
-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8. 热学基础- 温度与热量:温度的概念,热量的传递方式。
-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在热力学中的应用。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理想气体状态的方程。
- 热机:热机的工作原理,效率的计算。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认识运动机械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运动的特性包括普遍性、永恒性和多样性。
参考系是指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选取参考系是自由的。
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是指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
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理想化模型是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第二节时间位移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打点记时器是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
电火花打点记时器采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采用电磁打点。
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
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在物体相对滑动的过程中,会产生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根据公式f=μN(其中μ为动摩擦因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N成正比。
动摩擦因数μ与相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且0<μ<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与其接触面相切。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4篇)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力重力弹力摩擦力1、力: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
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
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3、弹力:(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①接触;②形变。
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
(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4)大小:①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____计算,②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4、摩擦力:(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3)摩擦力的大小:①滑动摩擦力:说明: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②静摩擦: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0<f静fm<p="">(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静摩擦力的具体数值可用以下方法来计算:一是根据平衡条件,二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4)注意事项: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6篇)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力的合成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力是矢量,其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一条直线上两力合成,在规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数运算。
(3)互成角度共点力互成的分析②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
③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共点力才能合成(同时性和同体性)。
④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
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已知两分力求合力有唯一解,而求一个力的两个分力,如不限制条件有无数组解。
要得到唯一确定的解应附加一些条件:①已知合力和两分力的方向,可求得两分力的大小。
②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可求得另一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③已知合力、一个分力F1的大小与另一分力F2的方向,求F1的方向和F2的大小:若F1=Fsinθ或F1≥F有一组解若F>F1>Fsinθ有两组解若F<fsinΘ无解<p="">(3)在实际问题中,一般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或处理问题的方便需要进行分解。
(4)力分解的解题思路力分解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接着就转化为一个根据已知边角关系求解的几何问题。
因此其解题思路可表示为:必须注意:把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仅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不能认为在这两个分力方向上有两个施力物体。
矢量与标量既要由大小,又要由方向来确定的物理量叫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标量矢量由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算;标量用代数方法运算。
一条直线上的矢量在规定了正方向后,可用正负号表示其方向。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二)一、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2.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3.质点: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归纳一、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1. 力的定义与分类- 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能够使物体的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 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2.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点,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
-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
3.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置的变化量。
- 加速度:物体速度的变化率。
4.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二、力与运动的关系1. 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的运动。
-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2. 曲线运动- 圆周运动:物体沿圆周路径的运动。
- 离心运动与向心运动:圆周运动中,物体因向心力不足或过多而产生的运动。
3. 力的平衡与不平衡- 力的平衡:物体所受合力为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力的不平衡: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功、能和功率1. 功- 功的定义:力与力的方向上位移的乘积。
- 功的计算:功 = 力× 位移× cosθ(θ为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2. 能- 动能: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因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 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的总和。
3. 功率- 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 功率的计算:功率 = 功 / 时间。
四、简单机械1. 杠杆原理- 杠杆:固定点(支点)的硬棒,用于放大力的作用。
-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 动力臂 = 阻力× 阻力臂。
2. 滑轮系统- 滑轮:固定在轴上的轮,用于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 定义:有质量但不存在体积与形状的点。
- 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能忽略,物体可以看成质点。
1.2 参考系- 定义: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定做为参考、假定为不动的其他物体。
- 选择:一般情况下,选择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1.3 位置、位移和路程- 位置:物体所在的空间位置。
- 位移: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矢量。
- 路程: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标量。
1.4 速度和平均速度- 速度: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矢量。
- 平均速度: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
1.5 加速度- 定义: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矢量。
- 表达式:a = Δv/Δt第二章:力和运动2.1 力的概念- 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分类:接触力(如弹力、摩擦力)、非接触力(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
2.2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 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F = ma,其中F为合外力,m为质量,a为加速度。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3 摩擦力- 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 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2.4 重力-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 表达式:F = mg,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约为9.8 m/s²。
第三章:能量与动量3.1 功和能量- 功:力与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的乘积。
- 能量:物体对外做功的能力。
3.2 动能和势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3.3 动量和冲量- 动量: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矢量。
- 冲量: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1向心加速度(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rω^2=v^2/r说明:a就是向心加速度,推导过程并不简单,但可以说仍在高科里奥利加速度科里奥利加速度中生理解范围内,这里略去了。
r是圆周运动的半径,v是速度(特指线速度)。
ω(就是欧姆的'小写)是角速度。
这里有:v=ωr.1.匀速圆周运动并不是真正的匀速运动,因为它的速度方向在不断的变化,所以说匀速圆周运动只是匀速率运动的一种。
至于说为什么叫他匀速圆周运动呢?可能是大家说惯了不愿意换了吧。
2.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总是指向圆心,即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只是不断地改变着速度的方向。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2A.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知道外力迫使它改变之中状态为止。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外力。
4.惯性的定义:物体的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5.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6.惯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
B.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2.表达式:F=ma(1)定律的表达式虽写成F=ma,但不能认为物体所受外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2)式中的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力?当然如果F是某一个力或某一方向的分量,其加速度也是该力单独产生的或者是在某一方向上产生的3.注意(1)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则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这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则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这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3)如果合外力不变(恒定),则加速度也不变(恒定),这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能够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 力的计算: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单位进行表示。
力的计算公式为F = m * a,其中F表示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 合力:多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以合成一个力,称为合力。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如果合力为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加速度的大小与合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即F = m * a。
-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两物体的不同部分上。
二、机械能和能量守恒- 功:力作用在物体上造成的效果,用能力乘以位移来表示。
- 功的计算:功的计算公式为W = F * s * cosθ,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的大小,s表示位移,θ表示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 功的单位:功的单位是焦耳(J)。
- 机械能: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之和,称为机械能。
- 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有在不受其他非弹性因素(如摩擦力)影响时,机械能才守恒。
- 动能: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动能的计算公式为K = (1/2) * m * v^2,其中K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质量,v表示物体速度。
- 势能:物体由于其位置和状态的不同而具有的能量,可以分为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三、功、能量和动量的定量关系- 动量:物体运动时具有的特性,是物体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动量的计算公式为p = m * v,其中p表示动量,m表示物体质量,v表示物体速度。
- 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零时,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 冲量:力作用时间的乘积,表示力对物体的作用量。
冲量的计算公式为J = F * Δt,其中J表示冲量,F表示力的大小,Δt表示力作用时间。
- 动量定理:物体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运动的描述。
1. 质点。
-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 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例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可视为质点;研究地球自转时,不能将地球视为质点。
2. 参考系。
- 定义: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 性质: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汽车为参考系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考系是运动的。
3. 时间和时刻。
-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如第2s末、第3s初等。
- 时间: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表示,如前2s、第2s内等。
4. 位移和路程。
- 位移: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其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 路程:是标量,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5. 速度。
- 平均速度:定义为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 (Δ x)/(Δ t),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当Δ t趋近于0时,平均速度就趋近于瞬时速度。
- 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
6. 加速度。
-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即a=(Δ v)/(Δ t),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 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 速度公式:v = v_0+at,其中v_0为初速度,v为末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 位移公式:x = v_0t+(1)/(2)at^2。
- 速度 - 位移公式:v^2 - v_0^2=2ax。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归纳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1、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G=6.67xN? m2/kg22、适用条件:可作质点的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若是两个均匀的球体,r应是两球心间距。
(物体的尺寸比两物体的距离r小得多时,可以看成质点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中心天体质量M,天体半径R,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g)(1)万有引力=向心力(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作圆周运动时)(2)重力=万有引力地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 mg=Gg=G9.8m/s2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 mg=Gg=G<9.8m/s24、第一宇宙速度一-一在地球表面附近(轨道半径可视为地球半径)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卫星的线速度,在所有圆周运动的卫星中线速度是的。
由mg=mv2/R或由==7.9km/s5、开普勒三大定律6、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7、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计算环绕速度8、大于环绕速度的两个特殊发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含义)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第一节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认识形变1.物体形状回体积发生变化简称形变2.分类:按形式分:压缩形变、拉伸形变、弯曲形变、扭曲形变按效果分:弹性形变、塑性形变3.弹力有无的判断:1)定义法(产生条件)2)搬移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不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3)假设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弹性与弹性限度1.物体具有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弹性2.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3.如果外力过大,撤去外力后,物体的形状不能完全恢复,这种现象为超过了物体的弹性限度,发生了塑性形变探究弹力1.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绳子弹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饺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高一物理知识点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选13篇)
高一物理知识点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选13篇)高一物理知识点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1篇匀变速直线运动1、速度Vt=Vo+at位移s=Vot+at?/2=V平t= Vt/2t有用推论Vt?-Vo?=2as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中间位置速度Vs/2=√[(Vo?+Vt?)/2]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动力学(运动和力)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超重:FN>G,失重:FN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高一物理知识点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2篇考点1: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平衡状态的定义:如果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物理高一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7篇
物理高一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7篇【一】1、质点:(1)没有外形、大小且有质量的点(2)质点是一个抱负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3)一个物体是否能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所讨论的问题中物体的外形大小和物体上各局部运动状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视的次要因素,要详细问其详细分析。
2、加速度(A)(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转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转变量跟发生这一转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样,则质点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即v=s/t。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假如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四周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4、匀速直线运动(A)(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假如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依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一样,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高一物理必修一学问点总结篇二曲线运动1、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物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已知当物体受到合外力F作用下,在F方向上便产生加速度a)(1)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一样,则物体做直线运动;(2)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不同,则物体做曲线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漫长的学习生涯中,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认识运动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参考系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第二节时间位移时间与时刻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
(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
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
单位是m/s。
v=s/t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
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第五节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a=(vt—v0)/t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5.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
6.速度是状态量,加速度是性质量,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大小程度)是过程量。
第六节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1.s-t图象是描述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曲线。
(不反映物体运动的轨迹)2.物理中,斜率k≠tanα(2坐标轴单位、物理意义不同)3.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1.v-t图象是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岁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
(不反映物体运动轨迹)2.图象与时间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在t轴上方位移为正,下方为负,整个过程中位移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积的代数和。
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第一、二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记录自由落体运动轨迹1.物体仅在中立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
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
2.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常量,称为重力加速度(g)。
g=9.8m/s2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其大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vt2=2gs竖直上抛运动1.处理方法:分段法(上升过程a=-g,下降过程为自由落体),整体法(a=-g,注意矢量性)1.速度公式:vt=v0—gt位移公式:h=v0t—gt2/22.上升到最高点时间t=v0/g,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回落到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3.上升的最大高度:s=v02/2g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基本公式:s=v0t+at2/22.平均速度:vt=v0+at3.推论:1)v=vt/22)S2—S1=S3—S2=S4—S3=……=△S=aT23)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之比:S1:S2:S3:……:Sn=1:3:5:……:(2n—1)4)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之比:t1:t2:t3:……:tn=1:(√2—1):(√3—√2):……:(√n—√n—1)5)a=(Sm—Sn)/(m—n)T2(利用上各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6)vt2—v02=2as第四节汽车行驶安全1.停车距离=反应距离(车速×反应时间)+刹车距离(匀减速)2.安全距离≥停车距离3.刹车距离的大小取决于车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4.追及/相遇问题:抓住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满足的临界条件,时间及位移关系,临界状态(匀减速至静止)。
可用图象法解题。
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一节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认识形变1.物体形状回体积发生变化简称形变。
2.分类:按形式分:压缩形变、拉伸形变、弯曲形变、扭曲形变。
按效果分:弹性形变、塑性形变3.弹力有无的判断:1)定义法(产生条件)2)搬移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不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3)假设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弹性与弹性限度1.物体具有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2.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3.如果外力过大,撤去外力后,物体的形状不能完全恢复,这种现象为超过了物体的弹性限度,发生了塑性形变。
探究弹力1.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
绳子弹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倔强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并联:k=k1+k2第二节研究摩擦力滑动摩擦力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2.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作用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压力N(≠G)成正比。
即:f=μN4.μ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0<μ<1。
5.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与其接触面相切。
6.条件:直接接触、相互挤压(弹力),相对运动/趋势。
7.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与相对运动速度无关。
8.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9.计算:公式法/二力平衡法。
研究静摩擦力1.当物体具有相对滑动趋势时,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叫做静摩擦,这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物体所受到的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限度,这个最大值叫最大静摩擦力。
3.静摩擦力的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静摩擦力的大小由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外部受力情况决定,与正压力无关,平衡时总与切面外力平衡。
0≤F=f0≤fm5.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fm=μ0·N(μ≤μ0)6.静摩擦有无的判断:概念法(相对运动趋势);二力平衡法;牛顿运动定律法;假设法(假设没有静摩擦)。
第三节力的等效和替代力的图示1.力的图示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定量)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
2.图示画法:选定标度(同一物体上标度应当统一),沿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按比例画一线段,在线段末端标上箭头。
3.力的示意图:突出方向,不定量。
力的等效/替代1.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效果作用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可以相互替代,这个力称为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称为这个力的分力。
2.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替代,称为力的合成与分解。
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
合力和分力具有等效替代的关系。
3.实验:平行四边形定则:P58第四节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的线段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这两个邻边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一切矢量的运算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合力的计算1.方法:公式法,图解法(平行四边形/多边形/△)2.三角形定则:将两个分力首尾相接,连接始末端的有向线段即表示它们的合力。
3.设F为F1、F2的合力,θ为F1、F2的夹角,则:F=√F12+F22+2F1F2cosθtanθ=F2sinθ/(F1+F2cosθ)当两分力垂直时,F=F12+F22,当两分力大小相等时,F=2F1cos(θ/2)4.1)|F1—F2|≤F≤|F1+F2|2)随F1、F2夹角的增大,合力F逐渐减小。
3)当两个分力同向时θ=0,合力最大:F=F1+F24)当两个分力反向时θ=180°,合力最小:F=|F1—F2|5)当两个分力垂直时θ=90°,F2=F12+F22分力的计算1.分解原则:力的实际效果/解题方便(正交分解)2.受力分析顺序:G→N→F→电磁力第五节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共点力如果几个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该点不一定在物体上),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寻找共点力的平衡条件1.物体保持静止或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平衡状态。
2.物体如果受到共点力的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就叫做共点力的平衡。
3.二力平衡是指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平衡条件是这两个离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多力亦是如此。
4.正交分解法:把一个矢量分解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坐标轴上,利于处理多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矢量(力)作用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