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探究——浮力教案
幼儿园科学探究,浮力教案 幼儿园科学教育
幼儿园科学探究,浮力教案随着幼儿园教育的不断发展,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培养幼儿的观察、探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幼儿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而有关浮力的教学,是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给大家介绍一份幼儿园科学探究浮力教案,希望对广大幼儿园教师在科学教育方面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1. 认识浮力的概念,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规律;2. 观察、探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验探究意识。
二、教学准备1. 一些能够浮在水面上的小实验物品,如玩具橡皮艇、树叶等;2. 一盆水;3. 班级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具;4. 一份浮力教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能够浮在水面上的实验物品,向幼儿引入浮力的概念,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提出问题向幼儿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东西能够浮在水面上,而有的东西却会下沉?”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3. 实验探究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和探究一些小实验物品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感受浮力的存在。
4. 整理实验数据让幼儿整理实验数据,观察、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幼儿得出浮力的结论。
5. 拓展活动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拓展幼儿对浮力的理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6. 总结老师和幼儿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复习浮力的概念和实验结果,强化幼儿对浮力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探究、整理实验数据等方式,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实验教学法通过小实验,让幼儿亲身感受浮力的存在,加深对浮力概念的理解。
3. 故事教学法通过故事的讲解,拓展幼儿对浮力概念的理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中的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观察、整理实验数据、分析问题等;2. 评价幼儿在拓展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对故事的理解、游戏的参与等。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浮力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浮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活动,涉及教材《幼儿科学探索》第四章“水的世界”第三节“浮力小秘密”。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浮力的概念,探索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浮力的基本概念,知道浮力与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关。
2. 培养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表达、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浮力的概念,了解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究物体浮沉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浮力板、石头、塑料瓶、橡皮泥等),教学PPT。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浮力板,让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有的物体能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却沉到水底?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浮力的概念,引导幼儿思考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不同物体的浮沉现象,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4. 分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5. 巩固知识(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物体,让幼儿预测它们的浮沉情况,并进行验证。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拓展思考。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浮力小秘密2. 板书内容:浮力的概念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实验结果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物体,记录它们的浮沉情况,并思考原因。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物体浮沉的原因,如:密度、形状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让幼儿了解了浮力的概念和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观察与发现,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同时,可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制作浮力小船等,让幼儿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
幼儿园科学教案_浮力
幼儿园科学教案:浮力教案标题:探索浮力——幼儿园科学活动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浮力的基本概念,知道物体在水中会上浮或下沉的原因。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浮力的概念,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幼儿体验和理解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三、教学准备:1. 各种大小、重量不同的物品(如木块、石头、塑料玩具、水果等)。
2. 大盆子或者水槽,装满水。
3. 干净的毛巾和容器用来收集湿物品。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展示一些物品,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物品放入水中会怎么样?”引导幼儿进行猜测和讨论。
2. 实验操作:让幼儿逐一将物品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哪些物品会上浮,哪些物品会下沉。
3. 解释浮力:教师解释浮力的概念,即水对物体向上的推力,并简单说明物体的浮沉与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有关。
4. 分组活动: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尝试改变物品的形状或组合,观察浮力的变化。
5. 总结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发现和理解,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五、教学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或户外继续进行浮力的探索,例如观察不同类型的船如何利用浮力在水上行驶,或者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能漂浮的物体。
六、教学总结:本次科学活动,我们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了浮力的概念和影响浮力的因素。
希望小朋友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探索,发现更多关于浮力的有趣现象。
七、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度,以及他们对浮力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幼儿的分享和讨论,评估他们对浮力概念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
3. 在活动结束后,可以设计简单的测试或问卷,了解幼儿对浮力知识的掌握和记忆情况。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浮力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浮力教案经过对您提供的文本的深度编辑和优化,下面的文本将更符合人类书写的特征,减少了机械性和公式化,增进了自然语言的表达风格和情感色彩:教学内容概述:本课教材选取了《幼儿园科学探究》第四章“浮力”的内容。
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孩子们将有机会深入了解浮力的概念,认识不同物体浮沉的条件,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
教学目标设定:1. 使孩子们能够理解浮力的基本概念,并掌握浮力与物体体积、形状和密度的内在联系。
2. 通过观察和实验,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在合作分享的过程中,培养孩子们的良好性格和社交技巧。
挑战与关键点:重点:孩子们将通过实验亲身体验,学习和理解浮力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与物体属性之间的关系。
难点:孩子们将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浮力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这需要高度的观察和实验分析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包括精心设计的浮力实验装置,以及用于展示的视频播放设备。
学具则为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准备了个人实验包,包括塑料杯、白纸和彩色笔。
教学流程安排:1. 利用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入课题,如船只的漂浮和气球的升空,以此激发孩子们对浮力现象的好奇心。
2. 引导孩子们进行一系列浮力实验,鼓励他们自己动手,观察和记录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3. 通过视频动画生动讲解浮力的科学原理,帮助孩子形象地感知浮力概念及其复杂性。
4. 分组讨论实验结果,鼓励孩子们分享观察到的现象,引导他们发现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5. 布置作业,让孩子们通过绘画和写作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构想:板书内容将涵盖浮力概念、浮力与物体属性之间的关系,以及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以清晰的图表和关键词的形式呈现,方便孩子们记忆和复习。
作业设计理念:实验报告将鼓励孩子们记录实验过程和心得,加深对浮力概念的理解。
手工作品将提供一个展示孩子们创造力和实验成果的平台。
科学《浮力》教学设计(优秀6篇)
科学《浮力》教学设计(优秀6篇)教学过程篇一一、感受浮力:1、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2、出示关于浮力的描述性定义: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板书:浮力。
3、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感受到水的浮力?4、出示教科书12面的浮力和重力示意图,讲解示意图的含义。
(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
)(设计说明: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浮力,是本课开始的基础。
教师要提供一些能浮的物品,让学生感受,为继续探索沉浮的秘密打下基础。
)二、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块的。
浮力:1、讨论怎样测量浮力: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是多大呢?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吗?2、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演示规范的测量方法,讲解注意的地方。
特别要讲清楚浮力的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页的示意图,理解浮力等于重力加拉力的道理。
(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
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3、学生测量泡沫塑料块浸人水中的浮力,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测量三种状况,分别把测量结果(拉力大小和排开的水量)记录在表格中。
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记录表(自重:牛顿)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拉力大小浮力大小排开的水量4、分析拉力、浮力和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得出:(板书)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三、测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块的浮力:1、教师出示三块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块或者三块不同大小的木块,让学生预测:如果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或者木块,完全浸人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吗?2、学生参照前一个活动的测量方法,独立自主完成测量,把测量结果填入记录表中,并分析浮力大小与体积大小之间的关系。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浮力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浮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领域,涉及教材的第三章《浮力小秘密》,具体内容包括浮力的基本概念、物体浮沉现象以及简单实验操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浮力的定义,知道浮力与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关。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物体浮沉的规律。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实验器材(如石头、塑料瓶、木块等)、水盆、水、教学PPT。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浮力实验,让幼儿观察并描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幼儿思考原因。
2. 新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讲解浮力的概念,让幼儿了解浮力与物体沉浮的关系。
举例说明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船只、救生圈等。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物体能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却沉到水底?”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动手操作,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引导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实验过程。
拓展讨论:如何让沉入水底的物体浮起来?六、板书设计1. 浮力小秘密2. 内容:浮力定义物体浮沉规律实验操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物品,找出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塑料瓶、泡沫板、气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浮力的概念和物体浮沉的规律。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自然界中的浮力现象,如树叶、果实等。
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精品教案《浮力》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精品教案《浮力》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水奥秘》中第三节《浮力》。
详细内容包括:浮力概念,浮力与物体在水中沉浮关系,以及影响浮力大小因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浮力概念,知道浮力与物体沉浮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表达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概念,浮力与物体沉浮关系。
难点:影响浮力大小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实验物品(石头、木块、塑料瓶、硬币等)、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物品、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让幼儿观察浮力演示器,引发他们对物体沉浮现象兴趣。
(2)请幼儿预测不同物体沉浮情况,并实际操作验证。
2. 讲解浮力概念(5分钟)(1)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幼儿理解浮力存在。
(2)用简单易懂语言向幼儿介绍浮力定义。
3. 探究浮力与物体沉浮关系(10分钟)(1)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沉浮情况。
(2)记录实验结果,引导幼儿发现浮力与物体沉浮关系。
4. 影响浮力大小因素(10分钟)(1)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不同大小物体浮力大小是否相同。
(2)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幼儿解影响浮力大小因素。
5. 例题讲解(5分钟)(1)出示例题:为什石头沉入水底,而木块能浮在水面上?(2)引导幼儿运用浮力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6.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物体在水中受到向上推力。
2. 浮力与物体沉浮关系:浮力>重力,物体浮在水面上;浮力<重力,物体沉入水底。
3. 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物体大小、形状、密度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观察家里物品,判断哪些能浮在水面上,哪些会沉入水底,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幼儿解浮力概念和浮力与物体沉浮关系。
幼儿园教案探索科学浮力实验
幼儿园教案探索科学浮力实验教案:探索科学浮力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浮力实验,让幼儿了解浮力的基本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二、实验材料1. 玻璃杯2. 水3. 平底容器4. 不同重量的物品(如铁钉、纸片、塑料球等)三、实验步骤及内容1. 向幼儿简单介绍浮力的概念,可通过与幼儿的日常经验联系,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
2. 将一个玻璃杯装满水,观察水面是否溢出杯口。
3. 取一些不同重量的物品,如铁钉、纸片和塑料球,逐个放入玻璃杯中,观察物体在水中的表现。
4. 解释物体在水中浮沉的原因,引导幼儿发现重物下沉,轻物上浮的规律。
5. 要求幼儿用自己的话解释浮力的概念和浮力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四、实验总结及延伸1. 引导幼儿总结浮力实验的结果,并对浮力的原理进行简单解释。
2.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船只可以浮在水面上,为什么气球可以飞翔等。
3. 鼓励幼儿提出更多关于浮力的问题,并帮助他们一起探索和解答。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浮力实验,幼儿能够亲身观察和体验到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加深对浮力的理解。
在引导幼儿总结和延伸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对于幼儿来说,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操作,也能够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注意力集中能力。
因此,这个实验对于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扩展阅读如果对浮力的基本原理感到好奇,可以进一步阅读关于浮力的科普文章,深入了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科学原理。
以上就是本次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如果还有其他需要,请随时告知。
浮力的教案
浮力的教案浮力的教案(15篇)浮力的教案1水的浮力是我们身边的科学,同时也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课题之一。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中华文化启蒙教育课程的特点以故事《文彦博取球》为载体设计了这个活动。
在活动中,将有关浮力的知识巧妙地贯穿于故事之中,以故事中的小朋友取皮球这一情境,启发幼儿动脑筋、想办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在设计过程中,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操作和观察,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幼儿主动去探索、去发现。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从小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活动目标:1.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习文彦博树洞取球的故事,能克服困难积极动脑解决问题。
2.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猜想与动手实验知道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3.技能目标:能尝试与同伴合作利用浮力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创造力目标:喜欢探索身边感兴趣的事物,能够大胆提问、大胆质疑激发创造灵感。
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熟悉《文彦博取球》的故事。
2.物质准备:课件、盛有水的大盆、塑料盆、贝壳、纸片、纸盒、太空棉、石子、铁钉、铁盘、塑料绳、丝带、海绵、木头、橡皮泥、乒乓球、大塑料桶、大平盘。
3.环境准备:创设《文彦博灌水取球》的故事环境、《平湖秋月》的音乐。
活动过程:一、出示图片引起兴趣,鼓励幼儿大胆猜想1.观察浮萍、浒苔的图片,了解自然界中一些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
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浒苔?浒苔是一种生长在海面上的漂浮植物。
这种植物生活在池塘中或是湖水中他的名字叫做浮萍。
2.出示各种物品图片,请幼儿猜想什么东西能浮起来,什么东西能沉下去?(1)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可以浮在水面上,有哪些物品可以沉到水底?(2)出示我的猜想以及浮沉等符号标志,请幼儿选择一种物品猜想它能浮在水片上还是能沉到水底,按标志选择相应的位置放好。
3.请每位幼儿选一种物品猜测它们能浮上来,还是能沉下去并根据标志选择合适的位置。
中班科学教案浮力的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浮力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探究》教材第四单元“水的世界”中的第二章“浮力小秘密”。
具体内容包括:浮力的定义、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简单浮力实验及观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实验,观察并描述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
难点:理解浮力的作用,观察并描述物体浮沉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实验器材(如石头、木块、塑料球等)、水、盆子、教学PPT。
学具: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浮力实验,如木块在水中浮起来,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原因。
2. 新知识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讲解浮力的定义,让幼儿了解浮力是什么。
2)介绍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轮船、救生圈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物体浮沉的实验,如石头和塑料球放入水中,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原因。
4.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浮力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浮力应用:轮船、救生圈等。
3. 物体浮沉现象:石头沉、木块浮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浮力现象,记录下来并说明原因。
答案示例:救生圈可以让人在水中浮起来,因为救生圈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2. 画一画:画一个利用浮力的物品,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表达和合作能力,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轮船、学习制作简易浮力实验器材等,提高幼儿对浮力的认识和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新知识讲解中浮力的定义和日常应用3. 例题讲解中的物体浮沉实验4. 随堂练习中的分组实验和记录5. 板书设计中对浮力的描述6. 作业设计中的观察记录和绘画任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的教学方法调整和实践活动安排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幼儿兴趣和好奇心的关键环节。
幼儿园科学探秘水里的浮力科学实验与教学案例
幼儿园科学探秘水里的浮力科学实验与教学案例一、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浮力;2.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和合作的能力;3.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兴趣。
二、实验材料:1.透明的容器;2.水杯;3.一些小玩具,如塑料的动物、石子等。
三、实验过程:1.引导幼儿观察容器内的水,并询问幼儿水是什么样的,具有什么特点;2.让幼儿将容器装满水,再将水倒掉;3.将一只小玩具放入容器内,观察玩具的动作;4.提问幼儿,为什么小玩具会浮在水上,引导幼儿在观察和实验中发现浮力的存在。
四、实验讨论:1.向幼儿解释浮力的概念,即物体放入水中会受到水的上升力,从而使物体浮起来;2.引导幼儿想一想,为什么有些物体可以浮在水上,有些物体不能;3.进一步解释,物体在水中会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重力和浮力;4.观察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差异,引导幼儿讨论造成差异的原因。
五、示范实验:1.准备一个玻璃球和一块棉花;2.让幼儿观察玻璃球和棉花的形状和材质;3.同时将玻璃球和棉花放入容器中,观察两者的浮力;4.提问幼儿,为什么玻璃球比棉花沉;5.解释,玻璃球比较重,所以下沉的力更大,而浮力相对较小;棉花比较轻,浮力相对较大,所以可以浮在水面上。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个实验,幼儿们通过观察、探索和实验的方式,认识到了水的浮力以及造成物体在水中浮沉的原因。
实验的过程体现了以幼儿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促使幼儿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们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适时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讨论,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浮力的教案(优秀9篇)
浮力的教案(优秀9篇)浮力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的方法,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2、了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成因。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教学准备1、前期幼儿经验:知道有些物品会浮于水面,有些物品会沉在水底。
2、人手一个鸡蛋、半杯温水、一根筷子、糖、盐、味精、水、抹布、脸盆。
3、大记录纸一张。
4、死海的录像。
重点难点重点:有序进行实验。
难点:了解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教学过程一、猜测沉浮的物品师:小朋友,你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对于幼儿答案中提到的有现成的,教师进行实验。
二、实验猜测1、提问:如果把鸡蛋放在水里是沉还是浮起来呢?2、教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解读。
3、当场把鸡蛋放进水里验证:鸡蛋沉入水底。
三、幼儿进行实验1、有什么办法能让鸡蛋浮起来?2、出示记录表,让幼儿猜测,并记录猜测结果。
3、把幼儿分成三组,一组给予盐、一组给予糖、一组给予味精,并告知幼儿。
四、揭示实验结果1、教师出示记录表,分别让不同实验的幼儿回答实验结果,并帮助幼儿进行记录。
2、教师进行实验:脸盆里装水加盐搅拌,鸡蛋浮起来3、实验后得出结论,放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鸡蛋浮起来。
五、拓展活动:死海的秘密提问:放了盐的水能让鸡蛋浮起来,那人可不可以浮起来呢?”教师播放PPT,介绍“死海的秘密”。
教学反思科学小实验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只是我们现在碍于幼儿园班级人数多,材料不够、操作不便等因素,使得这样的小实验不能很好的开展。
今天的活动,实验的材料也比较繁琐,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进行了分组实验的形式,给予不同小组不同的材料,汇总实验结果,这样不仅让每种可能都得到了验证,满足了孩子探索的欲望,同时也能清楚的'得到实验的结果。
中班科学浮力教案及反思
中班科学浮力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浮力小秘密》,详细内容涉及浮力的基本概念、简单实验观察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浮力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物体在水中浮沉的原因。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物体浮沉的原因。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让幼儿直观感受浮力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实验器材(如石头、木块、塑料瓶、气球等)、教学PPT。
学具:每组一套浮力实验器材,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讲述一个关于小熊洗澡的故事,引发幼儿对浮力现象的兴趣。
提问:“为什么有些东西能浮在水面上,有些东西会沉下去呢?”2. 新课导入(10分钟)通过PPT展示浮力实验,让幼儿观察并思考。
讲解浮力的基本概念,引导幼儿了解物体浮沉的原因。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石头、木块为例,讲解浮力对物体的影响。
分析为什么石头会沉下去,木块能浮在水面上。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引导幼儿思考:“你们还能想到其他浮力现象吗?”拓展讨论: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救生圈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浮力小秘密2. 板书内容:浮力的概念物体浮沉的原因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浮力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实验、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了浮力现象。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一个浮力实验,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易懂性。
水的浮力幼儿园教案
水的浮力幼儿园教案【篇一:水的浮力】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设计——水的浮力设计意图:孩子们在游戏及日常生活中,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走?为什么有些东西回会浮在水面而有些东西沉在水里?等等,为了使幼儿满足幼儿的的好奇心,在探索身边的的科学,接触沉与浮的现象,并对沉与浮的现象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因此设计了这个科学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1、让幼儿亲身体会,有的东西在水里沉,有的东西在水里浮,引起幼儿对沉浮现象的兴趣。
2、让幼儿知道,人们利用沉与浮的原理创造发明了船,造福人类3、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
活动准备:水、玻璃瓶、能沉能浮的各种物体如:(石子、铁钉、纸片、乒乓球、积木、空瓶子、钥匙、橡皮泥、树叶、小碗、磁铁、笔、)同一大小,同样颜色的铁球和皮球活动过程:一、创设情景。
幼儿听音乐进实验室,看到各种试验材料,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
二、实验幼儿尝试(1):谁沉谁浮请小朋友看盒子里有什么东西,请你把它们轻轻地放到水里,仔细观察,谁沉谁浮?幼儿尝试.得出结论:有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落(沉)入水底。
教师总结:象乒乓球、积木、空瓶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浮,象钥匙、橡皮泥、石子、钉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沉。
幼儿尝试(2)重沉轻浮同一个玻璃瓶放在水里,封口不装水时,浮在水面上,装满了水时,沉到水底下,这是为什么?(让幼儿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教师总结:不装水时,玻璃瓶子里有空气,空气很轻,所以就浮。
装满水时,瓶子里没有空气,所以就沉下去。
幼儿尝试(3)形状与沉浮同一个橡皮泥,把它揉成球状时沉到底下,把它做成船的形状时浮在水面上,这是为什么?(让幼儿做实验)回答。
教师总结:橡皮泥捏成船形,里面有空气同时受力面积变大了,所以就浮在水面上,团成球,没有空气,所以就沉到底。
幼儿尝试(5)教师提出尝试题:沉与浮在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应用?幼儿尝试回答:救生圈的应用、以及在轮船、潜水艇上的应用等。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浮力》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浮力》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第三节《浮力》。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浮力,了解浮力的作用;探索浮力与物体形状、材质的关系;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与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关。
2.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浮力与物体形状、材质的关系。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浮力与物体形状、材质的关系。
重点:掌握浮力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石头、木块、塑料球、橡皮泥等)、水、盆子、电子秤、记号笔。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有的东西会浮起来?2. 讲解浮力概念(5分钟)结合实践情景,讲解浮力的概念,引导幼儿观察浮力现象。
3. 实验活动(10分钟)(1)将不同形状、材质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其沉浮情况。
(2)记录实验结果,引导幼儿分析浮力与物体形状、材质的关系。
4. 例题讲解(5分钟)选取一个物体,如石头,让幼儿思考如何让石头浮起来。
5.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并进行实验验证。
六、板书设计1. 浮力概念2. 浮力与物体形状、材质的关系3. 实验结果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找一件物品进行浮力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1)物品的沉浮情况与浮力有什么关系?(2)如何改变物品的沉浮状态?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活动,让幼儿了解了浮力的概念和作用,培养了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鼓励幼儿继续探索浮力的奥秘,培养科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2. 浮力概念的讲解与理解3. 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的培养4.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1.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确保安全、易于操作,且能直观展示浮力现象。
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教案《浮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教案《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教材第四章《浮力》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探索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了解影响浮力的因素,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理解浮力的概念,了解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概念的理解,影响浮力的因素。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石头、木头、橡皮泥、塑料瓶等),水槽,水,教学PPT。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准备一个装有水的水槽,展示石头、木头、橡皮泥、塑料瓶等物体。
(2)提问:大家猜猜这些物体放在水里会发生什么现象呢?2. 探索浮力现象(10分钟)(1)请几名幼儿依次将物体放入水槽,观察浮沉现象。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物体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沉到水底?(3)讲解浮力概念,分析影响浮力的因素。
3. 例题讲解(5分钟)(1)出示一个塑料瓶,提问:为什么塑料瓶能浮在水面上?(2)通过讲解,使幼儿了解塑料瓶浮力来自于空气的推力。
4. 随堂练习(5分钟)(1)分发实验记录表,引导幼儿记录实验现象。
(2)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
(2)强调影响浮力的因素。
六、板书设计1. 浮力概念2. 影响浮力的因素3. 实验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物体,记录哪些物体在水中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
2. 答案:根据观察结果,记录浮起来的物体和沉下去的物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浮力现象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浮力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浮力是什么?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浮力是什么?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引言浮力是指固体或液体在液体中得到的向上的支持力。
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们对于浮力这一概念可能还不太熟悉,因此我们需要借助一些实验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浮力的知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适合幼儿园中班的科学教案。
实验一. 气球和飘流瓶实验材料:气球、3个透明塑料瓶、一些石头、水步骤:1.将一些石头放入两个透明塑料瓶内,并用水将其填满。
2.在第三个透明塑料瓶内注入足够的水,准备好一个已经吹好的气球。
3.将气球放在第一个塑料瓶顶部,放手后气球被浮力支持在水上。
4.再将这个气球放到第二个瓶子顶上,气球也会被支持。
5.将气球移动到第三个瓶子的顶部会发现气球沉入水中。
分析:这个实验中,气球在水面上浮起来,因为水的支持力可以支持气球的质量。
如果把气球移到水下,它将继续向上浮起来,但不会像在水面上那样浮起来。
这是因为气球所受到的浮力只相当于所在液体的重量,不足以抵消气球的重量。
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实验来让孩子们理解什么是浮力。
实验二. 贝壳,针和水实验材料:贝壳、针、深口碗、水步骤:1.先将一些水倒入深口碗中,并在水中放一些贝壳。
2.将贝壳压在水底与针轻轻接触。
3.当贝壳从针上脱落时,将发现它会漂浮起来。
分析:这个实验中,我们发现,当贝壳与针相连时,它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它会下沉。
但是,当有空气进入贝壳内部时,它的总密度会减小。
当密度不再大于水的密度时,贝壳就会漂浮在水面上。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让孩子们理解到一个物体浮起来需要满足的条件:它必须有一个比液体密度更小的平均密度。
实验三. 筐筒和盆子实验材料:不同大小的木块、一个大桶或水槽、一个绷带或类似的灵活材料。
步骤:1.将一个较大的篮筐沉入桶中,然后在筐中放入一些不同尺寸的木块。
2.加入足够的水,使木块沉在筐内。
3.将绷带围绕筐的边缘并系紧。
4.将筐反转到水中。
5.如果木块被绑得很紧,筐将沉入水中。
但是,如果绷带被放松,筐将升起并漂浮在水面上。
幼儿园小班浮力科学实验教案 幼儿园科学
主题:幼儿园小班浮力科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1引导幼儿了解浮力的概念和特点1.2培养幼儿实验观察和记录的能力1.3促进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二、实验材料2.1透明玻璃容器2.2水2.3各种不同重量和形状的物体(小球、小木块等)2.4磅秤2.5标尺2.6白纸三、实验步骤3.1准备工作3.1.1老师清楚地告诉孩子们今天的实验内容和目的3.1.2展示实验用的各种材料,并介绍它们的作用3.1.3组织幼儿听取实验注意事项,并保证实验的安全性3.2实验过程3.2.1老师向幼儿解释浮力的概念,并让幼儿观察水中物体的浮沉情况3.2.2引导幼儿用磅秤称出不同物体的重量,并记录在白纸上3.2.3让幼儿用水和透明容器进行实验,观察加入不同重量和形状的物体后水面的变化3.2.4引导幼儿进行实验记录,观察记录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3.2.5与幼儿一起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幼儿思考浮力的原因及其特点3.3实验总结3.3.1老师与幼儿一起回顾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结果并提出问题3.3.2鼓励幼儿描述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与老师一起进行讨论3.3.3引导幼儿向家长汇报实验情况,鼓励幼儿通过实验记录和图画的形式展示实验成果四、实验效果4.1在实验过程中,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掌握了浮力的概念和特点4.2提高了幼儿的实验观察和记录能力,培养了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4.3促进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增强了幼儿对浮力的理解和认识五、实验注意事项5.1幼儿在进行实验时,务必保持安静,遵守实验规则5.2幼儿在使用实验用品时,要特别小心,避免造成伤害5.3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和安全,及时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水渍六、延伸活动建议6.1将实验过程中记录的观察情况和实验结果,制作成实验记录本,让幼儿进行展示和分享6.2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浮力手工实验,增强幼儿对浮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6.3组织幼儿进行浮力相关的团体游戏,增进幼儿对浮力知识的记忆和应用七、家长配合建议7.1鼓励家长鼓励幼儿对科学进行探究和实践,营造家庭中的科学氛围7.2鼓励家长根据幼儿的实验情况与幼儿进行深入交流,积极关注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态度7.3在家庭中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和教具,让幼儿在家也能进行科学探究和实践结语:通过本次浮力实验,幼儿不仅认识了浮力的概念和特点,培养了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也为幼儿今后更深入的科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科学教案探索水下世界的浮力
幼儿园科学教案探索水下世界的浮力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探索,让幼儿了解浮力是什么,以及水对物体的浮力作用。
2.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幼儿团队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教具准备:1.透明塑料容器或水槽2.各种小玩具、水果、坚果等物体3.瓶装水或其他加重物体4.纸张和铅笔教学过程:引导:首先,老师可以和幼儿一起观察不同大小、形状和重量的物体在水中的表现,引发幼儿对浮力的好奇和思考。
1.探索浮力:-将透明容器或水槽填满水,让幼儿观察水的状态。
-让幼儿分别选择一个物体,将其放入水中观察。
-提问:物体在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引导幼儿发现物体在水中会浮起来,并解释这是因为水对物体产生了浮力。
2.实验浮力:-让幼儿分别选择不同大小、形状和重量的物体,将其放入水中观察结果。
-让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让他们思考为什么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表现。
-引导幼儿发现水对物体的浮力与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重量有关。
3.探索加重物体:-让幼儿选择一个物体,例如瓶装水,将其放入透明容器或水槽中观察。
-提问:加入瓶装水后,容器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加入瓶装水后,容器的水位上升,说明瓶装水对水产生了压力,改变了水的体积。
4.实践测量浮力:-将准备好的各种小玩具、水果、坚果等物体放入容器或水槽中,观察其浮力表现。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用简单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浮力。
-引导幼儿使用纸张和铅笔制作测量浮力的工具,并给出具体的测量方法。
-让幼儿进行实践测量,并记录实验结果。
5.分享和总结:-让幼儿互相分享自己的实践测量结果,并与其他幼儿讨论。
-引导幼儿总结探索浮力的经验和结果,提示幼儿参照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概括。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在水中发生浮力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幼儿总结出一些规律和结论,例如物体越轻、越空气多,浮力越大。
教学拓展和延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科学探究——浮力教案
教案名称:浮力的科学探究
课程内容:
1.引导幼儿认识浮力概念;
2.了解利用浮力可以制作的物品;
3.通过小游戏和实验,让幼儿探究浮力的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认识并理解浮力的概念;
2. 加深幼儿对浮力在日常中的应用;
3. 提升幼儿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浸水桶、各种形状的物体、蜡烛、木棒、剪子、胶水、颜料等;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
Step1: 导入新知
1. 导师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识别其中各种物体的材质和形状,比如石头,玻璃,木头等;
2. 导师引导:“你有没有发现,有些东西能浮在水上,有些东西不能?”
3. 导师让学生猜想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现象。
(可以让学生自由发
表意见,教师可以引导同时整理幼儿的回答,例如“物体的形状大
小”“物体的材质”“重量”等)。
Step2: 实验探究
1. 学习浮力的原理:提供两个物体,一个轻,一个重,然后让学生接
一个蜡烛在轻重物之间,轻重物之间装满浸水桶里的水;
2. 询问所有学生:“你觉得蜡烛会移动到哪一边?”请学生给出回答,并运用实验结果进行讲解,引导幼儿分析与总结现象;
3. 引导幼儿思考问题:如果有两个同样大小和形状的物体,既没有一
头轻,也没有一头重,那么蜡烛会停在哪里?
4. 让幼儿观察水中不同形状的物体,即钢球和木块;
5.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钢球会沉下去?木块会浮上来?”请学生
给出回答,并运用实验结果进行讲解。
Step3: 活动探究
1. 为幼儿准备一些纸板,胶水,剪刀和彩色颜料等,然后教他们制作自己的引水器;
2. 引导幼儿思考,让孩子们自由发挥,通过比较自制引水器的悬浮情况,了解材质和形状对浮力的影响;
3. 引导幼儿思考问题:“你在自己的引水器中使用的是什么形状和材质?”请孩子们给出回答,并引导孩子们通过实验来解答问题。
Step4:活动总结
1. 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珍珠奶茶,糖果等可以悬浮在水上的物品;
2. 根据刚才的学习经验,引导幼儿思考这些物品可以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3. 询问幼儿:“浮力有什么用?”引导幼儿思考浮力在他们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效果评估:
1. 在实验中,观察学生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够正确使用浸水桶,掌握重物和轻物的概念,理解浮力;
2. 根据孩子们制作的引水器,评估孩子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3. 回顾教学的整个过程,看看孩子们是否完全理解了浮力的意义以及
如何在生活中应用。
巩固练习:
1. 让幼儿观察自己身边的物品,并思考能否浮在水上,并解释原因;
2. 引导幼儿做一个与浮力相关的艺术手工制品,例如豆芽种植,画桥
与塔,蛋浮上去等。
板书设计:
PPT内容:
Conclusion:
浮力是一种很有趣并且实用的科学概念,我们可以使用它来制作物品,并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量应用,例如游泳,运载和建筑物设计。
希望今天我们的学习可以让你更好地理解浮力并能将其运用到我们的
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