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安徽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安徽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测语文(答案在最后)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小说情节的发展,常常如江河奔流,有时平缓,有时湍急。
《红楼梦》也是如此,故事往往在平缓发展中突然紧张起来,其后又归于平缓。
以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为例,这一回写到了好几个比较大的情节单元:一是周瑞家的与宝钗闲聊,引出“冷香丸”的来由;二是周瑞家的从薛姨妈那里拿到十二枝宫花,分别送到各姐妹处;三是凤姐带宝玉到尤氏处闲话,宝玉因此结识秦钟,并约定日后一起读书。
这三个情节单元的发展本来比较徐缓,但行文至此回最后部分,凤姐准备带宝玉回荣国府时,却发生了令人意料不到的事情,书中写道:“尤氏问:‘派了谁送去?’媳妇们回说:‘外头派了焦大。
谁知焦大醉了,又骂呢。
’”于是,故事在此处横生波澜,引入了焦大这个人物,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从后面焦大的醉话中,读者们又从侧面了解到了宁国府中一些不为人知的龌龊事,书中在此处写焦大之言语道:“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
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焦大所说的贾府丑事皆为礼教大妨,若是他自说自话也就罢了,作者在此处更添一笔,以宝玉和凤姐的对答来了个火上浇油:宝玉在车上,见这般醉闹倒也有趣,因问凤姐焦大说的是什么意思。
凤姐听了,连忙立眉瞋目断喝道:“少胡说!那是醉汉嘴里混唚,你是什么样的人,不说没听见,还倒细问!”焦大说得言之凿凿,那自然是确有其事;凤姐反应这么大,那说明她也是知道大致情况的。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12月份九年级学情调研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
(10分)(1)读诗文,就是读诗人,读人生。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道尽英雄失路的悲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唱响了诗人摆脱歧路彷徨的苦闷,重新扬帆远航的强音;《水调歌头》中的“?”寄予了苏轼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美好祝愿。
(2)面对坎坷,有志之士依然乐观进取、积极向上。
范仲淹以“,”(《岳阳楼记》自勉,心念万家忧乐;刘禹锡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现新生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的豁达胸襟。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3)题。
(12分)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
()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chuō,正中那母大虫粪门。
()使得力重,和那刀靶,也直送入肚里去了。
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jiàn边去了。
()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
()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
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
”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
(节选自《水浒传》(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半截()一chuō()jiàn()边朴()刀(2)文段中括号内应填入的人物是(填写字母),下列选项中有三项中的人物都与打虎情节相关,按照小说故事情节的先后顺序,这三个选项中打虎人物打虎的排序应当为、、(填写字母)。
(4分)A.李逵B.李忠 D.武松C.解珍、解宝(3)请从《水浒传》中任选一个打虎英雄,参照下面的示例,仿写句子。
08-1作文(学生版):2024届15省期末考语文分类汇编
08-1作文(学生版):2024届15省期末考语文分类汇编安徽省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材料一: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对于同一个短视频排名靠前的评论,男人看到的都是站在男人的立场;女人看到的则都是站在女人的立场。
网上的视频也不光分性别,还分角色、年龄:父母看到的,全是儿女的不孝;子女看到的则多是孩子抱怨家庭。
其实,现在的互联网平台基于算法而推送给我们的,都是我们喜欢看的。
这就是“信息茧房”。
材料二: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主人公“别里科夫”在自己和时代编织的套子里悲惨地死去。
信息时代的我们,如何“破茧而出”,不做“套中人”,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花好月圆”意即鲜花盛开、月儿正圆,人们常以此寓意完美、圆满,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
曾国藩却认为“花未全开月未圆”才是最好的、最完美的状态。
《莱根谭》中也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
此中大有佳趣。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安徽省六安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23.阅读下而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庄子·达生》有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
纪渻子为周宣王训练斗鸡。
十天后宣王来问:“鸡训练好了吗?“纪渻子回答:“没有,仍虚浮骄矜,自恃意气。
”十天后又问,回答说:“还没有,对其他鸡的声响和影子还有反应。
”十天后再问。
回答说:“仍没有,还整日目光锐利,心气旺盛。
”十天后再来问,回答说:“差不多了,虽然听见别的鸡叫,却已毫无反应。
海南省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教学检测(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海南省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教学检测(一)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科学家是真理的侍者,是事实的追随者。
袁隆平坚信实践能发现事实,发现真理,并能验证真理。
他对中国亿万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稻田中,他一边甩去手上的泥巴一边对我说,农民不富裕谈不到现代化,单产上不去农民就富不起来。
现在我们试验田种的杂交稻每亩产700千克,农民种的亩产能达到800千克甚至更高,因为他们大量采用有机肥。
还有比这更令他欣慰的事吗?凡是涉及不顾农民利益、无视事实的事,他都能挺身而出毫不含糊地阐明事实,至于是不是得担风险,袁隆平在所不计。
前些年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
这种不顾事实的说法给农业科研人员和广大农民心头蒙上了阴影。
袁隆平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
1992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刊登了袁隆平的来信。
信中,袁隆平用平和的语气,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最近社会上流传杂交稻米质太差,有人贬杂交稻为“三不稻”,果真是这样吗?我想用事实来回答。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杂交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100千克左右。
1976-1991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19亿多亩,增产粮食近2000亿千克。
由此可见,杂交水稻的推广,对解决我国11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一个水稻良种“汕优63”是杂交稻。
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1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
的确,在我国南方生产的稻谷中,有相当一部分米质较差,这主要是双季早稻。
目前积压的稻谷以及历年来粮店出售的大米,大多数为这种早籼稻。
江西省部分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默写
【答案】①.忽魂悸以魄动②.恍惊起而长嗟③.艰难苦恨繁霜鬓④.潦倒新停浊酒杯⑤.雄姿英发⑥.羽扇纶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2)山路盘旋,景色优美。同学们一边攀爬,一边欣赏美景,不觉天色已晚,于是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词中常以犬吠鸡鸣来衬托环境的寂静,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以动衬静,更显寂静。
(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和“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形容的是一种愁怨和深深思念的感情达到沸点时,没有任何语言可以描述出来,唯有留下一段空白让人细细品味。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身在宦海却心系田园的心情。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艰难苦恨繁霜鬓②.潦倒新停浊酒杯③.霓为衣兮风为马④.虎鼓瑟兮鸾回车⑤.别有幽愁暗恨生⑥.此时无声胜有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回顾经典,总有一种力量让人热血沸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经典文艺形象跨越时空传递着精神力量。
何为经典文艺形象?经典文艺形象指的是,文学艺术创作深为受众喜爱、经过一定时间检验、具有经典意义的艺术形象。
经典文艺形象不局限于某一艺术门类,以不同的审美知觉形式使人们获得不断强化的美好审美经验。
一个人物形象能够成为经典,必须具备传世性和普适性,也就是说,既经得起时间考验,又能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和喜欢。
经典文艺形象何以具有如此魅力?一方面,作品立得住,故事足够精彩,经得起反复品味和时间考验,其中的文艺形象往往也会深入人心,流传久远。
古往今来,那些被广泛接受和传诵的文艺作品,从《红楼梦》《水浒传》等四大名著到《茶馆》《骆驼祥子》等舞台经典,无不因为其反映生活本质,使人们为之动容、动情、动心。
这样的文艺作品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其中的文艺形象也会启迪人们发现生活之美、自然之美、心灵之美,进而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
另一方面,经典文艺形象身上浓缩着家国历史、时代印记和人性光辉,即便经历时代变迁,艺术魅力也不会因此削减。
“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
经典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此才能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对经典作品的这一评价,同样适用于经典人物形象,尤其是“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三大要素。
天一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天一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我们为科技发展设立了基本的伦理原则。
但是面临伦理是促进还是阻碍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问题,需要我们在运用科技伦理原则时具有实践智慧。
德国学者毕恩巴赫分析了德国对《欧洲人权与生物医学公约》的态度,证明即便在同一文化圈,人们在对待某些敏感技术问题上,也很难达成共识。
因此,在技术决策中必须充分重视地区性特点,综合考虑某项技术与该地区文化、经济的相容性,其中考察当地人对该技术的可接受性是首要任务。
在涉及技术与文化、价值纷争的时候,“以平衡和理性的方式评估和实施是伦理学的主要任务”,要求采取地区化处理的实践智慧战略:既不能笼统地否定一项技术的意义,也不能将任何技术都看作是普遍可以接受的,而是根据该地区的文化和经济、民众对技术的接受力,制定适合地区化的技术发展战略,从而实现人与技术和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
今天的时代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甚至在人们对某些技术的机理和基本理论尚不是很清楚的情况下,技术已经成为产品走向市场和生活。
由于技术后果的累积性和长期性特点,传统的对技术后果的评估方法已经不适合当下对高新技术的评估。
有些技术的后果还很不明朗,伦理与社会影响更难以预测。
在这种情况下,滥用技术将会带来不可预测的伦理灾难。
从科技发展来说,我们对技术和科学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随时调整对具体技术风险的认知和评价尺度,建立和发展一个动态的价值评价体系和开放的技术观,以便适时地选择、探索新发现,研发新技术。
如由多国伦理学者组成的委员会起草的报告《人类基因编辑:科学、伦理学和治理》认为,以生殖为目的的基因编辑技术在伦理上是可以接受的。
“在严格的监管和风险评估下,基因编辑技术可用于对人类卵子、精子或胚胎的编辑,但仅限于父母双方均患有严重遗传疾病、想要健康的孩子却别无选择时。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合肥一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卷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工(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科学成为一种独立的、占主导地位的精神范型,是从希腊开始的。
希腊人最早对世界形成一种不同于神话而又系统的理性看法,而且创造了一套数学语言来把握自然界的规律。
希腊第一个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万物源于水的命题,奠定了西方哲学追究本源的形上精神。
泰勒斯学生的学生阿那克西米尼指出,万物由气所构成,不同的物质由气的浓密稀疏所致,这开辟了把握世界的实体构成主义传统。
这一传统主张唯有找到自然现象背后的实体,并且通过这一实体将自然现象重新组合构造出来,才算是认识了自然。
古代希腊的原子论实际是第一个比较成熟的实体构成主义的模型:原子论者找到了原子作为基础,并将大千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还原为原子的不同排列组合。
与构成主义传统相对照的是由毕达哥拉斯学派开辟的形式主义传统。
在他们看来,理解世界的关键不在于找出构成实体,而在于找出构成方式。
他们认为,数是万物构成的基本形式,因此,数有着至高无上的本体论地位。
柏拉图学派后来进一步精致化了这些主张,从哲学的高度强化了形式的重要性。
实体构成主义和形式主义这两大传统后来被近代科学所综合继承。
希腊科学真正的大发展不在希腊古典时期,而在希腊化时期。
有三个杰出的人物代表了这一时期最高的科学成就,他们是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和托勒密。
欧几里得因为《几何原本》阿基米德因为杠杆原理和浮力原理,托勒密因为《至大论》而彪炳史册。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数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若关于 x 的不等式 x2 ax b 0 的解集是x | x 2 或 x 3 ,则 a b ( )
7 2
三、填空题
13.已知 f x 4 x 8 x ,则 f x
.
14.若 f x 的定义域为0,9 ,则函数 g x f 3x 3x 的定义域为
.
3x
15.设 a,b > 0, a + b = 5,则 a +1+ b+3 的最大值为
.
16.若规定 E= a1,a2...a10 的子集 ak1ak2 ...,akn 为 E 的第 k 个子集,其中
0 ,则关于
a
的不等式
f
a2 2a 3
4 3
的解集为( )
试卷第 1页,共 4页
A. ,1 5 1 5,
C. 1 5,1 5
B. 1 5, 1 3,1 5
D. 1 5, 1 3,1 5
二、多选题
9.已知 a,b, c R ,则( )
A.若 a
b
0 ,则 1 1 ab
C.若a b 0 ,则 a ab b
4.命题“ a 2 , f x x2 ax 是奇函数”的否定是( )
A. a 2 , f x x2 ax 是偶函数
B. a 2 , f x x2 ax 不是奇函数
C. a 2 , f x x2 ax 是偶函数
D. a 2 , f x x2 ax 不是奇函数
5.已知1 a b 2 , 2 a b 4 ,则 3a 2b 的取值范围是( )
2024届山东省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12月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机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3年12月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绘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深植于华夏大地的沃土,历经数千年沧桑巨变,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及鲜明的民族特征。
西洋画主要通过光线明暗呈现物体的形象,因而多用面表现形体。
中国绘画是线条的艺术,从甲骨、金文亦书亦画的图片,到钟鼎铜器中的龙凤饕饕、鸟兽星云,再到楚墓帛画、敦煌壁画,以及后来六朝人物画,唐宋后的山水、花鸟画等,均是用线描方法塑造形象的。
中国的绘画匠师们用线勾勒出轮廓、质感、体积,传递着东方绘画独特的线条艺术之美。
所谓“曹衣出水”“吴带当风”都是靠线对于服饰的描绘传达出灵动的艺术效果。
中国绘画中的线条既是流动的又是多变的,在画家的意念情致下灵动多姿,中国的绘画也因之意境幽远。
中国绘画中,人物画着力描绘人物的精神和个性,山水、花鸟画则注重表现画家的情趣及作品中蕴含的意境。
早在魏晋时期,著名画家顾恺之就提出“传神论”,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他在为裴楷画像时,“颊上益三毛”,结果“如有神明”。
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倡导的“绘画六法”,第一条便是“气韵生动”,突出了“神”“气”在绘画中的作用。
欧阳修“古画画意不画形”,苏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以及元代倪瓒主张作画要“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说的均是此意。
清代石涛有言,“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
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
”这“不似似之”正是千百年来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
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答案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3年12月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35分)(一)1.C 2.C 3.A 4.(1)材料二用“辩证思维”主导论述过程,即从正反两个方面全面介绍新媒体电影的发展状况。
先用一则调查数据引出新媒体电影的几个优势特点,接着话锋一转,总结出新媒体电影存在的三大不足。
注:答出句号前或者句号后都给2分;(2)一正一反,让读者对新媒体电影的发展有了正确认识,体现出论证的全面性和客观性,避免了片面性。
(2分) 5.影响和冲击:①观众分流;②行业竞争压力更大;③从制作到发行,各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技术革新的挑战。
发展:①强化传统电影的专业品质,进一步提升电影质量;②发挥传统电影产业化程度高的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③更好地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
(1点1分,意思对即可。
其他观点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二)6.C7.A8.(1)“借”是文眼,也是线索;(2)文章题目是“扬州借景”,先由一个女同学的“怀旧”引出扬州文化的精髓:“借古人”“借传统经典文化”,以提升现代文明的品位;(3)再紧扣瘦西湖百家园林“借”的诀窍:“借水”、“借景”、“借石”、“借风”、“借春”;(4)最后主旨升华,“借”意味无穷:人类历史和当今世界“善于借景者智,善于借力者强”,既多极多元多中心,又呈现一体化趋势。
评分细则:每个要点1分,共4分。
9.(1)情绪的真诚:探访扬州,深为“借”的艺术折服,发现人文景观特别是园林文化的“借景”之美。
如果回答“表达作者对扬州的热爱”之类的意思也算对。
评分标准:2分,意思对即可。
(2)思想的锋芒:以扬州文化精髓“借”传统经典文化,提升现代文明的品位;借园林主人环境意识、全局观念和审美品位抨击现代城市建设的时弊;阐明人类历史和当今世界,既多极多元多中心,又呈现一体化趋势。
评分标准:“思想的锋芒”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二、(35分)(一)10.D11.B12.A13.C14.(1)王翱接受了珠宝,把它放在外穿上衣的口袋中,并用针线缝好。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月考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月考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广大劳动群众与祖国共成长,与时代同奋进。
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下,一代又一代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不凡业绩,实现使命,完成传承,一砖一瓦砌好社会主义事业,一点一滴创造人民美好生活。
劳动是攻坚克难的法宝。
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无数基层干部拿出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用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精神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脱贫致富的成果,积极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
劳动是实现价值的途径。
事业是干出来不是想出来的,要实现奋斗目标,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
从赵梦桃在车间纺纱到“两弹元勋”邓稼先成功制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从王平扎根天山,带领群众走上小康之路到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他们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自觉融入国家富强的伟业中,成为民族复兴坚实依靠的力量。
劳动是通往美好的路基。
在党和国家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劳动群众始终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党通过培养和表彰一批劳动模范,为发展革命根据地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为革命最后的胜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更是涌现出无数团结苦干的劳动模范,他们吃苦耐劳,锐意进取,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进入改革新时代,广大劳动群众不仅传承了艰苦奋斗的高尚品格,更发扬了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在岗位上干出一流业绩,创造中国奇迹。
一代又一代人用勤劳的双手,铺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复兴之路。
新时代东风浩荡,劳动者勇立潮头。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劳模精神是开创美好生活的精神引领,在“十四五”征程开启之时,尤其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以劳模带动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劳动汇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材料二:劳动创造世界,实干成就未来。
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语文试卷
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上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公共精神要求个体超越一已私利的藩篱,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来看待公共事务。
公共精神与个体的利益意识并不是矛盾的,公共精神倡导个体对公共事务的关心和对公共利益的重视并不是要抹去个体利益的独特性,而是要摒弃对个人利益判断的独占性,主张个体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要以整体利益是个体利益得以满足为前提,重视个体对共同体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公共精神的理念与狭隘的自私自利的观念是相对的,后者关注的仅仅是和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公共事务,如果参与这些事务能够给其带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直接利益,他们就会对这些事务保持较高的积极性。
一旦公共事务涉及面广、影响人数众多,人们常常持“搭便车”的心理,企图通过其他人的参与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坐享其他人努力带来的好处。
至于那些和自己无直接利益关系的公共事务,则抱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缺乏参与的热情和意愿。
个体的理念素养是由模式性的社会化过程灌输而来的,公共精神的教育是克服狭隘自私心理的有效方法。
提升民众的公共精神,首要的策略是通过学校大力加强公共精神的理论教育。
社会化过程贯穿于每个个体一生中的各个年龄阶段,但最重要的是前20年。
学校是最为系统、最为有力的社会化媒介,面对的对象也是具有很强可塑性的青少年群体。
因此可以在各个阶段的学校教育中融入公共精神教育的内容,将其作为现代公民素养培育的重要面向。
学校阶段公共精神教育的重点是公共精神基本意识与观念的植入,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转化为易于接受的知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公共精神的实质与价值。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上)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答案在最后)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郭沫若和惠特曼的诗歌意象群中,“海洋”都占据了重要地位。
二者是以影响关系存在的,惠特曼海洋诗的风格改变了中国传统诗歌中提及海洋时的情感。
受儒道自然观的影响,中国传统诗歌中的大海往往只是人们观赏的景象,诗人大都是借景抒情,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传统“发乎情、止乎礼”的诗歌教义往往限制着古代诗人想要酣畅淋漓地抒情达意的愿望。
《唐诗三百首》里有很多嵌有海的诗句,如白居易写“忽闻海上有仙山”,李白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等,但海洋在这些诗里,没有像日、花、江、河那样成为诗人讴歌的正面对象,它只不过是一种抽象的地理遥远的概念。
“五四”的时代精神呼唤着狂飙突进的诗风,只有充满高于人类力量的自然物象才能和这一时代精神契合。
于是,新诗的先驱们从惠特曼诗歌中汲取精神,对中国传统诗歌理论和实践进行大胆改造。
这种创造体现在主体对大海的态度上,就是从畏惧向渴望征服转变。
古诗中海的形象表现出慷慨悲凉的在少数,表现变幻莫测、诡异奇绝居多,这里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即对大海的神秘莫测的恐惧情感与隔膜态度。
惠特曼诗中满是由气势恢宏的大海激发而出的直面挑战的勇气和毅力,给了郭沫若等很多现代诗人以很深的启发。
在《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诗人展现出海洋的博大神秘、势不可挡的气势。
相比于古诗中温柔婉转、发乎情止乎礼的抒情,郭沫若诗中的海洋之形、声、味以直观真切的感受洗涤了读者的内心世界。
安徽省“耀正优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名校阶段检测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耀正优”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名校阶段检测联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关于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下列三种典型的观点:第一,认为两者是等同的;第二,认为文字是思维的外衣,思维本身并不需要语言,只有存在传递思维的需要时,语言才是必需的;第三(这是我们这里所要坚持的观点),认为尽管语言并不等同于思维,但它对于思维本身以及思维的传递而言都是必需的。
然而,当有人说如果人类失去了语言,那么思维也无从谈起时,我们必须提醒自己,语言不只包含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还包括图画、标记、视觉画面、手指运动等,一切被人类有意地用作符号的东西,从逻辑上讲都属于语言的范畴。
人们所说的,语言对于思维来说是必需的,即是说符号对于思维来讲是必需的。
思维应对的不是单纯的事物,而是事物所暗示的意义,而意义必须体现在可被感知的特定事物中,才能为人们所理解。
如果事物没有意义,它就只是一个不会起作用的刺激物。
并且,因为意义本身不是可以为人们触摸感知的事物,所以它们一定要附着在某些有形的物体之中。
而专门用来固定和传递意义的有形物体,即是符号或象征。
假设一个人把另一个人推出了房间,他的这种行为并不构成符号。
然而,如果他用手指着门口并大喊“出去”,那么他的行为就构成了表达意义的工具:它成了一个符号、一个象征。
就符号而言,我们毫不关注它们本身是什么,只关注它们所暗示或呈现的意义。
例如canine、hound、chien,dog这几个词,只要能传达意义,用哪一个词都没有任何差别。
安徽省部分地区2023_2024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冬季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2023—2024学年(上)高一冬季阶段性检测物理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市举行,我国游泳名将张雨霏以2分5秒57的成绩到达终点(也是起点位置),拿下女子200米蝶泳金牌,这是中国游泳队在本届亚运会的首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分5秒57”指的是时刻B.200米蝶泳的路程为200mC.张雨霏200米蝶泳平均速度的大小约为1.59m/sD.在研究张雨霏的技术动作时,可以把张雨霏看成质点【答案】B【解析】【详解】A.“2分5秒57”指的是时间,故A错误;B.200米蝶泳的路程为200m,故B正确;C .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张雨霏200米蝶泳的位移为零,故平均速度为零,故C 错误;D .在研究张雨霏的技术动作时,不可以把张雨霏看成质点,故D 错误。
故选B 。
2.学生沿着南北方向的街道行走,从学校出发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A 处的瞬时速度大小为6m/min ,方向向南B.在B 处的瞬时速度大小为5.3m/min ,方向向西C.在C 处的瞬时速度大小为12m/min ,方向向西北D.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0【答案】D 【解析】【详解】A .位移—时间图像斜率表示速度,在A 处的瞬时速度大小为4020m /min m /min 63A v ==故A 错误;B .在B 处的斜率为0,则在B 处的瞬时速度大小为0,故B 错误;C .在C 处的瞬时速度大小为()4025m /min 13m /min149C v --==-故C 错误;D .由图可知,整个过程的位移为0,所以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0,故D 正确。
安徽省省城名校2023-2024学年中考语文仿真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省城名校2023-2024学年中考语文仿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积累1.下列文言句子停顿不当的一项是()A.客问/元方:“尊君/在不?”B.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C.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D.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静谧云霄人声鼎沸迫不急待B.戳穿禁固妇孺皆知迥乎不同C.矜持战栗毛骨悚然摩肩接踵D.羁绊恣睢根深蒂固不可明状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瞥.见(piē)顷.刻(qīng) 报帖(tiě) 伤痕累累..(léi)B.腈.纶(jīng) 带挈.(qiè) 拾.级(shè) 威风凛凛..(lǐn)C.搓捻.(niǎn)狭隘.(yì)骈.进(pián)拈.轻怕重(niān)D.称.职(chèng)告罄.(qìng)稽.首(qǐ)怏怏..不乐(yàng)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2010年的夏天是属于南非的,第十九届世界杯足球赛一定会让球迷们热血沸腾....。
B.部分同学意志不坚定,经营者随之应变....地逃避检查,是黑网吧难根除的主要原因。
C.和外形小巧而“肚量”超大的电子课本相比,笨重的传统书包只好甘拜下风....了。
D.骇人听闻....的校园伤害事件一再发生,提醒我们每一个学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5.古诗文默写填空。
会当凌绝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古诗词常常借助修辞表情达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抗美援朝文学成为新中国文学的磅礴开篇之一,它既孕育在新中国文学的母体之内,又与新中国文学同步共生,对新中国文学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它的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激情,激励着刚刚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奏响了捍卫新中国的文化动员进行曲。
作为新中国面对强敌威胁时铁骨铮铮、依然挺立的精神表征和历史文献,尽管文学成就参差不齐,却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思想和情感,至今人们还感怀它所折射出的民族精神。
在战争期间和之后的许多年,抗美援朝文学作品大量散见于中国大陆各种报刊杂志,其数量之大、分布之广,可谓浩如烟海。
学界的研究关注也远不匹配这场战争对当代中国乃至世界政治的影响。
长达70年的当代文学研究方法,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界,分为前30年和后40年,有必要进行重新的认识、调整和反思。
对于这些不同时段的文学采取依时递变、互有区别的研究方式,本身就是历史意识和现代性意识的体现。
建立其文献学的规范史料学的基础,对其材料、现象、生产传播体制进行系统清理,是研究当代文学前30年的关键,并对后40年的研究提供重要思想史资源。
感同身受的战争灾难体认,由眼前的烽火追思故乡田园,注入了民族荣辱和存亡的痛切感受,成为战争环境中特殊的文学政治学。
朝鲜战争在杀戮的同时,也裹挟着各种异域文化碰撞于一个特定的时空,不同国家的军人,语言、肤色、种族、习俗、信仰的诸多不同,各种文化相互碰撞,这种对战争灾难的体认跨越了民族和文化。
另一方面,对朝鲜锦绣河山的抒情叙事和意蕴象征,蕴含着游子视角的故园情结,融进了创作主体艺术过滤的故国神韵,通过对审美对象的中国化,朝鲜镜像成为中国作家想象祖国的潜意识书写。
例如,表现中朝军民关系时,多通过日常生活叙事切入英雄主题,与中国革命战争文学叙事具有异质同构特点。
在刻画美军形象时,既与对侵略者的历史记忆有关,又与东西方冷战对峙的国际格局相连,还与反对美国干预中国内政的民族情绪相系。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战争文学,以一种鲜明的政治色彩和功利心态进入文学史视野。
作品与政治之间过度的胶着状态,使文学缺乏足够的审美距离和精神空间,以深化对政治与人的探索。
很多抗美援朝文学急切地服从于主流意识形态和战争政治的现实需要,这样或那样地导致比较单一的人物塑造和雷同的情节模式,不少作品就战事写战事,就过程写过程,只闻战地上号角齐鸣的多方厮杀,不见内心世界灵魂冲突的多端激战。
然而一个时代的文学,总有少数异己的存在,以一种边缘化的创作完成对机械叙事文学的质疑与修正,一些富有探索性的作品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路翎作品的笔触伸向人物灵魂的深处,在对人性内容的多样性探索中,作为被压抑的潜流延伸着“五四”以来处在断续之间的“人学”传统,在当时充满政治斗争气息的文学格局中,蕴含人性关怀和朦胧的战争文化思考。
(摘编自常彬《抗美援朝文学:民族精神的时代表征》)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富有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激情,抗美援朝文学成为新中国的精神表征和历史文献。
B.虽然抗美援朝战争早已结束,但是表现战争的文学创作以及对这类作品的研究并未停止。
C.研究当代文学的关键是建立其文献学的规范史料学的基础、对其进行多方面系统清理。
D.那些被打上鲜明的政治色彩和功利心态烙印的抗美援朝文学作品,缺乏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追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辩证看待抗美援朝文学,认为它孕育于新中国文学,又反作用于新中国文学。
B.文章在论证抗美援朝文学成为战争环境中特殊文学政治学时,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C.文章第三段所举的例子,可以证明朝鲜镜像成为中国作家想象祖国的潜意识书写。
D.文章的论述脉络清晰,整体上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逐层递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评价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时,既要欣赏文学形象,更要关注蕴含的精神意义。
B.我们应当根据依时递变、互有区别的研究方式,来研究建国70多年来的中国当代文学。
C.战争文学作品成为特殊的文学政治学后,就会对战争灾难产生跨越民族和文化的体认。
D.就对政治性和人性的体现深度来说,路翎的作品和茹志鹃的《百合花》有异曲同工之妙。
4.路翎在作品中所延续的“人学”传统具有哪些特点?请依据文本简要概括。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校文学社准备举办一期“抗美援朝文学”研讨会,想请你从宏观的角度,作最后的总结发言。
请依据文本概括各自然段内容,写出发言的要点。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应聘的“技巧”佚名赛先生在某大学执教“生涯规划”课程,专职传授为人处世的道理和应聘工作的技巧,以帮助这些少不更事的大学生们在走出校园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尽快适应社会生活。
这一天在课堂上,他向学生推荐了不知从哪里淘来的一篇文章——德国作家汉斯·巴尔斯的小说《招收学徒》。
内容如下:电动机工业大厂的培训部主任梅尔瓦因师傅对学徒有敏锐的嗅觉,能在为数众多的应试人员当中嗅出他所需要的人。
他择优录取的方法简单而迅速有效。
反正他总能想出一些新招来选出他所想要的人。
现在正有一批年轻小伙子等在他的门前,他们穿着厂子借给的装配工工装。
弗兰茨·贝尔纳,一个十七岁的中学生就站在他们中间,他的父亲在战争中阵亡。
他是唯一拿不出介绍信的人。
当他们敲梅尔瓦因先生办公室门的时候,培训部主任正坐在自己的写字台边喝咖啡。
小青年们敲了半天门,得不到回音,可他们是被特意派到这儿来的。
他们无可奈何,面面相觑,便又贴门倾听。
毫无声息!于是弗兰茨·贝尔纳壮起胆子说道:“没准他没听见,我再敲一下试试!”其他青年耸耸肩头。
他爱干就干吧!他敲敲门,屋子里传来一句恼怒的骂声。
“他说什么?”这时弗兰茨也没把握了。
“好像是说:进来吧!”另一个人答道。
于是弗兰茨按动门把手,门开了一条缝。
小青年们都站在门框里。
“一群脸皮厚的东西!我说不要打扰我,你们没有耳朵?”写字台旁传来了暴跳如雷的吼声。
小青年们不由自主地往后退缩一下。
“嗯,怎么不吭气?快说呀!”弗兰茨往前跨了一步:“是人家派我们来的。
请您原谅。
我们还以为,您是让我们进来呢。
”“噢?是派你们来的?那你们就没学会等一等?给我滚到外面去等着!你们没有看见我在忙?”门砰地一声关上了。
小青年们忿忿地议论着,坐到了一张长椅上。
“老不死的!”有人还送给梅尔瓦因这样一个雅号。
好半天以后才让他们进去。
这时这位凶神已显得有些人情味了。
他的提问简短而精当,而回答也得这样。
“你们懂得了刚才的教训了吗?”他忽然出其不意地问道。
小青年们嗫嚅地嘀咕了点什么。
小青年们显得有些惶惑。
“你们快说呀!”一个人答道:“当然是您做得对!”梅尔瓦因师傅的面孔深不可测。
他严厉地呵问弗兰茨:“你是怎么看的?”这位青年坚定地答道:“我不这么认为!”“①噢?那你的看法呢?”“我们不是想打扰您。
我们只是没听明白您的话,我们还以为您是叫我们进来呢。
”“你大概是这么想的,对么?”“是的,我是这么想的。
”“孩子,你要记住这一点:要想,你还是让马去想吧,马的脑袋可比你的大得多!”青年的脸庞唰地涨得通红,他的牙齿紧紧地咬住下唇,其他的应考者笑了起来,笑声里既有一点讨好的意味,又有一点幸灾乐祸的意味。
梅尔瓦因师傅仍然毫不留情地追问:“我说的不对?”——“不对,我决不让人禁止我思想!”“②嗨!那好,这个问题咱们再谈谈。
别的人都可以走了。
过后你们会接到通知的。
这位‘思想家’还要在这儿多留一会!”报考学徒工的这些人鞠了一个完美无缺的大躬,离去了。
他们那放肆的笑声对弗兰茨来说意味深长,对这位经验丰富的培训部主任来说也是再清楚不过的了。
门刚刚从他们身后关上,梅尔瓦因先生就拍拍弗兰茨的肩膀:“好样儿的,孩子!好好保留着你这种坦诚的态度和刚正不阿的勇气!这对你的一生都会有用的。
”弗兰茨难以置信地盯着这位男子。
培训部主任笑道:“你被录取了!复活节后就开始来我们这儿干吧!你永远也别失去自己的勇气!”这时弗兰茨也笑了,“哦。
明白了!”他神采焕发地说道。
一如既往,学生的自主阅读结束了很久,百无聊赖到快要爆发的时候,救世主——放学的铃声终于降临人间。
赛先生仿佛大梦初醒,一睁开惺忪的睡眼,就收拾起他的皮包,转身拔腿之际,还不忘呐出一句:“应聘的‘技巧’到底是什么,这下大家都明白了吧?”赛先生的时间观念,一直让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
学生不约而同地答道:“明白了!”声音闹得像醒春的滚雷。
同学们一哄而散,只有两位女生落在了后面。
在跨过门槛的时候,其中一位细细地问她的伙伴:“我怎么知道主考官的喜好呢?”(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赛先生在课堂上只是向学生推荐一篇不知从哪里淘来的文章,暗示他日常教学比较随意,备课不够严谨。
B.培训部主任选拔人才,和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观点都可以体现出人要经得起困境中的磨炼。
C.梅尔瓦因和应聘者接触时的语言多“骂”“吼”“呵问”等,反映出生活中他脾气暴躁、不近人情。
D.其他应考者在离开后发出意味深长的放肆的笑声,他们认为弗兰茨不知变通,惹恼了梅尔瓦因,是对弗兰茨的嘲笑。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交代梅尔瓦因先生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并且喜欢思考和创新,这为下文他对弗兰茨坚决维护思想权利的赞许埋下了伏笔。
B.“小青年们”在面试官梅尔瓦因面前和背后的表现大不相同,这和弗兰茨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招收学徒》的情节随梅尔瓦因对学徒工的考核一波三折,最后,他选择了弗兰茨,而不是其他的青年,看似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D.在赛先生的课堂上,学生全都明白了应聘的“技巧”,他最后的提问,也得到了学生一致的肯定回答,再次照应文章标题。
8.文中画横线的两处叹词,分别表现了梅尔瓦因什么样的心理?请结合前后文进行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