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朗炮—搜狗百科

合集下载

世界上最大声的纸炮

世界上最大声的纸炮

世界上最大声的纸炮火炮是现代军队不可缺少的作战装备。

在这一期中,我要向你介绍史上最大的枪。

1942年6月6日早晨,苏联塞瓦斯托波尔战略要地的防御工事莫洛托夫要塞突然传来一声巨大的隆隆巨响。

一个建在地下30米,用10多米厚的混凝土建成的属于苏联的弹药库被摧毁。

人们调查后得知,弹药库是被一门超重炮发射的巨型炮弹摧毁的,而始作俑者就是这支名叫古斯塔夫的巨型火炮。

当时巨炮向炮台发射了9发炮弹,最后一发击中弹药库,将其击毙。

主要数据总重:1329t 全长:42.97m全高:11.6m 全宽:7m炮重:400t 炮长:32.48m口径:800mm 射程:28-60km使用炮弹及重量:榴弹(高爆弹)4.81t破混凝土炮弹(穿甲弹)7.1t配备人员:进入战备状态一共4120人,其中操纵火炮的炮兵"班"1420人,其余人是防空炮部队、警卫部队和设备维护人员。

火炮射速:3发/小时建造数量:2门(古斯塔夫、多拉)图为希特勒与手下视察大炮大炮模型可以很清晰的和火车对比建造背景希特勒上台不久就决定征服世界,但其中中必然有不少阻碍。

法国的马其诺防线便是其中之一。

为了突破该防线他下令研发超重型火炮。

陆军兵工部门提出,火炮射程必须超过32km,炮弹威力必须穿透1m厚钢板或2.5m厚钢筋混凝土墙。

克虏伯兵工厂对当时所有的火炮研究后认为当时拥有的武器均不满足要求,需要口径至少在700mm火炮才能达到军方要求。

于是古斯塔夫巨炮便应运而生。

火炮特点本人在第一次了解这种火炮后的两个感觉就是:大、威力猛。

重1300余吨,相当于现代一个轻型护卫舰,搬运这门巨炮需要将这门火炮的零件拆卸通过火车运输,光运输的列车就长达25节;由于这是一门铁道炮且全宽7m,这就意味着开炮的时候必须要占两排并列的铁轨线,满足不了这个条件火炮就无法组装;另外组装时要靠巨大的龙门吊和1500人近一个月的工作才能组装完毕并投入运用。

威力方面,看来完全是量变引发了质变。

2A65 式 152mm 榴弹炮

2A65 式 152mm 榴弹炮

2A65式152mm榴弹炮国别:俄罗斯类别:火炮榴弹、加榴、加农炮型号:2A65式发展过程:70年代中期前苏联开始研制一种新型牵引式榴弹炮,定型后命名为姆斯塔-Б2A65式152mm榴弹炮,也被称为姆斯塔-Б式,北约则称之为M1987式。

该炮1985年开始批量生产,80年代中期列装,主要用于实施全般火力支援和直接火力支援。

性能特点:①重量轻,机动能力强。

②射程远,射速快,杀伤威力大。

③配用弹种多,可执行多种射击任务。

④环境适应能力强,可在-50~+50°C的温度条件下作战。

基本数据:名称与型号姆斯塔-Б,2A65口径152毫米初速ЗОФ-45式杀伤爆破弹810米/秒ЗОФ-6式底排弹828米/秒最大射程ЗОФ-45式杀伤爆破弹24.7千米ЗОФ-61底排弹29千米配用弹种杀伤爆破弹、底排弹、激光制导炮弹等运动方式牵引最大公路牵引速度80千米/时最大射速7发/分钟持续射速2发/分钟炮口制退器双室炮闩类型半自动楔式高低射界-3.5°~+70°方向射界±27°越野20千米/小时使用温度范围-50~+50°C行军战斗状态转换时间2~2.5分钟战斗状态质量7吨炮班人数8人该炮可发射2C19式152mm自行榴弹炮和绝大多数现役火炮配用的弹药。

识别特征:①采用双室炮口制退器,半自动楔式炮闩,反后坐装置为液压气体式。

火炮上装有小型防盾。

②双速齿弧形高低机和双速螺杆式方向机,以及直接瞄准具和间接瞄准具安装在火炮的左侧。

③大架为开脚式结构,每个大架上装有1个滚轮,用于开并大架,炮架前下部装有一液压控制的圆形发射座盘。

世界上最大的大炮射程

世界上最大的大炮射程

世界上最大的大炮射程很多军事迷都喜欢大炮这一种武器,那么最远的大炮射程又是多少呢?以下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有关文章。

最大的大炮射程有人会说世界上射程最远的大炮是德国于一战研制的巴黎大炮,巴黎大炮是一门超射程炮,起初命名为“威廉大炮”,后因为炮击巴黎而闻名,故得名“巴黎大炮”。

大炮的口径210毫米,身管长34米。

若把炮身竖立起来,其炮口要超过10层高楼的楼顶。

最大射程:131km。

但是美国研制的超级大炮巴巴多斯大炮才是世界射程最远、射高最大的大炮,1963年1月1日到1966年11月20日总共进行了33次发射试验,试验过程中达到了2100米/秒的初速,15000G的过载和180千米的最大射高,它所创造的多项身管火炮射击记录至今也没有被后来者打破。

这门火炮理论上能够将100 公斤重的炮弹发射到4000千米远的地方,发射214 公斤重的火箭增程弹时射程达到2570千米。

重量稍轻一些的载体垂直发射则可以被送到250 千米以上的太空!这门巨炮因其试验地而被称为“巴巴多斯”大炮,它所保持的记录在身管火炮领域至今也没有对手能够打破。

中国火炮最大射程SH1是中国北方工业总公司为开拓国际市场而研制的一种轻型自行火炮,其研制工作始于2002年,并在2007年举行的阿布扎比国际武器展上首次亮相。

该火炮配备有较强越野能力的6×6汽车底盘,具有很高的机动性能。

SH1型火炮系统的主要武器为1门155毫米身管52倍口径的榴弹炮,可发射北方工业总公司生产的各型155毫米口径弹药,其中包括:爆破弹、火箭助推增程弹(中国方面宣布的最大射程为53千米)和基于俄罗斯“红土地”152毫米炮弹研制的激光半主动制导炮弹。

除此之外,该炮还可发射各种型号的北约制式155毫米炮弹,弹药基数为20发,最高发射速度为10发/分钟。

SH1系统的辅助武器为1挺12.7毫米口径的QJC-88型高射机枪,安装在驾驶室上方。

由于采用了6×6轮式越野汽车底盘,SH1系统在公路上的最高行驶速度可达90千米/小时,并且可克服垂直高度为1.2米的障碍。

各种大炮知识点总结

各种大炮知识点总结

各种大炮知识点总结一、大炮的历史大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的东汉时期,当时的大炮是一种火药武器,其主要作用是发射火箭。

后来,火药技术传入欧洲,大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大炮的原型是中国的“霹雳炮”和“霰弹炮”,而现代大炮的基础则是由威尔士人帕普法加利发明的。

帕普法加利是第一个成功使用铁质管炮,并制造了一系列尺寸不同、可装填铁弹的大炮。

14世纪,大炮传入欧洲,被广泛用于战争中。

16世纪,大炮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强大的火炮,成为当时战争的主要武器之一。

17世纪,大炮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新型的加农炮和迫击炮。

18世纪,大炮的生产技术日臻完善,出现了更加精密和强大的火炮。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大炮的生产和使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工业化生产使得大炮的成本大大降低,因此大炮开始被更广泛地使用。

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炮的威力和射程不断增加,成为现代战争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

二、大炮的结构大炮是一种武器,通常由炮管、炮车、炮弹等部件组成。

炮管是大炮的主要部件,通常由铁或钢等金属制成,其内部是发射炮弹的通道。

炮管的设计和制造对大炮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炮车是大炮的支架,用于支撑和调整炮管,使其能够在不同方向和角度上进行射击。

炮弹是大炮发射的子弹或炮弹,其类型和重量根据大炮的设计和用途而定。

大炮还包括了其他辅助部件,如瞄准装置、火药库、火炮制退器等。

瞄准装置用于调整炮口的角度和方向,以确保射击的准确性。

火药库是用来存放和装填火药的地方,其设计和结构对大炮的射程和威力有着重要影响。

火炮制退器是用来吸收和减少火炮后座力的装置,其设计和性能对保护炮手和延长炮管的使用寿命都有着重要作用。

三、大炮的原理大炮的射击原理是利用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当火药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高温气体,使炮管内部的压力急剧增加。

当这种压力超过了炮弹的阻力和炮口的限制时,炮弹就会被弹射出去。

大炮的射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高速气体流动和炮弹受力的复杂物理过程,其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管退炮,用了100多年堪称完美,一出世就淘汰了架退式火炮

管退炮,用了100多年堪称完美,一出世就淘汰了架退式火炮

管退炮,用了100多年堪称完美,一出世就淘汰了架退式火炮管退式火炮的起源人类现代意义上的火炮,起源于19世纪的后半叶。

这个时候的火炮采用的是精炼的钢制炮身,通过后膛装填并使用螺式炮闩封闭;从而使火炮膛压和密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在炮膛内部刻出多条固定缠距的膛线,配合尖头的榴弹,使火炮打的又远又准,首次将火炮的有效射程延伸到了5公里以上。

当时,英国的阿姆斯特朗和德国队蒂森克虏伯无疑是现代火炮上的先驱。

1854年出现的阿姆斯特朗大炮可以认为是现代火炮的雏形清军购买的克虏伯大炮不过,一直到19世纪末期,火炮在对付后坐力方面,与18世纪或者更早制造的加农炮没有本质区别,都是炮身与炮架刚性连接,发射后炮身和炮架一起向后运动。

这种火炮今天称为架退式火炮。

它的典型特征就是火炮通过耳轴安装到一个两侧有金属板的炮架上。

早期的加农炮发射后会剧烈后座(别被国内无良影视剧组骗了)当时的克虏伯火炮仍然是安装在炮架上,炮身和炮架一起后座这样就来带一个问题,那就是架退式火炮射击后无法自动回位,需要调整归位并重新瞄准,因此射速非常慢。

比如当时北洋水师采购的305mm,210mm,150mm克虏伯炮射速都很低。

定远的主炮发射一次,重新归位,调整射角再装填击发,熟练的炮组也要花上10分钟以上的时间。

定远305mm克虏伯主炮克虏伯210mm炮,是济远这类穹甲巡洋舰的主炮济远舰的1克虏伯50mm副炮,都是架退炮而当时另一个火炮巨头,英国的阿姆斯特朗,则在1891年率先开发出了一种炮架固定,带有摇架和复进装置的火炮,这就是QF 4.7寸MKI速射炮。

这种炮的炮身可以沿着摇架提供的导轨滑动,同时,摇架的两侧带有耳轴,可以绕上炮架俯仰。

火炮沿着导轨运动时,会压缩弹簧,产生阻碍后座的力,并且在运动到下止点后弹簧推动火炮复位。

这种炮因为炮架不动,只有炮管后座,被称为管退式火炮。

QF 4.7英寸 MKI 速射炮我们现在说的,甲午战争日军的速射炮远多于北洋水师,实际上就是因为日军大量装备了这种阿姆斯特朗的速射炮。

阿姆斯特朗大炮系列(第一篇)

阿姆斯特朗大炮系列(第一篇)

阿姆斯特朗大炮系列(第一篇)1854年爆发克里米亚战争,英国军队装备的传统熟铁铸造前装滑膛炮已经在近现代战争中显得力不从心,亟需对现有火炮设计进行改进。

1854年年底阿姆斯特朗公司开始进行新型野战炮的研发工作,采用后装线膛炮设计,并创新性的采用了缠绕法工艺,即区别于之前的整体生铁铸造式火炮,而使用熟铁的外套包裹钢制的内筒,极大的增加了炮身的强度和韧性,可在承受相同膛压的条件下减小炮身的重量。

1855年中期,阿姆斯特朗公司的第一门火炮终于成功问世,这门火炮口径为1.75英寸(45毫米),弹头重5磅(最初设计是3磅)。

它的尾闩非常独特,采用一个立式闭气结构,并用被称为“ 阿姆斯特朗螺丝” 的螺栓顶紧。

这门火炮能够被2到3名士兵轻易抬起,并且在1500码(1371米)的距离上获得极高的命中率立式闭气结构的炮闩、阿姆斯特朗螺丝的螺栓第一门阿姆斯特朗炮的复制品,陈列于纽卡斯尔探索博物馆1857年,阿姆斯特朗公司又在5磅炮的基础上研制了18磅野战炮,次年1月该炮在靶场测试,结果显示其大大优于陆军装备的32磅、18磅或12磅前装滑膛炮。

8月战争部成立一个委员会,对7种新发明的火炮进行评估,结果阿姆斯特朗炮以绝对优势胜出。

1858年年底,阿姆斯特朗炮击败另一个强劲的对手约瑟夫-惠特沃斯发明的六角膛火炮,最终被英国军队所接受。

阿姆斯特朗随即把火炮专利无偿献给英国政府,英国战争部决定同时在埃尔斯威克和伦敦伍尔威治的皇家兵工厂生产阿姆斯特朗炮,将其作为英军制式火炮,并立法禁止输出该火炮。

阿姆斯特朗本人也被任命为新式火炮总工程师,任期7年,不久后被任命为伍尔威治兵工厂总监,1859年他被英国王室册封为骑士一开始的时候,战争部仅将阿姆斯特朗的火炮设计用于小型火炮上来完成“特殊野战用途”。

最先完成的三种火炮是:6磅的山炮和小型野战炮(2.5英寸/ 64毫米)、为马拉炮兵制造的一种9磅炮野战炮(3英寸/ 76毫米)和12磅野战炮(3英寸/ 76毫米)。

十二磅拿破仑炮:美国南北战争联邦军最爱大杀器

十二磅拿破仑炮:美国南北战争联邦军最爱大杀器

十二磅拿破仑炮:美国南北战争联邦军最爱大杀器持续四年的南北战争,火炮的运用贯彻了整个战争期间,甚至开战的信号都是由火炮所发出:在北卡罗来纳州,邦联军使用数门重型岸炮对联邦军控制下的萨姆特堡进行轰击,宣告了南北战争的正式爆发。

在各种方面,美国内战中的前装火炮都达到了这一时代所能达到的技术顶点。

▲炮击萨姆特堡是美国南北战争的开端。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炮战中诞生了战地摄影史上重要的一篇:人类首次获得战争中炮弹爆炸的现场照片在战争中运用最多的,毫无疑问就是被联邦军俗称为“拿破仑炮”的M1857型十二磅(5.44公斤)前装滑膛野战炮(M1857 12-Pounder "Napoleon")。

这里的“拿破仑”,并不是指那个最著名的拿破仑一世皇帝,而是他的侄子拿破仑三世。

这种火炮实际上是同时期法国野战炮的仿制品,因此而得名。

该火炮是一种机动性强、火力凶猛、制造和使用极为简单的有效武器。

其名字中的“十二磅”并非是重量,而是口径单位,其实际口径为4.62英寸(约117毫米)。

第一门M1857式加农炮于1856年于由马萨诸塞州奇科皮的埃姆斯制造公司铸造成功,并于第二年正式获准装备炮兵部队。

▲M1857拿破仑炮一门标准的十二磅拿破仑炮,其炮身长度为1.68米,重约550kg左右,由青铜铸造而成。

因为材质的关系,这种火炮被公认为极其坚固和耐用,甚至能承受双倍装药而不会损坏。

时任军械部长的乔治·D·拉姆塞陆军准将在1864年7月的一份报告中写到:“12磅青铜炮(拿破仑炮)在战争中没有发生磨损报废或者炸膛的情况” ,其耐用性可见一斑。

在2.5磅(1.13公斤)标准发射装药的推动下,拿破仑炮能将标准的十二磅炮用实心炮弹以5°的射角精确地投射到一千六百码(约1480米)的距离,而射角为10°时则可达到两千码(约1910米)。

由于炮架结构的限制,十二磅拿破仑炮的最大仰角只有十二度左右,但若能进一步提高炮身仰角,则其有效射程还可继续提升。

纳粹的10大疯狂黑科技

纳粹的10大疯狂黑科技

纳粹的10大疯狂黑科技1、V3巨炮。

这不是石油管道,而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发明的V3巨炮。

据说V3巨炮有1433吨,要500个人合作才能发射炮弹。

希特勒当希望用V3巨炮来炮轰英国伦敦,按照设想是每天可以向伦敦发射600顿炮弹。

如果真能如此,伦敦必将成为一片焦土。

2、古斯塔夫巨炮。

哪怕你不是军迷大概也听说过古斯塔夫巨炮(也叫古斯塔夫列车炮,因为它像火车一样需要轨道)。

古斯塔夫巨炮长40多米,全重1350吨,连它发射的炮弹往往都是好几吨重。

3、卡尔臼炮。

卡尔臼炮是官方叫法,它的绰号更霸气,雷神托尔!卡尔臼炮平常庞大,像一头鲸鱼那么大,而它所使用的炮弹足有一头牛那么大!卡尔臼炮跟古斯塔夫巨炮不同的是,它参加过实战。

在镇压华沙起义和阿登战役中都出现过卡尔臼炮的身影。

4、弹跳炸弹。

纳粹科学家还脑洞大开发明过一种会自己弹跳的炸弹。

这种弹跳弹是用于水上攻击的,当飞机把这个重4000多公斤的庞然大物投入水上时,它会在水面上弹跳着前进,直到找到水下目标然后下沉引爆。

看来这种弹跳炸弹主要是用来对付潜艇的。

5、自杀式载人炸弹。

万万没想到纳粹也会制造这种自杀式武器,别以为只有日本人才会自杀。

这种自杀式载人炸弹通过人工来制导,准确性显然会更高。

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制造了一批这样的自杀式载人炸弹,但并没有同于实战,毕竟自杀式攻击并不符合德国人的理念,他们不同于日本人。

6、V2导弹。

纳粹制造的V2导弹不仅是世界上第一种弹道导弹,也为人类探索太空奠定了初步基础。

后来美国的火箭、导弹,都吸收了V2导弹的技术。

可以说V2导弹在人类军事武器史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V2导弹是成熟的武器,它甚至用于了战争中。

从1944年9月6日到1945年3月27日,德军向英国发射了1000多枚V2导弹,造成了英国大量的人员伤亡。

7、纳粹球形坦克。

纳粹德国的“库格尔潘泽”(Kugelpanzer)是一种类似于球形的坦克,关于它的资料很少。

纳粹帝国灭亡后苏联人发现了一个球形坦克的原型,但内部装备已被掏空,只有一个空壳子,并且也没有找到相关资料。

日本19世纪使用的舰炮发展史

日本19世纪使用的舰炮发展史

日本19世纪使用的舰炮发展史
日本海军舰炮的发展起源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当时的日本明治政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阿姆斯特朗仿制能力,在长崎事件中的长崎岸防炮就是明治政府仿制的阿姆斯特朗炮,在进入明治时代后期的时候,日本已经具备独立生产六英寸速射炮以及四英寸速射炮的能力,日本舰炮发展真正遇到的机遇是英国转交日本的十四英寸炮技术,日本也一次性的完成了从六英寸炮到战列舰主炮的大跨越,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成功的试制了460毫米舰炮并且成功的运用在了大和武藏号战列舰上。

在二战结束后,日本海军的舰炮主要是美国二战时期的五英寸高平两用速射炮以及美国提供的40MM博福斯防空炮,虽然在战后的这一段时间之内日本在尝试制造自己的中口径现代舰炮,然而由于当时美国拒绝向日本提供任何关于现代舰炮的技术,意大利的奥托公司也不愿意向日本转让技术的情况下,日本海自只能选择美国的MK-45五英寸舰炮作为自己的制式舰炮,而体型较小的军舰则直接向意大利奥托公司购买了奥托·梅莱拉76mm舰炮的成品。

综上所述,日本的舰炮生产技术虽然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达到高峰,然而由于战后美国在舰炮等武备技术的严格限制,日本目前并不能生产自己的现代舰炮。

但是与其说日本不具备生产现代舰炮的能力,还不如说日本目前已经不屑于去花费资金去研制新型舰炮了。

其一,舰炮并不是现代驱逐舰的主力输出,对于日本海自来说外国产品足以敷用。

其二,日本研制出了舰炮也没有多少买家会买,而自己的海自本
来就没几艘船更不可能使用国产舰炮,在无法回收舰炮研发成本的情况下,日本自然而然就放弃了自研高水准舰炮。

我的阿姆斯特朗大炮

我的阿姆斯特朗大炮

我的阿姆斯特朗大炮■ 作者:张鸿铨1860年正值欧洲工业革命鼎盛时期,蒸汽机早已成熟地应用了八、九十年,并由此带动了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全金属的大型机床和精密机械加工广泛应用,重工业发展迅速。

阿姆斯特朗大炮正是此时的产物。

而我大清朝铁炮的制作还徘回在明朝时期作坊式的手工生产,所谓的加工基本上仅限于敲打铸造后的毛坯和手工打磨。

除铜炮外,未见机械加工痕迹,亦无文字记载。

阿姆斯特朗大炮是世界上最早投入实战的后装线膛炮。

它的设计者是英国的威廉姆·阿姆斯特朗爵士(Sir William Armstrong)。

据多种资料记载,英军首次使用阿姆斯特朗炮实战的战例,就是在1860年8月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北塘地区与清军的战斗。

英军用阿姆斯特朗舰炮炮击清军,又重创了大沽口炮台,再经八里桥之战侵占了北京城,并烧毁了圆明园,造成了中国人永远的心中之痛。

这就是大沽口第三次战役失败的直接后果。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成因和过程十分复杂,它的结局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深远,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西洋人“船坚炮利”!可是洋人的船到底有多“坚”炮有多“利”却不甚详细具体。

评论当年的军国大事是专家学者的事,笔者在此仅仅通过制作模型来了解一下同时期的中、外在技术上的一些差距,讲述历史上的一点细节。

这次笔者制作的是阿姆斯特朗炮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款:110磅舰炮。

参照的是“英国勇士号战舰”上的舰炮,它是1860年下水的9000吨蒸汽风帆混合动力铁甲舰,没有参加大沽口战役,只因它的资料丰富细节比较多,只好据此制作了局部场景模型,试图从一些被世人所遗漏的技术细节上来展现阿姆斯特朗大炮。

它是当时英国军舰上口径最大的后膛火炮。

不过实际上英军在登陆以后,陆地上作战更多使用的应该是阿姆斯特朗12磅野战炮(76毫米),笔者没有找到相关准确记载,但是当时阿姆斯特朗后膛炮的闭锁结构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

110磅炮的技术指标如下:这种火炮的炮筒已经不是以前的那种单层铸铁铸造而成的了,采用了新式的多层复合炮身,开炮时受力较大的部分使用多层套箍的方法来加固。

阿姆斯特朗回旋加速喷气式阿姆斯特朗炮

阿姆斯特朗回旋加速喷气式阿姆斯特朗炮

阿姆斯特朗回旋加速喷气式阿姆斯特朗炮阿姆斯特朗回旋加速喷气式阿姆斯特朗炮是一项令人着迷的科技创新。

它的名字源自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

这项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回旋加速喷气来达到更高的速度和更远的射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深入挖掘阿姆斯特朗回旋加速喷气式阿姆斯特朗炮的原理和发展,以及它对未来科技的影响。

回旋加速喷气式阿姆斯特朗炮的原理是基于涡旋动力学的。

涡旋动力学是一种研究流体力学中涡流流动的科学。

在这种技术中,利用涡流的动力学特性来增加弹丸的速度和动能。

回旋加速喷气式阿姆斯特朗炮利用两个或多个旋转的喷气装置来产生涡流,并将其引导到阿姆斯特朗炮的膛室中,从而推动弹丸向前。

这项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

最早的涡流动力学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不过,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计算机建模和仿真技术的发展,涡流动力学才开始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当时,科学家利用计算机模拟了涡流动力学在阿姆斯特朗回旋加速喷气式阿姆斯特朗炮中的应用,验证了其可行性,并开始进行实验验证。

阿姆斯特朗回旋加速喷气式阿姆斯特朗炮的设计包括两个关键部分:喷气装置和回旋装置。

喷气装置是用来产生涡流的部分,通常采用喷射式燃烧室。

燃烧室中的燃料在点燃后会喷射出高温高压的喷气,形成旋转的涡流。

回旋装置是用来控制和引导涡流进入阿姆斯特朗炮膛室的部分。

通过调节回旋装置的旋转速度和喷气装置的输出,可以控制涡流在膛室中的形状和大小,进而控制弹丸的速度和射程。

阿姆斯特朗回旋加速喷气式阿姆斯特朗炮的优势是明显的。

首先,它具有比传统火药炮更高的速度和射程。

涡流的动力学特性使得弹丸受到更少的空气阻力,从而可以达到更高的速度。

其次,它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和命中率。

涡流动力学可以使弹丸保持稳定的旋转运动,从而提供更好的弹道稳定性和命中目标的能力。

另外,回旋加速喷气式阿姆斯特朗炮还具有延迟燃烧和可调速度的优点,使得其在不同射程和目标类型下都能够实现最佳效果。

荣誉勋章空降神兵MOH武器百科同盟国武器

荣誉勋章空降神兵MOH武器百科同盟国武器

作者:ad760512/tw 逗游网——中国2亿游戏用户一致选择的”一站式“游戏服务平台
作者:ad760512/tw 荣誉勋章 空降神兵: MOH武器百科,同盟国武器
那小弟我就抛砖引玉一下把所有出现过的武器都列出来 反攻诺曼地 同盟国武器 OSS HI-STANDARD灭音手枪 M1 葛伦德半自动步枪 春田 03狙击步枪 汤姆生冲锋枪 白朗宁自动步枪 MARK II破片手榴弹 火箭筒 WINCHESTER霰弹枪 M1919A4.3又径机架式机枪 轴心国武器 WA LT H E R P 3 8 毛瑟KAR98K步枪 KAR98狙击枪 MP40冲锋枪 STG44 STURMGEWEHR MG42机架式机枪 木柄手榴弹 反战车火箭筒(钢甲剋星) 诺曼地大空降 苏联 F1破片手榴弹 RDG-1烟雾弹 1895型Nagant7.62左轮枪 米尔斯手榴弹 PPSH41 SMG 苏维埃7.62厘米DTM 英军 马 克 四 式 We b l e y 左 轮 枪 李˙英菲尔 G43 史坦MKII冲锋枪 德军 烟雾手榴弹 可携式MG42 美军 M18烟雾弹 突出重围 义大利 BOMBA A MANO S.R.CM. MODEL义大利製手榴弹 BOMBA A MANO BREDA MODEL35 F义大利製烟雾弹 贝瑞塔34型手枪 卡卡诺91型步枪 贝瑞塔38A型冲锋枪 贝瑞 维克斯BERTHIER MK3B机枪 P I AT 反 战 车 砲 以上转载自荣誉勳章全集中文手册
荣誉勋章 空降神兵: MOH武器百科,同盟国武器
那小弟我就抛砖引玉一下把所有出现过的武器都列出来 反攻诺曼地 同盟国武器 OSS HI-STANDARD灭音手枪 M1 葛伦德半自动步枪 春田 03狙击步枪 汤姆生冲锋枪 白朗宁自动步枪 MARK II破片手榴弹 火箭筒 WINCHESTER霰弹枪 M1919A4.3又径机架式机枪 轴心国武器 WA LT H E R P 3 8 毛瑟KAR98K步枪 KAR98狙击枪 MP40冲锋枪 STG44 STURMGEWEHR MG42机架式机枪 木柄手榴弹 反战车火箭筒(钢甲剋星) 诺曼地大空降 苏联 F1破片手榴弹 RDG-1烟雾弹 1895型Nagant7.62左轮枪 米尔斯手榴弹 PPSH41 SMG 苏维埃7.62厘米DTM 英军 马 克 四 式 We b l e y 左 轮 枪 李˙英菲尔 G43 史坦MKII冲锋枪 德军 烟雾手榴弹 可携式MG42 美军 M18烟雾弹 突出重围 义大利 BOMBA A MANO S.R.CM. MODEL义大利製手榴弹 BOMBA A MANO BREDA MODEL35 F义大利製烟雾弹 贝瑞塔34型手枪 卡卡诺91型步枪 贝瑞塔38A型冲锋枪 贝瑞塔30型重机枪 英军 李.英菲尔NO.4 MK1(T)步枪 维克斯BERTHIER MK3B机枪 P I AT 反 战 车 砲 以上转载自荣誉勳章全集中文手册

一战美国火炮

一战美国火炮

一战美国火炮法式37mm1916年型步兵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916年口径:37mm高低射界:?度~+21度弹丸重:0.56/0.45kg弹药初速:402m/sec发射速度:(15~20)发/分钟重量:160.5kg操作人数:7人最大射程:2400m(有效射程1500m)75mm1917年型野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917年口径:75mm炮管长:30倍口径高低射界:-5度~+16度水平射界:3度弹丸重:(6.3--7.8)kg(高爆弹),6.4kg(穿甲弹) 弹药初速:571m/sec重量:1340kg最大射程:(10600--10700)m3英寸1918年型高射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918年口径:76.2mm炮管长:(50--55)倍口径其余不详4.7英寸1906年型野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906年口径:120mm炮管长:27.5倍口径(3.3m)高低射界:-5度~+15度水平射界:8度弹丸重:27.22kg弹药初速:518m/sec重量:3983kg最大射程:7270m英式1917年式203mm重榴弹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917年口径:203.2mm炮管长:16倍口径高低射界:0度~+50度水平射界:8度弹丸重:90.7kg(高爆弹),116kg(穿甲高爆弹)弹药初速:388m/sec重量:8700kg最大射程:9500m海军1918年式7英寸卡车-履带拖拽式MK2型加农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918年口径:177.8mm炮管长:45?倍口径高低射界:最高仰角40度弹丸重:74.8kg重量:32000kg最大射程:15000/22000/21900m法式75mm1897年型野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897?年口径:75mm炮管长:34.5倍口径上下射界:-12度~+18度弹丸重:7.24/7.98kg弹药初速:529/550m/sec重量:1140kg最大射程:8500/11200m3英寸1902年型野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902?年口径:75mm炮管长:29.2倍口径弹丸重:6.8kg弹药初速:518m/sec重量:970kg最大射程:6860/8650m牛顿(Newton)6英寸迫击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917年口径:152.4mm上下射界:+45度~+77度弹丸重:27kg最大射程:90m--1300m施奈德1917年式155mm榴弹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917年口径:155mm炮管长:15.3倍口径弹丸重:43.55kg弹药初速:450m/sec重量:3250kg最大射程:11900(11500?)m 1917年式155mm远程加农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918年口径:155mm炮管长:38.2倍口径高低射界:最高仰角35度水平射界:60度弹丸重:43.1kg弹药初速:717m/sec重量:11200kg最大射程:16300m。

阿姆斯特朗公司1880年代-1890年代的出口防护巡洋舰谱系

阿姆斯特朗公司1880年代-1890年代的出口防护巡洋舰谱系

阿姆斯特朗公司1880年代-1890年代的出口防护巡洋舰谱系阿姆斯特朗公司1880年代-1890年代的出口防护巡洋舰谱系扬威、超勇中国撞击巡洋舰李鸿章通过中国海关向英国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公司订造,由乔治·伦道尓(George Rendel)设计,船体部分转包给米切尔(Mitchell)船厂建造。

造价共计65万两银。

“超勇”舰于1880.1.15开工1880年10月14日下水(一说11.4)1881.7.15完工“扬威”于1880.1.15开工 1881年1月29日下水 1881.7.14完工两舰于1881年11月18日驶抵大沽口加入北洋水师。

两舰于1894.9.17黄海大东沟海战中战沉排水量:正常1380吨(另有1350吨的记载)、满载排水量1542吨尺寸:长64米、宽9.75米、吃水4.57米动力:2座霍索恩(Howthorn)公司生产的卧式往复蒸汽机,6座(一说4座)圆式燃煤锅炉双轴推进,功率2600(一说2887)马力、航速16(一说16.5)节、续航能力5000海里/8节,煤舱正常载煤250吨,最大载煤量300吨防护:舰身为木质外包钢板、甲板装甲0.27吋(仅延伸至锅炉,引擎和机械室),炮塔装甲1吋,司令塔装甲0.5吋全舰编制:137-140人(一说177人),按照《北洋海军章程》规定,管带为参将衔。

武器:阿姆斯特朗10吋主炮2门(26倍口径)、阿姆斯特朗40磅副炮(4.7英寸)4门(2 2倍口径)、阿姆斯特朗9磅舢板炮(2.75英寸)2门、11mm10管格林机关炮4门、4管诺典费尔德炮2门、舰载杆雷艇1艘,舰艏水线下11英尺处装有撞角。

筑紫撞击巡洋舰和北洋海军的“超勇”、“扬威”为同级姊妹舰。

该舰最初由智利海军订造,命名为“Artur Pratt”,于1879年10月2日开工,1880年8月11日下水,1881年完工。

同年北洋海军的“超勇”、“扬威”舰也建成回国,曰本海军随后跟风于1883年6月16日从智利政府手中转购得该舰。

阿姆斯特朗炮和克虏伯炮,是近代中国购买和仿制的两大火炮类型

阿姆斯特朗炮和克虏伯炮,是近代中国购买和仿制的两大火炮类型

阿姆斯特朗炮和克虏伯炮,是近代中国购买和仿制的两大
火炮类型
阿姆斯特朗炮和克虏伯炮,是近代中国购买和仿制的两大火炮类型。

火炮按装弹的方式,分前装和后装。

前装就是炮弹从炮口填装;后装就是炮弹从火炮尾部填装。

从技术角度讲,后者比前者先进。

早期的枪炮采用磅位制来度量枪炮口径。

阿姆斯特朗最为人们所知的,还是他所发明的一种新型大炮——阿姆斯特朗炮。

1854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期间,阿姆斯特朗通过报纸了解到英国远征军的炮兵在大炮操控上有很大困难。

于是,阿姆斯特朗设计一个试验性质的3磅后装线膛炮。

后来增加至5磅。

炮管上的套箍,是识别阿姆斯特朗炮的最明显特征。

阿姆斯特朗火炮作为后装线膛炮,与其时的前装线膛炮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仿制阿姆斯特朗炮的江南制造局,本就是曾国藩、李鸿章诸人鉴于对外战争失败下的产物。

阿姆斯特朗炮在英国对中国的侵略中有应用。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阿姆斯特朗炮,使用广泛,效果显著。

阿姆斯特朗公司从19世纪80年代恢复后膛炮的生产,并改进了技术,区别于1865年前生产的后膛炮,为第二代阿姆斯特朗后膛炮。

上海有一门阿姆斯特朗大炮,是一门40磅子的阿姆斯特朗后膛残炮,这门“残废炮”都是江南制造局仿造阿姆斯特朗炮过
程中,关键技术步骤的见证者。

阿姆斯特朗的起源与优势,历史上的阿姆斯特朗炮是什么样?

阿姆斯特朗的起源与优势,历史上的阿姆斯特朗炮是什么样?

阿姆斯特朗的起源与优势,历史上的阿姆斯特朗炮是什么样?本文导读:一、阿姆斯特朗的起源与优势阿姆斯特朗炮原产于英国,最初是一种后装线膛炮,其后也发展出前装线膛炮。

1854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期间,阿姆斯特朗得知远征军的炮兵在大炮操控上有很大困难,于是设计了一门试验性质的3磅后装线膛炮(后来增加至5磅)。

此项设计在范围和精度两方面都很成功,并于1858年被英国政府采用。

阿姆斯特朗炮于1859年开始在英军中服役。

最初面世之时,它的炮膛外部长84英寸,内壁深73.375英寸。

英国皇家海军正式采用的型号是外部72英寸、炮膛深61.375英寸的阿姆斯特朗炮,也就是直接截掉最初那一版12英寸,这种阿姆斯特朗炮在其后被广泛装备于英国陆军及皇家海军之中。

阿姆斯特朗炮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后装线膛炮,它具有一些滑膛炮和前膛炮所没有的优点:从后部装填,有完善的炮门,装填炮弹更为简便迅速;炮膛内壁刻有螺旋膛线,在发射时可以使炮弹高速旋转,使得火炮具备更高的精确性,射程较滑膛炮更远。

膛线又叫“来福线”,是炮膛及内凹凸状的线。

早期的膛线呈直线形,后来经过优化设计,改为呈螺旋形。

阿姆斯特朗炮中的螺旋形膛线,能够有效地将炮弹与炮膛的间距缩小,减少了推动力的损耗,能量转化效率较之前的火炮提高了近一倍。

但后膛的阿姆斯特朗炮也有其缺陷。

首先,由于螺旋膛线的使用使得炮弹的速度下降,降低了其穿甲能力,这使得经常需要破坏敌舰装甲的英国皇家海军难以接受。

其次,这种新科技对于火炮的耐久性及火炮手训练的标准都有更高的要求,这提高了使用阿姆斯特朗炮的成本。

于是自1865年至1880年,英国又大规模使用较廉价的前膛炮,对于后膛阿姆斯特朗炮的重视程度随即下降,直到1880年以后才重新使用。

1863年,英国政府购买了六门阿姆斯特朗炮配备给了新西兰的英国军队。

11月7日,这些阿姆斯特朗炮从墨尔本出发,并且于四天后到达奥克兰,并被用于新西兰第一、第二次塔拉纳基战役之中以及其后的毛利战争之中。

火炮的一代天骄

火炮的一代天骄

火炮的一代天骄作者:骆昌芹来源:《课外生活(小学1-3年级)》2018年第01期火炮,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过去,它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现在,它正以崭新的面貌,揭开火炮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被誉为火炮的“一代天骄”的电磁炮、激光炮、机器人火炮正在“悄悄”地走向军营,成为火炮大家庭的新成员。

别具一格的电磁炮传统的火炮都是靠化学燃料爆炸的推力,使炮弹发射出去的。

而电磁炮就不同了,它利用了电磁原理,靠电流与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推力使炮弹获得运动速度。

电磁炮有“动能武器”之称。

这是因为它发射的炮弹飞行速度快,可与火箭匹敌,因而能使较轻的炮弹获得极大的动能。

美国陆军军械研究中心已使500克重的炮弹初速达到4200米/秒。

在实验室利用电磁炮击穿最先进的T-72和T-80坦克的试验已获成功。

这意味着它在“征服”复合装甲上棋高一着。

电磁炮有着极快的发射频率,每秒钟可连续发射几十发炮弹,这是一般火炮无法比拟的。

又因为它发射时的后坐力小、变换方向快,所以是高速运动目标的克星。

电磁炮发射时无噪声,无火焰及烟尘,因此十分有利于在现代战场上隐蔽。

大显神威的激光炮激光,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问世了。

由于它具有的“特异功能”,因此很快就得到军界的青睐。

激光炮射出的光束能量高度集中,并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射向目标,所以命中率极高,称得上是百发百中的“神炮”。

对于运动目标的射击,常规火炮都要计算射击提前量,这样才能打得准。

可是,激光炮对运动目标的射击就不用像传统的火炮那样计算提前量了。

因为“光弹”的“飞行时间”几乎等于零,它对目标的射击是指哪儿打哪儿,弹无虚发,且又十分灵活,所以任何运动的目标对激光炮来说,似乎都成了“固定”目标。

据报道,美国曾试验用机载激光武器发射出400千瓦的激光来,结果是炮响弹落,几秒钟内就成功地击毁了射向自己的5枚“响尾蛇”导弹。

身手不凡的机器人火炮如今,军用机器人开始在军营活跃起来。

世界各国对火炮机器人的研制也日趋重视,速度加快。

210606851_超轻之炮——M777榴弹炮

210606851_超轻之炮——M777榴弹炮
●冥 照
M777 榴弹炮是英国研制的一种超轻型榴弹炮,它 是世界上第一种大规模采用钛和铝合金材料的火炮,是世 界上最轻的 155 毫米榴弹炮。
M777 榴弹炮可使用直升机、轻型卡车完成快速战 场部署,只需五人就可以在 2 分钟内完成射击准备,在 5 分钟内完成急射并转移至新的阵地。它可发射榴弹、制导 炮弹,最大射程 40 千米,最大射速 5 发/分。
影片 《鬣狗之路》 讲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 战争故事。在阿富汗战争期间,加拿大军方想要 在阿富汗的坎大哈市修筑一条公路,打通山区和 沙漠的运输障碍,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失去了控 制,在公路的开通仪式前,冲突爆发了……影片 中出现了 M777 榴弹炮的身影。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姆斯特朗炮—搜狗百科简介制造方为埃尔斯维克军械公司( Elswick Ordnance Company)和皇家军备局(Royal Arsenal)的伍尔韦奇工厂( Woolwich )。

阿姆斯特朗炮是英国陆海军使用的早期后装炮。

在后来的英国海军的铁甲舰上也有搭载。

阿姆斯特朗乃是一个世界军事史上有着盛名的武器家族。

广义上的“阿姆斯特朗炮”是泛指由19 世纪英国著名火炮专家Sir William Armstrong 所建立的阿姆斯特朗公司所开发的一系列大中口径火炮。

该炮在日本家喻户晓,与日本近代史有巨大渊源,同时与我国也有巨大渊源。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利用阿姆斯特朗炮迅速攻破了大沽炮台。

起源1854 年,阿姆斯特朗爵士与英国战争部接触,得知战争部需要一种新的火炮设计。

为此,他开始设计阿姆斯特朗炮,最开始的设计是一种3 磅的后膛装填线膛炮。

后来,他将设计改为5 磅炮。

设计提交后制造方迅速就制成了样品。

英国战争部最终于1858 年决定采用阿姆斯特朗的设计。

期待着该炮作为最新锐武器能有优秀的表现。

为此英国政府购买了火炮专利权并立法禁止输出该火炮。

但是一开始的时候,战争部仅将此设计用于小型火炮上来完成“特殊野战用途” 。

最开始完成三种是6 磅的山炮和小型野战炮( 64 毫米)。

为马拉炮兵制造的一种9 磅炮( 76 毫米)和12 磅野战炮( 76 毫米)阿姆斯特朗最开始并未考虑要设计更强劲的火炮。

但是他的设计在测试中表现很好,所以战争部要求他拿出更强力的设计。

于是阿姆斯特朗拿出来几个新设计。

主要的设计有三种。

第一种设计是20 磅(95 毫米)野战炮,第二种则是40磅(121 毫米)的攻城炮,第三种是110磅(180 毫米)重炮。

这三种设计完成后,1859 年英军使用装甲靶舰“特鲁西”(Trusty)号来实弹射击测试各型阿姆斯特朗炮。

受测火炮为40-100 磅之间的诸版本(120-152mm ),测试中发现均无法穿透特鲁西号的102 毫米锻铁铁甲。

但是测试中英军认为该炮在射程和准确性上都十分让人满意。

基于这些理由决定采用该炮。

除了一种为新西兰设计的20 磅短程野炮以外基本都先后为英国海军所采用。

英军采用该炮之后最开始仅在巡洋舰等大型军舰装备2 门左右。

在接下来的三年中,阿姆斯特朗爵士完善了他的设计,并成功的设计出了口径更粗的版本。

新版本最终成为了实战用阿姆斯特朗炮。

1861 年下水的铁甲舰勇士号(Warrior)上装备了大概10门左右。

随后英军舰队逐渐增加这种火炮的装备量。

但是因为该炮过于精密,生产量上不去,所以仍然还是大型战舰使用的装备。

1862 年萨英战争结束后,因为在战斗中阿姆斯特朗炮屡出问题,英军内部对火炮的可靠性及其怀疑,英国政府随后决定组成一个委员会来处理阿姆斯特朗炮的问题。

1863 年英国军械评议委员会(Ordnance Select Committee)开始调查阿姆斯特朗炮并对前膛炮和后膛炮的各自优点进行比较。

1864 年,(因为在萨英战争中的表现)英国政府宣布停止制造阿姆斯特朗后装炮。

随后委员会发表报告,从而在理论上支持了政府的这一决断。

委员会的报告认为阿姆斯特朗炮的新特性——多重膛线,铅涂弹和后装填设计相当的复杂和低效。

尽管很有威力,但是由于阿姆斯特朗炮的新特性导致其价格高昂,不适于批量制造。

而且因为萨英战争中的火炮事故使其可靠性受到质疑。

所以委员会认为阿姆斯特朗炮不适合做为主力火炮上战场。

(此报告不排除有阿姆斯特朗的竞争对手恶意中伤的可能)经过对比,委员会对于前装炮非常看好,因为前装炮技术相对成熟,可靠性好而且便宜。

所以委员会认为前装炮更适合战场的需求。

然而,尽管前装炮有着更便宜更安全更成熟的优点,尽管委员会对阿姆斯特朗炮大加鞭挞。

但是最后在报告中委员会还是对阿姆斯特朗炮的威力和先进性予以了高度的评价。

(最受诟病的难以排除迟发弹和卡壳弹的问题在后来设计的百吨阿姆斯特朗重炮中得到了解决)随后的调查虽然对于后装系统予以肯定,但是后装炮的昂贵造价还是让委员会建议政府采用前装炮。

由于采纳了他们的建议,1870 年,英军开始撤装后装炮,以前装炮代替。

为了能让前装炮也使用膛线,阿姆斯特朗在1866 年向战争部递交了他的前装设计。

在设计中对炮弹进行了修改。

在炮弹外壳上车以凸起纹路以配合膛线。

然而在火炮测试中发现这种设计非常糟糕。

以100 磅新设计型前装炮射击装甲板发现即便是4 英寸的装甲板在50 码内都无法穿透。

从而证明了这种设计之失败。

为了弥补不足之处。

阿姆斯特朗随后开始了新的设计。

1876 年阿姆斯特朗向英国海军部提交了重100.2 吨,口径450mm(17.76 英寸)的重炮设计。

这就是百吨阿姆斯特朗重炮。

但是(由于委员会报告)海军部对此设计不感兴趣。

再次失手的威廉姆爵士结束了跟埃尔斯维克公司的合作,回乡自办工厂和武器公司,阿姆斯特朗军械公司从此诞生。

因为阿姆斯特朗炮的成功,所以威廉姆爵士被认为是世界第一流的武器设计师。

他的公司成立后,各国军方慕名而来。

这个百吨阿姆斯特朗炮的设计引起了意大利军方的很大兴趣。

于是在1880 年,意大利向阿姆斯特朗公司订购了一批百吨前装阿姆斯特朗炮,装备在两条新战列舰杜里洛号(Duilio )和单达洛号(Dandalo)。

每舰配备4门左右。

口径达450mm(17.76 英寸)。

这巨炮在当时创下了世界记录。

意大利装备此种重炮后,其海军力量对当时英国的保护地直布罗陀和马耳他就造成了威胁。

但在一开始英国并不认为意大利海军能够给马耳他和直布罗陀造成很大的威胁。

因为这两艘意大利船都是22 英寸的铁甲,并不能抗住直布罗陀和马耳他的岸防火力。

委员会为这两地推荐的火炮都是160 吨-200 吨的巨炮,其威力足以摧毁意大利的战舰。

自信满满的英国开始投入力量生产委员会推荐的重炮以保持军事力量上的优势。

但是英国虽然百般努力,但是百吨阿姆斯特朗炮已经是当时前装炮的技术自然极限。

所以英国的研制不断遭到失败。

最后英国不得不放弃研制委员会式重炮。

一时之间没有替代品的英军不得不向阿姆斯特朗公司订购了 4 门百吨阿姆斯特朗炮。

在直布罗陀,英军在维多利亚炮台和玛格达纳佩尔炮台各配置了一门。

在马耳他,英军在瓦莱塔 (马耳他首都)北部的斯列玛( Sliema )附近的剑桥堡(Fort Cambridge)配置一门。

在南部的卡坎拉( Kalkara )附近的雷尼拉堡(Fort Rinella) 配置一门。

这些都是英国为了支持马耳他防务而帮助马耳他建设的,总共耗资18890 镑。

后来维多利亚炮台配置的火炮出现炸膛事故。

现存的百吨阿姆斯特朗炮仅剩玛格达纳佩尔炮台和雷尼拉堡的两门。

百吨阿姆斯特朗重炮是前装炮时代的巅峰。

在完成这两项订货后,阿姆斯特朗一直为英军承造前装线膛炮为生。

在此之后因为铁工技术的进步,工程师们均开始采用后装系统来代替前装系统,前装炮的时代走向没落。

而阿姆斯特朗爵士曾在后装炮上取得成功,这让他的公司得到了很大发展。

所以19世纪80 年代始英军列装大口径后装炮时,同时因为线状无烟火药的诞生使得新型火炮的开发成为可能。

于是阿姆斯特朗公司便投入到新型后装火炮的研制中。

随后该公司因承造了17 英寸(432mm)的巨炮而再次扬名。

随后阿姆斯特朗公司以开发速射炮而享誉国内外,之后该公司一直以从事于各种各样的兵器开发。

成为国际上知名的老牌武器公司。

实战英军首次使用阿姆斯特朗炮实战的战例,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在北塘地区对抗清军的战斗。

根据罗伯特•斯温霍 (Robert Swinhoe )的报告显示在这次战斗中,英军用阿姆斯特朗舰炮来摧毁北塘的清军炮台,炮击重创了清军。

尽管清军炮手英勇用火炮予以还击。

但是由于炮位胸墙不能为炮手提供充足的保护结果造成很大伤亡。

战后调查显示在阿姆斯特朗炮压倒性的火力面前,大部分阵亡的清军炮手都是被炸成两节或是尸体残缺不全。

尽显威力的阿姆斯特朗炮一战成名。

随后英国因为生麦事件问题向日本发难。

1862 年,萨摩藩兵在回藩路经生麦村时,造成了数名英国人死伤的生麦事件。

英国驻日公使代理尼尔( Edward St. John Neale )负责要求赔偿,在得到幕府的10 万英镑的赔偿费后。

其气焰大为增长。

与萨摩代表的交涉中态度更加强硬。

而因为自身立场的问题,萨摩藩拒绝赔偿。

于是公使代理尼尔决定直接到萨摩与藩主进行交涉。

随行护送的是英军远东舰队的7 艘战舰。

旗舰是欧亚卢斯号。

6月27日,英军舰队抵达萨摩锦江湾,停泊于谷山乡冲。

双方开始交涉。

由于翻译问题,萨摩藩拒绝英国方面的赔偿要求,谈判陷入僵局。

英方以战争相威胁。

并于7 月1 日强夺了萨摩藩的三艘蒸汽船(白凤丸,天佑丸,青鹰丸) 7 月2 日,萨摩军决定先发制人,萨摩军各炮台集中火力炮击英舰。

英舰马上发动反击。

由于萨摩炮台的火炮样式老旧,射程太小。

而英军的舰炮样式新颖,射程很远。

特别是阿姆斯特朗炮,在远距离炮战中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但是,由于战前对萨摩军的战斗意志估计不足导致英军战前判断错误。

而且燃料和弹药均准备不足。

战斗时暴发大风雨导致英舰队的瞄准连连失误。

命中率不高。

所以炮战结果是英军人员损失较为惨重。

其中50 人受伤,13 人阵亡,物质损失是1 艘军舰(旗舰)遭重创(指挥室遭命中,火炮一门炸膛)。

萨摩藩方准备相对充足,战斗意志非常顽强。

而且借助坚固的炮位胸墙使减少了人员的损失。

在英军来袭之前已经做过演习,标定了射击诸元。

命中率很高。

而且在战斗之前疏散了人员。

所以此战中仅阵亡8 人,13 人受伤。

然而萨摩藩的物质损失远大于英军。

鹿儿岛城内多处仓库被烧毁,城门被击毁。

萨摩军的炮台也基本被摧毁。

鹿儿岛城下町燃起大火。

510 余间房屋被彻底烧毁。

烧坏者不计其数。

同时萨摩的近代军工厂集成馆和近代铸币厂铸钱局也因为英军的炮击而烧毁。

萨摩藩下属的 3 艘蒸汽船被夺走(后烧毁)。

5 艘民船被击沉。

在这次战斗中,阿姆斯特朗炮的威力在维新志士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然而此战却成为阿姆斯特朗炮的在英军中的绝响。

此战中英国海军方配备的100 余门火炮中有21 门阿姆斯特朗炮,总共向萨摩的炮台倾泻了365 发炮弹。

战斗中阿姆斯特朗炮问题频出。

多门火炮连发28 次后就出现各种问题(早期线膛炮经常出现卡壳,迟发等问题)而不能继续射击。

尤其糟糕的是旗舰欧亚卢斯号上的一门阿姆斯特朗炮发生炸膛,迸飞的后膛螺栓导致炮组死伤惨重。

造成了此战中英军的最大伤亡。

战后调查显示,阿姆斯特朗炮的制造工艺有相当的问题,特别是尾栓和锁栓问题最严重。

几乎全部的火炮上的锁栓均出现裂缝,个别炮的锁栓破裂。

这让英军对于阿姆斯特朗炮的可靠性甚为怀疑。

于是英国暂停了阿姆斯特朗炮的生产并开始对火炮可靠性进行调查。

调查报告显示,阿姆斯特朗炮的垂直锁栓和尾栓均有严重的质量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