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婴幼儿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
婴幼儿的儿童保健和常见疾病
婴幼儿的儿童保健和常见疾病婴幼儿是一个家庭的中心,每个父母都希望他们的孩子健康成长。
然而,在婴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疾病。
因此,了解儿童保健和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婴幼儿的儿童保健和常见疾病,并提供一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的方法和技巧。
一、婴幼儿的儿童保健1. 母乳喂养:母乳对于婴幼儿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抗体,能够有效提高婴幼儿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因此,母亲应该尽可能地选择母乳喂养,同时注意自身的营养补充,保证母乳的质量和数量。
2. 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保护婴幼儿免受多种传染性疾病侵害的重要方式。
根据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婴幼儿需要接种疫苗来预防疾病,如百日咳、麻疹、脊髓灰质炎等。
家长应该按照指定的时间和剂量带孩子去接种疫苗,以确保其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
3. 安全防护:婴幼儿的保健也包括对安全的重视。
家长应当为婴幼儿创造一个安全、清洁的环境。
购买符合标准的婴幼儿用品,避免使用过期和有毒的产品。
此外,家长应当保持婴幼儿的居住和用餐场所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通风,以预防细菌和病毒的侵害。
4. 营养均衡:婴幼儿的营养需要十分丰富多样,包括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家长应该给予婴幼儿合适的食物,如母乳、奶粉、米粉、果蔬泥等,并注意饮食的营养搭配。
此外,家长应当避免给幼儿食用过咸、过油或过甜的食物,保持饮食的均衡和健康。
二、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1. 婴幼儿腹泻: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主要由于消化系统的不稳定引起。
家长可以通过合理饮食、保持清洁、避免交叉感染等方式预防腹泻。
一旦出现腹泻,应及时给予适量的补水,避免脱水,同时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
2. 婴幼儿感冒:感冒是幼儿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
家长可以通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避免大型人群接触等方式预防感冒。
一旦出现感冒症状,家长应该及时给予婴幼儿适量的休息和温水擦浴,同时注意保暖和补水。
爱乐活攻略258764
爱乐活攻略258764#健康宝贝#。
【新生儿发热、感冒的预防和治疗】。
发热是婴幼儿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许多疾病在一开始时就表现为发热。
发热是指体温的异常升高。
正常小儿腋下体温为36℃~37℃,如超过37.5℃可以认为是发热。
小儿感冒轻重程度相差很大,轻者,只是流清水鼻涕、鼻塞、喷嚏、或者伴有流泪、微咳,咽部不适,一般3~4天能自愈。
有时也伴有发热、咽痛、扁桃体发炎以及淋巴结肿大。
发热可持续2~3天至1周左右。
小儿感冒时还常常伴有呕吐、腹泻。
重者,体温高达39℃~40℃或更高,伴有畏寒、头痛、全身无力、食欲锐减,睡眠不安等全身症状。
防治策略:。
1. 注意室内通风,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室温维持在25℃左右。
2. 如果小儿四肢冰凉而打寒颤,要用毛毯覆盖;如果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可脱掉过多的衣物。
3. 高热退热过程中会大量出汗,要做好皮肤护理,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物,可用温毛巾擦拭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4. 感冒时发热并不需要一律给予降温处理,除非体温超过38.5℃,有既往有高热惊厥史者,需及早给解热剂,否则一般不必急于给退热处理;因为体温升高是人体的自然防御反应,可使抗体合成增加,吞噬细胞活性增强,有时还有助于诊断和预后的判断。
降温方法:。
★37.5℃以上可用温热毛巾擦全身,使皮肤的血管扩张,以利散热。
★如为高热,体温超过39℃,可用冷水袋置于额部、腋下、腹股沟、腘窝等处以利降温。
★不宜采用药物降温,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
★经上述处理体温不退或病情加重者,应及时送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发现生活。
爱乐活健康宝贝。
睡觉的宝宝爱乐活——有态度、正能量的品质生活社区。
热爱生活,乐于分享的各类达人聚在这里,分享消费攻略,激发生活灵感,发现城市最IN 的角落。
在这里,有爱,有乐,有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爱乐活】文章来源:/post/207ac86ea59d2858aed4d2a9?from=wenku/?from=wenku。
发热咳嗽这样处理才正确
发热咳嗽这样处理才正确作者:刘晓坤来源:《时尚育儿》2015年第06期发热、咳嗽是婴幼儿非常常见的症状,每每遭遇总是让妈妈心烦意乱,其实,发热、咳嗽都是自身的保护反射,处理得当并不会给宝宝带来伤害。
发热发热是指口温超过37.5℃或肛温超过38℃。
发热有助于身体抵抗感染,是抵抗力健全的表现。
发热不是疾病,是疾病的一种症状。
感冒是发热最常见的原因。
降温的主要目的是使病人减少痛苦,与病情的改善或治疗没有相关性。
发热会引起寒战。
当炎症或其他病因使大脑的“温度计”指针上调,身体会相应地产生寒战从而升高体温。
当病情好转或服用退烧药使体温下降时,身体便开始出汗从而降温。
用手触摸身体的方法来判断是否发热常常有误差。
最准确的测量小儿发热的方法是肛温。
四岁以上的孩子如果配合可以用口温的方法来测试。
肛温>38℃或口温>37.5℃是发热。
如果孩子有低温,没有明显不适感,精神还好,则无须降温。
记住降温只能使孩子舒适一些,对病情的改善或治疗没有帮助。
如果孩子有高温,明显不适,则需要降温来帮助孩子舒服些。
药物降温为主,物理降温作用不大,而且会使孩子更不舒服,所以尽量不用。
药物降温可用美林或泰诺林。
美林剂量:10mg/公斤体重/次,每6~8个小时可服用一次,一天不超过4次。
泰诺林剂量:10~15mg/公斤体重/次,每4~6小时服用一次,一天不超过5次。
美国儿科医学学会强调:药物降温可以使用美林或泰诺林,但不建议交替使用,或同时使用两者,也不建议同时服用含有美林或泰诺林的感冒药,否则有药物中毒的危险。
注意给孩子补充水分。
发热使体内的水分过分蒸发,所以需要额外补充液体。
若脱水,不仅会使病情加重,而且不易降低体温。
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精神状态,是否有兴趣玩耍,是否烦躁或乏力,是否咳嗽剧烈或有呼吸困难,是否有新出现的皮疹,等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有时比发热更伯得重视。
不要把孩子包裹得很严或过分保暖。
那样不易降温,而且使孩子更不舒服。
如何判断婴幼儿发热原因
如何判断婴幼儿发热原因发热是婴幼儿常见的症状之一,但是由于他们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不适,因此家长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判断发热的原因。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判断婴幼儿发热原因的方法。
一、观察婴幼儿的情况首先,家长需要仔细观察婴幼儿的情况。
他们是否有其他不适的症状,比如咳嗽、流鼻涕或者拉肚子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提示婴幼儿是否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或者胃肠道感染等疾病。
另外,家长还需要留意婴幼儿的进食情况和排尿情况。
发热可能会导致婴幼儿食欲不振或者排尿减少,这些情况可能与其他疾病有关,比如尿路感染或者肠胃炎等。
二、测量婴幼儿的体温测量婴幼儿的体温是判断发热原因的重要方法之一。
家长可以使用电子体温计或者红外线体温计来测量婴幼儿的体温。
正常情况下,婴幼儿的体温应该在36.5°C到37.5°C之间。
如果婴幼儿的体温超过37.5°C,说明他们可能发烧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单纯的发烧并不能确定具体的疾病,因此需要进一步观察。
三、婴幼儿的年龄和疫苗接种情况婴幼儿的年龄和疫苗接种情况也对判断发热原因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对于新生儿来说,发热可能是感染疾病的表现,需要及时就医。
而对于已经接种过相应疫苗的婴幼儿来说,发热可能是因为疫苗反应,比如疫苗接种后的发热反应等。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给婴幼儿喂水,观察一段时间,如果体温下降,说明可能是疫苗反应引起的发热。
四、就医寻求专业意见当家长无法确定婴幼儿发热的原因时,最好是咨询医生的意见。
医生可以通过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来确定病因,进一步指导家长进行治疗和护理。
在前往医院之前,家长可以记录婴幼儿发热的时间、体温及其他症状,以便医生判断。
此外,家长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给婴幼儿服用药物,避免盲目使用退烧药物。
总结针对婴幼儿发热原因的判断,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婴幼儿的情况、测量体温以及考虑年龄和疫苗接种情况来进行初步判断。
如果无法确定,最好是咨询医生的意见,以便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
小儿常见病症发热ppt课件
400次。揉上马,清天河水、按揉涌泉各80次,
揉按足三里60次,揉中脘90次,按揉内劳宫100
次,按肩井2~3次。
2021精选ppt
21
四、急性发疹性发热的鉴别
病名 病原
麻疹 麻疹病 毒
发热与皮疹的 关系
发热3~4天出疹, 出疹期热更高
皮疹特点
全身症状及其他特征
红色斑丘疹,自头面部→颈 →躯干→四肢,退疹后有色 素沉着及细小脱屑.
• 1、外感发热 • 【主症】 风热恶寒,头痛身疼,无汗,鼻塞,流
涕,咳痰稀薄,苔薄白,指纹鲜红,为风寒;发 热,微出汗,口干,咽痛,流黄涕,苔薄白或薄 黄,指纹红紫,为风热。 • 【治法】 解表宣肺,散寒或清热。
2021精选ppt
17
• 【处方】 常例(包括开天门、推坎宫、推太阳、 按总筋、分阴阳)。清脾经250次,清肝经200次 ,清心经100次,清肺经300次,补肾经150次, 推三关90次,推六腑30次,按肩井2~3次。风寒 者加掐二扇门,拿风池穴4~5次;风热者加清天 河水约10次,推脊数10次。
变蒸学说
• 西晋王叔和的《脉经》云:“变者,变其形态; 蒸者,蒸其血脉”。
• 变蒸周期:出生后32日为一变,两变为一小蒸,
十变五小蒸。小蒸毕,共320日。小蒸后是大蒸
,前两次各为64日,第三次为128日。大、小蒸
共576日。
• 变蒸中脏腑功能随之变化,也可出现轻重不同的发热、烦
吵、出汗等症候,但无病态,是小儿精神、形体阶段性生
• 2、肾脏的毒副反应:过量扑热息痛所生成的毒性代谢产物 同样可损害肾脏,造成肾细胞坏死,特别是合用水杨酸钠 或咖啡因时,更易损伤肾脏。
• 3、血液系统的毒副反应:长期过量扑热息痛,所生成的毒 性代谢产物可直接作用于骨髓造血系统,构成破坏,还可 能诱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白血病。
宝宝感冒发烧常见应对方案
发热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症状,小儿的体温可以随气候、饮食、哭闹、和衣被的厚薄等有一定的波动,发热也是许多疾病开始时的表现。
一般情况下,小儿正常体温为腋下36℃~37℃,如超过37.4℃,可以认为是发热。
当小儿的体温超过38.5 ℃时,就需要做退热处理了。
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家长在小儿发热时经常给孩子穿很多衣服或者盖很厚的被子,为的是让孩子发汗,认为这样就可以退热;有的家长除了带孩子到医院看病外,不知道要做些什么;也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到医院让医生看一看孩子发烧到多高的温度,这样医生就可以诊断,或者医生就可以给孩子治好病了。
以至于许多孩子在就诊前、来医院途中或到医院后未进行退热处理前因高热而发生惊厥,高热惊厥又加重了家长的忧虑。
这些家长不知道的是,如果发热的孩子到医院看病时体温超过38.5℃,医生是要先进行退热治疗的,因为这样可以减少高热惊厥的风险。
所以先退热是减少小儿高热惊厥的重要措施之一。
宝宝发烧物理降温的最佳方法如何给小儿退热是很多家长需要知道的常识,物理降温是快速安全可靠的方法之一。
首先,要注意室内通风,小儿发热时要减少衣被,这样可以达到散热的目的,特别是小婴儿。
我们通常说的打包降温是对婴幼儿而言,是婴儿常用的降温方法之一。
但是要注意遮盖孩子的腹部,防止腹部受凉。
除了药物退烧,运用一些物理方法也可以帮助发烧的孩子降温。
家庭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一般有酒精擦浴、冰枕降温或温水擦浴三种办法,那么,哪种方法最适合宝宝呢?酒精擦浴是以前人们常用的退烧方法,但是现在不提倡给宝宝用这种方法,用酒精擦拭宝宝的身体,会造成孩子皮肤快速舒张及收缩,对宝宝刺激大,另外还有可能造成小宝宝酒精中毒。
用冰枕或冰敷额头方式退烧,是许多家长经常采用的。
但六个月以内的孩子不宜使用这种方式,因为小宝宝易受外在温度影响,使用冰枕会导致温度下降太快,让宝宝难以适应。
另外,宝宝发烧时全身的温度都升高,局部的冰敷只能有局部降温作用,倒不如温水擦拭宝宝全身效果好。
关于儿童发热,这些知识家长必须了解
关于儿童发热,这些知识家长必须了解儿童发热是一种普遍现象。
根据研究显示,约有一半的儿童在常规生活中会出现发热的情况,而在某些特定疾病或情况下,发热的比例更加高达。
因此,儿童发热的普遍性就不言而喻了。
儿童发热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预警,因为它往往与各种疾病和感染相关。
比如说,发热是感染等疾病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症状。
有一些疾病发病的早期就表现为发热,如肺炎、脑膜炎等。
而在一些慢性疾病中,发热也是预示病情恶化的重要指标。
因此,及时发现并处理儿童发热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且对预防和控制儿童疾病的传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I. 儿童的发热定义及症状(1)儿童发热的体温范围儿童的正常体温范围为36.5-37.5℃,当体温超过37.5℃时就被认为是发热。
婴幼儿的体温相对要高一些,正常范围为37-38℃。
一般来说,小孩体温每小时平均升高0.2℃,晚上升高0.5℃。
儿童体温超过38.5℃时,需要特别注意。
(2)常见的发热症状除了体温升高以外,儿童发热还会伴随着其他症状。
常见的发热症状包括:头痛、食欲不振、喉咙痛、呕吐、腹泻、咳嗽、流鼻涕等。
有时候儿童还会发生惊厥、皮疹、关节疼痛、呼吸急促等症状,这些症状需要特别关注。
II. 儿童发热的原因和诊断(1)儿童发热的常见原因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发热症状。
儿童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冒、咽喉炎、中耳炎、肺炎、腮腺炎等。
感冒是儿童发热的常见原因之一,是由呼吸道病毒引起的。
儿童感冒常伴随着流涕、咳嗽、喉咙疼痛等症状。
咽喉炎是儿童发热的另一常见原因,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
儿童咽喉炎主要表现为喉咙疼痛、咳嗽、吞咽困难等症状。
中耳炎是由耳部感染引起的,是儿童发热的又一原因。
中耳炎通常伴有耳朵疼痛、流脓等症状。
肺炎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肺部感染,常常引起儿童发热。
儿童肺炎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胸痛、咳嗽等症状。
腮腺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可能导致儿童发生发热、腮腺肿胀等症状。
儿科常见应急预案
儿科常见应急预案儿科是医学的一个分支领域,专注于婴幼儿和儿童的健康和疾病。
儿科医生必须掌握各种儿童疾病的常见症状和应急预案,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快速而准确地采取行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儿科应急预案。
1. 发热预防与治疗婴幼儿和儿童的发热是常见的症状,通常提示身体正在对抗感染。
当儿童发热时,家长应该立即给予儿童一定的药物以降低体温,例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同时,家长还应注意给儿童增加液体和营养,协助身体抵抗感染。
2. 呕吐与腹泻儿童呕吐与腹泻是常见的症状,通常由病毒或者细菌感染引起。
在此情况下,家长应该注意给儿童充分的水分和营养,以防脱水。
同时,可以使用抗胃肠道感染的药物,如口服补益安定片,以减轻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3. 哮喘和过敏反应哮喘和过敏反应是常见的儿科疾病,可引起儿童喘息、呼吸急促、肚子疼等症状。
在此情况下,家长应该立即给儿童使用哮喘喷雾器来缓解哮喘和呼吸困难的症状。
同时,家长还应注意儿童是否存在过敏反应的倾向,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如避免接触过敏原、皮肤测试或接种疫苗等。
4. 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意外伤害在儿童中很常见,这包括划痕、烧伤、跌倒、溺水等。
如果儿童出现大面积皮肤划伤、烧伤等意外伤害,家长应该立即用毛巾或纱布擦拭干净伤口,并用卫生纱布或棉布覆盖创面,以避免感染。
对于表浅割伤等轻伤,家长可以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后,直接用药用无菌纱布包扎。
总之,在婴幼儿和儿童的应急处理中,家长必须掌握儿童应急处置相关的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和心理缓解技巧。
另外,家长应该在日常护理中给孩子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促进身体的健康,避免出现健康问题。
不同年龄段儿童发热特点及处理方法
不同年龄段儿童发热特点及处理方法618200儿童发热是儿科常见的症状之一,对于家长来说常常是令人担忧的。
发热是机体对抗感染和其他疾病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但也可能是某种疾病的表现。
正确理解和处理儿童发热对于保护儿童健康至关重要。
在面对儿童发热时,家长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知识,如何正确测量体温、如何判断发热的严重程度以及何时需要就医等。
同时,及时寻求医疗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正确的处理和管理,我们可以帮助儿童度过发热期,促进他们的康复和健康成长。
一、不同年龄段儿童发热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发热方面有一些特点,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特点。
1.新生儿(0-28天)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因此他们对感染更加敏感。
当新生儿发热时,可能是由于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等原因引起的。
对于新生儿发热,应该及时就医并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处理。
1.婴幼儿(1个月-2岁)婴幼儿的免疫系统正在逐渐发育,他们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病毒和胃肠道病毒。
婴幼儿发热时,常常伴有其他症状,如咳嗽、流鼻涕、呕吐、腹泻等。
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婴幼儿的症状,并及时就医。
1.学龄前儿童(3-6岁)学龄前儿童的免疫系统逐渐发育完善,但他们仍然容易感染呼吸道病毒和胃肠道病毒。
学龄前儿童发热时,可能会出现咳嗽、喉咙痛、流鼻涕、腹泻等症状。
家长需要给予适当的护理和药物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
1.学龄儿童(7岁及以上)学龄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成熟,他们发热时可能会出现咳嗽、喉咙痛、流鼻涕、头痛等症状。
学龄儿童发热时,可以适当给予退热药物,并鼓励他们多休息、多饮水。
无论儿童处于哪个年龄段,家长都应该密切观察儿童的症状,并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决定是否就医。
及时就医和咨询医疗专业人士是保护儿童健康的重要步骤。
二、不同年龄段儿童发热处理方法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发热处理方面有一些差异,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处理方法。
1.新生儿(0-28天)对于新生儿发热,应该立即就医,并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处理。
发热的总结跟归纳
发热的总结跟归纳发热的总结与归纳发热是人体常见的临床症状,常见于感染性疾病、炎症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早期症状。
正确的总结与归纳发热的特点和原因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发热的常见特点进行总结,并归纳发热的常见原因,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发热这一症状。
一、发热的特点1. 发热表现多样:发热可表现为体温升高,多数情况下伴有全身不适感、乏力、头痛、寒战等症状。
有时也会出现皮肤潮红、口渴等症状。
2. 发热程度不一:发热的程度可以不同,一般分为低热、中等度发热和高热。
低热一般指体温在37.3℃-38℃之间,中等度发热为38.1℃-39℃,高热为39.1℃及以上。
3. 发热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发热的持续时间也是有差异的。
有些发热可能只持续几天,而有些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4. 不同年龄段发热表现差异:婴幼儿的体温调节功能较差,所以在感染时更容易发热。
而老年人由于免疫功能下降,常常发热反应不太明显。
二、发热的常见原因1. 感染性疾病:感染是发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例如,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尿路感染、肺炎等都可以导致发热。
2. 炎症性疾病:某些炎症性疾病也会出现发热症状,如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
3. 免疫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也可以引起发热。
4. 肿瘤性疾病:某些肿瘤也会导致发热,如淋巴瘤、白血病等。
5. 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可能导致发热,如抗生素、抗结核药物等。
6. 特殊环境暴露:长时间受寒冷、高温、放射线等特殊环境暴露也可能引起发热。
7. 其他原因:代谢性疾病(甲亢、尿毒症等)、神经内分泌性疾病(甲状腺炎、嗜铬细胞瘤)等也可能导致发热。
三、应对发热的措施1. 观察症状变化:对于患者发热的情况,及时观察症状的变化,如伴有咳嗽、咳痰、腹泻、排尿异常等其他症状,有助于进一步判断发热的原因。
2. 保持体液平衡:发热时出汗增多,容易导致体液流失,因此饮水应注意补充。
儿科学小儿发热
检,CT、MRI、同整位理课素件 扫描、PET
10
治疗
对因——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对症——降温处理,支持(补液体、
保营养、改善全身情况)
整理课件
11
治疗
降温处理:
A、物理降温
A)对高热伴循环不良者
温水浴—水温1~2℃<体温,浴15分钟
胃内降温—4℃的生理盐水100~300ml反复洗胃
B)对高热而循环尚好者
冷 盐 水 灌 肠 : 婴 儿 100 ~ 300ml 、 儿 童 300 ~ 500ml
冷敷——前额、腹股沟、腋下、腘窝等,
3~5分钟更换一次
酒精擦浴——95%或75%酒精100ml加入200ml水,
安乃近——点鼻1~2滴/次
肌注(5-10mg/kg,少用,<6个月婴儿禁用) (有致粒细胞减少的副作用,粒细胞低的病人忌用) 柴 胡——(中药制剂)1~2ml/次,im Qd或Bid 布洛芬——5-10mg/kg,有口服及栓剂,4-6小时后可 重 复使用 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赖氨匹林——每日20-25mg/kg,分2次或3次,可静 滴、静注或肌注
整理课件
13
治疗
对 乙 酰 氨 基 酚 —— 有 口 服 剂 型 及 栓 剂 , 1015mg/kg,必要时4-6小时后可重复。
整理课件
14
治疗
C、激素: 严重感染伴明显中毒症状者,结
缔组织病、白血病等,可酌情适量 应用,但不可作为常规退热用,持 续高热而病因不明者或金葡感染者 不宜用。
整理课件
寄生虫,粪涂片找寄生虫卵,肥达氏反应,
HIV,RPR,脑脊液,骨髓等
整理课件
9
辅助检查
• 结缔组织疾病: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
新员工疾病(儿科常见病及用药)培训测试题答案
新员工疾病(儿科常见病及用药)培训测试题答案选择题(单选/多选)(每题5分,共IOO分)1、小儿感冒80%〜90%是由()引起的。
A、病毒B、细菌选项1选项22、小儿感冒的治疗原则错误的是()A、注意休息,多饮水B、立即使用抗生素I—)C、一定要分清寒热,注意合理用药D、扁桃体发炎时可使用抗生素3、小儿服药时应注意()A、不要同时服用两种相同成分的感冒药B、禁用成人感冒药C、不建议用含安乃近或氨基比林的感冒药D、以上都应注意(「桀)4、发热是小儿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正常小儿腋表体温为36C〜37C。
目前以腋窝温度≥()为发热A、38℃B、37℃C、37.5℃(正确答案)D、38.5℃5、关于发热的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8.0°C以下不需要用药B、38〜38.5°C,要随时监测体温,采用中药降温C、38.5C以上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D、以上说法都对―)6、38.5℃以上退热贴5贴法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OA、额头1贴B、两侧颈动脉各1贴C、两侧腹股沟各1贴D^以上说法都对7、感冒引起的咳嗽症状,说法错误的是()A、持续或反复发作性的剧烈咳嗽K3W)B、出汗退热后,症状消失,咳嗽仍持续3・5日C、多为刺激性咳嗽,无痰D、伴随气喘或急促的呼吸8、下列关于咳嗽、咯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咳嗽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B.咳嗽伴有大量痰液时不宜使用镇咳药C.无、痰干咳的患者不宜使用祛痰药D.咳嗽初期应立即使用抗生素9、下列哪一个药不是祛痰药OA.盐酸溟已新B.乙酰半胱氨酸C.氢滨酸右美沙芬D.竣甲司坦10、一小儿先前并没有咳嗽、流涕、打喷嚏或发烧等症状,突然出现剧烈呛咳,同时出现呼吸困难,脸色不好,特别是较小的孩子可能属于()A、吸入异物引发呛咳:W)B、支气管炎引发的咳嗽C、过敏性咳嗽D、咽喉炎引起的咳嗽Ik能消除鼻咽部黏膜充血、肿胀,解决宝宝鼻塞问题的是()A^伪麻黄碱B、金刚烷胺C、人工牛黄D、氨漠索12、下列能使呼吸道腺体分泌增加,痰液被稀释,易于咳出的是()As福尔可定B、愈创木酚甘油酸—)C、右美沙芬D、人工牛黄13、关于氨漠索说法正确的是()A、用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B、祛痰作用比溟己新强C、雾化吸入或口服后1小时内生效,作用维持3~6小时D、以上说法都对:确答案)14、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的成分是()A.对乙酰氨基酚B.马来酸氯苯那敏C.人工牛黄D.以上都是15、泰诺,酚麻美敏混悬液中氢溟酸右美沙芬的作用是()A.强力祛痰B.镇咳C.抗炎D.解热镇痛16、比尔康,氨金黄敏颗粒中金刚烷胺的作用是()A.抗流感病毒,B.缓解鼻塞流涕C.缓解咳嗽D.退热17、下列药物中1岁以内婴幼儿感冒首选的药物是()A、比尔康,氨金黄敏颗粒B、泰诺,酚麻美敏混悬液C、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D、惠丰,小儿氨酚伪麻分散片18、退热贴的优势是()A.物理降温,零副作用B.可用于暑热引起的发热辅助降温C.药效时间长达24小时D.以上A、B正确19、小孩感冒好后一直咳嗽而且有痰、有时剧烈咳嗽,夜间咳嗽次数较多并发出咳喘声。
新生儿的常见传染病症状与处理
新生儿的常见传染病症状与处理新生儿是家庭中最脆弱的群体之一,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他们容易受到各种传染病的侵袭。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传染病症状以及处理方法,帮助家长们更好地照料新生儿健康。
一、新生儿常见传染病症状1. 发热:新生儿感染导致的发热可能是最常见的传染病症状之一。
正常体温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婴儿来说有所差异,但当新生儿体温超过38℃时,就需要密切关注。
发热可能是由于感染引起的,如呼吸道感染、脑膜炎等。
2. 咳嗽与打喷嚏: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不完善,对于感冒等病毒感染比较脆弱,因此婴儿咳嗽和打喷嚏是常见的传染病症状之一。
家长应留意婴儿咳嗽和打喷嚏的频率、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的其他症状。
如果婴儿出现持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尽快就医。
3. 皮疹:很多传染病会导致新生儿出现皮疹。
例如,风疹、水痘和麻疹等。
皮疹通常伴随有发热、红斑或疱疹等症状。
家长们应密切关注婴儿的皮肤变化,并咨询医生了解如何正确处理。
4. 喂食问题:传染病会对新生儿的胃口产生影响,导致婴儿食欲不振。
一些传染病如肠道炎症、呕吐和腹泻等症状,都可能影响到婴儿的饮食。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根据医生的建议给予婴儿适当的喂养,保持水分摄入。
二、新生儿常见传染病的处理方法1. 密切观察:家长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症状,记录体温变化、皮疹情况等。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告知医生是预防和有效处理的关键。
2. 维持室温:新生儿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弱,应保持室温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凉。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加重婴儿的症状,影响康复。
3. 饮食调理:新生儿传染病期间,饮食调理非常重要。
根据医生建议,可适当增加液体摄入量,避免过度喂食。
对于哺乳婴儿,继续母乳喂养是一种保持良好健康的方法。
4. 医生指导:家长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根据新生儿的年龄、病情等情况寻求适当的治疗建议和药物使用。
不要盲目使用药物,以免对婴儿造成损害。
5. 隔离措施:在家中,应采取一些基本的隔离措施,以避免传染给他人。
发热患儿健康教育
发热患儿健康教育
标题:发热患儿健康教育
引言概述: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家长在面对发热患儿时,需要正确的健康教育知识来进行有效的处理。
本文将从预防、诊断、治疗、护理和复发预防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如何应对发热患儿。
一、预防发热
1.1 合理饮食:保证患儿摄入足够的营养,增强免疫力。
1.2 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细菌滋生。
1.3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洗衣物,减少感染机会。
二、发热的诊断
2.1 测量体温:使用体温计测量患儿的体温,及时了解发热情况。
2.2 观察症状:注意患儿的其他症状,如咳嗽、喉咙痛等。
2.3 寻求专业帮助:如体温持续高热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三、发热的治疗
3.1 适当降温:可采取物理降温方法,如擦浴或物理降温贴。
3.2 补充水分:发热时患儿容易出现脱水,及时补充水分。
3.3 使用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适量的退热药物。
四、发热患儿的护理
4.1 定期观察: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及症状变化。
4.2 保持环境整洁:保持患儿周围环境整洁,减少细菌感染。
4.3 定时喂药:按医嘱定时给患儿喂药,确保治疗效果。
五、发热患儿的复发预防
5.1 加强锻炼:增强患儿的体质,提高免疫力。
5.2 饮食调理: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清淡。
5.3 定期体检:定期带患儿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结语:通过正确的健康教育,家长可以更好地应对发热患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患儿的健康。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对家长们有所帮助,提高他们对发热患儿的健康意识。
常见的婴幼儿疾病及护理方法
常见的婴幼儿疾病及护理方法婴幼儿期是孩子成长中最脆弱的阶段,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因此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婴幼儿疾病,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方法。
1. 婴幼儿感冒感冒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症状包括鼻塞、流鼻涕、咳嗽、发热等。
护理方法包括:- 确保室内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室温和湿度。
- 给孩子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 温和按摩孩子的鼻梁,缓解鼻塞。
- 使用合适的婴幼儿退烧药,如医生建议的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 避免使用感冒药物,尤其是含有抗组胺药物的药物。
2. 婴幼儿腹泻婴幼儿腹泻是指每天排便次数增多,便便呈现水样或稀薄的情况。
腹泻通常是由于病毒、细菌感染或消化系统问题引起的。
护理方法包括:- 确保孩子充分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 给孩子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面条等。
- 鼓励孩子多喝水,便秘的情况下可以给孩子适量的运动饮料。
- 避免给孩子食用含有脂肪、油腻或刺激性食物。
- 清洗孩子的尿布时要注意卫生,洗手后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洗。
3. 婴幼儿湿疹湿疹是由于婴幼儿皮肤敏感或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引起的。
常见症状包括皮肤红肿、瘙痒等。
护理方法包括:- 避免使用有刺激性的洗涤剂和洗浴产品。
- 每天给孩子保持通风、干燥的环境。
- 使用温和无刺激的婴幼儿护肤品,如润肤霜。
- 孩子的指甲要保持干净修剪,避免划伤湿疹部位。
- 及时处理孩子出现的过敏反应,如使用医生推荐的外用激素药物。
4. 婴幼儿中耳炎中耳炎是婴幼儿常见的耳部感染疾病,常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
症状包括耳朵疼痛、发热、听力下降等。
护理方法包括:- 维持室内清洁,保持适度的湿度。
- 睡觉时将孩子的头稍微抬高,有助于耳内引流。
- 鼓励孩子经常饮水,帮助耳朵引流。
- 孩子感染重或症状严重时应及时就诊,并按医生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
总之,婴幼儿疾病的护理方法主要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提供适宜的饮食和环境,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婴幼儿常见的8种疾病
婴幼儿常见的8种疾病婴幼儿是家庭中最为可爱和脆弱的一群人。
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疾病。
了解并预防这些常见的婴幼儿疾病对于家长来说特别重要。
下面是八种常见的婴幼儿疾病。
1.感冒和流感:婴幼儿的免疫系统较为脆弱,简单感染感冒和流感病毒。
这些疾病常伴随着发热、鼻塞、咳嗽和喉咙痛等症状。
准时实行预防措施,如勤洗手、避开与患病人接触,以及准时接种疫苗,可以削减疾病传播的风险。
2.肺炎:肺炎是婴幼儿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和胸闷等。
预防肺炎的最佳方式是接种相应的疫苗,同时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和避开与患病人接触也很重要。
3.腹泻: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主要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
症状包括频繁的稀便、腹部胀气和腹痛。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开饮用未经消毒的水和生食,以及准时接种相关疫苗可以削减腹泻的发生。
4.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上的水泡。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和避开与患病儿童亲密接触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措施。
5.水痘: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
症状包括发热、身体上消失红色丘疹和水泡。
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有效措施。
6.麻疹: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高热、咳嗽、流鼻涕和眼结膜炎。
准时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佳方式。
7.痱子:痱子是由于婴幼儿体温过高、汗腺堵塞引起的常见皮肤病。
主要表现为皮肤上消失红色疹子和瘙痒感。
保持室内通风、穿着透气的衣物、勤洗澡和保持皮肤清洁是预防痱子的有效措施。
8.过敏性皮炎:婴幼儿常见的过敏性皮炎常由过敏原引起,如食物、尘螨、花粉等。
症状包括皮肤红肿、瘙痒和起泡。
削减过敏原接触、保持皮肤清洁和适当的药物治疗可以缓解过敏性皮炎症状。
以上是八种婴幼儿常见的疾病。
了解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于爱护婴幼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儿童发热的病因诊断与治疗
影像学检查
根据儿童的病情,医生可能会安排血常规、 尿常规、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检查,以帮助明 确发热的原因。
病史询问
医生会详细询问儿童的病史,包括发热的起 始时间、最高体温、伴随症状、用药情况等 ,以帮助判断发热的原因和病情。
04
儿童发热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治疗原则
明确病因,针对治疗
儿童发热的治疗首先要明确病因,针 对病因进行治疗,避免盲目使用退烧 药。
病理意义
持续高热或反复发热可能是严重疾病的信号,如败血症、脑 膜炎等。此外,长期低热也可能与慢性疾病如结核、风湿热 等有关。因此,对儿童发热的病因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 重要。
02
儿童发热病因分析
感染性发热
细菌感染
如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中耳 炎、泌尿道感染等。
其他感染
如真菌感染、结核病等,也可引 起小儿发热。
病程变化
儿童发热的病程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如 感冒引起的发热通常持续数天,而肺炎等严 重感染引起的发热可能持续更长时间。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儿童进行全面体格检查,观察儿童 的精神状态、皮肤黏膜、淋巴结等,以寻找
发热的线索。
实验室检查
对于疑似肺炎、脑炎等严重感染的儿童,医 生可能会安排X线、CT等影像学检查,以辅
儿童发热的病因诊断与治 疗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儿童发热概述 • 儿童发热病因分析 • 儿童发热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 儿童发热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 儿童发热的预防措施与家庭护理
01
儿童发热概述
发热定义与正常体温范围
发热定义
发热是指体温在正常范围内升高,通常是由于身体对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的反应。儿童发热的标准可能因年 龄而异,但通常认为肛温超过38℃或腋温超过37.5℃即为发热。
模拟操作并讲解发热婴幼儿就医前的观察及与家长沟通工作。
模拟操作并讲解发热婴幼儿就医前的观察及与家长沟通工作。
发热是婴幼儿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可能是身体在应对病原体入侵时的正常反应,也可能是某种疾病的表现。
作为医务人员,我们需要对发热婴幼儿进行仔细观察,并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首先,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观察,以了解婴幼儿的病情。
首先观察婴幼儿的一般状况,包括精神状态、呼吸频率和节律、皮肤颜色和湿度等。
我们还需要测量婴幼儿的体温,可以使用电子温度计或体温计。
体温的测量应该准确,一般婴幼儿的正常体温范围在36.5°C至37.5°C之间。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婴幼儿是否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咳嗽、流涕、嗜睡、食欲不振等。
这些症状可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判断病因。
此外,观察婴幼儿是否有皮疹、呕吐、腹泻等症状,这些可能是一些病毒感染的表现。
与家长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他们了解婴幼儿的日常表现,如进食、睡眠和排便等。
我们需要询问家长婴幼儿发热的起始时间、体温变化情况、是否伴有其他不适症状等。
同时,我们也需要向家长解释发热可能的原因,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等。
告知家长有关发热的知识,如如何正确测量体温、何时需要就医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观察和与家长的沟通,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婴幼儿发热的原因,并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或就医。
对于一些轻微的、自限性的感染,我们可以给予家长一些护理建议,如适当增加婴幼儿的饮水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使用过厚的衣物等。
但对于高热持续时间较长、伴有明显不适症状或其他并发症的情况,我们应该及时引导家长就医。
总之,观察婴幼儿发热病情并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这些工作,我们可以确保为婴幼儿提供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保障他们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发热的诊断与治疗发热不是一种疾病,而是许许多多疾病的一个共同表现。
小儿发热是现今儿科疾病中非常常见的问题,在门诊一半以上患儿以发热就诊,很多家长对这些并不特别熟悉,下面就为大家讲有关小儿发烧的一些知识。
发热是婴幼儿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许多疾病在一开始时就表现为发热。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会时常看到有些家长用手摸一摸孩子的头,摸一摸孩子的手心,感到皮肤发烫,就认为孩子是发烧了。
许多家长马上就给孩子用上退热药,甚至一次应用两种退热药。
其实,这种认识和做法并不是完全正确的。
发热是指体温的异常升高。
正常小儿腋下体温为36℃~37℃,如超过37.4℃可以认为是发热。
发热分度:腋温37.5~38 ℃为低热,38.1~39 ℃为中度发热,39.1~40.5 ℃为高热,>40.5 ℃为超高热;腋温低于35 ℃为体温过低。
但是,小儿的体温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常常可以出现一些波动。
比如在傍晚时,小儿的体温往往比清晨高一些。
小儿进食、哭闹、运动后,体温也会暂时升高。
衣被过厚、室温过高等原因,也会使体温升高一些,这里插一句,尤其是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差,过度捂被可孩子成高热,而引起各器官/系统损害,而寒冷后可引起寒冷损伤综合征,应注意冷暖适宜。
只要小儿一般情况良好,精神活泼,没有其它的症状和体征,体温不超过37.4℃,一般不应该考虑是病态,这时应多饮水,注意测体温。
当然孩子发热后应带患儿到专业医师进行诊治,医师要分析发热的原因,判断是感染所致的发热,还是其它因素所引起的发热。
并且要注意观察发热的热型和伴随的其它症状,以便及早做出正确诊断。
当然家属应问如果家距离医院较远,家属应如何做1、体温38℃以下首选物理降温进行干预发烧是儿童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对于发烧的处理大体可以分为“物理处理”和“药物处理”,通常来说,当儿童体温低于38℃时不需要采用药物处理,而是选择正确的物理降温方法即可。
例如贴退热贴、多喝水、洗温水澡等方式都有助于体温的降低。
2、婴幼儿体温38.5℃以上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如果发现孩子的体温已经超过38.5℃时,家长应该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以便做出及时的反应。
对于婴幼儿来说,当其体温超过38.5℃时,需要给予药物治疗。
中药的话可以选择柴胡或羚羊角等,西药的话可以选择百服宁、泰诺或者美林等。
3、体温39℃以上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当孩子体温已经超过39℃属于高度发热时,通常情况下选择西药治疗。
目前临床常用的是布洛芬类退烧药和扑热息痛类退烧药,这两类药物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
但必须明确一点是,家长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尤其是注意用药的剂量。
注意:婴幼儿发烧别捂汗体表散热是关键1.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认为发烧的时候应该盖上被子捂一身汗,但是这种土方法并不适用于婴幼儿,甚至还是适得其反。
婴幼儿绝对不能用捂的办法(退烧),因为儿童是通过体表散热的,所以一定要让他的衣物宽松,而且不能穿得过多,如果穿得太多可能导致体温短时间内急剧上升,甚至可以引起高热惊厥2.不能见火就灭,如低热时系患儿调动机体抵抗力来对抗疾病,应物理降温.3.任何药物起效有一定时间,有的家长应用退热药不到1小时,患儿体温未降,马上再给一次退热药是错误的,退热药一般应间隔4-6小时,如体温未下降,应给与物理降温及对饮水,如大量/对此应用退热药,可引起患儿肝肾功能损害及大汗虚脱等.临床上还根据发热的持续时间和发热波峰特点将发热分为短期发热、长期发热和不同热型。
发热时间持续2周以内称为短期发热;发热时间持续2周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小儿常见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双峰热、不规则发热、波浪热、双相热等。
【病因】1.感染性疾病是发热最常见的病因。
各种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寄生虫)引起的机体局部或全身感染均可导致发热。
2.非感染性疾病(1)结缔组织病与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类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变应性亚败血症、结节性脂膜炎,以及药物过敏、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血清病等。
(2)肿瘤与血液病:霍奇金病、恶性肿瘤、郎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以及各种类型白血病等。
(3)免疫缺陷病:先天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丙种球蛋白亚型缺乏症、胸腺发育障碍及先天性无胸腺、慢性肉芽肿性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脾发育不良等。
(4)产热、散热平衡失调:癫痫持续状态、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5)体温中枢调节失常:暑热症、颅脑损伤、脑瘤、脑发育不全、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6)组织破坏或坏死:各种严重损伤如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大面积软组织挫伤等。
【诊断和鉴别诊断】发热仅是一个症状学诊断,是许多疾病的重要症状之一;临床上容易作出诊断,但其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才是临床重点、难点。
由于小儿发热的病因复杂,且有时无明显的特异性症状,往往需要一定时间的仔细观察,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及特殊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并结合疾病发展经过,甚至试验性治疗,综合分析才能最终明确诊断。
小儿发热的热型不及成人典型,加之近年来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的早期广泛应用,掩盖了一些疾病热型的特异性规律。
因此,热型的特点在一定范围内虽然对小儿长期发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参考意义,但已失去其原有的重要性。
鉴别诊断时应注意以下情况:1.年龄因素年龄不同,引起发热的病种亦不同;新生儿期以感染性发热常见,在北方,包被过多也常引起发热;婴幼儿期仍以感染性发热为主,以上感、肺炎、败血症、肠道感染最为多见,其次为化脓性脑膜炎、粟粒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等;白血病、淋巴瘤及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等少见。
儿童期患儿除慢性感染性疾病较多见外,还应考虑结缔组织病及各种传染病。
2.季节和当地流行情况季节、居住地区和流行情况可提供重要线索,如伤寒、副伤寒和疟疾多见于夏秋季,生活中接触动物者,应排除某些人畜共患感染性疾病,黑热病、布氏杆菌病有地方特性,居住疫区或去过疫区应考虑当地流行性疾病。
3.既往史与现患疾病的关系有风湿性心脏病史及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应考虑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既往诊断结核的患儿要明确是否已治愈,治疗是否得当及是否继发其他器官结核;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或迁延性、慢性肺炎史者,可发生肺脓肿或支气管扩张;有些败血症患儿可发生迁延性脓肿,如肝脓肿、纵隔脓肿等。
4.热型对诊断的意义虽然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一些疾病的热型已不典型,但未经特殊药物治疗的患儿,其热型对诊断仍有一定参考意义。
(1)稽留热发热持续在39 ℃以上,每热体温波动在1 ℃以内,可持续数天或数周;多见于伤寒、副伤寒、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大叶性肺炎等。
(2)弛张热每日体温波动在2 ℃以上;多见于败血症、局灶性化脓感染、风湿热、幼年型类风湿病、细菌性心内膜炎、结核病等。
(3)间歇热发热39℃以上,经数小时下降至正常,经一至数天又再次发热;多见于间日疟、三日疟等。
(4)双峰热在24 小时内有2次波动,形成双峰;多见于脊髓灰质炎、黑热病、恶性疟疾、大肠杆菌败血症等。
(5)不规则发热发热持续时间不定,体温波动较大;多见于风湿热、脓毒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渗出性胸膜炎、恶性疟疾等。
免疫缺陷病平时表现为低热,但由于易发生反复感染,在感染急性期为高热,热型不规则,以复发性为其特点。
(6)波浪热体温在数天内逐渐上升,达到高峰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经过一段时间间歇后,再次上升,反复多次呈波浪式;多见于布鲁菌病、霍奇金病、周期热等。
(7)双相热发热持续数天后,仅一至数天热退期,然后又发热数天,再次退热;多见于麻疹、脊髓灰质炎、病毒性肝炎、淋巴细胞性脉络膜丛脑膜炎等。
(8)长期低热应考虑慢性感染如结核病、慢性扁桃体炎、副鼻窦炎、慢性肾孟肾炎等。
5.发热时伴随症状和体征(l)长期发热伴咳嗽、气急、发绀、提示呼吸系统疾病。
(2)长期发热伴有高颅压综合征、脑膜刺激征、头痛、呕吐,甚至惊厥、昏迷者,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内出血及脑瘤等。
(3)发热伴畏寒、寒战,多见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和败血症。
若出现关节肿痛、心脏杂音或心律失常应考虑风湿热和类风湿病。
(4)发热伴尿频、尿痛、尿急等症状则提示泌尿系感染。
(5)长期发热伴皮疹常见变应性亚败血症,出血性皮疹见于败血症、白血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郎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等,玫瑰疹见于伤寒患者,此外,风湿热、类风湿病及系统性红斑狼疮亦可伴有皮疹。
(6)发热伴盗汗常见于结核病;热退后大汗淋漓见于疟疾;发热时伴多汗见于风湿热;发热时少汗或无汗见于暑热症和外胚叶发育不良。
(7)长期发热伴淋巴结肿大,局部淋巴结肿痛多见于炎症和淋巴结核等;全身淋巴结肿大,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霍奇金病等。
(8)长期发热伴肝脾大,肝脾大随热程进展而逐渐明显者,多为败血症、伤寒、副伤寒、疟疾等;若肝脾大合并淋巴结肿大时,多见于布氏杆菌病、白血病、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等;以肝大为主者见于病毒性肝炎、肝脓肿、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等;以脾大为主者见于慢性白血病、溶血性贫血、恶性淋巴瘤、黑热病等,肝炎、溶血性贫血、恶性淋巴瘤、钩端螺旋体病和疟疾等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黄疸。
(9)长期发热伴多系统损害者,应考虑为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6.观察特殊治疗的反应,对部分可疑病例有一定诊断意义。
当疟疾、结核病、伤寒、结缔组织病、败血症等诊断困难时,可根据试验治疗的效果以协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