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症状——发热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发热PPT课件

发热PPT课件

构端螺旋体病,
单纯疱疹: 大叶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
炎,流行性感冒
淋巴结肿大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风疹, 急性白血病, 恶性淋巴瘤
女,34岁。发热20余天
2008年12月入院。 体温在37-37.5度之间。 全身淋巴结大,包括双侧颈部、双侧腋窝 淋巴结肿大。CEA升高为135,较正常升高 13倍。


肺结节影,为多发性、弥漫性小结节影, 粟粒样改变,可能为粟粒样肺结核或是 转移癌。
入院后诉发作性腹痛,于右下腹发作
性出现包块,普外科会诊查体发现有 右下腹饱满,可能为肿块。 后转入普外一科进行淋巴结活检。并 查明腹部是否有包块。但是在普外科 家属拒绝作淋巴结活检。 血液科考虑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但 未确诊。
诊断程序
病史,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辅助检查, 临 床思维, 诊断与鉴别诊断. 1、先常见,后少见 2、先定性,再定位 3、鉴别诊断 4、急性或慢性
5、长期与短期
能引起急性感染性发热的疾病
病毒

流感病毒, 急性病毒性肝炎肝炎, 流行性乙型脑, 小儿麻痹症, 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流行性出血热, 麻疹, 风疹, 流行性腮腺炎, 水痘, 登革热
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
病因???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体温调节
中枢受损害,功能失常而发热。
特点是高热无汗。
(1)物理性;如中暑
(2)化学性:如中毒安眠药中毒
(3)机械性:如脑出血、脑震荡等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多为低热,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的其他表现,属功能性发热范畴。 (1)原发性低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所致。可持续数月至数年;热型规则, 体温波动小,在0.5℃以内。 (2)感染后低热:原有感染已愈,为 体温调节功能未恢复正常所致。

教学课件:第二章-第一节-发热

教学课件:第二章-第一节-发热
散热。
减少衣物
适当减少衣物,有助于身体散 热,但要注意避免受凉。
药物降温的方法
01
0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3
口服退烧药
根据医生建议,口服适当 的退烧药,如布洛芬、对 乙酰氨基酚等。
直肠给药
通过直肠给药的方式,如 使用退热栓剂,以达到降 温的效果。
静脉输液
在严重发热的情况下,可 能需要通过静脉输液的方 式给予降温药物。
01
什么是发热?
02
发热的原因有哪些?
03
发热的机制是什么?
04
如何治疗发热?
THANKS
感谢观看
产热和散热的过程
产热
人体通过氧化代谢产生热量,主要在肝脏和骨骼肌中进行。
散热
人体通过皮肤、呼吸、排泄等方式将体内多余的热量散发到 外界环境中。
发热的生理反应
01
02
03
发热时,人体会通过一 系列生理反应来调节体 温。
增加产热:体温升高时, 人体代谢率增加,产热 量增加。
减少散热:皮肤血管收 缩,汗腺分泌减少,导 致散热减少。
注意事项和误区
避免过度使用退烧药
退烧药使用过量可能对肝肾等器官造成损害,应严格按照医生建 议的剂量使用。
不推荐使用酒精擦浴
酒精擦浴可能导致皮肤过敏、酒精中毒等风险,不推荐使用。
避免使用冰敷
冰敷可能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影响散热效果,甚至加重病情。
04
预防发热的措施
提高免疫力
均衡饮食
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包括 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以维
发热的分类
根据发热的原因,可以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 性发热。感染性发热主要由细菌、病毒、真菌等 微生物感染引起,非感染性发热则由炎症、自身 免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常见症状之发热 ppt课件

常见症状之发热  ppt课件

PPT课件
26
临床表现
二.发热的临床经过与特点
1.体温上升期 临床表现为皮肤苍白、无汗, 畏寒或寒战,伴全身疲乏不适、肌肉酸痛。 骤升型:如疟疾、败血症等;缓升型:如 伤寒、结核病等。
PPT课件
27
临床表现
2.高热期 临床表现为皮肤潮红、灼热,
呼吸深快,脉搏随体温升高而加速(伤寒及 某些病毒感染时可出现相对缓脉) ,开始出 汗并逐渐增多。 高热可致烦躁不安、谵语、幻觉等意识改 变;持续高热可出现昏迷、呼吸浅慢或不 规则;小儿高热易出现惊厥;发热时的多 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持久发热可致 消瘦;发热还可引起口腔炎症,如口唇疱 疹、舌炎、牙龈炎等。
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等。 (二)非感染性发热 非病原体物质引起的发热。 1.无菌坏死物质吸收 包括机械性、化学性
因素所致组织损伤,如大面积烧伤、创伤或 手术,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所致心、脑等器 官梗死或肢体坏死;恶性肿瘤、急性溶血等。
PPT课件
5
2.免疫性疾病 如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 结缔组织病及某些恶性肿瘤。
PPT课件
28
临床表现
3.体温下降期 临床表现为体温逐渐下降, 大量出汗;血压可轻度下降。年老体弱者 或原有心、血管疾病者,可发生失水、休 克。骤降型:如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缓降型:如伤寒、风湿热等。
PPT课件
21
回归热
时热时不热
热和正常
高热
回归热:骤升高热,持续数天;骤降正常,持续数天。反复。
间歇热:骤升高热,持续数小时;骤降正常,持续一至数天。反复。
PPT课件
22
(三)热型
5.波状热 体温逐渐升高达390C以上,持续 数日后又逐渐降至正常水平,数日后又逐渐 上升,如此反复多次。见于布氏杆菌病。

常见症状——发热精品PPT课件

常见症状——发热精品PPT课件

热型及临床意义——伴随症状
• 1、寒战 • 2、结膜充血 • 3、单纯疱疹 • 4、淋巴结肿大 • 5、肝脾肿大 • 6、出血 • 7、关节肿痛 • 8、皮疹 • 9、昏迷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发热
发热定义
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 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所调控,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 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
发热的发生机制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由于各种原因导 致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则出现发热。 1、致热源性发热,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 2、非致热源性发热。
• 1)骤降:指体温于数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有时可略低于正常,常伴 有大汗淋滴见于疟疾、急性肾孟肾炎、大叶性肺炎及输液反应等。
• 2)渐降:指体温在数天内逐渐降至正常,如伤寒、风湿热等。
热型及临床意义——常见的热型
1、稽留热,指体温数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 2、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 3、间歇热,体温骤升数小时后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交替出现。 4、波状热,体温升至39℃以上数天后降至正常水平,交替出现。 5、回归热,体温急剧上升至39℃或以上数天后骤然降至正常水平。 6、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发热ppt课件ppt

发热ppt课件ppt

其他原因
如内分泌失调、应激状态、药物 反应等也可能引起发热。
01
感染性发热
由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引起 的发热,是最常见的发热原因。 如感冒、肺性发热
由肿瘤细胞代谢异常引起的发热 ,通常为低热,常见于恶性肿瘤 患者。
02
发热的症状与诊断
发热的症状
体温升高
发热最明显的症状是体 温升高,通常超过 37.5℃。
预防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感染源等。
治疗
针对不同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生素治疗、对症 治疗等。
预后情况
大部分发热的预后良好,但若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脑膜炎、 心脏疾病等,可能影响预后。
年龄、身体状况、并发症的严重程度等因素也会影响预后。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非感染性发热
如风湿热、药物热等,通常伴随 相应疾病症状,如关节疼痛、皮 疹等。
03
发热的治疗
药物治疗
解热镇痛药
如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主要用于降低体 温和缓解发热带来的不适。
抗生素
如奥司他韦,用于治疗流感病毒等病毒感染 引起的发热。
抗病毒药
主要用于治疗因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如头 孢菌素、青霉素等。
护理方法
观察病情
注意观察体温变化,了解发热 的原因和症状,为后续治疗提
供依据。
补充水分
发热时身体容易脱水,应保证 充足的水分摄入。
合理饮食
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避免油腻、辛辣食物,有助 于身体恢复。
休息与保暖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注意保 暖,避免病情加重。
注意事项
及时就医
如出现高热、持续不退、伴随严重症状等情 况,应及时就医。

常见症状和发热PPT课件

常见症状和发热PPT课件
正常体温和生理变异:正常:36—37度。 但在不同个体之间稍有变异,受机体内、 外环境的影响稍有波动。
4
发生机制
发热的产生:产热增加和/或散热减少。 1、致热源所致发热(外源性和内源性):
1)外源性致热源: 2)内源性致热源:又称白细胞致热源。 2、非致热源所致发热: 1)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脑出血; 2)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甲亢; 3)引起散热过少的疾病如心衰。
2
症状学
症状学: 研究症状的识别、发生机制、临床表现
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是医师向患 者进行疾病调查的第一步,是问诊的主 要内容,是诊断、鉴别诊断的重要线索 和主要依据,也是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 之一。 同病不同症,不同病而同症。
3
发热
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产热=散热 体温相对稳定。
概念:当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各种 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 体温超过正常范围。
等。
18
问诊要点
1、起病时的情况; 2、有无畏寒、寒战、大汗和盗汗等; 3、询问多系统症状; 4、患病以来的一般情况; 5、诊治经过; 6、病史的询问。
19
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 波状热undulent fever 回归热recurrent fever 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11
12
13
14
15
16
17
伴随症状
1、寒战:大叶性肺炎、败血症等。 2、结膜充血: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等。 3、单纯疱疹:急性发热性疾病。 4、淋巴结肿大:传单、风疹等。 5、肝脾肿大:传单、病毒性肝炎等。 6、出血:流行性出血热、血液病等。 7、关节肿痛:败血症、风湿热等。 8、皮疹:麻疹、猩红热、风疹等。 9、昏迷:斑疹伤寒、中暑、脑炎脑出血

发热PPT课件【30页】

发热PPT课件【30页】
热或无发热。
伴随症状
1.伴寒战 常见于肺炎球菌肺炎、急性肾盂
肾炎、败血症、流脑脊髓炎、疟疾发作初期、急 性溶血等。
2.伴结膜充血 常见于麻疹、流行性出血
热、斑疹伤寒、钩体病等。
3.伴单纯疱疹 常见于流感、肺炎球菌肺
炎、流行性脑脊髓炎、间日疟等。
伴随症状
4.伴淋巴结肿大 可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
散热减少
临床表现
❖(一)发热的分度
▪ 低 热:37.3~38℃ ▪ 中 热:38.1~39℃ ▪ 高 热:39.1~41℃ ▪ 超 高 热:41℃以上
临床表现
❖(二)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
骤升型 数小时↑39~400C以上,常伴寒战; 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流感、急性 肾盂肾炎、变态反应等。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多为低热,常伴自主神经功能 紊乱的其他表现。常见感染后 低热,夏季低热,生理性低热
发生机制
产热增加
发热
垂体内分泌、交感系统
内源性致热源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IL-1 干扰素IFN
体温调定点 ↑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外源性致热源
微生物及其产物 炎性渗出物
无菌性坏死组织 抗原-抗体复合物
缓升型 逐升数日达高峰,多不伴寒战;见 于伤寒、结核、布氏杆菌病等。
临床表现
高热期:产热=散热(在较高水平相对平衡)
体温高峰维持,持续时间不定:疟疾数小时, 大叶性肺炎/流感数天,伤寒数周。
特点:体温达到或略高于调定点水平,皮肤血 管由收缩→舒张,无寒战,皮肤灼热发红,呼吸快、 深,出汗。
临床表现
诊断学
❖ 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夏季低热:低热仅发生于夏季,秋凉后自行退热,每年如此反复出现,连续数年后多可自愈。 多见于幼儿,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夏季身体虚弱,且多于营养不良或脑发育不全者 发生。
• 4)生理性低热:如精神紧张、剧烈运动后均可出现低热。月经前及妊娠初期也可有低热。
-
9
临床表现——发热的分度
• 1、低热:37.3~38℃ • 2、中等热度:38.1~39℃ • 3、高热:39.1~41℃。 • 4、超高热:41℃以上。
-
14
热型及临床意义——伴随症状
• 1、寒战 • 2、结膜充血 • 3、单纯疱疹 • 4、淋巴结肿大 • 5、肝脾肿大 • 6、出血 • 7、关节肿痛 • 8、皮疹 • 9、昏迷
-
15
-
16
-
10
临床表现——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 (1)体温上升期:常有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或寒战等 现象。该期产热大于散热,使体温上升。
• (2)高热期:是指体温上升达高峰之后保持一定时间,持续时间的长短可 因病因不同而有差异。该期产热与散热过程在较高水平保持相对平衡。
• (3)体温下降期:由于病因的消除,致热源的作用逐渐减弱或消失,体温 中枢的体温调定点逐渐降至正常水平,产热相对减少,散热大于产热,使 体温降至正常水平。此期表现为出汗多支肤潮湿。
1、致热源性发热,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 发生机制——致热源性发热
(1)外源性致热源:外源性致热原的种类甚多,包括: ①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及细菌毒素等; ②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 ③抗原抗体复合物; ④某些类固醇物质,特别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代谢产物原胆烷醇酮; ⑤多糖体成分及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 (2)内源性致热源:又称白细胞致热源。
-
8
病因与分类——常见的功能性低热
• 1)原发性低热: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素乱所致的体温调节障碍或体质异常,低热可持续数月 甚至数年之久,热型较规则,体温波动范围较小,多在0.5℃以内。
• 2)感染治愈后低热:由于病毒、细菌、原虫等感染致发热后,低热不退,而原有感染已治愈 此系体温调节功能仍未恢复正常所致,但必须与因机体抵抗力降低导致潜在的病灶(如结核) 活动或其他新感染所致的发热相区别。
-
4
发热的发生机制——非致热源性发热
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颅脑外伤、出血、炎症等。 (2)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3)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如广泛性皮肤病变、心力衰竭等。
-
5
病因与分类
• 发热的病因很多,临床上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而以前者多 见。
-
11
临床表现——体温上升的两种方式
• 1)骤升型:体温在几小时内达39-40℃或以上,常伴有寒战。小儿易发 生惊厥。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流行性感冒、急性肾孟肾 炎、输液或某些药物反应等。
• 2)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多不伴寒战。如伤寒、结核 病、布氏杆菌病等所致的发热。
-
常见症状——发热
主讲人:师桂芳
-
1
发热定义
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 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所调控,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 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
-
2
发热的发生机制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由于各种原因导 致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则出现发热。
-
6
病因与分类——1.感染性发热
• 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直菌、寄生虫 等引起的感染,不论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局部性或全身性,均可出现 发热。
-
7
病因与分类——2.非感染性发热
• 主要有下列几类病因:
(1)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2)结缩组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类风湿关节炎和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3)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热、药物热、血清病、溶血反应等 (4)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元进症、甲状腺炎,痛风和重度股水等。 (5)血栓及栓塞疾病:如心肌梗死、肺梗死、脾梗死和肢体坏死等,通常称为吸收热 (6)颅内疾病:如脑出血、脑震荡、脑挫伤等,为中框性发热。痫持续状态可引起发热,为产热过多 所致 (7)皮肤病变:皮肤广泛病变致皮肤散热减少而发热,见于广泛性皮炎、鱼鳞等。慢性心力衰竭使皮 肤散热减少也可引起发热 (8)恶性肿瘤:各种恶性肿瘤均有可能出现发热 (9)物理及化学性损害:如中暑,大手术后、内出血、骨折、大面积烧伤及重度安眠药中毒等 (10)自主神经功能素乱:由于自主神经功能乱,影响正常的体温调节过程,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 高,多为低热,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素乱的其他表现,属功能性发热范畴。
12
临床表现——体温下降的两种方式
• 1)骤降:指体温于数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有时可略低于正常,常伴 有大汗淋滴见于疟疾、急性肾孟肾炎、大叶性肺炎及输液反应等。
• 2)渐降:指体温在数天内逐渐降至正常,如伤寒、风湿热等。
-
13
热型及临床意义——常见的热型
1、稽留热,指体温数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 2、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 3、间歇热,体温骤升数小时后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交替出现。 4、波状热,体温升至39℃以上数天后降至正常水平,交替出现。 5、回归热,体温急剧上升至39℃或以上数天后骤然降至正常水平。 6、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