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发热PPT课件

合集下载

症状评估 发热评估(健康评估课件)

症状评估 发热评估(健康评估课件)
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发热体温曲线无任何规则。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 热型。
临床表现
2.热度 以口测温度为标准,按发热高低可分为: 低热 37.3 ℃--38 ℃ 中等发热 38.1 ℃--39 ℃ 高热 39.1 ℃--41 ℃ 超高热 41 ℃以上
临床表现
3.热期:
发热过程分为三期: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体温下降期
临床表现
1.热型
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持续高热,日差不超过1℃
临床表现
驰张热(remittent fever)
体温39℃以上,日差>2℃
临床表现
间歇热(intermitted fever)
高热与正常体温反复交替出现
波状热(undulant fever)
体温数小时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经过数天 降至正常,持续数天后又开始发热,如此反复多次。
4.伴随症状:
发热伴寒战、肝脾肿大、皮肤黏膜出血、皮疹、 昏迷等。
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
体温过高 与病原体感染有关;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 碍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发热所致高消耗及营养 物质摄入不足有关。

体液不足 与发热病人体温下降时出汗过多和(或)摄 入液体量不足有关。
口腔黏膜改变 与发热所致口腔黏膜干燥有关。
潜在并发症:意识障碍或惊厥
症状评估
发热
发热
1 2 原因导致体温 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之为 发热(fever)。
即腋温超过37℃,口 温超过37.2℃,肛温超过 37.7℃。
病因
1.感染性发热:
主要因素,各种急慢性,局部,全身性感染均 可引起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

常见症状之发热 ppt课件

常见症状之发热  ppt课件

PPT课件
26
临床表现
二.发热的临床经过与特点
1.体温上升期 临床表现为皮肤苍白、无汗, 畏寒或寒战,伴全身疲乏不适、肌肉酸痛。 骤升型:如疟疾、败血症等;缓升型:如 伤寒、结核病等。
PPT课件
27
临床表现
2.高热期 临床表现为皮肤潮红、灼热,
呼吸深快,脉搏随体温升高而加速(伤寒及 某些病毒感染时可出现相对缓脉) ,开始出 汗并逐渐增多。 高热可致烦躁不安、谵语、幻觉等意识改 变;持续高热可出现昏迷、呼吸浅慢或不 规则;小儿高热易出现惊厥;发热时的多 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持久发热可致 消瘦;发热还可引起口腔炎症,如口唇疱 疹、舌炎、牙龈炎等。
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等。 (二)非感染性发热 非病原体物质引起的发热。 1.无菌坏死物质吸收 包括机械性、化学性
因素所致组织损伤,如大面积烧伤、创伤或 手术,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所致心、脑等器 官梗死或肢体坏死;恶性肿瘤、急性溶血等。
PPT课件
5
2.免疫性疾病 如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 结缔组织病及某些恶性肿瘤。
PPT课件
28
临床表现
3.体温下降期 临床表现为体温逐渐下降, 大量出汗;血压可轻度下降。年老体弱者 或原有心、血管疾病者,可发生失水、休 克。骤降型:如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缓降型:如伤寒、风湿热等。
PPT课件
21
回归热
时热时不热
热和正常
高热
回归热:骤升高热,持续数天;骤降正常,持续数天。反复。
间歇热:骤升高热,持续数小时;骤降正常,持续一至数天。反复。
PPT课件
22
(三)热型
5.波状热 体温逐渐升高达390C以上,持续 数日后又逐渐降至正常水平,数日后又逐渐 上升,如此反复多次。见于布氏杆菌病。

病理生理学-发热PPT课件

病理生理学-发热PPT课件

病例二:肿瘤性发热
总结词
肿瘤性发热通常由恶性肿瘤引起,表现为持续的低热,且较难控制。
详细描述
肿瘤性发热的原因可能是肿瘤细胞的代谢产物刺激机体产生炎症反应,或者肿瘤 细胞本身释放出热量。治疗肿瘤性发热需要针对肿瘤进行治疗,如手术切除、放 化疗等,同时可采用抗炎药物缓解症状。
病例三: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发热
抗体产生
发热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更 多的抗体,提高免疫力。
炎症反应
发热能够促进炎症反应的 发生,有助于清除感染病 灶。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心率
心肌收缩力
发热时,心率加快,以增加心输出量, 满足机体代谢需求。
发热时,心肌收缩力可能增强,以提 高心输出量。
血压
发热时,血压可能升高,以维持足够 的血液循环。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发热的分类
根据发热的原因,可 以分为感染性发热和 非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则常见 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过敏反应、肿瘤等。
感染性发热常见于各 种病原体感染,如细 菌、病毒、支原体等。
发热的病理生理学意义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可以增 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对感染的抵 抗力。
发热还可以刺激机体产生一些特殊的 免疫物质,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 有助于调节免疫功能。
发热对机体的影响
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01
02
03
糖代谢
发热时,机体通过增加糖 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来提 供能量,可能导致血糖升 高。
蛋白质代谢
发热时,蛋白质分解增加, 合成减少,导致负氮平衡。
脂肪代谢
发热过程中,脂肪酸氧化 增加,可能导致高脂血症。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免疫细胞活性
发热时,免疫细胞活性增 强,有助于清除病原体。

常见症状——发热精品PPT课件

常见症状——发热精品PPT课件

热型及临床意义——伴随症状
• 1、寒战 • 2、结膜充血 • 3、单纯疱疹 • 4、淋巴结肿大 • 5、肝脾肿大 • 6、出血 • 7、关节肿痛 • 8、皮疹 • 9、昏迷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发热
发热定义
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 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所调控,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 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
发热的发生机制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由于各种原因导 致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则出现发热。 1、致热源性发热,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 2、非致热源性发热。
• 1)骤降:指体温于数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有时可略低于正常,常伴 有大汗淋滴见于疟疾、急性肾孟肾炎、大叶性肺炎及输液反应等。
• 2)渐降:指体温在数天内逐渐降至正常,如伤寒、风湿热等。
热型及临床意义——常见的热型
1、稽留热,指体温数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 2、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 3、间歇热,体温骤升数小时后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交替出现。 4、波状热,体温升至39℃以上数天后降至正常水平,交替出现。 5、回归热,体温急剧上升至39℃或以上数天后骤然降至正常水平。 6、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发热ppt课件ppt

发热ppt课件ppt

其他原因
如内分泌失调、应激状态、药物 反应等也可能引起发热。
01
感染性发热
由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引起 的发热,是最常见的发热原因。 如感冒、肺性发热
由肿瘤细胞代谢异常引起的发热 ,通常为低热,常见于恶性肿瘤 患者。
02
发热的症状与诊断
发热的症状
体温升高
发热最明显的症状是体 温升高,通常超过 37.5℃。
预防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感染源等。
治疗
针对不同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生素治疗、对症 治疗等。
预后情况
大部分发热的预后良好,但若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脑膜炎、 心脏疾病等,可能影响预后。
年龄、身体状况、并发症的严重程度等因素也会影响预后。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非感染性发热
如风湿热、药物热等,通常伴随 相应疾病症状,如关节疼痛、皮 疹等。
03
发热的治疗
药物治疗
解热镇痛药
如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主要用于降低体 温和缓解发热带来的不适。
抗生素
如奥司他韦,用于治疗流感病毒等病毒感染 引起的发热。
抗病毒药
主要用于治疗因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如头 孢菌素、青霉素等。
护理方法
观察病情
注意观察体温变化,了解发热 的原因和症状,为后续治疗提
供依据。
补充水分
发热时身体容易脱水,应保证 充足的水分摄入。
合理饮食
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避免油腻、辛辣食物,有助 于身体恢复。
休息与保暖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注意保 暖,避免病情加重。
注意事项
及时就医
如出现高热、持续不退、伴随严重症状等情 况,应及时就医。

健康评估 常见症状评估(发热、疼痛)PPT课件

健康评估 常见症状评估(发热、疼痛)PPT课件

诊断治疗与护理经过 用药史、剂量与疗效;有无采取物理降温 及疗效。 临床常用: 酒精稍加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 脚心。 冰袋夹于腋窝及额头
★ 起病情况 ★ 诱因 ★ 症状 ★ 伴随症状 ★ 身体反应 ★ 心理社会反应 ★ 诊断、治疗及护理经过
相关护理诊断/问题
体温过高 与病原体感染有关;与体温调 节中枢障碍有关。 体液不足 与体温下降期出汗过多和(或) 液体摄入量不足有关。 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长期发热代 谢率增高及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有关。 口腔黏膜受损 与发热所致的口腔黏膜干燥 有关。 潜在并发症 惊厥、意识障碍。
健康评估 常见症状评估(发热、疼 痛)
学习目标
• 掌握常见症状的病因与临床表现、常见症 状的护理评估要点。 • 熟悉常见症状的评估方法。 • 了解常见症状的发生机制。 • 能正确认识常见症状在建立准确的护理诊 断中的作用。 • 具有根据常见症状提出护理诊断的能力。
症状:病人主观感受到的不适、痛苦的 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如疼痛、 乏力食欲减退等。 体征:经身体评估发现的异常表现。如 肝大、脾大等。
第一节 发 热
发热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护理评估要点 相关护理诊断/问题
一、发热
(一)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
感染性发热 (二)病因 非感染性发热
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 抗原-抗体反应 内分泌、代谢障碍 皮肤散热障碍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三)发生机制 Nhomakorabea代谢增加
一、发热
外 源 性 致 热 源 白 细 胞 内 源 性 致 热 源 体 温 调 节 中 枢
第二节 疼痛
1.定义:
1994年国际疼痛研究学会将疼痛定义为:“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 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与情感体验”。 疼痛既是一种生理感觉,又是对这感觉的一

常见症状和发热PPT课件

常见症状和发热PPT课件
正常体温和生理变异:正常:36—37度。 但在不同个体之间稍有变异,受机体内、 外环境的影响稍有波动。
4
发生机制
发热的产生:产热增加和/或散热减少。 1、致热源所致发热(外源性和内源性):
1)外源性致热源: 2)内源性致热源:又称白细胞致热源。 2、非致热源所致发热: 1)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脑出血; 2)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甲亢; 3)引起散热过少的疾病如心衰。
2
症状学
症状学: 研究症状的识别、发生机制、临床表现
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是医师向患 者进行疾病调查的第一步,是问诊的主 要内容,是诊断、鉴别诊断的重要线索 和主要依据,也是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 之一。 同病不同症,不同病而同症。
3
发热
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产热=散热 体温相对稳定。
概念:当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各种 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 体温超过正常范围。
等。
18
问诊要点
1、起病时的情况; 2、有无畏寒、寒战、大汗和盗汗等; 3、询问多系统症状; 4、患病以来的一般情况; 5、诊治经过; 6、病史的询问。
19
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 波状热undulent fever 回归热recurrent fever 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11
12
13
14
15
16
17
伴随症状
1、寒战:大叶性肺炎、败血症等。 2、结膜充血: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等。 3、单纯疱疹:急性发热性疾病。 4、淋巴结肿大:传单、风疹等。 5、肝脾肿大:传单、病毒性肝炎等。 6、出血:流行性出血热、血液病等。 7、关节肿痛:败血症、风湿热等。 8、皮疹:麻疹、猩红热、风疹等。 9、昏迷:斑疹伤寒、中暑、脑炎脑出血

发热PPT课件【30页】

发热PPT课件【30页】
热或无发热。
伴随症状
1.伴寒战 常见于肺炎球菌肺炎、急性肾盂
肾炎、败血症、流脑脊髓炎、疟疾发作初期、急 性溶血等。
2.伴结膜充血 常见于麻疹、流行性出血
热、斑疹伤寒、钩体病等。
3.伴单纯疱疹 常见于流感、肺炎球菌肺
炎、流行性脑脊髓炎、间日疟等。
伴随症状
4.伴淋巴结肿大 可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
散热减少
临床表现
❖(一)发热的分度
▪ 低 热:37.3~38℃ ▪ 中 热:38.1~39℃ ▪ 高 热:39.1~41℃ ▪ 超 高 热:41℃以上
临床表现
❖(二)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
骤升型 数小时↑39~400C以上,常伴寒战; 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流感、急性 肾盂肾炎、变态反应等。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多为低热,常伴自主神经功能 紊乱的其他表现。常见感染后 低热,夏季低热,生理性低热
发生机制
产热增加
发热
垂体内分泌、交感系统
内源性致热源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IL-1 干扰素IFN
体温调定点 ↑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外源性致热源
微生物及其产物 炎性渗出物
无菌性坏死组织 抗原-抗体复合物
缓升型 逐升数日达高峰,多不伴寒战;见 于伤寒、结核、布氏杆菌病等。
临床表现
高热期:产热=散热(在较高水平相对平衡)
体温高峰维持,持续时间不定:疟疾数小时, 大叶性肺炎/流感数天,伤寒数周。
特点:体温达到或略高于调定点水平,皮肤血 管由收缩→舒张,无寒战,皮肤灼热发红,呼吸快、 深,出汗。
临床表现
诊断学
❖ 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8
机制:
外源性致热源
细菌、病毒等
内源性致热源
机体
通过血脑屏障
体温调节中枢
产热增多 散热减少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
颅脑损伤等
.
9
机制分类:
1. 致热源性发热:占多数(外源性或内源性)
2. 非致热源性发热: (1)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如颅脑外伤; (2)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甲亢; (3)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如心力衰竭;
.
15
(三)发热对机体的影响

意识:谵语、幻觉 小儿:高热惊厥
热 消化:纳差、恶心、呕吐
期 营养:消瘦
退 脱水
热 期
休克
.
16
伴随症状
咳嗽咳痰:急性上、下呼吸道感染、肺结核等 皮疹:麻疹、水痘、风疹、手足口病等
.
17
腹痛、腹泻:急性肠炎、急性 细菌性痢疾等;
尿频尿急尿痛:泌尿系统感 染;
寒战:常见于肺炎、急性胆囊 炎等急性感染性疾病。
.
13
(一)发热的临床分度
1. 低热 2. 中等度热 3. 高热 4. 超高热
37.30C~380C 38.10C~390C
39.10C~410C 410C以上
.
14
(二)发热的过程与特点
体温上升期
高热期
体温下降期
皮肤血管收缩 皮肤血管扩张 皮肤血管扩张
皮温下降
皮温上升
冷感受器兴奋
热感受器兴奋
皮肤苍白 畏寒 皮肤潮红 灼热 出汗、皮肤潮湿
.
20
课前复习
1、诊断:
判断;前提。
2、问诊:
通过、经过、提出。
3、问诊内容: 主诉、既往史。
4、问诊技巧: 礼节; 首先、逐步;
适当引导;
避免诱导、暗示;
避免连续、重复。
.
1
第二章 常见症状 第一节 发热
.
2
教学目标
1.掌握发热的临床分度、问诊要点 2.熟悉发热的定义、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
临床过程与特点 3.了解发热的机制与病因
.
18
问诊要点
1. 诱因、持续时间、起病情况(缓急)、病程、热 度高低、频度(间隙性或持续性);
2. 多系统症状询问。如是否伴有咳嗽、咳痰;腹痛、 呕吐、腹泻;尿频、尿急、尿痛;皮疹、头痛、 肌肉关节痛等。
3. 传染病接触史、疫水接触史、手术史。
.
19
复习思考题
1. 如何对发热进行临床分度? 2. 列举发热的问诊要点。
成人口腔温度 36.3~37.2℃
.
6
不同个体体温有差异,老年人体温稍 低于年轻人,孕妇体温稍高于基础体温。
体温不是恒定不变的,排卵期、剧烈 运动、进餐后体温可略升高,但一般波 动不超过1℃,下午体温相对稍高。
.
7
发热:
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 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 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 范围。
.
10
外源性致热原
激活
白细胞
产生和释放
内源性致热原
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收缩
骨骼肌紧张性增高
散热减少
产热增加
体温升高
.
11
病因分类
(1)感染性:最常见,由各种病原体引起。
细菌、病毒、支原体
(2)非感染性:由病原体以外的其他原因引起
坏死物质的吸收、中暑
.
Hale Waihona Puke 12临床表现:(一)发热的临床分度 (二)发热的临床过程与特点 (三)发热对机体的影响
.
3


鸽子人是恒温还鱼 是变温?


.
4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 控,并通过各种机制,使产热和散热 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在相对恒定的 范围。
产热:体内营养物质不断地进行生 物氧化,释放能量。
散热:代谢所产生的热量又通过各 种途径不断地从人体发散到外界环 境,如皮肤、呼吸。
.
5
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