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成全解周易》读书交流

合集下载

张其成 易学观点

张其成 易学观点

张其成是著名的易学大家、国学导师,他的著作《张其成讲读周易》中提出了一些关于《周易》的观点。

以下是部分观点内容:- 《易经》和《易传》是不同时期的产物,《易经》是一部占筮书,《易传》是一部哲学书,不可以“经”和“传”不加区分地混为一谈。

《易传》第一次以阴阳解《易》,将阴阳提升为说明宇宙万物变化运动和自然界联系的范畴,然而《易经》中并无阴阳的概念。

- 如果一个概念的外延真的“无所不包”,那么它的内涵也就等于零。

张其成在易学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他的观点和理论对于理解和研究易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易经课程感悟心得体会(3篇)

易经课程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知识的渴求日益增长。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深感自己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于是,我有幸参加了易经课程的学习。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易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易经的哲学思想易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哲学经典,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易经以阴阳、八卦、六十四卦为基本符号,通过这些符号来阐述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

易经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涵盖了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

1. 阴阳和谐:易经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种相反相成的元素构成的。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构成了宇宙的和谐统一。

这种阴阳和谐的思想,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和把握事物的对立统一,以达到和谐共处的境界。

2. 变易之道:易经强调“变易”,即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这种变化既有规律可循,又具有不确定性。

学习易经,就是要把握这种变化规律,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

3. 中庸之道:易经提倡“中庸”,即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这种中庸之道,要求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灵活变通,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二、易经的应用价值易经不仅是一部哲学经典,还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通过学习易经,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决策能力和应变能力。

1. 提高思维能力:易经通过对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阐述,培养了我们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我们可以运用易经的思维方法,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思考,找到问题的根源。

2. 提高决策能力:易经中的八卦、六十四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决策参考。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根据卦象的变化,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为决策提供依据。

3. 提高应变能力:易经强调“变易”,教会我们在面对不确定的环境时,要学会适应变化,灵活应对。

这种应变能力,对于我们的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易经学习的心得体会1. 持之以恒:易经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经典,学习易经需要时间和耐心。

周易读书心得

周易读书心得

周易读书心得周易对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周易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周易读书心得(一)针对《易经.季传》(引自刘毅宏的《三字经讲记》)的这一段文字,我对这段关于八卦的内容画了如下一张表格,不知道古人的河图洛书是怎么回事,权当数字游戏,大家共享。

《易经.季传》中讲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数五,地数五。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行变化而成鬼神也。

”注解:我们一般都把五行当中的“行”念成xing(第二声)。

我们知道它是个多音字,最常用的还有个行hang(第二声),在这里,不妨把它理解成行来作图。

会发现一切都不可思议地便于理解。

此文以下的“行”字都念作hang(第二声)。

那么首先是这十个数分别两个两个一组,共五行。

分为天和地两列。

“天一天三天五天七天九”的意思是“13579”在为天的这一列。

剩下的偶数“246810”则应该在地字那一列。

这样天数有五个数字,地数也有五个数字。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的意思是每一列的五个数相加都有一个值。

接下来作者解释了这些值分别是多少: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

就是天数的数字相加就等于25,地数的数字相加就等于30。

和在一起算是55(这是“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的意思)。

那么这些数字的具体位置怎么定呢。

别急,文章还有另一段话。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这就是这些数字应该的位置。

“天一生水”不妨理解为,天字下,1对应的位置应该是水。

“地六成之”地字下,6对应的位置和它相辅相成。

这也应证了“阴阳相合”,辅佐生成的说法。

为了便于理解,笔者把“某某生某某”的数字用红色标记出来,以便于观察。

其余的都这样类推理解,把数字填入相应的框即可。

另外还有一个观点也很重要。

“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对照一下我们绘制的表格,确实天下都是阳数,地下都是阴数。

《易经》读书心得感悟精选5篇

《易经》读书心得感悟精选5篇

《易经》读书心得感悟精选5篇《易经》读书心得感悟/《易经》读书心得感悟1《易经》分上下两经,上经以乾、坤两卦为其总纲领,为天地万物之父母,定天道,辩阴阳,明次序,分四时;下经以咸、恒两卦开篇,为人类万事生衍之基,定人伦,调阴阳,修身,齐家,安天下。

《易经》64卦相连相扣,相依相辅,每卦有名、有象、有辞,有阴阳、有上下、有内外、有时序,有相邻相对之卦、有互成之卦、有相近之卦。

咸卦为全卦31卦,为下经首卦,为人类生衍之本,为人伦纲常之基,为天下安定之道,故不能不明,不能不知。

为此,我在此就其对咸卦理解之浅显道理与诸位分享,诚然诚惶诚恐,所言有误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咸者,感也。

所言不只男女感应,然在此我仅言男女。

咸为山上有泽之象,阳刚处于阴柔之下,阳下就阴,柔上协刚,以孚天地氤氲之道。

正如天下地上,天地交和,为泰卦,天上地下,天地相背为否卦,成语否极泰来即由此而来。

此卦有物象寓人伦,即男下女上,男女相感相应相合。

天地相合万物生,男女相合万事宁。

山即艮,泽即兑。

山上有泽,即兑上艮下,兑为悦,为说,艮为止,为定。

下止上悦便不乖于情,不背于性。

及男女交往过程中,女悦男止,止于性,悦于情;女动男定,动于感,定于礼,故而称为咸。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所存,死亡贫疾,人之大恶所存,皆性情也。

情出于性,发于心,心所思乃性所生,心所止乃性复归安宁,性情乃一动一定之间而已。

咸,为无心之感,即你情我愿,无心即无私心奸心,感为互感互通互应。

此为男女相合之根由也,亦为咸之德——发乎情而止于礼也。

咸卦,乃男下求女之象,夫子据下经首卦——咸卦之意,将其《诗经·关雎》置其首篇,即为此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说男求女之亟。

《诗经·摽有梅》篇中“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兮”言女求男之殷。

所谓感,及同类相求,同声相应也。

花之荣荣,鸟之啁啾,虫之唧唧,燕语呢喃,即各求其类,各求同声也。

正如诗所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周易与管理张其成

周易与管理张其成

“二”的管理艺术 ——贵“应”
• 应,指阴阳对应,呼应。六十四卦中,一 与四,二与五、三与六爻相应。 • 凡阳爻与阴爻,阴爻与阳爻相应,称为 “有应”; • 阳爻与阳爻,阴爻与阴爻相应,称为“无 应”。一般情况,有应为吉,无应为凶。 • 阴阳相感应亦是管理原则之一,管理者与 被管理者只有相互感应,上下一心,上下 同欲,才可万物化生,百业兴旺。
“三”的组织艺术——贵在“位”
• • • • • 1.当位与失位——正与不正 2.得中与失中——中与不中 3.相应与无应——和与不和 4.相承与不相承——比与不比 5.趋时与失时——时与不时
“二多誉,四多惧”、 “三多凶,五多功”
• 事物发展有空间基础,如具备这个基础则往往成功,失去 空间基础,则往往失败。管理上也是如此,应考虑各层次 职员的位置,使他们各得其所,各尽其能。这就要求任人 唯贤,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才能。一切数据、决 策、信息、沟通……是由下而上,由内而外,从基层反映 到上层。 • 东南亚国家的管理,高层、中层、基层各居天人地爻位, 中层管理者是第一线管理人,地位十分重要,故在选拔、 培植和派任上对企业的兴旺关系极大。三才统一的思想是 《周易》的基本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观念,它渗透到 文化的各层面,包括管理领域。
佛家:心理——视生命为幻——觉人
第三讲 《周易》管理六字法则
“一”——太极管理 “二”——阴阳管理 “三”——三才管理 “五”——五行管理 “八”——八卦管理 “0”——无极管理
第一、“一”——太极管理
“一”——太极——象征最高主管
“一”——一画开天——企业开创(董事长) “一”——最高主管一身正气 “一”——企业人 一心一意、同心同德
• 抑郁质型的人柔弱易倦,情绪发生慢而强,易 感而易于自我体验,言语动作细小无力、胆小 忸怩、孤僻。 • 胆汁质型的人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言 语动作急速而难于自制,内心外露,率直、热 情、易怒、急躁、果断。 • 粘液质型的人沉着冷静,情绪发生慢而弱,思 想言语动作迟缓,内心少外露,坚韧,执拗、 淡漠。 • 多血质型的人活泼爱动,富于生气,情绪发生 快而多变,表情丰富,思维言语动作敏捷,乐 观、亲切、浮躁、轻率。

[转载]丰卦第五十五---雷火风--摘自张其成《周易全解》

[转载]丰卦第五十五---雷火风--摘自张其成《周易全解》

[转载]丰卦第五⼗五---雷⽕风--摘⾃张其成《周易全解》原⽂地址:丰卦第五⼗五---雷⽕风--摘⾃张其成《周易全解》作者:天涯浪⼈丰,亨,王假之,勿忧,宜⽇中丰--丰收,丰满,丰⼤,丰盛,丰硕。

得到了⾃⼰的归宿,就⼀定能够丰⼤起来,归妹之后是丰卦讲明事物丰⼤的道理。

丰⼤的时候是亨通的。

假--达到君王可以达到丰盛的境界勿忧,宜⽇中---不需要忧虑,应该设法使盛世如⽇中天⼀样保持下去。

怎样来达到丰⼤的⽬的---必须有德⾏,有德的君王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怎么来保持--像太阳⼀样居于中天,光明常照,这样才⽆忧。

彖⽈:丰,⼤也。

明以动,故丰。

王假之,尚⼤也。

勿忧,宜⽇中,宜照天下也。

⽇中则昃,⽉盈则⾷,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况于⼈乎,况于⿁神乎丰--⼤明以动--上卦离,⽕,明,下卦震,为雷,为动,光明像雷电⼀样在闪耀,这就是⼀个丰⼤的情景。

王假之--就是⼤王怎样才能达到这个丰⼤境界呢,尚⼤也---崇尚宏⼤的美德勿忧,宜⽇中,宜照天下也--不必忧虑,应该像太阳⼀样居于中天,这就是说他的圣德要普照天下,才有这样⼀种丰⼤的光辉。

与时消息---都是伴着⼀定的时候,时机消长变化的,何况⼈,何况⿁魂。

时钟保持住如⽇中天的状态是很艰难的,这就要加强⾃⼰的修养,要谦虚,要守中庸之道。

象⽈:雷电皆⾄,丰。

君⼦以折狱致刑上卦震,雷,下卦,离,雷。

雷电并作。

打雷发出轰隆隆的响声,表⽰天是⾮常威严的,闪电则是天的⼀种光耀,表⽰⼀种光明。

雷的威严和电的光明⼀起到来,当然是⼀种盛⼤,丰⼤的情景。

君⼦要正确的断案执法,动⽤刑法---折狱致邢初九,遇其配主,虽旬⽆咎,往有尚象⽈:虽旬⽆咎,过旬灾也遇到和⾃⼰相配的君主,遇到和⾃⼰实⼒相当的主⼈。

旬--通均,虽旬⽆咎---虽然地位相等,但不⾄于找来灾祸是因为往有尚---这样前往就会得到别⼈的尊重和崇尚。

配主--九四,旗⿎相当虽然实⼒和⾃⼰差不多,但不要去相争,⾃⼰要处下。

六⼆,丰其蔀(bu),⽇中见⽃,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象⽈:有孚发若,信以发志也。

张其成教授讲座观后感

张其成教授讲座观后感

张其成教授讲座观后感几周前,有幸在现场聆听了张其成教授“从易道中看中医文化的本质”的讲座,讲座时间略短,张教授没有讲完,但就讲的内容,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

特别是在一些问题上,自己得到了茅塞顿开般的觉悟。

下面我就浅谈一下我的感想。

从望见张教授的第一眼,就觉其气质非凡,敬仰之意油然而生。

那种气质绝非仅限于朴素着装之间,也非单单历经岁月后所形成,而是张教授经年累月地饱览群书,学富五车,特别是专注于中国传统国学的研究。

国学的深厚给了张教授生命的深度,国学的魅力也赋予了张教授人生的光彩。

“不要轻易地否定古人的东西”,张教授在讲座中多次强调这句话,我真切得察觉到张教授对我们新一代看待传统上的担忧。

可能在过去的教育中,我们缺少了国学充分的熏陶,无法感知到隐秘在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以致少数人会以一种浅薄的眼光、傲慢地态度去否定、去批判他们毫不了解的传统,这是令人可悲而寒心的。

张教授还提到中国人缺少的敬畏之心,与此也是有很多联系的。

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结构就是一源三流,三流即一个是儒家,一个是道家,还有一个就是中国化的佛家。

如果一个人真正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对于儒释道三家的共同信仰,其敬畏的东西是更多的。

所以我认为缺乏敬畏之心的中国人从本质上讲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加持于身,甚至毫不了解。

张教授特地向我们展示了正确的太极八卦图,课后我将平常的太极图与之做了比较,发现普通太极图将圆平分为阴阳二界,首尾相连,只是简简单单的力量平衡之意。

而正确的太极图中阴阳二鱼从外向内交汇,相融相济,生于两极而最终同归于尽,这就充分体现了“中和”,儒家是站在阳刚的立场上讲中,叫中庸;道家是站在阴柔的立场上讲中,叫中道。

佛家呢,是站在空性的立场上来讲中,叫中观。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应“中和”而得到发展和不断传承,中国的民族力量也应“中和”而不断凝聚。

当下怀揣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我们,同样需要依靠“中和”的精神和智慧。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其内涵远远超出普通医药事业的范围,兼容着而又依赖传统文化底蕴。

张其成辨析《易经》

张其成辨析《易经》

张其成辨析《易经》
中大博研教授张其成在大学国学班里教授易学,不少来上课的学生都是卓有成就的企业家,博研教授张其成和他们闲聊:“学得怎么样了?”得到的回答大多是:“一头雾水。

”《易经》不易,大多数人对易经不过是一时好奇,浅尝辄止。

张其成都是以一身黑色盘扣中装亮相。

张其成出身中医世家,如今在易学界已是名头响亮,但他仍然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授课。

在张其成看来,学中医却不懂易经阴阳之理,怎么
能成为好大夫呢?
一般所称的《易经》是广义的,包括了经文和传文,是对《周易》的尊称。

《易经》所展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就是中华民族的源精神。

现在倡导和谐社会,“和”字又是易经的核心精神。

张其成认为如果一个社会要在大环境上达到和谐,就需要
身处其中的人达到一种泰和的境界。

人生泰和,要符合三个方面:健康、快乐、智慧。

“国学的最大用处可能在于两点,一是修炼心灵,二是开启智慧。

如果说现代科学的思维
方式偏向于左脑,那么以易为核心的国学思维方式就偏向于右脑,而右脑潜藏了大量的潜
意识,所以说易经是开发潜能和智慧的好方法。


张其成的观点认为《易经》不仅仅是预测学,更重要的是行为学。

它不仅仅告诉我们吉凶,更重要的是教我们趋吉避凶。

现代人看《易经》,要懂得从中看出为什么
“吉”“凶”“悔”“吝”“无咎”,看出对我们今天的做人做事到底有什么启发。

周易学习心得最新优秀5篇

周易学习心得最新优秀5篇

周易学习心得最新优秀5篇读了一本关于《易经》的书,决定整理读后感。

虽然读完一本书,对易学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也是只知皮毛。

摘取些感受比较深刻的东西:“只要我们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大家凭良心,时时立公心,自己先力行,人人如此,自然合理变通而生生不息。

”“只有仁是万事万物的共通需求,仁则生,不仁则麻木而枯死。

做人必须不厌不倦,终生追求仁德。

所以道德修养是做人的根本。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人人自尊、自重、自律,以提高自主的尊严”、“从事科技研究和应用的人士,唯有谨慎、敬天,力求合理,才可以无咎。

否则有如不谙水性却掉入旋涡中,当然十分危险。

”“易学告诉我们:有常才有变。

坚守常则,才可以应变制宜,必须有所不变,然后合理地有所变,千万不可以为变而变,变到离经叛道,大家都受害。

”“中是百发百中而又恰倒好处;庸是用得良好的效果;中庸表示道德实践恰到好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喜欢的,别人不一定喜欢;我认为应该的,别人不一定有同感。

”“人的生命有限,原本是一种无奈。

人必有死,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而追求永生,又成为大家共同的愿望。

”“从择偶开始,慎选婚姻的适合对象;最好一生只谈一次恋爱,也只结一次婚;恋爱的对象就是结婚的对象,最为幸福;结婚后要尊敬天地、祖先和双亲;夫妻也应该彼此尊重;在性爱之外,也应该有共同理想及兴趣;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邻居有义;人人重视品德修养,共同以致中和为目标‘重视家庭教育和生活,不能以个人主义者自居。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人人都有自主性,我们应该都应该加以尊重;认为自己和一般动物没有两样,象动物那样活着就可以;或者人为万物之灵,必须有异于一般动物;这种自我定位由个人自作自受,不必勉强也无法伪装。

”“西方人辩明是非,只就事理上着眼,对事不对人。

《易经》的作者是谁?

《易经》的作者是谁?

《易经》的作者是谁?《易经》的作者是谁?金栋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今本《周易》分“经”与“传”两大部分。

《易经》成书于西周时期,乃是一部筮书,即算卦的书,出自卜史官之手。

《易传》成书于战国秦汉间,乃是一部哲学书,出自(受道家影响的)孔门儒生经师之手。

二者相差好几百年,其内容性质完全不同。

《易经》有哪些内容呢?即卦形64个、卦名64个、卦辞64条、爻辞384条、用九1条、用六1条,除了卦形之外,文字共450辞(所谓辞,就是长短不等的一段话,有的只有几个字),经文共4940个字。

《易经》本是占筮书,就是通过蓍草的演变,以求得一卦,根据所得卦象和卦爻辞,以定吉凶祸福。

传说八卦卦形是由伏羲所创制,这一说法见于战国时期的《易传》。

《易·系辞下》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进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汉人承袭此说。

班固《汉书·艺文志》云:“《易》曰:‘宓戏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至于殷、周之际,纣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

于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

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

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上文是说,伏羲画八卦,周文王重卦(据古籍记载,重卦之人有四说——伏羲说,神农说,夏禹说,文王说)并作卦爻辞(卦爻辞者有三说——文王作,卦辞文王作、爻辞周公作,孔子作),孔子作《十翼》,此即“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之义。

三圣,指伏羲、文王、孔子,若再加周公则为四圣。

三古,指上古(伏羲时代)、中古(周文王时代)、近古(孔子时代)。

传说卦爻辞是由周文王所作,是周文王在监狱里撰写的。

这一说法见于两汉史籍。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云:“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

张其成《易经》感悟—“死进去,活出来”

张其成《易经》感悟—“死进去,活出来”

张其成《易经》感悟—“死进去,活出来”
张其成观点:孔子认为,《易经》最重要的是表示周期,64卦是一个大周期,每一卦又是一个小周期,这是人类知变应变的大法则。

“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一定要懂得应变,一定要适应这个天道的变化。

‘易’就是变化,为人谋事的大智慧就在不断的变化中。


‘不易不变’,周易讲变,同时又讲不变。

这个张其成老先生跟老外讲半天都解释不清,中国人一听都明白了。

宇宙万事万物都在变,这个变化的本身是永恒不变的,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思维。

张其成在很多次中山大学博研教育开设的讲座上时经常遇到这样的场景,博研的学员听完课呼啦一下围住讲台,递上生辰八字请求张其成先生给算一卦。

“照生辰八字算命怎么能行呢?”张其成颇为无奈,每次都费尽口舌,“易经的源精神是整合的,必须把天地人整合起来才能找到人的本源,如果出生时间就决定了一切,我们费这么大的事来研究智慧做什么?”
两个小时的中山大学管理哲学博研教育讲解显然无法把一部易经阐释周全,台下的学员们提出的每个问题都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大有难倒老师傅之势。

张其成以2004年印度洋海啸为例,也给现场观众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原住民几乎没有伤亡?非常简单,他预感到了。

就像每一次地震老鼠不会死一样,人和老鼠的基因90%以上都相同“人的潜能主要集中在右脑,越是生活在现代社会,这个潜能越弱化,因为逻辑思维用得太多。

人的右脑是直觉思维,是悟性思维,而国学恰恰就是悟性思维。

”对于易经智慧,张其成总结了6个字送给中大博研的学员,“‘死进去,活出来’,千万不可执着。

”。

易经学习图书选择

易经学习图书选择
《紫薇斗数推命合婚法》
《測字秘考》
《七政占星術》
《五術占い応用秘伝》
《透派五術面掌止観》
《六壬三国志-歴史に学ぶ六壬五術》
《六壬五術方位篇(乾坤)》
《透派秘伝 干支六壬大法》
《紫薇究明と実践》
《紫薇五術占卜篇》
《紫薇五術方位篇》
《紫薇五術方剤篇》
《紫薇斗数推命術》
《五術万年暦》附奇門紫薇六壬断易完成図表
《遁甲象意活用事典》-天地門神の配合
《奇門遁甲天書評注》
《奇門遁甲極奥秘訣(1冊)》
《透派》
《奇門四十格典故》
《子平象意典故》
《紫薇五術面掌篇》
《紫薇五術家相篇》
《紫薇五術風水篇》
《紫薇推命実践命譜》
《紫薇斗数鑑法全書》
《四柱推命実践命譜》
《四柱推命術奥義》
《滴天髄活用口訣》
《子平一得》
《徐楽吾の四柱推命》
《正統十干 四柱推命術密儀》
《透派秘伝 子平推命法》
《河洛理数推命術》
《方位極秘 奇門遁甲(天地)書評註》
《変通星十二運 四柱月運鑑定秘法》
《神相秘本 金面玉掌》
《金面玉掌記》
《干支六壬占法》
《透派六壬の三伝法》
《紫微阐微录评注》
《奇門命理》
《五術新論》
《五行易》
《奇門天地書別券》
《奇門遁甲天地全書》
《陽宅遁甲圖》
《金面玉掌記》
《紫微鬥數風水學》
《透派奇門大法(附陽宅天子法)》
《五術佔卜圖表》
《繼易奇門遁甲圖表》
《七政星學》
学易经系列之一---易经入门书籍整理

河间金栋:“易”本卜筮——术数之学

河间金栋:“易”本卜筮——术数之学

河间⾦栋:“易”本⼘筮——术数之学⾦栋按:我国古代之术数,最早且最重要者有两种,即⼘、筮,乃宗教之外的迷信。

⼘,龟⼘也,⽤龟甲决嫌疑、定犹豫,殷商甲⾻⽂是也;筮,揲蓍也,⽤蓍草占吉凶、断祸福,周代《易经》是也。

如《礼记·曲礼上》说:“龟为⼘,策为筮。

⼘筮者,先圣王之所以使民信时⽇,敬⿁神,畏法令也;所以使民决嫌疑,定犹与也。

”《史记·太史公⾃序》说:“三王不同龟,四夷各异⼘,然各以决吉凶。

略窥其要,作《龟策列传》第六⼗⼋。

”《龟策列传第六⼗⼋》说:“太史公⽈……王者决定诸疑,参以⼘筮,断以筮龟,不易之道也。

”⽽“易拆开就是⽇⽉”(亦有认为是⽇勿者。

勿,旗⼦),这是汉⼈之说,见于《易纬·乾坤凿度》、郑⽞注、《说⽂》及《周易参同契》等典籍。

然据张其成《张其成全解周易》“易”有七种解释。

⽽若求“易”之真、之是、之本义,唯有⼀种解释,即“⼘筮”者也!《易》为筮书通名,本是⼀种巫术,乃古代⼘筮之官、巫师之所为!《周礼·⼤⼘》说:“⼤⼘掌三易之法,⼀⽈《连⼭》,⼆⽈《归藏》,三⽈《周易》。

”郑⽞注:“易者,揲蓍变易之数,可占者也。

”亦即是说,易,占⼘者也,是筮书皆得称《易》。

班固《汉志·六艺略·易》说:“《易》为筮⼘之事,传者不绝。

”有中国⿊格尔之称的南宋⼤儒朱熹曾反复地说:“《易》本为⼘筮⽽作……且如《易》之作,本只是为⼘筮……《易》本⼘筮之书……⼋卦之画,本为占筮……《易》所以难读者,盖《易》本是⼘筮之书,今却要就⼘筮中推出讲学之道,故成两节功夫。

《易》乃是⼘筮之书,古者则藏于太史、太⼘,以占吉凶,亦未有许多话说……《易》为⼘筮⽽作,皆因吉凶以⽰训诫,故其⾔虽约,⽽所包甚⼴。

”(黎靖德《朱⼦语类·卷六⼗六·⼘筮》)⾼亨《周易古经今注》认为,“易”之本字疑为“觋”。

朱骏声《说⽂通训定声》说:“《三易》之易读若觋。

”觋,男巫也!据儒家典籍《周礼》《礼记》记载,占⼘、⼘筮之官为巫,筮官名“易”,故筮官之书亦名《易》。

周易1000字读后感(精品6篇)

周易1000字读后感(精品6篇)

周易1000字读后感(精品6篇)周易1000字读后感篇1《周易》这本书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听说过了,不过它比《论语》这些书要神秘得多,我还记得是从外公那里第一次看见这本书的。

正是过年,淘气的表弟不知道从哪里翻出来了一本发黄而且还没有封面的书,结果外公很宝贝地拿过这本书,不让表弟玩。

外公就说这是《易经》,然后叔伯们,姑丈们都说这本书很好因为年纪太小,记不太清楚,不过,《易经》是一本好书,我从小就知道。

渐渐长大,还是没有拜读这本书,我心中有小小的疑问:这本书不是很有名吗?怎么都没有怎么看到同学看呢?大学后,专业的原因我正式有机会阅读了这本书,而且知道《易经》也叫《周易》。

看了才知道,这是一本关于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包括六十四卦卦形及卦辞、爻辞的书。

简单一点说,就是类似于看风水,算命的书。

难怪外公会读它我外公的业余兴趣是帮人家楼房看风水。

不过,虽然是关于算卦的书,不过我还是怀着浓厚的兴趣读下去,因为我得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名言居然是出自于《周易》,我想,这本书不会那么简单,应该是一本充满哲学的书。

作为四书五经中的一本,《周易》在古代是专门用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也讲述了怎么处理自然与人,人与人的关系。

在我看来,这其中不免包含着一些不科学的理论,但是在文化方面,还有在讲述人与自然,人应该怎么才能成功的方面,我觉得有它精妙之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见龙再田,德施普也。

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这是出自《周易》的第一卦《乾》。

大概的意思是: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在潜伏时期还不能发挥作用,必须坚定信念,隐忍待机,不可轻举妄动;时机未到,如龙潜深渊,应藏锋守拙,待机而动;龙飞到天上,是预示着天下万民都会因此得到福泽;君子应该自强自立,终日努力不懈。

《周易》读书心得6篇

《周易》读书心得6篇

《周易》读书心得6篇《周易》读书心得1《读书求学(三)》主要讲了《周易》和《书经》两本书。

《周易》是中国周代的典籍。

被尊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

连《论语》中也多处引用《周易》的词语,那是因为孔子韦编三绝,认真学习,所以才会这样的。

而《书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它的内容上起尧、舜,下至春秋秦穆公。

它还是儒家重要经典四书五经中的一本。

孔子写的《论语》之所以用了很多《周易》里的词,是因为孔子韦编三绝,刻苦钻研,决心要把这本难读的书弄懂,他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比如说我,在一次背第三阶段古诗《木兰诗》的时候,由于字句太多,我怎么也背不下来,于是我下决心一定要把它背下来,而且是在十分钟之内,我先熟读《木兰诗》一遍、二遍、三遍……一直到十遍,我又从网上查找了《木兰诗》的大意,这种“和时间赛跑”的精神,促使我把《木兰诗》不到五分钟就背了下来。

我们学习的时候也必须像孔子一样,要有“韦编三绝”的韧劲,才能收获好的效果。

《周易》读书心得2《周易》被古人认为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其理由在于,《周易》最鲜明体现了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特点。

近人徐复观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了《周易》之为大道之源的理由。

他认为,文王为忧患意识所诱发而作《易》,而此忧患意识之所以发生,是殷周之际整个中华民族人文精神活动的结果,创制《周易》的周初正处于中华文明从原始宗教向人文精神发展的转换期,而忧患意识就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心理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

每当中国文化遭遇外来文化冲击或陷于自身困境的时候,《周易》经传总能发挥大道之源的功用。

魏晋玄学之兴起,《周易》经传的作用显而易见。

佛家文化从印度传入之后,宋明理学也利用《周易》经传打开与之对话的局面,如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程颐的《程氏易传》和朱熹的《周易本义》都体现了这一点。

西学东渐以来,《周易》经传再次发挥作用。

新儒家借助《易传》建立新的本体论与宇宙论体系,证成超越与内在的贯通及天人合德的意义。

传统文化中的法治之道——以《易经·噬嗑卦》为例

传统文化中的法治之道——以《易经·噬嗑卦》为例

视界观 OBSERVATION SCOPE VIEW90传统文化中的法治之道——以《易经·噬嗑卦》为例董松松(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司法局太平司法所,山东,济南 251407)摘 要:一直以来,法治之道就蕴含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

在文中,结合《易经·噬嗑卦》,对传统文化中的法治之道进行了介绍,希望可以为法治之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传统文化;法治;易经一、治国安邦之路生活中,“蜻蜓点水”自然现象来自地震,名称是“火与雷”。

下卦“震”是雷,上卦“离”是明。

孔子在《序卦传》中说:“在一定程度上,它是闭合的,所以它是噬;嗑者合也。

宋代大学者程颐解释了这个卦并说:噬嗑者,治天下之大用也。

意思是说接受惩罚,所以把惩罚当作正义。

噬嗑,为上下颚咬合,咀嚼,用牙狠狠地咬。

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权威,增强凝聚力,促成团结。

雷霆的力量和秋天的明亮光芒是必须受到惩罚的条件。

“利用狱”有利于使用刑罚。

这里的“监狱”是使用嘴巴形象的寓言。

这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刑事司法是异曲同工、相互呼应的[1]。

所以,《噬嗑卦》的雷与火形象,本身就是一则寓言,是“赏善罚恶,恩威并施”思想的生动图解。

二、“明罚”与“敕法”的呼应明罚,就是要通过公布惩罚条例,整理法律条文,进行法治教育,使那些刑罚让人们明明白白的认识到,了解一旦做某事会有什么结果。

例如,只有让所有人都知道法律,才会敬畏,不会被冒犯。

法家有句名言:刑期于无刑。

刑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在于处罚,而在于让大家不犯法,不受刑。

所谓“能照则无所隐情,有威则莫敢不畏”,让罪犯无法抵赖,不敢有半点隐情。

再说敕法。

就是有法律必须遵循,有法律必须维护,执法必须严格,不能基于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

觉得这个人真可怜哩,处罚的轻一点吧,不行!就恨这个人,恨不得将他判死刑,也不行!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在执法和司法过程中,我们必须主持正义,明智和及时,不能单纯地为了惩罚而惩罚[2]。

经典常谈一到四章读后感

经典常谈一到四章读后感

经典常谈一到四章读后感《<经典常谈>一到四章读后感》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最近读了一本超棒的书,叫《经典常谈》,而且我把一到四章都读完啦!第一章讲的是《说文解字》,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以前我总觉得认字嘛,能读能写就好,可没想到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就像我们盖房子,每个字都像是一块独特的砖头,而《说文解字》就是告诉我们这些砖头是怎么造出来的,为啥长成这个样子。

你们说,这是不是很神奇?比如说“日”字,为啥是个圆里面加一横?原来这里面藏着老祖宗的智慧呀!我就在想,要是没有这些对字的研究和解释,我们能这么清楚地理解文字的意思吗?第二章是《周易》,一开始我觉得这东西肯定特别难懂,不就是算卦的嘛!可读完才发现,它可不仅仅是算卦那么简单。

它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里面藏着好多人生的道理。

它告诉我们,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就像天气,有时晴有时雨。

难道我们的生活不也是这样吗?有时开心得像吃了蜜,有时又烦恼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周易》不就是在教我们怎么在这变化中找到方向吗?第三章的《尚书》,那可是古代帝王的“大日记”!里面记录了好多重要的事情和他们说的话。

我读着那些古老的文字,仿佛能看到古代的帝王们在朝堂上严肃地讨论国家大事。

这感觉,就好像我穿越了时空,站在他们旁边听着一样。

我忍不住问自己,如果我在那个时候,能像他们一样有智慧,有勇气去面对那些难题吗?第四章是《诗经》,哇哦!这里面的诗太美啦!有写爱情的,有写劳动的,还有写战争的。

这不就是古代人的生活画卷吗?那些诗句就像动听的歌曲,在我耳边轻轻吟唱。

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爱情多美好呀!难道不比现在的电视剧还吸引人吗?读完这四章,我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一个巨大的博物馆,里面摆满了珍贵的宝贝。

每一件宝贝都闪闪发光,让我舍不得离开。

我不禁感叹,咱们老祖宗可真是太厉害啦!他们留下的这些经典,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

我觉得呀,我们真应该多读一读这些经典,从里面汲取智慧和力量。

赵安军用象形文字打开易经注解的桎梏

赵安军用象形文字打开易经注解的桎梏

赵安军用象形文字打开易经注解的桎梏《易经》是中国哲学的根源,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科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华夏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易经》分两部分,一是“经”,有六十四卦卦名、卦象、卦辞和爻辞;二是“传”,是阐释本经的专著,即《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计七种、十篇,因其诠释经文大义,似本经之羽翼,故汉人形象的称之为《十翼》,称为《易传》。

本经相传为周文王所作,从其内容来看,有后世之人的补充完善,所以有研究者认为《易经》本经部分创作于文王、完成于周公。

《易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作。

关于《易经》书籍性质研判,自古以来见仁见智,主要有:卜筮书、哲学书、历史书、预测学、行为学等等。

《系辞传》:“夫易广大悉备”,它会通、弥纶天地之道,它是高于任何具体学科的大道之源。

《易经》的思想智慧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系辞传》就有:“百姓日用而不知”之说。

《易经》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等各方面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一》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

《易经》现存版本主要有三种:通行本、马王堆帛书本和上博战国楚简本。

影响最大的通行本有魏王弼注本、唐孔颖达疏本(即《周易正义》)、宋朱熹《周易本义》本等。

历代研究《易经》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

义理派强调从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名的涵义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

象数派注重从八卦所象征的物象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

亦有人认为义理派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

历史上研究《易经》的大家众多,义理派研究者有王弼、韩康伯、孔颖达、朱熹等,象数派研究者有京房、邵雍等。

《易经·蒙卦》中的德育启示

《易经·蒙卦》中的德育启示

《易经蒙卦》中的德育启示丁汝雄【摘要】就《易经·蒙卦》中的德育思想进行了分析,进而得出仁本智辅的德育宗旨,蒙以养正的德育目标以及果行育德的德育手段.并以此为根据,阐述了其对于当代德育工作的现实意义.【期刊名称】《甘肃高师学报》【年(卷),期】2014(019)003【总页数】2页(P125-126)【关键词】易经;蒙卦;德育【作者】丁汝雄【作者单位】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成县742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21《易经》总被学人冠以“群经之首”的美誉,更有甚者以为华夏文明之滥觞即在于此。

如此推崇,足见其影响之深远,也可以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然而乾卦之上九爻说“亢龙有悔”,于是过高的拔擢,也未必显得恰当。

当然也有人从实证的角度出发,将其置诸蒙昧时代的桎梏之中,如此则再现了先民咿呀学语的神情,也正好诠释了其文意难通的因由。

可是祖先崇拜的遗风尚存,后人自然难以接受这种近乎稚嫩的说辞。

何况历代注经者的语言又是如此之浩淼,结局是后来者多成了整理者,整理者又多步了河伯的后尘。

这种溢于言表的兴叹,其本身将人们推到了篱墙之外,于是选择遥望似乎理所当然。

然而道理只在其中,直入门径方能有所得。

因此,笔者单就蒙卦中的德育思想略作探讨,以便对现实有所裨益。

此外,本文之所以从蒙卦中去探讨德育的启示,原因有三:首先《易经》六十四卦,其本身内涵十分丰富,蒙卦也不例外;其次蒙卦本身即是对教育的探讨;再次蒙卦象辞有“果行育德”的启示,这对于笔者从德育的角度去发掘有一定的启发。

一、仁本智辅的德育宗旨德育宗旨强调的是德育过程中所坚持的“一以贯之”的某种精神。

一旦施教者背离了这一既定的精神,其德育的实质也就随之而改变了,这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

诸多关于德育研究的文章中,基本认为德育古已有之,不过在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表现出了迥然不同的特色。

这种情况的出现,单就德育本身而言,正好表现为德育宗旨的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经》的文化地位 一、中华文化的源头 (五千年 的中华文明就诞生于对《易经》 的诠释和争议当中) 二、世界四大元典之一:《圣 经》《古兰经》《吠陀经》 《易经》
《易经》的作者 伏羲氏做八卦 神农炎帝做《连山易》 轩辕皇帝做《归藏易》 周文王做《周易》 孔子做《易传》
八卦是怎么画出来的
阴爻、阳爻 八卦 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秘密 大规律(天道) 大法则 (人道)
蒙卦 山水蒙 水小— 不过早不过度不 过量 水清—明明白白 水流随地势—因材施教 水流向大海—树立志向, 品德教育 水细—润物细无声 水甜—快乐教育
感悟 按天道做人事,改变命运 趋吉避凶,趋利避 ”,字“介石”, 其名字均来源于《 易经》。根据《易 经·豫卦》六二爻辞 本意:“中正自守 ,其介如石”。该 爻辞又曰:“介于 石,不终日”。 “润之”是毛泽东 的字,其出自《易 经·系辞上传》第 一章“鼓之以雷霆 ,润之以风雨 ……”和《易经·说 卦传》第四章“雷 以动之,风以散之 ,雨以润之,日以 烜之……
作者简介 张其成: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 药大学博士后、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 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父亲:第一届国医大师,“张一贴”非 物质文化传承人。 老师:《易经》研究泰斗、北京大学哲 学系著名教授朱伯崑。老师冯友兰,中 国第一位哲学大师
《易经》是本什么书 哲学书(冯友兰:真正的哲 学著作、儒家最优意义经典、 辩证的宇宙哲学) 历史书 科学书 百科全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