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走向和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天光云影共徘徊”——语 意兼得,砥砺体验,追寻有效课堂 语文味是什么?王崧舟老师是这 样说的:“‘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 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 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 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 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 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 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具体来 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 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 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 咬文嚼字’的‘品味’。”
二、“唉乃一声山水绿”----潜心“涵泳”, 唤起体验,追寻有效课堂 何谓“涵泳”?“涵”,《辞海》的解释是 “沉浸”;“泳”,自然就是游于水中。“涵 泳”一词在中国古代语文教学言论中经常出现。 朱熹说:“学者读书,须要致身正坐,缓视微 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让课堂生长“冥 思力”,其实是引导孩子们站到文字后面去。 肖川曾引用一位海外中国诗人的话说,每当他 看到“碧海、沧桑、江湖”这些汉语独有的词 汇时,都会莫名地激动、甚至落泪。确实,语 言的背后是家园,是永远无法忘却的记忆。只 有学会站到文字后面,才会真正体悟到母语的 “根”之情怀,才会真正得到心灵的荡涤。
1、在语言典型处仿写 2、在情感蓄积处改写 3、在文本空白处补写 4、在意犹未尽处续写
六、“为有源头活水来”——延伸课外,升 华体验,追寻有效课堂 胡东芳先生在《谁来改造我们的课堂》一文 中描述了当下课堂的经典情形:“在中国的课 堂……犹如到了军营一般。在让人感到神圣与威 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和束缚。”正 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教学有时可以旁逸斜出, 可以信马由缰,可以海阔天空,可以突发奇想。 不要总是丝丝入扣,不要都是中规中矩,不能习 惯于循循善诱,用不着处处品味咀嚼。那我想,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应运而生的新 型学习方式,它超越了传统教学中被动、单一、 封闭的学习方式,寻求主动、多元、开放,在学 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促进知、情、意、行和谐 发展,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一、“浓墨素描总相宜”——情境创 设,激发体验,追寻有效课堂 体验是由学生主体置身于自己喜爱的、 能充分满足自身心理需求的情境、活动而 激起的心理感受,是内心产生的,发自肺 腑的。只有当学习者对内容,情境发生浓 厚的兴趣,才能倾心投入,“入乎耳,箸 乎心,布乎四体,行乎动静”,进而达到 心领神会的境界。
1、着眼语言形式 2、把握对话层次 3、情理交融相和
五、“妙笔且抒个中情”——读写结合, 深化体验,追寻有效课堂 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就如一棵大 树,我们应该删除那些细枝末节,枝枝丫丫, 保留住主枝干,抓住最根本的东西。”张志公 先生曾指出:“语文教育肩负的任务不是单一 的,但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言学习,是 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语言是工具,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如何 把语言这个工具变成自己手里的工具,唯一的 途径就是训练。表达分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 表达训练的形式应丰富多彩,可以是想象补白 训练,可以是延伸拓展训练,也可以是模仿迁 移训练。不管是何种形式的训练,都要着眼于 “段”,引导学生说、写一段话。
1、凸显语文意识,孕育课堂精彩 2、链接学习经验,简约不失内涵
三、“一树花开满庭芳”——多元解读,倡 导体验,追寻有效课堂 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指出: “对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 肯放松的谨严”。汪曾祺在《中国文学的语言问 题》文中说:“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的后 面是有文化的。语言是一种文化积淀。语言的文 化积淀越是深厚,语言的含蕴就越丰富。”建构 主义心理学认为,语文学习过程是学生根据已有 的经验和认知水平,对语文教材主动进行加工, 并在头脑中重新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所以学生 理解课文不可能也不应有一个客观标准,绝对真 理,学习的方法与结果可以是多元的,可以让学 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多角度感受课文,去表达独 特体验。
记得特级教师王崧舟有一小段经典的教学感言: “母语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 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 的一股甘泉。”语文教师,要步入并陶醉于母语的 殿堂,在那撩人心弦的辞赋、言简意隽的文章中寻 找母语的光芒和喜悦,并在这光芒和喜悦中向我们 的孩子招手:孩子,请跟我来吧。教师要在自己心 灵最柔软之处,牵起一根琴弦,以母语温润澄净的 音符时时撩拨,使自身之于母语,有如渊鱼之于池 水,水乳交融而又冷暖自知,并由此引发学生的审 美共鸣。还原语文本色,追寻有效课堂,引领学生 感悟语言的趣味、情味、韵味,让学生在语文学习 过程中,情感得以激发,智慧得以生成吧!
语文课堂:教学走向和著名教授王财贵曾说: “教书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只要你找对方向。” 当然,这一“找方向”的过程,“看似寻常最奇 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语文味”不是“语文 是个筐,啥东西都能装”;“咬定青山不放松”, 定心静气,不被“语文的外延”之类似是而非的 口号所迷惑,而专心致志地耕好自己的“一亩三 分地”,回归语文的本色,把握好这门教育学生 更多、更高、更好、更自觉地掌握与运用言语交 往活动形式——听、说、读、写的形式的课程, 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形成现代社会人必须具备的 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老师应有的共同 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