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

新媒体时代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少数民族消亡的困境,利用新媒体如何与时俱进,突破瓶颈传播和保护民族文化。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文化是中国华夏民族的根,迫在眉睫传播民族文化,利用新闻媒体研究如何传播和保护民族文化。

标签:新媒体互联网民族文化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具有56个少数民族,其中以大杂居小聚居的形式存在。日积月累的文化积淀,使不同民族形成本民族独特的文化,成为每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食粮。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民族文化传承中存在问题,新媒体时代是整个社会的亮点,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衍生的新媒体产物,它突破时空限制,具有全民操参与、操作简单、门槛低、媒体融合等优势。新媒体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利用新媒体民族文化传播值得研究。

一、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困境

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目前是举步维艰的状态,新媒体是融媒体时代的产物。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作以媒介作为传播渠道,传播少数民族文化。但发现文化与新媒体的结合会透露出很多的矛盾点,面对这种情况,存在以下的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困境。

(一)新媒体商业模式盛行忽视文化内涵

文化消费是新媒体消遣文化的一种经济形势。文化与经济的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商业模式盛行忽视文化内涵。新媒体是传播的手段和途径,但是商业模式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转换成受众的兴趣倾向。不断的抛弃和割舍文化的内涵,甚至是编造新的民族文化以获取受众的眼球经济。

媒体信息即选择,它具有一定的主观偏向性。从宏观上媒体的选择受政治、经济、文化的限制,从微观上它受到媒体的定位、传播者、受传者、传播场域等影响。媒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和方位选择性传播,但是选择的标准却是难以把控。

(二)颠倒重点忽略内容为王的价值性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重点是内容,如何通过媒介能够展示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但是大多数同质化内容出现在新媒体上,同质的内容通过不同的新媒体平台传播,没有将少数民族文化与媒介的完美融合进行传播,简单的传播形式,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保护并没有起到很好的积极作用。反而会对受众造成反感心里,每一种媒介都有不同的定位特点。

短视频以视频的形式传播、微信微博以文字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语音通话媒体以声音的形式传播,媒体有自己的优劣势。新媒体传播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

受众接受的到少数民族文化,同时本民族的人员通过新媒体的将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下去。广西三月三歌节日,是少数民族壮族的传统歌节日,微博则会利用议程设置头条的形式传播相关的资讯和民族文化。以话题内容的方式进行传播,带动网民的讨论和评论,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传播效果。

二、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优势

(一)单向传播到双向传播的转化模式

自媒体的发展打破了单向传播的模式,每一个受众可以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即是受众也是传播者。传统的媒体具有垄断性,拥有专业的组织和设备进行单向的传播,新媒体的发展打破了他们处于垄断性的位置,拓展了信息源的路径。

(二)打破时空限制,及时性较强

民族文化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受时空限制,新媒体的出现突破了束缚,可以以随时随地发布和接受相关信息。苗族的微信山歌是新媒体的演化产物,苗族的山歌主要是以对唱的形式存在,但是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很多本民族人外出工作离开当地或者没有时间聚集在一起,微信群带来了便利,通过微信群苗族的同胞们可以在网上对歌。

(三)利用算法技术,精准定位传播

算法技术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作为支撑的技术,它根据用户的浏览内容、浏览频率、点赞、转发、评论、搜索等多种用户行为方式判读出你兴趣爱好,为你打造私人订制精准的传播。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可以有针对性的传播,当少数民族用户群体在查询相关资料时,资讯信息则会大量推送相关的文章。

(四)内容传播形式多元化

少数民族文化的线下和线上存在很大的区别,民族文化的特色很多只能以动态的形式展示,而传统媒体在传播时,由于媒体的限制无法突破技术这一块,消减了民族文化内涵。群体感染是线下的一大特色,新媒体的出现可以使内容多元化,尽量还原民族的现场感。短视频是目前受众最喜欢的一种方式,利用碎片化时间极大的迎合了受众的需求。传播双方用评论点赞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起到了二次传播的作用。

三、在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策略探索

(一)孵化少数民族产业链

民族服装、民族旅游业、民族动漫、民族电影、民族书籍、民族游戏等属于

少数民族的产业链,民族文化的传播不仅限于内容的传播,利用新媒体与产业链结合全方位的传播,根据分化受众不同的特点。民族电影浓缩了民族文化的精华,其中可以完美展示出民族习俗、文化、服装、建筑、语言、性格等特点,人物之间的剧情故事,生动形象的再现时代的特点。最终利用新媒体的宣传和传播,可以从质的基础上提高传播效果。

(二)利用大数据构建少数民族博物馆

据统计中国人的每年阅读量不足四本书籍,阅读的倾向是电子版书籍。线下的图书馆由于地域、时间、书籍量等多种因素,不可能完全切合其它受众的需要。线上的少数民族博物馆是面向世界网民,网民可以通过网络查看相关的信息。线上的少数民族博物馆不是以简单的内容堆积,而是采用VR技术与大数据相结合,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数据库存储所有的民族文化。突破时空限制,可以供在网上收索信息,VR技术的展示使受众身临其境。

(三)緊跟互联网,改变传播方式

互联网的发展对于整个社会是大变革,传统媒体主要是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简单的分散性传播。到新媒体的出现以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出现,短视频是从2016年至2019年最火的一种形式。民族文化的传播形式则紧跟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改变传播方式以短视频的形式展现,与时俱进随着时代潮流发展。

四、结束语

不同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即使是本民族人士,文化的没落是一种惋惜。新媒体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能挽救一定的局面,新媒体具有时代特点,可以利用它去传播和传承民族文化,也可以与新媒体融合衍生出新的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 阎敏. 新媒介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新路径[J]. 青年记者,2012(7).

[2] 宫承波. 新媒体概论[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98.

杨澜(1995-),女,侗族,贵州铜仁人,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