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讲解

合集下载

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而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也逐渐引起了学者的关注。

地理作为一门自然人文交叉的学科,具有多元化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功能。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还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沟通能力和应对压力能力,并改善其情感和人际关系。

二、选题意义1.丰富地理教学内容地理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综合素质。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地理教学中增加更多的情感性、体验性和探究性内容,从而使地理教学更具趣味性、知趣性和科学性。

2.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调控能力在地理教学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认识自己的情绪变化和行为倾向,并学会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态度。

3.促进学生的团结合作和人际关系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设计课堂活动和项目研究,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共鸣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

三、研究内容1.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和特点本部分旨在阐明心理健康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内涵和特点,探讨其渗透的形式和渗透的深度,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对地理教育的促进作用。

2.心理健康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策略和方法本部分主要介绍心理健康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策略和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视频观看、活动设计等,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表现出心理健康教育与地理教育的结合。

3.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素质培养本部分重点从师资培训角度出发,分析地理教师作为学生的主导者和引导者,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所需的心理素质、教育技巧与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以何种方式和途径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素质培养。

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

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

《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德育研训室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有效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教学”研究最终的衡量标准就是“学生成长”,而这种成长将不单单用成绩高低来作为衡量标准。

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达到优质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

故有效的“教学”应当是对学生自我实现的“指导”,是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与有效教学有着殊途同归的意义。

湖北某天才少女上课看课外书被发现,留下遗书称“压力大,想休息一下”,投湖自尽;四川一名九岁的小学生“把书烧给我!证明我是爱学习的!”说完跳楼摔成残疾;“出了校门,如果遇到王强,就躲着走,不要惹他”湖南某中学一位年仅37老师就因为这一句话被学校已开除的初中生用匕首刺死,成为在2008年教师节过后不到两个月时间发生的第四起学生杀师案,也使我们教师职业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变成危险职业之一。

诸如这样的事时有发生,当我们为无数条鲜活的生命的逝去而痛心时,是不是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我们老师真正做到了“两眼一睁,忙到熄灯”,难道还不够敬业吗?那么为什么在教育技术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在教师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在我们大谈特谈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打造活力课堂,倡导有效教学的今天,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仅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而且怕学、厌学现象日益严重,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成长烦恼,尤其是出现上述自杀,他杀事件呢?这一切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虽然,社会、家庭、学校都已伸出双手,共同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做着应有的努力,而且在学校,为了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设立了心理辅导室,配备了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但是这些远远满足不了正处于身心发生巨变的中小学生。

小学生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报告

小学生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报告

小学生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报告
小学时期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努力研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研究人员基于在协同方面的优势,发展出了一种特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该模式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可以满足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

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以关注因素为基础,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多学科教学,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学会客观理性地认识自身,进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和社交交往能力。

此外,通过开展特色综合的学科教学,尤其是情境教学,将心理健康教育穿插在课程教学中,使学生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转变心理状态,认识自我,获得生命充实感和心灵觉醒感。

在实践中,学校通过开发特色课程、安排有趣的活动、搭建校园积极向上的氛围以及营造支持性的学习环境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自我意识,加强认知能力,并致力于发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培育具有社会伦理观念的人才。

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将为孩子们提供一片健康成长的天空,使孩子们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发展,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因此,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化为学科教学可以促进每一个孩子在必要的压力下发挥更大的潜力,获取更多的知识,建立信心并获得成功。

《课堂中渗透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探索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中渗透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探索研究》开题报告
技术支持
依托先进的心理测评工具和数据分析技术,为课题研究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 和技术保障。
研究经费
• 已获得学校和相关部门的研究经费资助,经费来源稳定可靠 ,能够保障课题的顺利实施和完成。
06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王铁成.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10):45-49.
一些研究者开始探索如何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积极心 理品质的培养,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国内研究多集中于理论层面,缺乏实践操作和实 证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
国外研究现状
积极心理学在国外兴起后,许多研究者开始关注积极心 理品质的培养,并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
一些研究者探索了如何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积极心理品质 的培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第一阶段(1 个月)
完成课题申报、审批及 开题工作,制定课题实 施方案和计划。
第二阶段(6 个月)
开展实践探索,实施方 案,并不断完善方案, 同时对实践效果进行初 步评估与反馈。
第三阶段(3 个月)
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 写研究报告和论文,申 请结题。
阶段性成果
课题实施方案和计划; 实践探索阶段性报告; 结题报告和论文。
马芳.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现状及对策[J].小 学教学研究,2020(5):34-38.
汪堂慧.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 课程教育研究,2019(3):18-22.
王小英.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6):56-60.
外文文献
THANKS
2
积极心理品质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和成 长具有重要意义。
3
当前小学教育中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存在一些问 题,需要加强研究和探索。

心理健康教育开题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开题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开题报告心理健康教育开题报告引言:心理健康是每个人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目标和方法,以及如何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心理健康问题在现代社会中愈发突出。

焦虑、抑郁、压力等问题已经成为大部分人的日常困扰。

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还会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通过学习心理知识,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并学会有效地应对压力和困难。

这有助于提高个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发展。

人际关系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人们可以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和解决冲突的方法,从而改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通过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人们能够更早地发现和应对心理健康问题,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

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减少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歧视和偏见。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们良好的心理健康素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具体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心理健康知识水平。

通过学习心理学基础知识,人们能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和危害。

2. 培养积极的心理态度。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帮助人们树立积极的心理态度,培养乐观、自信、坚韧的心理品质。

3. 提高心理自我调节能力。

通过学习应对压力、管理情绪的技巧,人们能够更好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开题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开题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开题报告《心理健康教育》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对于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三、研究范围本研究主要着眼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等内容。

同时,也将着重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不同领域的应用。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此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得出结论。

同时,也将结合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进行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

五、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相关的参考和建议,为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贡献一份力量。

六、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和提高整个社会的心理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问题愈发突出。

因此,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促进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七、研究思路本研究将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深入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渗透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渗透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渗透研究摘要:心理健康教育与各学科教学渗透的主要目的是综合学科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等多方面的能力。

让学生在学科学习的同时也能获得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渗透引言:教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将学科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特别是在处理情绪、人际关系、决策和问题解决等方面。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科内容的实际运用能力,为学生今后参与到各个学科相关实践活动提供有利的借鉴。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渗透的目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各学科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我意识、自我认知等方面的能力。

这样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可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自身需要、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从而促进他们的积极发展和成长。

学生通过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改进点,进而制定个人发展目标和规划。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将学科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相结合,能够更加灵活地思考问题、找到多种解决方案[1]。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渗透的优化路径(一)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渗透可以通过综合学科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论述。

下面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篇课文为例,这篇课文中,展现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面对生活中的困境、苦难和挫折,通过坚强的意志和积极的心态逐渐磨砺成长。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这个故事,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并处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和情绪管理能力。

保尔·柯察金在与舍里亚宁等同学的相处中,展现了合作与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开题报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一、引言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产生积极影响,还对其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以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支持。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存在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

2. 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与必要性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处理情绪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1. 统筹规划与整合资源中小学应当在课堂教育、班级管理、家庭教育等方面统筹规划,整合内外部的教育资源。

2. 科学落实基础课程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应对压力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

3. 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并建立起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制度,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4. 开展校园活动与实践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合作和主动参与的意识。

5. 增强家校合作与家庭教育学校与家庭应加强合作,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形成合力。

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实施途径1. 中小学管理者的领导与支持学校管理者应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为实施相关策略提供有力的领导和支持。

2. 教师的专业培训与发展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角色,他们应接受必要的专业培训与发展,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3. 学校与家庭的广泛参与学校与家庭应积极合作,共同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家校共同关心与呵护的教育氛围。

五、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中的需注意问题1. 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措施,避免简单概括和刻板印象。

2. 教育与监管的结合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结合严格的监管措施,确保教育目标的有效实施。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些问题可能来自于家庭结构的变迁、社会压力等多种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区教育局不定期地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帮助他们掌握积极研究、创新、交往和自理的方法,从而实现全面的发展。

在课题界定方面,我们提出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通过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在各个学科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内容,来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提高各科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二是优化学校和班集体的文化心理环境,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调节学校和班集体的人际关系,加强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使学校和班集体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

此外,自我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途径之一。

在实践中,我们将通过各种途径,如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和走出学校走向社区等形式,来优化学校和班集体的文化心理环境,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同时,在班集体建设中采取民主管理的形式,如干部轮流制和一日班主任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我们相信,通过这些努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环境,实现全面的发展。

n is the process in which students XXX students lack self-reliance and self-management skills is that schools do not provide enough guidance for students to practice self-XXX。

schools should XXX and include students' self-XXX-class and out-of-class nal activities。

schools can guide students to "use people as mirrors," learn to observe。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目前,我国中职教育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劳动者和拥有良好心理素质与健康安全意识的公民。

中职教育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实现载体之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和推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手段。

然而,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存在以下问题:教师讲授内容单一,对学生思维、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不够重视,缺乏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本研究旨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得教育内容更加全面丰富,能够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同时,本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除学生心理障碍,改善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其心理素质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有助于实现中职生优秀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究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实践的有效性。

具体研究步骤如下:1.文献研究。

对相关理论文献进行系统概括和分析,研究目前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实践经验。

2.问卷调查。

采用自编量表对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于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和认识,同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情况等。

3.实验设计。

以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课程为载体,形成情感体验、情境体验、价值体验,观点交流等内容并结合学生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实验教学方案和课堂教学活动。

4.实验实施。

从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角度出发,进行人文关怀、自我认知、情感情绪管理、解决问题能力、适应压力等方面的课堂教学活动,并收集实验教学后所得到到的数据。

5.数据分析。

处理和归纳所收集到的数据,探究实验教学后中职生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劳育等方面的提高。

以及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评价情况等。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通过实施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预期将会取得以下科研成果:1.研究结果有助于从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教学内容的方法,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新颖有趣、高水平的教育方式;2.研究结果有助于实现中职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在智育、体育、德育、艺育等方面都得到提高;提高中职生心理素质和生活质量,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3.研究结果有助于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和优化,为中职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举措,进步发展中职教育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开题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开题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开题报告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开题报告1一、课题名称: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二、课题主持人:朱学猛三、课题产生背景:21世纪我们面临的诸多挑战,归根结底是对国民素质的挑战,对教育的挑战。

无休止应付考试的办法,是不能提高国民素质的。

用这种办法可博得某些家长的赞誉和某些领导人的首肯于一时,却可能在迎接挑战时要打败仗。

基础教育的当务之急,必须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众所周知,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

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观念、教育实践的重大变革,作为代表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心理健康教育,毫无疑问,应“直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新课改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对课程本身的积极构建,是课程实施策略的一种改进和提升。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也迫在眉睫,其教学背景是:课堂是现代学校教育的缩影。

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度过的,课堂教学理所当然应成为实施学校德育的主渠道。

加强学科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分辨是非的能力和优良的心理品质的需要。

80年代以来,国外“课程设计的人本化”和我国对素质教育的研究,作为教育改革的热点,已引起现代教学论和当代心理学家的极大关注。

贯穿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是课堂教学整体生命的一部分,与智育、体育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直接发挥着导向、激励、调节和强化的功能。

课堂心理教育是学校德育中最经常、最丰富、最有效、最现实和最活跃的一种形式。

因此,加强和改进课堂心理教育对实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十分必要的。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如何在农村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等。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开题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开题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开题报告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开题报告《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问题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家庭结构的变迁(如离婚率的提高)等社会因素给孩子带来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我们对青山小学的小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

总目标是培养小学生对学校、社会、家庭环境的主动适应能力,使学生和环境之间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掌握积极学习、创新、交往、自理活动的观念和方法,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课题界定:1、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学校各科的教学应当以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为依据,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等特点,建立相应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使各科教学过程和学校心理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并通过促使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来真正提高各科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充分挖掘学校各科教学中蕴含的的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

?这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一是通过对心理学及其他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改进对待学生的方式。

二是有意识地在各个学科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内容,如把“遵纪守法”、“学会负责”等内容和思想品德课有关内容结合起来。

?2、优化学校、班集体的文化心理环境学校教育应当重视校园文化心理环境建设、班集体建设。

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发展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调节学校、班集体的人际关系,以及加强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使学校、班集体真正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

? 学校大队部为此开展了各种活动,如“健康教育主题大队活动”等。

又以雏鹰假日小队的活动形式走出学校,走向社区。

同时,在班集体建设中采取民主管理的形式,在实验班开展“干部轮流制”和“一日班主任”活动,中、小队干部定期轮换,不搞终身制。

使绝大部分同学都有了当干部的体会,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题报告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指导思想与背景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虽不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但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

由于中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认知结构的不完备性、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性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和遭遇到更多的挫折,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暂时性的心理障碍若得不到及时排除,便会产生不良反应,从而影响以后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

所以中学阶段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必须将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来抓紧抓好。

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一些家长总以为孩子只有感冒发烧才是得了病,出现学习障碍、多动症、焦虑、厌学、胆小、说谎、不守纪律、打架等就不是病。

而我们的学校和老师们也总是把着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上,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考虑开设相应的课程,来帮助他们了解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巧来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

其实健康是由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两方面组成,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要随时经常注意学生心理的微妙变化,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切不可等闲视之。

的探索和研究,已取得不少的成功经验。

但农村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才刚刚起步,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生有独特的心理特点,农村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受一定条件的制约,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我校值得研究的课题。

我校历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由于种原因,致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不高,只有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加大教师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才能探索出一套符合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模式。

三、课题研究指导思想、目标及实施原则。

1、基本指导思想:(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研究引言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在心理功能、心理行为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全面良好状态。

由于现代社会中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学科教学中。

本文将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并提供一些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一、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2.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学科教学过程涉及到学生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通过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包括自我调节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

这些素质的培养对学生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增强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和动机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1.融入学科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中,将心理健康知识与学科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各学科知识的同时,了解心理健康问题。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了解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情感体验,在数学课上可以通过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调节能力。

2.创设学科教学情境在学科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心理健康需求的情境,提供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和交流彼此的感受和想法;在课外活动中可以组织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和活动,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心理健康问题。

3.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力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力,包括自我认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例如,在化学实验中,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和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在历史课上,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

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融入学科内容、创设学科教学情境和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和动机。

因此,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引起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并不断深入研究和实践。

实验小学课题报告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实验小学课题报告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1-08
CONTENTS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文献综述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国家教育政策的导向
国家教育政策多次强调重 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要求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 育的实施。
学科教育实践的需求
学科教育实践中,教师常 常遇到学生因心理问题而 影响学业的情况,需要有 效的方法来改善。
已有研究的不足
已有研究虽然探讨了学科 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 系,但缺乏对如何具体渗 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深 入研究。
研究意义
丰富学科教育理论
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研究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助于丰 富学科教育理论,为学科教育提供新的视 角。
调查问卷
可以设计一些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 调查,以了解他们对学科渗透心理健 康教育的看法和体验。
04
研究结果与分析
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当前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 育主要通过设立专门的心 理健康教育课程来进行, 但存在部分学生参与度不 高的问题。
在课程设置方面,实验小 学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 程计划,但与其他学科相 比,所占比例较小。
积极拓展教育资源,引入多种教育元素和 方法,丰富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和形式,提高教育效果。
06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实践》
01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如何在不同的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心理健康水平。
《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中学教学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讲解稿

《中学教学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讲解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您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中学教学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心理健康的标准、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了解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关注心理健康的热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三、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习心理调适方法。

2.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心理咨询师,模拟心理咨询过程,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心理健康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学1.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心理健康的意识。

2.心理健康的标准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总结心理健康的标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学生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能够关注身边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

2.教学不足(1)案例分析部分,由于时间限制,可能有些案例分析得不够深入。

(2)小组讨论部分,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可能有些学生没有充分参与到讨论中。

3.改进措施(1)在案例分析部分,可以挑选一些更加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开题报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与实施

开题报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与实施

开题报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与实施开题报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与实施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在当今社会中,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如焦虑、抑郁、适应困难等。

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与实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1. 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2. 研究内容:(1)分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成因;(2)探索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施路径;(3)设计针对性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4)评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效果。

三、调研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研。

1. 定量方法:(1)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需求;(2)统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频率和程度,分析现状。

2. 定性方法:(1)开展重点访谈,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2)观察中小学校园环境和教育情况,获取有关信息;(3)收集专业心理教育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

四、研究计划1. 文献综述:(1)整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2)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2. 调研:(1)设计问卷调查并进行广泛的数据收集;(2)开展重点访谈,与学生和专业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交流;(3)观察中小学校园环境和教育情况,收集相关信息。

3. 数据分析:(1)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2)归纳总结访谈和观察所得的数据。

4. 教育策略制定:(1)根据研究结果,制定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2)结合理论和实践,确保策略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5. 教育策略实施:(1)在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2)组织学生参与心理健康工作坊和培训班;(3)开展学校和家庭间的心理健康沟通和合作。

六、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达到以下成果:1. 深入了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成因;2. 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3.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提高学习效果;4. 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

教师心理健康课题开题报告

教师心理健康课题开题报告

教师心理健康课题开题报告篇一: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德育研训室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有效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教学”研究最终的衡量标准就是“学生成长”,而这种成长将不单单用成绩高低来作为衡量标准。

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达到优质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

故有效的“教学”应当是对学生自我实现的“指导”,是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与有效教学有着殊途同归的意义。

湖北某天才少女上课看课外书被发现,留下遗书称“压力大,想休息一下”,投湖自尽;四川一名九岁的小学生“把书烧给我!证明我是爱学习的!”说完跳楼摔成残疾;“出了校门,如果遇到王强,就躲着走,不要惹他”湖南某中学一位年仅37老师就因为这一句话被学校已开除的初中生用匕首刺死,成为在XX年教师节过后不到两个月时间发生的第四起学生杀师案,也使我们教师职业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变成危险职业之一。

诸如这样的事时有发生,当我们为无数条鲜活的生命的逝去而痛心时,是不是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我们老师真正做到了“两眼一睁,忙到熄灯”,难道还不够敬业吗?那么为什么在教育技术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在教师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在我们大谈特谈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打造活力课堂,倡导有效教学的今天,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仅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而且怕学、厌学现象日益严重,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成长烦恼,尤其是出现上述自杀,他杀事件呢?这一切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虽然,社会、家庭、学校都已伸出双手,共同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做着应有的努力,而且在学校,为了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设立了心理辅导室,配备了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但是这些远远满足不了正处于身心发生巨变的中小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德育研训室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有效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教学”研究最终的衡量标准就是“学生成长”,而这种成长将不单单用成绩高低来作为衡量标准。

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达到优质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

故有效的“教学”应当是对学生自我实现的“指导”,是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与有效教学有着殊途同归的意义。

湖北某天才少女上课看课外书被发现,留下遗书称“压力大,想休息一下”,投湖自尽;四川一名九岁的小学生“把书烧给我!证明我是爱学习的!”说完跳楼摔成残疾;“出了校门,如果遇到王强,就躲着走,不要惹他”湖南某中学一位年仅37老师就因为这一句话被学校已开除的初中生用匕首刺死,成为在2008年教师节过后不到两个月时间发生的第四起学生杀师案,也使我们教师职业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变成危险职业之一。

诸如这样的事时有发生,当我们为无数条鲜活的生命的逝去而痛心时,是不是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我们老师真正做到了“两眼一睁,忙到熄灯”,难道还不够敬业吗?那么为什么在教育技术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在教师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在我们大谈特谈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打造活力课堂,倡导有效教学的今天,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仅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而且怕学、厌学现象日益严重,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成长烦恼,尤其是出现上述自杀,他杀事件呢?这一切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虽然,社会、家庭、学校都已伸出双手,共同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做着应有的努力,而且在学校,为了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设立了心理辅导室,配备了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但是这些远远满足不了正处于身心发生巨变的中小学生。

在各科教学中,如果科任老师能有机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为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地解决。

而且各科教材中蕴藏有不少适应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素材,教学过程中也会经常出现有利于心理辅导的教育情景,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以收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大幅度提高学科教学质量,走出“教师教的很累,学生学得很苦”的困境,实现“教师乐教,学生爱学”的良好教学氛围,师生关系融洽,身心愉悦,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难点之一。

学科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亦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科学地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模式及实施策略,无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建设,还是实践指导都具有重大意义。

知识掌握与心理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学生心理发展在知识掌握中进行,而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又能有效促进其知识掌握,这已为许多研究所证实。

各学科教材中不仅具有丰富知识,还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学内容,因此,抓住了学科教学这个关键,适时施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就能抓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途径和主要阵地。

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二者相互剥离,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还阻碍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进程,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深化。

随着应试教育改革的进行和素质教育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在探讨适当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使学科教学心理化、人本化,达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交融的问题。

这就需要认真思考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有机融合,相互渗透问题。

然而,这方面的研究不深入。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多为单一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经验总结,缺乏各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共通模式研究;(2)多涉及心理健康教育单一方面(如创造性)的学科渗透问题,没有系统探讨心理素质各层面的学科渗透;(3)多为理论探讨极少实证研究,难以科学检验学科渗透方法的有效性,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有限。

这要求我们加强对学生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选题的意义和价值:1、本课题的研究能促进教师更加认真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

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全员性策略,有利于在学校中营造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

学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这个职责要通过教师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成为心理辅导者,帮助学生身心两方面健康成长。

3、本课题的研究,使学校形成教中研,研中教的良好氛围,并促进大批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名师,实现“名校育名师,名师扶名校”的良性循环。

4、本课题的研究更能在提高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学实践指导作用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教育教学理论。

5、本课题是以我区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为现实依据,符合现行学科教学实践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进一步深化的要求,目的在于促使青少年心理发展与知识掌握相辅相成、同时并进。

6、本课题对于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性和指导性,能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极强的实际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和支撑性理论(一)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1、心理健康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也就是说,人的健康不仅包括生理健康,同时包括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麦灵格说:“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以及人们相互之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

不只是要有效率,也不只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变故,而要三者都具备。

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有敏锐的智能,适合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著名健康学者马斯乐指出,“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重要”。

2、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的定义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3、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指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能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巧妙结合学科内容,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4、“渗透性学习”是近年来国际教育界倡导的新的教学模式,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指出:“渗透性就是在你还不太懂的时候,在好像乱七八糟的状态之下,你就学习到了很多的东西。

很多东西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经过了一个长时期的接触,就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懂了. 这个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

”(二)支撑性理论1、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2、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主张教育目标应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而不再象过去一样只重视学生知识内容的学习及知识结果的评判。

正如罗杰斯所说:“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人、有教养的人。

毕竟在现代世界中,变化是唯一可以作为确立教育目标的依据,而这种变化又取决于过程而不是取决于静止的知识。

”他又提出教学的重点也应当放在良好的师生关系或教师态度上。

因为促进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能、课程设计、教学设备资源等,而是教师和学生关系的某些态度品质。

认为教师要无条件尊重接纳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自由、健康成长。

3、情商理论国际有关理论研究表明:学生的IQ(智力)因素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指数并不大,而学生的EQ(非智力)因素却与学习成绩有较大的相关性。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绪正是EQ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情绪进行研究,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取得显著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4、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的理念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国特级劳动模范魏书生老师在教改实践中,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中心,重观科学与民主,创造出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

六步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

六步教学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六点。

(1)定向。

就是确定这一课的学习重点。

(2)自学。

学生把课文通读一遍,逐段翻译。

不懂的地方,留待下一步解决。

(3)讨论。

(4)答题。

也是立足于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

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问题,如第一组回答第一段中的疑难问题,第二组回答第二段。

这样,疑难之处越来越少。

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

(5)自测。

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由学生拟出一组十分钟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拿出红笔来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6)日结。

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再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

六步教学法以知、情、行、恒相互作用的规律为依据,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知,就是使学生认识求知的重要,唤起求知的欲望。

情,就是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欢乐和幸福。

行,是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活动的方向和规则,提高效率。

恒,就是在学习中要有恒心,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四、研究问题与内容研究问题(1)挖掘与处理各学科教材的心理素质内容,结合各学科自身特点进行学科渗透。

(2)将心理素质训练与各学科的教学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一定作用。

(3)综合各学科渗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形成心理素质教育学科渗透模式和教学策略。

研究内容在教学方法方面,要根据学科内容的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下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防止疲劳和厌学情绪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