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文言文必读版本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小学人教版1-6年级教材文言文【带注释】完整版

小学人教版1-6年级教材文言文【带注释】完整版

◆《人之初》【宋】王应麟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

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发生改变。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人小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

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注释】初:开始,开头。

性:性格,本性。

习:习惯,习性。

苟:如果;假使。

教:教育,指导。

迁:改变。

专:专心致志。

宜:合适,应该。

幼:年幼,小时候。

琢:雕琢。

器:器物,这里指成才。

义:古同“仪”。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

◆《司马光》【宋】佚名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人。

北宋大臣,史学家,编撰《资治通鉴》等书。

庭:庭院。

瓮:口小腹大的一种容器。

皆:全,都。

弃去:逃走。

光:指司马光。

破:打开,打破。

迸:涌出。

◆《守株待兔》【先秦】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宋国有个种地的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他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注释】株:树桩。

走:跑。

触:撞到。

小学文言文讲解

小学文言文讲解

第一课1、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zh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zh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

”太祖悦,即施(shī)行焉(yān)。

【注释】:①智意:聪明才智②致:送给③群下:部下,下属④咸:都、全部⑤校:考察,衡量⑥太祖悦,即施行焉:太祖(曹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经典研读:《论语》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â)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望梅止渴魏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①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汲:水源④军:喻指全军⑤乃:就⑥饶:富足,多⑦饶子:果实结得多⑧闻:听说⑨乘:利用⑩及:到了⑪源:水源【译文】: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鲜xiǎn:少练习:◆若:◆咸:◆莫:◆置:◆以:◆校:◆即:翻译: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说:乐:愠:而:不亦……乎:自:翻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â)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乃:皆:翻译:巧言令色,鲜矣仁!。

小学必背文言文经典(解析+学习建议)

小学必背文言文经典(解析+学习建议)

.怎样培养孩子国学修养?经典必背文言文解析+学习建议一、爱莲说【作者】周敦颐【朝代】宋【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因为她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清新的香气传播很远,笔直洁净地挺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喜欢菊花的人,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有了。

喜欢莲花的人,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倒是喜欢牡丹的人就有很多了!【赏析】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1深沉的慨叹。

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

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

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

“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写了唐人,特别是统治阶层“甚爱牡丹”的好尚,这几句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

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避世有所不同。

六年纪下册语文书人教版文言文及注释

六年纪下册语文书人教版文言文及注释

六年纪下册语文书人教版文言文及注释1.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一课文言文的注解原文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注释(01)弈:围棋,这里作动词下(围)棋。

(02)弈秋:秋,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03)通:全。

通国:全国。

(04)善:擅长,善于。

(05)弗若:不如。

(06)诲:huì,教诲,教导。

(07)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08)之:代词,指代弈秋的教导。

(09)鸿鹄:名词,指代天鹅。

(10)援:引,拉。

(11)缴:系着生丝绳的箭。

(12)之:代词,指代专心致志的人。

(13)俱:一起。

(14)弗:不。

(15)矣:了。

(16)为:因为(17)其:代词,指代后一人。

(18)虽:虽然。

(19)将至:即将到来。

(20)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21) 非然也,然:如此,这样。

非然也,不是这样的。

(22)唯:只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一次,他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他心里总以为将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拉弓搭箭去射它。

虽然他们一起学习,但另一个学下棋的人学得却不如前一个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商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原文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

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正午时离人远。

小学生:小古文100篇+注释+配图(打印版)

小学生:小古文100篇+注释+配图(打印版)

小学生经典诵读小古文一百篇带注释和配图上册第一组乡村即景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水滨多芦荻dí。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样飘起来。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

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

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注释: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②其:它的.③或:有的.④惟:只有.⑤赭zhě:红褐色译文: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第二组天的魔术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译文:今天天空阴沉,清晨的雾渐渐变浓。

细密的雨如丝般落下,待到天黑雨就停了。

微风吹散了云,明亮皎洁的月亮开始显露出来。

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

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

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

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

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8、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小学生必备的古文名篇解析与赏析

小学生必备的古文名篇解析与赏析

小学生必备的古文名篇解析与赏析古文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汉字文化的瑰宝,古文不仅具有精妙的艺术表达,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

因此,小学生学习古文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对小学生必备的古文名篇进行解析与赏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一、《论语》《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和为人处世的原则。

例如,其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成长。

《论语》中的每一篇章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

二、《三字经》《三字经》是我国传统的启蒙读物,通过简洁明了的文字将儒家道德经典内容传授给小学生,起到了培养学生德、智、体、群、美全面发展的作用。

《三字经》让学生在最初的阶段,就接触到了古文,不仅开拓了视野,也培养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其中包含了许多优美动人的古诗。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古诗,小学生既可以提高汉字的识字能力,又能培养审美情趣。

例如,《白日依山尽》赋予了我们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静夜思》则表达了对寂静夜晚的思绪和情感,这些都是小学生可以感受和理解的。

四、《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是一部古代文言文选集,其中收录了许多文言文经典名篇。

通过阅读这些古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增加对于古代文化的了解。

例如,《韩愈论语》通过对《论语》的评论,展示了韩愈对于儒家思想的理解和立场,《岳阳楼记》则以一种浑厚宏伟的笔调,揭示了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思考。

五、《红楼梦》虽然《红楼梦》是一部长篇小说,但其中融入了大量古文的元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红楼梦》,小学生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文人的才华,还能了解到古代封建社会的风貌和人际关系。

例如,《贾妃艳史记》通过对贾妃的生平故事的描写,展示了古代宫廷的悲凉和女性的命运。

六、《论文选讲》《论文选讲》是一本以文言文作为表达方式的学术读物,其中收录了许多优秀的文言文论文。

小学生:小古文100篇+注释+配图(打印版)

小学生:小古文100篇+注释+配图(打印版)

小学生经典诵读小古文一百篇带注释和配图上册第一组乡村即景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水滨多芦荻dí。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样飘起来。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

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

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注释: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②其:它的.③或:有的.④惟:只有.⑤赭zhě:红褐色译文: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第二组天的魔术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译文:今天天空阴沉,清晨的雾渐渐变浓。

细密的雨如丝般落下,待到天黑雨就停了。

微风吹散了云,明亮皎洁的月亮开始显露出来。

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

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

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

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

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8、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中小学必背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三篇(附讲解)(多背诵,培养语感,丰富知识)

中小学必背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三篇(附讲解)(多背诵,培养语感,丰富知识)

中小学必背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三篇(附讲解)(多背诵,培养语感,丰富知识)可下载打印精选一冬韵晨对午,夏对冬。

下饷“对高舂。

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

垂钓客,荷锄翁。

仙鹤对神龙。

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

——《笠翁对韵》注释①下饷(xiǎng):收工吃饭。

这里指下午。

②高舂(chōng):傍晚,黄昏。

旧时人们通常在黄昏时分舂米或捣物。

③青春:春天。

春天的草木呈青葱色,故称“青春”。

④荷(hè)锄翁:扛着锄头的老者。

荷,用肩膀扛或担。

⑤凤冠(guān):古代后妃或贵族妇女所戴的帽子,其上有珠宝制成的凤凰形的装饰。

⑥螭(chī)带:带钩上雕有螭纹的玉带。

螭,古代传说中-种没有角的龙。

解读:“晨”“午”“夏"“冬”“下饷”“高舂”“青春”“白昼”,都是表示时间的词,它们两两相对。

其中,下饷的“下”和高舂的“高”构成方位上的呼应,青春的“青”和白昼的“白”构成色彩上的对应。

“垂钓客”指渔人,相传姜子牙七十二岁时在渭水边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姬昌侯(即后来的周文王),才成就了兴周灭商的大业;“荷锄翁”指农夫,《论语》中记载了孔子遇到扛锄的老农,细谈之后发现对方是隐土的故事。

所以,这两个词也常用来指世外高人,无论是字面意思,还是引申义,都彼此相对应。

“仙鹤”和“神龙”是有吉祥寓意的神物,“凤冠”与“螭带”是珍贵的饰品,均可对仗。

精选二微韵贤对圣,是对非。

觉奥对参微。

鱼书对雁字,草舍对柴扉。

鸡晓唱,雉朝飞。

红瘦对绿肥。

举杯邀月饮,骑马踏花归。

——《笠翁对韵》注释①觉奥:察觉深奥的秘密。

②参微:参透微妙的道理。

③鱼书:指书信。

古时有借鱼腹传信的说法,故称“鱼书”。

④雁字:指书信。

古时有借雁足传信的说法,故称“雁字”。

⑤草舍:茅草屋。

⑥柴扉:柴门,用树枝做的门。

⑦雉(zhì):野鸡。

⑧红瘦对绿肥:“红瘦”“绿肥”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指雨后绿叶茂盛、花朵凋零。

小学30篇必背文言文解释

小学30篇必背文言文解释

⼩学30篇必背⽂⾔⽂解释1.爱ài“爱”繁体字写作“愛”,形声字,据《说⽂解字》和⼩篆字形,从攵部,(ài)声。

本来是⾏⾛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仁爱、给⼈以恩惠的意思。

①喜爱。

晋陶渊明独爱菊。

(《爱莲说》)热爱。

少⽆适俗韵,性本爱丘⼭。

(《归园⽥居》)②爱护。

爱其⼦,择师⽽教之。

(《师说》)③爱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勿附于秦,刺客不⾏。

(《六国论》)吝惜,舍不得。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

(《过秦论》)④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梁惠王上》)2.安ān“安”是会意字,⼩篆上边是“⼧”字,表⽰屋⼦,下边是“⼥”字。

合起来指⼥⼦在家安⼼⽣活,不必外出担风险。

表⽰安定。

①抚慰,安抚。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②安置,安放。

安营扎寨(成语)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将伐颛臾》)④安适,安⾝。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⑤安稳。

风⾬不动安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定。

不患寡⽽患不均,不患贫⽽患不安。

(《季⽒将伐颛臾》)⑥哪⾥,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颜?(《梦游天姥吟留别》)⑦哪⾥,哪⼉。

沛公安在?(《鸿门宴》)3.被“被”是形声字,⼩篆从⾐部,⽪声。

表⽰被⼦。

bèi①被⼦。

⼀⽇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杨修之死》)覆盖。

成归,闻妻⾔,如被冰雪。

(《促织》)②受。

秦王复击轲,被⼋创。

(《荆轲刺秦王》)③表被动。

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pī①通“披”,穿。

将军⾝被坚执锐,伐⽆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②披散,散开。

屈原⾄于江滨,被发⾏吟泽畔。

(《屈原列传》)4.倍bèi“倍”是形声字,⼩篆从⼈部(即亻),咅声(古⾳相近)。

表⽰背向、背着。

后引申为数量重叠(⼀倍)。

①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尝以⼗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攻秦。

(《过秦论》)②更加。

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九⽇忆⼭东兄弟》)③通“背”,违背,背叛。

小古文学生版讲义

小古文学生版讲义
2、【特殊句式】被动句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 ①“见”“…见…于”“于”等句式表示被动。 ② “为”“为…所…”等句式表示被动。 例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翻译:。
三、品味经典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又名《世说》。其内容
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的一些名士的言行轶事。《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 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原有八 卷,由于历史遗失,今存三卷。
三、品味经典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是一部国
别体著作。全书由魏书、蜀书、吴书三部分组成。
10
第六节管宁割席 一、原文详解
管宁、华歆①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 非.吾友也。”
01
待: 令: 郊: 复: 乃: 卒: 布: 以:
小拓展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危.楼高百尺: 比.去,以手阖门:
二、技能点睛
【翻译方法】“留”: ①保留文言句子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名、器物名等。 ②保留文言文中一部分沿用至今的实词。 例句: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翻译:。
商鞅变法①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 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 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史记》
注释 ①商鞅:战国中期秦国政治家;变法:改革国家的法令制度。 重点词汇 既: 具: 恐: 信: 立: 募: 置:
三、品味经典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成书于战国至汉代期间,具体作者不详。《山 海经》全书现存 18 篇,主要内容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民族、 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涵盖了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 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 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一年级文言文必读

一年级文言文必读

一年级文言文必读1.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 字词解释。

- 内集:家庭聚会。

- 儿女:子侄辈的年轻一代。

- 俄而:不久,一会儿。

- 骤:急(速),紧。

- 欣然:高兴的样子。

- 何所似:像什么。

-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 未若:比不上。

3. 译文。

谢太傅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

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

”谢太傅听了开心的大笑起来。

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 赏析。

- 这篇文言文通过描写谢家子弟咏雪一事,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

- 文中对雪的比喻,“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各有妙处。

“撒盐空中”着眼于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较为直接;“柳絮因风起”则从神韵上写出了雪花的轻盈、灵动,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富有诗意。

1.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2. 字词解释。

-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 日中:正午时分。

-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舍,舍弃。

去,离开。

- 乃:才。

-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

-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委,丢下、舍弃。

去,离开。

-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及翻译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及翻译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分享的⼩学⽣必背⽂⾔⽂及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篇⼀】⼩学⽣必背⽂⾔⽂及翻译 学弈 孟⼦〔先秦〕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弈,其⼀⼈专⼼致志,惟弈秋之为听;⼀⼈虽听之,⼀⼼以为有鸿鹄将⾄,思援⼸缴⽽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然也。

翻译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

让弈秋教导两个⼈下棋,其中⼀⼈专⼼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个⼈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以为有⼤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箭将它射下来。

虽然他们⼆⼈⼀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别⼈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赏析 弈秋是第⼀个有记载的的围棋专业棋⼿,也是第⼀个有记载的从事教育的围棋名⼈。

关于弈秋的姓名,清代学者焦循《孟⼦正义》⾥作有说明:古之以技传者,每称之为名,如医和、⼘徒⽗是也。

此名弈秋,故知秋为其名,因通国皆谓之善弈,故以弈加名称之。

弈秋是幸运的,春秋战国延续五百年,他是留下名字的的⼀位围棋⼿,也是我们所知的第⼀位棋⼿。

围棋见于我国史籍最早的记载,是春秋时期,⾄今已有⼆千六七百年的历史了。

弈秋是见于史籍记载的第⼀位棋⼿,⽽且是位“通国之善弈者”。

关于他的记载,最早见于《孟⼦》。

由此推测,弈秋可能是与孟⼦同时代的⼈,也可能稍早⼀些,由此也可以推测他⼤约⽣活在战国初期。

出现弈秋这样的⾼⼿,说明当时围棋已相当普及,可以肯定,像弈秋这样的国⼿不只⼀⼈。

孟⼦称弈秋为“通国之善弈者”。

所赞通国善弈,虽未明定专称,已类似后代所称国⼿,并成为象征性名词。

后世称某⾼⼿为“当代弈秋”者,即意味着其⽔平与国⼿相当。

弈秋是当时诸侯列国都知晓的国⼿,棋艺⾼超,《弈旦评》推崇他为国棋“⿐祖”。

由于弈秋棋术⾼明,当时就有很多年青⼈想拜他⼒师。

弈秋收下了两个学⽣。

⼀个学⽣诚⼼学艺,听先⽣讲课从不敢怠慢,⼗分专⼼。

文言文导读小学二年级上册文言文课文的解读与欣赏

文言文导读小学二年级上册文言文课文的解读与欣赏

文言文导读小学二年级上册文言文课文的解读与欣赏文言文导读是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一个重要的阅读内容,通过对文言文课文的解读与欣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经典文学作品。

本文将对小学二年级上册文言文课文进行解读与欣赏,并提供一些学习和思考的方法。

1. 《了了》《了了》是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课文。

这篇课文描写了古代的事情,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通过阅读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对生活的思考。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课文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然后,可以对课文的句子和词语进行解读和分析。

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引导学生思考文中的一些问题,比如主旨、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人物特点等等。

通过解读和欣赏这篇课文,可以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探骊歌》《探骊歌》是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另一篇文言文课文。

这篇课文以叙事方式描写了一个关于骊山的故事,通过对景物、人物和情感的描写,展示了古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阅读《探骊歌》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

例如,学生可以思考作者如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对美的追求,如何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来传达情感。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尝试仿写、改写或补写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如何进行文言文导读在进行文言文导读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基本功。

这包括对古代汉字的认读和理解,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了解,对文言文语法和词汇的学习等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功,学生才能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文言文课文。

其次,要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学生需要学会借助上下文、词句的提示和语法推测等方法来理解文言文课文。

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熟悉和掌握这些阅读策略。

最后,要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文言文课文通常以古代的文化、历史和人物为背景,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情感认知能力才能更好地欣赏这些作品。

小学生经典必读小古文(原文、拼音标注、字词解释及古文今译)

小学生经典必读小古文(原文、拼音标注、字词解释及古文今译)

小学生经典必读小古文(原文、拼音标注、字词解释及古文今译)O1掴(yα)苗助长宋人有闵(min)①其苗之不长而携②之者,芒芒然③归④,谓其人日:“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⑤而往视之,苗则槁(gd。

)⑥矣。

字词解释①闵:同〃悯〃,忧虑。

②携:拔。

③芒芒然:疲劳的样子。

④归:回家。

⑤趋:急行。

⑥槁:枯槁,枯死。

古文今译宋国有个人担心它的禾苗长不高,就自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他感到十分疲劳,回到家就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禾苗,发现禾苗都枯萎了。

02守株①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②触③株,折颈而死,因释④其耒(Mi)而守株,冀(ji)⑤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⑥为宋国笑。

字词解释①株:树桩。

②走:跑。

③触:撞到。

④释:放下。

⑤冀:希望。

⑥身:自己。

古文今译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舍弃了他的农具,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兔子始终没有再得到,然而他却成为宋国人的笑柄。

03刻舟求剑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②契(qi)③其舟,日:“是吾(Wii)剑之所从坠④。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i),而剑不行,求⑤剑若此,不亦惑乎?①涉:过,渡。

②遽:立即。

③契:用刀雕刻。

④之所从坠:(剑)掉下去的地方。

⑤求:寻找。

古文今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剑掉下去的位置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04鹤(yu)蚌(bdng)相争蚌方①出曝(P£0②,而鹤啄其肉,蚌合而箝(qidn)③其喙。

鹤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鹤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鹤!”两者不肯相舍④,渔者得而并禽⑤之。

小学阶段文言文重点篇章解析

小学阶段文言文重点篇章解析

小学阶段文言文重点篇章解析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文言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本文将对小学阶段的文言文重点篇章进行解析,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

一、《千字文》《千字文》是小学阶段文言文的经典篇章之一,内容以古代汉字为主,通过一千个汉字的排列组合,讲述了一些基本的道理和理论。

学生通过学习《千字文》,可以提高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语言能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借助注释理解字义和诗意,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弟子规》《弟子规》是小学阶段文言文的另一个重点篇章,它是中国古代教育的经典著作之一,强调了人们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和为人处世的原则。

通过学习《弟子规》,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道德素养,学会尊重他人,懂得感恩和礼仪,通过实践运用这些原则来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三、《三字经》《三字经》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文言文篇章,它是一本用三个字形式写成的古代教育书籍,内容涵盖了经济、历史、地理、宗教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三字经》,学生可以提高对古代文化的认知,扩大知识面并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诵读《三字经》,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提高学习效果。

四、《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是小学阶段文言文学习的重点篇章之一,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通过学习《唐诗三百首》,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欣赏古代诗歌之美。

同时,通过研究唐诗中的典故和意象,学生可以了解历史和文化,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

总之,小学阶段文言文重点篇章的学习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学习这些篇章,学生可以加深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学鉴赏能力,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注释和诵读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记忆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因此,学生应该重视文言文的学习,注重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内涵,从中获取知识和启示,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小学阶段必须要掌握的12篇文言文(含注解).

小学阶段必须要掌握的12篇文言文(含注解).

1、《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

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注释】舍:家。

嬉:游戏。

所以:用来。

处子:安顿儿子的地方。

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一类的事。

贾人:商贩。

炫卖:沿街叫卖。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

揖让进退:打拱作揖,进退庙堂等礼节。

2、《陈元方候袁公》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候:拜访,问候。

履行:实践,做。

绥:安,安抚。

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师:学习。

【方言证古】老父:对父亲的敬称。

老,表示敬称的词头。

家君:对他人父亲的尊称。

君:对他的尊称。

3、《抿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据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据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闵(ml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dng):生长,成长。

推(用):拔。

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其人:他家里的人。

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趋:快走。

往:去,到...去。

槁(gao):草木干枯。

耘苗:给苗锄草。

非徒:非但。

徒,只是。

益:好处。

4、《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小学必背文言文及注解

小学必背文言文及注解

杨氏之子作者:刘义庆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注释: 1.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延尉2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3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4设:摆放,摆设。

5甚:非常。

6诣:拜见。

7未闻:没有听说过。

8示:给……看。

9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10乃:就;于是。

11 曰:说。

12 未:没有学弈先秦:佚名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

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陈元方候袁公南北朝:刘义庆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

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

人教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认读文言文解析

人教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认读文言文解析

人教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认读文言文解析《人教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认读文言文解析》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浸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接触到了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帮助他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本文将对《人教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中认读的文言文进行解析。

一、《喜鹊》《喜鹊》这篇文言文讲述了喜鹊的飞舞乐观精神,引发了对劳动的思考。

通过对词语、句子的解析,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表达方式,积累词汇。

在这篇文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词语,例如“结安巢”、“归来”、“不识庐山真面目”等。

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老师的讲解来理解这些生僻的词语。

句子的结构、语法也较为简单,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孟子》《孟子》这篇文言文是介绍了孟子的生平和思想。

通过解析这篇文言文,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伟大哲学家孟子的思想,培养对古代哲学的兴趣。

在这篇文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古代词语和典故,例如“綦修愿师”和“以子之病,舍子而教”。

学生可以通过词语的解析来理解这些典故的含义。

句子的结构复杂一些,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挑战,可以通过分解句子、分析语法结构来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北国风光》《北国风光》这篇文言文描绘了冰天雪地的北国景色,以及人们对北国的喜爱之情。

通过解析这篇文言文,学生可以了解一些北方地区的风俗文化,并培养对北国美景的欣赏能力。

在这篇文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用来描写冰雪和风景的形容词,例如“寒冰”、“严霜”、“神农架”等。

学生可以通过对这些形容词的理解,来感受北国的冰天雪地之美。

句子结构简单,语法规则容易理解。

通过解析《人教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中的这些文言文,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词汇量,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提高对古典文学的欣赏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古代文言文,学生能够培养语言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总结起来,学习文言文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版本小学生文言文陈元方候袁公陈元方年十一岁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í)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yè)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政事》)注释1、候:拜访,问候。

2、履行:实践,做。

3、绥:安,安抚。

4、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王侯皇后对自己的尊称,还有寡人等称呼.5、师:学习。

6、尝:曾经。

7、卿:客气,亲热的称呼8、法:效法,仿效。

9、称:称赞,赞不绝口 10、周公:文中周武王的弟弟11、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12、益敬:更加尊敬,益:更加方言证古老父:对父亲的敬称。

老,表示敬称的词头。

老爸(父亲)、老母(母亲)。

家君(对自己父亲的尊称,谦词)。

君(对他的尊称,谦词)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

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为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我父亲更加敬重。

”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

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

周公不学孔子,孔子也不学周公。

”鉴赏袁公比较自负,问题刁钻。

如「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稍微不慎则颜面尽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为难陈元方。

元方机智应变。

如「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想袁公听了,定会暗暗点头称奇。

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1.祠(cí):祭祀。

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

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2.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3.卮(zhī):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

4.相谓:互相商议。

5.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

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

为蛇:画蛇(画的结果)。

6.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

引:拿,举。

7.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

固:本来,原来。

8.子:对人的尊称,您;你。

9.安能:怎么能;哪能。

10.为:给;替11.遂:于是;就。

12.赐:赏赐,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13.为之足:给它画上脚。

足(此句中的足):画脚。

14.终:最终、最后。

15.引:拿起。

16.且:准备。

17.成:完成。

18.余:剩余。

19.足:脚。

足:画脚 20.亡:丢失,失去。

21.为:给,替。

22.乃左手持卮:却,表示转折 23.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24.遂饮其酒:那,指示代词 25.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 26、谓:对......说。

译文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

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

”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分析点评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

后遂用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

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安全性。

这个故事的意义是肤浅的,“画蛇添足”的教训,值得我们记取。

不要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而丧失了自己本该有的东西。

"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真是可惜!揭示道理1:做事不可多此一举了,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2: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3: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父善游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

人问其故。

曰:“此其父善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jù)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bèi)矣。

注释①善:擅长②岂:难道③这:的人④方引:正带着,牵着。

方,正在。

⑤遽急:立即。

⑥以此任物:用这种观点来对待事物。

任,对待。

任物:对待事物。

以:用。

7 悖:违反。

⑧过于江上:经过江边。

⑨引:带着,抱着。

10 之:代词,指婴儿。

翻译有个经过江边的人,看见一个人正带着一个小孩想把他投到江里,小孩吓得直哭。

这人问他原因,那人回答:“这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

”孩子的父亲虽然擅长游泳,这个小孩难道也立即会游泳吗? .用这种观点对待事物,也一定是违反常理的。

含义1.做任何事,都要做到具体事物具体对待,否则就会犯错。

2.无论做什么事情,对待事物如果不做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就必定会犯错误。

3.世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就会做出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4.故事告诉我们,知识与技能是无法遗传的。

一个人单纯强调先天智力和体能因素的作用,而忽视后天刻苦学习的重要性,那是幼稚可笑的。

人有亡斧者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

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皆无似窃斧者也。

注释1、人有亡斧者:有个丢掉斧子的人。

2、亡:丢掉,丢失。

3、意:同"臆",估计,怀疑。

4、谷:山谷。

5、其:指代邻人之子。

6、窃:偷盗。

7、颜色:此指脸上的表情。

8、无为而不窃斧也:没有(一样)行为举止不像偷斧子的。

9、他日:另一天。

10、复:再。

11 、无似窃斧者:没有一点像偷斧子的样子。

12、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不久,(他)挖掘那山谷(土地时)却找到了自己的斧子。

13、俄而:一会儿,不久。

14 、视:看 15、皆:都 16、行:走译文(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他)看到那人走路的样子,是偷斧子的;看那人脸上的神色,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是偷斧子的;一举一动,没有一样不像偷斧子的人。

不久,(他)挖掘那山谷(土地时)却找到了自己的斧子。

第二天又看见他邻居的儿子,就觉得他行为、表情、动作,都不像偷斧子的人。

启示这则寓言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

当人以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

准确的判断来源于对客观事实的调查,而不是主观的猜想。

不要多疑,重要的是要从实际出发,摆正自己的心态。

不要随便猜疑别人。

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②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③;以锤④毁之,钟况然⑤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⑥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7)也!注释(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亡,逃亡。

(2)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3)则:但是 (4)负:用背驮东西。

(5)锤(chuí):槌子或棒子。

(6)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7)遽(jù):立刻。

(8)悖(bèi):荒谬。

(9)恶(e):害怕。

译文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寓意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

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嫦娥奔月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和.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摘令伐木。

注释斫:zhuo,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翻译羿从西王母处请来不死之药,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这颗灵药,飞往月宫嫦娥于是就住在月宫之中,变成了蟾蜍就是传说中的月精故老的传说中月亮上有颗桂树,还有蟾蜍。

因此有一本记录异事的书上说:”月亮上有颗桂树非常高,树下有个人不停的砍砍,可是树被砍开之后马上就愈合了,砍树的人叫做吴刚,是西河人,在学仙道的时候犯了过错,就罚他砍伐桂树。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的人。

(定语后置)4.先:首先。

5.度(duó):测量。

6.而:连词,表示承接。

7.置:放置,搁在。

8.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

10.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11.至:等到,直到。

12.之:到……去,往13.操:携带。

14.已:已经。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

17.乃:于是,这才。

18.持:拿。

19.度(dù):量好的尺码。

20.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21.市罢:集市散了。

23.遂:于是。

24.曰:说。

25.宁(nìng):宁可。

26.无:不。

27.自信:相信自己。

28.以:用。

注意字词【读音】履:lǚ 边音,第三声【读音】度:duó多音字,第二声【读音】宁:nìng 鼻音,第四声【读音】遂:suì非常用生字,第四声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