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课外文言文)

合集下载

上海市2016闸北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2016闸北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2016年闸北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2016.1)(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考生注意】【考生注意】1.本卷共27题。

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蜂蝶纷纷过墙去,蜂蝶纷纷过墙去, 。

((《雨晴》) 2. . ,落日故人情。

,落日故人情。

,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3. . ,匹马戍梁州。

,匹马戍梁州。

,匹马戍梁州。

((《诉衷情》) 4.草枯鹰眼疾,疾, 。

((《观猎》)5.黄发垂髫,黄发垂髫, 。

((《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诗句,完成第6-7题(4分)【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乙】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6.以上两句诗都抒发了作者以上两句诗都抒发了作者 的情感。

(2分)分)7.下列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分)A .两句所写的时间都是黄昏。

.两句所写的时间都是黄昏。

B .两句所写的季节都是秋天。

.两句所写的季节都是秋天。

C .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都是俯视。

.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都是俯视。

D .作者都是唐代著名诗人。

.作者都是唐代著名诗人。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本文作者是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朝代)的(朝代)的 (人名)(人名),初中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初中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 》(3分)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初中初三中考语文- 一模 课外文言文(模考试题)

初中初三中考语文- 一模 课外文言文(模考试题)

初中初三中考语文- 一模课外文言文(模考试题)唐代文学大师韩愈曾说:“学问之道,积想为山。

”的确,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语言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学生们需要通过阅读、理解和写作文言文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下面是一篇专为初中初三中考语文一模模考准备的课外文言文的文章。

〔题目〕模考试题在一次模拟考试中,我做了一篇关于《论语》的文言文写作题。

这篇题目要求我们通过阅读《论语》中的内容,选择任意一则语录进行阐释,并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表达。

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可以通过这个题目来展现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思考。

我选择了《论语·学而》中的一则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孔子的话语,意思是学到了知识后,能够时常温习、复习,不是非常快乐吗?我深感这句话道出了学习的真谛,于是我决定就这句话展开我的论述。

首先,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我们学会把所学知识通过复习巩固,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

正如孔子所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只有通过不断的温故知新,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其次,我认为“学而时习之”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对待学习的认真负责的态度。

时常温习是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是对所学知识的尊重和珍惜。

通过不断的温故知新,我们可以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和问题,并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从而不断提高学习的效果。

而且,学习需要坚持和毅力,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另外,对我个人来说,“学而时习之”还有一层含义,那就是学习应该是一种乐趣。

通过不断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这种成就感和喜悦感让我们觉得学习变得有趣起来。

正如孔子所说:“不远方言,国人不敢言。

”只有我们真正了解了知识的内涵和精髓,才能自信地运用于实践中,才能在交流中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综上所述,学习是一种积极向上、认真负责的态度,学习应该是一种乐趣。

2016学年上海初三语文一模文言文汇编

2016学年上海初三语文一模文言文汇编

(一)浦东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

盗者自言改过,且曰:“子既以赦宥①,幸无使王烈②闻之。

”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③遗之。

或问其故,烈曰:“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

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

“间年④之中,行路老父担重,人代担行数十里。

问姓名,不以告。

翌日,老父失剑于路。

人拾而守之。

还见之,前者代担人。

老父以为仁者,告之烈。

烈遂使人推⑤之,乃昔时盗牛者也。

【注】①宥:原谅、赦罪。

②王烈:三国时人,以品德高尚闻名;③端:古布帛长度名。

④闲年:隔年。

⑤推:推举,褒奖。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1)盗者自言改过.()(2)幸无使.王烈闻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老父以为仁者,告之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本文情节内容填空。

(2分)——王烈嘉奖知耻恶者——盗牛者行善受人敬。

4.下列启示与选文无关的两项是()()(4分)A、要充分相信别人。

B、知耻恶者能从善。

C、要勇于改正错误。

D、行善意在图回报。

E、要宽恕他人的过错。

(二)长宁元祐①初,山谷②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

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

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

”山谷曰:“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③真迹尔。

”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

绍圣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自叙》于石杨休家。

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

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祜以前所书大异。

始信穆父之言不诬,而穆父死已久矣。

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 穆父不及见也。

(《独醒杂志》)【注释】①元祐:与下文的“绍圣”,都是宋哲宗赵煦年号。

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

③怀素:唐代大书法家,以善“狂草”出名。

④涪陵:地名。

1.基础二题(4分)(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与元祐以前所书大异(2)解释文中加黑的词语(2分)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作()因借之以归归()2.对下列句子翻译恰当的一项是()(3分)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2016奉贤语文初三一模试卷(含答案)

2016奉贤语文初三一模试卷(含答案)

2016年奉贤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万籁此俱寂,_______________。

(《题破山寺后院》)2、_______________,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3、半匹红绡一丈绫,_______________。

(《卖炭翁》)4、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5、自云先是避秦时乱,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

(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下列对本诗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人在扬州写了本首诗来酬答白居易的赠诗。

B、诗人离开巴山楚水之地已经二十三年了。

C、诗人在巴山楚水听到了吹笛声,勾起了他对白居易的思念。

D、诗人用敬酒来感谢白居易为自己唱歌。

7、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8分)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8、文中的“予”指的是___ ____(人名),他是___ ____(朝代)哲学家。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对第○2段画曲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表达了对隐逸者和富贵者的讽刺。

B、体现了莲花高洁的形象。

各2016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

各2016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

南京市各区2016届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阅读七、古诗文阅读【高淳】(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11题。

(15分)初晴游沧浪亭【北宋】苏舜钦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乙】韬光纪幽环西湖之山凡三面,西山最佳;据西山之佳惟四寺,灵隐为最胜;领灵隐之胜有五亭,韬光为最幽。

韬光在寺后之北高峰下,其始由西北隅上山,路险峻,曲折蛇.行,两旁皆岩崖斗绝,数里中连属不断。

嘉树美竹森其上,兔丝女萝①之属.蔓延而罗生,枝荫交加,苍翠蒙密,日光漏木叶下,莹净如琉璃可爱。

禽鸟闻人声近,辄飞鸣翔舞,若报客状。

峰回路转,客或先后行相失,望见树隙中微有人影,往往遥相呼应,遇会心处,则倚树而息,藉草而坐,悠然遐想者久之,起而行,行而止,犹徘徊不忍去.。

(【明】史鉴《西村十记·韬光纪幽》节选)①兔丝女萝:植物名。

6.解释下列加点词。

(3分)(1)曲折蛇.行()(2)兔丝女萝之属.蔓延而罗生()(3)犹徘徊不忍去.()7.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2分)A. 环西湖之山/凡三面B. 韬光在寺后/之北高峰下C. 遇/会心处D. 悠然遐想者/久之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禽鸟闻人声近,辄飞鸣翔舞,若报客状。

9.【甲】诗【乙】文各记一亭,沧浪亭“”,韬光亭“”(用诗文中关键词填空),都抒发了作者在自然山水面前闲适愉悦、流连忘返的心情,这与吴均在《与朱元思书》的所写的“”一样。

(3分)10.赏析下面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分)娇云浓暖弄.阴晴11.【甲】诗和【乙】文中都描写了“鸟鸣”,有何共同的作用。

(2分)[参考答案](一)(15分)6.(3分)(1)像蛇一样(2)类(3)离开(每空1分)7.(2分)B8.(3分)禽鸟听见人的声音近了,就边飞边叫,边飞边舞,好像报告客人到了的样子。

9.(3分)静幽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10.(2分)句中的“弄”字,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十分精当地描绘出和风轻拂,娇云漂浮,丽日隐现的天气特征,相当传神。

各区初三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各区初三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6年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2016 东城一模】二、从下面两组题目中任选一组....,按要求完成相应文言材料下的第7-10题。

(共10分)【第一组】选段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段二顺宗①即位,(子厚②)拜( )礼部员外郎。

遇用事者得罪,例( )出为刺史③,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

居闲益( )自刻苦,务( )记览,为( )词章。

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 )召至京师,又偕( )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既( )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 )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其俗以男女④质( )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⑤,则没为奴婢。

子厚与设方计,悉( )令赎归。

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观察使⑥下.其法于他州,比( )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①指李诵,公元805年即位,在位不到一年。

②柳宗元的字。

③官名,唐代以州(郡)太守为刺史,比下文闲职“司马”官职高。

④指子女。

⑤音móu,指相等。

⑥官名,指桂管经略史。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⑴斗.折蛇行斗:⑵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下:8.下列选项中的加点词与“全石以为底”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1分)A.以.其境过清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D.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2016年度闸北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6年度闸北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6年度闸北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蝴蝶纷纷过墙去,。

(《雨晴》)2、,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3、,匹马戍梁州。

(《诉衷情》)4、草枯鹰眼疾,。

(《观猎》)5、黄发垂髫,。

(《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诗句,完成第6-7题。

(4分)【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乙】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6、以上两句诗都抒发了作者感情。

(2分)7、下列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两句所写的时间都是黄昏。

B、两句所写的季节都是秋天。

C、作者观察的角度都是俯视。

D、作者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本文作者是(朝代)的(人名),初中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3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对文中传达出的作者复杂的情感,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漫步赏月的悠闲和欣喜B.无端被贬的悲凉和感概C.没事找事的无聊和空虚D.苦中作乐的旷达和洒脱(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1分)鲁恭为中牢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罚。

袁安③闻之,疑其不实,阴④使人往视之。

其人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

有雉⑤过,止其旁,旁有儿童。

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

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

今蝗不犯境,一异也;爱及鸟兽,二异也;童有仁心,三异也。

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选自《后汉书》)【注释】①中牢: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

2016年宝山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6年宝山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6年宝山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阅读(39分)(一)默写(15分)1居秋暝》)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欧阳修《生查子·元夕》)4楼记》)5……。

(《陶渊明《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7题(4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饮湖上初晴后雨(北宋苏轼)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下列内容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两首诗的体裁都属七言律诗。

B两首诗都体现了雨中的情景。

C两首诗描写的都是西湖美景,即钱塘湖美景。

D两首诗的作者,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

7.《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运用了对仗手法。

《钱塘湖春行》中运用同样手法的句子是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小石潭记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8.2分)9.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主要描写小石潭的概貌。

B.第②段,写观赏小石潭的游鱼,主要写出了鱼儿的活泼。

C.第③段,写远望小石潭的西南,主要写出了岸势的曲折。

D.第⑤段,写感受小石潭的气氛,主要抒发了内心的忧思。

2016虹口区初三一模语文

2016虹口区初三一模语文

2016年虹口区初三语文一模(2016.1)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卖炭翁》)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

(《题破山寺后禅院》)3.不见去年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查子·元夕》)4.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锦鳞游泳。

(《岳阳楼记》)(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

(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尾联中“长精神”的“长”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7.对诗中画线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迅速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B.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豁达豪迈胸襟。

C.暗示事物在迅速发展,相信未来比现在更美好,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D.“沉舟”“病树”和“千帆”“万木”对比,表达诗人哀伤自己的情感。

(三)阅读下文,完成8—9题。

(9分)醉翁亭记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2016上海各区初三一模语文课内文言文汇编

2016上海各区初三一模语文课内文言文汇编

2016上海各区初三一模语文课内文言文汇编【徐汇区】(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8-10题。

(8分)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街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一碧万项。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8、以上语段选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名篇《》。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语段第①节描述了作者登楼时所见的美景及由此产生的想象。

B、作者以阴雨之景写“悲”,以晴和之景写“喜”,情景交融。

C 、语段中的“迁客骚人”指“去国怀乡”之人及“渔歌互答”之人。

D 、作者详写“览物之情”是为了强调自己情随境迁的感慨。

【奉贤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8分)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8、文中的“予”指的是___ ____(人名),他是_______(朝代)哲学家。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对第○2段画曲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表达了对隐逸者和富贵者的讽刺。

2016年中考语文一模考点文言文阅读

2016年中考语文一模考点文言文阅读

2016年中考语文一模考点文言文阅读本文是关于2016年中考语文一模考点文言文阅读,感谢您的阅读!
中考备考,除了要有信心外,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才能事半功倍。

语文是考试的第一科,考好语文无疑是好的开始,也对后面的科目也增强的信心。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2016年中考语文一模考点的相关内容。

文言文是用古代汉语写的文章。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区别,要能读懂文言文必须积累一些古代汉语的知识,并熟读、背诵一定数量的文章逐渐获得文言语感,舍此没有其他的捷径可走。

中学阶段,只是初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所以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能顺畅地朗读文言课文,首先要加强朗读、诵读。

读准生字字音和古音字字音、读准多音字字音和通假字字音,读好停顿。

2、能借助课本上的注释或工具书了解课文的内容。

3、背诵、默写教材规定的篇段和熟记有关的文学常识。

4、要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能够归纳文章中心,概括段意。

5、能够回答课后练习中有关课文内容方面的问题。

每篇课后所设练习,目的是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巩固和扩展学习成果,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

同学们一定要独立、认真、仔细地完成这些练习。

练习之后,要认真分析自己正确或错误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对课文内容熟知的程度,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希望为大家提供的2016年中考语文一模考点的内容,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2016嘉定区初三一模语文

2016嘉定区初三一模语文

2016年嘉定区初三语文一模(2016.1)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沧海》)2. 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3.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______。

(蝶恋花》)4.当年万里觅封侯,_____________________。

(诉衷情》)5. 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二)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第6-7题。

(4分)【甲】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乙】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诉衷情>》【丙】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6.以上作品都属于_______________(文学体裁)。

(2分)7.下列对以上作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都反映了作者的壮志未酬的悲愤。

B.都表现出作者对前途无望的悲观。

C.都以鬓发的渐白衬托内心的悲叹。

D.都应以深沉、悲壮的情感来朗读。

(三)阅读下文,完成8—9题。

(8分)【甲】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弱篷,为辑,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核舟记》)【乙】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局、一抚尺而已。

(《口技》)【丙】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8.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知识积累表。

(6分)文学常识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小石潭记》的作者是: (1) _______________ 群响毕绝绝:(2) _____________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译句:(3) _____________9.下列对以上作品理解准确的一项是()(3分)A.【甲】段改为“为人五,窗八,弱篷,辑,炉,壶,手卷,念珠各一”表达效果更好。

2016年崇明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6年崇明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6年崇明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2016年崇明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2016年崇明县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39分)(一)默写(15分)1、去年今日此门中,。

(《题都城南庄》)2、,雪尽马蹄轻。

(《观猎》)3、一鼓作气,,三而竭。

(《曹刿论战》)4、,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5、影布石上,。

(《小石潭记》)(二)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6——7题(4分)(甲)观沧海(乙)望岳2 哈佛北大精英创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两首是分别以和字总领全篇。

(2分)7、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都描写了雄伟壮丽的景色。

B都融入了作者浪漫的想象。

C都具体描绘了事物的景象。

D都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3 哈佛北大精英创立(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删选)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8、选文作者是(人名),题目中“寄舍弟墨第一书”的意思。

(2分)9、翻译文中划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4 哈佛北大精英创立A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迄无佳文”,原因是读书不深入。

2016闸北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word版(含答案,全网首发word版)

2016闸北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word版(含答案,全网首发word版)

2016上海市闸北区初三一模语文卷2016.1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蜂蝶纷纷过墙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晴》)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匹马戍梁州。

(《诉衷情》)4.草枯鹰眼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猎》)5.黄发垂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诗句,完成第6-7题(4分)【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乙】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6.以上两句诗都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分)7.下列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两句所写的时间都是黄昏。

B.两句所写的季节都是秋天。

C.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都是俯视。

D.作者都是唐代著名诗人。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本文作者是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人名),初中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_________》(3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对文中传达出的作者复杂的情感,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漫步赏月的悠闲和欣喜 B.无端被贬的悲凉和感慨C.没事找事的无聊和空虚 D.苦中作乐的旷达和洒脱(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1分)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

2016学年上海各区县一模汇编 课外文言文

2016学年上海各区县一模汇编 课外文言文

2016学年上海各区县一模汇编·课外文言文崇明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秦桧秦桧为相日,都堂左揆前有石榴一株 ,每著实,桧默数焉。

忽亡.其二,桧佯不问。

一日将排马 ,忽顾谓左右取斧伐树,有亲吏在旁,仓卒③对曰:“实.佳甚,去之可惜。

”桧反顾曰:“汝盗食吾榴。

”吏叩头服。

【注释】 都堂左揆前,指都府的前院 排马,检阅马匹③仓卒,同“仓促”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1)忽亡.其二()(2)实.佳甚()12.秦桧认定“汝盗食吾榴”的理由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13.秦桧察盗之事揭示的道理是。

(4分)答案:11. ⑴失掉,失去,缺失⑵果实(4分)12. 知道树上的果实味道很好,说明已经偷吃过果实(4分)13. 做事要讲究谋略(多动脑筋)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遇事要沉着冷静(4分)奉贤区虹口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人有片善,金忠①必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有他善,未尝不称也。

里人②张氏尝数辱公。

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然公荐用之。

或曰:“彼不于公有感 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选自《玉堂丛语》)【注释】①金忠:明代人。

曾任兵部尚书等职。

②里人:同乡人,邻居。

③感:通“憾”,怨恨。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虽有素.与公异者( ) (2)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 )12.文中张氏“惧不为容”的原因是(4分)13.从文中看,金忠是一个的人。

(4分)答案:四)11.(1)向来(一向) (2)原因(4分)12.过去羞辱过金忠(3分,照抄原文“张氏尝数辱公”也给分),现在自己是小吏,担心他报复,不被重用。

(1分)13.待人宽容(2分),唯才是用(唯才是举)或公私分明(2分)黄浦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

2016年奉贤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6年奉贤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6年奉贤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万籁此俱寂,_______________。

(《题破山寺后院》)2、_______________,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3、半匹红绡一丈绫,_______________。

(《卖炭翁》)4、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5、自云先是避秦时乱,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

(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下列对本诗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人在扬州写了本首诗来酬答白居易的赠诗。

B、诗人离开巴山楚水之地已经二十三年了。

C、诗人在巴山楚水听到了吹笛声,勾起了他对白居易的思念。

D、诗人用敬酒来感谢白居易为自己唱歌。

7、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8分)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8、文中的“予”指的是___ ____(人名),他是___ ____(朝代)哲学家。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对第○2段画曲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表达了对隐逸者和富贵者的讽刺。

B、体现了莲花高洁的形象。

(附课外文言文注解翻译)怀柔区2016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答案

(附课外文言文注解翻译)怀柔区2016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答案

怀柔区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模拟考试试卷初三语文2016、4一、基础·运用(共22分)完成1—6题。

1.欣赏这幅书法作品,完成⑪-⑫题。

⑪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笔力稳健,姿态优美。

B.上下贯通,顺畅和谐。

C.结构疏密得当,放纵张狂。

D.采用行书书体,运笔流动自然。

⑫请用规范的正楷字把作品上的4个字抄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

(2分)2. 阅读下列内容,完成⑪-⑫题。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用生命写成的书。

在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有一种平凡的声音,①。

书中路遥把国家大事、政治形势、家族矛盾、农民生活的艰辛、新一代的感情纠葛,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而细腻地描绘出来,构成了一幅②。

既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父老温馨动人的情愫,又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富于哲理性的深刻思考与理解,读来严峻悲壮、真切动人。

⑪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亘.古(gèn)“及”字的笔顺是:撇、横折折撇、捺B. 亘.古(gèng)“及”字的笔顺是:横折折撇、撇、捺C. 亘.古(gèn)“及”字的笔顺是:横折折撇、撇、捺D. 亘.古(gèng)“及”字的笔顺是:撇、横折折撇、捺⑫根据语意,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 ①倾吐衷肠②中国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B. ①荡气回肠②全景式中国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画卷C. ①荡气回肠②中国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D. ①倾吐衷肠②全景式中国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画卷3.《水浒》第十二回标题为一副对联,上联是“梁山泊林冲落草”,下联为(2分)A.青面兽北京斗武B.景阳冈武松打虎C.急先锋东郭争功D.汴京城杨志卖刀4.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学过的《醉翁亭记》就是他的作品。

2016年奉贤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6年奉贤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6年奉贤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万籁此俱寂,_______________。

(《题破山寺后院》)2、_______________,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3、半匹红绡一丈绫,_______________。

(《卖炭翁》)4、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5、自云先是避秦时乱,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

(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念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以下对本诗内容明白得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诗人在扬州写了本首诗来酬答白居易的赠诗。

B、诗人离开巴山楚水之地已经二十三年了。

C、诗人在巴山楚水听到了吹笛声,勾起了他对白居易的想念。

D、诗人用敬酒来感激白居易为自己唱歌。

7、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8分)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8、文中的“予”指的是___ ____(人名),他是___ ____(朝代)哲学家。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3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对第○2段画曲线的句子明白得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表达了对隐逸者和富贵者的挖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课外文言文浦东:(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自言改过,且曰:‚子既以赦宥①,幸无使王烈②闻之。

‛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③遗之,或问其故,烈曰:‚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知耻恶,则善心将生。

故与布劝为善也。

‚间年④之中,行路老父担重。

人代担行数十里。

问姓名,不以告。

翌日,老父失剑于路。

人拾而守之,还见之,前者代担人。

老父以为仁者,告之烈。

烈遂使人推⑤之,乃昔时盗牛者也。

【注】①宥:原谅、赦罪。

②王烈:三国时人,以品德高尚闻名;③端:古布帛长度名。

④闲年:隔年。

⑤推:推举,褒奖。

1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1)盗者自言改过.()(2)幸无使.王烈闻之()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老父以为仁者,告之烈。

12、根据本文情节内容填空。

(2分)——王烈嘉奖知耻恶者——盗牛者行善受人敬。

13、下列启示与选文无关的两项是()()(4分)A、要充分相信别人。

B、知耻恶者能从善。

C、要勇于改正错误。

D、行善意在图回报。

E、要宽恕他人的过错。

10.(4分)(1)过错,过失(2分)(2)让(2分)11.(2分)老人认为他是品德高尚的人,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王烈。

12.(2分)盗牛者被抓知悔改(只答“被抓”或“知悔改”扣1分)13.(4分,各2分)A D宝山:(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太祖①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②,犹惧不免。

冲谓吏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③。

太祖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④柱乎?‛一无所问。

【注释】①太祖:曹操。

②首罪:自首请罪。

下文的“自归”也有自首的意思。

③闻:报告。

让……听到。

④县:通“悬”。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

(4分)(1)其.主不吉其( ) (2)今单衣见.啮见(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冲于是以.刀穿单衣13.曹冲说“忧戚”的原因是“”,他这样说的目的是。

(4分)14.联系上下文,“”中填入合适的词语,应该是()(2分)A.惊B.怒C.问D.笑(四)02分)11、(1)它的⑵被12、(2分,关键词“以”、“穿”)曹冲于是拿着刀戳穿(自己的)单衣13、(4分)单衣见啮(迷惑太祖)为库吏解围做准备14、(2分)D崇明:(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孙泰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

泰妻即姨妹○1也。

先是姨老矣,以二子○2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取其女弟○3。

‛姨卒,泰娶其姊。

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

‛众皆服泰之义。

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注释】○1姨妹:姨母的女儿○2二子:两个女儿○3女弟:妹妹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少.师皇甫颖少()(2)泰亟往还.之还()12、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那人身体有残疾,不嫁我孙泰就能出嫁了。

B.那人身体有残疾,不嫁我孙泰就不能嫁了。

C.其中一人身体有残疾,不嫁我孙泰就不能嫁了。

D.其中一人身体有残疾,不嫁我孙泰就能出嫁了。

13、孙泰“操守颇有古贤之风”的具体表现:○1;○2。

(4分)14、文中与“古贤之风”相照应的一个词是。

(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11、(1)小时候(2)归还(每格2分,共4分)12、B(2 分)13、①没听从劝告,娶了身体有残疾的姐姐②归还了银灯台(每格2分,共4分)14、义…2分)奉贤:(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

(12分)孙期传孙期字仲彧,济阴成武人也。

少为诸生,勤习典籍。

家贫,事母至孝,牧豕①于大泽中,以奉养焉。

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

里落②化其仁让。

黄巾贼起,过期里陌,相约不犯孙先生舍。

郡举方正③,遣吏赍④羊酒请期,期驱豕入草不顾。

司徒黄琬特辟⑤,不行,终○6于家。

【注释】①豕(shǐ):猪。

②里落:与后文“里陌”意思相同,村庄。

③方正:汉代选举科目,也指被举荐的士人。

④赍(jī):持有,携带。

⑤辟:召,征召。

○6终:死。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①相约不犯.孙先生舍()②期驱豕入草不顾.()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远方的人跟着他这个学者,都拿着东西经过田野追赶他。

B、从远方来跟着他学习的人,都拿着东西经过田野追赶他。

C、远方的人跟着他这个学者,都拿着经文在田野中追着他(请教)。

D、从远方来跟着他学习的人,都拿着经文在田野中追着他(请教)。

13、孙期是个读书人,但他却不耻做粗鄙之事。

其中,“牧豕于大泽中”是为;“驱豕入草不顾”是为了。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4、根据本篇“传”的内容,完成下表。

(4分)(四)(12分)11、(1)侵犯,侵害(2分)(2)回头看,看(2分)12、D(2 分)13、侍奉母亲(1分)拒绝做官(1分)14、(1)济阴成武(1分)(2)贫(1分)(3)孝敬长辈、仁爱谦让、淡泊名利等(2分)虹口:(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題(11分)太宗罢朝太宗曾罢朝①,怒曰:‚会杀此田舍汉②! ‛文德后③问曰:‚何人犯陛下?‛帝曰:‚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

今陛下圣明,故魏徵得直言。

妾幸得备数后宮,安敢不贺?‛上乃悦。

【注释】①太宗,指李世民。

罢朝,指因生气而散朝。

②田舍汉:即乡巴佬。

③文德后:即长孙皇后,李世民之妻,死后谥文德,故称。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 岂过.魏徵()(2)故魏徵得.直言()11.从文中看,太宗“怒”的原因是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12.文德后“贺”太宗的具体行为是,目的是(4分)(四)(11分)10、(1)超过(2)能够11、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12、(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劝谏唐太宗做圣明的君主,听取直言(意到即可)黄浦:(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

(12分)管仲束缚①,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②封人③而乞食。

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

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④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⑤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⑥,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①束缚:被捆绑。

②绮乌:城邑名。

③封人:防守边疆的人员。

④适幸:恰好侥幸。

○5且:将,将要。

⑥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任命有贤能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评定有功劳的人。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⑴自鲁之.齐()⑵乌封人跪而食.之()12、对句中划线句子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假如)恰好齐国侥幸没有灭亡,反而大有用途。

B、(假如)恰好你到齐国幸免一死,并且可以被利用。

C、(假如)恰好齐国侥幸没有灭亡,并且可以被利用。

D、(假如)你到齐国幸免一死,并且被齐国任用。

13、结合上下文,封人暗地里问管仲“将何以报我”,可见他是个的人;而管仲用“我何以报”来回答封人,表现他的美德。

(5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 一13题…12分)11、(4分,每个2分)到……去同“饲”,喂12、†3分‡13、(共5分)对人示好却谋图回报;贪图小恩小惠†3分,意到即可)没有私心、不贪小利、秉公办事†2分,意到即可)嘉定:(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

(11分)有贵公子驾车出游者,策马驰驱,自矜①便捷。

适与五套大车相撞击,公子颠踣○2于前。

因挟父兄势,控诸③县官。

官廉,得其情,谓之曰:‚大车果撞小车,公子当仆④于后;今公子仆于前,是小车撞大车也。

‛罚令出赀⑤,为贾人修车费。

公子无以辩,惭忿而归。

【注】:①矜:傲慢,夸耀。

②颠踣:跌倒③:诸,相当于“之于”。

④仆:向前倒下,泛指跌倒。

⑤赀:“通资”,资财,钱财。

10.用现代汉语翻译线面的句子:官廉,得其情,谓之曰。

11.县官对这起交通事故的具体分析思路,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A. 先举出正面例子,再对比反面例子。

B. 先从整体情况说,再分两方面阐述。

C. 先假设撞车情形,再推理得出结论。

D. 先概括主要原因,再论证次要原因。

12.“公子无以辩,惭忿而归”。

其“惭”是因为________ _ _,“忿”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1分)10.(3分)县官廉洁,了解了两车相撞的情况,对公子说:11.(4 分)C12.(4分)公子的讹诈被识破(县官明察秋毫)县官不惧权势(不徇私情)静安-青浦:(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有曹太守其人,新屋落成欲图其楹庑,搜罗画家。

里人疾周①者,入其姓名。

隶往摄之○之,周曰:‚毋惊老母,旦夕往画不敢后。

‛客人颇不平曰:‚太守不知先生,何贱先生于此?谒贵游○3可勿往。

‛周曰:‚往役,义也。

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④而还。

【注释】①沈周,明代杰出书画家。

疾,恨。

②隶,差役。

摄,这里是“传唤”、“征召”的意思。

③谒,拜见。

贵游,泛指显贵者。

④供役,当差,服劳役。

1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1)不更.辱乎( ) (2)卒.供役而还(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太守不知先生,何.贱先生于.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12.下列分析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3分)A.沈周的书画造诣颇高,太守慕名召他前去。

B.沈周请差役不要吓到母亲,可见其孝顺。

C.客人认为,凭借沈周的声名本应得到礼遇。

D.沈周将太守的征召当作一次差役来接受。

13.客人和沈周对“谒贵游”的态度不同,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客人的建议是为了拒绝太守的征召。

B.客人的建议是要借助显贵者的权势。

C.沈周的拒绝是不愿多事去得罪太守。

D.沈周的拒绝是根本不想攀附显贵者。

(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10、(1)又/另/还(2)最后/终于(4分)11、太守不知道先生/您,怎么能轻视先生/您到这种程度?(3分)12、A(3分)13 、C(2分)长宁-金山:(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元祐①初,山谷②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

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

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

‛山谷曰:‚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③真迹尔。

‛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