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教案

合集下载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花非花》名师教案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花非花》名师教案

《花非花》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花非花》这首歌曲,使学生了解此曲作者、歌词以及歌曲背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与呼吸在歌曲中的运用,为初学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音准、调式及语言的准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本诗的作者,感受我国丰富的古诗文化。

教学重点:声音统一,气息均匀的控制能力。

教学难点: 歌曲结尾部分的减慢与延长渐弱要做的恰到好处。

教学方法:启发式、欣赏感受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

2.下来我们来一组发声练习。

三度练习1=C 2/41 2 3 I 3 2 1 I 1 2 3 2 I 1 – IImi ya mi ya五度练习1=C 2/41 2 3 I 3 4 5 I 5 4 3 2 I 1 – IIma ma ma ma二、情境导入1.出示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让学生说说诗的作者是谁?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 (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介绍歌曲作者黄自。

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

早年在美国欧柏林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作曲。

1929 年回国,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培养了不少音乐人才。

同时,从事音乐创作和著述,写下了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近百首。

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

其作品结构严谨,线条分明,层次分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作品介绍:《花非花》是黄自于1933年以白居易的诗词谱写而成的艺术歌曲。

在中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上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4.聆听花非花。

5、同学们在乐曲中你听到了怎样的情绪?朦胧,易逝,无痕,全诗采用博喻的修辞手法。

语意双关,富有朦胧美是这首小词的最大特点。

三、学唱《花非花》1、老师示范唱谱子,学生轻唱歌词(注意音准,尤其是高音部分,需要较强的气息控制。

延音记号,2处1拍半,结尾1处3拍)注意一:开头要轻声演唱。

花非花-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花非花-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花非花-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课程简介本课程为六年级音乐下册的课程,主要围绕人音版《花非花》这首歌曲展开。

通过音乐欣赏、歌曲演唱和合唱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花非花》的背景和歌词内涵;2.学会演唱《花非花》;3.学习歌曲演唱技巧和合唱基本知识;4.提高学生音乐表演能力和情感表达水平。

教学内容课堂开场1.营造音乐氛围:播放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氛围;2.介绍课程主题:导入歌曲《花非花》。

歌曲欣赏1.倾听歌曲:播放《花非花》音乐录音,让学生仔细倾听;2.分享感受: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3.借助音乐元素分析歌曲: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和弦等元素,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语言和表达方式。

歌曲演唱1.学习歌词和曲调:放歌曲录音,让学生跟唱;2.教唱技巧:分段教唱,帮助学生掌握歌曲演唱技巧,如正确的发音、气息的掌控、音高的掌握等;3.演唱练习:让学生分组练唱,体验歌曲的情感表达。

合唱表达1.分角色练唱:分配合唱的声部,让学生跟随音乐录音练唱;2.合唱合练:整合声部,让学生合唱演唱,感受整体表现。

课堂总结1.回顾课程主题:让学生总结学习收获;2.展示成果:选择几组学生展示合唱成果;3.宣传下一堂课内容:介绍下一堂课学习内容,为学生预热。

教学重点1.歌曲演唱技巧和合唱基本知识的掌握;2.歌曲和歌词内涵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难点1.歌曲情感和内涵的表达;2.合唱整体表现的掌控。

教学方法1.交互式教学:通过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参与;2.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和情感交流能力;3.合作学习:鼓励小组合作,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评估1.学生思维反应评估:当堂课程交互问答;2.学生学习成果评估:学生演唱和合唱表现;3.学生情感表达评估:观察学生情感表达水平和交流能力。

课后作业1.巩固歌曲演唱和合唱表现;2.分享自己的音乐学习心得。

歌曲《花非花》教案「初中」

歌曲《花非花》教案「初中」

歌曲《花非花》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到中国现代音乐作品的美,通过学习歌曲《花非花》,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音乐创作和表演的兴趣。

3. 通过对《花非花》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如音准、节奏、唱腔等。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花非花》的背景知识介绍,包括歌曲的创作者、创作年代、歌曲风格等。

2. 歌曲《花非花》的歌词解析,帮助学生理解歌词的意义和表达的情感。

3. 歌曲《花非花》的旋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特点和音乐结构。

4. 歌曲《花非花》的演唱技巧指导,如音准、节奏、唱腔等。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介绍歌曲《花非花》的背景知识,引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2. 歌词解析:分析歌曲的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词的意义和表达的情感。

3. 旋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特点和音乐结构,感受歌曲的美。

4. 演唱技巧指导:对学生进行音准、节奏、唱腔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演唱歌曲。

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歌曲《花非花》的练习演唱,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花非花》的重要性和演唱技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花非花》的背景知识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歌曲《花非花》的歌词理解和情感表达。

3. 学生对歌曲《花非花》的旋律掌握和音乐结构理解。

4. 学生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力,如音准、节奏、唱腔等。

五、教学资源:1. 歌曲《花非花》的乐谱和歌词。

2. 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3. 音乐教学器材,如钢琴、吉他等。

4. 相关的音乐欣赏资料和参考书籍。

六、教学步骤:1. 初步聆听:让学生完整聆听歌曲《花非花》,感受歌曲的整体氛围和情感。

2. 分段学习:将歌曲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进行学习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的结构和旋律。

3. 细节解析:分析歌曲中的细节部分,如音符、节奏、音准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音乐特点。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1课《花非花》教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1课《花非花》教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1课《花非花》教案一. 教材分析《花非花》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1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词优美,旋律简洁,富有诗意,表现了生活中真善美的追求。

通过学习这首歌,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同时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词的内涵理解有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锻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花非花》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内涵,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热爱音乐,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花非花》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理解歌词的内涵,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音乐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的熟练运用。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2.讲解法:教师对歌词内涵和音乐特点进行讲解。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花非花》的歌词、旋律、图片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乐器:钢琴、吉他等,用于伴奏和教学演示。

4.分组标识:用于小组合作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花非花》,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感。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花非花》的歌词和旋律,引导学生跟唱。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对难点部分进行反复练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关注学生对旋律和歌词的掌握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表演,检验学习效果。

同时,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歌词内涵和音乐特点,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花非花》教案

《花非花》教案
教学内容及过程
白居易的诗大都以言语浅近,意境显露见长(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但这首《花非花》却颇为“朦胧”。第一句“花非花,雾非雾”,就首先给人一种非花似花,非雾似雾的捉摸不定的感觉,可毕竟又似花还是非花,似雾还是非雾。第二句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似在说短暂易逝的梦。但第三四的“来如春梦”“去似朝霞”,即告诉我们“春梦”与“朝霞”也是比喻。这种如行云流水,环环相扣的一连串的比喻,只喻体(用作比喻的物体),而不喻本(被喻之物),确实诗的意境蒙上了一层“朦胧”色彩。但这首诗的诗意又不是晦涩到不可捉摸的地步,从他同期的,甚至为同一目的而作的《渐简吟可知,《花非花》可能表现的是对一种生活中存在过的,而又很快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与惋惜。该诗节律规整,奇丽缠绵,为千古传颂之佳作。
二、识谱
浏览和学习歌曲的曲谱,检查是否做到音准、节奏准确,语言规范
三、歌曲学习与演唱————《花非花》
1、作品简析:
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字乐元,晚年局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出生于小官僚家庭。少时因避战乱“衣食不充,冻馁并至”直接体验了民间疾苦。公元800年考中进士,以后做过一些小官,但因直言敢谏被贬。后又任杭州,苏州刺史,管至刑部尚书。晚年闭居洛阳,75岁去世。终身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的诗作《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缚戏人》《忆江南》等因形象鲜明,主题深刻而成为传诵名作。感伤诗中《长恨歌》《琵琶行》更是曲折生动,文彩精致的大作,显示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能。
方法和要求
①、注意在气息对声音的支持
②、每个母音都要清晰准确,从一个母音过度到另一母音时,要保持喉
头以及喉咽腔的稳定,母音的过度主要通过变换口腔的大小形状、
嘴唇的开撮和舌的位置来调整着力部位。

歌曲《花非花》教案设计

歌曲《花非花》教案设计

歌曲《花非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歌曲《花非花》,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诗歌和绘画的综合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花非花》的背景介绍2. 歌曲的歌词分析3. 歌曲的旋律特点4. 歌曲的演唱技巧5. 歌曲的欣赏与评价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分析和旋律特点。

2. 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 互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4. 视听法:观看歌曲的演唱视频,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歌曲《花非花》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歌词分析:解读歌词的含义,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3. 旋律特点:分析歌曲的旋律,让学生体会音乐的美。

4. 演唱技巧:教授歌曲的演唱技巧,学生跟随练习。

5. 欣赏与评价:观看歌曲演唱视频,学生分享感受和评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演唱歌曲《花非花》。

2. 学生能阐述对歌曲歌词、旋律的理解和感受。

3. 学生能分析歌曲的艺术特色,提出自己的见解。

4. 学生能够欣赏并评价其他类似歌曲,提高审美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歌曲《花非花》音频和视频资料2. 歌曲《花非花》歌词打印稿3. 音乐教材和乐谱4. 诗歌欣赏的相关资料5. 投影仪和音响设备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花非花》的演唱技巧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歌曲中旋律的把握和歌词内涵的理解。

八、教学准备1. 提前准备好歌曲《花非花》的音频和视频资料。

2. 准备好歌曲的歌词打印稿和乐谱。

3. 收集相关的诗歌欣赏资料。

4. 确保投影仪和音响设备正常运行。

九、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歌曲《花非花》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歌词解析:解读歌曲《花非花》的歌词,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3. 旋律分析:分析歌曲《花非花》的旋律特点,让学生体会音乐的美。

歌曲《花非花》教案设计

歌曲《花非花》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歌曲《花非花》教案设计科目:音乐年级:七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人:X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歌曲《花非花》的创作背景及作者,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歌曲《花非花》,理解歌曲寓意。

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唱腔处理。

四、教学方法1. 欣赏法: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美感。

2. 讲解法:讲解歌曲的背景、作者及寓意。

3. 实践法:分组练习,加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演唱能力。

4. 评价法: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五、教学内容1. 歌曲介绍:介绍歌曲《花非花》的创作背景、作者及寓意。

2. 歌词解析:分析歌曲的歌词,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 旋律学习:学习歌曲的旋律,掌握音准、节奏。

4. 演唱练习:分组练习演唱歌曲,注意唱腔处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其他经典的中国歌曲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关注,进而引入本节课的歌曲《花非花》。

2. 新课呈现:介绍歌曲《花非花》的背景、作者及寓意,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歌词解析:分析歌曲的歌词,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如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的珍惜。

4. 旋律学习: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音准、节奏,让学生感受旋律的美感。

5. 演唱练习:分组练习演唱歌曲,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唱腔处理,如呼吸、音量、音色等。

七、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演唱表现,包括音准、节奏、唱腔等方面。

2. 学生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如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参与练习等。

3. 学生理解度评价:通过提问或让学生简要描述歌曲寓意,判断学生对歌曲的理解程度。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歌曲《花非花》的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 邀请音乐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音乐和歌曲《花非花》。

《花非花》音乐教案及反思

《花非花》音乐教案及反思

《花非花》音乐教案及反思《花非花》音乐教案及反思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花非花》音乐教案及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花非花》音乐教案及反思1活动目标1.了解和喜爱民族文化,感受民族乐曲中热烈欢腾的气氛。

2.感知乐曲A—B—A的结构。

3.能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与见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1.磁板一块。

2.彩笔、画纸人手一份。

3.录音机、磁带。

4.在过渡环节播放《红绸舞》。

活动过程1.创设情境,引起幼儿欣赏的兴趣。

师:刚才这首乐曲听起来怎么样?听了以后你有什么想法?2.完整欣赏,感受乐曲情绪。

完整欣赏乐曲后提问:你觉得这首曲子从开始到结尾旋律是一样的吗?你最喜欢哪一部分?3.分段欣赏,初步理解乐曲的结构。

师:我们再欣赏一遍乐曲。

(1)欣赏第一段并提问:听了这一段音乐感觉怎么样?节奏是快还是慢?(2)欣赏第二段并提问:这一段乐曲和第一段乐曲一样吗?怎么不一样?你觉得这一段音乐表现了什么?(3)欣赏第三段:最后一段乐曲和第几段乐曲一样?(4)分段欣赏完,请幼儿用符号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要求旋律相近的两段要用相同的符号表示,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想法大胆表达。

(5)分享、交流自己的画并贴到磁板上。

4.再次完整欣赏乐曲,教师告诉幼儿这首乐曲的'名字叫《红绸舞》,并引导幼儿小结:这首乐曲节奏活泼、轻快,表现了一种喜洋洋的热闹气氛;乐曲分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旋律基本相同。

活动反思通过开展上述活动,我班幼儿充分了解和感受了民族音乐的快乐情绪以及表现形式的多姿多彩,充分体验了彩绸飞舞的热闹情景,为幼儿了解并喜爱民族民间舞蹈,进而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仔细观察幼儿在集体活动和区角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孩子们的需求和问题,在充分考虑幼儿原有经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适时通过提供支架式的教学方法,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体验到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快乐。

花非花 音乐教案

花非花 音乐教案

花非花音乐教案教案标题:花非花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能力。

2.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音乐元素和文化内涵。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音乐欣赏:《花非花》2. 音乐元素: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3.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2. 乐器(如古筝、二胡等)3. 音乐欣赏材料和相关资料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传统花卉的美丽,引发学生对花的兴趣。

- 提问:你们对花有什么了解?在音乐中,你们听过哪些与花有关的曲子?2. 音乐欣赏(15分钟):- 播放《花非花》音乐,让学生静心聆听,并观察他们的反应。

- 听完后,让学生表达他们的感受和想法,引导他们关注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和音色等元素。

3. 音乐元素分析(15分钟):- 向学生介绍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和音色等基本元素,并解释它们在《花非花》中的运用。

- 利用乐器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这些元素的表现方式。

4.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15分钟):- 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史和特点,重点讲解与花相关的音乐作品。

- 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花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5. 小组活动(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首与花相关的音乐,进行分析和展示。

-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演奏该曲子的主旋律或伴奏,展示给全班。

6. 总结(5分钟):-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

-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中的花是如何通过音乐元素表达出来的?教学延伸:1. 邀请音乐专家或演奏家到班级进行讲座或表演,让学生更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厅或音乐展览,让他们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

3. 鼓励学生自主创作与花相关的音乐作品,展示给全班或学校。

教案评估:1. 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反应和表达。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课古风新韵《花非花》人音版(简谱)(2023秋)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课古风新韵《花非花》人音版(简谱)(2023秋)
-简谱识读:掌握简谱的基本知识,能独立阅读并演唱《花非花》简谱。
-文化理解:了解《花非花》的创作背景,感受古风音乐的特点,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举例解释:
-在歌曲演唱方面,学生需重点关注歌曲的旋律线条和节奏型,如歌曲中的长音、滑音、顿挫等,以及如何通过音色的变化表达歌曲情感。
2.教学难点
-节奏掌握: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歌曲中的复杂节奏,如附点音符、切分音等。
-情感表达:如何引导学生将歌词中的情感转化为演唱时的表情和语气,使演唱更具感染力。
-简谱识读: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简谱的识读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耐心指导。
举例解释:
-在节奏掌握方面,学生可能对于歌曲中的切分音和附点音符感到困惑,教师可以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并掌握这些节奏。
-在情感表达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通过示范、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语气、音色等技巧来表达歌曲的情感。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课古风新韵《花非花》人音版(简谱)(2023秋)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的第一课,主题为“古风新韵”,选取《花非花》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使用人音版(简谱)。课程内容主要包括:
1.学习《花非花》的歌词,理解其诗意和情感表达。
2.掌握歌曲的旋律,运用简谱进行演唱。
3.分析《花非花》的节奏特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在简谱识读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易懂的练习,如识谱游戏、简谱填空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简谱知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风新韵》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听过一些古风音乐,感受到它们与现代音乐的不同?”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花非花》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风音乐的奥秘。

歌曲《花非花》教案讲课稿

歌曲《花非花》教案讲课稿

歌曲《花非花》教案一、教学目标强化音乐艺术的审美功能,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体验、感受、表现音乐,陶冶情操,完善自我。

通过二声部《花非花》歌曲的演唱,加强气息和声音的控制能力;做到语言准确、音乐表现力强,能够正确的运用完美的音色去表现作品。

二、教学要求学习并演唱《花非花》,灵活渗透歌唱的姿势与歌唱的气息知识,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歌唱习惯。

帮助学生解决好咬字与发声的问题,在建立自然放松、流畅贯通,舌面以上具有高位置的面罩共鸣,使歌唱者的声音具有丰富的色彩。

三、教学重点1、声音的控制和音乐的表现。

2、准确掌握歌曲演唱技能3、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歌曲内涵,恰如其分的表达。

四、教学难点1、气息的控制和声音的稳定。

2、咬字、吐字的准确五、教学内容及过程(一)气息训练同学们,看看今天老师带来的第一幅画是什么?这么美的花肯定香,我们一起闻一闻(要求做到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

)(连续播放音乐)1、呼吸练习:练习体会歌唱呼吸的支持以及呼吸肌肉的运动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

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

2、这么香的花真想全部吸入我们的鼻腔里,现在慢慢吐气,一点点的吐,只想留住花香。

第二次做,教师及时纠正二发声训练(第二声部)第三次气息训练时,教师慢慢地唱音符,要求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慢慢加入(借助手势),然后出示歌谱。

1=D 4/41 - 3- | 3- 1- | 1- 3- | 3- 2-| 2- 3- |2 2 3- | 1- 3- | 2 2 1 - ||要求:教师自始至终在学生中间纠正发音、音准,声音的统一,位置。

(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唱熟后,教师播放伴奏音乐,合着音乐唱第二声部旋律。

(三)歌曲学习与演唱——《花非花》今天,老师带来的第二幅画是什么呢?出示。

歌曲《花非花》教案

歌曲《花非花》教案

歌曲《花非花》教案教学内容:1、发声训练2、学习歌曲及对作品的处理教学目的:1 情感目标:学习并演唱《花非花》,体会歌曲的艺术气息和朦胧美。

2、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此歌,加强学生对发声、吐字重要性的认识。

3、能力目标:灵活渗透歌唱的姿势与歌唱的气息知识,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歌唱习惯。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歌曲内涵,恰如其分的表达。

2、歌曲字头的“软”表达。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教具:钢琴、教材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内容二、发声训练1、哼鸣练习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

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

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

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

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u母音及带a母音练习目的与要求: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

三、歌曲学习与演唱————《花非花》1、作品简析: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

字乐元,晚年局香山,自号香山居士。

原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

出生于小官僚家庭。

少时因避战乱“衣食不充,冻馁并至”直接体验了民间疾苦。

公元8xx年考中进士,以后做过一些小官,但因直言敢谏被贬。

后又任杭州,苏州刺史,管至刑部尚书。

晚年闭居洛阳,75岁去世。

终身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他的诗作《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缚戏人》《忆江南》等因形象鲜明,主题深刻而成为传诵名作。

感伤诗中《长恨歌》《琵琶行》更是曲折生动,文彩精致的大作,显示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能。

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

歌曲《花非花》教案设计

歌曲《花非花》教案设计

歌曲《花非花》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并理解《花非花》这首歌曲的歌词。

2.能够正确地演唱《花非花》这首歌曲。

3.能够感受并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教学准备1.《花非花》这首歌曲的音频文件或视频资源。

2.打印出《花非花》的歌词(包括拼音)。

3.能够播放音频或视频的设备。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导入活动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可以: - 播放《花非花》这首歌曲的一小段音频或视频。

- 提问学生是否听过这首歌曲,以及他们对这首歌曲的印象如何。

步骤二:歌词理解1.教师逐句给学生展示歌词,并朗读出来。

同时可以解释一些生词或短语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思。

2.分发打印好的歌词给学生,让他们阅读并跟随歌词。

3.教师和学生一起朗读歌词,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可以逐句或逐段进行)步骤三:歌曲演唱1.教师给学生示范如何演唱《花非花》这首歌曲,重点在于发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多次反复练习直至熟练为止。

3.可以分成小组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合唱比赛,以增加互动和竞争性。

步骤四:情感表达1.通过分析歌曲的歌词和音乐氛围,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可以问学生这首歌曲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感受,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话来表达。

2.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歌曲所传达的情感,例如绘画、写作或讨论等多种形式。

步骤五:展示和总结1.学生可以展示他们的作品或通过演唱来展示他们学到的成果。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回顾学生在歌词理解、歌曲演唱和情感表达方面的学习成果。

3.鼓励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并提供必要的反馈和建议。

教学扩展1.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和技巧,尝试演唱其他的中文歌曲。

2.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歌曲或改编现有的歌曲。

3.学生可以学习其他与音乐相关的知识,例如音乐理论、乐器演奏等。

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对其进行评估。

歌曲《花非花》教案

歌曲《花非花》教案

歌曲《花非花》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并演唱《花非花》,体会歌曲的艺术气息和朦胧美,表达诗歌音乐的旋律美和意境美。

2.具有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歌唱习惯,关注学生的发声、吐字和气息运用。

3.感受艺术歌曲《花非花》,通过联觉想象把音乐转化为形象的画面,从而实现声情并茂的歌唱表达。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歌曲内涵,恰如其分的表达歌曲的旋律美和意境美。

2.教学难点:感受艺术歌曲《花非花》,通过联觉想象把音乐转化为形象的画面,从而实现更好的歌唱表达。

学情分析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在音乐学习上已有一定的音乐理解能力,以及在音乐与相关文化知识上的积累。

但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科学发声的声乐的时间还是比较短,运用声乐技巧来唱歌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够把握要领,简单的使用气息来演唱,大多数学生都不能掌握。

但是通过练习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教学过程一、感受歌曲复习《西风的话》导入,回顾歌曲的作曲家。

(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先生初识《花非花》:1、引出《花非花》,初步感受歌曲。

师:介绍此曲的歌词是由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诗,这首《花非花》却比较朦胧抽象。

师:请学生深情吟诵,用语言来感受诗的韵律、节奏。

有感情的吟诵《花非花》。

(背景音乐:古筝版的《花非花》)师:老师的吟诵有什么特点? 生:…………2、欣赏聆听《花非花》声乐独唱形式师:黄自先生用这首古诗谱写了一首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师:你觉得歌曲《花非花》旋律有什么特点?表达怎样的意境?生1:旋律优美、舒缓,有明显的高低起伏的变化。

生2:表达一种朦胧的美。

(2)师解释歌曲上方的提示:行板、温柔地行板:行板:指稍缓的速度而含有优雅的情绪,属于中慢板。

请学生们带着吟诵诗的感觉,把诗融入音符中学唱歌曲。

体会诗的韵律和音乐旋律的贴合。

二、学唱歌曲师: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意境深远,让我们一起走进《花非花》,用自己最美的歌声表现《花非花》。

2024版《花非花》音乐优质课件[1]

2024版《花非花》音乐优质课件[1]

2024版《花非花》音乐优质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使用2024版《花非花》音乐教材的第三章“音乐与情感”部分,详细内容涉及对音乐中的情感表达、旋律与歌词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音乐传递故事和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音乐不仅是旋律的组合,更是情感与故事的载体。

2. 培养学生通过音乐表达个人情感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歌词与旋律之间相互作用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音乐中的情感深度,并能够准确表达。

教学重点:旋律与歌词的结合技巧,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和欣赏音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吉他、黑板。

2. 学具:歌词本、五线谱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播放《花非花》的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变化。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音乐的初步情感体验。

2. 例题讲解(20分钟)分析《花非花》的歌词与旋律,探讨如何通过旋律的起伏传达歌词的意境。

举例说明不同的旋律线和节奏对情感表达的影响。

3.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讨论,每组创作一段表达特定情感的旋律和歌词。

各组分享创作,全班共同评价和讨论。

4. 理论讲解(15分钟)深入讲解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介绍常用的音乐表达手法。

5. 互动环节(10分钟)选择几个学生现场弹奏或清唱他们的创作,其他学生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边列出本节课的情感关键词。

2. 右边展示《花非花》的典型旋律片段,并标注对应的情感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段表达特定情感的音乐作品,可以是一首歌或一段纯旋律。

答案示例:创作一首关于“友谊”的歌曲,歌词和旋律要能表达出温暖和信任。

2. 提交要求:歌词和五线谱本,并简要说明创作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课程的实施效果,收集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类型的音乐,了解不同文化和时代背景下的音乐情感表达。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分享。

花非花音乐教案

花非花音乐教案

花非花音乐教案教案标题:花非花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花非花”元素,理解其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 能够演奏“花非花”音乐曲目,并能够理解曲目的结构和演奏技巧。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介绍“花非花”音乐元素的背景和意义。

2. 学习“花非花”音乐曲目的演奏技巧和表达方法。

3. 进行音乐欣赏和表演实践。

三、教学步骤:1. 导入:- 向学生介绍“花非花”音乐元素的概念和背景,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 播放一段包含“花非花”元素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

2. 理论学习:- 分析“花非花”音乐元素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其在音乐中的作用。

- 介绍“花非花”音乐曲目的背景和演奏技巧,让学生对曲目有初步的了解。

3. 演奏实践:- 分发乐谱,让学生学习“花非花”音乐曲目的演奏技巧和乐理知识。

- 分组进行合奏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演技巧。

- 指导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表演,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创造力。

4. 音乐欣赏:- 听取学生的演奏成果,进行音乐欣赏和评价,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 播放其他包含“花非花”元素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理解这一音乐元素。

5. 总结:- 回顾学习过程,总结“花非花”音乐元素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其他音乐创作中运用“花非花”元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其对“花非花”音乐元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的演奏技巧和表演能力,包括音准、节奏感和表达力等方面。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和体验的评价。

五、教学资源:1. 乐谱:包含“花非花”音乐曲目的乐谱,以及其他相关音乐作品的乐谱。

2. 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学生的演奏成果和进行音乐欣赏。

3.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音乐作品和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歌曲《花非花》教案「初中」

歌曲《花非花》教案「初中」

歌曲《花非花》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歌曲《花非花》,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鉴赏力。

2. 通过学习歌曲《花非花》,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情,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教学内容:1. 歌曲《花非花》的背景介绍2. 歌曲《花非花》的歌词解析3. 歌曲《花非花》的旋律分析4. 歌曲《花非花》的演唱技巧5. 歌曲《花非花》的实践演练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花非花》的背景和作者。

2.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二、歌词解析(10分钟)1. 教师逐句解读歌曲《花非花》的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

2. 学生跟读歌词,注意音准和节奏。

三、旋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弹奏歌曲《花非花》,学生跟随哼唱,感受旋律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旋律的特点和风格。

四、演唱技巧(10分钟)1. 教师讲解歌曲《花非花》的演唱技巧,如呼吸控制、音准把握等。

2. 学生进行演唱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五、实践演练(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花非花》的合唱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花非花》的背景和歌词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歌曲《花非花》的旋律的感受和演唱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合唱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教学资源:1. 歌曲《花非花》的音频资料。

2. 歌曲《花非花》的歌词打印稿。

3. 音乐教材或参考书。

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2. 针对不同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学习能力,教师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给予个别指导和支持。

3. 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比赛或演出,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音乐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播放不同版本的《花非花》,如民谣、流行等风格,让学生进行欣赏和比较。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不同版本《花非花》的感受和喜好。

第1课花非花(教案)

第1课花非花(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花非花》这首诗的意象和象征的理解存在一定的挑战。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这些抽象的概念,希望能让学生们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深层含义。不过,我也意识到,可能需要更多的互动和实际操作来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
课堂上,我尝试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并进行了创作练习。这个环节的效果比我预期的要好,学生们积极参与,展示出了不错的创造力和理解力。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能够提出很有见地的观点,这说明他们在思考问题的深度上有了进步。
第1课花非花(教案)
一、教学内容
《花非花》是部编版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的一首现代诗歌。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
1.诗歌朗读: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花非花》,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词语解析:学习并掌握诗中的生僻字词,如“霭”、“Renderer”等。
3.诗意理解:分析诗中的意象,探讨作者如何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情感。
4.主题解读:引导学生领悟诗歌的主题,即通过对“花非花”的描绘,表达人生的感悟。
5.诗歌创作背景:了解作者创作《花非花》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
6.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诗歌的意境、主题等方面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审美情趣。
7.课后作业:布置与《花非花》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歌朗读:正确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现代诗歌的音乐美。
-通过教师示范、学生跟读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花非花》的朗读技巧。
-词语解析:掌握诗中的生僻字词,理解其在本诗中的意义。
-通过对“霭”、“Renderer”等词语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其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花非花(教案)音乐六年级下册

花非花(教案)音乐六年级下册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花非花》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表达情感、音乐与诗歌的关联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合唱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团队协作、音准和节奏的重要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合唱练习的效果。
花非花(教案)音乐六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花非花(教案)》音乐,六年级下册,旨在引导学生探索音乐与诗歌的融合之美。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
1.学习《花非花》歌曲,理解其歌词内涵,感受音乐与诗歌的结合。
2.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学习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符、节奏、音高等。
3.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认识民族音乐特色,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理解歌曲中音乐与诗歌的融合,感受音乐表达的情感。
-学习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符、音高、音程等,并能应用于实践中。
-了解《花非花》的创作背景,认识其民族音乐特色。
举例解释:
-通过反复练习,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花非花》,强调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
-分析歌曲中的旋律线条,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美感。
在今天《花非花》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音乐与诗歌的融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认真练习合唱,这让我感到很欣慰。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共同反思。
首先,对于歌曲中复杂节奏的掌握,部分学生仍感到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采用更多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拍手、敲击乐器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复杂节奏。
-在创作环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指导,如创作思路、技巧等,帮助学生克服创作难题,激发创新潜能。
四、教学流程

歌曲《花非花》教案「初中」

歌曲《花非花》教案「初中」

歌曲《花非花》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这首经典歌曲《花非花》,培养他们对音乐艺术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歌曲《花非花》,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如音准、节奏、唱腔等。

3. 通过对歌曲《花非花》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花非花》的背景介绍:作者、创作年代、歌曲风格等。

2. 歌曲《花非花》的歌词解析:词语、句子、段落的意义和内涵。

3. 歌曲《花非花》的音乐特点:旋律、节奏、和声等。

4. 歌曲《花非花》的演唱技巧:呼吸、发音、共鸣等。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歌曲《花非花》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词解析:分析歌曲的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和内涵。

3. 音乐特点讲解: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4. 演唱技巧指导:示范演唱歌曲《花非花》,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发音、共鸣等演唱技巧。

5. 课堂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花非花》,纠正发音和唱腔上的错误。

6. 课堂展示: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歌曲《花非花》的视频或音频记录,评价他们的演唱水平和技巧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歌曲《花非花》的歌词理解和音乐特点的书面测试。

3. 学生演唱过程中的表现和课堂参与度,如积极性、配合度等。

五、教学资源:1. 歌曲《花非花》的乐谱和歌词。

2. 与歌曲《花非花》相关的视频、音频资料。

3. 教学设备:音响、话筒、投影仪等。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歌曲《花非花》的音乐比赛,鼓励他们发挥创意,如自编舞蹈、改编歌词等。

2. 邀请专业音乐教师或歌手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歌曲《花非花》及其背后的文化。

3. 引导学生进行歌曲《花非花》的课后研究,如查找其他演唱版本、了解作者其他作品等。

七、教学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花非花》,并录制视频或音频,下节课进行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非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花非花》这首歌曲,使学生了解此曲作者、歌词以及歌曲背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与呼吸在歌曲中的运用,为初学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音准、调式及语言的准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本诗的作者,感受我国丰富的古诗文化。

教学重点:声音统一,气息均匀的控制能力。

教学难点:歌曲结尾部分的减慢与延长渐弱要做的恰到好处。

教学方法:启发式、欣赏感受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1=C至1=G
二、情境导入
1.出示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让学生说说诗的作者是谁?
2.出示视频,介绍白居易。

3.揭题“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首白居易的诗。

不同的是,是用歌声来表现诗句的,我们一起欣赏!”(出示视频“花非花”)
4.介绍歌曲作者黄自。

三、寓教于乐
教唱歌曲
1.先用“lu”模唱。

2.按节奏读歌词。

3.学生轻唱歌词。

(注意音准,尤其是高音部分,需要较强的气息控制。

延音记号,2处1拍半,结尾1处3拍)
4.完整唱词。

(有强弱的演唱,首先要注意弱音开头,不要唱的太重,中间部分的由强到弱,结尾部分的渐弱要控制好,每一句的吐字要掌握好)
5.学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意境。

在学唱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来演唱。

每个字的字头可唱得稍为、虚幻而柔美些,体现、朦胧诗的意境,唱好歌中的力度变化。

注意气息的运用,尤其是最后一句“去似朝云无觅处”的渐慢与渐弱的处理,气息要控制好。

四、创造表现
1.请生讨论这首诗的意思,发表自己的看法。

2.师总结,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惆怅柔美,对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3.再唱歌曲,用歌声表达诗中的惆怅柔美。

4.请生说说歌中的P和渐弱起的作用,师总结。

5.再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6.分组演唱。

五、拓展延伸
1.请生自己编一首小诗或者用自己编的小诗和自己喜欢的诗句填入歌曲,进行创编。

2.小组间评价反馈。

六、完美结课
请同学们课后用正确的歌唱姿势、准确的呼吸方法,认真体会歌曲的含意,准确诠释表达作品。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音乐与诗歌结合得完美贴切、珠联璧合,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声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学生能够咏唱三首古诗词,知道珍惜光阴和美好事物的道理。

学生能够用头声位置、有气息支持的声音背唱《花非花》。

学生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并结合力度记号进行有感情的演唱。

总体来说,在“咏唱古诗词”环节的教学中,可通过分析诗词、朗读诗词进而分析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意境,也可采用引入有关诗词或文学作品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情境设计导入反响热烈在课堂初始即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掌握技能,同时还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讲解技巧、仪态、肢体示范动作等,让学生学到技能方法;练习效果突出根据对学生不同方式的发声训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学生分小组学习、互动设计反馈较好在气息练习、发声练习、找重难点、解决重难点时,学生的团队合作、互动的环节,不仅让学生真正体验了唱歌的技巧,学习的方法,更懂得了合作的快乐,培养了学生日后工作中所需具备的技能。

学生互评效果好,学生上台表演完,都要进行学生互相评价,老师最终点评,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专业点评能力,共同学习。

不足之处:学生自己发挥的机会太少,不能充分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主,仍然有些被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