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方向与位置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说课稿-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说课稿-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说课稿-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向、距离、角度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单元。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经纬网确定物体的位置,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利用地图上的比例尺和方向确定物体的位置。

这些内容不仅巩固了学生之前所学的知识,而且也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几何学和地图学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方向、距离、角度等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他们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经纬网的理解和运用,对地图比例尺的认识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空间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经纬网的概念,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能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学会利用比例尺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实际操作、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经纬网和比例尺的概念,学会利用经纬网和比例尺确定物体的位置。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利用地图上的比例尺和方向确定物体的位置。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实践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地图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我在天空中,地上有影子,影子在我下面,我在影子上面”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利用经纬网确定物体的位置。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方向和位置(二)》单元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方向和位置(二)》单元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方向和位置(二)》单元分析一、学习目标这一单元主要围绕方向和位置展开,着重强调如何确定不同地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以及如何描述对象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学生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基本的方位词和描述方向的方法,培养对空间位置的敏感度和抽象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基本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等;2.理解方向与位置的概念,能够利用坐标系描述对象在空间中的位置;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方向和位置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1. 方位词的学习本单元将重点介绍基本的方位词,包括上、下、左、右、前、后等常用词汇。

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些词汇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强化记忆。

2. 方向与位置的描述学生将学习如何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

通过引入坐标系的概念,学生可以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3. 综合运用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将提供一系列与方向和位置相关的问题,如寻宝游戏、迷宫探险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真实场景、游戏等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方向和位置的概念。

2.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找准难点:关注学生在方向和位置概念理解上可能遇到的困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讲解。

五、教学评价本单元的学习将通过课堂小测、课后习题、实际应用等方式进行评价。

重点考察学生对方位词的掌握、对坐标系的理解以及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延伸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设计有趣的方向与位置游戏,如方向迷宫、方向寻宝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方向和位置关系,拓展学生对方向和空间的认识。

七、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建立起对方向和位置概念的初步认识,掌握基本的描述方法,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位置与方向(例3)》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位置与方向(例3)》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位置与方向(例3)》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例3)》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重要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重要性,并学会利用工具(如指南针、测距仪等)进行实际操作。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位置和方向的经验,他们对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存在着观察不细致、表述不准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正确使用指南针和测距仪进行实际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难点: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准确观察、描述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实物等。

2.准备指南针、测距仪等工具。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校园平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各个建筑物的位置,并提出问题:“你们能用什么方法告诉老师学校操场的位置吗?”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实际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如果要找到小明家的位置,我们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理解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用指南针和测距仪确定物体的位置。

首先,教师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工具。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上两个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根据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说出它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会根据一个点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这个点的具体位置;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通过让学生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培养空间观念。

3.使学生通过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平面上的位置,初步感受坐标法的思想。

4.使学生通过生活实例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三、主要变化与具体编排(一)主要变化“用数对确定位置”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是直角坐标和极坐标思想在小学的初步渗透。

在上一轮教材的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遍反映“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教学难度要大于“用数对确定位置”。

因此,此次修订,根据各方意见,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用数对确定位置”移至五年级上册,把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移至本册。

(二)具体编排在具体编排上,也更加注重体现层次性。

教材选择台风移动这一学生相对熟悉的现实素材作为一个大背景,用“情境串”的形式引出3个例题。

1.例1。

教材以电视播报台风警报作为情境引入,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使学生充分感受生活和数学的紧密联系。

教材直接给出标出台风中心和A市的方位图,让学生利用图示理解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所表示的含义。

确定一个位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教材先通过小精灵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东偏南30°表示什么意思,这也是本例的重点。

使学生看到东偏南30°表示的是一条射线上的所有点,如果只有这一条件,还无法判断台风中心的确切位置,由此引出距离。

“东偏南30°”与“南偏东60°”含义完全相同,只是生活中更习惯于选择小于45°的角度来描述。

《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最新6篇)

《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最新6篇)

《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最新6篇)《位置与方向》的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二)》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课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位置与方向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数学常识,实践性、应用性很强。

另外,这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重要性毋庸置疑,是学生后面画平面图、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的基础,并为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奠定基础。

二、教材处理本课时教材安排的例题是有关台风的问题。

由于小学生、特别是西藏的小学生,对台风的知识很陌生,所以在不改变教材编写意图的情况下,我对教材做了一些处理:先让学生确定我们学校周围建筑物的位置,然后我再教学书上的例题。

这一改变必将激起学生极大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也符合新课程改革下将数学知识生活化的思想,符合新课标中指出的“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基本理念。

三、学情分析本阶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物体位置的感性经验,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通过第几行、第几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在此基础上,本课教学生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四、教学目标分析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西、南偏东等方位角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发展目标使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其观察能力、识图能力、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重、难点分析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找准观测点,并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单元让学生学习依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洁的路途图。

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相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四周的事物,开展空间观念。

详细编排如下。

例1 依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例2 依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例3 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例4 描述并绘制简洁的路途图。

二、教学目标1.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 使学生能依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洁的路途图。

三、编写特点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教材选取现实生活的素材,使学生了解所学学问的作用和价值。

例如,通过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引出如何依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学问,让学生知道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2.供应丰富的活动情境,协助学生驾驭依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第一段学习的根底上,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位置的学问和经历,形成了必须的空间感,他们对空间位置的感知和理解的实力在不断提高。

依据学生已有的学问根底和实力水平,教材创设了很多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协助学生驾驭确定位置的方法。

例如,让学生在平面图上标出校内内各建筑物的位置、依据同伴的描述画出路途示意图等活动,使学生在熟识的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解决实际问题,驾驭依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四、详细编排1.主题图。

〔1〕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图及公园定向运动图,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2〕留意:在课前,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有关定向运动的资料,老师也须要做相应的打算。

2.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

〔1〕例1,使学生明确可以依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留意: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展;要使学生明确须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确定方向的详细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展探究。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材分析一.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的方法,以及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和导航的能力。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理解经纬网的概念,掌握利用经纬网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能运用经纬网确定实际问题中的位置,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利用坐标确定物体的位置,对位置有一定的认识。

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接触过经纬网,所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建立经纬网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经纬网的概念,掌握利用经纬网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和导航。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经纬网的概念,掌握利用经纬网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

2.难点: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和导航。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经纬网的概念,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直观教学法:利用经纬网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经纬网的结构和作用。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内容包括经纬网的介绍、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的方法等。

2.经纬网模型:准备一些经纬网模型,用于直观展示经纬网的结构。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介绍经纬网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引导学生理解经纬网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利用经纬网模型进行实际操作,学会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和导航。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二)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二)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方向和距离的概念,学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单元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方位概念和距离的测量,但部分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仍较模糊,对实际应用的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位置与方向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学会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2.难点: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原理,以及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位置与方向的概念。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含相关的生活情境和实例。

2.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设计的练习题。

3.教学道具:如卡片、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情境,如在公园里找某个景点。

让学生思考如何告诉别人景点的位置。

通过这个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如(2,3)表示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

同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用数对表示课件中物体的位置。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练习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并引导学生总结数对表示位置的规律。

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说课稿)

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说课稿)

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的内容主要包括利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空间观念和几何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从幼儿园刚进入小学,他们对物体位置的认识大多来自于日常生活,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他们在描述物体位置时,可能还不太能准确运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和观察来提高。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可能对空间位置的概念掌握得较好,而有些学生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运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物体位置的概念;游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小动物找家”的游戏,引出物体位置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理解并掌握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如“找出隐藏的物品”、“小动物排队”等。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位置与方向(例3)》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位置与方向(例3)》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位置与方向(例3)》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单元第3课,例3主要讲述了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对这部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实际情境中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难点:实际情境中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如何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吗?”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个生活情境,如在一个公园中,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确定公园中某一景点的位置。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提出问题:“你们能想办法确定这个景点的位置吗?”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份练习题,要求每组同学合作完成。

练习题要求学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1.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 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三、教材简析本套教材主要教学用两种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即极坐标的思想。

* 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位置(一下)上下、前后、左右;位置位置与方向(三下)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位置与方向(四下)东、南、西、北偏度(根据角度和距离确定位置)位置(六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共安排了4个例题。

难点:正确描述及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关键:通过位置与方向的学习,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材编排编排特点1.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必要性。

☆引入时,通过“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引出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知识,让学生知道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

定向运动是一项健康的户外运动,通常在森林、郊外和城市公园进行,也可在环境优美的校园里进行。

一般参赛的有几个队,各队由组织者配给指北针、定向地图。

图上标有要到的检查点。

哪个队以最短的时间依次到访所有的检查点为胜。

在这个过程队员要借助地图和指北针,根据方向和距离来判断要到的检查点。

2.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

教材创设了许多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让学生在平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根据同伴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等活动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五、教学建议在教学前,很多教师都认为这部分内容难教,学生难学。

事实上,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习过《位置和方向》,有了一定的基础且内容生动活泼,所以掌握情况较好。

话又说回来,学生的空间观念能真正到位吗?方位感是无法通过书面刻画来培养的,生活运用和方位的感悟才是最关键的,停留在书面上的几何操作和习题训练是没有多大的作用,事实上很多学生不会分八个方向。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1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的方法,以及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和导航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于位置和方向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的方法和技巧,他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经纬网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利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位置的方法,能够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和导航。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经纬网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利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位置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经纬网进行定位和导航。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地理位置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经纬网的作用和应用。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图和地球仪,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任意点的位置,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2.知识新授:讲解经纬网的定义和作用,示范如何利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单元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单元分析
3.能够根据具体要求给出物体的位置和方向描述。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如寻宝游戏等。
三、教学重点
5.掌握方位词的准确使用。
6.理解和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7.运用方向和位置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难点
8.空间中多个物体的位置关系描述。
9.灵活运用方位词和描述物体位置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言。
五、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单元分析
一、单元内容概述
《位置与方向(二)》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是巩固和深化学生对位置和方向的理解,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和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方位词的使用,如东、西、南、北等。
2.能够理解和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包括在平面上和空间中。
10.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复习方位词,讨论平面图和三维图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第二课时:练习描述物体位置和方向的语言。
–第三课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课时:总结本单元内容。
11.教学内容
–掌握方位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平面图和三维图中物体位置的表示方法。
–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解决具体问题时,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六、教学方法
12.导入:呈现具体生活场景,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13.讲解:通过示范和解释引导学生理解方位词和位置描述。
14.练习: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掌握程度。
15.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并分享解题思路,培养合作能力。
16.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思考。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位置与方向(例2)》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位置与方向(例2)》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位置与方向(例2)》教案一. 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例2)》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节课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向和距离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一知识,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方向和距离的概念,对简单的方向和距离的计算已经有所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复杂方向的理解和距离的估算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距离估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难点:学生能够对复杂方向进行理解和距离进行估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如地图、卡片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知识,准备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如描述学校的位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利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地图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使用指南针和测量工具,测量和描述物体之间的距离和方向。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案2 位置与方向单元要点分析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提高,研究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从方位的角度全面地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二、单元三维目标导向: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问题的位置。

2)学会看简单的线路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

2.过程与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使学生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探索和发现确定位置的有效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研究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分析:1.重点:1)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2.难点:1)根据描述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

2)能根据观测点的变化灵活描述路线。

四、单元学情分析: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关于“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感。

他们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十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初步认识了在一个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此外,他们还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和使用量角器测量角。

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教材第22页例题3,第22页的“做一做”及第23页“练五”的第3题,以及第26页“练五”的第9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简单的线路图,并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交流合作能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2单元 位置与方向(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2单元 位置与方向(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1.1 教材版本本教案针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编写。

1.2 教材内容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是该教材中的重要单元之一,主要涵盖了关于位置和方向的进一步学习内容,包括物体相对位置的判断、方向的认识与表达等。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理解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掌握方位概念。

2.学会使用简单的方向词语进行描述。

3.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准确描绘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2.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3 情感态度目标1.注重学生对现实生活中位置和方向问题的体验和感悟。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3.1 教学重点1.掌握简单的方向词语,如上、下、左、右等。

2.将方向词语运用到具体的题目中,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3.2 教学难点1.理解不同方向词语的含义,正确运用。

2.综合运用方向词语进行物体位置和方向的描述。

四、教学策略4.1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体验不同位置和方向的概念,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4.2 合作学习法倡导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5.1 活动一:引入新知教师出示一幅简单的地图,指导学生根据地图上的方向词语,描述地图上不同地点的位置关系,并引导学生认识到方向词语的重要性。

5.2 活动二:操练与巩固让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小问题,要求其他组员根据问题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进行相互操练和巩固。

5.3 活动三:拓展应用教师布置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拓展应用能力。

六、作业布置6.1 知识巩固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用方向词语描述题目中的物体位置和方向,巩固所学知识。

6.2 拓展延伸提供一些拓展题目,要求学生自主思考、解答,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单元整体备课(优秀6篇)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单元整体备课(优秀6篇)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单元整体备课(优秀6篇)位置与方向一教学课件1《方向与位置》这节课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二年级学生的方向感不强,推理思维能力较弱,平面图中的方向知识对于他们来说,较难理解掌握。

要让孩子能水到渠成的完成从现实生活到平面图的转变,我认为必须要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

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大多数是建立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的。

一、说教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58—63页。

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2)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策略1、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对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2、设计理念:(1)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抠教科书,应避免让学生死记枯燥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方向与位置
教学目标:
《方向与位置》,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分析:
第一课时
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P15-16 “东南西北”
教学目标: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看懂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教学难点:
能说出各个方向。

第二课时
辨认方向
教学内容:
P17-18 “辨认方向”
教学目标: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期于的七个方向,经历知识的过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确定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个方向。

第三课时
方向与位置联系
教学内容:
P17-18 方向与位置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熟练地辨认其余的七
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更加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给定一个方向,熟练地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
给定一个方向,熟练地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