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1887--1968),纽约达达主义的团体的核心人物。
出生于法国,1954 年入美国籍。
他的出现改变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进程。
可以说,西方现代艺术,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西方艺术,主要是沿着杜尚的思想轨迹行进的。
因此,了解杜尚是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关键。
马塞尔·杜尚(法语:Marcel Duchamp,中国大陆翻译为马塞尔·杜尚[1]、台译杜尚,全名亨利.罗贝尔.马塞尔.迪尚Henri-Robert-Marcel Ducham(1887年7月28日-1968年10月2日)。
他是一位法国艺术家,二十世纪实验艺术的先锋,被誉为「现代艺术的守护神」;是一位法国艺术家,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西方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是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
(但其实杜尚不属于任何帮派,因为他一生都在追求自由,真正心灵的自由。
)[2]
在西方艺术在历史上,马塞尔·杜尚一直是一位争议颇多的人物。
有人称他是严谨认真的艺术家,是20世纪实验艺术的先锋,是现代艺术的守护神;也有人称他是高雅艺术的嘲弄者,是艺术花篮中的一条毒蛇,是毁灭美的恶魔。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屠杀现象令杜尚至感绝望,他带领志同道合的艺术家掀起一场抗议的运动,也就是所谓的达达主义运动。
「达」在法文中的意思是木马或婴儿「无意识的语言」,后者似乎更合乎这个运动的精神。
人们常认为达达主义有虚无主义的色彩,而它本身的目标也是在让世人明白,所有的既定价值、道理或者美感标准,都已在第一次大战的摧残下,变得毫无意义。
1916 年到1943 年这段短暂的流行期间内,达达主义激烈地散播非理性与反艺术思想,杜尚把签名与标题置于瓶架或铲雪机,小便池之类物品上,然后当成艺术作品展出。
在1905年,18岁的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为了逃避服兵役,装模作样学画版画,成了一名艺术家。
没有人料到,这个的青年人会成为改写西方艺术史首屈一指的大家。
[3]
代表作有《下楼的裸女》、《泉》、《L.H.O.O.Q》《大玻璃》、《给予:1、瀑布2、燃烧的气体》等。
杜尚在他身处的那个年代,无疑是艺术家眼中的异类。
马塞尔·杜尚否定传统,戏谑传统作品,颠覆作品内容,甚至改变了艺术创作的手段和观念。
杜尚喜爱用机器的形象和机械的描绘,而不是传统的写实或印象的画法来作画。
这样的画法逐渐形成风格,最后产生了《火车上悲伤的男人》《下楼的裸女2号》等具有明显杜尚风格的作品。
曾让马塞尔·杜尚声名狼藉的作品是他重画过的《蒙娜丽莎》。
1917年,他在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上,用铅笔画上山羊胡子,并且在下面写上"L·H·O·O·Q"(读作Elleachaudaucul,意为"她的屁股热烘烘")。
这一对待“经典名作”的态度立刻遭到了传统
艺术卫道士们的大力抨击。
然而,杜尚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大师”的作品?如果我们永远把“大师”的作品压在自己头上,我们个人的精神就永远都会受到“高贵”的奴役。
此外,不可否认的是,杜尚重画过的《蒙娜丽莎》另有一种特别的味道,这也为后来的艺术创作另辟一条路,70、80年代有许多艺术家用重画的方式来进行创作[4]。
所以杜尚的意义在于,他对艺术的边界和本质提出了质疑,促使我们以新的眼光和视角来看待整个艺术史和艺术品。
而他的现成品艺术也突出了观念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名
他在晚年的访谈录中说道,这些现成品的选择从来就不是依据什么审美原则,有时候甚至是故意去违背现存审美原则和标准。
它们是以视觉的"无所反应"为基础的,不讲任何高雅或者粗俗的审美情趣。
偶尔写在现成品上的短句,也不是作品的标题,而是"把观者的思想带到另外一种主要是受字眼支配的领域中去"的媒介。
他说,现成品可以是艺术品,相反,艺术品也可以成为日常用品,可以把伦勃朗(Rembrandt)的画拿来当烫衣板。
人们一般认为艺术品的最大特点之一是"独创性",是一种特别的、唯一的东西,但是杜尚说:"在传统意义上讲,现今存在的几乎每一件现成物体都不是原物,因为艺术家使用的一管管颜料都是机器制造的,都是现成的产品,所以我们必须断定,世界上所有的绘画作品都是"现成物体的辅助",它们都缺乏原创性"。
达达运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产物。
在这场席卷欧洲的战争中,瑞士因其中立国姿态而成为最佳避难所,接纳了众多逃避战火的文化、思想界青年。
晚会上,一把裁纸刀在一本法德辞典中碰巧点中的名词“达达(法语中原意为玩具小木马)”成为他们一切活动的代名词。
达达,这个被玩世不恭地找出来的偶得之词很快便声名远扬——它成为这场与破坏、疯狂、虚无主义、愤世嫉俗密切相关的运动的标签。
战争使人们在思想上和情感上产生更多共鸣,因而几乎是同时,达达运动还在纽约、巴黎等地出现。
在美国纽约,达达的风云人物是杜尚和毕卡比亚;在德国柏林,达达的核心是胡尔森贝克;而在巴黎,达达则以文学界力量为主,它的主力是阿拉贡、布雷东等人。
此外,达达运动还在科隆、汉诺威等地发生。
达达的范围扩及世界各国,然而其组织却是一盘散沙。
一如那些不胜枚举的宣言,达达展示的是杂乱无章和惊世骇俗。
总体上说,它是从无政府主义和虚无主义出发,以各种讽刺手法甚至恶作剧形式对一切艺术形式的挑战和攻击。
它产生于混乱,又致力于创造混乱。
在破坏一切的同时,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打破现成品与艺术品、创造者与欣赏者、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
从1922年起,达达派的内部分歧变得日益明显。
1923年,达达宣告解体,应验了他们自己所述的预言,“达
达派也要消灭自己”。
在达达派的众多组织中,纽约达达因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的存在而显得令人瞩目。
1912年他因其作品《正在下楼梯的裸女》而一举成名,并因此带来订画要求。
不过杜尚对此不感兴趣,他说,“不,谢谢,我更喜欢自由。
”1915年,他来到纽约,和毕卡比亚一起成为纽约达达的精英。
事实上,早在达达名称出现以前,杜尚就表现出明显的达达精神。
他的作品总是独特、大胆、充满狂想。
他用锡片、铅丝、油彩、粉末等非传统材料和全新技法进行创作,还用自行车轮、铁锹、梳子等现成品做成雕塑,甚至让现成品直接成为作品。
他把署有R·Mutt之名的小便器送至1917年的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展览,题名为《泉》。
这种标新立异让人有种玩笑开过了头的感觉,它遭到了以前卫自诩的组委会气急败坏的拒绝。
与《泉》一样著名的恶作剧是他1919年回法国后所搞的若干幅“带胡须的蒙娜丽莎”。
在达·芬奇那件举世闻名的《蒙娜丽莎》彩色复制品上,他用铅笔给这位美人加上了式样不同的小胡子。
于是,美人的神秘微笑立即消失殆尽,画面一下子变得稀奇古怪、荒诞不经。
《L.H.O.O.Q》是这批“带胡须的蒙娜丽莎”中最为有名的一幅。
L.H.O.O.Q 是法语elle a ehaud au cul的快读谐音,暗喻画面形象是淫荡污浊的。
在这里,杜尚将达·芬奇的经典名作当作公然嘲讽的对象,展示了他真正渺视传统、无视约束的品性。
他把反艺术推向了极致,给后继的艺术运动以新的启迪。
对于超现实主义者而言,杜尚是一个极具魅力的人物。
他的“姿态亦具有超现实主义的意义……表现了先于后来的超现实主义者的思想。
从艺术角度看,超现实主义者几乎没有超越出这种思想。
”(《世界艺术百科全书选译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第297页。
)达达开拓的新的视觉艺术领域成为超现实主义艺术最为直接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