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评课稿

合集下载

《图形旋转》评课稿

《图形旋转》评课稿

《图形旋转》评课稿《图形的旋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延伸,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形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本堂课吴老师以学生的认识水平为出发点,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开展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系列活动,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去想,去说,去做,使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上课伊始,吴老师让学生介绍旋转现象,再用课件为学生展示了几组旋转着的物体,精美的画面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接着课件演示了时针在钟面上的运动,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旋转的'方向和角度。

然后课件展示了一组通过旋转得到的精美图案,同时提出问题:“观察这些图案,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设计,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很自然的就将学生带入新课中。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把一个简单图形旋转成复杂图形的过程本身就是复杂的,学生的获取不会一蹴而就。

吴老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数学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

首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旋转而来的?又是以怎样的方式旋转的?然后突出两个重点图,在小组内阐述自己的观点,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在小组内演示旋转的过程。

三、开拓视野,大胆创造学生经过了欣赏—模仿制作—欣赏的活动过程,肯定会萌发出创造的火花。

这时吴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制一个基本图形,并通过旋转基本图形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吴老师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有困难的小组,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

图形的旋转评课稿

图形的旋转评课稿

《图形的旋转》教学主评稿新课程理念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数学活动,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积极交往和互动中,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建构知识并内化学习内容,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共同发展。

《图形的旋转》是新课程改革后增加的内容,是大家公认的教学难点,最难的地方就是画出较复杂图形经过旋转后的图形。

上午第一节课聆听了曾老师教学的《图形的旋转》一课,感受颇多以下几点值得我深入研究和学习。

一、复习引入,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了数学的抽象与数学的应用。

曾老师从钟表指针的旋转这一孩子熟知的生活实例切入复习教学,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明确了旋转的三要素:绕什么点;顺(逆)时针;多少度。

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给予学生生活经验的支撑点。

二、注重引导,由浅入深,自主构建知识。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这节课上曾老师非常准确地把握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她的思路清晰,利用猜测验证三步曲由浅入深让学生掌握表述旋转问题时注意三要素,让学生在电脑出示的三个验证的具体情境表述旋转关系,突出了三要素:点、方向、度数。

在引导表述时注意表述有序。

如:表述验证一时,曾老师让学回答后,又指出“把赖珍珍和高原星说得结合起来,谁会?”这样表述的完整性得到培养。

三、注重引导语和评价语的导向作用,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本节课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

教学时,曾老师注重运用评价用语,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曾老师在欣赏环节时,让学生猜想旋转与什么有关时,表扬学生“敢于猜想就是好学生。

”“图D是怎样得到的?”(验证一)这句话引导语激起学生深入探究。

学生说出了多种答案突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熟练,学生学起来效果好。

曾老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学起来轻松,易掌握,学习效果好。

《图形的旋转》评课

《图形的旋转》评课

《图形的旋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延伸,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形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本堂课赵娜老师以学生的认识水平为出发点,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开展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系列活动,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去想,去说,去做,使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上课伊始,赵娜老师用课件为学生展示了一组不停地旋转着的物体,精美的画面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接着课件演示了时针在钟面上的运动,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旋转的方向和角度。

然后课件展示了一组通过旋转得到的精美图案,同时提出问题:“观察这些图案,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设计,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自然地过渡到图形的旋转,从而很自然的就将学生带入新课学习中。

二、探索新知,感受旋转把一个简单图形旋转成复杂图形的过程本身就是复杂的,学生的获取不会一蹴而就。

赵娜老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数学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

首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旋转而来的?又是以怎样的方式旋转的?教师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普通旋转图片的对比,再到一组半圆的旋转,一步步找到影响旋转图形效果的因素。

在学生经历了看一看,说一说的过程后,如何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呢?赵娜老师让学生通过身边最熟悉的钟表指针的旋转,逐步掌握旋转的技巧:顺逆时针的方向、所绕的点对旋转的影响、旋转90度怎么掌握以及怎么表述。

先是旋转简单的线段,再到稍复杂一些的三角形,其间不断让学生做动作感受旋转,让学生深刻理解旋转的要素。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评课稿

《图形的旋转》评课稿聆听了李老师所呈现的精彩的数学课,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使我受益匪浅。

李老师由课前指针旋转,到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经历图形以定点顺逆旋转90度的方法,教学层次分明,层层递进,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从生活中寻找数学,建立数学认知数学——生活紧密相连,《旋转》便成了数学和实际生活之间的桥梁。

张三民老师提供多中实际生活素材,例如:转盘、时钟、公平秤,使学生在生活表象中明确并抽象出“定点”的具体含义。

接着从公路收费站道口转杆打开和关闭的动态情境,思考“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旋转了多少度”,接着启发转杆的打开和关闭哪一种方向是与顺时针方向相同,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关键要素“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和角度”的含义。

2、层次分明的教学活动首先李老师在实际情境中使学生体会旋转的关键要素:定点、方向、角度的具体含义。

在学生对旋转方向和角度有了明确的认识后,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的旋转便有了现实的基础。

接着通过具体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的方法。

在此过程中,教学的层次性尤为突出。

例如:李老师提出了这样的三个要求:(1)请同学们将材料袋中的三角板在格子图上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度,看看它会旋转到哪个位置。

(学生动手操作并仔细观察)(2)将三角板再绕A点旋转90度,较长的直角边到达了哪个位置?(要求只能动脑,不能动手操作)(3)将三角形逆时针旋转90度,画出逆时针旋转后的位置。

这三点要求:观察操作——想象思考——动手实践,从借助实物旋转——徒手旋转——动手画一画。

不但体现教学中鲜明的层次性,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空间想象的思维。

3、实际操作,突破难点将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90度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要突破难点的关键法宝便是实际操作。

在这一环节,张三民老师并不是急于求成,而是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思考和想象的时间。

(1)让学生用三角板在方格纸顺时针旋转90度。

《图形旋转》评课稿

《图形旋转》评课稿

《图形旋转》评课稿《图形的旋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在学习这局部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程度、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在上述根底上的延伸,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究、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形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进一步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根底。

本堂课吴老师以学生的认识程度为出发点,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开展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系列活动,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去想,去说,去做,使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才能、想象才能和动手才能得到了进一步开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上课伊始,吴老师让学生介绍旋转现象,再用课件为学生展示了几组旋转着的物体,精巧的画面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接着课件演示了时针在钟面上的运动,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旋转的'方向和角度。

然后课件展示了一组通过旋转得到的精巧图案,同时提出问题:“观察这些图案,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设计,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很自然的就将学生带入新课中。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把一个简单图形旋转成复杂图形的过程本身就是复杂的,学生的获取不会一蹴而就。

吴老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数学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

首先让学生独立观察考虑,这些图案是由哪些根本图形旋转而来的?又是以怎样的方式旋转的?然后突出两个重点图,在小组内阐述自己的观点,利用老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在小组内演示旋转的过程。

三、开拓视野,大胆创造学生经过了欣赏—模拟制作—欣赏的活动过程,肯定会萌发出创造的火花。

这时吴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制一个根本图形,并通过旋转根本图形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吴老师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有困难的小组,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

图形的运动评课优缺点范文三篇

图形的运动评课优缺点范文三篇

缺点是指人的缺点和不足,它们与优点相对立。

缺点是与同类事物比较后得出的结论。

关键是要认清自己的缺点,努力改变。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图形的运动评课优缺点的文章3篇,欢迎品鉴!图形的运动评课优缺点篇1《图形的旋转》评课稿神木第六小学李海霞《图形的旋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延伸,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形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本堂课刘老师以学生的认识水平为出发点,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开展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系列活动,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去想,去说,去做,使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上课伊始,刘老师用教案为学生展示了一组不停地旋转着的物体,精美的画面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接着教案演示了时针在钟面上的运动,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旋转的方向和角度。

然后教案展示了一组通过旋转得到的精美图案,同时提出问题:“观察这些图案,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设计,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很自然的就将学生带入新课中。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把一个简单图形旋转成复杂图形的过程本身就是复杂的,学生的获取不会一蹴而就。

刘老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数学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

首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旋转而来的?又是以怎样的方式旋转的?然后突出两个重点图,在小组内阐述自己的观点,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在小组内演示旋转的过程。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旋转评课稿

旋转评课稿

旋转评课稿《图形的旋转》评课稿首先说课教师唐老师的说课流畅自如,条理清晰。

充分体现了说课中“说”的特点。

说课课件制作新颖有效,使人一目了然。

对课件中每一个环节都能说明到位。

尤其是教学中教师如何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突破难点的做法做了详尽的阐述,并预设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达到了说课的目的。

周丽老师语言幽默风趣,教态亲和,精炼的问题、适时的点拔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特别好”“真勇敢”的评价鼓励、全体学生的关注,充分体现老师先进的教育理念。

整节课围绕着学习目标“了解旋转概念,探索旋转性质,用旋转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进行设计,学生学得轻松且充实。

一、首尾呼应,完善知识体系新课伊始,周老师展示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与变换有关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分类,既让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几何美,又复习了曾经学过的平移和轴对称,学生能初步感受了三种全等变换的本质区别。

小结中用表格形式帮助学生清晰梳理三种变换的联系与区别,完善知识体系,让学生掌握的图形变换的知识点联成知识网。

二、整合习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习数学不可能不做练习,不解决问题,但是过多的机械训练,容易导致学生厌学,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而课本的习题资源有限,需要教师带着设计的眼光,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习题,改编习题,以实现不同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周老师将本课例题进行变式拓展,由最初的培养学生画图技能,到涵盖旋转概念、旋转性质等有层次、有针对性的习题,这样做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题多做,一题多用,可以看出教师娴熟的驾驭教材的能力。

这样有利于做到“少教多学、少教多练,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夯实双基。

三、小组合作,有序高效探究旋转性质是本节课的难点。

在突破难点时,周老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数学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以小组的形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

为保证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周老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个剪掉三角形的硬纸板,进行了“一人画,一个量,一个转,一人发言”明确分工。

《图形的运动——旋转》评课稿

《图形的运动——旋转》评课稿

《图形的运动——旋转》评课稿《图形的运动——旋转》评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能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尤其感谢王老师和张老师为我们带的这两节精彩的示范课,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王群老师这节课的收获。

王老师教学语言规范,简洁,流畅,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她那灿烂般的笑容是在学生心中永不凋谢的鲜花,一些温暖的动作给学生身心带了身心愉悦(如摸摸头、拍拍肩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愿意学,课堂氛围活跃。

纵观整节课,亮点纷呈,精彩不断,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上课开始,老师用同学们熟悉的旋转木马音乐盒导入新课,优美的音乐声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紧接着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见过的类似的物体运动现象,从而自然的就将学生带入新课的探究中。

2.注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这节课上王老师准确地把握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她思路清晰,老师和学生一起动起,如用手臂一起转一转,复习钟表上指针旋转,让学生掌握表述旋转问题时注意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然后再由在方格纸上画出一条线段按要求旋转后的图形,为后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三角尺图的旋转以及在方格纸上画出是本课的难点,这里王老师不是自己直接说,而是通过小组合作,同桌讨论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讨论中自然的突破了难点。

从而会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

3.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把图片情境由静态变为动态。

把旋转的过程淋漓尽致地显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快速直观了解旋转的特点,从而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王群老师的这堂课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数学活动为主线,在教学中紧密结合教材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意识的进行学生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了数学的美,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是一堂值得我们学习的数学课。

五下《图形的旋转》听课点评

五下《图形的旋转》听课点评

《图形的旋转》听课点评(一)
授课教师:李维娜评课教师:王烟丽
一、优点:
1、本节课目标设计明确、具体,重难点把握准确,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
如:认识含义,探索特征和性质,描述过程等。

2
1
2
去观察、去发现,教师能在学生有疑惑的地方及时点拨。

3、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批注的习惯、合作的习惯、展
示的习惯等。

二、问题:
对学生“五姿”的培养不够明确,不仅要在屏幕的右下角显示五姿的重要性,
还要用语言强调。

三、建议:
应注重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去探索、交流、展示。

基本图形的旋转评课稿

基本图形的旋转评课稿

基本图形的旋转评课稿基本图形的旋转评课稿《基本图形的旋转》这一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下面我先对本节的说课进行简要评析。

老师的说课课件制作新颖,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

本节课孙老师有很强的教学功底,教学态度亲切自然、语言简洁明了,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点拨适时到位。

本节课对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明确、具体、全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恰当,主次分明,抓住了主要矛盾。

教法的选择和运用合理、实用,适合数学学科的.教学要求、特点。

能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选用教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法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教法符合学法。

与学法相适应。

能够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指导,可以达到的不同目标。

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教学程序的设计比较科学,能达到教学目的。

授课内容科学、正确,注重了思想教育。

教学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并且注重难点的突破。

纵观孙老师的教学过程,有如下亮点:1,用好基本题,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本课从孩子熟知的生活中的基本图形的运动入手,导入新课,这样有利于聚拢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对新课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本课通过各种操作活动给学生建立了感性的经验,每个活动都为突破教学难点做好铺垫作用。

在出示基本题时,都有意识地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多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的机会,多让学生“做”数学。

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

”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孙教师在复习了三种基本图形的运动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这三种图形运动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使学生对图形的运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对于有思维量的题,注重由浅入深的引导,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

《图形的旋转》评课稿

《图形的旋转》评课稿

《图形的旋转》评课稿
授课人
评课人
《图形的旋转》评课稿
聆听了周老师的课。

下面就周老师执教的《图形的旋转》这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周老师这堂课紧凑有序,首先创设以观察钟表的时针从3转到5和风车转动的风轮为情景,引导学生发现两种运动的共同点,引出旋转的概念。

周老师坚持概念教学法的基本步骤,及时做练习题,判断问题的正误、紧扣概念,从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对应点等方面进一步学习旋转的概念。

至此初中阶段的三种基本变换(平移、对称、旋转)已介绍完毕,周老师引导学生使用对比学习的方法,对比平移和对称再学习旋转的概念及性质。

在应用新知环节,学生在正方形中初步运用旋转,周老师引导学生抓住旋转图形的关键点,进而发现其对应点,最终勾勒出旋转后的图形。

当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任何好的理念和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会留下一些遗憾:在初二上全等三角形章节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旋转的概念,本次我在教学设计时没有设计具体的题目供学生回忆识记,浪费了一次使用情景教学的机会。

图形的旋转--点评(何丽娟)

图形的旋转--点评(何丽娟)

《图形的旋转》评课稿
盘锦市教师进修学院王均石
本节课教师从教材的整体结构入手设计,视角独特,立意高,各方面教学关系处理得当,体现了成熟的教学风格,是较为成功的教学案例,有以下方面特点:
一、体现教学的整体性。

教者把旋转放在相同属性的知识中去考虑,让学生去鉴别,发现规律,即,从图形的运动的平移和轴对称入手,建立和旋转的有机联系,让学生感悟由于运动机制的不同造成运动结果的不同,从而发现其性质。

二、运用类比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

旋转同平移都图形的运动,从知识上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隐含在背后的研究方法是形同的。

教师以平移为基础,创设情境,提供学生对比,观察,猜想,验证的时机,这个过程恰巧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

三、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课堂气氛和谐高涨。

不同内容的需求,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把教师讲授和学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学生感官并升华到理性。

四、静态知识动态化,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旋转本身就是动态的过程,加上教师巧妙的构思,建立同类知识平移和折叠的不同运动方式对比,建构知识网络,几何画板的验证运用,都使得课堂生动活泼。

总之,本节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得以充分发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体现了现代教学的新理念,是值得推广的学习典范。

《图形的旋转》评课稿(通用5篇)

《图形的旋转》评课稿(通用5篇)

《图形的旋转》评课稿《图形的旋转》评课稿(通用5篇)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

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图形的旋转》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图形的旋转》评课稿篇1《图形的旋转》这一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下面我先对本节的说课进行简要评析。

老师的说课课件制作新颖,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

她的说课自然流畅,内容充实。

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详细地从教材、学习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解释了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操作方法;介绍了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预设了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可能出现的生成性问题准备了应对策略。

把备课中的隐性思维过程及其理论根据详实地表述出来。

我再对本节的讲课进行评析。

本节课李老师有很强的教学功底,教学态度亲切自然、语言简洁明了,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点拨适时到位。

本节课对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明确、具体、全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恰当,主次分明,抓住了主要矛盾。

教法的选择和运用合理、实用,适合数学学科的教学要求、特点。

能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选用教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法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教法符合学法。

与学法相适应。

能够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指导,可以达到的不同目标。

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教学程序的设计比较科学,能达到教学目的。

授课内容科学、正确,注重了思想教育。

教学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并且注重难点的突破。

纵观李老师的教学过程,有如下亮点:1、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本课从孩子熟知的生活中的旋转入手,导入新课,这样有利于聚拢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对新课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图形的运动——旋转》评课稿

图形的运动——旋转》评课稿

图形的运动——旋转》评课稿评课稿:图形的运动——旋转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感谢XXX和XXX为我们带来的两节精彩的示范课,使我受益匪浅。

下面我将分享一下XXX这节课的收获。

XXX的教学语言规范、简洁、流畅,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她那灿烂的笑容和温暖的动作给学生带来身心愉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氛围活跃。

整节课的亮点纷呈,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上课开始,XXX用同学们熟悉的旋转木马音乐盒导入新课,优美的音乐声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紧接着,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见过的类似物体运动现象,从而自然地将学生带入新课的探究中。

2.注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XXX准确地把握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她思路清晰,与学生一起动手,如用手臂一起转一转,复钟表上指针旋转,让学生掌握表述旋转问题时注意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然后再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条线段按要求旋转后的图形,为后面的研究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角尺图的旋转以及在方格纸上画出的是本课的难点。

这里XXX通过小组合作、同桌讨论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讨论中自然地突破了难点。

从而学生会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

3.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XXX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把图片情境由静态变为动态,把旋转的过程淋漓尽致地显现在学生眼前。

使学生快速直观了解旋转的特点,从而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XXX老师的这堂课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数学活动为主线,在教学中紧密结合教材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意识地进行学生思维能力和空间感知的训练。

《图形的旋转》评课稿

《图形的旋转》评课稿

《图形的旋转》评课稿《图形的旋转》评课稿《图形的旋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延伸,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形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本堂课吴老师以学生的认识水平为出发点,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开展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系列活动,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去想,去说,去做,使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上课伊始,吴老师让学生介绍旋转现象,再用课件为学生展示了几组旋转着的物体,精美的画面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接着课件演示了时针在钟面上的运动,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旋转的方向和角度。

然后课件展示了一组通过旋转得到的精美图案,同时提出问题:“观察这些图案,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设计,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很自然的就将学生带入新课中。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把一个简单图形旋转成复杂图形的过程本身就是复杂的,学生的获取不会一蹴而就。

吴老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数学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

首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旋转而来的?又是以怎样的方式旋转的?然后突出两个重点图,在小组内阐述自己的观点,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在小组内演示旋转的过程。

三、开拓视野,大胆创造学生经过了欣赏—模仿制作—欣赏的活动过程,肯定会萌发出创造的火花。

这时吴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制一个基本图形,并通过旋转基本图形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吴老师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有困难的小组,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

教研《图形的旋转》听课评课发言稿

教研《图形的旋转》听课评课发言稿

教研《图形的旋转》听课评课发言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上午有幸和大家一起聆听了黄云老师执教的《笔算乘法》一课,受益匪浅,创设生活情境,建立表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从动态演示中,体味图形旋转的过程,增加学习的兴趣,直观形成知识的表象,为新课教学作铺垫.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1、对图形的平移作教学陈述时说到,她在具体教学中面对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利用课件,通过直观的图形平移过程来引导学生们得出正确的答案。

在学生自我巩固练习的阶段,黄老师采取的是向同学提问,让同学自己动手寻找答案,并在学生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时候再提供帮助的方式,让学生们自己找到图形平移的本质特征。

2、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她在教学中的重点。

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她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方式。

通过这样的方式,谢老师观察到,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掌握非常的牢固。

但同时,谢老师也提到,这样的方式虽然有利于知识的探究,但对于教师每个学生的关注,尤其是学困生的关注还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3、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入手,紧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祝老师以具体的教学案例来进行环节陈述,通过图形旋转进行前后对比,由抽象到具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通过反复的练习训练,强化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印象,帮助学生有效学习,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4、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参与探索新知的兴趣。

5、黄老师让学生们感受到旋转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并指导学生尝试用旋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用旋转知识创造美的热情,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旋转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

6、自主探究活动中,借助动手操作和分析,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图形旋转的变换过程。

交流汇报中学生想法新颖多样,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精彩纷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评课稿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
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
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图形的旋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延伸,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形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本堂课王老师以学生的认识水平为出发点,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开展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系列活动,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去想,去说,去做,使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上课伊始,王老师用课件为学生展示了一组不停地旋转着的物体,精美的画面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接着课件演示了时针在钟面上的运动,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旋转的方向和
角度。

然后课件展示了一组通过旋转得到的精美图案,同时提出问题:“观察这些图案,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设计,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很自然的就将学生带入新课中。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把一个简单图形旋转成复杂图形的过程本身就是复
杂的,学生的获取不会一蹴而就。

王老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数学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

首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旋转而来的?又是以怎样的方式旋转的?然后突出两个
重点图,在小组内阐述自己的观点,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在小组内演示旋转的过程。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在学生经历了看一看,说一说的过程后,如何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呢?王老师为学生每桌
准备了一组四分之一圆,一组直角三角形,一张带格子的纸和一枚图钉,让学生凭自己的喜爱任选一组在格子纸上具体演示四分之一圆,或三角形是怎样旋转成复杂图形的过程。

在活动过程中,王老师深入到小组中去,引导有困难的学生理解旋转的“角度”和“方向”。

在展示交流环节,王老师始终处于引导者的地位,激励学生汇报出多种旋转方法。

然后结合学生的感悟,播放多媒体课件,明晰顺时针旋转90°这种方法的完整过程,并以课堂小结的形式总结出旋转的三要素
及规律。

这部分的设计不仅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而且在学生不断的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技能,而且发展了自己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取了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三、开拓视野,大胆创造学生经过了欣赏—模仿制作—欣赏的活动过程,肯定会萌发出创造的火花。

这时王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制一个基本图形,并通过旋转基本图形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王老师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有困难的小组,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

对孩子们的制作方法,只要合理,王老师都给予肯定;对孩子们创造出的图案,只要正确,都给以展示。

这一做法使孩子们都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

成功不等于完美,本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

王老师在给学生分组的时候考虑不够充分,有一个小组由于没有优等生的带领,小组合作学习时显得有些吃力。

总而言之,王老师的这堂课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数学活动为主线,在教学中紧密结合教材的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意识的进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了数学的美,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是一堂成功的数学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