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实施方案
建筑变形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变形沉降观测方案建筑变形沉降观测方案一、背景和目的: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建筑物的不断增多,建筑物的变形和沉降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建筑物的变形和沉降是由于建筑物自身的荷载、地基条件、施工工艺等因素引起的。
通过对建筑物的变形和沉降进行观测,可以及时掌握建筑物的安全状况,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同时为后续的建筑维护和修复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观测内容:本次变形沉降观测将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物的竖向沉降:通过测量建筑物的高程,掌握建筑物竖向的沉降情况。
2. 建筑物的水平变形:通过测量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和各部位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掌握建筑物的水平变形情况。
3. 地基的垂直位移:通过测量地基的垂直位移,了解地基的变形情况以及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
4. 地基承载力的变化:通过监测地基的变形情况,推测地基承载力的变化,为建筑物的使用和维护提供参考。
三、观测方法和仪器:为了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次变形沉降观测将采用以下方法和仪器:1. 建筑物竖向沉降观测:采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将建筑物各个基准点的高程测量数据与其之前的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得出建筑物的竖向沉降;2. 建筑物水平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进行建筑物各部位的平面测量,将测量结果与之前的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得出建筑物的水平变形情况;3. 地基垂直位移观测:采用超声波测距仪进行地基的垂直位移测量,将测量结果与之前的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得出地基的变形情况;4. 地基承载力变化观测:通过地基承载力试验仪进行地基的承载力测量,利用测量数据分析地基承载力的变化情况。
四、观测频次和时间:为了及时掌握建筑物的变形和沉降情况,本次观测将按照以下频次和时间进行:1. 建筑物竖向沉降观测:每月进行一次观测,观测时间为一个小时;2. 建筑物水平变形观测: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观测,观测时间为两小时;3. 地基垂直位移观测:每半年进行一次观测,观测时间为三小时;4. 地基承载力变化观测:每年进行一次观测,观测时间为四小时。
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评估方案编制:复核:审批: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目录一、编制依据 (3)二、观测范围及主要内容 (3)三、沉降观测的组织及设备配备 (14)3.1成立沉降观测专题小组 (14)3.2主要设备配备 (14)四、沉降观测频次 (14)五、技术方案的实施 (15)5.1沉降监测网布设 (15)5.2沉降变形观测方法和基本要求 (16)5.3沉降观测基本要求 (17)六、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 (17)七、综合评估与资料整理 (18)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一、编制依据1.1TB10101-99《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1.2《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1.3《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1.4TZ212-2005《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1.5JGJ/T 8-9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1.6GB 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1.7GB 12897-9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1.8GB/T 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二、观测范围及主要内容根据《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规定:沉降观测断面的间距一般不应大于50m,地势乎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
湘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路基填方的分布范围及设置计划见表1:表1填方的分布范围及设置计划3 / 18总计需要设置651个路基面沉降观测断面。
路基基底沉降观测等级为国家二等水准(工程测量规范中垂直位移监测网二等),沉降观测的观测精度为W±1mm,读数取位至0.01mm,仪器选择满足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使用DS03精度的精密电子水准仪,配套电子水准仪配编码水准尺。
路基两侧边桩位移观测等级为建筑变形测量二级。
沉降观测测点的设置见图1:13 / 18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路肩观测桩路基观测桩路基观测桩三、沉降观测的组织及设备配备3.1成立沉降观测专题小组沉降观测专题小组由12人组成,组长1人,副组长2人。
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技术规程
不确定性
03
由于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高速铁路沉降变形存在一定
的不确定性,难以准确预测。
观测目的与要求
观测目的
通过对高速铁路沉降变形的观测,掌握其变形规律,评估其对高速铁路安全运 营的影响,为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观测要求
沉降变形观测应遵循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的原则,确保观测数据的真实可 靠;同时,观测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对高速铁路正常运营造成干扰。
Aபைடு நூலகம்CD
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采用更先进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提高预警的准确性 和时效性。
加强风险管理和应急响应能力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提高应对突 发事件的能力。
06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保障 措施
质量管理体系框架搭建
明确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职责和权限;
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 件、作业指导书等;
组织人员和分工
组织专业的观测队伍,明确各 成员的职责和分工,确保观测
工作的顺利进行。
现场数据采集过程描述
设立观测点
根据观测方案,在高速铁路沿线设立沉降变形观测点,并做好标记 和记录。
进行现场观测
使用水准仪、全站仪等仪器,按照规定的观测方法和频次,对观测 点进行沉降变形观测,并记录观测数据。
数据校核和整理
等。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 出有用的信息,如变形量、变形速率 等。
预警信息发布
将生成的预警信息及时发布给相关部 门和人员,以便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优化建议和改进措施
加强监测设备维护和校准
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路基、桥梁沉降观测方案
桥梁和路基变形观测实施方案一、沉降观测网沉降观测网可采用全线统一的二等水准网,精度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控制,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
沉降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
以设计院交桩并经过复测合格的CPI、CPII二等水准点作为基准点。
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
使用时应做稳定性检查与检验,并应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位作为测定变形的参考点。
1、工作基点应设在比较稳定的位置。
对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工程,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沉降观测点。
2、沉降观测点应设在能反映沉降特征的变形体上。
二、沉降观测1.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2.每次沉降观测时,宜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相同的图形或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2)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3)固定观测人员(4)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三、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
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3.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1)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首次观测每个往返测均进行两次读数。
(2)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3)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7)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要定期检核,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8)数据计算方法和计算用工作基点一致。
边坡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边坡沉降观测实施方案边坡沉降观测是为了及时发现边坡的变形情况,预防边坡沉降对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的影响,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有效地进行边坡沉降观测,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以确保观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观测目的。
边坡沉降观测的目的是监测边坡的变形情况,包括沉降、裂缝、位移等,及时发现边坡变形的趋势,预警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
二、观测内容。
1. 沉降观测,通过设置沉降点,利用水准仪、测斜仪等仪器进行定期观测,记录边坡的沉降情况。
2. 裂缝观测,对边坡表面的裂缝进行定期观测,记录裂缝的长度、宽度、走向等参数。
3. 位移观测,设置位移监测点,利用位移传感器等仪器进行连续监测,记录边坡的位移情况。
三、观测方法。
1. 测量仪器的选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水准仪、测斜仪、位移传感器等观测仪器,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观测点的设置,根据边坡的具体情况,在边坡上设置沉降点、裂缝观测点、位移监测点,保证观测点的分布均匀、覆盖全面。
3. 观测频次,根据边坡的稳定性情况,制定观测频次,一般情况下,沉降观测每月进行一次,裂缝和位移观测每季度进行一次。
四、观测数据处理。
1. 观测数据的录入,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及时录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数据分析与评估,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边坡的变形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观测结果。
五、观测报告。
1. 定期报告,根据观测情况,编制定期观测报告,向相关部门汇报边坡的变形情况和趋势,提出合理的建议和预警措施。
2. 突发事件报告,在发现边坡出现突发变形情况时,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提出紧急处理方案。
六、观测责任。
1. 观测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岗位资质和专业技能,严格按照观测方案进行观测工作。
2. 观测单位,负责组织实施边坡沉降观测工作,保证观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七、观测记录保存。
观测记录和报告应保存至少5年,以备查证和分析。
铁路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方案
铁路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方案摘要:路基工程属于整个铁路工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不仅担负着列车重量与轨道自身重量,而且还对列车运行安全有直接的影响。
在该环节中,对于路基的沉降观测是至关重要的,观测铁路路基沉降变形,制定评估方案是十分关键的,本文对此做了详细阐述,以供有关人员借鉴。
关键词:铁路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方案;沉降点;观测点路基是铁路线路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承受轨道结构重量和列车载荷的基础,也是线路工程中薄弱和不稳定的环节。
列车运行时,由于其自身具有一定重量,加之铁轨并不平整,因此容易导致路基沉降。
为此,本文将从观测铁路路基沉降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变形观测的内容与评估要求,研究路基变形监测的四阶段,并对设立沉降点和固定观测点,以及沉降观测数据处理与常见问题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一、观测铁路路基沉降的重要性近些年以来,国内铁路的建设数量快速上升,确保行车状态的平稳与可靠是当前铁路建设的基本要求。
而铁路路基是承载全部铁路轨道重要结构,对列车的平稳、可靠运行具有决定作用。
如果因为路基的沉降引起轨道的凹陷,则会使快速运行的列车产生振动,不利于可靠运行,所以,铁路对路基的沉降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
引起地面沉降的因素通常有以下两种,一是人为因素;二是自然因素。
铁轨通过的许多地区都有着程度不同的区域地面沉降现象。
由这类沉降导致的诸多问题十分不利于列车的平稳运行。
路基担负着列车重量与轨道自身重量,是整个线路工程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在列车行进当中,因其自身的重量以及轨道的不平顺,会产生频率不同的振动,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振动极有可能会引起路基沉降,所以,严密观测铁路路基地面沉降是很必要的。
二、变形观测的内容、评估要求1、沉降观测的主要内容通常来讲,路基变形观测的主要内容如下:即路堤处的变形观测、以及路基面、路基两侧坡脚、还有路基基底和路基两侧路肩的观测。
此外,从过渡段的层面来看,又分为以下的观测内容:即路桥过渡段的观测、还有路堤与路堑以及路堤与涵洞的过渡段观测。
沉井施工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沉井施工沉降位移观测方案一、目的和背景:在沉井施工过程中,为了及时掌握地面变形情况,减少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本观测方案旨在监测沉井施工过程中的地面沉降位移情况,为施工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保证施工安全。
二、观测内容:1.地面沉降的垂直位移;2.地面沉降的水平位移;3.地面沉降引起的结构变形情况。
三、观测方法:1.垂直位移观测:通过在地表安装沉降探测点,采用水准仪、测斜仪或位移仪等设备进行定期观测,记录沉降探测点的竖直位移。
观测频率一般为每日一次,观测时间为相同时间段的上午9点,以减少温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水平位移观测:通过在地表安装沉降探测点,在水平方向布设水准管或位移传感器,并连通观测端与参比端,通过水准仪或位移仪等设备进行定期观测,记录沉降探测点的水平位移。
观测频率一般为每日一次,观测时间为相同时间段的上午9点,以减少温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结构变形观测:通过在沉井结构的重要节点设置应变片或位移传感器,使用应变测量仪或位移测量仪进行定期观测,记录结构节点的变形情况。
观测频率一般为每日一次,观测时间为相同时间段的上午9点,以减少温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四、观测数据处理和分析:1.垂直位移观测数据处理: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合理的平差和计算,得到每个观测点的日变位数据和累计位移数据。
根据观测点的地理位置和基准点标高信息,计算观测点在三维空间中的坐标,并绘制沉降等值线图。
2.水平位移观测数据处理: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合理的平差和计算,得到每个观测点的日位移数据和累计位移数据。
根据观测点的地理位置和基准点坐标信息,计算观测点的平面坐标,并绘制沉降等值线图。
3.结构变形观测数据处理: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合理的平差和计算,得到结构变形量的日变化值和累计变化值。
根据结构变形测点的位置和基准点坐标信息,计算结构变形测点的三维坐标,并绘制变形图。
五、报告和交流:根据观测结果,及时编制沉降位移观测报告,并提供给工程师和施工人员阅读。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一、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管内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
未包括的内容,应按相关现行铁路设计规范、规定执行或另行研究确定。
二、一般规定1.为规范管内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等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系统的技术要求,确保沉降观测工作及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为评估预测线下工程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轨道铺设时间,确保铺设质量,制定本实施细则。
2.各单位应严格执行管理规定,并加强沟通与配合,确保各环节工作顺利衔接。
3.沉降变形评估应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沉降变形关系,以区段为单位实施。
评估方法应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地质情况、工程措施确定,能够真实反映工后沉降状况。
4.沉降变形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能全面反映工程实际状况。
5.沉降变形观测、评估过程是确定铺设轨道的关键时间节点和关键工序的主要依据之一,必需加强“零观测”(即初始值)的过程控制。
三、工作依据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2.《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3.《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接办法》(铁建设[2008]23号);4.《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02-2008);5.《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3-2008);6.《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04-2008);7.《客货共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01-2008);8.《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9.《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14);10.《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11.《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12.《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13.《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15.《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16.《高速铁路工程静态验收技术规范》(TB10760-2013);17.铁路工程设计文件;18.铁总(原铁道部)、路局有关规定。
铁路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方案
新建铁路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方案一、评估依据:(1)《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2)《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技术规程》(Q/CR 9230-2016);(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4)《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5)《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 10106-2010);(6)《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 18314-2009);二、路基变形监测设计本监测方案适用于软土、松软土路基及软土、松软土路基范围内的桥路、涵路过渡段路基的沉降、变形监测。
1.监测测试项目:包括路堤基底沉降监测、路基面沉降监测、软土松软土地段路堤填筑过程中变形监测等。
填筑期间和填筑完成后应对路基沉降变形(含地基和本体)进行连续监测,并保证荷载稳定条件下观测6个月以后,根据监测结果,分析评价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完成时间,及时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达到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以确定轨道结构施工和铺轨时间,同时作为竣工验交时控制工后沉降量的依据。
2.基底沉降监测:路堤填筑前,于路堤基底地面预埋沉降板进行监测。
3.沉降板由沉降板、底座、测杆(φ=20mm钢管)及保护测杆的φ=50mmPVC塑料管组成。
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与套管亦相应加高,每节长度不超过100cm,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高于套管上口,在填土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保护测沉设施。
沉降板示意图如下所示:4.沉降板安装前应先将地面整平(可铺设0.1m厚中粗砂),注意保持底板的水平及垂直度。
填土高度小于2.0m时,每两天观测一次,超过2.0m 高度后,要求每天观测一次,在沉降速率较大的情况下,还应加密观测。
地面沉降量用仪器测量,精度要求准确到±1mm。
每天的观测数据都要及时整理并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
5.路基面沉降监测:在路基面设置沉降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路基成形后设置。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一、引言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是对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或运营过程中路基沉降、变形等问题进行监测和评估的重要手段,能够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为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针对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1.沉降观测点布设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确定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位置。
通常情况下,观测点要覆盖整个路基范围,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观测。
观测点要均匀分布,覆盖各种地质条件和工程环境。
2.观测点标志设置在观测点处设置具有固定位置的标志物,如地脚螺栓等,确保观测点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标志物要固定可靠,不受外力影响。
3.观测设备选择根据观测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沉降观测设备。
常用的观测设备有测水管、水准仪、全站仪等。
在选择设备时要考虑设备的测量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并进行校准和养护。
4.观测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常用的观测方法有静态观测、动态观测、连续观测等。
观测方法要与设备配套,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观测频率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监测的需要,确定观测的频率。
通常情况下,初期观测频率要高,随着工程的进行,观测频率可以逐渐降低,但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1.观测点布设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确定变形观测点的布设位置。
观测点要能够反映工程变形的情况,覆盖整个工程范围,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观测。
2.观测点标志设置在观测点处设置具有固定位置的标志物,确保观测点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标志物要固定可靠,不受外力影响。
3.观测设备选择根据观测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变形观测设备。
常用的观测设备有测距仪、全站仪、测角仪等。
在选择设备时要考虑设备的测量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并进行校准和养护。
4.观测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常用的观测方法有静态观测、动态观测、连续观测等。
观测方法要与设备配套,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观测频率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监测的需要,确定观测的频率。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实行方案一、总则根据玉铁施工图纸规定,需进行路基沉降观测及边桩位移观测。
现结合《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和玉铁施工图纸,制定如下方案。
二、精度及频次规定1、路基变形测量精度规定路基变形测量包括路堤、路堑变形测量、滑坡监测和裂缝监测,路基沉降观测控制网旳精度规定及观测点频次规定如下:(1)根据《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旳规定,变形观测等级及精度应符合表2.1旳规定。
表2.1 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规定(2)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可采用三角形网、导线网、GPS 网和视准轴线等形。
当采用视准轴线时,轴线上或轴线两端应设置校核点。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旳重要技术规定,应符合表2.2 旳规定(3)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旳建立应符合下列规定:a、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状或附合水准路线等形式。
b、水准基点应埋设在变形区以外旳基岩或原状土层上,亦可利用稳固旳建筑物、构筑物设置墙上水准点。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旳重要技术规定应符合表2.3旳规定:(4)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水准观测旳重要技术规定,应符合表2.4旳规定。
(5) 滑坡监测旳精度, 不应超过表2.5 旳规定(6)裂缝监测可采用游标卡尺进行量测,量测应精确至0.1mm。
(7) 沉降观测外业测量按四等水准规定进行测量,测量时读数至0.1毫米,计算高差取位至0.1毫米,沉降量精确到1毫米。
位移观测旳控制原则为边桩水平位移5毫米/天,竖向位移10毫米/天,路基中心沉降板沉降量10毫米/天。
其工后沉降量不能不小于50毫米。
在填筑过程中出现沉降速率不小于以上值时,则规定施工单位停止填筑,同步加大观测频次,观测其沉降量。
若沉降量急剧增长,则需同设计单位联络,对此处地质进行复核。
2、观测频次规定在路堤填筑期间,应每天观测一次(松土及松软土早晚一次),多种原因临时停工期间,前2天每天观测一次,后来每三天观测一次。
施工完毕后,前15天内每3天观测一次,第15-30天每星期观测一次,第30-90天每15天观测一次,后来每月观测一次。
边坡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边坡沉降观测实施方案一、前言。
边坡是指山体或河岸的边缘部分,其稳定性对于周围环境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边坡的沉降观测是为了及时掌握边坡变形情况,预警可能发生的灾害,保障周围区域的安全。
本文档旨在制定边坡沉降观测的实施方案,以确保观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观测目的。
1.掌握边坡沉降的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预警可能发生的灾害。
2.为边坡稳定性分析和评估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3.为边坡的监测与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三、观测内容。
1.边坡的水平位移观测,通过设置水平控制点,利用全站仪或GPS等设备进行定期测量,记录边坡的水平位移情况。
2.边坡的垂直位移观测,设置垂直控制点,利用水准仪或GPS 等设备进行定期测量,记录边坡的垂直位移情况。
3.边坡的地下水位观测,设置地下水位监测点,通过井孔或水位计等设备进行定期测量,记录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4.边坡的裂缝观测,对边坡的裂缝进行定期观测,记录裂缝的数量、长度、宽度和变化情况。
四、观测方法。
1.水平位移观测,采用全站仪或GPS进行定期测量,每次观测至少应包括3个水平控制点,观测时间间隔为1个月。
2.垂直位移观测,采用水准仪或GPS进行定期测量,每次观测至少应包括3个垂直控制点,观测时间间隔为1个月。
3.地下水位观测,通过井孔或水位计进行定期测量,每次观测至少应包括3个地下水位监测点,观测时间间隔为15天。
4.裂缝观测,对边坡的裂缝进行定期观测,每次观测至少应包括3个观测点,观测时间间隔为1个月。
五、观测数据处理。
1.观测数据应及时整理、汇总和分析,形成观测报告。
2.对于异常数据,应及时进行验证和处理,确定是否存在边坡变形的风险。
3.观测数据应保存完整,建立数据档案,以备日后查阅和分析。
六、观测报告。
1.观测报告应包括观测的时间、地点、观测内容、观测数据及分析结果等内容。
2.观测报告应及时提交给相关部门和单位,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治理措施。
七、总结。
沉降位移观测专项方案
一、方案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其中路基、桥梁、建筑物等结构的安全稳定性备受关注。
为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对沉降和位移进行实时监测成为必要手段。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沉降位移观测专项方案,为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提供数据支持。
二、观测目的1. 了解工程结构的沉降和位移情况,为设计、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2. 及时发现工程结构的变形异常,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安全。
3. 对比分析沉降和位移数据,为后续工程优化提供参考。
三、观测内容1. 路基沉降观测:- 观测路基中心线、两侧及拐角处的沉降情况。
- 观测路基基底沉降情况,包括填土厚度、压实度等。
2. 桥梁墩台沉降及位移观测:- 观测桥梁墩台顶面沉降和墩台底面沉降。
- 观测墩台水平位移,包括横轴线方向和纵轴线方向。
3. 建筑物沉降观测:- 观测建筑物基础沉降、主体结构沉降及附属结构沉降。
- 观测建筑物倾斜情况。
4. 裂缝观测:- 观测工程结构裂缝的长度、宽度、深度及发展情况。
四、观测方法1. 水准测量法:- 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测量精度应达到毫米级。
2.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法:- 利用GPS接收机进行静态或动态观测,测量精度应达到厘米级。
3. 全站仪测量法:- 采用全站仪进行角度、距离测量,测量精度应达到毫米级。
4. 裂缝观测:- 采用裂缝测宽仪、裂缝测深仪等仪器进行观测。
五、观测频率1.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期间每月观测一次,竣工后每季度观测一次。
2. 桥梁墩台沉降及位移观测:施工期间每周观测一次,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
3. 建筑物沉降观测:施工期间每周观测一次,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
4. 裂缝观测:施工期间每周观测一次,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1. 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绘制沉降、位移曲线图。
2. 分析沉降、位移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3. 对比分析不同观测点的沉降、位移数据,评估工程结构的稳定性。
路基段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
路基段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一、为啥要观测路基沉降变形。
咱修个路啊,路基就像房子的地基一样重要。
要是路基沉降变形太大,那路可就容易出问题,比如坑洼不平,甚至可能塌了。
所以咱们得好好盯着它,看看它啥时候沉降、沉降多少,这样就能提前发现问题,把路修得稳稳当当的。
二、观测点咋设置。
1. 位置选择。
首先呢,要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方。
比如说在路基的中间部分,这里能反映出整个路基的大概沉降情况。
还有在路基和桥台、涵洞等结构物相接的地方,这是比较容易出问题的“关节”部位,就像人的关节一样,得多留意。
在填方比较高或者挖方比较深的地方也要设观测点。
因为这些地方压力变化大,最容易沉降或者变形。
2. 具体埋设。
观测点的埋设要有一定的深度,一般来说要埋到稳定的地层里。
咱可以用专门的观测桩,就像给路基插个小标记一样。
这个观测桩要打得直直的,可不能歪歪扭扭的,不然测出来的数据就不准了。
桩的顶部要高出地面一点,方便咱们测量。
三、用啥仪器来观测。
1. 水准仪。
水准仪可是个好东西,就像一个超级精确的水平仪。
它能测量出观测点高度的微小变化,也就是沉降量。
操作水准仪的时候,可得小心点儿,要把它架得稳稳当当的,就像给它找个舒服的小窝一样。
然后通过望远镜看尺子,读取数值,这数值可就是宝贝,能告诉我们路基沉降了多少。
2. 全站仪。
全站仪就更厉害了,它不仅能测量水平方向的变化,还能测量垂直方向的变化。
当我们想要知道路基在各个方向有没有变形的时候,全站仪就派上用场了。
不过这个全站仪比较精密,使用的时候要按照说明书一步一步来,可不能乱按按钮。
四、啥时候观测。
1. 初始观测。
在路基刚修好,还没开始使用的时候,就要进行初始观测。
这就像给路基拍个“出生照”,记录下它最开始的状态。
这个初始观测的数据可重要了,以后所有的沉降变形都是和这个初始数据对比的。
2. 定期观测。
之后呢,要定期去观测。
在路基施工期间,可能每隔几天就要去看一次,就像看自己种的小树苗有没有长高一样。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隧道工程是现代城市建设中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而隧道沉降变形观测则是保障隧道工程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隧道沉降变形观测的实施方案,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一、观测目的。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的主要目的在于监测隧道周围土体的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并评估隧道工程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为工程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观测方法。
1. 传感器布设,在隧道周围布设合适数量和类型的变形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测斜仪、应变计、位移传感器等,以实现对土体变形的全面监测。
2. 数据采集,利用先进的数据采集设备,对传感器采集到的变形数据进行实时、连续的监测和记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专业的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并评估土体变形的趋势和规律,为后续工程安全评估提供依据。
三、观测频次。
1. 初期观测,在隧道工程初期施工阶段,需加强对土体变形的观测,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2. 定期观测,隧道工程竣工后,需进行定期的土体变形观测,以监测隧道周围土体的长期变形情况,为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数据支持。
3. 事件观测,在自然灾害、地质灾害等特殊事件发生后,需立即对隧道周围土体进行变形观测,及时评估隧道工程的安全状况。
四、观测报告。
1. 观测报告应包括观测数据的详细记录和分析结果,对土体变形的趋势和规律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
2. 报告应及时提交给相关部门和工程管理方,为工程安全评估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3. 报告中还应包括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措施,以保障隧道工程的安全运行。
五、观测保障。
1. 观测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对观测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
2. 观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对观测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观测和数据处理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
3. 观测方案的优化和改进,根据实际观测情况,及时对观测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观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临潼(靳家)至西安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LX-C02标段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批:临潼(靳家)至西安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LX-C02标段项目经理部2014年7月20日目录一、编制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观测范围及主要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沉降观测的组织及设备配备 -------------------------------- 2四、观测计划 ------------------------------------------------ 3五、技术方案的实施 ------------------------------------------ 35.1基准控制网及观测技术方案------------------------------ 35.2基准点、工作基点的埋设-------------------------------- 45.3沉降板的埋设及保护------------------------------------ 45.4位置桩的设置------------------------------------------- 65.5位移、沉降量的测量------------------------------------ 6六、观测成果整理提交 ---------------------------------------- 7一、编制依据1.1 招投标文件1.2 JGJ/T 8-9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1.3 GB 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1.4 GB 12897-9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1.5 GB/T 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二、观测范围及主要内容高填方的分布范围及设置计划见表2-1:总计需要设置5个路基面沉降观测断面。
堤防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堤防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前言沉降观测是堤防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它可以及时掌握堤防工程的变形和沉降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修补,从而保证堤防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堤防工程沉降观测的实施方案。
观测内容堤防工程沉降观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基准点的设置和维护2.沉降标志物的安装和维护3.沉降观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4.沉降观测结果的分析和判读5.堤防工程沉降情况的评估和预测观测设备堤防工程沉降观测需要使用一系列专业设备,主要包括:1.沉降标准点2.测量仪器:包括水平仪、自动水位计、野外GPS等3.数据处理软件实施方案1. 基准点的设置和维护在进行沉降观测前,需要针对堤防工程地质特征的不同,进行基准点的设置和维护。
通常情况下,基准点应当采用钢管深埋法,深入地下10米左右,以确保基准点的稳定性和精度。
2. 沉降标志物的安装和维护沉降标志物用于测量堤防工程的沉降情况,其安装位置应当选择在支持力合适、土层稳定的地方。
在安装过程中应当注意沉降标志物的稳定性和垂直度,避免因为不稳定或不垂直造成数据误差。
3. 沉降观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沉降观测数据采集通常采用现场手动记录和自动记录相结合的方式。
手动记录方法通常采用测量员上井口观测的方式,而自动记录方法则采用读数器或数据采集器配合传感器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
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严格遵守规定各个参数的记录间隔,以确保数据质量。
沉降观测数据处理工作包括数据加工和分析处理。
数据加工主要是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与处理,得到每个沉降点的平均沉降量和累积沉降量等相关信息。
分析处理阶段则是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以进一步指导后续的工作。
4. 沉降观测结果的分析和判读在获得沉降观测数据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判读。
主要是通过沉降量和速率的对比,判断是否达到警戒值,如果达到警戒值需要通过增加巡查频率或对其进行维修等措施来保证安全。
5. 堤防工程沉降情况的评估和预测堤防工程沉降情况评估通常依据沉降观测数据,通过根据沉降的速率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以及依据观测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未来的沉降情况,来提前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新建铁路XX工程XX标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编制:审核:-0批准:中铁XX集团XX铁路XX标第XX项目部2010年7月-1目录二、编制依据 (1)3、管段工程概况 (2)4、管段内地质概况 (3)五、组织机构和人员仪器的配置 (5)六、沉降变形观测的重要性、原则及管理制度 (6)沉降变形观测的重要性 (6)沉降变形观测的原则 (7)沉降变形观测的管理制度 (7)7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内容及控制要求 (8)沉降变形观测范围 (8)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控制要求 (8)评估区段内线下工程散布范围和测点散布情况 (8)观测断面工程属性信息汇总表 (9)八、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 (12)桥梁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 (13)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 (22)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26)9 沉降变形测量 (27)测量品级及精度要求 (27)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27)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29)观测网平面布置示用意、水准测量方式示用意 (30)测量工作大体要求 (31)测量工作具体要求 (36)10、评估方式和判定标准 (39)评估方式和判定标准的大体要求 (39)桥梁工程沉降变形评估 (40)隧道工程沉降评估 (42)过渡段工程沉降评估 (43)区段工程沉降评估 (44)1一、沉降变形观测资料的提交与数据管理 (45)12、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计划和时间 (48)13、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质量及安全保证办法 (48)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质量保证办法 (48)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安全保证办法 (49)附表1 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 (51)附表2 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53)附表3 桥梁墩(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54)附表4 桥梁墩台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 (56)附表5 涵洞沉降观测记录表 (58)附表6 涵洞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 (60)附表7 桥梁梁部徐变观测数据记录表 (61)附表8 梁体张拉徐变记录汇总表 (62)附表9 沉降设计值表 (64)附表10 隧道沉降观测记录表 (65)附表11 断链表 (66)1 总则1为知足GGTJ-2标第八项目部管段对桥梁、隧道、过渡段等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系统的技术要求,确保观测质量,为评估预测线下工程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肯定无碴轨道铺设时间,确保铺设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编制原则和依据 (1)1.1编制原则 (1)1.2编制依据 (2)二、工程概况 (2)三、组织管理 (3)3.1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 (3)3.2沉降观测与评估工作小组职责 (3)3.3沉降观测人员和仪器设备 (5)四、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 (5)4.1准备阶段 (5)4.2测量阶段 (7)4.3评估阶段 (7)4.4成果报告形式 (8)五、沉降变形测量 (8)5.1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9)5.2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9)5.3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11)5.4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13)5.5测量工作具体要求 (15)六、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17)6.1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17)6.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22)6.3观测技术要求 (26)七、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28)7.1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28)7.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32)7.3观测技术要求 (35)八、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37)8.1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37)8.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38)8.2.沉降观测点与剖面沉降管埋设 (38)8.3观测技术要求 (39)九、线下工程沉降评估 (39)9.1路基工程沉降评估 (39)9.2桥涵工程沉降评估 (41)9.3过渡段工程沉降评估 (43)9.4区段工程综合评估 (44)十、数据传输流程与数据管理 (44)10.1数据传输流程 (44)10.2文件管理与格式要求 (48)10.3数据录入与输出管理 (50)附件一:准备工作检查表与结果验收表 (58)表1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 (58)表2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验收记录表 (59)附件二:路基沉降变形评估预测方法 (60)1规范双曲线法 (60)2修正双曲线法 (61)3固结度对数配合法(三点法) (62)4指数曲线法 (64)5遗传算法双曲线 (64)6V ERHULST算法 (66)7A SAOKA算法 (69)8灰色系统GM(1,1)算法 (71)附件三:观测数据处理文件格式要求 (73)附件四:附表 (78)附表1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 (78)附表2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79)附表3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 (80)附表4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 (81)附表5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剖面管) (82)附表6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表 (83)附表7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 (84)附表8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表 (85)附表9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汇总表 (86)附表10桥梁承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87)附表11桥梁墩(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88)附表12涵洞沉降观测记录表 (89)附表13桥梁梁部徐变观测数据录入表 (90)附表14沉降设计值表 (91)附表15断链表 (92)中铁XX局集团有限公司XX客专甘肃段项目部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实施方案一、编制原则和依据1.1 编制原则⑴为统一XX铁路客运专线对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等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的技术要求,确保观测质量;为评估预测线下工程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砟轨道铺设时间,确保铺设质量,制定本实施方案。
⑵本方案适用于中铁XX局集团有限公司XX客专甘肃段项目部XX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施工期及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未包括的内容,应按相关现行铁路设计规范、规定执行或另行研究确定。
⑶沉降变形观测数据采用电子水准仪取得,是一种在客运专线铁路施工中广泛采用的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真实可靠,能全面反映线下工程实际变形特征。
⑷沉降变形评估方法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地质情况、工程措施确定,能够准确预测结构物工后沉降。
评估应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沉降变形关系,以区段为单位实施。
⑸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是确定无砟轨道铺设关键时间节点的主要依据之一,必需加强“零周期”(即初始值)的过程控制。
⑹沉降变形观测过程中必须与评估紧密结合,加强动态协调,以及时发现沉降异常情况。
1.2 编制依据(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7)《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8)《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9)《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10)《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实施细则》XX铁路客运专线甘肃段)(11)XX铁路客运专线设计文件;(12)铁道部有关规定。
二、工程概况XX客运专线甘肃段BLTJ-7标段起讫里程IDK827+579~IDK852+136.35,正线长度24.268k Km,穿过郭嘉镇隧道,跨过背后沟,再穿朱家山隧道进入通渭县境内,跨过中川村牛谷河、穿中川隧道、下穿天巉公路后本标段终点。
其中桥梁:IDK827+900郭嘉立交中桥/62.2m、IDK833+085背后沟中桥/46.0m、DK848+228中川村牛谷河特大桥/340.38,共计448.58m;隧道:23686.156m/3座(IDK827+931.10-IDK833+062.00郭家镇隧道5131.386m、IDK833+108.00-IDK848+057.77朱家山隧道14949.77m、IDK848+500-IDK852+105中川隧道3605 m);路基:133.12m/2段(IDK848+398.23-DIK+500.00段长101.77m、IDK852+105-IDK852+136.35段长31.35m);无砟道床铺设48536m。
三、组织管理3.1 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中铁XX局集团有限公司XX客专甘肃段项目部成立线下工程沉降观测与评估工作小组,由项目总工程师付志华任组长,工程部和各分部技术负责人任副组长,分部成立各测量队,设专职测量队长。
线下工程沉降观测与评估工作小组人员名单如下:组长:付志华副组长:贾宪伟、袁忠阁、田任东、徐世全、徐腾飞组员:杨波、彭春华、栾相宜、胡仲帅、金鹏、孙浩岩、3.2 沉降观测与评估工作小组职责兰州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沉降观测与评估工作小组各人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确保观测数据及评估结果的真实、可靠。
3.2.1 沉降观测与评估工作小组组长职责如下:⑴负责本标段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对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⑵负责标段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的组织工作,对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过程进行监督检查;负责组织观测及评估人员的培训工作等。
⑶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
⑷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
3.2.2 沉降观测与评估工作小组副组长职责如下:⑴对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其保护、各种监测设备、仪器、管线的购置与埋设进行全面核查,确保观测准备工作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⑵派专业测量人员进行平行观测,对平行观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⑶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
⑷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
3.2.3 沉降观测与评估工作小组成员职责如下:⑴是沉降变形观测的实施责任主体,必须严格按有关规范、设计文件及总指要求做好各项工程施工过程的沉降变形观测,对观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⑵负责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其保护工作。
⑶负责各种监测设备、仪器、管线的购置与埋设,及其观测设施的保护工作。
⑷按规定监测项目和频率进行全过程观测和记录,并按规定格式和内容提交观测数据,确保其真实性、可靠性和全面性。
⑸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的制订工作。
⑹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
3.3 沉降观测人员和仪器设备线下工程三个分部都配置一组沉降观测人员和一套Trimble dinil2c电子水准仪一套,在沉降观测与评估工作小组的领导下开展沉降观测工作。
随着工程的进展,各分部再将购置一套Trimble dinil2c电子水准仪,增加一组沉降观测人员。
四、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分为准备阶段、观测阶段与评估阶段。
沉降观测应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工作,各阶段成果报告内容要符合细则要求。
4.1 准备阶段4.1.1 人员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⑴我单位派线下工程沉降观测与评估工作小组人员参加评估单位举办的培训;⑵我单位请中南大学、西南交大教授对测量技术人员进行测量要求技术培训。
4.1.2 技术交底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对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⑴观测断面和观测点设置要求;⑵观测设备埋设要求;⑶对线下工程变形观测频次提出明确要求;⑷对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
4.1.3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我单位编制线下工程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⑴人员、设备情况;⑵观测组织机构,按单位工程落实到负责人;⑶明确线下工程观测技术要求与实施方法;⑷明确资料整理与提交文件的技术要求;⑸特殊工点与特殊情况需单独制定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4.1.4 建立变形观测网⑴建立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应明确基准点、工作基点与线下工程结构物相对位置,明确路基、桥梁、过渡段等结构物观测点的里程,如图4.1.1所示。
⑵填写观测断面及观测点位置与工程属性信息,详见附表;⑶填写基准点与工作基点信息表,详见附表;4.1.5 埋设观测设备⑴按《细则》要求埋设观测设备;⑵观测点标志要醒目,并由测量小组专门负责测点的保护与调整;图4.1.1 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4.2 测量阶段沉降观测工作内容如下:⑴原始观测资料必须随观测进度整理,严格执行签署制度;⑵必须确保观测质量和观测时效。
每个测段的资料测完后,必须及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如发现测量精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应马上组织进行重测;⑶及时对沉降结果进行分析,当发现测点观测数据异常时(如墩台隆起或沉降突然加大等),应采取措施对观测结果进行核查,排除人为因素后应及时将情况报告给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⑷对大面积水域中的水中墩观测等特殊情况单独制定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报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审批;⑸按《细则》要求定期对沉降检测网的工作基点进行复测;⑹随观测进度同步整理资料,按照《细则》规定的文件格式和时间要求提供观测文件;4.3 评估阶段我单位按区段完成《线下工程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报告》后向甘青公司提交评估申请,评估单位根据精测网复测结果对我单位沉降观测结果进行评估,形成报告给河南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