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急性疼痛治疗
术后镇痛治疗管理规范与流程
术后镇痛治疗管理规范与流程依据《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1号)、《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2016年修订)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此制度。
临床麻醉和术后镇痛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术后镇痛是提高围手术期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理应予以重视。
术后镇痛管理主要是指病区使用镇痛泵的规范化管理问题,我院为体现医疗人性化服务,开展术后镇痛工作,有效地减少病人的痛苦,对病人的术后恢复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
为规范术后镇痛泵的使用,不断改进疗效、积极预防并发症、了解患者使用情况。
我院根据上级国家卫健委门及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具体如下:一、建立健全病区使用管理制度建立麻醉科术后镇痛管理档案,建立镇痛泵使用登记表,表格内容包括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住院号,麻醉方式、疾病诊断、手术方式、镇痛途径、镇痛时间、镇痛效果以及有无并发症等观察项目。
所有术后镇痛的病人都建立登记表,登记表的内容项目要认真填写完善,以备记录使用。
二、保障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1、严格掌握镇痛泵使用适应症,根据病人身体情况,病情需要使用镇痛泵,严禁扩大镇痛使用范围。
2、严格查对制度,强化麻醉师责任感,操作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3、严格控制镇痛泵的药物配比,严禁超剂量使用镇痛药品。
4、严格执行镇痛泵使用中查对制度,加强镇痛泵使用中的管理,病人术毕回病房,麻醉医师检查每例病人镇痛泵是否正常输注、定时观察药液的剩余剂量,输注部位有无红、肿、皮肤过敏、出血、渗液、针头脱落等情况,并记载在病人访视记录中。
5、严密监测病人,警惕镇痛泵使用期间病人并发症的发生。
详细向病人说明使用方法、操作原理和注意事项,取得病人的配合。
告知病人勿随意调节镇痛泵上的按钮,出现疼痛时遵医嘱进行调节,出现并发症应及时分析原因,认真检查镇痛泵各项参数及输注程序。
三、建立术后疼痛病人管理工作流程病人返回病房后病房医师和病房护士首先与麻醉医师严格交接班,了解手术方式、麻醉方法、PCA 泵(自控镇痛泵)药物配比情况、锁定时间、PCA 泵开放情况,病房医生告知病人及家属镇痛泵使用注意事项:严禁碰撞、挂起、坠地,一旦发生立即与病房护士联系;起床活动时镇痛泵低于穿刺部位;严禁在镇痛泵上连接液体以免药液稀释影响镇痛效果;不要频繁按压镇痛泵上的追加药物剂量按钮,评估病人麻醉恢复情况、疼痛强度,疼痛为中度时可按压镇痛泵追加镇痛药,观察镇痛效果,如效果不佳可与麻醉医生联系。
术后疼痛的护理
您的位置:首页 > 我的继续教育 > 全文疼痛护理临床实践与进展术后疼痛的护理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护理部赵继军术后疼痛是最常见的急性疼痛,会对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影响术后康复,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临床上选用适宜的镇痛方法,做好术后疼痛护理对病人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术后疼痛的基本内容:疼痛对机体的影响,疼痛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方法。
一、术后疼痛的基本内容1、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手术本身是一种组织损伤,手术损伤导致伤害性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的的复杂的生理、病理生理的反应。
(1)心血管系统围术期伤害性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急性疼痛,导致机体产生应激反应,释放一系列的内源性物质和活性物质,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
疼痛可导致病人术后血压增高,心率增快,甚至心律失常。
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氧供需失衡,原有冠心病病人可致心肌缺血,心绞痛发作。
疼痛刺激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心血管功能:疼痛刺激引起交感神经末梢和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液中的儿茶酚胺主要来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亦有少量进入血液。
儿茶酚胺与α受体和β受体结合,产生交感神经兴奋的一系列的生理表现。
伤害性刺激引起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分泌血管升压素,经垂体后叶释放进入血液。
血管升压素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增加血容量。
血管升压素可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血管升压素受体,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
疼痛刺激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肾脏近球细胞释放肾素,使血管紧张素原水解为十肽血管紧张素Ⅰ,再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I和血管紧张素III,与血管紧张素受体结合,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
肾上腺皮质和髓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醛固酮的释放增多,引起肾脏保钠保水和排钾,导致细胞外液增加。
(2)呼吸系统疼痛常导致病人呼吸功能减退,延缓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
手术后病人的疼痛常常引起肌张力增加,病人的通气功能降低,肺顺应性下降,在腹部手术和胸腔手术的病人表现尤其明显。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指南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指南
一、病人影响
病人的疼痛敏感程度和精神状态是处理疼痛的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
对痛觉的敏感程度越高,病人疼痛的感受越强烈,他们需要更多的止痛药。
而精神状态则可以影响病人对疼痛的可感知性,如果病人的精神状态较低,他们可能会更容易感觉到疼痛。
因此,在处理成人疼痛的过程中,需要注
意病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
二、疼痛治疗
1.内科治疗
内科治疗是处理疼痛的重要途径,它包括服用止痛药、静脉输液止痛
方法以及药物默认、注射止痛药等。
止痛药的安全使用是处理疼痛的关键,这一点尤为重要,只有在正确的剂量下服用,止痛药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2.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的目的是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增强病人止痛的意志力和抵
制疼痛的能力。
可以采用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放松技术、实物指导、角色塑造、艺术治疗等。
3.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治疗疼痛的主要方法,包括温热疗法、电疗、高周共振等
技术。
其目的是利用物理因素的作用,有效的减轻病人疼痛的感觉。
三、预防措施
1.遵医嘱
处理疼痛的主要前提是按照医嘱进行治疗,按照医生开出的药物、物理疗法和心理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复元活血汤治疗骨折急性创伤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复元活血汤治疗骨折急性创伤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分析复元活血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在临床上,复元活血汤常常被用于治疗骨折、急性创伤以及术后疼痛等症状。
本文旨在通过对复元活血汤治疗骨折急性创伤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患者的治疗作用以及安全性。
一、复元活血汤的组成及功效复元活血汤由当归、川芎、红花、桃仁、生姜等多种药材组成,这些药材都具有活血化瘀、清热祛湿、止痛消肿的功效。
当归和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红花和桃仁能够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生姜有温阳散寒的作用。
这些药材组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促进组织修复,达到治疗骨折急性创伤术后疼痛的效果。
二、复元活血汤治疗骨折急性创伤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1. 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在临床上,常常会遇到一些患者由于骨折或者术后疼痛导致活动受限,影响生活质量。
经过复元活血汤的治疗,患者常常能够明显感受到疼痛的减轻,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康复训练,加快骨折愈合速度。
2.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骨折急性创伤术后疼痛容易引起患者情绪的波动,导致精神状态不佳。
而复元活血汤具有安定情绪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紧张等情绪,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3.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骨折急性创伤术后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其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性。
复元活血汤通过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其对康复的信心。
三、复元活血汤治疗的安全性经过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复元活血汤治疗骨折急性创伤术后疼痛的安全性较高,常见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恶心、口干等轻微反应,发生率较低。
复元活血汤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受到了患者的认可和好评。
四、临床病例分析患者张某,男,35岁,因车祸导致右腿骨折,经过手术治疗后感到剧痛难忍。
经过连续15天的复元活血汤治疗后,张某明显感觉到疼痛减轻,能够进行正常的康复训练。
3个月后复查发现骨折部位已经愈合,张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复元活血汤治疗骨折急性创伤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复元活血汤治疗骨折急性创伤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一、复元活血汤的药物成分及作用机制
复元活血汤是一种以中药为主的治疗方法,其成分包括当归、川芎、白芍、桃仁、红花、炙甘草、乌药等多种中草药。
这些中药按照一定的配方比例混合制成复方,据说有活血祛瘀、调节气血、促进骨折愈合等作用。
当归和川芎被认为具有活血调经的功效,白芍则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桃仁则可发散气血,红花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甘草则可调和各种中药的作用。
二、复元活血汤治疗骨折急性创伤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
复元活血汤作为中医药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对于骨折急性创伤术后疼痛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在一些小样本的临床观察中,部分临床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复元活血汤对术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加快骨折愈合的过程。
用复元活血汤治疗术后骨折痛还可减轻术后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复元活血汤应用于骨折急性创伤术后疼痛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四、复元活血汤治疗骨折急性创伤术后疼痛的不足和局限性
尽管复元活血汤在一些临床研究中表现出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是其治疗骨折急性创伤术后疼痛的不足和局限性也是不可忽视的。
由于目前相关研究数据较为有限,因此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支持其治疗效果。
复元活血汤中所含的中药成分较多,患者可能会面临增加药物负担和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中药治疗需要较长的治疗周期,患者需长期服用,这也会对患者的遵从性和治疗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虽然复元活血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骨折急性创伤术后疼痛的症状,但其不足和局限性也需要引起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重视。
术后伤口疼痛护理措施
术后伤口疼痛是患者术后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恢复和生活质量。
为了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伤口愈合,以下是一些术后伤口疼痛的护理措施:一、了解疼痛原因1. 手术创伤:手术过程中,手术刀、缝线等器械会对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导致疼痛。
2. 炎症反应:术后伤口周围的组织会出现炎症反应,引起疼痛。
3. 神经损伤:手术过程中可能对神经造成损伤,导致疼痛。
4. 药物因素:术后使用的某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可能导致疼痛。
二、疼痛评估1. 评估疼痛程度:使用疼痛评分量表(如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2. 询问患者疼痛特点: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等。
3. 观察患者疼痛表现:如面部表情、呼吸、体位等。
三、疼痛护理措施1. 药物治疗(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适用于轻至中度疼痛,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2)阿片类药物:适用于中度至重度疼痛,如吗啡、哌替啶等。
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贴片,适用于局部疼痛。
2. 物理治疗(1)冷敷:适用于急性炎症期,可减轻疼痛和肿胀。
(2)热敷:适用于慢性疼痛,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3)电刺激疗法:如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等,可缓解疼痛。
3. 心理护理(1)心理疏导: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给予安慰和支持。
(2)转移注意力:引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放松训练等,以减轻疼痛。
4. 伤口护理(1)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感染。
(2)观察伤口情况:注意伤口有无红肿、渗液、异味等异常情况。
(3)合理饮食:保证营养摄入,促进伤口愈合。
四、预防并发症1. 预防感染: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
2. 预防深静脉血栓:鼓励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
3. 预防压疮:保持患者床铺整洁,定期翻身,避免局部压力过大。
五、康复训练1.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部位,制定合适的康复训练计划。
2. 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并发症。
手术后镇痛原则和镇痛方法
常见药物组合
▪ 术前使用可在脑脊液中具有较高浓度的COX-2抑制剂(如口服塞来 昔布或静注帕瑞昔布)可发挥抗炎、抑制中枢和外周敏化作用, 并可能降低术后疼痛转化成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 有研究称术前、术中、术后持续输注氟比洛芬酯也可透过血脑屏 障,发挥抗炎、抑制中枢敏化作用,其他非选择性NSAIDs药物术 前用药的作用尚未确定。
全身给药
(5)PCSA:适用于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药物在皮下可能有存留, 如阿片类药物生物利用度约为静脉给药的80%。PCSA起效慢于静脉 给药,镇痛效果与PCIA相似,如采用留置管应注意可能发生导管堵 塞或感染。常用药物为吗啡、曲马多、羟考酮、氯胺酮和丁丙诺啡。 哌替啶具有组织刺激性不宜用于PCSA。
▪ 锁定时间(lockout time):保证在给予第一次冲击剂量达到最大 效用后,才能给予第二次剂量,避免药物中毒。部分镇痛泵设定1 h限量(如吗啡10~12 mg),4 h限量等。
全身给药
▪ PCA镇痛效果是否良好,以是否安全并达到最小不良反应和最大镇 痛作用来评定。评价指标包括:平静时VAS 0~1,镇静评分0~1, 无明显运动阻滞。不良反应轻微或无,PCA泵有效按压/总按压比 值接近1,无睡眠障碍,患者评价满意度高。
全身给药
▪ 表 1. 常用PCIA药物的推荐方案
全身给药
▪ NSAIDs药物在给予负荷量后可酌情持续静脉注射或分次给药,药 物镇痛作用有封顶效应,不应超剂量给药。但阿片类药物应个体 化给药,分次给予负荷剂量(如非阿片成瘾者,吗啡负荷量为1~4 mg/次),给药后应观察5~20 min至最大作用出现,并酌情重复 此量至NRS评分<4分。
全身给药
2. 皮下注射给药、肌肉注射给药以及胸膜腔或腹膜腔给药 肌注给 药起效快于口服给药,但注射痛、单次注射用药量大等不良反应明 显,重复给药易出现镇痛盲区,不推荐用于术后镇痛。皮下给药虽 有注射痛的不便,但可通过植入导管实现较长时间给药。胸膜腔和 腹膜腔给药镇痛作用不确实,又易发生局麻药中毒,不推荐常规使 用。
手术后疼镇痛处理专家共识
无痛
最剧烈疼痛
2 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
用 0~10 数字的刻度标示出不同程度的疼痛强度等级, “0”为无痛, “10” 为最剧烈疼痛,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数字。
无痛
轻度疼痛
中度痛
重度疼痛
3
语言等级评定量表(verbal rating scale, VRS) 将描绘疼痛强度的词汇通过口述表达。
5
变,效果,副作用及处理方法和结果,表 1-4 可供借鉴。
表1 时间(hr) 生命体征监测 血 压 (mmHg) 心 率 (次/min) 呼吸频率 (次/min) 脉搏氧饱和度 (%) 体 温 (℃) VAS 镇痛评分(0-10) 静息 运动 镇静状态评分(0-3) 1 3 术后镇痛观察记录表 6 9-12 18 24 36 48
(二)治疗效果的评估 应定期评价药物或治疗方法疗效和副反应,并据此作相应调整。在疼痛治疗 结束后应由患者评估满意度。 原则包括:①评估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强度,只有运动时疼痛减轻才能保证 患者术后躯体功能的最大恢复;②在疼痛未稳定控制时,应反复评估每次药物治 疗/方法干预后的效果。原则上静脉给药后 5-15 min、口服用药后 1h 应评估治 疗效果;③疼痛和对治疗的反应包括副作用均应清楚地记录在表上;④对突如其 来的剧烈疼痛, 尤其是生命体征改变 (如低血压、 心动过速或发热) 应立即评估, 同时对可能的切口裂开、感染、深静脉血栓等情况作出新的诊断和治疗。⑤ 疼 痛治疗结束时应由患者对医护人员处理疼痛的满意度, 及对整体疼痛处理的满意 度分别做出评估。可采用 VAS 评分, “0”为不满意, “10”为十分满意。 评估疼痛定时进行,作为术后镇痛治疗小组的一项常规工作,如能绘制出 疼痛缓解曲线图,能更好记录患者的疼痛和镇痛过程。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近年来,随着科技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成人手术的数量也不断增加。
然而,与手术相伴随的潜在问题之一就是术后疼痛。
术后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康复时间,并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以专家为核心的团队共同研究并达成共识,旨在为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提供准确、科学的指导和建议。
一、术前评估手术前的疼痛评估对术后疼痛处理至关重要。
通过充分了解患者的疼痛史、敏感性和期望值等因素,可以制定个性化的镇痛计划。
对于有心理因素的患者,应进行精神状况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
二、镇痛方案1. 多模式镇痛:在术后镇痛中,多种方法的联合使用被认为可以提供更好的效果。
药物镇痛、物理疗法以及心理支持等综合措施相结合,可以减少疼痛感知和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2. 药物治疗:短效镇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可用于急性疼痛的缓解,但其依赖性和不良反应容易导致药物滥用和疼痛加重。
对于轻度到中度疼痛,非甾体抗炎药(NSDs)和醋氨酚等也可作为替代选择。
此外,还可以选用外用贴剂和局部麻醉药物来减轻术后疼痛。
3.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如热敷、冷敷、按摩和运动疗法等在术后疼痛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紧张,减轻疼痛感;冷敷则可缓解术后局部炎症和肿胀。
4. 心理支持:心理因素对术后疼痛处理也有重要影响。
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放松训练等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疼痛态度和应对策略,减少疼痛感知。
三、团队合作术后疼痛处理是一个跨学科的工作,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密切合作。
包括麻醉科医生、外科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等在内的多个专业应参与到术后疼痛管理中,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四、风险评估和并发症处理在术后疼痛处理中,需要对患者的风险进行评估,尤其是老年人和存在慢性疼痛的患者。
同时,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及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减少术后疼痛的不良影响。
护理中的急性疼痛管理快速缓解患者痛苦
护理中的急性疼痛管理快速缓解患者痛苦护理中的急性疼痛管理:快速缓解患者痛苦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和心理感觉,对于许多人来说,它可以极大地影响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
在医疗护理领域中,急性疼痛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本文将探讨护理中的急性疼痛管理,并提供一些快速缓解患者痛苦的方法。
第一部分:急性疼痛管理的重要性急性疼痛是指短暂且强烈的疼痛,通常由刺激或伤害引起。
它可能是手术后、创伤、疾病或其他因素引起的。
急性疼痛的不适程度对患者来说可能是难以忍受的,因此及时有效地管理疼痛至关重要。
以下是急性疼痛管理的重要性:1.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急性疼痛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
通过及时干预,护士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2. 促进恢复:疼痛可以对患者的康复过程造成影响。
通过有效地管理疼痛,可以减少疼痛对患者康复的负面影响,促进患者的恢复速度。
3. 提高工作效率:疼痛会导致患者焦虑、不安和抑郁等情绪,从而对患者和护士的工作效率造成负面影响。
通过快速缓解患者疼痛,可以提高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而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第二部分:快速缓解患者疼痛的方法如何快速缓解患者疼痛是急性疼痛管理中的关键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急性疼痛管理的基础。
常用的药物包括止痛药、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护士可以合理选择药物并按照正确的剂量给予患者。
2.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另一种常见的疼痛管理方法。
例如,冷敷和热敷可以帮助减轻创伤或炎症引起的疼痛。
理疗和按摩也可以缓解肌肉酸痛和关节炎等不适。
3. 心理支持:疼痛往往伴随着不安、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
护士可以通过提供心理支持来帮助患者调节情绪,包括倾听患者的痛苦表达、提供情绪支持和使用放松技巧等。
4. 教育指导: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疼痛管理的教育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可以向患者传授一些自我疼痛管理的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合理用药等,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疼痛。
成人术后疼痛指南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防治快捷指南-2012-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快捷指南执 笔:徐建国专家组:吴新民 于布为田玉科 薛张纲 熊利泽 叶铁虎 岳 云 姚尚龙 李士通 王祥瑞 王国林 黄文起 赵国栋 王俊科 马 虹 李 刚 顾尔伟目录术后疼痛的定义和危害 ——————————/4术后疼痛的监测和评估 ——————————/4术后镇痛治疗 ——————————————/5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快捷指南术后镇痛的定义和危害定义:手术后疼痛是指手术后发生的急性疼痛,通常为伤害性疼痛,一般持续7天以内,是临床上常见和需紧急处理的疼痛。
危害:1)手术后疼痛可增加氧气消耗,导致短期内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骨骼肌肉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及代谢,心理、精神的不良影响。
2)疼痛控制不当还可以导致慢性疼痛,疼痛导致的外周和中枢敏感化以及中枢可塑性形成,使慢性疼痛可具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性质。
术后疼痛的检测和评估1.治疗疼痛前后均应进行常态和动态的疼痛评估,评估内容包括1)疼痛部位2)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强度3)是否有突发性疼痛4)是否伴危及生命的病理生理状态5)治疗反应和副作用6)病人的满意度2.疼痛强度常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或数字等级量表(NRS)4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快捷指南评定。
1)VAS:一条长100mm的标尺,一端指示无痛,另一端代表最剧烈的疼痛,患者依据感受的疼痛强度,标定相应位置。
2)NRS:用0-10等分刻度标记出不同程度的强度等级,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的疼痛,4以下为轻度痛,5-6为中毒痛,7-9为重度痛。
3.应提倡成立包括麻醉医生、外科医生、麻醉科护士和外科护士的跨学科急性疼痛管理组(APS)以提高术后镇痛的质量和满意度,达到最大的减低副作用的目的。
4 . 在术后镇痛过程中,应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镇静状态,脉搏氧气饱和度以及可能发生的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运动或感觉障碍等副作用,处理方法和结果。
急性疼痛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3) 椎管内给药:指硬膜外腔(PCEA)和蛛网膜下腔给药方式,适用于区域性疼痛。其中PCEA简便安全,临床应用广泛(表10-2)。
一、急性疼痛治疗的意义
急性疼痛的病程虽短,但治疗意义十分重大。急性疼痛不仅造成患者的痛苦,还带来严重的心理生理损害,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恢复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增加致残率和死亡率。随着镇痛技术的发展,急性疼痛的治疗已经从以往的保守治疗改为积极主动治疗。保守治疗的方法是根据患者的需要给予肌注或静注镇痛药物,往往是患者已经是不能忍受疼痛时才给药。而积极主动的治疗则意味着最佳的疼痛控制方案、预先对患者教育、规范化的疼痛评估和监测、新的治疗模式,如患者自控镇痛 (PCA) 、硬膜外镇痛、连续神经阻滞镇痛等。
2 、加强随访和评估:要达到好的镇痛效果,就应及时评估疼痛程度的变化,观察镇痛的不良反应,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疼痛评估的方法宜简单,对急性疼痛而言,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量化记分办法,如视觉模拟评分 (VAS) 、数字分级法 (VNRS) 等,疼痛评分目前被称为第五生命体征。对患者的随访不应局限于疼痛本身,也应观察患者全身情况的变化。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神经病理性疼痛一旦转化为慢性,则治疗非常困难。急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较为困难,抗惊厥药 ( 如酰胺咪嗪 carbamazepine ) 、三环类抗抑郁药 ( 如阿米替林 amitriptyline 、丙咪嗪 imipramine ) 对此类疼痛有一定疗效,可与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
一般疼痛出现以下特性时,应考虑神经病理性疼痛:
急性疼痛的常用治疗方法
急性疼痛的常用治疗方法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疼痛治疗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常用的药物有麻醉性镇痛药﹑非麻醉性镇痛药﹑抗抑郁药﹑抗惊厥药﹑糖皮质激素类药﹑局部麻醉药等。
麻醉性镇痛药是中枢性镇痛药,能解除或减轻疼痛并改变对疼痛的情绪反应,剂量增大则可产生镇静和嗜睡,临床常用的药物有吗啡、羟考酮、可待因、美沙酮、芬太尼等。
非麻醉性镇痛药主要包括水杨酸类、苯胺类、非甾体抗炎药及其他类型的镇痛药,其共同特征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与抗风湿作用,临床常用的药物有吲哚美辛、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
抗抑郁药是指具有提高情绪、增强活力的药物,临床上抗抑郁药主要用于伴有慢性疼痛的抑郁症患者,常用药物有阿米替林、丙米嗪、帕罗西汀等。
临床用于疼痛治疗的抗惊厥药主要有卡马西平、拉莫三嗪等。
二、神经阻滞疗法利用神经阻滞的方法达到解除疼痛、改善血液循环、治疗疾病的目的者称为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阻滞疗法包括脑神经及分支阻滞;神经节阻滞;神经丛、神经干及分支阻滞;骶管阻滞;硬膜外腔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及末梢神经阻滞等。
神经阻滞疗法的适应范围很广,包括急性痛、慢性非癌性痛、癌痛和非疼痛性疾病,应用于急性痛和剧烈疼痛镇痛效果迅速,确实。
对慢性顽固性疼痛的疗效常常优于口服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
神经阻滞疗法联合药物和其他方法的综合疗法效果更好。
三、针刀疗法针刀治疗技术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
针刀疗法的适应证主要是各种软组织炎症引起的粘连、挛缩、瘢痕、结节、外伤性肌痉挛和肌紧张如滑囊炎、腱鞘炎、部分神经卡压综合征等,对手术后疼痛综合征也有较好的疗效。
四、射频疗法射频镇痛技术是运用射频仪输出超高频无线电波,通过特定的穿刺针到达各种组织并产生局部高温,起到热凝固或切割作用。
射频疗法可用于治疗各种神经组织、椎间盘组织和软组织病变导致的疼痛。
五、臭氧疗法医用臭氧是以纯氧为原料,利用放电发生器产生的极高放电能量制备而成,临床使用的医用臭氧为臭氧和氧气的混合物。
术后镇痛
术后镇痛重庆市妇产科医院刘朝文术后疼痛是机体对疾病本身及手术造成的组织损伤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的疼痛定义为:“一种不愉快的感觉或情绪体验,和急性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或可以如此描述的损伤相关联。
”术后疼痛是令人恐慌且最常见的疼痛之一,对于某些病人来说,术后疼痛可能是他们一生中经历的最严重的疼痛。
有研究表明,手术后早期的疼痛才是围术期病人的主要疼痛所在。
剧烈的疼痛不仅给病人造成精神、躯体的双重创伤,引起循环、呼吸功能紊乱及代谢、内分泌功能失调,而且严重时可影响疾病的转归。
而完善的术后镇痛(post-operative analgesia)能有效提高围术期病人的生活质量,从而减少手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因此,有必要重视术后镇痛并努力提高临床镇痛治疗的水平。
一、术后镇痛的传统观念与方法既往认为“术后疼痛不可避免”,所谓“开刀哪有不痛的”,术后疼痛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
术后镇痛传统方法是按需间断肌注哌替啶或吗啡等镇痛药,这种方法难以使病人的疼痛及时有效地控制,其缺点在于:①不灵活:因为病人对镇痛药物的需要量可能相差10倍以上;②依赖性:病人需要镇痛时必须依赖医务人员的处方和给药;③不及时:病人疼痛时必须等待护士按处方准备药物,肌肉注射药物后,药物尚需要一定的时间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并扩散到中枢的作用位点才能产生镇痛作用。
术后镇痛面临的主要障碍是人们对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恐惧,认为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可能出现药物成瘾。
但众多研究表明:术后疼痛是急性的、短期的疼痛,而短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并不会导致成瘾。
二、术后镇痛的现代观念与研究进展对术后镇痛的高度重视是近十年来麻醉学和外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观念更新。
从伦理及人道主义角度考虑,应该倡导积极而有效的术后镇痛。
目前有观点认为:缓解疼痛是基本人权(pain relief is a basic human right)。
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采用积极而先进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术后镇痛已成为可能。
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的评估与护理
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的评估与护理外科术后疼痛是患者常见的不适之一,因为手术创伤刺激了患者的神经系统,导致了疼痛的出现。
疼痛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及时控制和治疗,还可能会引发并发症。
因此,对外科术后疼痛的评估和护理尤为重要。
一、术后疼痛的评估外科手术后疼痛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 急性期:手术后6-12小时内出现,可能是由于手术创伤、麻醉药物等原因引起。
2. 持续性疼痛期:手术后12-72小时内,主要由于组织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
3. 康复期:一般为手术后72小时到7天,疼痛逐渐减轻,患者的正常活动和锻炼也逐渐恢复。
4. 长期疼痛期:手术后7天以上,可能会有持续性疼痛或神经性疼痛的出现。
针对产生的以上疼痛情况,护士应该及时进行评估。
通常采用疼痛评估量表进行疼痛程度的评估。
比如:VAS疼痛评价量表、NRS疼痛评价量表等等。
适当的物理检查也可以提供给医生更多的诊断信息以及选择疼痛治疗方案。
同时,要及时询问患者有哪些疼痛情况,比如:疼痛的部位、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疼痛性质等等。
二、术后疼痛的护理外科手术后的患者术后护理应该是全面、有效以及及时的,是疼痛程度评估的重要基础。
以下是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1. 合理的用药:针对患者的疼痛情况,医生会开出不同种类和剂量的疼痛药物,护士需要及时给患者按时、按剂量进行用药。
药物种类主要包括:NSAIDs、止痛药、麻醉药等。
2. 控制感染:术后患者伤口容易感染,造成疼痛加重。
因此,及时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3. 转变体位:为减轻患者受伤处的疼痛,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及疼痛部位上的位置来给予肢体移位,减轻患者在受伤部位的压迫。
比如在卧床位的患者中,对于手术后胸腹部切口疼痛较为剧烈的患者,可以帮助患者侧卧;腰椎切口的患者,则可以协助患者将下肢沿切口处下垂。
4.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因此护士还需要关注和做好各种预防措施,如深静脉血栓、胸腹部壁肌肉的痉挛等等,并及时与医生沟通汇报。
术后疼痛处理的标准方法和流程
术后疼痛处理的标准方法和流程一、评估疼痛1. 采用标准化的疼痛评估工具:使用数字评分量表(NRS)或面部表情量表进行疼痛评估。
采用标准化的疼痛评估工具:使用数字评分量表(NRS)或面部表情量表进行疼痛评估。
2. 定时评估:至少每4小时进行一次疼痛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调整评估频率。
定时评估:至少每4小时进行一次疼痛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调整评估频率。
3. 关注患者的诉述:综合考虑患者的主诉、行为、生理反应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估。
关注患者的诉述:综合考虑患者的主诉、行为、生理反应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估。
二、疼痛分类1. 急性疼痛:手术后初期疼痛,通常在头几天内最强烈。
急性疼痛:手术后初期疼痛,通常在头几天内最强烈。
2. 慢性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
慢性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
三、疼痛处理原则1. 多模式镇痛:结合不同类型的镇痛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疼痛控制效果。
多模式镇痛:结合不同类型的镇痛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疼痛控制效果。
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疼痛阈值和药物过敏史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疼痛管理计划。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疼痛阈值和药物过敏史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疼痛管理计划。
3. 预防性镇痛:在疼痛发生前就开始镇痛治疗,以减轻术后疼痛。
预防性镇痛:在疼痛发生前就开始镇痛治疗,以减轻术后疼痛。
4. 按时给药:按照预定的时间表给予镇痛药物,以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避免疼痛反复。
按时给药:按照预定的时间表给予镇痛药物,以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避免疼痛反复。
四、镇痛方法1. 药物镇痛:药物镇痛:-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萘普生等。
- 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
- 抗抑郁药和抗惊厥药:如曲马多、加巴喷丁等。
- 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贴片等。
2. 非药物镇痛:非药物镇痛:- 物理疗法:如冷热敷、按摩、针灸等。
急性疼痛治疗的原则
3.疼痛治疗宜尽早进行,彻底镇痛
持续的伤害性刺激能够使中枢神经系统致敏,致 敏后,神经元对疼痛刺激的阈值降低,使疼痛的 强度和持续时间增加。
中枢致敏一旦形成,就会增加疼痛治疗的困难。 因此,早期介入疼痛治疗十分必要。
对术后疼痛的治疗,有人提出了“超前镇痛 (preemptive analgesia)”的观点,即伤害性刺激发 生前给予镇痛治疗,防止中枢致敏的发生,从而 达到减轻伤害后疼痛的效果。
疼痛导致呼吸浅快、呼吸辅助肌僵硬致通气量减 少、无法有力地咳嗽,无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导致术后肺部并发症。
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上腹部直切口手术后膈肌功能不良似乎甚于斜切 口
静脉麻醉后麻醉残留作用对肋间肌的影响似乎大 于膈肌
而吸入麻醉药对膈肌的抑制更加明显
全麻后苏醒期可能会出现胸腹部呼吸肌运动不协 调现象
天然类如吗啡、可待因 半合成类如叔丁吗啡、海洛因 合成类如哌替啶、芬太尼、苏芬太尼、
阿芬太尼、雷米芬太尼等。
吗啡特点
强效、廉价 脂溶性低,起效慢,对突发性疼痛的治疗
不是最合理的选择。 口服生物利用度38% 可透胎盘屏障,影响胎儿 60-70%在肝脏与葡萄糖结合生物转化,
肝脏提取、清除率高 肾脏占其清除量的40%
胰岛素、睾丸酮等分泌减少及胰岛素抵 抗。
水钠潴留。
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的影响
5-HT、缓激肽、P物质、花生四烯酸代 谢产物、氧自由基等炎症介质大量产生
使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等表达增加
对情绪心理方面的影响:可导致焦虑、 恐惧、无助、忧郁、不满、过度敏感、 挫折、沮丧;引起家属恐慌、手足无措 的感觉。
给药途径
普通途径给阿片类药 静脉内病人自控镇痛(PCA) 椎管内镇痛 局部麻醉技术 其它途经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置专家共识
需停药或减低药品剂量 20%以上,或采取不一 样阿接上片一张药品,也可使第28页用
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
用于术后镇痛治疗
主要经过椎管内用药、区域神经丛或外周神
机制
经干阻滞以及局部浸润等方法
与阿片类药品联合应用,可增效镇痛作用并 延长镇痛时间。
惯用药
作用时间长、价格低廉,广泛用于术后镇痛, 布比卡因 但药品过量易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毒性
第21页
使用环氧化酶抑制剂 高危原因
年纪>65 岁(男性易发) 原有易损脏器基础疾病:上消化道溃疡、出血史;缺血性心脏病或脑
血管病史(冠状动脉搭桥围术期禁用,脑卒中或脑缺血发作史慎用); 肾功效障碍;出、凝血机制障碍(包含使用抗凝药) 同时服用皮质激素或血管担心素转换酶抑制剂及利尿剂 长时间、大剂量服用 高血压、高血糖、吸烟、酗酒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置专家共识
第22页
术后应用环氧化酶抑制剂主要指征 与注意事项
主要 指征
• 中小手术后镇痛
• 大手术与阿片药品或曲马多联合或多模式镇痛,有显著 阿片节俭作用
• 大手术后PCA停用后,残留痛镇痛 • 术前给药,发挥术前抗炎和抑制超敏作用
注意 事项
• NSAIDs药品都有“封顶”效应,故不应超量给药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置专家共识
第12页
目录
1 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影响 2 疼痛评定 3 急性疼痛管理组织
惯用镇痛药品
4
给药路径和给药方案
5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置专家共识
第13页
急性疼痛管理 组织概述
定义
作用
急性疼痛管理 治疗术后痛、创
组(Acute Pain 伤痛和分娩痛
Service,APS) 是指对手术病
术后急性疼痛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术后急性疼痛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术后急性疼痛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一、术后急性疼痛的评估1. 评估时间:术后应在患者返回病房后的 24 小时内进行首次疼痛评估,之后每隔 4 小时进行一次评估,直至疼痛得到有效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课件
1
为了了解我国疼痛诊疗事业的现状, 更好的开展疼痛治疗提高诊疗水平,促进 疼痛专业的发展,我院麻醉科诚挚地邀请 您在百忙之中,花费一些宝贵时间参加这 项活动。您的参加将促进疼痛诊疗专业的 更快发展。
编辑课件
2
术后急性疼痛是指机体对疾病本身和手术造成的组织 损伤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以及情感上 的一种不愉快的经历。即往,对术后疼痛的处理未能引起 外科医生和麻醉医师足够的重视,患者也往往将术后切口 疼痛视为术后一种不可避免的经历。随着对术后疼痛病理 生理认识的提高,人们已经术后镇痛视为提高病人安全性, 促进病人术后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术后急性疼痛的处理 已成为麻醉学的重要环节。无痛是享受美好是提高生活质 量的前提。
可见,术后疼痛可延缓术后病人呼吸功能的恢复,某 些病人由于低通气状态而发生肺实变和肺炎等呼吸系 统并发症。
编辑课件
6
术后疼痛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疼痛可引起体内多种激素的释放,产生相应的病理改变。除了 一些促进分解的代谢激素(儿茶酚胺、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和抗 利尿激素)外应激反映的结果引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生长激素(GH)和高血糖素的增加。另一方面应激反映导致了促 合成代谢的激素(如雄性激素和胰岛素)水平的降低。肾上腺素皮 质醇和高血糖素水平的升高通过促使糖原分解和降低胰岛素的作用 最终导致高血糖,蛋白质和脂肪分解代谢增加也使术后病人发生负 氮平衡不利于机体康复。醛固酮,皮质醇和抗利尿激素使得机体储 钠排钾,从而影响体液和电解质的重吸收,这亦可引起外周和肺血 管外肺水的增加,此外内源性儿茶酚胺使外周伤害感受器末梢更为 敏感,使患者处于一种疼痛——→儿茶酚胺释放——→疼痛的不良 循环状态之中。
编辑课件
11
术后疼痛对机体的不良影响
器官系统
对其功能的影响 临床作用和表现
心血管系统
心肌做功增加
心律失常
(源于儿茶酚胺和血管紧张 心绞痛
Hale Waihona Puke 素Ⅱ的作用)心肌功能减退充血性衰竭
呼吸系统
骨骼肌张力增加 肺顺应性降低
缺氧、高碳酸血症 通气/血流比异常 肺不张、肺炎
编辑课件
12
术后疼痛对机体的不良影响
括约肌张力增加 胃肠和泌 平滑肌张力增加 尿系统
编辑课件
7
术后疼痛对胃肠道和泌尿系统的影响
疼痛引起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可反射性的抑 制胃肠道功能,平滑肌张力降低,而括约肌 张力增高,临床病人表现为术后胃肠,,腹 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膀胱平滑肌张 力下降,导致术后病人尿储留,增加了相应 的并发症,如与导尿有关的泌尿系统感染等 的发生率。
还有膀胱心反射
术后镇痛可避免体内高凝状态的出现,减少手术后 深静脉血栓和肢体缺血现象的发生。
编辑课件
15
综上可见,术后疼痛引起的病理改变是机体 对手术刺激的一系列动态反应过程,起结果 对病人手术后恢复产生众多不良影响,也是
手术后并发症增多的重要因素。手术后呼吸 和循环系统并发症都可能与术后伤口疼痛和 应激反应有关。术后镇痛减轻或防止了机体 一系列应激反应,无疑有利于患者手术后恢 复过程。因此为了病人的安全性,十分有必 要在临床常规开展术后镇痛。
编辑课件
3
术后镇痛的临床意义
临床对术后的病人常常按需要间断的肌肉注射阿片 类镇痛药物。尽管如此其中大约75%的病人仍存在着中 度和重度的术后疼痛。因此有必要为临床寻找一种完善 的术后镇痛方法。另一方面,现已认识到术后急性疼痛 对病人病理生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表1),其对术后恢复 期的病人是十分有利的。要认识术后镇痛治疗的临床意 义,首先有必要了解疼痛对机体的影响以及镇痛治疗在 其中的作用。
淋巴细胞减少 网状内皮系统功能抑制 白细胞增多 杀伤T细胞功能降低
血小板黏附刚能增强 纤容机制减弱 激活凝血反应
免疫功能减低 血栓形成
编辑课件
14
术后镇痛意义
术后镇痛不仅在减轻患者手术的痛苦,而且在于提 高患者的自身防止围手术期并发症的能力。已经证 实硬膜外镇痛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 和出院率。术后镇痛治疗可以减少术后体内的儿茶 酚胺和其他激素性激素的释放。降低心率防止术后 高血压,从而减少心肌做功和氧耗量避免心律失常 心绞痛。充血性心衰发生,同时患者的肺活量和功 能残气量可能 恢复到接近手术前的水平,从而减少 了术后患者呼吸系统的并发症。
编辑课件
4
术后疼痛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疼痛刺激可以引起患者体内一些内源性递质和活性物质的释放 从而影响心血管功能。
内源性物质包括:
1、自交感神经末梢和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胺; 2、肾上腺皮质释放醛固酮和皮质醇; 3、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 4、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这些激素将直接作用于心肌和血管平滑肌,并且通过使体内水 钠储留间接的增加了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内分泌 系统
ACTH升高 皮质醇升高 高血糖素升高 胰岛素水平下降 醛固酮增加 抗利尿激素增加 儿茶酚胺增多 血管紧张素Ⅱ
编辑课件
胃肠绞痛 恶心呕吐
尿储留 蛋白质分解代谢 脂质分解 高血糖 蛋白质合成代谢减少 钠水储留 充血性心衰 血管收缩 心肌收缩力增强 心率加快
13
术后疼痛对机体的不良影响
免疫系统 凝血机制
编辑课件
16
术后镇痛的方法
术后镇痛是设法减轻或消除手术创伤引起 的病人急性疼痛,它于麻醉的区别在与此 时病人的感觉意识仍然存在。
编辑课件
17
镇痛药的给药途径和镇痛方法
口服 一般认为对手术后中、重、急性疼痛的病人不宜采用。
椎管内镇痛(骶管、硬膜外、珠网膜下腔)1979年有报道,在 硬膜外腔注入阿片类药物镇痛取得满意效果。
5
术后疼痛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水钠的储留可引起血管外的肺水增多。因此可导致患 者的通气/血流比异常。在胸腹部手术的病人,疼痛 引起肌肉张力增加可以造成病人的总肺顺应性下降, 通气功能下降。这些改变又可能促使病人术后肺不张, 结果导致病人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在大手术或高危 患者,术后疼痛可能导致功能性残气量的明显减少 (仅为术前的25%-50%)早期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可 刺激功能增加导致呼吸功能衰竭。
只有病人才知道和不适的严重程度,病人根据痛的严
重程度通过按压PCA泵上的键钮即可自行注射一定剂量的镇
痛镇静药物达到镇痛目的。为了预防过量,这种注射装置
(在一次剂量后)设计了一个特别的锁定装制,首次给药剂
量发挥作用后的一定时间,病人才能给下一次药。
二 、全自动注射泵使用说明阅读说明书。
三、用于PCA镇痛药物举例
胃肠道外给药途径
在治疗处理手术后 中、重、急性疼痛时,胃肠道途径注入镇痛 药物仍为量最重要的方法。随着新的药物(如芬太尼)等和新 的技术(如PCA)等的问世使得临床术后镇痛和给药方案更为 安全有效。
肌肉注射
静脉注射
患者自控镇痛(PCA)
编辑课件
18
一种新型镇痛技术——病人自控镇痛
一、 PCA 的基本原理
编辑课件
8
术后疼痛对机体免疫抑制的影响
与疼痛有关的应激反应可以导致机体淋巴细胞减少, 白细胞增多和网状内皮系统出于抑制状态。
此外,麻醉恢复期的病人体内的中性淋巴细胞的趋向 性减弱,从而抑制了单核细胞的活性。这些因素使得 术后病人对病源体的抵抗力减弱,术后感染和其他并 发症的发生率大大增加。肿瘤病人术后疼痛等应激反 应的结果可能使体内杀伤性T细胞 功能减弱,数量减 少。另一方面应激引起的体内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 和前列腺素的增加都可造成机体免疫机制的改变,甚 至导致残余的肿瘤细胞的术后扩散等。
编辑课件
9
术后疼痛对凝血机制的影响
血小板黏附力增强。纤溶功能降低→机体 处于一种高凝状态。这对某些有心血管或 有凝血机制异常的患者尤为不利,甚至可 能引起术后致命的并发症或血栓形成心脏 病或脑血管意外等。
编辑课件
10
其他影响
术后疼痛尚可使手术部位的肌张力增加,不利于手 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因而可能影响机体的恢复 过程,同时疼痛刺激能够使患者出现失眠,焦虑, 甚至一种无援感觉,这种心理因素加之上述不利影 响。无疑延缓了患者术后的康复过程,在一些病人 甚至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等。一般来说, 应激反应的程度取决于病人所经历的手术大小,创 伤愈大,术后伴随应激反应的不良影响也愈大。如 颅脑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小,因为颅内手术的范围 小,脑细胞中缺乏疼痛感受器。而胸腹部手术比四 肢手术可诱发更大的神经内分泌应激反应。
血管紧张素Ⅱ可以引起全身血管收缩,而内源性儿茶酚胺可使 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以及外周阻力增加,因此,可导 致术后病人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和心率失常。有某些病人甚至 可能引起心肌缺血。醛固酮、皮质醇和抗利尿激素引起患者体 内水钠储留,在某些人心脏储留功能差的患者甚至可能引起充 血性心力衰竭。
编辑课件
单位剂量 mg 时间间隔min 连续给药速率 mg/h
芬太尼 0.015-0.05
3-10
0.02-0.1
编辑课件
19
编辑课件
20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