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DOC)
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工业大学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案1.监测目的此次大气监测的目的主要有以下面: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法、分析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法。
巩固大气环境监测的原理与知识,了解调查研究的基本法与步骤。
2.对校园的空气环境进行监测,评价校园的空气环境质量。
3.充分了解校园空气质量情况并分析可能的趋势发展及变化。
2.案设计思路查找相关标准,确定监测的项目及容,调查学校功能区分布及人口分布情况,查找校园气象资料,调查污染源分布,由以上资料确定监测点的布置。
采集样品后查找相应国标法测定结果并分析,最后与实际情况对比。
3.案调研大气污染受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强烈影响而随时间变化,因此应对校园各种大气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及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进行调查,并对大气污染 物排放作初步估算。
3.1 背景调研 4.1.1 总体气象情况春季温暖、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多雷雨大风天气;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冬季寒冷,多雾、少雨雪。
春季回暖期(4月1~30日):平均气温15.2℃。
初夏少雨期(5月1日~6月20日):平均气温21.8℃。
初夏多雨期(6月21日~7月20日):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5~28℃,最低气温通常高于15℃。
盛夏伏旱期(7月21日~8月20日):日平均气温在24~28℃之间。
初秋多雨期(8月21日~10月10日):日平均气温15~24℃。
秋季凉爽期(10月11~31日):日平均气温11~15℃。
采样、保存、仪器操作样品分析、实验数据记录统计结果年平均气温变化图4~10月平均总降水量488.6毫米,平均总降水日数66天。
平均日降水≥25毫米的大雨日 4.5天。
年均降水量变化图春季回暖期(4月1~30日):平均相对湿度为64.5%,4月各旬相对湿度分布比较均匀。
初夏少雨期(5月1日~6月20日):相对湿度6月上中旬的54%,达到全年最低值。
初夏多雨期(6月21日~7月20日):相对湿度达60~70%。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目录一、项目背景与目的 (2)1. 项目背景介绍 (2)2. 监测目的与目标 (3)二、监测范围与内容 (4)1. 监测区域划分 (4)1.1 校园主要区域 (5)1.2 周边环境影响区域 (7)2. 监测内容设置 (8)2.1 空气质量指数监测 (9)2.2 温室气体监测 (10)2.3 有害气体及颗粒物监测等 (11)三、监测站点布局与设备选型 (12)1. 监测站点设置原则及布局图 (13)2. 设备选型与性能要求 (14)2.1 空气质量监测仪器 (16)2.2 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选型 (17)四、监测时间与周期安排 (18)1. 监测时间段划分 (19)2. 监测频率及时长设定 (20)3. 数据采集与处理周期安排 (20)五、监测流程与方法学设计 (21)1. 监测流程设计概述 (23)2. 具体监测方法学介绍与应用步骤说明 (24)一、项目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
校园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其空气质量对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校园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导致学生呼吸道疾病频发,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加强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提高空气质量,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环境,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项目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通过对校园内的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为学校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持,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改善空气质量。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提高校园空气环境质量,降低学生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同时也是响应国家关于环境保护政策的具体行动。
1. 项目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空气质量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校园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其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环境。
由于校园内可能存在多种污染源,如交通尾气、建筑工地扬尘、燃煤污染等,加之季节性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校园空气环境质量存在不确定性。
环境监测大气课程设计

环境监测大气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2. 使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物种类、来源及其对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影响;3. 帮助学生理解大气质量评价标准及监测数据分析。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大气环境监测设备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大气监测数据,判断空气质量,并提出改善措施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大气污染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大气环境保护的兴趣,树立环保意识;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大气环境保护行动;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相关学科,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环保意识为主。
学生特点:学生具有一定的环境科学基础知识,但实践经验不足,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课程内容,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其环保意识,实现课程目标的达成。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大气环境监测基本概念:大气污染、大气质量评价、大气监测;2. 大气污染物种类及来源:颗粒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等;3. 大气环境监测原理及方法:采样方法、分析方法、监测设备;4. 大气质量评价标准:国内外大气质量标准、污染物限值;5. 大气监测数据分析:数据统计、分析方法、评价空气质量;6. 实践操作:使用大气监测设备进行实地监测、数据采集与处理;7. 案例分析:典型大气污染事件分析,提出改善措施。
教材章节关联:1. 第一章 环境监测概述;2. 第二章 大气环境监测;3. 第三章 大气污染物及其监测方法;4. 第四章 空气质量评价与监测数据分析;5. 第五章 环境监测实践与案例分析。
空气质量检测课程设计

空气质量检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空气质量检测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重要性和检测方法,掌握基本的空气质量检测技能,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1.了解空气质量的定义和重要性。
2.掌握常用的空气质量检测方法和技术。
3.了解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和解读。
4.能够使用空气质量检测仪器进行实地检测。
5.能够根据检测数据计算空气质量指数并解读结果。
6.能够分析空气质量数据,提出改善空气质量的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2.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对科学知识有探究和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空气质量的定义和重要性、空气质量检测方法、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和解读、以及空气质量改善的建议。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空气质量的定义和重要性–介绍空气质量的概念和组成–讲解空气质量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2.空气质量检测方法–介绍常用的空气质量检测仪器和技术–讲解空气质量检测的原理和方法3.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和解读–介绍空气质量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讲解如何解读空气质量指数并进行健康评估4.空气质量改善的建议–分析空气质量数据,提出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和建议–讨论空气质量改善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空气质量的基本概念和检测方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空气质量问题的理解。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空气质量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空气质量数据并提出改善建议。
4.实验法:通过实地检测和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空气质量检测的技术和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空气质量检测教材,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和理论基础。
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校园空气质量监测实习报告班级:姓名:学号:时间:2011/05/03-2011/05/07参加教师:一、环境监测实习目的1、通过实训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采样方法、分析方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2、掌握监测仪器设备的使用,准确选择测定方法并能正确地配制实验所需溶液;能独立完成测定方法中标准曲线的绘制,并符合使用要求;3、根据布点采样原则,选择适宜方法进行布点,确定采样频率及采样时间,掌握测定项目的采样。
4、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及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科学地处理监测数据的能力,对各项目监测结果的综合分析和评价能力。
二、监测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描述我校校园位于交通干线旁,因此校园周边大气污染源主要有汽车尾气排放,汽车尾气中主要含有CO、NOx、烟尘等污染物。
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校园及其周边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来筛选监测项目;我校无特征污染物排放,结合大气污染源调查结果,可选TSP、SO2、NO2等作为校园空气环境监测项目。
二、环境监测实习内容1.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实训,实训室在科技楼一楼环境监测实验室。
监测项目:TSP、SO2、NO2、监测项目采样方法流量(L/min)采集时间分析方法检测下限TSP滤膜阻留法/ 8h 重量法0.15mg/Nm3 SO2溶液吸收法0.5 45min 副玫瑰苯胺光度法0.007 /10LNO2溶液吸收法0.4 45min 盐酸萘乙二胺光度法0.005/24L 4.具体时间安排星期二:上午:实习安排及要求介绍,报告编写要求讲解;样品配制。
①、硫代硫酸钠储备液(c(Na2S2O3)=0.1mol·L-1 )称取Na2S2O3·5H2O约25.0 g,溶于适量的刚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中,加入Na2CO3 0.2g,稀释至1000mL,储存与棕色细口瓶中,放置6~10天后标定。
②、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Na2S2O3)=0.05mol·L-1 )。
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西安工业大学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1.监测目的此次大气监测的目的主要有以下方面: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方法、分析方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方法。
巩固大气环境监测的原理与知识,了解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2.对校园的空气环境进行监测,评价校园的空气环境质量。
3.充分了解校园空气质量情况并分析可能的趋势发展及变化。
2.方案设计思路查找相关标准,确定监测的项目及内容,调查学校功能区分布及人口分布情况,查找校园气象资料,调查污染源分布,由以上资料确定监测点的布置。
采集样品后查找相应国标方法测定结果并分析,最后与实际情况对比。
3.方案调研大气污染受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强烈影响而随时间变化,因此应对校园内各种大气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及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进行调查,并对大气污染物排放作初步估算。
3.1 背景调研4.1.1 总体气象情况西安春季温暖、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多雷雨大风天气;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冬季寒冷,多雾、少雨雪。
春季回暖期(4月1~30日):平均气温15.2℃。
初夏少雨期(5月1日~6月20日):平均气温21.8℃。
初夏多雨期(6月21日~7月20日):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5~28℃,最低气温通常高于15℃。
盛夏伏旱期(7月21日~8月20日):日平均气温在24~28℃之间。
初秋多雨期(8月21日~10月10日):日平均气温15~24℃。
秋季凉爽期(10月11~31日):日平均气温11~15℃。
年平均气温变化图西安4~10月平均总降水量488.6毫米,平均总降水日数66天。
平均日降水≥25毫米的大雨日 4.5天。
年均降水量变化图春季回暖期(4月1~30日):平均相对湿度为64.5%,4月内各旬相对湿度分布比较均匀。
初夏少雨期(5月1日~6月20日):相对湿度6月上中旬的54%,达到全年最低值。
初夏多雨期(6月21日~7月20日):相对湿度达60~70%。
环境监测校园室内空气监测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一、监测背景二、监测目的及意义三、现场调查及考研四、采样点的布设五、监测项目及其频率六、室内环境污染物的限值七、采样方法(主要是甲醛、氨、细菌总数和氡的测定方法)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八、质量保证和措施九、华东交通大学室内空气综合评价十、环境监测课设所得到的收获和体会十一、参考文献一、监测背景华东交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经、文、法、理、教育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江西省南昌市经济开发区。
学校占地面积2800余亩,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为“全国部门造林绿化300佳单位”,是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大学。
二、监测的目的和意义目的:(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方法、分析方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方法。
(2)对校园的室内空气环境连续监测,评价校园的室内空气环境质量,为研究校园室内空气环境质量变化及制订校园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3)评价华东交通大学食堂,宿舍,教学楼和实验室的室内空气质量,为研究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提供依据。
(4)培养我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及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意义: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污染源很广泛,影响因素也很复杂。
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
近年来,更多感到研究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其主要原因有一下三点:(1)室内环境是人们接触最频繁、最密切的环境之一。
(2)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日趋增多。
(3)建筑物密闭程度的增加,使得室内污染物不易扩散,增加了室内人群对污染物接触的水平。
至今,室内空气已经成为人们和有关政府部门和组织极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测是环境和卫生监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监测工作,了解室内污染物来源、种类以及污染水平和浓度变化规律,为评价、管理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保护人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所以,本课设的意义不言而喻。
通过监测校园室内空气质量,为环境质量不好的地方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打造一个环境质量优异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校园大气和水质监测)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设计的目的A、巩固、消化《环境监测》课程的理论知识;B、熟悉环境监测的全过程;C、掌握常规监测项目的监测原理、方法、操作技能;D、培养学生进行现场调查和操作动手的能力;E、熟悉在监测过程进行质量保证的方法;F、具备制定和实施污染源调查、环境影响评价、治理工程所必需的监测方案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形式及要求A、设计形式:教师先介绍课程设计方法,安排课程设计进度表,定时答疑、现场指导;学生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分组协调完成环境监测实验;学生独立撰写《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报告;B、基本要求:符合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监测数据可靠、课程设计报告规范。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根据区域水或大气环境的特点,拟定监测方案,优化布点,采集样品分析测试,撰写《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报告。
四、成绩评定根据学生的实验表现及设计报告,由指导教师进行评分。
课程设计按五级打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一、设计目的和任务1、目的本课程设计是《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环节之一。
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基础理论、操作技能,在设计中学习、巩固和提高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操作能力。
2、任务进行区域环境现状调查,拟定监测方案,优化布点,采集样品分析测试,撰写《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报告。
二、设计内容(任选一)1、洛阳理工学院校园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现场调查,收集资料,优化布设三个采样点,监测四个项目:TSP、SO2、NO2;改善校园空气环境的对策和建议,总结。
2、洛阳理工学院镜月湖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现场调查,收集资料,优化布设三个采样点,监测四个项目:pH、六价铬、COD、DO;改善镜月湖水环境质量的对策和建议,总结。
3、三、设计要求符合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监测数据可靠、课程设计报告规范。
四、时间安排2012年5月16日--5月22日2个教学周。
五、成绩评定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并以30%计入期末总分。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校园大气和水质监测)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校园⼤⽓和⽔质监测)《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教学⼤纲⼀、课程设计的⽬的A、巩固、消化《环境监测》课程的理论知识;B、熟悉环境监测的全过程;C、掌握常规监测项⽬的监测原理、⽅法、操作技能;D、培养学⽣进⾏现场调查和操作动⼿的能⼒;E、熟悉在监测过程进⾏质量保证的⽅法;F、具备制定和实施污染源调查、环境影响评价、治理⼯程所必需的监测⽅案的能⼒。
⼆、课程设计形式及要求A、设计形式:教师先介绍课程设计⽅法,安排课程设计进度表,定时答疑、现场指导;学⽣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分组协调完成环境监测实验;学⽣独⽴撰写《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报告;B、基本要求:符合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规》、环境监测数据可靠、课程设计报告规。
三、课程设计的容根据区域⽔或⼤⽓环境的特点,拟定监测⽅案,优化布点,采集样品分析测试,撰写《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报告。
四、成绩评定根据学⽣的实验表现及设计报告,由指导教师进⾏评分。
课程设计按五级打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设计⽬的和任务1、⽬的本课程设计是《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环节之⼀。
要求综合运⽤所学的有关基础理论、操作技能,在设计中学习、巩固和提⾼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操作能⼒。
2、任务进⾏区域环境现状调查,拟定监测⽅案,优化布点,采集样品分析测试,撰写《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容(任选⼀)1、理⼯学院校园空⽓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现场调查,收集资料,优化布设三个采样点,监测四个项⽬:TSP、SO2、NO2;改善校园空⽓环境的对策和建议,总结。
2、理⼯学院镜⽉湖⽔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现场调查,收集资料,优化布设三个采样点,监测四个项⽬:pH、六价铬、COD、DO;改善镜⽉湖⽔环境质量的对策和建议,总结。
3、三、设计要求符合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规》、环境监测数据可靠、课程设计报告规。
四、时间安排2012年5⽉16⽇--5⽉22⽇2个教学周。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范本模板】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目录一、监测目的 (2)二、污染物调查情况及基础资料的搜集 (2)三、监测项目 (3)四、设计布点网络 (3)五、采样方法、分析方法、采样仪器数据处理与结果表示: (6)1、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 (6)2、采样仪器 (6)3、数据处理 (7)4。
分析结果 (8)六、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 (9)样品保存 (10)措施 (10)七、监测报告及进度计划 (10)八、监测报告说明 (12)九、监测内容、地点和时间 (13)十、校园环境概况 (13)包括当天的天气、气温、风向、人流情况. (13)十一、监测方法及点位布设 (13)1、监测分析方法: (13)2、点位布设 (14)3、监测仪器 (14)十二、评价标准 (14)十三、监测结果 (14)十四、结论 (15)进度计划 (15)十五、参考文献、资料 (15)GB—T15432-1995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16)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482—2009 (19)一、监测目的(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方法、分析方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方法。
(2)对校园的空气环境定期监测,评价校园的空气环境质量,为研究校园空气环境质量变化及制订校园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3)根据污染物或其他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分布,追踪污染路线,寻找污染源,为校园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
(4)培养我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及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二、污染物调查情况及基础资料的搜集(1)污染源情况的调查(2)基础资料的搜集①气象资料柳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柳州市的大气环流主要是季风环流,夏半年(3月21日至9月23日)盛行偏南风,高温、高湿、多雨,冬半年(秋季10月到第二年春季3月)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少雨。
年平均风速1。
1~2.0m/s,太阳辐射量年平均为95~110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平均1250~1570小时。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一、引言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校园空气质量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良好的校园空气质量对于学生和教职工的身体健康以及学习和工作效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监测目的1、了解校园内空气质量的现状,包括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分布情况。
2、评估校园内空气质量对师生健康的潜在影响。
3、为改善校园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三、监测地点1、教室教室是学生长时间学习的场所,空气质量对学生的影响较大。
2、图书馆图书馆是人员密集的场所,通风情况相对较差。
3、食堂食堂在烹饪过程中会产生油烟等污染物。
4、操场操场是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地方,周边环境的空气质量也需要关注。
四、监测指标1、颗粒物(PM25 和 PM10)颗粒物是空气中常见的污染物,对人体呼吸系统有较大危害。
2、二氧化硫(SO₂)主要来源于燃烧含硫燃料,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3、二氧化氮(NO₂)汽车尾气和工业排放是其主要来源,会对呼吸道和肺部造成损害。
4、一氧化碳(CO)不完全燃烧产生,对人体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较强,影响氧气运输。
5、臭氧(O₃)在光照条件下由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反应生成,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6、挥发性有机物(VOCs)如苯、甲苯、二甲苯等,对人体有致癌风险。
五、监测方法1、仪器监测采用专业的空气质量监测仪器,如颗粒物监测仪、气体分析仪等,对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
2、人工采样监测定期采集空气样本,送实验室进行分析,以补充和验证仪器监测数据。
六、监测频率1、实时监测在重点区域(如教室、食堂)安装实时监测设备,每小时记录一次数据。
2、定期监测每周进行一次人工采样监测,涵盖校园内的各个监测点。
七、数据记录与分析1、建立专门的数据库,记录监测数据,包括监测时间、地点、指标数值等。
2、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计算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超标率等。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专业:环境工程姓名:***学号:B********课题名称: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组员:康耀宗、姚显阳、潘凯飞、雷斌专业班级:B110704系(院):环境工程与化学系指导老师:***目录第1章检测背景 (1)1.1此次课程设计的目的 (1)1.2课程设计的现实意义 (1)第2章污染物调查情况及基础资料的搜集 (2)2.1污染源情况的调查 (2)2.2基础资料的搜集 (2)2.2.1气象资料 (2)2.2.2地形及功能区划分 (3)2.3设计方案的标准和规范 (3)2.4设计思路 (4)第3章采样点的设置 (5)第4章检测项目及其方法原理和数据处理的确定 (7)第5章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13)第6章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15)6.1采样方法的选择 (15)6.1.1采样方法的选择 (15)6.1.2气体的采样 (15)6.2气体的保存 (18)第7章样品的预处理 (19)第8章质量保证、评价方法和实施计划 (20)8.1质量保证 (20)8.2评价方法 (21)8.3实施计划 (25)第9章保护校园环境质量的方案和建议 (26)9.1 NO2的防治 (26)9.2 二氧化硫(SO2)的防治 (26)9.3 PM10的防治 (26)第10章小结 (27)参考文献 (28)第1章检测背景此次课程设计是对洛阳理工学院进行空气质量的监测,分析校园空气中各物质的含量,了解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对空气质量进行评述并提出对策和建议来保护校园及其周边的空气环境。
1.1此次课程设计的目的(1)课程实践,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
(2)熟悉环境监测从布点、采样、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到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整套工作程序。
(3)能够准确及时、全面的反应空气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的控制、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4)收集环境监测背景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制定和修订此类环境标准、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提供依据(5)实施准确可靠的污染的污染监测,为环境执法部门提供执法依据。
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

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1.背景介绍大气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特别是在城市中的校园环境,大气污染源众多,如机动车辆排放、建筑施工、化学品使用等。
因此,为了保障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校园大气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变得至关重要。
2.目的和目标本方案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全面科学的校园大气环境监测体系,以便及时获取校园内各个区域的空气质量数据,为环境改善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的目标包括:-实时监测校园内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分析监测数据,形成定期的报告,以便提供环境管理和改善的建议;-提高校园师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感。
3.监测内容和方法-PM2.5和PM10颗粒物;-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臭氧(O3);-挥发性有机物(VOCs);-空气温度、湿度和风速等。
监测方法可以使用传感器、监测设备和物联网技术。
传感器可以安装在校园的关键区域,如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并通过无线网络实时传输数据到监测中心。
同时,还可以利用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智能设备,如手机和手表,作为监测数据的采集工具。
4.监测与分析监测数据应由专门的环境监测中心负责收集、存储和分析。
该中心应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监测设备的维护和校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监测数据可以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如实时数据图表、趋势分析和空间分布图等。
同时,监测中心应负责定期汇总监测数据,并形成相关报告。
这些报告应包括数据分析、异常情况报告和环境改善建议。
报告应及时提交给校方决策者,以便采取相应的环境管理和改善措施。
5.管理和改善措施根据监测数据和报告,校方可以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管理和改善措施。
-限制机动车进入校园或推广电动车使用;-加强建筑施工和化学品使用的管理;-加强绿化和植被覆盖,以提高空气质量;-宣传环保意识,鼓励校园师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6.教育和宣传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还应包括教育和宣传的内容。
校方可以组织环保知识讲座、学术讨论和主题活动,提高师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感。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校园空气质量监测实验设计方案

目录环境监测与质量评价课程设计任务书 (1)1、监测内容 (2)1-1、监测目的 (2)1-2、大型作业目标与要求 (2)2.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概况 (2)2-1、地理位置 (2)2-2、学校概况 (3)3、调查内容 (3)3-1、校园污染源调查 (3)3-2、校园监测点的布设原则 (3)3-3、监测点的布设 (4)3-4、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4)4、实验部分 (4)4-1、可吸收颗粒浓度的测定PM10 (5)4-2、二氧化氮(NO2) (5)4-2-1 原理: (5)4-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5)4-2-3 仪器: (6)4-2-4 试剂: (6)4-2-5 测定步骤: (6)4-3、二氧化硫(四氯汞钾溶液—盐酸副玫瑰苯胺吸收分光光度法) (6)4-3-1 原理: (6)4-3-2 标准曲线: (7)4-3-3 仪器: (7)4-4 数据统计处理 (9)5、质量保证 (14)5-1、质量保证的意义 (14)5-2、连续采样质量保证 (14)5-3、间断采样质量保证 (14)6、保护校园环境质量的方案和建议 (15)6-1-1. 针对PM10治理建议 (15)6-1-2. 二氧化硫(SO2)的防治 (15)6-1-3.NO2治理方法: (16)6-2、生活污染的防治 (16)6-2-1生活污染主要是指生活污染水和固体废弃物 (16)6-2-2 生活固体垃圾 (16)6-3、校园生态环境的保护 (17)7、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17)7-1、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与意义 (17)7-2、环境质量评价分类 (17)8.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综合评价与分析 (17)9.参考文献 (17)环境监测与质量评价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自拟(选择大气、水,河流,湖泊,噪声、土壤等环境要素,要具体)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根据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课程内容,针对选择的环境要素,确定合理的监测方案,用合适的评价模型、评价标准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空气监测课程设计

空气监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空气监测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空气质量评估方法,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空气污染的概念、来源和危害;掌握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空气质量评估标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使用空气监测设备进行空气质量的实地检测,并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养成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空气污染及其危害、空气质量监测方法、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和评估、空气污染防护措施等。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空气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定义和分类–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第二章:空气质量监测方法–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及其工作原理–空气质量监测的方法和步骤–数据采集和处理技巧3.第三章: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和评估–AQI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空气质量级别的划分和评估标准–AQI的应用和实例分析4.第四章:空气污染防护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使用空气净化器等–家庭防护措施:如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家庭污染源等–社会防护措施:如加强环保法规、推广清洁能源等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空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空气污染案例,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3.实验法:学生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设备,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就空气污染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空气监测学》2.参考书:如《空气污染与健康》、《空气质量监测技术》等。
3.多媒体资料:包括空气污染的图片、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4.实验设备:如空气监测仪器、采样设备等,用于进行实地检测和实验教学。
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共19页文档

二、采样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SO2测定所需试剂
Page 11
二、采样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SO2测定所需仪器和设备
Page 12
二、采样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NOX测定所需仪器
Page 13
二、采样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NOX测定所需试剂
Page 14
二、采样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臭氧测定所需试剂
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任务二:
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前期准备工作
环保1011
一、设计采样记录表和测定记录表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Page 15
NOX测定所需仪器
Page 16
三、采样和测定前的准备工作
1、配好所需试剂 2、领取采样器 3、保证电源供给 4、清洗所需玻璃仪器
Page 17
完!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测定记录表格按各监测项目分别设计,同时考虑标准溶液 的配置和标定记录表。 检测项目: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SO2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胺分光光度法 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指导教师:***班级:11环境工1班姓名:学号:组员:1*1*目录1、监测背景 (2)2、监测目的 (2)3、优化布点 (2)4、监测计划设计 (4)4.1检测项目 (4)4.2采样时间及频率 (5)4.3采样方法 (5)4.4样品的运送保存 (10)4.5检测方法 (10)5、数据结果和处理 (12)6、综合评价 (18)7、收获和体会 (18)8、参考资料 (18)1.监测背景地球上人口在急剧增加,人类经济在急速增长,地球上的大气污染也日趋严重。
目前,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遭到破坏三个方面。
中国大气污染状况也十分严重,主要呈现为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以华中酸雨区为重。
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目前人们谈论的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指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总悬浮颗粒物(TSP)。
基于我国城市空气以煤烟型污染为主的现状,规定用SO、NO X和TSP三项主2要污染物指标计算空气污染指数(API),表征空气质量状况。
2.监测目的1、根据布点采样原则,选择适宜方法进行布点,确定采样频率及采样时间,掌、NOx和TSP的采样和监测方法。
握测定空气中SO22、根据三项污染物监测结果,计算空气污染指数(API),描述空气质量状况。
3、预习教材第三章中的相关内容,在预习报告中列出实验方案和操作步骤,分析影响测定准确度的因素及控制方法。
3.优化布点为了使监测的数据更具有代表性,本次课设选取了四个地点分别是:草莓园、资源与环境学院、2栋教学楼、西区路口。
一共有8台空气采样器(硅胶)、6台TSP采样器(少2台,1组测完赶紧给2组)示意图见附图4.监测计划设计4.1 监测项目SO2、NO X和TSP4.2 采样时间及频率12月10日,11日,12日进行采样、测定样品2班每天8:00-9:00,12:00-13:00,16:00-17:00三个时间、三个指标都要在4个点取样(统一时间取样),每组一天36个样(2组时间错开,注意错开下课高峰期),取3天1班每天9:00-10:00,13:00-14:00,17:00-18:00三个时间、三个指标都要在4个点取样(统一时间取样),每组一天36个样(2组时间错开,注意错开下课高峰期),取3天4.3采样方法4.3.1 SO2的测定(四氯汞钾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4.3.1.1实验原理空气中SO2被四氯汞钾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二氯亚硫酸盐络合物,此络合物再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发生反应,生成紫红色的络合物,根据其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为575nm处进行比色测定。
4.3.1.2实验仪器、设备1.大气采样器(流量0~1L/min)。
2.多孔玻板吸收管。
3.具塞比色管。
4.分光光度计。
4.3.1.3实验试剂1、 0.04mo1/L四氯汞钾吸收液:称取10.9g氯化汞(HgC12)、6.0g氯化钾和0.070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一Na2),溶解于水,稀释至1000mL。
此溶液在密闭容器中贮存,可稳定6个月。
如发现有沉淀,不能再用。
2、2.0g/L甲醛溶液:吸取36%~38%甲醛溶液1.1mL,用水稀释至200mL,临用现配。
3、6.0g/L氨基磺酸铵溶液:称取0.60g氨基磺酸铵(H2NSO3NH4),溶解于100mL水中,临用现配。
4、碘贮备液(C1/2I2=0.10mol/L):称取12.7g碘于烧杯中,加入40g碘化钾和25mL水,搅拌至全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mL,贮于棕色试剂瓶中。
5、碘使用液(C1/2I2=0.010mol/L):量取50mL碘贮备液,用水稀释至500mL,贮于棕色试剂瓶中。
6、2g/L淀粉指示剂:称取0.20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慢慢倒入100mL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澄清,冷却后贮于试剂瓶中。
临用现配。
7、碘酸钾标准溶液(C1/6KIO3=0.1000mo1/L):称取3.5668g碘酸钾(KIO3,优级纯,110℃烘干2h),溶解于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8、盐酸溶液(CHCl=1.2mol/L):量取100mL浓盐酸,用水稀释至1000mL。
9、硫代硫酸钠贮备液(C Na2S2O3≈0.1mol/L):称取25g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溶解于1000mL新煮沸并已冷却的水中,加0.20g无水碳酸钠,贮于棕色瓶中,放置一周后标定其浓度。
若溶液呈现浑浊时,应该过滤。
标定方法:吸取0.1000mo1/L碘酸钾标准溶液25.00mL,置于250mL碘量瓶中,加70mL新煮沸并已冷却的水,加1.0g碘化钾,振荡至完全溶解后,再加1.2mo1/L盐酸溶液10.0mL,立即盖好瓶塞,混匀。
在暗处放置5min后,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淡黄色,加淀粉指示剂5mL,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
按下式计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c= 25.00×0.1000/V式中:C——硫代硫酸钠溶液浓度,mo1/L;V——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mL。
10、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取50.00mL硫代硫酸钠贮备液于500mL容量瓶中,用新煮沸并已冷却的水稀释至标线,计算其准确浓度。
11、亚硫酸钠标准溶液:称取0.20g亚硫酸钠(Na2SO3)及0.010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将其溶解于200mL新煮沸并已冷却的水中,轻轻摇匀(避免振荡,以防充氧)。
放置2~3h后标定。
此溶液每毫升含320~400μg二氧化硫。
标定方法:取四个250mL碘量瓶(A1、A2、B1、B2),分别加入0.010mol/L 碘溶液50.00mL,在A1、A2瓶内各加25mL水,在B1瓶内加入25.00mL亚硫酸钠标准溶液,盖好瓶塞。
立即吸取2.00mL亚硫酸钠标准溶液于已加有40~50mL 四氯汞钾溶液的100mL容量瓶中,使其生成稳定的二氯亚硫酸盐络合物。
再吸取25.00mL亚硫酸钠标准溶液于B2瓶内,盖好瓶塞。
然后用四氯汞钾吸收液将100mL容量瓶中的溶液稀释至标线。
A1、A2、B1、B2四瓶于暗处放置5min后,用0.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淡黄色,加淀粉指示剂5mL,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
平行滴定所用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之差应不大于0.05mL。
所配100mL容量瓶中的亚硫酸钠标准溶液相当于二氧化硫的浓度由下式计算:SO2(ug/mL)= ((V–V)×c×32.02×1000)/25.00 ×2.00/100式中: V—滴定A瓶时所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mL);V—滴定B瓶时所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mL);c—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mol/L);32.02—相当于1m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二氧化硫(1/2SO2)的质量(mg)。
根据以上计算的二氧化硫标准溶液的浓度,再用四氯汞钾吸取液稀释成每毫升含2.0ug二氧化硫的标准溶液,此溶液用于绘制标准曲线,在冰箱中存放,可稳定20天。
12、0.2%盐酸副玫瑰苯胺(PRA,即对品红)贮备液:称取0.20g经提纯的盐酸副玫瑰苯胺,溶解于100mL,1mol/L盐酸溶液中。
13、磷酸溶液(cH3PO4=3mol/L):量取41mL85%浓磷酸,用水稀释至200mL 。
14、0.016%盐酸副玫瑰苯胺使用液:洗去0.2%盐酸副玫瑰苯胺贮备液20.00mL 于250mL容量瓶中,加3mol/L磷酸溶液200mL,用水稀释至标线。
至少放置24h 方可使用。
存放暗处,可稳定9个月。
4.3.1.4 实验步骤标准曲线的绘制:取8支10ml具塞比色管,按下列参数和方法配制标准色列。
在以上各比色管中加入6g/L 氨基磺酸铵溶液0.5mL,摇匀。
再加2g/L 甲醛溶液0.5mL及0.016% 盐酸副玫瑰苯胺使用液1.5mL,摇匀。
当室温为15-200C时,显色30min;室温为20-250C时,显色20min;室温为25-300C时,显色15min。
用1cm比色皿,于575nm波长处,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试剂空白值不应大于0.050吸光度。
以吸光度(扣除试剂空白值)对二氧化硫含量(μg)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各点的SO2含量与其吸光度的比值,取各点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计算因子(BS)。
采样:量取5ml 四氯汞钾吸收液于多孔玻璃吸收管内(棕色),通过塑料管连接在采样器上,在各采样点以0.5L/min 流量采气20min。
4.3.2 NO x的测定4.3.2.1原理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在测定氮氧化物浓度时,应先用三氧化铬将一氧化氮氧化成二氧化氮。
二氧化氮被吸收液吸收后,生成亚硝酸和硝酸,其中,亚硝酸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生成玫瑰红色偶氮染料,据其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法定量。
因为NO2(气)转变为NO2—(液)的转换系数为0.76,故在计算结果时应除以0.76。
4.3.2.2仪器1、多孔玻板吸收管;2、双球玻璃管;3、大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1L/min;4、分光光度计;5、10ml比色管;6、气压计。
4.3.2.3试剂所有试剂均用不含亚硝酸根的重蒸馏水配制。
其检验方法是:所配制的吸收液对540nm光的吸光度不超过0.005 。
1、N-(1- 萘基)乙二胺盐酸盐贮备液:称取0.5g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C10H7NH(CH2)2NH2·2HCl]于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贮于密闭棕色瓶中冷藏,可稳定三个月。
2、显色液:称取5.0g对氨基苯磺酸,置于1000mL容量瓶中,加入50mL冰乙酸和900mL水的混合溶液,盖塞振摇使其完全溶解,继之加入0. 50g盐酸萘乙二胺,溶解后,用水稀释至标线,此为吸收原液,贮于棕色瓶中,在冰箱内可保存两个月。
保存时应密封瓶口,防止空气与吸收液接触。
3、吸收液:采样时,按4分显色液与1份水的比例混合配成采样用的吸收液。
4、三氧化铬-砂子氧化管:筛取20-40目海砂(或河沙),用(1+2)的盐酸溶液浸泡一夜,用水洗至中性,烘干。
将三氧化铬与砂子按重量比(1+20)混合,加少量水调匀,放在红外灯下或烘箱内于105℃烘干,烘干过程中应搅拌几次。
制备好的三氧化铬-砂子应是松散的,若粘在一起,说明三氧化铬比例太大,可适当增加一些砂子,重新制备。
,预先在干燥器5、亚硝酸钠标准贮备液:称取0.3750g优级纯亚硝酸钠(NaNO2内放置24h以上),溶解于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