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课程设计——噪声监测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实验 环境噪声监测噪声测量报告

环境监测实验 环境噪声监测噪声测量报告

XXXX 大学实验报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资源与环境 学院 环境工程 专业 XX 级XX 班 姓名 成绩 一、实验目的1.熟练运用噪声计进行环境噪声的测量2.证券却评价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效果, 测量双层玻璃的隔声效果, 测量计算交通噪声 随距离与空气传播以及绿化带衰减的效果二、实验原理环境噪声在规定时间内的A 声级的能量平均值又称为等效连续A 声级, 用Leg 表示。

)101001lg(10100110/eq∑=⨯=i L i L 三、实验仪器积分式声级计 手电四、实验步骤本次测量分为白天和夜间两个部分, 其中白天: 1.在教学区选取教师, 分别测量打开门窗和关闭门窗似的噪声值, 记录数据2.在学校门口外环路上选为基点,分别在基点,30、60、100、150米处测量噪声值 在相应距离的绿化带或者灌木丛中测量噪声值并记录数据 夜间: 同白天操作2, 在相应位置测量夜间噪声值, 记录数据 测量要求:1.应在无雨无雪的条件下测量, 风速大于5.5m/s 是停止测量, 测量时应加风罩2.在居住或者工作建筑物内, 据墙面和其他主要反射面不小于1.2m, 距地面1.2~1.5m 距窗大约1.5m五、数据记录处理与结果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噪声测量记录时间 2011-04-12 到2011-04-13 早8: 20 -9: 20 晚9: 20 -9: 30 测量人: XX XXXX XX天气: 晴仪器: 普通声级计地点: 教室学校大门国道计权网络: A档噪声源: 学生聊天、车辆1分/辆快慢档: 快档1.实验数据分析:2.根据开关窗户的噪声值比较可以看出: 关窗有利于减小噪音, 本次试验由于不是双层玻璃, 效果不是很明显3.根据昼夜不同距离噪声值的比较可以得出结论, 噪声随着距离的增加衰减, 最大可达到150m距离衰减9dB;夜晚的噪声和白天差不多, 原因为国道上夜间行车比较多绿化地能有效地降低噪声, 在白天最大可达到衰减4~15dB,夜间则为3~6dB结论: 在环境噪声的防治中采取增加绿化带和绿化面积的方法来降低交通环境噪声的方法有效可取, 在接近噪声源的居民区, 采用双层玻璃可以有效地减低噪声的危害。

《环境监测》第5章噪声监测

《环境监测》第5章噪声监测

LI = (3)声功率级
LW =

5.1.4 噪声的叠加和相减
1.噪声的叠加
LP=
式中 Pi ——第 i 个声源在该点的声压,Pa;
P0 ——基准声压。
例如:两个声源的声压级分别是85dB和80dB,两声压级 差:85-80=5dB,利用声级加法运算表,查得ΔL p =1.2dB, 因此L P 总 =L P 1 +ΔL p =85+1.2=86.2dB。
×500m或250m×250m)。每一网络中的工厂、道路及非 建成区的面积之和不得大于网络面积的50%,否则视为该网 络无效。

2.测量 测量时应选在无雨、无雪的天气条件下(特殊情况例外
)进行,风速超过5.5m.s时停止测量。 测量时间分为白天(6∶00~22∶00)和夜间(22∶00
~6∶00)两部分,分别测量。白天测量一般选在8∶00~ 12∶00时和14∶00~18∶00时,夜间一般选在22∶00~ 5∶00时。 3.数据处理
大的衰减; B计权声级是模拟70方等响曲线的频率特性,对低频有一
定的衰减; C计权声级是模拟100方等响曲线,对各种频率的声音几
乎不衰减; D计权声级是对噪声参量的模拟,专用于飞机噪声测量。

5.2.2 噪声评价参数
1.等效连续声级 L eq =
式中 T——噪声测量时间,s; L i ——噪声的A声级瞬时值,dB(A); L eq ——等效连续A声级,dB(A)。

2.累计百分声级 L 10 :表示在测量时间内有10%时间的噪声的声级超过此值
,相当于噪声平均峰值。 L 50 :表示在测量时间内有50%时间的噪声的声级超过此值,
相当于噪声平均中值。 L 90 :表示在测量时间内有90%时间的噪声的声级超过此值

环境监测噪声监测方案

环境监测噪声监测方案

环境监测噪声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通过我校校区环境噪声进行监测,掌握噪声监测的技术。

2.通过噪声监测数据分析,对我校环境噪声进行评价,掌握噪声评估方法。

3.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并为以后工作积累实践经验。

二、监测对象
扬州大学扬子津东校区
三、布点
依据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网格布点法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布设点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四、监测时间及频率
监测时间:8:00——20:00
监测频率:每网格测100次,每隔五秒记录一个数据,连续记录6000次
五、监测方法(参考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1.测量时天气应在无雨雪,无雷电情况下进行,风速应在5m/s以下时进行
2.距离任何反射物(地面除外)至少
3.5M外测量,距地面高度1.2M以上。

3.读数方式用快挡,每隔5秒读一个瞬时A声级,连续读取100个数据。

读数同时要判
断和记录附近主要噪声来源(如交通噪声、施工噪声、工厂或车间噪声、锅炉噪声…)和天气条件。

六、检测项目
L10,L50,L90,等效声级Leq(依据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六、监测仪器
HS5633A型数字声级计。

环境噪声监测课程设计

环境噪声监测课程设计

环境噪声监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环境噪声的基本概念,掌握噪声的度量标准及其单位。

2. 学生能掌握噪声监测的原理与方法,了解不同监测仪器的功能与操作。

3. 学生能描述噪声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了解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噪声监测设备,进行实地噪声监测,并记录数据。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噪声问题,提出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

3. 学生能够通过图表、报告等形式,清晰准确地展示噪声监测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2. 学生能认识到噪声污染对生活的负面影响,形成良好的噪声防控习惯。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沟通与表达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学探究类课程,结合理论与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环保意识。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操作能力,对环境问题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组织以下教学大纲:1. 环境噪声基本概念- 噪声的定义与分类- 噪声的度量标准与单位2. 噪声监测原理与方法- 噪声监测设备的功能与操作- 噪声监测流程与数据处理3. 噪声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噪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关环境保护法规介绍4. 实地噪声监测实践- 噪声监测设备的使用- 监测数据的记录与分析- 噪声控制措施的提出5.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进度- 第1课时:环境噪声基本概念- 第2课时:噪声监测原理与方法- 第3课时:噪声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4课时:实地噪声监测实践与成果展示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全面掌握环境噪声监测相关知识。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噪声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噪声

距离确定方法如下: 相邻区域为1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为45±5m 相邻区域为2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为30±5m 相邻区域为3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为20±5m 相邻区域为4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为10±5m
±
2.2布点方法: 监测东侧道路对教职工公寓影响:教职工公寓东侧道 路以西每隔10M画一条线,并将道路每隔40M画4条垂 直线,以线与线的的交点作为监测点。 监测南侧道路对教职工公寓影响:教职工公寓南侧道 路以北每隔10M画四条线,并将道路每隔50M画4条垂 直线,以线与线的的交点作为监测点。
4.测量记录
• 记录内容主要包括(参考GB 22337-2008): • 被测单位名称、地址、边界所处声环境功能区 类别、测量气象条件、测量仪器、测点位置、 测量时间、测量时段、主要声源、示意图、测 量人员、等信息。
5. 注意事项
(1) 测量时, 每个人负责一个区域, 对该区域网格的数量进行目测 估计和划分, 要依据个人对场地情况的判断进行恰当灵活的处
理. 一个 测点测量20min(参见GB3096-2008), 完成后顺序转移
到下一个测点。 (2)测量时手持仪器,保持正确姿势,传声器要求距离地面高1.2 米。
2.3测点位置选择原则(参考GB 22337—2008): 5.3.2 测点位置的一般规定:一般情况下,测点选在 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外1M、高度1.2M以上,距任一 反射面距离不小于1M位置。 5.3.3测点位置的其它规定 5.3.3.1当边界有围墙且受影响 的噪声敏感建筑物时, 测点应选在边界 外1M,高于围墙0.5M以上位置
5.3.3.2 当边界无法测量到声源的实际排放状况 时,应按5.3.2设置测点,同时在受影响的噪声 敏感建筑物户外1M处另设测点. 5.3.3.3 室内噪声测量时,室内测量点们设在距

内科大安全环境监测技术教案第6章 噪声监测

内科大安全环境监测技术教案第6章 噪声监测

授课教案课程名称:安全环境监测技术
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安全环境监测技术
授课章节第13次课:第6章噪声检测 6.3 噪声频谱;6.4 常用噪声测量仪器目的要求了解噪声的频谱范围及倍频程;熟悉常用噪声测量仪器。

重点难点重点:常用噪声测量仪器;难点:噪声的频谱范围及倍频程.
6.3 噪声的频谱
将噪声的强度(声压级)按频率顺序展开,使噪声的强度成为频率的函数,并考查其波形,称为噪声的频率分析(或频谱分析)。

频谱分析的方法是使噪声信号通过一定带宽的滤波器,通带越窄,频率展开越详细;反之通带越宽,展开越粗略。

以频率为横坐标,相应的强度(如声压级)为纵坐标作图。

经过滤波后各通带对应的声压级的包络线(即轮廓)叫噪声谱。

图6.5为一次实测的噪声频谱图。

6.3.1滤波器
让频率在f1和f2间的所
有频率通过,且不影响信号
的幅值和相位,同时阻止频
率在f1以下和f2以上的任何
信号通过。

有以下三种:
等带宽滤波器
等百分比滤波器
等比带宽滤波器
6.3.2等百分比频程
设频带宽度为△f(通频带),其上限频率为f u,下限频率为f l,中心频率为fc,则频程(频带)为:△f= f u(上限频率)—f1(下限频率)
n倍频程为:f u = 2n f1
△f= f u—f1= 2n f1—f1=fl(2n—1)
f l=△f/(2n—1)
fc=(fu fl)1/2=[(△f+ f1) f1] 1/2 则点名,引入新课(约5分钟)
(约5分钟)(约20分钟)
图6-6声级计工作示意图
授课教案课程名称:安全环境监测技术。

环境监测第七章噪声及振动监测

环境监测第七章噪声及振动监测
第一节 声音和噪声 第二节 声音的物理特性和量度 第三节 噪声的物理量和主观听觉的关系 第四节 噪声测量仪器 第五节 噪声标准 第六节 噪声监测 第七节 振动及测量方法
第一节 声音和噪声 一、声音的定义 声音的本质是波动。受作用的空气发生振动,当振动频率在20~20000Hz时,作用于人的耳鼓膜而产生的感觉称为声音。 二、噪声及其主要危害 人们生活和工作所不需要的声音叫噪声。 损伤听力、干扰人们的睡眠和工作,诱发疾病,干扰语言交流,强噪声还会影响设备正常运转和损环建筑结构。
3.声强级
4.声压级
声压级常用Lp表示,定义为: 式中:Lp——声压级,dB; p——声压,Pa; p0——基准声压。 在空气中规定p0为2×10-5Pa,该值是正常青年人耳朵刚能听到的1000Hz纯音的声压值。
四、噪声的叠加和相减
1.噪声的叠加 声能量是可以代数相加的,设两个声源的声 功率分别为W1和W2,那么总声功率W总=W1+W2。而两 个声源在某点的声强为I1和I2时,叠加后的总声强 I总=I1+I2。 声压不能直接相加。
如果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其累积分布在正态概率纸上为一直线,则可用下面近似公式计算:
L10,L50,L90为累积百分声级,其定义是: L10——测定时间内,1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峰值; L50——测量时间内,5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值; L90——测量时间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背景值。
8 000
11 313.6
5 656.80
500
707.100
353.550
16 000
22 627.2
11 313.6
第四节 噪声测量仪器
一、声级计 1.声级计的工作原理

环境监测——噪声监测实习报告

环境监测——噪声监测实习报告

环境监测——噪声监测实习报告标题:环境监测——噪声监测实习报告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噪声污染问题尤为严重。

为了了解和解决噪声污染问题,我参加了一次关于噪声监测的实习,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噪声监测的流程和方法。

二、实习目的通过这次实习,我希望能够达到以下目的:1.了解噪声监测的重要性和基本原理;2.掌握噪声监测设备的布设和数据采集方法;3.学会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4.理解噪声污染控制的策略和方法。

三、实习内容和过程1.噪声监测系统的介绍在实习的初期,导师向我们介绍了噪声监测系统的基础知识。

他指出,一个完整的噪声监测系统主要包括噪声源、传播路径和接收者三个部分。

噪声源是指产生噪声的源头,传播路径是指噪声传播的路径,而接收者则是指受到噪声影响的人群或生物。

2.噪声监测设备的布设接下来,我们学习如何布设噪声监测设备。

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位置,并确保监测设备的稳定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与了多次实地考察,对不同的环境进行了评估,并最终确定了监测设备的布设位置。

3.数据采集与处理在设备布设完成后,我们开始进行数据采集。

首先,我们学习了如何操作噪声监测设备,并了解了数据采集的周期和频率。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数据的记录和保存。

之后,我们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4.数据分析与噪声污染控制在数据分析阶段,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处理,并了解了如何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噪声污染的评价。

同时,我们还深入探讨了噪声污染控制策略,如合理规划城市布局、绿化带降噪等实际应用方案。

四、实习总结与体会通过这次噪声监测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噪声监测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总结与体会:1.噪声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掌握噪声监测技术对于解决噪声污染问题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法,我们可以准确了解噪声污染的状况,为后续的污染控制提供依据。

道路噪声监测课程设计

道路噪声监测课程设计

道路噪声监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道路噪声的基本概念、来源及危害。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声学知识,分析道路噪声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3. 学生能够掌握道路噪声监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声级计等设备进行道路噪声监测,并正确记录数据。

2. 学生能够根据监测数据,分析道路噪声污染的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报告等形式,展示道路噪声监测成果,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道路噪声污染对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2. 学生能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改善生活环境贡献力量。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学实践活动,结合物理、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知识,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环保意识。

学生特点:八年级学生对声学知识有一定了解,具备初步的数据分析能力,对环保问题感兴趣,但实践操作经验有限。

教学要求:课程设计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现场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此基础上,明确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道路噪声基础知识:- 道路噪声概念、来源及危害- 声学基础知识:声波传播、声级、频率分析2. 道路噪声监测方法与设备:- 声级计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噪声监测点的选择与布设- 监测数据的记录与处理3. 道路噪声分析与评价:- 噪声污染程度的判定标准- 道路噪声影响因素分析- 噪声治理措施及效果评估4. 实践活动:- 分组进行道路噪声监测实践- 数据分析与处理- 撰写监测报告与展示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道路噪声基础知识学习第二课时:声级计原理与使用方法教学第三课时:实践活动准备与监测点布设第四课时:道路噪声监测实践第五课时:监测数据整理与分析第六课时:撰写监测报告与成果展示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物理》八年级下册相关章节,如声学基础知识、噪声控制等;《环境科学》相关章节,如环境噪声污染、噪声监测等。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校园环境噪声的监测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校园环境噪声的监测

情境目录
2023年10月31日星期二
任务群
13
情境目录
2023年10月31日星期二
任务群
14
PS:校园环境噪声监测实验
B 数据处理
✓ 环境噪声是随时间而起伏变化的无规律噪声,因此测量结果一 般用等效声级来表示。
✓ 将各网点每一次的测量数据(100个)顺序排列出L10、L50、 L90,求出等效连续声级Leq,做为该网点的环境噪声评价量。
5
2 区域环境噪声监测
将监测区域划分 为 500m*500m 网络,测量点位 于网格中心。
A 监测点分布
若中心点的位置
不易测量,如屋 顶,可就近取点 ,测点数>100。
情境目录
2023年10月31日星期二
任务群
6
2 区域环境噪声监测
B测量
✓ 选在无雨、雪天气,白天时间:8:00~12:00,14:00~18:00;夜 间时间: 22:00~05:00。根据南北方地区的差异、季节的不同可 稍作调整。
情境目录
2023年10月31日星期二
任务群
7
2 区域环境噪声监测
C 数据处理
✓ 由于区域环境噪声是随时间而起伏变化的非稳态噪声,测量结 果一般用统计噪声级或等效连续A声级进行处理,测定数据, 计算:L10、 L50、 L90、 Leq和标准偏差数值。
D 评价方法
✓ 数据平均法:将全部网络中心测点测得的连续等效A声级求算 术平均值,该平均值即代表某一区域的总噪声水平。
A 操作步骤
✓ 将学校的平面图按比例划分为25 m ×25m的网格(若学校面积 大可将网格放大),测点选在每个网格的中心。若中心点的位 置不宜测量,可移到旁边能够测量的位置。

环境监测-第六章环境噪声监测

环境监测-第六章环境噪声监测

环境监测-第六章环境噪声监测关键信息项:1、监测目的2、监测范围3、监测时间和频率4、监测设备和技术要求5、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6、质量控制措施7、监测报告内容和提交时间8、费用及支付方式9、违约责任10、协议变更和终止条件1、监测目的11 本协议旨在明确环境噪声监测的相关事宜,以评估特定区域内的噪声水平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监测范围21 监测区域应包括但不限于指定的城市区域、工业园区、交通干线周边、居民区等。

22 具体的监测点位置将根据环境特点和监测需求进行合理布置,并在后续的监测方案中详细说明。

3、监测时间和频率31 监测时间应涵盖不同的时间段,包括白天、夜间和高峰时段,以全面反映噪声的变化情况。

311 白天监测时间为 XX 点至 XX 点,夜间监测时间为 XX 点至 XX 点。

312 高峰时段监测应包括交通高峰期和工业生产高峰期等。

32 监测频率应根据监测区域的特点和重要性确定。

321 对于重点区域,监测频率为每月 X 次;对于一般区域,监测频率为每季度 X 次。

322 在特殊情况下,如接到居民投诉或重大活动期间,应增加监测次数。

4、监测设备和技术要求41 监测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具备准确测量噪声的能力。

42 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3 监测技术应采用先进、科学的方法,如等效连续 A 声级测量法等。

44 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监测设备的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5、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51 监测数据应详细记录,包括监测时间、地点、噪声值、气象条件等相关信息。

52 数据处理应采用规范的统计方法,计算出等效连续 A 声级、最大声级、噪声频谱等参数。

53 对异常数据应进行分析和剔除,并说明原因。

6、质量控制措施61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监测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和管理。

62 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校准和比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校园噪音监测课程设计

校园噪音监测课程设计

校园噪音监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校园噪音的概念、来源、影响以及监测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a.了解校园噪音的定义、来源和分类;b.掌握校园噪音对身心健康的影响;c.学习校园噪音监测的方法和技巧。

2.技能目标:a.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校园内的噪音进行监测和评估;b.能够提出减少校园噪音的建议,并参与实施;c.能够运用实验器材,进行简单的噪音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公共健康的意识;b.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保活动的热情;c.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校园噪音的基本概念:介绍校园噪音的定义、来源和分类,使学生对校园噪音有初步的认识。

2.校园噪音的影响:分析校园噪音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让学生明白减少校园噪音的重要性。

3.校园噪音监测方法:讲解校园噪音监测的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监测工具。

4.校园噪音防治策略:探讨减少校园噪音的途径,鼓励学生参与实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校园噪音的基本概念、影响和监测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校园噪音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情况。

3.实验法:学生动手进行噪音实验,培养实践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减少校园噪音的策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校园环保手册》2.参考书:《环境科学》3.多媒体资料:校园噪音相关视频、图片等。

4.实验设备:噪音计、麦克风、录音设备等。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记录并给予评价。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对作业质量进行评估。

环境噪声课程设计

环境噪声课程设计

环境噪声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环境噪声的定义、分类及其危害,了解噪声污染的基本知识。

2. 使学生了解噪声监测和评价的方法,掌握防治噪声污染的基本措施。

3. 引导学生认识噪声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噪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噪声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噪声数据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相关的实验和调查。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能就噪声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噪声污染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危害。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参与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为改善生活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对环境科学领域的学习兴趣。

本课程针对八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关注噪声问题,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为构建和谐生活环境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环境噪声基础知识:- 噪声的定义、分类及其危害- 噪声污染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噪声监测和评价方法教学内容源自教材第八章“环境噪声”相关内容,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噪声污染的基本知识。

2.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噪声源控制技术- 传播途径控制技术- 噪声受体保护技术- 综合防治措施教学内容结合教材第八章“噪声污染防治”一节,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实验,使学生掌握防治噪声污染的基本措施。

3. 实践活动与拓展:- 噪声监测实践活动- 噪声污染防治调查- 噪声与生活质量的关系讨论教学内容以教材第八章“环境噪声”实践活动为基础,结合课堂所学,组织学生进行实地监测、调查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噪声调查课程设计

噪声调查课程设计

噪声调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噪声的定义、来源及分类。

2. 学生能掌握噪声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3. 学生能了解我国防治噪声污染的政策和法规。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噪声知识,设计简单的噪声调查问卷。

2. 学生能够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噪声调查报告,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噪声污染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噪声调查活动,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学探究类课程,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性。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具备初步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噪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为改善环境质量作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1. 噪声基础知识:- 噪声的定义、来源及分类- 噪声的传播与衰减规律- 噪声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2. 噪声调查方法:- 噪声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噪声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3. 噪声污染防治:- 我国防治噪声污染的政策和法规-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及效果评估- 噪声污染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噪声基础知识学习,介绍噪声的定义、来源、分类及传播与衰减规律。

第二课时:噪声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分析不同场景下的噪声污染问题。

第三课时:噪声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习如何进行噪声测量及数据记录。

第四课时:噪声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分组设计调查问卷并开展调查活动。

第五课时: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学习统计学方法在噪声调查中的应用。

华北理工环境监测教案05环境噪声监测-2噪声测量仪器及监测方法

华北理工环境监测教案05环境噪声监测-2噪声测量仪器及监测方法

第十六讲【本讲课程的内容】 四、噪声的频谱分析噪声频率分析(或频谱分析):将噪声的强度(声压级)按频率顺序展开,并考查其波形 方法:使噪声信号通过一定带宽的滤波器,测量强度。

噪声谱:频率为横坐标,强度(如声压级)为纵坐标,各通带对应的声压级的包络线(即轮廓)意义:反映声音的频率分布和声级大小的关系频带:将连续声谱(20~20000Hz)划分为若干个部分,每个部分叫做频带。

f 0、f 1、f 2分别为该频带的中心频率、最低频率、最高频率。

噪声监测中所用的滤波器是等比带宽滤波器,即带宽的上截止频率和下截止频率之比为2的某一整数倍:n 决定频带的倍频程数。

n=1时称为倍频程;n=1/3时称为1/3频程。

122102f f f f f n •=•=常用1倍频程滤波器的中心频率(f m),和截止频率第四节噪声测量仪器一、声级计最基本的噪声测量仪器。

一种主观性的电子仪器。

把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时,可模拟人耳对声波反应速度的时间特性;对高低频有不同灵敏度的频率特性,以及不同响度时改变频率特性的强度特性。

1.声级计工作原理2.声级计的分类根据整机灵敏度分为两类:普通声级计对传声器要求不太高。

动态范围和频响平直范围较狭,一般不配置带通滤波器相联用。

准确度为±1.0 。

精密声级计要求传声器频响宽,灵敏度高,长期稳定性好。

放大器输出可直接和电平记录器、录音机相连接,可将噪声讯号显示或贮存起来。

如将精密声级计的传声器取下,换以输入转换器并接加速度计就成为振动计可作振动测量。

准确度为±0.7。

近年来又有人将声级计分为四类,即0型、1型、2型和3型。

它们的精度分别为±0.4dB、±0.7dB、±1.0dB和±1.5dB。

仪器上有阻尼开关,反应人耳的听觉动态特性:F档——测量起伏不大的稳态噪声;S——测量起伏超过4dB的不稳定噪声;一般仪器配有脉冲噪声值档。

二、噪声频谱分析仪在精密声级计上配置倍频程滤波器,实现对噪声不同频段的强度分析。

环境监测之噪声测定方案

环境监测之噪声测定方案

环境噪声监测一、实验目的(1)掌握环境噪声的监测方法;(2)熟悉声级计的使用;(3)掌握对非稳态的无规噪声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二、仪器设备HS6288D型噪声分析仪三、测量条件(1)天气条件要求在无雨无雪的时间,声级计应保持传声器膜片清洁,风力在三级以上必须加风罩(以避免风噪声干扰),五级以上大风应停止测量。

(2)使用仪器是声级计。

(3)手持仪器测量,传声器要求距离地面1.2m。

四、测定步骤(1)测点应选在两路口之间道路边人行道上,离车行道的路沿20cm出,此处离路口应大于50m,这样该测点的噪声可以代表两路口间的该段道路的交通噪声,如图1。

紧固件厂二号门一号门图1(2)依次到各点测量,时间从八点到十七点,分别为:序号 A B C D时间9:00 9:30 11:00 11:30 14:00 14:30 16:00 16:30(3)读数方式用慢挡,每隔5s读一个瞬时A声级,连续读取200个数据,同时记录车流量。

读数同时要判断和记录附近主要噪声来源和天气条件。

五、数据处理环境噪声是随时间而起伏的无规律噪声,因此测量结果一般用统计值或等效声级来表示,本实验用等效声级表示。

(1)将各网点每一次的测量数据(200个)顺序排列找出L10、L50、L90,求出等效声级Leq ,再将该网点一整天的各次Leq值求出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网点的环境噪声评价量。

)101001lg(10100110/∑=⨯=i L eq i L若符合正态分布,则60250dL L eq +=其中: d = L 10- L 90(2)以5db 为一等级,用不同颜色或阴影线绘制交通干线噪声污染图:噪声带 35db 以下 36-40db 41-45db 46-50db 51-55db 56-60db 61-65db 66-70db 71-75db 76-80db 81-85db 颜色 浅绿色 绿色 深绿色 黄色 褐色 橙色 朱红色 洋红色 紫红色 蓝色 深蓝色 阴影线 小点,低密度 中点,中密度 大点,高密度 垂直线,低密度 垂直线,中密度 垂直线,高密度 叉线,低密度 叉线,中密度 叉线,高密度 宽条垂直线 全黑六、注意事项(1)声级计的品种很多,事先仔细阅读说明书(2)目前大多数声级计具有数据自动调整功能,作为练习希望能记录数据后, 进行手工计算。

噪音检测教学设计方案

噪音检测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噪音的定义、分类及危害。

(2)掌握噪音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熟悉噪音检测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2. 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噪音检测仪器。

(2)能够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噪音污染评价。

(3)能够提出减少噪音污染的措施。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2)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噪音的定义、分类及危害2. 噪音检测的基本原理3. 噪音检测仪器及使用方法4. 噪音污染评价及防治措施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噪音污染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噪音污染的关注。

(2)提出问题:什么是噪音?噪音有哪些危害?2. 课堂讲解(1)讲解噪音的定义、分类及危害。

(2)介绍噪音检测的基本原理。

(3)展示噪音检测仪器,讲解其使用方法。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噪音检测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噪音检测过程。

(2)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噪音检测仪器,确保实验数据准确。

(3)让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进行噪音污染评价。

4. 讨论与交流(1)分组讨论:如何减少噪音污染?(2)每组代表发言,分享减少噪音污染的措施。

(3)教师总结并点评,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强调噪音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环保,减少噪音污染。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提问、回答问题、实验操作等。

2. 实验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

3. 污染评价能力:评估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的噪音污染评价是否准确。

4. 减少噪音污染的措施:评价学生提出的减少噪音污染的措施是否合理、可行。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噪音的定义、分类、危害、检测原理、仪器使用方法等内容。

2. 噪音检测仪器:如噪音检测仪、分贝计等。

3. 实验指导书: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监测综合实践
-------噪声监测
姓名:学号:
班级:环境111
专业:环境工程
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
图书馆是读书、学习的地方,应当保持一个安静的环境,因而本实践对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进行噪声监测与评价。

通过对噪声声压级的监测,计算连续等效声压级,与环境噪声标准作比较,对噪声进行评价,并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图书馆噪声噪声计等效声级
目录
1前言 (1)
2相关原理知识 (1)
2.1噪声的概念 (1)
2.2噪声的量度单位 (2)
2.3噪声产生的原因 (2)
2.4噪声的分类 (2)
2.5噪声的特征 (2)
2.6噪声的危害及控制 (3)
2.7噪声的管理 (3)
3监测地点和时间 (3)
4监测方案 (3)
4.1监测仪器 (3)
4.2监测方法 (3)
4.3监测条件 (4)
5数据处理方法 (4)
6评价标准 (4)
7监测数据统计及分析 (5)
7.1数据处理 (5)
7.224小时声级变化图形 (6)
7.3昼夜等效声级 (6)
7.4结论及讨论 (6)
8参考文献 (7)
1前言
噪声监测作为环境监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和环境保护行业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是每一位环境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的必修课。

一方面,它作为环境学科中专业课的基础课,另一方面它又是培养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课程。

噪声污染和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一样是当代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但噪声与后者不同,它是物理污染,一般情况下它并不致命,且与声源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噪声源分布很广,较难集中处理。

由于噪声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且能够直接感觉到它的干扰,不象物质污染那样只有产生后果才受到注意,所以噪声往往是受到抱怨和控告最多的环境污染。

噪声会干扰人们的睡眠、工作和学习,强噪声会使人听力损失。

这种损失是累积性的,在强噪声下工作一天,只要噪声不是过强(120分贝以上),事后只产生暂时性的听力损失,经过休息可以恢复;但如果长期在强噪声下工作,每天虽可以恢复,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永久性的听力损失。

过强的噪声甚至能杀伤人体。

图书馆作为特殊的公共场所,安静的环境是图书馆读者最最基本的条件和要求,因此,从图书馆建筑的建设规划开始,图书馆员和建筑师就应想方设法控制图书馆内的噪音污染,通过各种努力为读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在图书馆,噪声会影响我们的阅读和思考,影响我们的心情。

因而,对图书馆进行噪声监测和评价,有其现实意义。

2相关原理知识
2.1噪声的概念
物理学定义:噪声是发生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生理学定义: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噪声的来源很多,街道上的汽车声、安静的图书馆里的说话声、建筑工地的机器声、以及邻居电视机过大的声音,都是噪声。

2.2噪声的量度单位
dB(Decibel,分贝) 是一个纯计数单位,本意是表示两个量的比值大小,没有单位。

2.3噪声产生的原因
1)振动所产生的噪声(转动机械,冲击,共振,磨擦)
2)流场所产生的噪声
3)燃烧产生的噪声
4)环境噪声
5)其他噪声
2.4噪声的分类
1)噪声污染按声源的机械特点可分为:气体扰动产生的噪声、固体振
动产生的噪声、液体撞击产生的噪声以及电磁作用产生的电磁噪声。

2)噪声按声音的频率可分为:<400Hz的低频噪声、400~1000Hz的中
频噪声及>1000Hz的高频噪声。

3)噪声按时间变化的属性可分为: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起伏噪声、间歇噪声以及脉冲噪声等。

4)噪声按来源可分为:交通噪声,职业噪声,建筑噪声,飞机及其他
噪声。

2.5噪声的特征
1)可感受性
噪声是一种感觉公害,一般的公害可以根据污染物排放量来评价,而噪声公害则取决于受污染者心理和生理因素。

在评价噪声时,应考虑不同人群的影响。

2)及时性
与大气、水质和固体废物等其他物质污染不一样,噪声污染是一种能量污染,一旦声源停止辐射能量,噪声污染将立即消失。

3)局部性
与其他公害相比,噪声污染是局部和多发性的。

噪声源辐射出来的噪声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或受到障碍物的吸收,噪声能量被很快的减弱掉。

2.6噪声的危害及控制
危害:
1)对听力的损伤
2)对睡眠的干扰
3)对人体的生理影响
4)对语言交谈和通讯联络的干扰
5)对仪器设备和建筑结构的危害
噪声的控制;
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7噪声的管理
1)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噪声的允许值在 75~90 分贝。

2)保障交谈和通讯联络,环境噪声的允许值在 25~50 分贝。

3)对于睡眠时间建议在 35~50 分贝。

3监测地点和时间
地点: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
时间:2014年5月25日—5月26日9:00-22:00 22:00-9:00
4监测方案
4.1监测仪器
GENTER 321/322噪声计
4.2监测方法
定点测量,进行24h连续监测。

测量的量是一定时间间隔的 A 声级瞬时值,动态特性选择慢响应。

定点测量法:在标准规定的城市建成区中,优化选取一个或多个能代表某一区域或整个城市建成区环境噪声平均水平的测点,进行24h连续监测。

测量每小时的L Aeq及昼间的L d和夜间的L n可按网格测量法的测量方法测量。

将每一小时测得的连续等效A声级按时间排列,得到24h的声级变化图形,用于表示某一区域或城市环境噪声的时间分布规律。

1
本实验在图书馆选取了一个有代表性的阅览室进行24小时定点测量。

4.3监测条件
噪声测量的依据为《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93及其附录A《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普查方法(补充件)》。

测量时一般应选在无雨、无雪时(特殊情况例外),声级计应保持传声器膜片清洁,风力在三级以上必须加风罩(以避免风噪声干扰),四级以上大风应停止测量。

噪声计可以手持或固定在三角架上,离地面高1.2m。

5数据处理方法
环境噪声是随时间而起伏的无规律噪声,因此测量结果一般用统计值或等效声级来表示,本实验用等效声级表示。

根据公式L eq=L5O+d2 / 60,d=L10—L90
式中:L10——测定时间内,1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峰值;
L50——测定时间内,5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值;
L90——测定时间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背景值。

6评价标准
噪声对人的影响与声源的物理特性、暴露时间和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所以噪声标准的制订是在大量实验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的,主要考虑因素是保护听力、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人们对噪声的主观烦恼度和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等方面。

对不同的场所和时间分别加以限制。

即同时考虑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现实性。

1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2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静的区域。

3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4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 类和4b 类两种类型。

4a 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b 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2
7 监测数据统计及分析
7.1 数据处理
7.224小时声级变化图形
7.3昼夜等效声级
时段 昼 夜
Leq(平均值)/dB4131.5
7.4结论及讨论
对照上面的标准GB3096—82可知,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的噪声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且非常安静,适合同学们读书、学习。

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赖于我们学校的地理位置,学校地处郊区,不会受到交通、工厂以及建筑施工的干扰;其次,学校大面积地种植树木和草坪,可以起到吸收声能和阻碍噪声传播的作用;另外,图书馆内的书架、桌椅等都采用了木质设备,并且地面也是新型橡胶地板,能够很好地吸收和控制噪声。

3当然,同学们自觉保持安静也是图书馆噪声达标的重要因素。

总之,是学校和学生们共同营造了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这样优良的条件,用心学习。

8参考文献
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93 [S].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S].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3蒋新,刘尧琪.图书馆的噪音分析与控制[A].图书馆建设,200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