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研“落地”

合集下载

聚焦核心问题,确保教研落地

聚焦核心问题,确保教研落地

聚焦核心问题,确保教研落地教研作为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在很多学校的教研工作中,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导致教研活动虚化、教研成果难以落地的现象。

要想确保教研能够真正起到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作用,就需要聚焦核心问题,注重实效,确保教研落地。

本文将从如何聚焦核心问题、加强教研成果的转化落地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聚焦核心问题1.明确教研的目标教研的目标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开展教研活动时,需要明确教研的目标是什么,是为了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和瓶颈问题,还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抑或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只有明确了教研的目标,才能够有效地聚焦核心问题,指导教研活动的开展。

2.关注教学中的难点和瓶颈问题在进行教研活动时,需要重点关注教学中的难点和瓶颈问题,深入剖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准教学的关键环节。

只有将教研的重点放在解决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上,才能够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3.注重教师的需求教研活动的开展要以教师的需求为出发点。

要深入了解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开展教研活动,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只有关注教师的需求,才能够使教研活动更加贴近教师的实际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二、加强教研成果的转化落地1.建立良好的教研机制建立起良好的教研机制是确保教研成果落地的重要保障。

学校要加强教研领导班子的建设,提高教研机构的组织化程度,形成科学合理的教研工作流程和规范化的教研管理制度。

只有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教研机制,才能够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2.加强教研成果的宣传和推广教研成果的宣传和推广是确保教研成果能够落地的重要环节。

学校要重视教研成果的宣传工作,通过举办教研成果展、开展教师交流研讨会等形式,将教研成果向全校师生进行宣传和推广,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教研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教研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教研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教研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教研是教育教学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教师们不断学习、探究、改进的过程。

但是,在现实中,教研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教师时间不足、教研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等,给教师教研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建立科学有效的教研机制当前,很多学校的教研工作缺乏一个科学有效的机制,导致教研活动的效果欠佳。

为此,建议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教研机制。

具体建议如下:1.根据不同科目和年级设置教研小组教师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因素都会因科目和年级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学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科目和年级,设置教研小组;同时,确保小组人数适宜,人员结构协调,以便更好地推进教研活动。

2.建立教研成果的激励机制为了激发教师的个人热情和教研兴趣,学校应建立起教研成果的激励机制,例如通过评选教学先进个人、先进班集体等奖项,鼓励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

3.推行教研成果的引导和辅导为了使教研成果真正落地,需要充分发挥教研成果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学校可引导教研成果的实施并提供相应的辅导,从而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运用教研成果,提高教学效果。

二、提升教研的实效性和系统性1.加强教研主题的针对性教研应该以解决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为出发点,学校为指导教研活动,应该设置具有针对性的主题。

这需要教育工作者专业知识深度和拓展视野的过程,在主题的选择上应该综合运用学生、教师、家长的反馈意见,结合教研成果和学科发展趋势等。

2.探索教研的新模式教研工作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功夫上,科技信息化的蓬勃发展,也为教研活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学校可以探索借助互联网、在线教育平台等现代化手段开展教研活动的新模式,方便教研成果的共享和交流。

3.加强教研成果的整合和传播教研成果的整合和传播是进一步提升教研实效性的关键环节。

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论文、报告、网络等方式,帮助教师将教研成果整合起来,与同行们进行交流互鉴,从而推动教育教学的整体提高。

教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教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教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一、教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现代教育领域,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水平、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教研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困惑,严重影响了其效果和质量。

以下将从团队协作、资源整合、反馈机制等方面分析并探讨这些问题。

1. 团队协作不充分在众多学校中,由于各种原因,团队协作意识相对薄弱。

许多教师仍习惯于以个人为中心,相互封闭。

教师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导致教研活动无法得到全面展开和落地。

2. 资源整合不够完善由于各科目领域复杂多样,相关的教材、课件等资源庞大而琐碎。

目前,在许多学校中,虽然有所谓的资源共享平台或数据库存在,但由于信息管理和共享机制不完善,导致很难找到真正实用的、可靠的资源,并且无法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地更新与筛选。

3. 反馈机制不畅通教研工作需要持续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然而,目前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收集到的数据或试题反馈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很少与其他教师进行有效分享和交流。

这种缺乏透明度和系统性的反馈机制导致了教研结果无法得到全面评估和改进。

二、困惑与解决策略虽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与困惑,但我们可以通过采取一些策略来改善教研工作并提高其效果。

1. 加强团队协作为了促进教师间的团队合作,学校应建立起良好的组织氛围,并专门设置相应的岗位,在增加班际交流、开展多学科融合等方面积极引导。

同时,学校还可以提供相关培训机会,培养教师协同合作的能力。

2. 完善资源整合平台针对资源整合不足的问题,学校可以优化现有资源共享平台或建立更专业、便捷的平台。

通过搭建统一管理体系,并加强维护工作,确保平台上所提供的教学资源真实可靠、分类清晰,并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匹配。

3. 建立有效反馈机制为了改进反馈机制,学校可以采用技术手段来支持数据和信息的共享。

例如,在教室中使用电子设备记录、保存和分享学生的学习情况,或通过在线平台收集并分析教师们在教育过程中获得的反馈信息。

同时,还应该鼓励教师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会、组织探讨会等形式多样的沟通活动。

语文教研组落地核心素养

语文教研组落地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理念。

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的基础,承载着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化素养、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的重要任务。

语文教研组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力量,肩负着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核心素养落地的重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语文教研组如何落地核心素养。

一、明确核心素养内涵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终身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必备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语文教研组要落地核心素养,首先要明确其内涵,把握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二、构建核心素养课程体系1. 制定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语文教研组要根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制定相应的课程目标。

在课程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确保课程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2. 优化课程内容语文教研组要结合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优化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经典文本的阅读与鉴赏,同时关注现代文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等方面的培养。

3. 创新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教研组要创新教学方法。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语文教研组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同时,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2. 培养教师团队精神语文教研组要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培养教师团队精神。

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营造良好教研氛围语文教研组要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教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惑

教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惑

教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惑一、教研存在的主要问题教研是教育工作者进行专业学习和提高的重要方式,为优化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教研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教研工作的效果和质量,给教师们带来了许多困扰。

1. 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首先,部分教研活动往往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有的教师只是凭感觉去开展教研活动,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他们可能只是浅尝辄止地看一些资料或者听一次报告,没有深入思考和探索,并未将所得知识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这样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整个团队来说,都不能形成有效的反思和改进。

2. 分享和交流不充分第二个问题是分享和交流不充分。

在某些场合下,各人完成了一项良好的调查或者有效果的实验后,在团队内却未能及时分享与大家共同促进提高。

这种情况既是因素为个人的主观原因,如自大、私心等;也可能是由于组织上的原因,比如管理不善、信息不流通等。

这导致了研究成果无法充分发挥作用,错失了改进教学的良机。

3. 应用与推广难度较大第三个问题是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推广难度较大。

有时候一些教师成功地开展了一次研究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果。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成果却不能很好地推广到其他教师中去。

原因在于缺乏具体操作指南和共同理解。

由于差异性存在,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二、教研带来的困惑1. 时间压力与资源不足首先,时间压力和资源不足给教师们增加了许多困扰。

教师每天都需要准备课堂教学内容、批改作业,并完成许多行政事务,在这样忙碌的工作安排下,如何抽出时间进行深入教研就成为了一个挑战。

而缺少充足而适当的资源也限制了教师们对于教研的探索和实践,使得他们感到困惑。

2. 研究成果与实际教学脱节其次,研究成果与实际教学之间的脱节也是教师们常常面临的困扰。

有时候,某项研究在理论上看起来很完美、很优秀,但一旦应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或者无法有效推广。

这不仅让教师感到困惑,也对他们产生了怀疑和不信任。

聚焦核心问题,确保教研落地

聚焦核心问题,确保教研落地

聚焦核心问题,确保教研落地1. 引言1.1 引言内容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和提升,离不开教研活动的支撑和指引。

在实际的教研实践中,很多教育工作者常常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只关注表面现象,而忽视了核心问题的重要性。

这不仅会导致教研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也会影响到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聚焦核心问题,确保教研落地,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教研活动中,我们要明确核心问题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引领和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和提升。

只有深入探讨和解决核心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教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深入探讨聚焦核心问题、确保教研落地的重要性,以及未来教研发展的建议。

希望能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共同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2. 正文2.1 核心问题的重要性核心问题的重要性在教育领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核心问题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只有深入挖掘和解决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核心问题,才能真正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核心问题的解决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把握教学方向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核心问题还能引领教研工作朝着更加系统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好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聚焦核心问题并解决它们,对于教研工作的开展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实践中的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策略解决核心问题,以提高教研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2.2 教研落地的必要性教研落地的必要性在教育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教研成果的实际应用和教育改革的成效。

教研落地能够将学术研究和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举措,使得教师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研落地可以促进教师们的专业发展和成长,不断推动教师教育水平的提升,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聚焦核心问题,确保教研落地

聚焦核心问题,确保教研落地

聚焦核心问题,确保教研落地
教研是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
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然而,教研不是一种简单的活动,确保教研的落地需要抓住核心问题。

一、明确教育教学的核心
教育教学的核心在于学生,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引导者。

因此,教育教学过程中
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需要支撑
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而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和知识。

二、加强教育教学研究
教育教学研究在教研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只有深入研究才能达到教学水平的提高。

因此,教研必须围绕学生学习整体来展开,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制定实施方案,找到最优
解决方案。

三、科学探索教学改进
只有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去开展教研活动,才能获得较高的教育教学改进效果。

因此,
教研必须注重引进现代化和前沿性的教育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教学、智能化教学、互
联网教学等。

这些新型教学模式将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从而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四、重点抓好教育教学实践
实践是检验理论制高点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教育教学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教
学实际。

教研必须注重通过实践探索教育教学的价值,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总之,确保教研落地需要不断聚焦核心问题,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教育教学体系,在研究、探索、实践中掌握最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技术手段,实现教研成果的创新和应用。

深度教研促进新课程改革全面落地综述

深度教研促进新课程改革全面落地综述

深度教研促进新课程改革全面落地综述深度教研促进新课程改革全面落地,这个话题听起来可能有点沉重,但其实说白了,就是想让我们的教育更好,让孩子们在学校里不只是“应试机器”,还能真正学到东西,培养出更全面的能力。

想想吧,大家都希望孩子们能在课本知识之外,拥有思考、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可不是空话,而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

深度教研,听起来高大上,但其实就是把教师们聚到一起,围绕教学上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就像喝茶聊天一样,老师们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比如,有老师说他发现孩子们对某个知识点特别感兴趣,那其他老师就会想,哎,那我是不是也可以用这个方法?这样一来,大家的教学方法就像是互相借鉴的“百家争鸣”,既能激发灵感,又能提高效率,真是一举两得。

说到新课程改革,很多人可能会想,“这是什么新鲜事?”改革就是想把原本那套死板的教学方式变得活泼起来。

想象一下,以前上课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课堂像个无聊的“独角戏”,现在却可以变成热闹的“群英会”。

教师们可以设计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甚至还有小组讨论,大家一起“吵”出个结果来。

这样的课堂,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瞬间提升,简直就是课堂上的“调味剂”。

深度教研在这个过程中可是大显身手。

老师们通过教研,了解孩子们的需求,结合课程标准,设计出更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

有些老师甚至会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或者通过情景模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知识。

这种用心和创新,仿佛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课堂气氛也变得轻松而愉快。

这还不算完,深度教研还有个好处,就是能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老师们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像是一家人。

大家在一起探讨问题时,能发现原来自己也有很多盲点,有时候一条建议就能让整个教学设计焕然一新。

这样的交流,简直就是“点石成金”,让教育变得更加生动和有效。

推进新课程改革,光靠深度教研还不够,学校的管理层也得重视。

这就好比你在做一道大菜,光有好食材不行,火候掌握得当才是真功夫。

小学教研新课标落地

小学教研新课标落地

小学教研新课标落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新课标不仅为小学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目标,更为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发展指明了方向。

本文将从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实施策略以及面临的挑战三个方面,探讨小学教研新课标落地的实践路径。

一、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这一理念的落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

二、新课标实施策略1. 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创新教师需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创新,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水平。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

2.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新课标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是新课标落地的重要保障。

除了传统的笔试,还可以采用口试、作品展示、实践活动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4.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新课标落地的关键。

学校应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和学习机会,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技能。

三、面临的挑战1. 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不同地区和学校的资源配置存在差异,这给新课标的落地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地区和学校之间的差距。

2. 教师观念的转变新课标的实施需要教师观念的转变。

一些教师可能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存在抵触情绪,这需要通过培训和引导来逐步解决。

3. 家长和社会的认同家长和社会对新课标的认识和接受程度,直接影响新课标落地的效果。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通过家长会、开放日等形式,让家长了解新课标的意义和实施情况。

四、结语新课标的落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机械教研落地实施方案

机械教研落地实施方案

机械教研落地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机械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一种重要的职业教育,机械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制造业发展和人才培养。

然而,目前我国机械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资源不足、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等,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

二、目标设定。

针对机械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制定了机械教研落地实施方案,旨在提高机械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机械人才。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施方案。

1. 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通过建立机械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各个学校和企业的机械教学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通。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灵活调配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 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优化。

针对机械教育内容滞后的问题,我们将建立机械教育内容更新机制,定期对教学内容进行审核和更新。

同时,引入最新的技术和理论,保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3. 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我们将推广实验教学、实习实训、项目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工业技术和工作流程。

4. 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设计和实施一系列的实践项目,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实施效果。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的落地,我们相信可以取得以下效果,一是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学校可以更好地利用外部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二是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优化,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加实用和前沿的知识;三是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四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

五、总结。

机械教研落地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机械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机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堡垒作用 教研 活动

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堡垒作用 教研 活动

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堡垒作用,推动教研活动的开展1. 基层教学组织在教研活动中的作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基层教学组织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教学指导、管理服务、教研活动等多项重要职责。

在教研活动中,基层教学组织发挥着堡垒作用,推动着教研工作的开展。

2.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基层教学组织通过组织教研活动,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研活动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评台,通过参与教研,教师可以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提升专业能力,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

3. 促进教学改革基层教学组织还可以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学改革。

教研活动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和措施,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4. 提高教学质量在教研活动中,基层教学组织能够通过组织研讨、交流、评比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们可以相互借鉴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5. 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优势基层教学组织在教研活动中还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

基层教学组织了解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能够有针对性地组织教研活动,制定具体的方案和计划,更好地推动教研工作的开展。

6. 加强组织领导为了更好地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教研活动中的作用,需要加强组织领导。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大对基层教学组织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经费、空间和设备,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基层教学组织也需要加强对教研活动的组织领导,确保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

7. 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基层教学组织还需要通过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可以采取奖励、表彰等方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激发他们的研究热情和创新意识,推动教研工作的开展。

8. 加强教研能力培训基层教学组织还需要加强教师的教研能力培训。

通过举办专业培训班、讲座、研讨会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为他们开展教研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9. 结语基层教学组织发挥堡垒作用,推动教研活动的开展,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让教科研工作在素养课堂建设中落地、发芽、开花

让教科研工作在素养课堂建设中落地、发芽、开花

让教科研工作在素养课堂建设中落地、发芽、开花山东省烟台第五中学264000烟台五中的素养课堂改革已进入到体现学科特色的人文素养课堂3.0时代,学校各项教科研工作紧紧围绕素养课堂建设展开。

我们通过教研主题活动、素养公开课展示、德育优秀课例评选等一系列活动,务实又有效地推进着素养课堂教学改革,并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全面提高学校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一、素养课堂改革,精细化课堂教学管理为进一步推动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为课题实践创设主阵地,我校每学期开学都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推门听课活动。

通过推门听课、教研组主题研讨、学科公开课展示等一系列活动,在素养课堂教学改革中开展精细化课堂教学管理。

首先,精细化课堂教学行为1.结合初中课程设置和我校学生特点,对素养课堂教学行为细节进行规范。

2.通过教务处——教研组长——教师——学生,分层逐一进行课堂行为的基本素养培训,主要是规范听、站、读、答、写、讲、评、疑等课堂行为的要求,依据年级特点,分学科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形成学生学科素养的基本常识。

其次,精细化课堂教学环节一节优秀的素养课堂必须体现“静”与“动”的有效结合,“学”与“教”的有效结合,“思”与“辩”的结合。

“静”就是给学生一个安静的、独立的思考过程。

学生知识系统的架构源于对问题的原始思考,所以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让每一个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

“动”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展示交流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高质量的点评和质疑。

最后,精细化学科素养如语文课立足听、说、读、写,对课文把握分三个层次,逐层深入:“粗度”,整体把握,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精度”,关注关键字、词、句,抓文章主旨;“再精度”,从文章的语言、结构入手,感悟语言表达的魅力,探究写作的手法。

数学课主要从“算”“数”“形”“用”四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计算技巧,形成有效的数感,树立图形意识,构建模型用于解决实践问题。

政治课开展“关注今日”活动说时事,教会学生用时事政治辩人生、辩社会,精细化学生的“政治语言”。

怎样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怎样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怎样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随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对于深入推进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的幼儿园教师大多是实践型的教师,但是在形势的不断变化中,要求我们要向研究型教师做转变。

在幼儿园中,教研活动是教师将实践内容升华为教育理论和教育策略的战场。

很多教研活动容易将教师作为“授课对象”导致教研活动大多是组织者讲,教师听的现象。

或有组织者领着教师走的现象。

但是这些都不应该是教研活动的方向。

那么作为教研活动的组织者,我们可以怎样做呢?一、教研内容要出于实践教研活动要根据实践工作提炼出的问题进行研究,这是很多教研者都知道的。

但是怎样让教研困惑都出自于实践工作呢?1.教研者要深入教学一线首先教研组织者要频繁的深入教学一线,只有亲身感受和体会才能够看到真正的教育效果和困惑。

而且不光是教研活动的组织要常走进一线,教师在研究的同时也要结合实际的案例进行研讨。

例如在一次年级组教研活动中教师对于幼儿游戏价值点的把握总是打“擦边球”,说不到关键点。

但又好像明白其中的道理。

于是教研后进行分析,原因是看实际活动的是分享游戏照片的教师本人,但是分享的时候只有她知道,其他人只能听她说。

一些真实的幼儿情绪情感、游戏状态其他人是感觉不到、看不到的。

于是在之后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尝试着走入班级,实际观察幼儿的真实游戏,让每一位参加教研的教师从不同的角度都能够了解到幼儿的游戏实际情况。

从而以真实的游戏进行分析和讨论。

这让我们的研究更有实效、更加符合教师的实际工作。

2.研究内容结合实际工作随机应变虽然教研内容的大方向早已在计划中有所体现,但是实践的研究过程中会稍有偏差,其中原因更多在于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是无时无刻都在变化的。

但不变的是我们的教育观念。

所以大教研的内容结合年级组小教研活动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或疑惑,以及在实际观摩中发现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思考。

这样的问题有助于进行真实问题的研究,从而解决教师、幼儿、环境中的真实问题。

聚焦核心问题,确保教研落地

聚焦核心问题,确保教研落地

聚焦核心问题,确保教研落地教育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教师们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教研工作需要聚焦核心问题,确保能够真正落地,才能够切实提升教学效果。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如何让教研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聚焦核心问题,明确教研目标教研工作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聚焦核心问题,明确教研目标。

教研目标应该是与学校教学实际和教师成长紧密结合的,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成为一项形式主义的工作。

只有明确了教研的目标,才能够更好地聚焦核心问题,推动教研工作的深入展开。

教研工作应该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水平为目标。

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衡量一项教学工作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而提高学生成绩必须依靠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研工作应该聚焦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上,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教研工作应该聚焦在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上。

教研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需要关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只有深入研究教学中的真实问题,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研工作应该与学校的教学实际和师生需求相结合。

每个学校的教学实际和师生需求都不相同,因此教研工作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够真正落地,取得实际效果。

二、确保教研落地,注重教研成果的转化教研工作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教研成果的转化是教研工作的重要环节。

只有把教研成果转化成实际的教学行动,才能够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教研成果的转化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

教研成果的转化不能仅仅依靠会议和报告,更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比如教学讨论会、教学观摩活动、教学反思研讨等。

只有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教研成果的转化。

教研成果的转化需要有系统的计划和安排。

教研成果的转化不能仅仅是临时性的活动,更需要有系统的计划和安排。

只有有系统地进行转化,才能够保证教研成果得到更好的落地。

校领导听课教研美篇文案

校领导听课教研美篇文案

校领导听课教研美篇文案1. 一场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校领导亲临现场指导,深入课堂,细致反馈。

2. 学校领导走进课堂,与师生共同探讨教学方法,携手发展教育事业。

3. 校领导听课,为教师们点赞,鼓励他们不断探索创新。

4. 敬业教师的课堂,得到校领导的高度认可,为教学点赞!5. 校领导亲临课堂,聆听教师授课,交流心得,共谋发展。

6. 校领导走进教室,用心聆听,对教学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7. 领导听课,教师备课备课再认真,课堂教学再上心。

8. 教研活动中,领导看望课堂,与教师亲切交流,共同成长。

9. 校领导实地考察,对优秀课程和教学方法给予嘉奖和肯定。

10. 领导听课,点赞教师教学精神,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11. 教研活动中,领导到场观摩,对教师们的教学成果给予高度赞扬。

12. 校领导听课,肯定教师教学成果,鼓励他们勇攀高峰。

13. 感恩校领导的支持与鼓励,励志走好教学每一步。

14. 领导听课,分享教学心得,为教研活动添彩添采。

15. 校领导亲临教室,促进教研活动落地生根,助力教学提升。

16. 领导听课,认真观摩,对教学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17. 勤奋教师的课堂,得到校领导的高度认可,为教学点赞!18. 领导听课,鼓励教师创新,激励他们持续提高教学水平。

19. 校领导见证教学成果,对教师的教育热情和教学技巧给予赞许。

20. 领导亲临现场,对优秀课程和教学方法给予充分肯定。

21. 校领导聆听课程,对教师教学风采给予高度评价与鼓励。

22. 领导莅临课堂,与教师共同交流探讨,展望未来。

23. 领导观摩课堂,对教师教学风采给予高度评价与鼓励。

24. 领导亲临教室,对教师的辛勤付出和教学成果给予高度认可。

25. 校领导深入课堂,为教师点赞,鼓励他们不断探索创新。

26. 领导听课,赞许教师的教学创新,共同促进学校教学水平提升。

27. 校领导实地考察,对优秀课程和教学方法给予嘉奖和肯定。

28. 领导听课,点赞教师教学精神,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学校如何进行学科教研活动

学校如何进行学科教研活动

学校如何进行学科教研活动学科教研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升学科教学水平,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学校如何进行学科教研活动。

一、确定学科教研活动的目标学科教研活动的目标应该明确并与学校的教学目标相一致。

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各不相同,因此,在确定学科教研活动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

例如,语文学科可以通过教研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数学学科可以通过教研活动提升学生的计算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建立有效的学科教研组织学科教研组织是学科教研活动的基础,它能够为教师提供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学校应该建立学科教研组织,并划分不同的教研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资深教师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和指导教研活动。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教研员来指导教研活动,提供专业支持。

三、制定学科教研计划学科教研计划是学科教研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它对教研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时间进行详细规划。

学校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研计划。

例如,英语学科可以安排口语教学研讨、听力教学研讨等活动,化学学科可以安排实验教学研讨、教学资源分享等活动。

四、组织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学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例如,可以组织教师走进课堂观摩、课题研究、教学研讨会等活动。

通过观摩优秀课堂,教师可以学习其他同事的教学经验,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同时,教研活动还可以举办学科竞赛、教学展示等活动,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教学热情。

五、鼓励教师参与学科教研活动学校应该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学科教研活动,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可以通过表彰优秀教研成果、提供教研经费和奖励等方式,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优秀教师分享教研心得和经验,为其他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

六、提供必要的教研支持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教研支持,以提升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教研“落地”
作者:彭彤
来源:《教育》2017年第15期
作为一名教研员,深入园所指导园本教研是工作的常态。

在参与园本教研的过程中,我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年轻的业务干部无法准确地诊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困惑问题;或能够诊断出问题,但是教研活动的设计、教研过程与要解决的问题脱节,教研的实效性不强。

针对这样的问题,在指导北京市东城区东四五条幼儿园分部时我进行了两次与业务干部教研开放前的专题研讨,期望通过自己的指导,推进园本教研的进程。

走进现场、寻找问题
该园的教研主题是“投放低结构区域材料,促幼儿主动发展”。

我首先进入到了中、大班的活动区进行实地观察、了解。

中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彩色的水笔帽,孩子们在教师提供的特制的圆形盒子中按照“赤、橙、黄、绿、青、蓝、紫”颜色有规律地排列并一圈一圈地码起来……两个孩子的操作步骤是一样的,孩子自然的操作会是这样子吗?为什么排列出的规律高度统一?我的心中充满了疑惑。

大班的幼儿在用白色的塑料管子进行操作,兴趣很高,有探究的状态。

而墙饰上呈现了幼儿探索管子玩法的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使我能够看出管子这个低结构的材料激发出幼儿探究的主动性。

看完班后我在思考:围绕着教研主题,班上的材料都是低结构吗?幼儿的表现都是自主吗?材料的差异和幼儿游戏状态的差异,哪些问题需要在下次教研中解决呢?
梳理问题,确定方向
在短暂的思考后,我与教研主任付老师和业务园长王老师开始第一次研前“研”。

付老师将教研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告诉了我,比如一部分老师能够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但在投放材料、指导幼儿的过程中还没有完全改变过去的做法,观念与实践没有实现对接。

“你觉得今天看班过程中投放的材料是低结构的吗?幼儿自主吗?哪些地方显示了幼儿的自主?”“为什么有的教师研究的兴趣不高呢?”“二个班的材料都是低结构的吗?中班的材料为什么会呈现出高结构的状态来?”“为什么教师研究的兴趣不高呢?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付老师对我提出问题逐一作答,一问一答的过程让亟待解决的问题浮出水面,我们一起梳理下次教研要解决的问题:引导教师意识到在材料投放中存在的不敢放手的问题;感受低结构材料给幼儿发展带来的动力;进一步引导教师从关注材料本身的功能向关注幼儿的原有经验、帮助幼儿获得新经验转变,调动教师“研”的积极性。

提出建议,引发思考
教研开放活动前,付老师把教研计划发给了我。

可以看出她精心设计了教研活动环节。

环节一:重温概念——什么是低结构材料?环节二:出示低结构材料统计表,表格中展示出各班
教师设计的每种材料参加游戏的幼儿人数不同的现状,使教师感受到由材料设计、教师给予幼儿自主空间不同所带来的问题。

环节三:让教师操作低结构材料并感受……步骤清楚、形式丰富,但计划前我们讨论的教研中的问题没有解决和落实。

我拨通了保教主任付老师的电话,王副园长也加入了我们的讨论,进行了第二次三個人的电话教研。

我首先肯定了她计划设计的用心,启发她想一想这样实施计划后,能不能把之前讨论的问题解决、落实?我希望她认真想一想每个环节要解决什么问题,环节之间是否达到推进教研进程、完成教研目标的目的?环节一,因为已经做了一个学期,教师对“低结钩材料”的概念早就烂熟于心,再重温概念的意义是什么?环节二,表格能够呈现材料以及教师行为显现在幼儿身上的差异,但是这样做真的能触动步伐慢一些的老师吗?业务园长向我解释了表格中幼儿人数动态变化的调整方案。

环节三,教师操作三种材料,老师的操作和幼儿有什么不同,可以迁移、借鉴哪些经验,有实效吗?教研不应该仅仅关注了形式,而是要让形式和环节为教研要解决的问题服务,确实解决教师在实践中的困惑,这样才能让教研“落地”,我的话引起了业务园长和教研主任的思考……
调整计划,教研落地
由于时间的紧迫,在电话研讨后,王副园长与付老师又进行了思考和讨论……
教研现场:首先,保教主任付老师带着大家回顾了近一段时间大家研究的过程,然后请工作两年的小高老师分享了她设计的低结构材料——管子,在投放材料后通过教师的放手、等待、支持而呈现出了一个个精彩时刻;然后组织者出示了一张调整后的表格,列出了每位教师提供的低结构材料——管子、曲别针、笔帽、易拉罐等,以及蕴含在这些材料中的教师简单的设计意图、幼儿的玩法以及开始玩时幼儿的人数、一段时间后幼儿的人数,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有的材料幼儿持续的兴趣高,玩法多,人数多,有的材料开始有人玩,最后没人玩;引导教师通过看图观察,发现自己投放材料的问题,而组织者请全体教师近距离的观察表格,也给老师们留出了充分的观察表格、自主思考讨论的时间……一些幼儿参与度低的材料设计者开始主动向做得好的教师询问,教师之间自发地互动起来;接下来集体讨论的环节老师们也能够主动反思到自己的观念、设计、引导等方面的不足,落实了教研的目标。

“教研落地”就是让组织者设计的教研活动能够和教师的需求对接,引起教師的认知冲突,让研究成为改变教师教育行为的内在动力。

两次研前“研”,使教研的实效性得到了提升,达到了“落地”的效果。

相信这次“落地”的成功经验,也会让付老师在今后设计教研活动时多一些思考。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